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政策有效制定的思考(1)
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哲学思考
信 息 技术 的迅 猛 发展 、 识 时代 的到来 以及 电子政 知 府 建 设 的 进 一 步 深 化 , 统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中 的 信 息 传 不 对 称 状 态 得 到 改 善 , 共 政 策 作 为 政 府 提 供 的 一 公 种 公 共 物 品 , 对 技 术 操 作 的 关 注 转 向 x" 主 和 科 从 - ,民 j 学 的 诉 求 。越 来 越 多 的人 不 再 仅 仅 满 足 于 作 为 公 共 政 策 的 客 体 而 存 在 , 是 强 烈 地 要 求 向 公 共 政 策 系 而 统 表 达 自 己 的 意 愿 , 断 地 要 求 在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中 不 获得 发言 的机 会 , 公共 政策 能 够更 充 分 地代 表 自 使
对 共 策 定 政 哲 思 公 政 制 的 治 学 考
口 毛 振 军
【 内容提 要 1 公共 政 策制 定是社 会 政 治生活 中公 共 决策 系统 的经 常性活 动 。在 现代 社会 .
由于公 共政 策 的 巨大作 用和影 响, 共政 策制 定 问题 引起 了广泛 的 关注。从 政 治哲 学的 角度 审 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公 意为价 值取 向、 以政 治权 力为基 本依托 、 以政 治秩序 为最 终 归宿 , 能建 立起人 民期待 才
己 的利 益 , 且 这 种 人 民 参 与 的 要 求 必 须 得 到 政 策 而 制 定 主 体 的 充 分 重 视 , 则 广 大 人 民 就 会 对 政 策 制 否
角 度 审 视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可 以 对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内 在 本 质 有 一 个 更 深 层 次 的 认 识 。这 对 于 推 进 决 策 科
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毛振军(1974!),男,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政法系讲师。
收稿日期 2010!01!10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哲学思考毛振军(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内容提要 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共决策系统的经常性活动。
在现代社会,由于公共政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以公意为价值取向、以政治权力为基本依托,以政治秩序为最终归宿,才能建立起人民期待的合理、公正、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公意 政治权力政治秩序∀中图分类号#D 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23(2010)01-0039-04公共政策制定,指的是从政策议程建立到政策输出的形成过程。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从理论上说,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分析的信息和技术;二是改进公共政策制定本身。
相对而言,后一种改进更加具有∃革命意义%。
而要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改进,首先必须对公共政策制定及运作过程进行本质的了解。
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影响,以及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本身存在的封闭性特点,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领域进行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推进,才开始在此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但目前仍未形成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体系。
那么,怎样才能进一步系统、深入的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呢?在我们来看,政治哲学的解读可能是一个理想的视角,政治哲学可以∃通过对政治事物总体性特征的反思,把握它的内在本性%[1]。
因此,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公共政策制定,可以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在本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对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更合理、公正和有效地制定公共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问题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问题分析在当今社会,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问题备受关注。
政策制定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完成的过程,可分为立法、规章制度和行政文件等形式。
而政策实施则是指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挥效果的过程。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极为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到社会发展与人权保障等问题,因此需要正视和解决相关问题。
一、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公共政策制定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时序性等特点的政策过程。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研究该政策的目标、背景、科技基础和社会参与等问题,而这种信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调查才能获取。
但在实际工作中,政策制定却存在着多种问题:一、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制定政策往往需要考虑到全社会的利益和福利,而这需要政府收集大量、多样的信息,因此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现实情况下,政府无法对各类信息了解情况完全了解,导致制定出的政策无法完全解决社会问题,甚至扼杀了社会创新与发展。
二、缺乏民主参与问题由于政策制定是政府的职能,同时政策制定过程复杂,政府往往会以效率为导向,不重视公民参与。
但是,这种做法难以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社会反弹,公民权益遭到损害,推进政策实现的难度增大。
二、公共政策实施问题政策实施是公共政策过程中难点之一,也是影响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
政策实施需要各个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共同配合,同时必须有良好的执行和检查机制来保障政策执行效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政策完美执行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行政效率与拖延问题政府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面临诸如拖延、滞后、误判等多种问题。
政府需要调配各种资源来进行政策实施,但是,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及时协调,而各种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难以统一,导致了慢慢推进、甚至不推进的情况发生。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分配方式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政策效果缓慢,甚至是失败。
例如,有些政策的执行往往会占用很多财政资源,导致其他领域的发展受阻止。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
关于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思考王琦袁妙彧2005年第5期——政策聚焦公共政策是一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作为管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各项活动中。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学系统分析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而得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的结论。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在一些地方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增强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显得十分重要。
