第3章 牵引供电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通信与信号系统: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 1.及时准确地完成指挥列车运行的各种调度命令 信息的传输,是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 2.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的通信; 3.为设备维修及运营管理提供通信条件,能够满 足维修人员沿线作业时的需求。
动车组系统:
1.包含传统轨道列车车辆的车体、转向架和制动 技术; 2.具有复杂的牵引传动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控制 、车载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
通过系统集成、自主创新,建立包括工务工程、 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 务等在内的中国铁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1)工务工程:以原始创新为主,依靠自己的 力量,建立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工务工程的技 术体系。
(2)牵引供电和通信信号:通过集成创新,建 立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系统 的技术平台。关键设备和主要配件正在逐步实现国 产化。
通信系统 调度集中CTC 联锁子系统 地面子系统 车载子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 接触网系统
变电系统
供电系统 站场工程 隧道工程 桥梁工程 轨道工程 路基工程
通信信号
牵引供电
工务工程
工务工程系统:
1.为高速度运行的机车车辆提供高平顺性与高稳 定性的轨面条件; 2.保证线路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坚固性与耐 久性,长期在运营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状态; 3.同时,要求建立严格的线路状态检测和保障轨 道持久高平顺的科学管理系统。
1.高速列车--高速铁路 新技术的核心
(1)日本高速列车发展沿革
东北·上越·山形·北陆 秋田
STAR21
200系 400系
E1 E2 E3 E4
东海道
0系
1964
[951试验车]
[961试验车]
SCADA(电力监控)系统介绍
概述
SCADA又称远动(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其定义是:监控和数据采集。 远动就是应用远程通信技术对远方运行设备进行监 视和控制,以实现远程信号、远程测量、远程控制和远 程调节等各项功能。 远动技术是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而 发展起来的,是自动化技术与远程通信技术在电力生产 上的有机结合。
2013年7月9日
4
(二)远动系统的优越性 集中监控,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及时了解事故的发 生范围,加快事故处理。 1.集中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操作质量。 2.经济效益显著,减少运行费用。
2013年7月9日
5
系统构成与功能
系统由控制中心调度系统、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系统、降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及通信通道构成, 其中通信通道由地铁通信系统提供。电力监控系统实施对 全线上述变电所主要供电设备及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的监 控,完成调度所对全线供电系统的运行及维修调度管理。
3
二、远动系统的功能和优越性 (一)远动系统的功能 1.遥控。调度所对远方变电站的被控对象(如开关等)进行操作。 2.遥测。将变电站的被测对象(如电流、电压等)传送到调度所。
Hale Waihona Puke 3.遥信。将变电站的被控对象(如开关位置信号等)传送到调度 所。
4.遥调。调度所对远方变电站的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如 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进行调整。 其他管理功能:报表管理、事故回放、故障分析、信息管理、技 能培训等。
wtx65微机通信管理装置工业级交换机便携式维护计算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构成图wts65网络通信服务器一体化监控计算机b主机至控制中心10m光纤以太a主机10m光纤以太液晶显示器04kv测控保护智能单元35kv测控后备保护智能单元35kv纵差保护智能单元wts65网络通信服务器dc1500v测控保护单元dc1500v测控保护单元wts65网络通信服务器光缆光纤接线盒光纤接线盒光缆光纤接线盒光纤接线盒交直流盘监控单元杂散电流监控单元接触网开关整流器整流变轨电位监控单元wck65微机测控装置04kv开关柜单元35kv开关柜单元dc1500v开关柜单元便携式打印机交直流盘控制信号盘04kv智能电表35kv智能电表35kv智能电表wts65网络通信服务器光缆光纤接线盒跟随所监控单元跟随所智能电表wts65网络通信服务器光缆光纤接线盒光纤接线盒光缆光纤接线盒wts65网络通信服务器211站级管理层系统站级管理层包括控制信号盘及安装于控制信号盘内的通信管理机交换机一体化监控计算机用于维护的便携式计算机等设备构成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2014第14号令发布时间: 2014-08-18 14:09:59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已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2014年8月1日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做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装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技术管理第六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联接。
第七条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用数据网的安全隔离。
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通信电力安全培训教材
通信电力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通信电力基本知识1.1 通信电力的定义与概述通信电力是指用于支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电力供应系统。
它包括电源设备、电力线路以及相关的保护和监控系统。
通信电力的稳定和可靠性对于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1.2 通信电力系统的组成通信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源设备、配电系统、接地系统以及相关的监控与保护装置。
电源设备主要负责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配电系统则将电能分配到各个通信设备。
接地系统用于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监控与保护装置则负责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故障保护。
1.3 通信电力的安全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通信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与规范。
例如,在中国,通信电力的安全标准主要参考《通信电源设备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并结合行业实际进行应用。
第二章通信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2.1 电源设备故障与防范电源设备故障是通信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电源过载、短路、电压波动等。
为了有效防范此类故障,应加强对电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并及时排除潜在故障。
2.2 电力线路安全隐患与防范电力线路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线路漏电、档距不符合要求、绝缘子污秽等问题。
为了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并对线路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升级。
2.3 接地系统安全隐患与防范接地系统在通信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存在接地电阻过大、接地极腐蚀等问题。
为了提高接地系统的安全性,应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并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
第三章通信电力系统的应急措施与处理方法3.1 通信电力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通信电力故障时,应按照一定的处理流程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是排查故障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在处理过程中,要保证人员安全,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2 通信电力故障的应急设备与备件为了应对通信电力故障,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设备和备件。
包括发电机组、备用电源设备、备用电池等。
这些设备和备件可以在电力故障时提供临时的电力供应,保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信息、电力通信、电力监控部分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信息、电力通信、电力监控部分电力安全工作是确保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在电力安全工作中,信息、电力通信和电力监控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关于信息、电力通信和电力监控的内容。
一、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对于防止黑客攻击、数据泄露、信息篡改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明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包括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结构、确定信息资产的归类和保护等。
2.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规定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包括网络设备的防火墙设置、网络监测系统的建立、安全漏洞的及时修复等。
3.数据安全保护: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规定数据安全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
二、电力通信安全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电力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明确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要求,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2.通信链路的保障措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规定通信链路的保障措施,包括链路的备份、链路的监测和链路安全漏洞修复等。
