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3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名师精编学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学案●精题精讲例1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定国号为元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例2 元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A.市舶司B.行中书省C.司农司D.宣政院●我夯基我达标1. 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A.耶律阿保机B.铁木真C.完颜阿骨打D.忽必烈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间是()A.1206年B.1260年C.1271年D.1279年3.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A.户口增B.田野辟C.秩序安D.赋役平4.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B.中书省C.六部D.尚书省5.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6.元朝时,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等互相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回族B.藏族C.满族D.蒙古族7.史书记载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朝代是()A.西汉B.唐朝C.元朝D.宋朝8.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A.《农桑辑要》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A.铁木真B.忽必烈C.文天祥D.王安石10.根据所学知识,填充下列相关知识。
(1)_______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
(2)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________和_________政策,把各族人分为__________等。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材料二:(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__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片断学习蒙古的统一;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通过学习本课,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做一个小调查:统计班级学生民族情况。
得出结论:汉族占绝大多数。
中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一直占有人口的绝大多数(90%以上),封建帝王汉族居多,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千古留名的却也不少,比如……(学生可以说出很多,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统治中国的。
学习探讨的过程:一、探究蒙古统一的过程: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投影或在黑板上写出。
⑴13世纪的蒙古人民是怎样生活的?⑵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⑶文天祥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从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观看材料,思考讨论:(给出以下材料)材料(1):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件(2)北师大版
3、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分化 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 4、文化上,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你身边有回族的同学或朋 友吗?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和 汉族不一样?你知道回族的形 成是在哪朝完成的?有哪些人 经过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 逐渐融合,开始形成回族?
收集有关文天祥的故事, 在班级小组里交流。有条件的 地区,还可组织课外历史活动 小组,一同去寻访有关文天祥 的历史遗迹。
1271年
2.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
1276年
元世祖忽必烈
1279年
:
1.我国历史上四个由大分裂到大统一 的朝代?
秦(公元前221年)、 (280年)、 隋 西晋
(589年)、
元(1279年)
2、元朝是怎样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 效统治的?
忽必烈改制
1、政治上,建立了行省制度。
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 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 定国号为元 D 灭亡金朝
B
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 南宋灭亡 ③ 元朝的建立 ④ 西夏、金灭亡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蒙古与金国的交界
成吉思汗之死
巨星殒落
公元1227年7月,成吉思 汗在攻打西夏的战争中,病 逝于清水县六盘山。他临终 前向诸子讲述了联宋灭金的 战略,同时叮咛诸子在他死 后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 及避免西夏军因此而增强反 抗的斗志。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
忽必烈改制
元朝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
一、“一代天骄”的崛起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教学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插图《飞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
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
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演示答案)1、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黄金时期”。
2、唐诗无论在,和艺术成就主面都是以住任何时期的诗歌所不能相比的。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和。
3、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称为“”。
4、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亲历了唐朝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的诗作,后人称之为“”,称他的诗为“”。
5、唐朝时期乐舞十分发达,涌现出许多成就裴然的音乐家。
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就很有名。
6、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窑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为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学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2、 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毛泽东词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天骄”?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1) 年, 继承蒙古汗位, 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 。
忽必烈就是 。
(2) 年,元军统一了全国,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 兵败被俘,最后慷慨就义。
3、忽必烈改制4、民族压迫和文化趋同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 、 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由“忽必烈改制”我们可以想到“金朝改革女真习俗”,这二者的改革有何相似之处呢?(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传诵千古的名句,文天祥抗元而死,美名传天下;元朝灭南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无疑也是历史的进步,该怎样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归纳整理】一个民族:两个都城: ,三个人物: , ,四个时间: , ,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A 、阿骨打B 、元昊C 、铁木真D 、忽必烈2、元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A 、北京B 、沈阳C 、吉林D 、呼和浩特3、“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A 、西汉B 、东汉C 、唐朝D 、元朝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A 、中书省B 、辽阳行省C 、陕西行省D 、河南江北行省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 、蒙古B 、藏族C 、回族D 、满族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A 、完成了蒙古的统一B 、建立了蒙古政权C 、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D 、灭亡了南宋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A 、三省六部制B 、节度使制C 、内阁制D 、行省制8、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9、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行中书省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A 、辽B 、西夏C 、金D 、元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1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北师大版
知识梳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
忽必烈统一全国1279年
改革:目的;内容、意义
民族分化政策——文化趋同
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线索的讲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复习巩固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掌握蒙古政权建立的时间、忽必烈改制的内容、行省制度的创立和影响、元朝的疆域等重要史实。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强大政权,元朝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和人格魅力。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融合中才逐渐形成的,我们要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局面,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
启
动
课
堂
复习旧知预习反馈
1:宋代的社会主体有()()()()。
2、()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听写检测,学生互相批改并改错
复习巩固
课堂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成吉思汗的图片,请学生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说一说他的故事。
播放有关成吉思汗的歌曲,请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后导入新课。
3、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体会其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阅读第三目解决问题:
1、元朝实行的 政策是什么?