一、公共政策权威性的体现第一、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者是具有公共权威的政府。
公众对政策权威性认可,首先是由于它的制定者是公共权力的化身。
公共政策要真正体现其公共性,就必须始终代表整个国家的行为方向。
而确定这种方向的是国家的公共权威,即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只有国家的权威机关制定的公共政策才具有权威性。
第二、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的执行者是具有权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政策的执行人员必须是被法定的有执行政策权力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非此类人员不具备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
第三、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合法性上。
公共政策是经过特定的法律程序或依据公认及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程序制定出来,并由法定的公共部门执行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由于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取得合法权力的公共权力机关,是通过为大众所认可、接受的合法化过程产生的,那么,只要政策具有合法性,它就必然具有权威性。
第四、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执行方式的强制性上。
由于公共政策是强大的国家力量在支撑公共政策行为,政策对象必须接受和服从,如果违反或不遵守公共政策的规范和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就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强制性。
一项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有时需要部分对象为了全体利益而做出某些牺牲。
即使它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存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冲突的问题。
因而,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于那些非自愿做出牺牲的对象来说就具有强制性。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行动,并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影响社会活动中各利益诉求者的行为和利益分配方式,以达到政府既定目标的一些规定和行为。
因此,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对策1. 缺乏参与和民主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公民的需要和期望,但如果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很可能导致政策与公民的需要和期望脱离实际。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公开、透明、高效、民主的政策制定模式,倾听和参考各方声音,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决策过程。
2. 官僚主义和手段型思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主义与手段型思维的问题十分突出。
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政策制定者的权威性、封闭性与自我保护性等方面;而手段型思维问题则表现在政策制定者将手段作为目的,忽略了政策与现实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促进上下联动和多部门合作,通过政策创新和实现政策目标,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体系,强化对政策实施的审查和监督,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
3. 利益分配不均公共政策不仅要解决社会问题,还要货币和非货币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对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进行协调和认真地考虑。
但是,利益分配的不均会影响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各利益关联方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政策宣传和公众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策资源合理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政策衔接、协调和整合,提高政策效应的协同性。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1. 执行缺乏有效措施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最终实现的过程,但常常会受到执行机构和官员素质、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执行结果与预期不符。
公共政策思考题一(带答案)
第一节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请你举例说明影响你生活的某些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制定的计划和规划;公共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的或盲目的行为;公共政策能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公共政策申明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积分入户,逼着城市前进。
针对外来工融入城市的户籍难问题,广东的一些城市试行“积分入户”政策。
但有批评指出,积分政策“嫌贫爱富,嫌老爱壮;大部分只从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入户条件,农民工的真正贡献、合理需要和内心愿望尚待关注。
2.公共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和公民的作用与意义的?公共政策是根据公众意志、满足公众利益,由公共权力机构对公共领域进行的社会公共管理,它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协调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公共”是在公域基础上,反映公意,维护公正,体现公平,并具有事务公开,满足公益的特点。
因而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
3.结合案例分析说明错误的公共政策会导致怎样的不良后果?英国骚乱之后,公共政策右转。
第一章关键术语1.公共政策概念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制定的计划和规划;公共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的或盲目的行为;公共政策能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公共政策申明了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2.公共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特征(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根据公众意志、满足公众利益,由公共权力机构对公共领域进行的社会公共管理,它是维护社会公正,确保社会公平,协调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措施和手段。
“公共”是在公域基础上,反映公意,维护公正,体现公平,并具有事务公开,满足公益的特点。
因而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是公共性的三个基本维度。
(2)整体性: ①关联性。
②层次性。