3.通信设备的安全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规定通信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包括设备的密码设置、设备的防护措施等。
三、电力监控安全电力监控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确保电力监控的安全性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监控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明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要求,包括监控设备的选择、监控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监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2.监控数据的安全传输: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应规定监控数据的安全传输要求,包括采用加密方式传输、确保传输链路的安全等。
牵引变电所基本知识
XXX供电段教育培训教材牵引变电所基本知识2012年目录第一章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组成 (4)一、牵引变电所 (4)二、分区亭 (4)三、开闭所 (5)四、AT所(自耦变压器站) (6)五、牵引网供电方式的分类: (6)第二章牵引变电所的设备及电气接线 (7)一、牵引变电所的设备 (7)二、牵引变电所的电气接线 (7)第三章牵引变压器 (8)一、牵引变压器概述 (8)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9)三、牵引变压器的组成 (10)四、变压器的技术参数 (11)五、变压器的巡视及检查项目 (13)第四章高压断路器 (15)一、高压断路器的分类: (15)二、高压断路器主要结构 (16)三、高压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6)四、真空断路器的主要特点: (17)第五章高压隔离开关 (18)一、隔离开关的结构: (18)二、隔离开关的分类: (19)三、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 (19)四、隔离开关操作注意事项 (20)第六章互感器 (22)一、电压互感器 (22)二、电流互感器 (23)三、互感器立即停运条件 (24)第七章电容器、电抗器 (25)一、高压电容器 (25)二、电抗器 (26)三、并联电容补偿装置 (27)第八章接地装置 (28)一、工作接地 (29)二、保护接地 (29)三、保护接零 (29)四、防雷接地 (29)第九章牵引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30)一、牵引变电所的110KV侧主接线 (30)二、27.5KV(或55KV)侧主接线 (32)三、牵引变电所类型 (33)第十章牵引变电所的二次接线 (34)第十一章高压配电装置 (35)一、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 (35)二、配电装置的形式及其特点 (35)第十二章牵引变电所保护的概述 (37)一、变电所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37)二、继电保护的种类 (39)第十三章牵引变电所保护种类 (39)一、主变压器保护 (40)二、主变压器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42)三、动力变压器保护 (42)四、馈线保护 (42)五、并联补偿装置的保护 (45)六、牵引变电所保护种类列表 (46)第一章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组成用电能做为铁路运输动力能源的牵引方式称为电力牵引。
牵引供电SCADA系统参考资料
牵引供电SCADA及安全监控系统参考资料1 牵引供电SCADA系统概述1.1 SCADA系统组成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 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使用的SCADA系统常称为远动系统。
所谓远动系统的一般定义为“用电气化手段通过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或非连接)的通道,对远方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测,控制和集中管理”。
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即是远动系统在铁道电气化方面的—个最典型的应用。
远动系统中采用的远动技术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是建立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理论和技术之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并随着这些技术的日益发展而迅速发展。
牵引供电系统中使用的SCADA系统主要监控牵引供电系统沿线各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的设备运行状态,完成遥控、遥测、遥信、遥调、遥视、保护及调度管理,辅助完成事故分析及处理等功能。
牵引供电系统中SCADA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牵引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在保证牵引供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SCADA系统的基本结构图1.1 SCADA系统结构展开图SCADA系统由监控站,被控站及信道三大部分组成,一个典型的SCADA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
微机监测培训讲义
微机监测培训讲义先说说系统体系结构:监测系统体系结构包括系统配置的层次结构和数据通信的网络结构。
体系结构的划分应符合电务部门爱护和治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监测系统的层次结构为〝三级四层〞结构。
三级为:铁道部、铁路局、电务段。
四层为:铁道部电务监测子系统、铁路局电务监测子系统、电务段监测子系统、车站监测网。
体系结构如以下图1:...5~12个车站图1 系统体系结构图监测系统的网络结构分为车站、车间(工区)与电务段之间的通信基层网和电务段对铁路局、铁道部的上层网。
基层网和上层网之间应互联互通,确保新建线路车站监测信息接入既有电务段、铁路局监测系统中。
监测系统基层网应采纳专用的传输通道,传输速率为不低于2M bps。
基层网是由网络通信设备和传输通道构成的环形网络,应采纳冗余措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下面我们说模拟量,模拟量是自然界大量显现的,在时刻上和数值上均作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如压力、重量、温度、密度、流量、转速、位移、电压、电流等。
监测模拟量每一种单项〔电源屏、轨道电路、绝缘、漏流等〕的监测内容差不多由实时测试、日报表、日曲线、月曲线、年趋势五部分组成,在讲述监测数据如何分析之前,大伙儿有必要了解一下以上五项报表显示的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一〕实时测试:实时测试值,也确实是说实时报表所显示的数据,它仅代表本时刻的电气特性的状态。
实时测试报表中实时数据每秒钟刷新一次,黑色为正常,红色为超标。
〔二〕日报表:显示各种模拟量的最大值/时刻、最小值/时刻、平均值/时刻〞。
站机和终端机略有不同,站机日报表显示的数据是前一小时存盘的最新数据,终端机显示的是某天24小时之内最大值/时刻、最小值/时刻、平均值/时刻〞。
〔三〕日曲线:一日内数值变化的曲线。
日曲线是以每秒钟的模拟量数值画成的曲线〔即由实时测试报表数据生成〕。
〔四〕月曲线:表示模拟量一个月的变化趋势,用三种颜色分别表示三种曲线,绿色表示每日最大值,蓝色表示每日最小值,红色表示每日平均值〔由日报表数据生成〕。
高速铁路弱电系统介绍
目录高铁弱电系统简介 (2)1、通讯系统 (2)2、信号系统 (2)3、高速铁路电力系统 (2)4、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又称电气化系统) (3)5、车站管理信息系统 (3)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一、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3)二、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10)三、TJWX-2006型微机监测系统 (14)四、无线调车机车信号与监控系统 (18)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3)一、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 (23)二、CR-PEMM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23)三、CR-Fiberward 光纤网络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25)四、CR-BTM蓄电池组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25)五、CR-IMM,铁路综合监控系统 (26)六、CR-BAS,铁路车站建筑自动化系统 (27)七、CR-AFC铁路客运自动化系统 (28)八、CR-OWM轨道衡综合监测系统 (29)九、CR_NIVM综合视频监控平台 (29)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0)一、公司简介 (30)二、MDS3400调度指挥系统在铁路行业得应用 (30)三、调度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31)四、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35)五、综合调度监控解决方案 (35)六、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37)七、铁路区间宽带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38)八、隧道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39)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42)一、背景 (42)二、解决方案 (42)三、主要功能 (42)四、主要特点 (42)五、相关案例 (43)六、相关产品 (43)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3)1、铁路电力远动箱变 (44)2、客运专线电力远动箱变 (44)3、铁路小容量箱变 (45)4、牵引供电智能箱式分区所(开闭所) (46)5、DC600V地面整流电源箱变 (46)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7)电子围栏系统 (52)高铁弱电系统简介高速铁路弱电系统工程包括车辆运行得四电系统,即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电力系统;以及车站管理信息系统两大部分。
煤矿安全规程(最新版)