2、说一说回族是怎样形成的?
3、元朝的文化趋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联系:《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让学生讲讲蒙古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联系岳飞抗金的故事,说明文天祥也不是民族英雄
联系唐朝的民族关系
回族的生活习俗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重 点
难 点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元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又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业进一步拓展,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它确立的行省制度,有效的管辖了边疆地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仍可看到它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学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学案●精题精讲例1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定国号为元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例2 元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A市舶司B行中书省C司农司D宣政院●我夯基我达标1 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忽必烈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间是()年年年年3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赋役平4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省5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行省制度6元朝时,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等互相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蒙古族7史书记载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朝代是()宋朝8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A《农桑辑要》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王安石10根据所学知识,填充下列相关知识。
(1)_______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
(2)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________和_________政策,把各族人分为__________等。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材料二:(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
他在位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教学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插图《飞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
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
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演示答案)1、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黄金时期”。
2、唐诗无论在,和艺术成就主面都是以住任何时期的诗歌所不能相比的。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和。
3、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称为“”。
4、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亲历了唐朝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的诗作,后人称之为“”,称他的诗为“”。
5、唐朝时期乐舞十分发达,涌现出许多成就裴然的音乐家。
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就很有名。
2.14.7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片断学习蒙古的统一;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通过学习本课,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做一个小调查:统计班级学生民族情况。
得出结论:汉族占绝大多数。
中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一直占有人口的绝大多数(90%以上),封建帝王汉族居多,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千古留名的却也不少,比如……(学生可以说出很多,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统治中国的。
学习探讨的过程:一、探究蒙古统一的过程: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投影或在黑板上写出。
⑴13世纪的蒙古人民是怎样生活的?⑵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⑶文天祥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从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观看材料,思考讨论:(给出以下材料)材料(1):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名师课件(2)北师大版
第一等:蒙古人,地位最高 第二等:色目人,包括西夏人、 回回人和畏兀儿人
第三等:汉人,指原来金统治区 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
第四等: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 汉人和其他各族人,地位 最低
你身边有回族的同学或朋 友吗?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和 汉族不一样?你知道回族的形 成是在哪朝完成的?有哪些人 经过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 逐渐融合,开始形成回族?
忽必烈改制
阅读元朝疆域图,找出元朝 边疆设置了哪些行省?你现在所 在的省份当时存在吗?或属于当 时的哪个行省?
(忽必烈劝课农 桑)行之五六年, 民间垦辟种艺之业, 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天祥
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
收集有关文天祥的故事, 在班级小组里交流。有条件的 地区,还可组织课外历史活动 小组,一同去寻访有关文天祥 的历史遗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基业
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 况。结合课文想一想,它反映了当时的 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 的?
“没有逃避的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一代天骄” 的崛起
七年级历史下册 2.14《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单元测试北师大版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
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进行的西征,属于蒙古奴隶主贵族的掠夺式扩张战争,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拉近了各国的距离,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把欧洲的文明传到中国。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岭北、辽阳、云南、西藏都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杂居的局面。
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融合在一起。
唐朝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和中亚各族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后来也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问题探究问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课内外读物提供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词的理解。
探究思路:可结合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来分析。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大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和西征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
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进行的西征,属于蒙古奴隶主贵族的掠夺式扩张战争,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拉近了各国的距离,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把欧洲的文明传到中国。
2.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岭北、辽阳、云南、西藏都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3.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杂居的局面。
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融合在一起。
唐朝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和中亚各族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后来也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问题探究问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课内外读物提供的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词的理解。
探究思路:可结合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来分析。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大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
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
因此,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