(3)动态性: ①过程性或阶段性。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一种民主政治的体现,它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活动中,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参与决策过程,对社会事务发挥积极的作用。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民意代表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有效地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有效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建立起法定的合规性机制。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方式和流程,明确公民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参与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需要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公民参与的活动,保障公民参与的顺利进行。
其次,有效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建立起开放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
政府应该主动向公众公布政策信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等内容,以便公民了解和参与。
政府还应该建立起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包括公开听证会、座谈会、公众参与调查等形式,以方便公民能够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诉求。
再次,有效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不仅仅是提出意见和诉求,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于公民的关切和问题进行反馈和解决。
政府应该建立起与公民对话的机制,认真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公民的问题。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公民参与结果的回馈,告知公民政策制定的最终决策和效果,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扩大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应该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公民的政治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民也应该主动学习政策知识,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共讨论和决策,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社会价值。
总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一种积极的民主实践,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民意代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思考
科技信息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年第25期●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并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行为准则。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有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执行者的因素、政策目标群体的影响力因素。
相应的对策: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调整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从多角度调节目标群体等等。
1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主要因素1.1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1.1.1公共政策合法法程度。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程序必须符合一切适用的法规范。
任何公共政策内容都不能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破坏政策执行的环境。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置于法律和公共的监督之下,才能避免公共政策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保证政策本身的合法性“政策合法,就能直接获得合法地位和权威”。
事实上,只有合法的公共政策才具有约束力。
1.1.2公政策科学化程度。
政策的科学性即公共权威系统做出的决策,内容必须是合理的,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回来,体现决策对环境的要求。
政策方案的科学性能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政策方案的科学性越强,执行的可行性和政策所获得的支持也就越高。
可以说,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政策内在的科学性。
1.1.3公共政策目标的弹性程度。
政策执行目标的弹性来源于政策本身的灵活性,实际上,即使政策量化目标规定的再科学合理,也总会有超过者和不及者,因而政策目标在一定范围内和某些条件下具有可调性和变通性。
然而,公共政策作为社会行动的规范,具有原则性和刚性,所以公共政策的弹性必须有个度,以防止政策目标弹性空间过大和目标模糊多变,避免执行者因不能深刻理解、消化政策而曲解政策所导致的政策执行低效。
1.2政策执行者的因素1.2.1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性。
对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几点思考
以通 过公 众意见 反馈 对公共 政策 进行调 明。听证 制度使 得公共 政策制定 过程 变
开 展 民 意 调 查 的 方 法 多 种 多样 , 可 以 信息 不对 称的问题 , 矫 正和抑 制政 府及其
采用信 函调查 、 电话 调查或是 随机 的问卷 官员 的 自利倾 向。 深度 等都 有 了极大 的改善。然而 , 在现实 调查 , 建立 听证 制度 , 一方 面要健全 听证 代 而现 在 , 网络 民意调查 更是 以其 高
生 活 中还 是存 在公 共政 策制定 叶 l 公众 参 参 与性 、 匿名性 、 针 对性及公 开性 受到公 表选择机 制 。听证代 表是相关 利益群 体 与 的渠道 缺乏 且不 畅 、 法制 化水 平较低 、 众 的广泛参与 。与其他参 与方 式相 比, 民 的代 言人 , 只有其 充分代 表其 利益群体的 参 与能力 不足 等 问题 , 因此 , 畅通参 与渠 意调查 所要求的参与者 门槛最 低 , 几乎 不 “ 声音 ” 时, 听证 会 的结果 才有 公 平 的可 道、 健 全相 关法 律制度 、 增强参 与 能力是 需 要参 与者具 有某方 面 的资格 和专业 知 能。因此 , 要确保所 有受到决策影响的群
& s 矸 主 i
党情 国情
对 公 众 爹 与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几 点 思 考
崔 璨
摘 要: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提 出要广 纳群 言 、 公 布个人 的 Q 如报 刊 、 Q号 接受 网友 的建言献策 , 栏 等 。不 仅要依 赖于传 统方式 , 广 集民智 , 增进 共识 、 增 强合力 , 提 高党和政府 网络 已经 成为政府与公众进行 沟通 交流 、 广播 、 电视等 , 还要积极运用新兴传媒 , 其
公共政策制定者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公共政策制定者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政治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我在研究政治理论过程中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以下是我对此的总结。
首先,政治理论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框架。
政治理论涵盖了许多关于权力、政府、公共利益等重要概念的讨论,通过研究政治理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作用。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我可以根据所学的政治理论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
其次,政治理论能够帮助公共政策制定者理解不同政治观点和立场。
政治理论涉及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学派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存在相互冲突和竞争。
通过研究政治理论,我可以了解不同观点的论证和背后的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各方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我可以考虑多种政治观点和立场,使政策更加全面和平衡。
此外,政治理论还能够使公共政策制定者意识到政策的政治影响和后果。
政治理论不仅关注政策的目标和手段,还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治动力和政治费用。
