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学生工作——试论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工作——试论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个性更是一种独创性。马 克思认为人不仅是社会人的存在, 主体人的存在,更是自由人的存 在。人的个性不仅表现为社会人 . 的个体特异性、独立人的行为自 主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个人 的独创发展”。而“个人的独创 发展”通过外在比较获得“唯一 性”和“无比性”,并内化为自 身价值标准和自身发展尺度,成 为真正的“有个性的人”。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大学生个性 发展是在马克思个性观的指导下, 按照个性原则,正确处理全面发 展与个性发展关系,引导大学生 确立主体意识,确立人生理想和 目标,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及其 不断完善的过程。 .
二、师 生关系
面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 审时度势,掌握分寸,在引导大学生树立个性发展 态度上,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即既 要避免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平庸发展,又要避免夸张 个性,过分追求自由的个性发展,要在共性中积极 追求个性,在全面发展中追求个性发展 .
三、因 势利导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体验,一 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个性教育,让学生认识自 我、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全面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活动过 程,也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高 校社团、学生会精心组织各种活动,以实习、暑期 社会实践、周末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个性发展 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境交融,磨练 意志,锻炼人格。 .
一、教 育理念
“交往”型师生关系是教育主体平等条件下的交往, 它以平等、理解、对话为基础。在这种关系之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压迫性教育,是在充分尊 重学生主体下的对话式教育,教师不再好为人师, 而是善于倾听;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而是鼓励学生 表达;不是抹杀学生个性,而是倡导学生自由发挥; 不是一味地否定与批判,而是欣赏与引导。如此, 老师与学生情感互通,相互体谅,知心互动,学生 个性充分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见成效。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利益等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构建“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以宣传教育部为主导、学生工作部为支撑、思政课堂为主渠道、各二级学院为基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实现学生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教育,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首位,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利益等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大思政”理念,构建体系,明确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书记、院长挂帅,分管院领导主抓、职能部门负责,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班团干部四级联动的运行机制。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构建起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以宣传教育部门为主导、学生工作部门为支撑、思政课堂为主渠道、各二级学院为基础,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体系,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运行机制。

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为个性化教育打下思想基础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转移、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思路,即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向高等教育转移,重心向二级学院转移;坚持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良好校风形成、有利于学院建设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重要基地,其任务与责任日益重大。

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因此,如何对这类群体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其内涵、特点、原则、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评价,结合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和建议。

本文期望能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各大高校纷纷推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一刀切”培养模式,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这种模式下,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但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潜力和个性特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培养。

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包括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高校和地区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导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受到一定限制。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也是制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高校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评价往往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和竞赛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的功利心态,也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探析
第3 2 @ ̄ g 5 期
V0 l _ 3 2 No . 5
长 春师 范 学院 学报 ( 人 文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r n l a o f C h a n g e h u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随着经济 、社会 、文化的全面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越来越受 到国家 、社会 、学校 以及家庭的关注 ,当前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培训模式 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 唯一 出路 。


构 建大 学 生个 性化 培 养模 式的 意义
1 . 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意义 当前 ,整个 中国经济社会都处在转型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也 已经进入 “ 知识性 ”时代 。在 “ 知识性” 经济增长模式之下 ,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中国当前恰恰最缺乏具有 自主研发能力 的尖端 人才 。要想改变这一情况 ,必须从教育方面着手 ,对传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呼唤个性培养模式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 0 2 【 基金项 目】 黑龙 江省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规 划2 0 1 0 年度扶持 共建项 目( 1 0 E 0 0 4 ) 。 【 作者简介】 彭立 学( 1 9 6 5 - ) ,男,黑龙 江佳木斯人 ,佳木斯大 学社会科 学部教授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研究。
人才的渴望 ,加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和素质教育的深人人心 ,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对传统教 育模式进行改革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 ,以促进大学生优 良品格 的形成。这是当前高校贯彻党 中央 、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1 当前大学 生思想政治 方面存 在的问

