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理解练习知识题7-1005批注

合集下载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全景综览【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全景综览【圣才出品】

第22章宏观经济学:全景综览2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本质宏观经济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关注经济整体的行为。

1.宏观经济问题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人和企业是如何决策的,以及这些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相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量上的行为——经济中所有个人和企业行为的相互影响如何决定整体经济的绩效。

2.宏观经济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数以千百万计的个人行为的累计效果将远远大于这些个人行为的简单加总。

宏观经济学中的“节俭的悖论”:假设许多家庭和企业出于对未来可能遭遇的经济困难的担忧,会削减支出以作防范。

因为消费者减少支出,企业裁减员工,这种削减支出的行为会使经济陷入衰退,所以,家庭和企业的境况都会比它们不削减支出时的状况更糟。

3.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宏观经济学家对政策的关注程度要比微观经济学家高得多,他们关注政府应该怎样行动才能使宏观经济的表现更好。

这种政策关注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二、商业周期1.商业周期的图形宏观经济学主题的出发点:经济在短期下滑和上扬之间交替运行。

大范围的经济下滑被称为经济衰退,这时很多产业的产出和就业会下降。

当大多数的经济指标遵循它们正常的上升轨迹时,称之为经济扩张。

经济衰退和扩张的交替运行就是商业周期。

经济从扩张变为衰退的点被称为商业周期峰;经济从衰退变为扩张的点被称为商业周期谷。

商业周期是经济的一个持久特征。

如图22-1所示,图中纵轴表示经济的总产出或者就业。

图22-1商业周期2.衰退带来的痛苦经济衰退最重要的影响是它对工人寻找工作和保持工作能力的影响。

失业率是用来描述劳动力市场状况最常用的指数。

由于经济衰退会导致许多人失去工作,并且会使寻找新工作变得困难,于是衰退会使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下降。

与经济衰退相伴随的常常还有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增加,失去住房的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医疗保险人口覆盖比例的下降。

同时,经济衰退对于企业也是有害的:与就业和工资一样,企业的利润在经济衰退时会下降。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1.A2.A3.B4.D5.A6.B7.C8.D9.C10.A 11.D 12.B 13.C 14.A 15.A 16.D 17.B18.D 19.D 20.D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计算题1. 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2. 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合计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

3. 答:(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NEW)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a.许多原来在美国制造的产品现在在中国制造,如电视机。 b.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低于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 c.美国的投资支出相对于储蓄水平来说较高,但中国的储蓄水平相对 于投资支出来说较高。 答:a.不是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合理解释。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 代表贸易赤字一定会增长。 b.不是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合理解释。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意味 着贸易赤字一定会增长。 c.是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合理解释。出口和进口总体平衡的决定因素 在于储蓄和投资支出(用于诸如机器、厂房等可以为消费者生产产品和 服务的产品的支出)的决策。相对于储蓄来说,投资支出较高的国家会 存在贸易赤字;相对于储蓄来说,投资支出较低的国家会存在贸易盈 余。
答:税后平均个人收入的增长率为:(33705-6517)/6517=4.17。
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总数的增长率为:(135892038)/2038=5.67。
由此可知,学费的增长率大于税后平均收入的增长率,学费的上升使得 学生支付大学学费更困难了。
11每年5月,《经济学家》杂志会刊登巨无霸汉堡包在不同国家的价格 以及汇率数据。下表列出了2003年和2007年的部分数据。请利用这些信 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全景综览第23章宏观经济学循迹第24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第11部分长期经济增长第25章长期经济增长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系统第12部分短期经济第27章收入和支出第27章附录乘数的代数推导第28章总供给和总需求第13部分稳定政策第29章财政政策第29章附录税收与乘数第30章货币银行业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第31章货币政策第32章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减缓和通货紧缩第14部分事件和思想第33章宏观经济学
b.这个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为它考虑了消费者的总支 出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c.这个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它研究了单一市场上价格的 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开放的宏观经济一、选择题1、净出口: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IM)就是净出口。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2、贸易余额:贸易余额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般用NX表示。

它表示一国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与进口和出口相等的标准距离有多大。

如果一国NX是正的,则称该国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NX是负的,则该国有赤字。

在这种情况子下,该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出口的产品。

如果NX恰好等于零,那么,该国有平衡的贸易,因为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3、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有时也被称为国外净投资,它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