通过研究政治理论,我能够更好地预测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政治挑战和抗拒,从而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
同时,政治理论也能帮助我评估政策的成效和可行性,以及对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我需要综合考虑政策的政治影响和后果,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政治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者的研究和思考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政治理论,我能够建立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框架,理解不同政治观点和立场,并意识到政策的政治影响和后果。
在今后的公共政策制定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和应用政治理论,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公众福祉做出更好的贡献。
*(字数:245字)*。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思考
第2 5期
S I N E&T C OL YIF R TO CE C E HN OG N O MA IN
O高校讲坛 。
科技信息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思考
林 开
( 中共 福州市 委党校教 务处
【 摘
福建
福州
300 ) 5 0 9
要】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在复杂社会 系统 中进行 的复杂活动 , 其有效性经常会受到某些 因素的影响, 使得公 共政 策付诸
实施后 , 不尽 然 取得 预 期 的 政 策 效 果 , 而造 成 政 策执 行 走 祥 , 至 导 致政 策 执 行 失 败 。 并 反 甚 因此 . 究公 共 政 策 制 定 和执 行 的 意义 。
【 关键词 】 公共政策; 制定 ; 执行 ; 有效性; 提升
公 共 政 策 是 指公 共 权 力 机 关 在 对社 会 公 共 利 益 进 行 选 择 、综 合 、 2 提 升 地 方 政府 公 共 政 策 执行 力 的对 策 分 配 和落 实 的过 程 中并 依 据 特 定 时 期 的 目标 、 由政 治 过 程 所 选择 和 经 . 公 制 定 的行 为 准 则 。 响公 共 政 策 有效 执 行 的 因素 主 要有 公 共 政 策 本 身 21 制 定 良好 的 公共 政 策 。 首 先 , 共 政 策 的制 定 必 须 合 法 化 。政 策 影 公 的 因 素 、 策 执行 者 的 因 素 、 策 目标 群 体 的 影 响力 因 素 。相 应 的 对 制 定 的制 度 程 序 规 范化 是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合法 化 的保 证 。其 次 , 共 政 政 政 这 第 增 策: 制定 良好 的 公 共政 策 、 整 政 策 执 行者 的利 益 倾 向 、 强 对 公 共
公共政策心得体会
公共政策心得体会作为公共政策的学习者,我从课堂学习到实践应用都获得了很多成长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公共政策的心得体会,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利益和平衡各利益方的关系。
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决策者需要考虑到社会的不同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因为社会是多元的,利益群体是多样的,各群体之间难免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所以在设计公共政策时,需要谨慎权衡各方的利益,以实现公平公正的目标。
其次,公共政策需要基于科学和数据来制定。
政策制定者应该做到以事实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但是在现实中,政策制定常常受到政府官员的个人偏见和政治压力的影响,使得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学习公共政策时,需要时刻保持对科学的敬畏,注重数据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再次,公共政策需要注重可行性和实施力。
制定一个好的政策不仅需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期望,还需要具备可行性和实施力。
政策的可行性包括政策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多个方面。
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可行性和实施力的问题,避免制定出一个美好但不切实际的政策。
否则,好的政策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公共政策需要注重长期效应和可持续性。
制定政策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更要关注长远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只有注重长期效应,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才能保证政策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学习公共政策时,我们应该培养长远的思维,关注政策的长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最后,公共政策需要注重民主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询。
公共政策不是一个决策者的独奏曲,而是需要各方参与和集思广益的过程。
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密切与各利益相关者沟通,征求公众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只有通过民主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询,才能制定出更为合理和可接受的政策,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总而言之,公共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公共政策的思考与实施策略
公共政策的思考与实施策略公共政策是治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引导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效果与政策制定同样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思考公共政策的角度和实施公共政策的策略中介绍我对公共政策的看法。
一、思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方式。
但问题的复杂性和参与者的多样性,使公共政策制定成为了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对于一个好的公共政策,它应该是全面,可行和可持续的。
首先,公共政策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思考所有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等。
因为政策必须考虑到所有因素,所以制定公共政策是一个团队努力的成果,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协作。
其次,公共政策应该是可行的。
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包括资源可利用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行性等。
政治可行性非常重要,因为政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可以激励人们的参与和支持。
最后,公共政策必须是可持续的。
这意味着政策需要长期考虑,不能只解决一个特定时间点的问题。
当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考虑政策的长期效果和长期目标,以确保政策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在将来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实施公共政策的策略公共政策的实施是制定的最终目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施公共政策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有几种最常用的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监督和评估。
政策的执行需要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监督和评估可以通过对政策实施的数据和信息的定期审查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来完成。
在这种策略下,政策执行者需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保持联系,以确保他们对政策的收益。
第二种策略是沟通和教育。
意味着政策执行者必须积极与公众沟通,以确保公众理解和支持政策内容。
包括宣传,媒体和社交媒体。
政策执行者还需要与企业和组织,尤其是与受政策影响的人,保持联系和交流。
第三种策略是佐证政策的可行性。