目录第一编总则 ............................................................ 第二编井工部分................................................................................................................................................................ 第一章开采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井巷掘进和支护........................................................................第三节回采和顶板控制........................................................................第四节采掘机械..............................................................................第五节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第六节冲击地压煤层开采......................................................................第七节井巷维修和报废........................................................................第八节防止坠落..............................................................................第二章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第一节通风..................................................................................第二节瓦斯防治..............................................................................第三节粉尘防治..............................................................................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安装、使用和维护......................................................................第三节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第三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第四节局部防治突出措施......................................................................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第五章防灭火..............................................................................................................................................................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地面防治水............................................................................第三节井下防治水............................................................................第四节井下排水..............................................................................第五节探探放水..............................................................................第七章爆炸材料和井下爆破.......................................................................................................................................第一节爆炸材料贮存..........................................................................第二节爆炸材料运输..........................................................................第三节井下爆破..............................................................................第八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第二节立井提升..............................................................................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第四节提升装置..............................................................................第五节空气压缩机............................................................................第九章电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第四节井下电缆..............................................................................第五节照明、通信和信号......................................................................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第七节井下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第十章煤矿救护..........................................................................................................................................................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救护指战员............................................................................第三节救护装备与设施........................................................................第四节抢救指挥..............................................................................第五节灾变处理.............................................................................. 第三编露天部分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节台阶..................................................................................第二节穿孔..................................................................................第三节爆破..................................................................................第四节采装..................................................................................第三章运输..................................................................................................................................................................第一节铁路运输..............................................................................第二节汽车运输..............................................................................第三节带式输送机运输........................................................................第四章排土..................................................................................................................................................................第五章滑坡防治..........................................................................................................................................................第六章防治水和防灭火 ..............................................................................................................................................第一节防治水................................................................................第二节防灭火................................................................................第七章电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第三节架空输电线和电缆......................................................................第四节电力牵引..............................................................................第五节电气设备保护和接地....................................................................第六节照明、通信和信号......................................................................第七节电气设备操作、维护和调整..............................................................第八节爆炸材料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第八章设备检修.......................................................................................................................................................... 第四编职业危害 ...............................................................................................................................................................第一章管理和监测 ......................................................................................................................................................第二章健康监护..........................................................................................................................................................附则 ............................................................................................................................................................................附录一本规程主要名词解释 ..................................................................................................................................附录二本规程使用的计量单位及数学符号说明....................................................................................................第一编总则第1条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教材-7-1-5变电所牵引供电设备在线安全监控系统(200707).