如果一国的资本净流出是正的,那么,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该国把余额贷给了外国人;如果资本净流出是负的,那么,该国的投资大于储蓄,该国通过从国外借贷来为这种额外投资筹资。

因此,资本净流出等于国内居民对国外的借贷额减外国人借给本国的金额,它反映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

4、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I=NX。

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正的,该国就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负的,该国就有贸易赤字。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该国出口的产品。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复习与思考题:1.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分析流量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事后变量分析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4.请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参考答案2.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3.答: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即期分析与跨时期分析、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法。

4.答:参考第二节。

(撰稿:刘天祥)本章习题一、概念题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2.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3. 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A. 企业间接税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C. 公司利润税D. 政府企业盈余4. 经济学的投资是指()。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 建造一座厂房C. 购买一台机器D. 以上都是5. 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A. 2022年B. 1400C. 1000D. 750三、判断题1. 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7章宏观经济政策7.1 复习笔记一、经济波动1.总需求方面的冲击(1)消费和政府支出一般来说,消费C是比较平稳的。

同样,政府支出G也较容易控制,因而C和G对经济运行造成冲击的情况不太普遍。

(2)投资和净出口投资I和净出口NX往往出现无法预料的大幅度波动。

因为利率R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变量,并且决定投资I和净出口NX,所以投资I和净出口NX是总需求方面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开放程度越高,净出口NX造成的冲击的影响也越大。

这是由于一国无法控制国际市场对本国商品的需求。

其他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化都有可能通过进出口的渠道,对本国的总需求造成冲击。

2.总供给方面的冲击所有与生产方面有关的不可预见的干扰都可以被归纳为总供给方面的冲击。

另外,由于工会形成的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使得工资上升过快,技术水平的变动,国际市场的竞争等等也都可以对总供给造成冲击。

由于由潜在产出水平所确定的总供给线AS在短期内不会变动,所以对总供给方面的冲击不会表现为AS线的移动,而统统表现为价格水平的突然变动,如图7-1所示。

图7-1 总供给冲击引起的经济衰退二、用经济政策抵消冲击用经济政策抵消冲击就是通过变动政府支出G 或货币供应M ,使得总需求线AD 向价格水平线和总供给线AS 的交点移动的过程,如图7-2所示。

1.抵消总需求冲击如图7-2(a )所示,总需求方面的冲击将总需求曲线0AD 向左平移到1AD ,相应的均衡点由0e 变动到1e ,总产出由Y 降至1Y 。

冲击使经济迅速进入衰退状态。

政府为了避免漫长的恢复过程,立刻使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G 或增加货币供应M ,将总需求线从1AD 立刻推回0AD 的位置。

2.抵消总供给冲击如图7-2(b ),由于总供给方面的冲击,价格水平忽然间由0P 上涨到1P ,产出水平下降到1Y ,均衡点由0e 变动到1e 。

这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G 或增加货币供应M ,使总需求曲线由0AD 向右平移到1AD 的位置,这样均衡点就会马上由1e 变动到2e 位置,从而避免了从1e 到0e 的缓慢恢复过程。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 B )A.经济增长B.供需的价格弹性C.通货膨胀D.充分就业2.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A.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的精确描述B.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C.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D.经济模型有助于解释经济变量3.经济模型要解释的变量是( C )A.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B.外生变量C.内生变量D.既不是内生变量也不是外生变量4.存量是( 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C )A.国内生产总值B.投资C.失业人数D.人均收入6.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C )A.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7.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B )A.资源短缺B.有效需求不足C.资源配置不当D.技术落后8.下列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C )。

A.凯恩斯的《货币论》B.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讲,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提示:本章内容为课本上第10章内容。

后几章内容提示:老师要讲的第八章,为课本上第11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九章,为课本上第13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十章,为课本上第5章内容本章复习提示: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交叉图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和减税。

IS、IM曲线的推导;政府购买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货币供给对IM曲线的影响;短期均衡本章抽查内容:画图:IS和IM曲线的推导图计算题:本章五道计算题本章抽查时间:2011年5月16号第七章总需求(Ⅰ)一、选择题1.如果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不变,计划支出曲线(A )。