第 一 , 值 取 向 发 生 变 化 , 重 物 质 利 价 注 益 。 价 值 取 向 上 , 步 由过 去 的 抽 象 理 想 在 逐 主 义 , 变 为 明 显 务 实 和 偏 听 偏 信 重 物 质 转 利 益 , 利 性 比较 强 。 社 会 道 德 问 题 过 于 功 对 冷 漠 , 多的 关 注 能 给 其 带 来 物 质利 益 的 更 经 济 问 题 。 业 时 看 重 待遇 、 资 等 物 质 回 择 工 报 。 二 , 理 问 题 较 为 普 遍 。 在 大 学 生 第 心 现 基 本 都 是 独 生 子 女 , 小 在 家 人 溺 爱 下 成 从 长 , 压 能 力 较 差 。 加 上 学 习 、 爱 、 业 抗 再 恋 就 等 带 来 的 压 力 , 容 易产 生 抑 郁 、 激 等 心 很 偏 理 问 题 。 实 际 工 作 中 , 就 曾遇 到 过 学 生 在 我 因毕 业 论 文 、 爱 等 这 些 原 因 而 产 生 轻 生 恋 念 头 。 三 , 体 观 念 淡 薄 , 分 强 调 个 体 第 集 过 意 识 。 学 是 青 少年 步 入 社 会 的 过 渡 阶 段 , 大 这 时 他 们 已经 处 于 自立 阶 段 , 自我 意 识 明 显 增 强 , 个 人 为 中 心 , 体 观 念 比 较 淡 以 集 化 。 四 , 信 缺 失 , 术 道 德 不端 。 部 分 第 诚 学 一 大 学 生 考 试 作 弊 、 历造 假 、 归还 国 家 助 履 不 学 贷 款 , 科 学研 究 过 程 中 , 惜 违 反 学 术 在 不 道 德 , 窃 或 他 人 的 劳 动 成 果 、 卖研 究计 剽 出 划 和 成果 甚 至 于 歪 曲事 实 , 造 研 究 数 据 , 伪 和研究结论 等等 。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化素质教育需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人文思想教育,标签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要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防止师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须与社会其他力量一起提供适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化环境。

标签: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践应用方式一、前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

人文素养是文化素质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人文素养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

“标签论”又称“标定理论”、“标示论”、“贴标签论”等,是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犯罪原因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标签论”认为,个体演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是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些行为规定为犯罪,因而产生了“罪犯”,犯罪并非“罪犯”个体的原因所致。

“标签论”揭示了在界定“越轨”及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能动的主体可能会对客体所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

其实,标签理论不仅对于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当前,随着高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及民办学校的增多,高职高专教育的快速发展,入学门槛降低,这势必会影响高校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态度、行为和做法,如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把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认知偏差、情感失调、过失行为等一概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甚至思想政治问题而贴上各种标签。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不但给学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引发各种问题,而且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名声和实践造成不良影响,以标签理论为视角反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人文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是育人为本的教育。

论如何将个性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论如何将个性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论如何将个性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由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型,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提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特别是“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它强调了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彰显将个性化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发展瓶颈: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1)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价值重视有余,对个体价值的关注不够。

如传统观念中“以和为贵”思想,强调集体的协调性,突出个人在群体或社会中的适应性,很少从人本价值的角度来挖掘、倡导个体发展,从而忽视个体的进取性、主体性,把“不合群”的行为视为违反规则而加以否定。

(2)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单向引导重视有余,不注重、忽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变通性。

在传统模式中更多表现为按照统一节奏、模式和内容来进行培养,生硬的进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一种学习和思维的固化模式,还压抑了他们的兴趣、个性和想象力,更不利于对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教育和培养。

(3)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培养经验性思维,不注重培养“理性思维+实践能力”。

传统模式忽视了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转化为社会行为的实践环节,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缺乏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误区,必然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培养理念构成冲击或严重的影响。

2 价值分析:多元协同将个性化寓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就是围绕多元协同参与将个性化寓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展开,具体是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促使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个性优化与和谐发展。

(1)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大学生们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离开个性的均衡发展是不科学的、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和管理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能力与水平。

本文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进行浅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灌输价值观念、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也要结合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

注重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要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大学教育应该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实践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注重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注重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能力与水平。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其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随着大学思政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通过对大学思政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大学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的研究意义在于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灌输知识、灌输观点为主,缺乏针对学生个性和需求的细致关注,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参与感。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实效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过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路径纳入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引入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推动思政教育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也可以促进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验证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度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有效性。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

近年来高校推行的立德树人理念和协同育人模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究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协同育人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挑战和价值观冲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以期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借鉴和帮助。

通过对协同育人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立德树人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立德树人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立德树人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探讨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探讨