描述你对于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新认识和思考
描述你对于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新认识和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我看来,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
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着眼于公民的利益和长远的社会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倾听各方面的声音,不断调整政策方向以达到最佳效果。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此。
在现代社会,政策制定往往难以全面考虑各个层面,容易出现部分的缺陷和不足。
这是因为,政策制定者往往受到利益集团或政治势力的影响,容易偏离公正和客观。
如果公共政策不能真正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就难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除此之外,我还从媒体、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观察到了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环境污染、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教育资源不均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难题。
在这些问题中,共性是人们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和控制手段。
在我的认知中,关于社会问题,必须重视公众参与和公民教育。
政府应该不断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听取各方见解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同时,政府也需要为公民提供相关的知识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公民的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我认为现代社会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治理模式应该更加开放和民主。
公民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中来。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选举、公投等形式直接参与决策,推动社会朝着更公正、公平、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对于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需要保持开放和谦卑的态度。
这些问题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思索和努力。
我们必须从个人、家庭、社会的多个层面出发,积极投入到这些问题的解决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和未来。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正而制定的法规或行动计划。
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国家整体水平。
然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面临的困难也十分严峻。
因此,本文将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与落实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1.弊端:高层制定,基层落实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由政府的高层人员进行,而基层机构的落实却往往缺乏具体考虑。
例如,某地政府在制定二胎政策时,忽略了养育压力增大、入托难等问题,导致二胎政策难以落实,甚至在某些地区引起社会不安。
解决方案:完善政策制定流程,从基层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强政策实施的考核评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2.信息欠缺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很多政策制定者缺乏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等基础信息,从而导致制定出的政策与实际情况不符。
例如,某市政府在推广电动车时,未考虑电力基础设施未跟上、电动车价格贵等问题,导致政策推行难度大。
解决方案:政策制定者需要多渠道获取数据,可以通过专家咨询、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
政策制定者还需要积极与企业等社会主体合作,掌握市场动态和技术变革。
3.目标不明确公共政策制定时,需要明确政策目标、效果和范围。
但很多政策目标并不清晰甚至相反,例如某政策既要求新增就业,又大力鼓励外资进入市场,很难协调统一。
解决方案: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矛盾和需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确立明确的政策目标。
此外,在调研阶段要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策略。
二、公共政策落实的问题1.贯彻力度不够公共政策的贯彻和执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协同配合,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部门并不重视政策的执行,甚至存在“应付”和“敷衍”的现象,导致很多优秀政策难以落地,人民群众难以享受到实际的便利。
解决方案:加强政府组织协调,推行采用离职评估、绩效考核等措施,严格规范和督促各级部门按照政策目标落实政策,确保政策实施效果。
习题调研初三年级学生对于政府公共政策的理解与反思
习题调研初三年级学生对于政府公共政策的理解与反思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以解决公众问题为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政府行动和措施来影响和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政府公共政策的理解和反思程度如何?本篇文章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政府公共政策的概念与重要性政府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为了改善公众生活,提高社会福利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公共政策可以涉及经济、教育、环境、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
政府公共政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公共政策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政府的规划、决策和投入,可以引导国家和社会资源向经济重点领域配置,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发展。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府公共政策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政府还可以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最后,政府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安全保卫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可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政府还可以通过依法治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途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初三年级学生对政府公共政策的理解情况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对其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一些初三年级学生的调研,可以看出以下情况:1. 知晓政府公共政策的部分内容。
大部分学生知道政府会对于某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等。
但是对于具体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细节了解并不全面。
2. 对政府公共政策的理解较为表面化。