A.向上倾斜,并且等于MPC;B.向下倾斜,并且等于MPC;C.是一条45度的斜线;D.是垂直线。

2.在凯恩斯交叉图模型中,45度的斜线表示( B )。

A.只要消费,GDP就上升;B.实际支出总是等于收入;C.只要实际收入增加,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上升;D.以上全部。

3.在收入的均衡水平( D )。

A.非意愿性的存货积累等于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没有发生变化的倾向;D.以上全部。

4.如果收入超出计划支出,企业将会降低生产,因为计划外的存货积累将会( A )。

A.为正;B.为负;C.为零;D.不确定。

5.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政府购买乘数是( D )。

A.0.8B.1.25C.4D.56.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当税收减少1美元时,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D )。

A.减少5美元;B.减少4美元;C.增加5美元;D.增加4美元。

7.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增加1美元,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B.增加3美元;C.增加1美元;D.减少4美元。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利率降低增加计划投资;B.利率降低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利率降低使IS曲线向右移动;D.利率下降时,计划支出在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与实际支出相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投资
第17章消费
第19章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和银行体

第19章经济 周期理论的 进展(第6版
教材)
附录指定曼 昆《宏观经 济学》教材 为考研参考 书目的院校 列表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 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 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 给与通货膨 胀和失业之 间的短期权

第14章一个 总供给和总 需求的动态 模型
第3章国民收 入:源自何 处,去向何 方
第4章货币与 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 经济
第6章失业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经济增 长Ⅰ:资本 积累与人口
增长
第8章经济增 长Ⅱ:技术、 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第章
习题
复习
理论
第版
政策
笔记
教材
习题 习题
教材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流量存量瓦拉斯均衡凯恩斯均衡短缺均衡非均衡短期与长期事前与事后二.判断题(T、F)1.产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变化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2.新剑桥派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格局是越来越不利于工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3.经济政策是指用以达到经济目标的方法。

4.借鉴宏观经济学应注意对本国经济的深刻理解。

5.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分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宏观经济学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7.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不同而已。

三.在下列各项选择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答案1.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E.上述答案都正确2.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手段之间的矛盾意味着:A.对于社会的有限需求只有有限的手段B.因为资源稀缺,不是社会的所有需求都能予以满足C.在经济学中选择并不重要D.即使资源不稀缺,而且需求也是有限的,社会仍将面临着一个难以满足所有欲望的困境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3.新古典经济学的定义指A.效率是非常必要的B.需求是不能全部满足的C.消费是经济行为的首要目的D.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必要的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4.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经济理论的特点A.经济理论能解释一些现象B.经济理论建立因果关系C.经济理论只与一组给定数据有关D.经济理论可以在所有条件下应用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5.存款单上的存量为A.收入额B.支出额C.收支额D.余额6.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7.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A.什么决定了产出的构成B.资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C.什么决定收入在社会各集团之间的分配D.一个特定厂商中工资是如何决定的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8.“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 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内生变量的值由模型内部决定C.外生变量由模型内部决定,内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D.内生变量是确定的,而外生变量则不是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9.宏观经济学A.研究所有重要的社会问题B.研究经济学中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方面C.寻求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D.研究价格决定的学说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0.宏观经济学A.探讨与失业有关的所有问题B.力求分析失业的社会影响.C.涉及失业给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D.探索失业率波动的原因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11.宏观经济学A.分析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人的工资要比工人的工资低C.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污染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2.宏观经济学A.解释为什么家庭消费者为他们的抵押品偿付的利率要高于政府所偿付的利率B.探讨利率平均水平波动的决定因素C.指出利息超过15%是不公平的D.指出通货膨胀时借入者会剥削借出者,获得不公平的利息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3.实际买的量在经济学中,下列情况不具有均衡意义A.实际买的量等于实际卖的量B.稳定的状态C.愿意买的量等于愿意卖的量D.长期过剩或短缺14.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通论》E.萨缪尔森的《经济学》15.西方经济学以微观宏观并立的形式出现,主要由于A.凯恩斯《通论》的影响B.巴廷金《货币、银行与利息》的影响C.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影响D.希克斯的《资本与价值》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7章习题答案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第7章习题答案word精品

第19 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生产函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的AD-AS 模型理性预期劳动市场均衡二.判断题1.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并不影响就业水平和实际工资率。