7-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监测诊断与养护维修二、牵引供电设备的在线监测(二)变电所在线安全监控系统变电所安全监控系统要求设置合理,要充分考虑系统功能的扩展,在监测原理、设备选型、供电、组网接线、施工工艺、维护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系统架构的合理性,安装及维修便利性等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当诊断出故障或异常时能自动闭锁或退出故障单元及设备,并发出告警信号以便及时维修处置。
系统具备必要的容错性,当某一单元故障或退出均不影响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
1.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分为容性设备监测、避雷器监测、变压器监测等若干子系统,可对变电站内的变压器、互感器、耦合电容器、MOA、套管等设备实施状态参量的在线监测和诊断。
主要监测的内容见表7-1。
表7-1 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的主要对象及内容目前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正在推广的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多采用的为分层(级)多CPU式的结构形式,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它由安装在变电站内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和安装在主控室内的数据分析和诊断系统,再通过通信网络,把若干个变电站的监测数据汇集到位于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诊断系统,实现对多个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
一般来说,整个系统可分为四层,即就地模块层、通信模块层、主控模块层和局管模块层,可应用于有人值班或无人值班变电站。
结构示意图见图7-2。
图7-2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示意图2.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油浸式变压器油色谱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在线、连续测量变压器油中溶解的H2、CO、CH4、C2H6、C2H4、C2H2等气体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在运行条件下实现对变压器状态的监测。
该系统可以通过气体含量的变化及比例不同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内部故障以及判断故障类型,如过热和放电性故障。
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中的油气分离模块为主要的技术核心,其主要作用是在线把溶解在变压器油内的气体从油中取出来,同时不应消耗变压器油或是对变压器油造成污染。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4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做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装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技术管理第六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Ⅰ)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联接。
第七条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用数据网的安全隔离。
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第八条生产控制大区的业务系统在与其终端的纵向联接中使用无线通信网、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非电力调度数据网)或者外部公用数据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方式()等进行通信的,应当设立安全接入区。
第九条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牵引供电监控系统
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牵引供电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监控设备,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铁路线路的供电安全和可靠性。
该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通信设备、控制中心等。
一、系统概述牵引供电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铁路线路上的牵引供电设备,主要包括变电所、牵引变压器、接触网等。
通过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电流、电压等参数,系统能够实时了解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系统组成牵引供电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 传感器:用于测量和监测牵引供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
2.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接收传感器传输的信号,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中心,同时控制中心也可以向数据采集模块发送指令,控制其采集特定的数据。
3. 通信设备:用于数据的传输和通信,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
有线通信一般采用光纤或者以太网进行传输,无线通信则采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通信设备将数据从数据采集模块传输到控制中心,同时也可以接收控制中心下发的指令。
4. 控制中心:是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根据数据的不同情况,控制中心会发送相应的警报或者指令,以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控制中心也可以进行远程操作和监控,通过远程指令对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
三、系统功能牵引供电监控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牵引供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包括电流、电压、温度等。
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通过警报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2. 故障诊断:系统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故障判断和诊断,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这对于快速排除故障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2024年电力通信设备管理制度(2篇)
2024年电力通信设备管理制度____年电力通信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力通信设备的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电力通信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淘汰等所有环节。
第三条电力通信设备应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和可维护性等基本要求,通过国家认证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制订并组织实施,各地区、各单位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执行。
第五条电力通信设备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六条电力通信设备的采购应通过公开招标、询价等方式进行,确保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原则。
第七条采购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明确需求和技术要求,同时权衡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第八条采购标的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且应具备合格供应商有研发能力和生产实力等要求。
第九条采购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保障设备的质量和交付期限,并约定设备的质保期和售后服务。
第十条采购单位应及时验收采购设备,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符合规定要求,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供应商解决。
第三章安装管理第十一条电力通信设备的安装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符合设备接入要求和技术规范。
第十二条安装单位应制定详细安装方案,进行设备的准确安装和接线,同时测试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十三条安装单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装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第十四条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符合规定要求。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五条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要求进行合理的使用安排,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第十六条使用单位应制定设备的使用规程和操作规范,并对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七条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故障记录,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设备故障。
第十八条使用单位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和零部件。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集巾监控系统方案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芯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构成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随意性不断加大。
目前,基本上可以按照各种测量、控制功能的要求,构成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1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构成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控制环境和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与之相适应,计算机应用系统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但按照硬件的组合方式,计算机应用系统大致分为通用计算机应用系统、专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和混合计算机应用系统。