部分学生对政府公共政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分析政策的背后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他们倾向于将政策看作是一种被动接受和执行的规定,而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关键考量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关键考量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措施,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改善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关键考量:1. 问题定义和需求分析:- 制定公共政策之前,需要明确所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群体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政府调查、社会研究或专家咨询来完成。
- 政府应该确保问题定义准确,充分了解需要解决的具体情况,以便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政策。
2. 制定政策目标:- 政府需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优先级确定政策目标。
这些目标应与问题的根本原因相对应,并为政策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 制定目标时,政府应考虑相关利益相关方的观点,以确保政策设计合理且公正。
3. 政策选项的制定:- 在确定政策目标后,政府应该提出不同的政策选项,以满足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和方法。
这些选项可以基于社会经济效益、成本效益、可行性等因素进行评估。
- 政府还需要充分了解各个政策选项的长期后果,以及它们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4. 政策评估和选择:- 在政策选项制定后,政府应该对各个选项进行综合评估,以找到最佳的政策方案。
评估可以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等方法。
- 政府还应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尽可能建立广泛的共识。
5. 资源分配和预算规划:- 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确定实施该政策所需的资源,并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
这包括人力、物资和财政资源的合理调配,以确保政策能够有效执行。
- 政府应该审慎安排预算,并确保资源利用的透明和有效,以防止浪费和腐败。
6. 执行与监督:- 政策的成功执行需要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政府应确保政策执行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并建立合适的监管体系,以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 政府还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7. 评估和反馈:- 政策的评估和反馈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要环节。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行政问题探析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行政问题探析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行政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因此,本文将对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行政问题进行探析。
行政问题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信息不对称。
在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而社会公众则往往缺乏相关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难以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愿,制定出的政策可能无法真正反映社会的需要,并且可能引发民众的不满和抵制。
因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政策的公众参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行政问题还包括政策协调不足。
在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常常存在信息孤岛和利益冲突的问题,导致政策协调不足。
政府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明确,但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协调。
如果各个部门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就会受阻。
因此,政府应当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确保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有效协调。
第三,行政问题还涉及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
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合理分配资源,就会导致公共政策的执行不力,甚至出现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
因此,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分配,充分考虑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行政问题还包括监督与评估不到位。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监督与评估是保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标准,一些政策的执行效果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估。
这就会导致政策实施的盲目性和浪费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公共政策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公共政策有效制定的思考(1)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57
制度建设 System Reform
失灵而产生的社会成本增大பைடு நூலகம்及效率损 失。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保证实现竞 争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体现效率 优先的市场准则;自由竞争不仅带来了效 率的提高,同时更不可避免地带来其他负 面效应。因此,要从整体上提升社会效率, 必须同时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看不见的 手”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看得见的手”。一 般认为,市场是用来解决效率问题的,而 公平问题则应该由政府实施有效的公共政 策来实现,因此,如何在保证市场机制有 效运转的前提下,实现效率最大化并且同 时兼顾社会公平,进而在两者之间寻求一 种平衡机制,就成为公共政策必须解决的 问题。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公平与效率关 系,就是要揭示公共政策在实现二者统一 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规律。公平和效率的统 一机制是动态平衡机制,通过公共政策的 有效干预来构建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平衡, 可以为解决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开辟有效 途径。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辩证关系 探讨