2.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

3 在古典模型中,劳动力需求仅仅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4.实际工资率的提高将诱导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并享用更多的空闲时间。

5.在古典模型中,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的,因为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市场的工资水平。

6.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的。

7.凯恩斯认为.工人们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阵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8.在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模型中、所有的失业部是自愿的。

9.综合意义上的总供给曲线出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部分和垂直部分。

10.价格水平的下降一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

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总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价格水平的下降。

13.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减少对均衡价格水平变化方向的影响无法确定。

14.在长期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5.在存在价格粘性的条件下,经济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

三、单项选择(选择一项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

1. 价格水平的变化对下面哪个变量的影响是不存在的( )A 投资支出B 政府支出C .答案A 和BD 以上都不对2.下面哪一种效应使价格水平的变化对投资支出产生反方向的影响:( )A 利率效应B 信贷约束效应C .厂商财富效应 D.以上都对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一个因素的变化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 •消费支出减少B 净出口减少C 所得税率提高 D.投资增加4. 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所以变得陡峭,因为( )A •价格水平的上升难以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B 价格水平的上升易于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C 格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减少D •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增加5.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个因素的变化不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 .风调而顺B .厂商敢于冒投资的风险C.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D •资源利用效应上升6. 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B 总供给减少而总需求增加C 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减少7.理性预期意味着 ( )A 人们能够确预测未来B 人们会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C .人们会根据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现在的预期D .以上都对 8.下面哪种说法正确解释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A •物价水平的下降增加了实际余额。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行为,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等。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别。

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两大分支,两者的区别在于对经济体进行研究的视角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的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及其后果,即家庭和企业如何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以最优化其行为。

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总量的变化。

这些总量不涉及单个企业或家庭决策的细微差异,而是总体的和平均的情况。

因此,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加总方法的运用和经济总量的强调。

由于整体经济是许多市场上互相交易的众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集合,因而,宏观经济分析常常是以一定的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

3、提出并验证一个经济理论涉及哪几个步骤?答:经济学家在用模型描述特定经济现象时,提出和检验经济理论的主要步骤包括:(1)描述研究的问题。

(2)提出前提假设来描述经济理论建立的背景及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并且这些假设应该在抓住关键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简单。

如果假设抛弃了对研究的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则该模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求证理论结果,即确定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提出合乎逻辑的论断。

(4)用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

(5)评估对比结果。

如果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高度相符,则可以用该理论预测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并不相符,则重建一个新的模型;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关性一般(没有超过某一特定值),或者认为该理论对现实有部分解释力,则增加新的假设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2 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90 第 7 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90 7.1 复习笔记 ................................................................................................................................. 90 7.2 课后习题详解 .......................................................................................................................... 96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00 第 8 章 总需求理论..............................................................................................................................102 8.1 复习笔记 ................................................................................................................................102 8.2 课后习题详解 ......................................................................................................................... 117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28 第 9 章 总供给理论..............................................................................................................................132 9.1 复习笔记 ................................................................................................................................132 9.2 课后习题详解 .........................................................................................................................142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0 第 10 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153 10.1 复习笔记...............................................................................................................................153 10.2 课后习题详解........................................................................................................................164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68 第 11 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174 11.1 复习笔记...............................................................................................................................174 11.2 课后习题详解........................................................................................................................180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84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本章内容为课本上第10章内容。

后几章内容提示:老师要讲的第八章,为课本上第11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九章,为课本上第13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十章,为课本上第5章内容本章复习提示: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交叉图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和减税。

IS、IM曲线的推导;政府购买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货币供给对IM曲线的影响;短期均衡本章抽查内容:画图:IS和IM曲线的推导图计算题:本章五道计算题本章抽查时间:2011年5月16号第七章总需求(Ⅰ)一、选择题1.如果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不变,计划支出曲线(A )。

A.向上倾斜,并且等于MPC;B.向下倾斜,并且等于MPC;C.是一条45度的斜线;D.是垂直线。

2.在凯恩斯交叉图模型中,45度的斜线表示( B )。

A.只要消费,GDP就上升;B.实际支出总是等于收入;C.只要实际收入增加,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上升;D.以上全部。

3.在收入的均衡水平( D )。

A.非意愿性的存货积累等于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没有发生变化的倾向;D.以上全部。