2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方案设计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其结构形式不外乎以上三种。
因此,必须根据牵引变所的特点和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合理地选择系统的硬件配置,力争达到以较小的成本代价,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测控功能的目的。
2.1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从实际应用来看,作为牵引变电所集控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l)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2)通信功能;(3)当地控制;(4)自检功能。
可见微机监控系统所完成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显然单机系统结构已很难满足牵引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2.2系统方案设计根据功能要求以及单机系统结构的不足之处,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方案设计。
2.2.1采用主从式多机系统构成目前,多机系统存在着许多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分布式和主从式两大类。
在分布式多机系统中,各计算机具有平等的地位,其结构和功能基本上相同,而主从式结构的多机系统则由一台主机和多台负责专门测、控功能的从机构成。
虽然分布式多机系统也能克服单机系统的缺点,但构成比较复杂,且由于本系统所担负的测、控任务主要是由模拟量输人、数字量输人/输出、脉冲量输人等功能子系统构成,而各个功能子系统的实现无论是硬件结构上还是在软件设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系统的通信和人机联系等功能,使得各个计算机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尽相同,因而也不会具备平等的地位。
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技术条件
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技术条件2019年8月目录1适用范围....................................................................................................................................- 4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 3术语和定义................................................................................................................................- 4 -3.1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 4 -3.2辅助设备.........................................................................................................................- 5 - 4系统构成....................................................................................................................................- 5 - 5功能要求....................................................................................................................................- 5 -5.1总体要求.........................................................................................................................- 5 -5.2主要功能要求.................................................................................................................- 6 -5.2.1采集接入功能......................................................................................................- 6 -5.2.2视频监控及巡检..................................................................................................- 6 -5.2.3安全防范及门禁管理..........................................................................................- 9 -5.2.4环境及火灾监测..................................................................................................- 9 -5.2.5报警......................................................................................................................- 9 -5.2.6控制与联动控制............................................................................................... - 10 -5.2.7电子地图........................................................................................................... - 10 -5.2.8数据存储与上传............................................................................................... - 11 -5.2.9平台展示和报表............................................................................................... - 11 -5.2.10对时................................................................................................................. - 11 - 6系统配置................................................................................................................................. - 12 -6.1视频监控及巡检子系统.............................................................................................. - 12 -6.1.1总则................................................................................................................... - 12 -6.1.2安防监控视频配置........................................................................................... - 12 -6.1.3巡检摄像机配置............................................................................................... - 12 -6.1.4红外热成像摄像机配置................................................................................... - 13 -6.2安全防范及门禁子系统.............................................................................................. - 13 -6.3环境监测子系统.......................................................................................................... - 13 -6.4火灾报警子系统.......................................................................................................... - 13 -6.5动力照明控制子系统.................................................................................................. - 14 - 7技术要求................................................................................................................................. - 14 -7.1一般要求...................................................................................................................... - 14 -7.2工作条件...................................................................................................................... - 14 -7.3主要硬件要求.............................................................................................................. - 15 -7.3.1站控层设备....................................................................................................... - 15 -7.3.2间隔层设备....................................................................................................... - 16 -7.4软件配置及要求.......................................................................................................... - 20 -7.4.1一般要求........................................................................................................... - 20 -7.4.2系统软件........................................................................................................... - 20 -7.4.3平台软件........................................................................................................... - 20 -7.4.4应用软件........................................................................................................... - 20 -7.5接口要求...................................................................................................................... - 21 -7.5.1系统内接口....................................................................................................... - 21 -7.5.2与所内广域测控系统的接口要求................................................................... - 21 -7.5.3与供电调度系统的接口要求........................................................................... - 21 -7.5.4与运行检修管理系统的接口要求................................................................... - 21 -7.5.5与上级视频系统的接口要求........................................................................... - 21 -7.5.6与数据服务平台接口要求............................................................................... - 22 -7.6组屏要求...................................................................................................................... - 22 -7.6.1辅助监控屏....................................................................................................... - 22 -7.6.2电源设备........................................................................................................... - 22 - 8技术性能要求......................................................................................................................... - 23 -8.1绝缘性能...................................................................................................................... - 23 -8.2 电磁兼容性能............................................................................................................. - 23 -8.3可用性指标.................................................................................................................. - 24 -8.4实时性指标.................................................................................................................. - 24 -8.5图像指标...................................................................................................................... - 24 -8.6性能指标...................................................................................................................... - 24 -8.7存储容量要求.............................................................................................................. - 25 - 9试验 ........................................................................................................................................ - 25 -9.1型式试验...................................................................................................................... - 25 -9.2出厂试验...................................................................................................................... - 25 -9.3现场试验...................................................................................................................... - 25 - 10其它要求 .............................................................................................................................. - 26 -10.1电源 ........................................................................................................................... - 26 -10.2设备布置.................................................................................................................... - 26 -10.3光缆和电缆的选择.................................................................................................... - 26 -10.4防雷接地要求............................................................................................................ - 27 - 附录A供电调度台主站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 28 - A.1视频监控 ............................................................................................................................. - 28 - A.2报警 ..................................................................................................................................... - 28 - A.3控制与联动控制 ................................................................................................................. - 28 - A.4电子地图 ............................................................................................................................. - 29 - A.5广播对讲功能 ..................................................................................................................... - 29 - A.6数据存储与转发 ................................................................................................................. - 29 - A.7平台展示和报表 ................................................................................................................. - 29 - A.8时钟同步 ............................................................................................................................. - 29 - A.9用户及权限管理 ................................................................................................................. - 30 - A.10安全防护 ........................................................................................................................... - 30 - A.11供电段复示功能 ............................................................................................................... - 30 -1适用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牵引变电所辅助监控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及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输变电工程设计专业调考-变电专业试题(带答案)解析
2013年度输变电工程设计专业调考省公司变电专业题库一、单选题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 C )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p154A.45 B.20 C.15 D.252.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 A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p157A.同时进行B.在其后进行C.在其前进行D.在其后三个月内进行3.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 B )具《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6.1.1A.4 B.2 C.1 D.34.站区污水经( C )处理后,采用定期抽排的处理方式,不会污染外界环境。
《220kV后蒲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7.1.3条A.消防水池B.事故油池C.化粪池D.雨水泵井。
5.变电站噪声主要表现为( B )噪声,来源于变压器。
《220kV后蒲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7.1.4条A.机械噪声B.电磁噪声C. 空气动力性噪声D.单频噪声。
6.变电站的建筑物及主要房间尽量采用( A )布置,充分利用阳光等天然能源以及自然通风。
《220kV后蒲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7.3条A.南北向B.东西向C. 南向D.北向。
7.消防设计应基于同一时间内变电站可能发生的火灾次数为( B )次来考虑。
《220kV后蒲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6.1.3条A.零 B.一 C.二 D.历史数据8.变电站站内主要环形消防道路路面宽度宜为( C )m.《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8.3.3条A.5m B.4.5m C.4m D.5.5m9.事故油池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 D ),耐火等级为( D )。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5.5.1条A.戊二级 B. 丙二级 C.丁二级 D. 丙一级.10.地下变电站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 C )个.《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11.4.4条A.1 B.4 C.2 D.311.人员疏散用的继续工作应急照明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 A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11.7.2条A.10% B.20% C.5% D.15%12.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 B )s内启动。
牵引供电6C技术规范.