(一)效率缺损与非均衡现象透视 有效的公共政策具有惠及全社会乃至 后代的巨大正外部效应,其及时制定能有 效的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现象,保证经济 有序运行;能减少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消 耗,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能有效提升经济 社会发展质量,增加消费者福利。因此,公 共政策的缺位给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带来 的消极作用是相当大的。运用经济学的一 般均衡分析原理,透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中的均衡破坏和均衡重现,可以发现公共 政策缺位可产生效率缺损,形成资源配置 的帕累托“退化”。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效率缺损与非均衡 性主要表现为政策时滞性和政策质量问题 两个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层出不穷的政 策需求变动的环境和日益增多的利益团体 使政策需求急剧增加。但是某些政府部门 在市场化改革中为了维持既得利益、不愿 意放弃传统的支配性公共政策,抑制契约 性公共政策的成长,或者是需要发挥公共 政策作用的某些方面政府由于财力不足或 权威流失等原因,无所作为造成某些程度 的政策“真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效率提高。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由于利 益主体的差异,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受到来 自社会各个阶层和利益团体的压力和影响, 同时也要受到决策者自身利益的制约,所 以决策的最终结果是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 础上形成的。转型时期寻租和设租现象使 公共政策偏离了效率与公平的轨道,产生 政策起始点的不均衡。其次,政策制定主体 和能力等都会造成政策质量问题。 (二)公平与效率关系辨析 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方 针是正确的,但是在政策选择者具体执行 时由于对这个精神的误读,而导致了效率 优先,未顾公平或者是没有足够重视公平 这样的政策选择结果,将效率目的化、价 值化。在效率成为目的的情况下,公平失 去了其应有的制衡作用,显得软弱无力。实 际上公平和效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统一于人的需要和利 益要求,以及满足利益要求的价值实践。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初衷源于市场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一、公共政策的内涵及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一)公共政策的内涵何为“公共政策”?一般而言,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解决其职责范围内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手段或行动纲领,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环保政策等。
可以从政策过程、管理职能、行为选择、行为准则等不同视觉强调公共政策及其形成过程的某个环节。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准则或价值规范。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或国家权利机关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经过法定程序提出、论证并选择相应政策方案的一个复杂动态过程。
它是一个提出公共问题、确定政策议程、制定政策目标、论证和选择政策方案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义(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能有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滋生。
公民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是对政府管理的一种间接的监督,有了公民的参与,政府的相关公共政策必然要公开在大众的目光下,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另外,公民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也有效杜绝了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让广大公众及时深入地了解到党和国家执政方针政策,从根本上克服了领导意志和“拍脑袋决策”等官僚主义作风,制定“阳光政策”,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能让政策更加科学、民主、实用。
由于广大公民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服务对象,本身对社会上一些具体现实的民生问题了解最深,他们提供的各类信息和要求也最为贴近社会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因此公民可以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在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制定提供最根本、最符合现实情况的信息和依据,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政策更加科学;而政府在合理采纳公民的各项意见建议后制定的公共政策肯定更符合公众的要求和需要,也保证了政策更加民主、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是公共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有 什么样的政策目标,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政 策措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作 为发展的终极目的,就必然要求公共政策 的目标选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和最终 的检验标准,也必然要求公共政策的措施 和方案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条件。要定好位,找 准目标,目标很关键,因为公共政策的制 定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一部分公众所关注的 社会问题,所以目标定位必须准确,必须 是以满足公众的需要和社会利益为根本指 向。目标不明确,将会直接导致公共政策 环节上的脱节,严重时将会导致政策执行 的失败。
(三)政治权力与科学分析的对立统一 在现代社会,由于公共政策的巨大作 用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引起了广泛 的关注。人们期待政治体系选择的公共政 策是人类理智而不是政治权力的产物,人 们也期望在公共问题存在或发生的场合, 政治体系能够迅速反应,及时提供有效对 策。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政策制定中便出 现政治权力与科学分析的矛盾。在公共政 策制定中,强调政治权力意味着排斥科学 分析,但排斥科学分析势必增加公共政策 失误的风险,使人类社会掉入自己设计的 陷阱;强调科学分析意味着排斥政治权 力,特别是排斥专断的、个人的权力,但 排斥政治权力势必拖延决策,使公共问题 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正确处理公共政 策制定中政治权力与科学分析的关系,确 立政治权力与科学分析的合理关系模式, 就成为公共政策体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 问题。 政治权力与科学分析在公共政策制定 中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首先,政 治权力与科学分析是对立的。在公共政策 制定过程中,政治权力与科学分析都有相 互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且二者的作用存 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强调科学分析会降低 政治权力的作用,而强调政治权力又会减
政策能否被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和政党等社会公权 力在民众心目中的合法性。民众对政府和 政党合法性的判断直接决定着对作为政府 和政党“产品”及其“输出”的政策认同 程度。在现阶段,之所以有些政策的执行 效果不甚设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因 政府或政党的合法性有问题而导致作为政 策目标群体的社会公众对政策缺乏认同 感。在现代社会,社会公权力的合法性只 能来源于其存在本身对公众利益需求的满 足,公众最终决定着社会公权力的合法与 否。只有在社会公权力的合法性获得公众 承认后,其政治输出物即公共政策才会具 有被认同的可能性。
的选择取舍密切关联,因而,基于价值和 偏好的判断始终贯穿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 信息管理过程。所以,在信息管理过程当 中必须确定一些原则和精神,这样才能保 证信息管理过程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从 而为政策系统的输入和社会整体博弈带来 有效的信息。
(三)合理界定公共政策范围和目标 体系
公共政策制定范围是随着经济发展 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社会自治能力的发 展而不断变化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 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政策范围界定已难 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合理的政策制定范 围应界定在尊重和恪守市场规律、有利 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以 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即公共政策问题 的选择必须以保障和促进市场资源配置 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必须变以政府自 我为中心观念为以市场为中心观念。要 将一部分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职 能加以限制,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 接干预,杜绝因公共政策“越位”而造成 的政策资源的浪费;要逐步拓展乃至增 加某些职能,勇于承担和维持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避免因政策 “缺位”而导致的公共政策制定时滞成本 的高居不下。