了一系列重大 的变化 。他们往往会依据 自己的审美标准 和价 值取向来 决定 自己是 否会接 受某种 思想 或观念 ,一 旦认 定 了某 种食 物是 正确 的 ,就容易受思维惯性 的趋势 ,很难改变 。 4 .被动的教育状态和狭小 的工作局面很难在学生 中真正落实思想 政治教育内容。在 当前 的大学生 中,网络成为他 们最亲密的伙伴 ,影 响力远远超过了课堂 ,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在学生信息接受 把关 中的权威地位被 打破 。由于互联 网的开放性 ,不 少精神垃圾也将 会在大学生不 自 觉 的上网过程 中侵蚀着他们 的思想 ,阻碍着他们正确
我们更应该看到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 化,使 大学 生思想教育既 面 临有利条件 ,也临严峻挑 战。对大学生 的思想教 育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
同时也显示 出了一些短板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1 . 高校思想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 。为 了吸 引更多更 优秀 的生源 ,各高 校都 在扩大 办学 规模 ,而 忽略 了思想 政治 教育 工 作 ,高直接导致在部分思想政治教 育课 堂上 ,教师大讲逸 闻趣 事 ,片 面的去迎合学生们的兴趣 所在,却没有把 这些 逸闻趣事上升 为理论 高 度, 最后这些就形成 了教师和学生共 同 “ 混课 堂” 的现象 。 2 . 思想政治教育传 统的方式方法在 当今社会中已显 陈旧。高校 应 通过 网络这个更为学生接受平台的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 ,也可 以通过电 视、广播等方式更快 、更准确的获取各种信息 。但是 ,这些也都 只是 在形 式上进行 了多样化 ,而在内容上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仍然缺 乏与现代社会 的发展相融合的创 新点。 3 .以灌输教育为主要教学形式 ,课堂气 氛死板 ,学生易产生排斥 心理 ,达不到教学的 目的。进人 大学后 ,大学生在思想 和行 为上发生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有 良好 氛 围 的校 园环 境
( )人际关系 的和 谐。首先 ,应该保 持教育者 与 1 学 生 之 间的和 谐 。教 育者 应积 极 地 与学 生之 间建 立 互动 关系 ,及时与学生进行 沟通 ,教和学两方 面互相 影响与促进 ,使其双方 都能够得到进一步 的提 高 ,要 做 到 师生 间互 相 尊重 。在 课堂 教 学 中教育 者 除 了是 位老师 外 ,更应该 是学生 的朋友 ,只有做 到这 些 , 才能使 师生关系和谐 、融洽。随着高校 的招生 范围不 断扩大 ,大学生 的数量 也在 不断增加 ,而教 育者的数 量 却 没有 多 大的 改观 ,致 使教 育 者 的工作 量 越来 越 大 ,使得 教育者 与学 生之 间很少有 沟通交 流的机 会 , 影响了教学与教育质量 的提 高。其次 ,学生 之间要建 立和谐关系 。在 大学 生时代 ,学生 的生活是 一种集体 式的生活方式 ,再加上 他们之间年龄都相仿 , 由于在 起 生活 的 时 间长 了 ,进 而 关 系十分 密 切 、互相 磨 练 ,这对 学 生 的学 习与 身心 的健 康 发展都 是 非常 有 利的。 由于 目前很 多家庭 中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 庭 环 境 中是在 没 有 同龄人 的状 态 下逐 渐成 长 的 ,这 样就 导 致 了他 们 与 同学 之 间无法 建 立 起 团结 友 爱 、 互相帮 助 、共 同学 习进步 的关系 。 ( )思想追求 与生活方 式之 间要和谐 。大学生完 2 全是根据书本上 的内容 了解社 会上的一些事物 的,形 成 了理论多 、实 践少 ,实际动手能力差 ,对 遇到的 问 题 不具备很好的解决 能力 。认识世界是为 了将 世界更 好地改变 ,因此 ,在 中国的传统思想 中也大力提倡 人 的思想追求与生活方 式之间要相互结合 。对 于 出现的 问题 ,应想 出合理 的解 决办法 ,这样 才能够 全面地 提 高能力。理论与实 践不 相连接 ,对大学生 的健康 成长 有着一 定 的影响 ,他们虽 然在思想 上有理 想及信 念 , 但是在实 际生活 中他们对 问题 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因 此 ,高 校需 加强大学 生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第一篇:浅析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关键词:网络挑战;机遇思考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疏远、阻碍人格道德的形成等问题。

网络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性。

网络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网上自律教育。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广播、报刊、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以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为特征的互联网正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0年初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09年底,在3.84亿的网民中,20-29岁的青年人占28.6%,职业结构中学生比例为28.8%。

这表明,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仍未完全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仍较差,网络的不良信息势必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认识网络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不同思想在网络空间里的碰撞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开放性、全球性是网络的基本技术理念,网络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地球村,传统的地域观念被打破,各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许多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甚至黄色、反动信息未经过滤直达大学生面前。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是非鉴别能力仍为发展成熟,网络上的淫秽、色情、凶杀、享乐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大学生的思维的迷茫混乱,迷失人生方向。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实行西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探讨了个性化教育在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挑战。