高铁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运输局施行日期:2012 年1 月 9日前言本规范根据铁道部运输局的要求进行编制。
本规范为高速供电设备检测和监测系统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铁路接触网检测的先进方法,广泛吸收了我国铁路供电设备检测和监测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高铁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简称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本规范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目录1.总则 (1)2.适用范围 (2)3.引用标准 (2)4.术语和定义 (3)5.运用条件 (4)5.1.海拔高度 (4)5.2.环境温度 (4)5.3.冲击和振动 (4)5.4.相对湿度 (4)5.5.安装条件 (4)5.6.特殊使用条件 (4)6.功能要求 (4)6.1.总体组成 (4)6.2.系统功能 (6)6.3.总体技术要求 (7)6.4.6C子系统功能 (10)6.4.1高速弓网综合检测系统 (10)6.4.1.1概述 (10)6.4.1.2 系统功能 (11)6.4.1.3基本组成 (11)6.4.1.4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1)6.4.1.5实施方案 (12)6.4.2接触网安全巡检系统 (12)6.4.2.1概述 (12)6.4.2.2 系统功能 (12)6.4.2.3基本组成 (12)6.4.2.4主要技术要求 (12)6.4.2.5实施方案 (13)6.4.3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系统 (13)6.4.3.1概述 (13)6.4.3.2 系统功能 (13)6.4.3.3基本组成 (13)6.4.3.4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4)6.4.3.5实施方案 (14)6.4.4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系统 (14)6.4.4.1概述 (14)6.4.4.2 系统功能 (14)6.4.4.3基本组成 (15)6.4.4.4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5)6.4.4.5实施方案 (15)高铁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总体技术规范6.4.5接触网与受电弓滑板监测系统 (15)6.4.5.1概述 (15)6.4.5.2 系统功能 (16)6.4.5.3基本组成 (16)6.4.5.4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6)6.4.5.5实施方案 (17)6.4.6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系统 (17)6.4.6.1概述 (17)6.4.6.2 系统功能 (17)6.4.6.3基本组成 (18)6.4.6.4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8)6.4.5.5实施方案 (18)7.数据中心与网络通道 (18)7.1.设计原则 (19)7.2.数据分级管理构架 (19)7.3.数据处理中心功能 (20)7.4.网络架构及传输通道 (21)8.数据库 (22)9.通信协议 (22)1. 总则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和对运营品质追求的不断提升,对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教案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教案一、引言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是电力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的监控及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培养学生在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领域的能力。
本文将按照适合教案的格式进行讲述,力求清晰明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概述1.1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定义和背景1.2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作用和意义1.3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基本原理2.1 电力系统监控的基本原理2.1.1 监控对象与监控要求2.1.2 监控信号的采集与处理2.1.3 监控数据的传输与存储2.1.4 监控信息的显示与分析2.2 电力系统通信的基本原理2.2.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2.2.2 通信协议的应用与设计2.2.3 通信设备的选择与配置2.2.4 通信信号的传输与接收3. 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关键技术 3.1 电力系统监控的关键技术3.1.1 监控装置的选用与布置3.1.2 监控信号的传输与采集技术 3.1.3 监控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技术 3.1.4 监控信息的显示与分析技术 3.2 电力系统通信的关键技术3.2.1 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布局3.2.2 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应用技术3.2.3 通信设备的选型与配置技术3.2.4 通信信号的传输与接收技术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与答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互动,解答学生对于电力系统监控与通信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本节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3.3 常用抗干扰编码
1.奇偶监督码 2.定比码
3.线性分组码
4.BCH编码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1.4通信方式
1. 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的关系,通信方式 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 种。
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各种方 式
半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 不能同时进行收和发的工作方式。 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 息的工作方式。
pe 错误接收消息的码元数 (3-9) 传输消息的总码元数
(2)误比特率(Pb):指错误接收消息的比特数在传输消息的总 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pb 错误接收消息的比特数 传输消息的总比特数
(3-10)
显然,对二进制信号而言,误比特率和误码率是相同的,即: Pb=Pe (3)误字率(Pw):指错字数在传输总字数中所占的比例。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信道
3.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3.2 信息量及数字信号传输要求
3.3 抗干扰编码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3.4 差错控制方式 3.5 微机监控系统数据通信规约 3.6 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信道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本章学习目标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信息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受信者
噪声