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及其合 法性分析
当代政策科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政策 的制定主体主要有三种,即精英主体、共 同体主体和公众主体。发达国家的政策制 定模式正在经历由共同体主体到公众主体 的深刻转型,而我国由于科技文化发展水 平的相对落后以及政策安排形式的特殊 性,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正在缓慢地经历着 由精英主体到共同体主体的转变。众所周 知,精英制定主体和共同体制定主体,是 最容易发生政策垄断现象的。在政策垄断
(四)完善决策制度以实现决策的规 范化
建立健全决策体制内部的具体制度, 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决策权力要下
58 商业时代 ( 原名 《 商业经济研究》) 2008 年7期
放,实行分级决策。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 行政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 限;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充分调查研究提 供方案、公众广泛参与、专家集中论证、 政府最终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规范决策的程序和时限,力求以较小的 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 决策效益。
弱科学分析的作用。其次,政治权力与科 学分析又是统一的。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中,政治权力应该是充分运用科学分析的 权力,而科学分析则应该是充分考虑到政 治相互作用的分析。
提高公共政策制பைடு நூலகம்的质量
(一)决策参与民主化 政治学中有一个理论,即在一个民 主和稳定的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应该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僚特权,大量的社 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到政策制定 的过程中来。在某种程度上说,政治产品 是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 由于公共政策的客体是社会全体公众或 某些目标利益群体,要让政策的目标群 体最大限度地执行政策和满意地接受政 策,就必须积极开发多渠道的决策参与 途径,扩大决策的参与主体,鼓励公众和 社会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公共政策 的决策中来,让公共政策客体参与决策, 由民意决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只有让政 策相关人参与决策,充分表达他们的意 志和建议,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坚 持“以人为本”,才能减少公共政策执行 中的政治冲突。单一的群体或个人,很难 周全地判断所有相关政策因素。因此,在 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建立容纳多种意 见甚至是反对意见的科学的论证制度, 严谨科学地对待“异见”。 (二)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咨询系统 和信息系统 继续发展咨询机构,可以考虑形成一 些综合多学科专家、多种优秀人才的大型 智囊机构;建立咨询工作的程序制度、预 算制度,增强其独立性;政府要真正重视 咨询机构的作用,为专家学者创造良好的 研究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采 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建立民间的咨 询机构等。当然,公共政策说到底也是一 个政策信息不断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 即首先把外部的种种信息通过内部和外部 的信道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策体 系,通过政策体系的转换机制,变成公共 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的 变化,产生执行反馈,进一步引致新一轮 政策系统循环运行。政策制定中的信息管 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的许多活动,都与人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辩证关系 探讨
(一)效率缺损与非均衡现象透视 有效的公共政策具有惠及全社会乃至 后代的巨大正外部效应,其及时制定能有 效的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现象,保证经济 有序运行;能减少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消 耗,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能有效提升经济 社会发展质量,增加消费者福利。因此,公 共政策的缺位给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带来 的消极作用是相当大的。运用经济学的一 般均衡分析原理,透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中的均衡破坏和均衡重现,可以发现公共 政策缺位可产生效率缺损,形成资源配置 的帕累托“退化”。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效率缺损与非均衡 性主要表现为政策时滞性和政策质量问题 两个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层出不穷的政 策需求变动的环境和日益增多的利益团体 使政策需求急剧增加。但是某些政府部门 在市场化改革中为了维持既得利益、不愿 意放弃传统的支配性公共政策,抑制契约 性公共政策的成长,或者是需要发挥公共 政策作用的某些方面政府由于财力不足或 权威流失等原因,无所作为造成某些程度 的政策“真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效率提高。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由于利 益主体的差异,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受到来 自社会各个阶层和利益团体的压力和影响, 同时也要受到决策者自身利益的制约,所 以决策的最终结果是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 础上形成的。转型时期寻租和设租现象使 公共政策偏离了效率与公平的轨道,产生 政策起始点的不均衡。其次,政策制定主体 和能力等都会造成政策质量问题。 (二)公平与效率关系辨析 当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方 针是正确的,但是在政策选择者具体执行 时由于对这个精神的误读,而导致了效率 优先,未顾公平或者是没有足够重视公平 这样的政策选择结果,将效率目的化、价 值化。在效率成为目的的情况下,公平失 去了其应有的制衡作用,显得软弱无力。实 际上公平和效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统一于人的需要和利 益要求,以及满足利益要求的价值实践。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初衷源于市场
的情境下出台的政策大多是低效率甚至失 灵的政策,而且存在严重的公平缺失现 象,因为政策制定的垄断为寻租留下了空 间。任何政策在宏观上都体现着国家的战 略目标与意志,在微观层面上体现着规 范、引导以及资源分配的重任。因此,政 策制定的垄断必然造成利益集团的寻租与 投机。
由于我国的政策制定主要沿袭精英 政策制定模式,所以目前我国政策制定 的主体是指享有制定政策的法定权力, 同时对政策后果直接承担责任的公共权 力机关和享有职位权力的个人,包括行 政、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在这些机关中担 任特定职务的个人。由于精英与公众存 在本质差别,导致精英的价值偏好与公 众有明显差距,正是由于这些差距的客 观存在,致使政策制定在起点上就存在 分歧:如果在问题的确认上都不能达成 高度一致,政策的导向与规范功能如何 体现?由此而来的这项政策,还能充分 体现民众的诉求吗?
建立“阳光政府”,实行政务公开。通 过推进政务公开,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 供基础性条件。除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 外,政府及组成部门所掌握的政务信息应 当通过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及新闻媒体 等途径向社会公众公开。建立与群众利益 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 会听证制度,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 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