定义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个性化教育,并分析了其特点和实施策略。

接着,对个性化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

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融合,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特点、实施策略、效果评估、挑战、应对、融合、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有着重要影响。

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个性化教育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个性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这也将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1.2 研究意义个性化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进行个性化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研究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对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的认识要将新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优化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此,首先需要明确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基本要素和对教师的要求。

一、个性化教学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教育内涵上要求更多地关注每个人的潜力发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看到,对于文盲的界定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因此,体现出每个个体的不同,彰显出每个个体的价值是时代和世界的呼唤。

因此,个性化教学是必然的教育趋势。

个性化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彰显和体现,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

思想政治个性化教学客观上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促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地方;与此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

二、个性化教学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个性化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和学生平起平坐。

不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不可嘲笑、挖苦或轻易做出判断,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个性化教学也才能成为可能。

第二、承认个体差异,体现分层教学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教无类”的观念必须在教师的思想中扎根。

如果没有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是动态的,它应该对全体学生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学生根据课本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自主确定目标,使目标更为实效,也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自信心。

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显然缺乏科学性,也有失公平与客观。

外语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外语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外语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语学院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外语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几点思考。

要注重因材施教。

不同背景、不同人群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更符合他们的特点。

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受,但是这种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开展兴趣小组和讨论活动。

个性化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问题特点,组织相应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兴趣讨论和思想交流,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第四,要注重实践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创新。