图3.3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图3.4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对两种通信系统来说,数字通信系统是发展 的主流,因为数字通信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 便于进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 便于实现集成化 便于加密处理 便于综合传递各种信息
(1)编出的码字能尽快地在噪声信道上传输, 即提高传输率。
(2)在传输率一定的条件下,使错误概率尽 量小。也就是使码字的抗干扰能力强,在收 端能正确地再现信息序列M。
返回本节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3.2 抗干扰编码的基本原理
抗干扰编码存在如下结论:
(1)若只要求一个(n,k)码能发现e个错误,则: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2.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在数字通信中,按数字信号代码排列顺序 不同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序列以成组的 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串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序列以串行方 式一个接一个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2 信息量及数字信号传输要求
通信通信的目的在于传输信息,衡量传输信息的 能力,需要对被传输的信息进行定量的描述,信息量的 定义: 其计算 : Ⅰ=logN P
式中:P——事件发生的概率;
(3-1)
Ⅰ——该事件发生时所得的信息量。
在式(3-1)中,对数的底数N取决于量度信息的单位。 若取2为底,信息量的单位是bit(比特)。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表3.1 常用的调制方式
调制方式 用途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广播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立体声广播 DSB 线性调制 单边带调制SSB 载波通信、无线电台 连续波 残留边带调制VSB 电视广播、数传、传真 调制 非线性调制 频率调制FM 微波中继、卫星通信 相位调制PM 中间调制方式 幅度键控ASK 数据传输 频移键控FSK 数据传输 数字调制 相位键控PSK、 数据传输、数字微波、 DPSK、QPSK等 空间通信 其它高效数字调制 数字微波、空间通信 QAM、MSK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1.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信息,即把信息源产生 的信息快速、准确地传到收信者。 通信系统由信息发送者(信源)、信息接 收者(信宿)和处理、传输信息的各种设备共 同组成。如图3.1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所示。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抗干扰译码器根据接收序列R、抗干扰编 码规则及信道特性,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1)设法检查并纠正R中的传输错误,产生真 正发送码子C的估值。
(2)变换C为信道序列M的估值M´。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设计出的抗干扰编、译码器应根据信道 实际存在的干扰类型,做到: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3 抗干扰编码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3.3.1抗干扰编码的概念 3.3.2抗干扰编码的基本原理
3.3.3常用的抗干扰编码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3.1 抗干扰编码的概念
抗干扰编码器的作用是根据一定的原则, 将k个信息元组成的信息序列M变成k+r个码元 组成的二进制数字序列C,C称为码字。因为信 源编码是从有效性考虑,它产生的信息序列M 是没有抗干扰能力的,抗干扰编码的目的是提 高信息序列M的抗干扰能力,使之能应付信息 中的干扰。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当奇数监督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cn-1+cn-2+cn-3+…+c2+1=c0(模2) (3-15)
式(3-15)可说是所有信息元与一个监督元的 模2相加为1,则编出的每一个码字中“1”的数 目是奇数,称这种码为奇数监督码。奇数监督 码或偶数监督码,还可统称为奇偶监督码(或 称奇偶校验码)。
(2)信息传输速率(Rb),简称传信率,指单位时间 能够传送的平均信息量。传码率和传信率的关系为: (3-8) Rb RB log 2 M
显然, RB≤ Rb,
返回本节
第3章
微机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用差错概率衡量,差错概率又分 为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1)误码率(Pe):指错误接收消息的码元数在传输消息的总码 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3.1.2通信系统模型
信号有两种主要类型——随时间连续变化 的模拟信号和随时间不连续变化的离散信号。 模拟信号通常是单一正弦波和正弦波的组合, 如图3.2(a)所示。离散信号是由在时间上离 散出现的脉冲组成,脉冲可以是单个的固定的 周期出现,如图3.2(b)所示,也可以是以码 组的形式出现,如图3.2(c)所示。
图3.1 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信道是信息的传输媒体。从其物理特性来 分,可将信道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现代的 有线信道包括电缆和光缆;无线信道即无线电 传输信道。
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干 扰噪声也同时作用在信道上。这里的噪声主要 是各种电磁现象引起的干扰脉冲,如雷电、电 晕、电弧等,另外还有邻近、邻频的其它信道 的干扰。干扰噪声对信号的传输质量影响很大, 如果噪声过强而又没有有效的抗干扰措施,轻 则使信号产生失真,重则出错,甚至将有效信 号完全淹没掉。
d0≥e+1 (3-11) (2)若只要求一个(n,k)码能纠正t个错误,则:
d0≥2t+1
(3-12)
(3)若要求一个(n,k)码发现e个错误,并能纠正t 个错误,则要求: d0≥t+e+1 (3-13)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抗干扰编码的一些重要概念 :
一个码字中信息元所占的比重称为编码 效率,简称码率。码率为R=k/n。一个码字 中,信息元所占比重越大,则码率越高。
Ⅰ=-log2P(bit)
(3-2)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电平
在信息传输系统中,除了用衰耗(奈培数或分贝 数)来表示信号传输效率外,还经常用电平来表示信 号在传输系统中各部位信号幅度的变化情况。 电平分为相对电平和绝对电平两种。 相对电平:以传输线路上的某一点的功率为基准,把 线路上各点功率高于或低于基准点功率的倍数以分贝 表示,这种表示法称为该点的相对电平。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调制方式 用途 脉冲调制PAM 中间调制方式、遥测 脉宽调制PDM 中间调制方式 脉冲模拟调制 (PWM) 脉位调制PPM 遥测、光纤传输 脉冲 脉码调制PCM 市话、卫星、空间通信 调制 增量调制DM 军用、民用电话 脉冲数字调制 差分脉码调制DPCM 电视电话、图像编码 ADPCM、APC、 中低速数字电话 LPC
Px p 10 log (dB) P0
(3-3)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绝对电平:国际上规定,在600Ω电阻上消耗1mW 的功率,作为计算绝对功率电平的基准。 从电量上又可分为功率电平、电压电平、电流电平。
Px p 10 log (dB) 10 3
(3-4)
如果用电压或电流作标准 ,则在600 Ω电阻上,加 0.775V的电压或流过1.29mA的电流,都相当与1mW 的功率,所以绝对电压电平或绝对电流电平为: Ux pu 10 log (dB) (3-5) 0.775
Ix pi 10 log (dB) (3-6) 1.29 10 3
第3章
微机监控系统信息传输与通信设备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指标用传输速率衡量,传输 速率又分为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 (1)码元传输速率(RB),简称传码率,又称符号速 率,指单位时间能够传送的码元数。 (3-7) RB 1 / 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