4.如果收入超出计划支出,企业将会降低生产,因为计划外的存货积累将会( A )。

A.为正;B.为负;C.为零;D.不确定。

5.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政府购买乘数是( D )。

A.0.8B.1.25C.4D.56.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当税收减少1美元时,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D )。

A.减少5美元;B.减少4美元;C.增加5美元;D.增加4美元。

7.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增加1美元,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B.增加3美元;C.增加1美元;D.减少4美元。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利率降低增加计划投资;B.利率降低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利率降低使IS曲线向右移动;D.利率下降时,计划支出在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与实际支出相等。

9.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将会( D )。

A.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1美元;B.使IS曲线向右移动1/(1-MPC)美元;C.不移动LM曲线;D.以上全部。

10.根据对IS曲线可贷资金的解释( C )。

A.当收入增加时,企业更想增加投资;B.当利率上升时,银行更想增加贷款;C.当收入增加时,储蓄增加,利率降低,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平衡;D.以上全部。

11.税收下降将会使计划支出曲线和IS曲线怎样移动?( B )。

A.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IS曲线向左移动;B.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IS曲线向右移动;C.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IS曲线向左移动;D.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IS曲线向右移动。

12.下列有关LM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它根据已知的收入水平绘制而成;B.LM曲线向下倾斜,价格上升将使其向上移动;C.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它根据已知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绘制而成;D.沿着LM曲线,实际支出等于计划计划支出。

13.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 B )。

A.LM曲线向上(向左)移动;B.LM曲线向下(向右)移动;C.IS曲线向右移动;;D.IS曲线向左移动。

14.根据数量方程式MV=PY,如果流通速度不变,那么( D )。

A.LM曲线向上倾斜;B.LM曲线向下倾斜;C.LM曲线是水平线;D.LM曲线是垂线。

15.下列哪种情况满足时可以由数量方程得出正常的LM曲线( A )。

A.利率上升降低货币需求,提高流通速度;B.利率上升降低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C.流通速度固定;D.价格水平固定。

16.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D )。

A.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B.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C.Y和r的水平可以同时满足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D.以上全部。

17.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 A )。

A.r=0.02,Y=450;B.r=0.05,Y=400;C.r=0.07,Y=360;D.r=0.10,Y=300。

1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9.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B )。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0.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C )。

A.r=10%,Y=750;B.r=10%,Y=800;C.r=10%,Y=950;D.r=10%,Y=900。

21.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r=k/h·Y-M/(hP),则引致LM曲线变得平坦是由于( A )。

A.k变小,h变大;B.k和h同比例变大;C.k变大,h变小;D.k和h同比例变小。

22.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B )。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二、名词解释IS-LM模型、凯恩斯交叉图、税收乘数、IS曲线、政府购买乘数、流动性偏好理论、基础货币和高能货币、货币乘数、LM曲线。

答:1、IS-LM模型: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P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把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 模型。

模型图:2、 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由表示计划支出的曲线和表示实际支出的曲线构成的图形。

其中计划支出(E )是内生变量收入(Y )和外生变量计划投资水平(I )及财政政策变量(G 和T )的函数,用式子表示为:E=C (Y-T )+I +G 。

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曲线代表经济所有的均衡点。

如图所示,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当前经济的均衡。

凯恩期交叉图的均衡在A 点,这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决定了均衡收入。

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了在计划投资水平I 和财政政策G 与T 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Y 将如何变动。

通过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推导出IS0 均衡收入r曲线。

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税收乘数用△Y/△T表示,△Y/△T=-MPC/(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说明,税收减少1美元会引起收入增加MPC/(1-MPC),收入的增加△Y大于税收的减少△T。

原因是,税收减少,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税收减少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4、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

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

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5、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G表示)的比率。

政府购买乘数用△Y/△G表示,△Y/△G=-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而且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政府购买乘数越大。

政府购买乘数说明,财政政策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原因是根据消费函数C=C (Y-T),高收入引起高消费。

当政府购买增加时,提高了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6、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

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

图描绘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需求LM S/P M/P7、基础货币和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

基础货币有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②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③扩张性,能被中央银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④初始来源惟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够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给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基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扩展货币基础的数量来实现的。

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可对货币供给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