个性化教学需要有个性化的评价机制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要创新评价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将个性化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外语学院大学生的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兴趣小组和讨论活动、实践教学和评价机制的创新来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希望我的思考能够对外语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教学有所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a n d o n g I n d u s t i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2 01 4钲
山 东 工 业 技 术
第0 3 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讨
邱 中成 ( 郑 州职 业技术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
1 . 2 因材施教 的基本思想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特点 因材施教在我 国教育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 我国古 代教育家孔子 是 因材施教 的最杰 出代表 。 在《 论语》 的相关论述 中能够充分体现 出因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个性化 培养模式其宗 旨在 于学生 的主动 发 重视多数学生 发展 的可能性 . 充分关注学生 发展的层次性与 多样 材施教 的思想 . 诸如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 “ 视其所 以, 观其 所由 , 察其所 展 . 制定 学生个 人的个性 化培养方案 , 应根据学生 自身 的个性特点 , 结 安” 、 “ 求也 退 , 故进之 ; 由也兼人 , 故 退之” 等, 这其 中蕴含 了丰富的个 性 。 身 在某 一方面有特 长 . 以及适应 社会 需要等 因素 , 使学生 的成 长 性化教育理念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要求要全 面了解学生 的个性特征 . 合自 该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 在此基础上长善救失 . 正是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使 自己的学生虽然人数 具有 目的性和 目标性 因此 . 众多但都各有所长 。而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倡导个性 化教育 , 促 3 . 1 全体性 个性化培养模式 中个性化培养不 同于个体培养 , 全体学 生都是 培 进学生 的个性优化与和谐发展 . 正是因材施教思想在 思想政治教育领 域 的拓展与深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正如柳斌先生所倡 养 的对 象 . 其宗 旨是 在促进每个学 生发展 中始终把 握基础提高 , 因而 导 的那样 : “ 人与人之 间的差异性是普遍 的 、 绝对 的 , 每个人都 有与他 具有全体性 的特点 . 2 全面性 人不 同的特点 。所 以面 向全体学生唯一 的办法是 因材施 教 . 不因材施 3 教就不是真正面 向全体学生 ” 个 性化培养是对 每个 学生 的品德 、 体质 、 心理 、 思想 、 技能等方 面 的培养 . 而不仅仅是智 能方面 的培养 , 因而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 3 . 3 多样性 作为个体 的人 . 每个学生都有其差异性 . 人与人之 间参差不齐 、 千 2 . 1 高校教育需要价值多元化 差万别 . 并不是整齐划一 的 学生 的培养和发展 因人而异 , 个性化 培养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价值观和世界观是 高校教育极其 因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重要的一项 目标和责任 。当今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正确 的人生观 、 价 模式正是适应其个性化 的要求而实施的 . _ 4 主体性 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很大 的影响 .与 2 0 世纪八九 十年代的大学 3 事物 的发展 内因起决定作用 . 个性化培养尊重 了学生 自身发 展的 生相 比. 当今的大学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模 式需要 适应社会 的发展 需要 , 从 而更好的服务 于社会 的发展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个性化培 养模 式的研 究正是基 于此 而提 出的, 其理论基 础和现实需要构成 了牢固的阐述基石 , 在此基础上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 式的特征 给予 了详 尽的分析 , 同时对其具体 实施进行 了合理建构 , 对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 了有益尝试和探 索。 【 关键词 】 思 想政治教育 ; 个性化 ; 培养模式
在我 国社会进入深度改革 的重要时期 . 对素质教育 的重视早 已引 起 了全社会 的高度关 注 . 大学生作 为国家发展 的重要人才资源 . 其政 治素养和政治品质也越来越受到 国家和社会 的重视 . 对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的培养模式 的探讨也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探索适合 社会需要 的、 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的个性化 培养模 式越来越多 的 受到人们 的重视 .并且 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中心地位 . 同时得到 了人们愈来愈多认 同和重视 当今 , 在价值取 向方面 ,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错综复杂 的挑 战 , 个 体 要求居 于主导 在经济 的发展 以及 网络的普遍 冲击下 . 曾经我们所 倡 导 的单 纯的奉献精 神与当前大学 生讲 求高效务 实的内在需要 已经 越 来越不相适应 . 积极融人社会与追求 自 我成为他们的时代特色。 所以 , 多元 化价值评价标 准已经在大学 生群体开始呈 现 .思想观念更加包 容、 更加开放 。 2 _ 2 复合型社会综合发展 的内在需求 当今世 界是一个 开放 、 包容 的全 球化的世界 . 经 济的全球化趋势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 的理论基础 更加 明显 . 进而引发 的全社会各个领域都要融入到全球化额大趋势之 作为社会个体 的人 . 尤其是在知识 日新月异 . 接受高等教育 的大学 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需要有理论 的指导和支撑 . 在此 过程中理论指 中. 他们 的思想观念更加紧随社会发展 的要求 我 国在改革深 入 导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因此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 性化培养模式 生来说 . 对人才 的需求更加渴望 . 然而 当今 的人 才已经发生 了翻 的提 出和探讨 . 也需要相应 的理论基础来为该模式 的形 成和发展提供 发展 的今天 . 天覆 地的变化 . 已经不 再是仅仅接 受过高等教育就 能胜任的 . 需要 的 理论依据和支撑 . 其理论依据主要基于 以下两个方面 : 是适应社会发展 的复合型人才 .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 国复合 型社会 发 1 . 1 素质教育 的基本理论 也是我 国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的人力资 源。这就要求 高 当今人们对素质教育有 了更深入的 了解和认识 . 素质 教育的内涵 展 的紧迫需要 . 培养 中更 多的关注起个性 的发展 , 成为社 就是树人 、 育人 、 提高人 的整体素质 、 形成健全人格 、 提高 主体意识、 发 等 院校 在对 大学生 的教育 、 育 良好个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进行个性化培养能够充分体现 会需要 的创新 型人才资源 现代 的大学生都有其鲜 明的个性 . 获取知识 的途径和方法更加广 素质教育 的实质——全面性和主体性 . 并且能将两者有 机结合起来。 对我 国当前教育存在 的弊端及 问题 全面性主要是在教育质量和 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全 面的提高 : 主体 的 泛 。他们借助 网络 以及其他方式 , 步人 大学殿 堂 . 他们 的个性发展需求 希 自主性 、 实践性 、 能动性是个体主体性 的充分发挥和展现 。 正如在马克 有 了比较直观 的了解 和认 识 : 望得 到满足 . 同时对社 会的认识更加 清晰和深入 . 在追求个性发展 的 思、 恩格斯全集 中所 阐述 的那样 : “ 把人们 当作他们本 身历史的剧 中人 身 的综合素质 . 以适应 当前经济社会 的飞速发展 物和剧作 者” [ ¨ .大学 生思想政治 教育个性化 培养正是对此 的全面反 同时也全面 的提升 自 全 面发展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应该局 限于某 一 映. 在全面发展 的基础上 , 一方 面充分展现 了大学 生的 自我特征 。 大学 现状 由此可见 . 还应该关注整个时代 的学生 , 关注其发展潜力 , 促进其综 合 生 的 自觉性 、 自主性和独 立性的个性化 得以充分发 挥 , 另一 方面大学 学生个体 . 更是一种系统 的教育 培 生作为个体的社会性和资源性特征 .个体 的多种 属性—— 自律性 、 协 发展 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 要坚持 以人为本 . 尊重受教育者 的个性差异性 , 以最终激发个 作性 、 创新性 、 实力性 、 智能性和开拓性 , 对个体 品格 的培养 , 潜能的开 训工程 体 的主观能动性 . 完善个体的独特性 。 发. 价值的实现提供 了无穷 的内驱力 . 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