但是,成吉思汗的一生,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战斗的一生,虽然疆域扩展到欧洲,但没有对占领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和管辖,不久即被当地各族所推翻。
所以,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说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问题2:既然承认元朝统一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那又为什么认为文天祥抗元是正义性的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探究思路:这并不矛盾。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中国长期的分裂局面,重建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元、明、清三朝统一的基础。
由于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是掠夺人口、土地,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正是对这种掠夺政策的反抗,因此是正义的。
另外,文天祥作为南宋的大臣,在危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乃至以身殉国,舍生取义,其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精题精讲例1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定国号为元④元朝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准确记忆能力。
1206年蒙古政权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答案:D黑色陷阱:在蒙古崛起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对其发生时间的准确记忆是一大难点。
本题最容易混淆的时间是南宋灭亡和定国号为元,其他事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而这两个事件的联系不密切,再加上前后发生的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2年定都大都等,则更难记忆,易于错选。
例2 元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A.市舶司B.行中书省C.司农司D.宣政院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辨析能力。
除宣政院由于教材上未曾出现,比较容易排除外,其他两项都易混淆。
行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市舶司是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 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A.耶律阿保机B.铁木真C.完颜阿骨打D.忽必烈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的准确记忆能力。
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是铁木真。
答案:B2.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间是A.1206年B.1260年C.1271年D.1279年思路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1206年铁木真称汗,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9年元统一全国。
对于容易混淆的时间,要多用心记忆。
答案:C3. 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A.户口增B.田野辟C.秩序安D.赋役平思路解析:忽必烈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是“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不包括社会治安的情况。
答案:C4.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A.行中书省B.中书省C.六部D.尚书省思路解析:元朝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是中 书省,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答案:B5. 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思路解析:行省制度是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省级区划现在还继续沿用,只是其统治范围发生了变化。
答案:D6. 元朝时,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等互相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回族B.藏族C.满族D.蒙古族思路解析:回族是形成的新民族,也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高表现形式。
答案:A7. 史书记载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朝代是A.西汉B.唐朝C.元朝D.宋朝思路解析:本题是材料解析题,从材料所提供的北过阴山、南到大海可知,只有元朝的疆域能够达到。
8. 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A.《农桑辑要》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思路解析: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齐民要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出现在明朝。
答案:A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A.铁木真B.忽必烈C.文天祥D.王安石思路解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名句,也是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答案:C10. 根据所学知识,填充下列相关知识。
(1)_____________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____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_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
(2)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政策,把各族人分为_____________等。
答案:(1)1206 铁木真成吉思汗和林(2)歧视压迫四●我综合我发展11. 连一连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南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蒙古人思路解析:略答案: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第四等色目人南人汉人蒙古人12. 阅读下列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请回答:(1)引文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2)在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思路解析:第(1)问要从“农桑”“本”体会其思想认识;第(2)问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元世祖采取的具体措施来回答。
参考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把农桑作为“本”对待。
(2)他在位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取得显著成效。
13. 阅读下列材料:在(元朝)政府机构中,汉人和南人不得掌握实权。
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和赔“烧埋银”;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灭族。
此外还规定,汉人、南人不得习武打猎、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以及养狗、养鹊都受限制。
不过事实上,早期投靠蒙古族的汉族官僚、地主,同样享有多种特权;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有不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选自教材(1)汉人和南人分别指什么人?在元朝属于第几等级?最高一级是什么人?(2)以上材料说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什么?(3)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为什么?思路解析:第(1)(2)问依据教材的基础知识即可回答。
本题的探究性问题是第(3)问,依据材料,汉族中也有享有多种特权的官僚、地主,蒙古族中也有不少人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说明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即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由此掌握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1)汉人,指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
汉人属于第三等,南人属于第四等。
最高一级是蒙古人。
(2)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分而治之。
(3)阶级矛盾。
因为汉族中也有享有多种特权的官僚、地主,蒙古族中也有不少人破产流亡,沦为奴婢。
●我创新我超越14. 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民族迁徙、杂居相处、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融合。
你是怎样对待你身边的少数民族的?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融合?答案:略共同成长●合作共赢课题:蒙古帝国的成功背景:成吉思汗以区区一百多万的蒙古人为依托,以区区十几万军队为武力,以一开始连自己的文字和铁箭头都没有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征服了包括四大文明古国在内的半个世界,北到北冰洋,南到土耳其、叙利亚,东到朝鲜半岛,西到欧洲中部,创造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任务:查找相关资料,和你的同学一起探讨蒙古帝国兴起的奥妙,同学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如成吉思汗的杰出作用、民族精神、战略战术、马匹、武器、后勤补给、统治手段,等等)进行探讨。
●读书做人成吉思汗射杀飞鹰一次成吉思汗打猎的时候,口渴难耐。
正好附近有一洼山泉,他捧起水就喝。
正在他喝得开心的时候,一只老鹰疾飞而至,成吉思汗虚惊一场,山泉泼得满地都是。
喝水的渴望被干扰,成吉思汗勃然大怒,抽出腰间羽箭射杀飞鹰,飞鹰跌落在山顶。
成吉思汗爬上山顶,发现飞鹰已经被羽箭穿胸而毙,而飞鹰陈尸的山泉水源旁,有条被鹰啄死的大毒蛇。
成吉思汗在庆幸的同时,深深地懊悔:我为何要射杀飞鹰![想一想]如果你是成吉思汗,当时你会怎样想?后悔?自责?庆幸?自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决定以后不要随便发怒?还是不要在发怒情况下随便决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