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 1教案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家乡的艺术▏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2. 分析家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等。
2. 学具:剪刀、彩纸、泥巴、画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幻灯片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讲解家乡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示范演示(5分钟)示范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创作过程。
4. 学生创作(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家乡的艺术1. 艺术形式:剪纸、泥塑、年画等2. 艺术特点: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富有寓意3. 创作方法:观察、分析、实践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家乡艺术创作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家乡艺术的感悟日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学生创作的指导原则1. 尊重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 | 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艺术形式,包括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家乡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家乡的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家乡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2. 创作一件有创意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形式。
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家乡的艺术形式,包括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家乡艺术的特点和意义。
创作指导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2.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艺术2. 板书内容:家乡的艺术形式、特点和意义,创作指导。
作业设计1. 创作一件体现家乡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家乡艺术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家乡的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在观察、分析和讨论中,不仅了解了家乡的艺术形式,还深入理解了其特点和意义。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创作出了许多有特色和表现力的作品。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构思不足、技巧不熟练等。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人美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
同学们,通过刚才剪短的走访视频,你们都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知识呢?
A我知道了糖画可以做出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而且色彩一般都是金黄色。
B我了解到做糖画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勺一铲,作画手法要很快速,这样糖丝会像金线般细亮。
C我看到这位糖画艺人将平面的很多零件拼接成了立体糖画,作成了一个花篮。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工艺品的相关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加强团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独立获取能力,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民间手工艺的保护,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精神。
课后作业
作业:
1、运用学到的走访民间艺人的方法对家乡的民间艺人进行走访
2、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
课题
《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间艺术的门类:剪纸、脸谱、风筝、面塑、皮影、泥塑等。
2.在走访民间艺人的基础上,对某一种民间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3.通过对家乡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对家乡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艺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了解民间艺术品色彩、造型和材料的特点,以及美好的象征和寓意;
2.师生共同选择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并对民间艺人进行采访。
教学难点
1. 采访民间艺人与相关民间艺术门类学习的实效性。
2. 跟着民间艺人学做民间艺术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民间艺术品等
学生准备:教材、走访资料、纸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小学美术人美六年级上册1家乡的艺术1家乡的艺术
15.家乡的艺术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
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等。
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艺术作品开展调查活动,并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创作一件作品。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情感: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家乡艺术作品之一剪纸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
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材料、工艺造型和色彩等元素。
难点: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掌握家乡艺术作品之一剪纸的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
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刻刀等,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入课题:1.教师展示砖雕,木雕,泥人,陶瓷,刺绣,剪纸艺术作品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这些艺术作品大多出现在哪些地方呢?是出现在大城市呢?还是古乡古镇呢?这些艺术作品的作者是比较有名的艺术大师呢?还是乡间淳朴的民间艺人呢?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统称为民间艺术,也可以叫做家乡艺术。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5.家乡的艺术。
三、新授1.欣赏师: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哪一种是大家最常见的?(挂钱)挂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老师还带来了其他的剪纸作品。
2.欣赏其他剪纸作品。
3.这些都是老师自己剪的剪纸,你们喜欢吗?想学吗?师:通过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工具,小组讨论一下:剪纸是怎样制作出来呢?剪、刻—对。
粘贴——最后再粘贴在白纸上。
你们总结的非常好,剪纸的重要方法就是剪和刻,剪需要什么工具?剪刀。
刻需要什么工具?刻刀。
教师拿出一副剪纸作品:像这些地方,大面积的我们可以用剪刀剪,而这些比较细腻的地方,我们需要用刻刀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细腻复杂的地方用剪刀剪比较困难,容易剪破,表现不出作品效果。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十五课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十五课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艺术》是美术六上第十五课的内容,教材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艺术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家乡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分析,以及对当地特色艺术的实践创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一些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但家乡的艺术形式多样,地域性强,学生对家乡艺术的了解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家乡的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家乡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欣赏和分析家乡的艺术形式,理解家乡艺术的特点。
2.难点:运用家乡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展示个性化的家乡艺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家乡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欣赏。
2.准备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家乡艺术的介绍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艺术的魅力。
教师简要介绍家乡艺术的特点,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艺术的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家乡艺术的特点,再次强调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加深对家乡艺术的理解。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进行艺术创作,整体效果较好。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现。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
注意:以上核心素养目标遵循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艺术的基本特点: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家乡艺术如民间剪纸、年画、刺绣等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图案设计,以便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准确体现家乡艺术风格。
-欣赏与分析家乡艺术作品:教师应强调如何观察、欣赏和分析家乡艺术作品,学会从中提取关键元素,培养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艺术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
一、教学内容
《家乡的艺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如民间剪纸、年画、刺绣等;
2.学习欣赏和分析家乡艺术作品,感受其独特魅力;
3.学习运用美术语言和手法表现家乡艺术风格,创作一幅以家乡艺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小学美术人美六年级上册1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
宽窄巷子里的市井生活教材分析:授课年级:(6)年级教材:小学美术自编地方教材,根据人美版教材四川内容中《成都的宽窄巷子》拓展,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课时:1课时宽窄巷子不仅是成都的、也是世界的。
宽巷子代表了成都市井的民间文化;该课向我们展现了成都宽窄巷子的情景,学生不仅感受到巷子中悠闲自得的氛围和千姿百态的市井生活形象,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俗,并把这些感受用撕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本土文化,《宽窄巷子里的市井生活》的学习与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欣赏,了解宽窄巷子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折射出宽窄巷子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美;去感受艺术美!最后,用当代和传统的绘制手法来表现宽窄巷子的市井生活,体现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宽窄巷子的市井生活》这一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创作,欣赏不同材质的艺术效果。
并更进一步认识了解人物动态与人体关节的关系,让人物造型这一教学重点,在本课中充分落实,得到有效的解决。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通过回忆、模仿、欣赏巷子中的人物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物动态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的美术知识。
了解四川的市井生活文化。
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剪影,勾边,撕纸的方式进行人物造型表现,锻炼动手技能,培养合作意识,掌握简单的构图知识。
情感性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透过宽窄巷子这一成都市井生活环境,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乡的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增强了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巷子中的人物活动,创造性的用彩墨,勾边,撕纸的美术语言进行表现;了解四川的市井生活文化。
尝试用彩墨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自豪感。
并通过该课渗透民俗文化的传承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表现宽窄巷子中的人物活动。
对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用夸张、变形的彩墨造型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体会彩墨语言的大胆运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宽窄巷子各种市井生活的图片资料,教师示范作品、活动纸版人、视频课件等学生准备:白色卡纸、水彩墨水、剪刀、胶棒、勾线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2分钟)师: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样,都居住在成都。
人美版美术六上《家乡的艺术》教案反思评课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东丰农民画,对农民画感兴趣,能独立创作一幅农民画。
教学重难点:对农民画的赏析及对色彩的认识,独立创作农民画。
教学内容:一、导课部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特色?来过东丰的人都知道,到东丰不能不看农民画,那这节课让我们来认识我们家乡的艺术——东丰农民画。
二、探究式学习1、认真观察黑板上的作品,,边欣赏边思考,农民画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2、提问:什么是农民画?教师简介农民画,让学生谈听过后的感想。
3、东丰农民画饱蘸着浓郁的北国风情,色彩鲜艳夺目,装饰性极强,它不似学院派的作品那样讲究技法,而重在表现生活的的真实。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表现农民画4、小结农民画的特点、造型简单,色彩鲜艳,农村题材。
5、鼓励学生创作农民画,教师黑板示范。
三、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课后拓展简介东丰农民画馆,教师给学生念一段文字材料结束本课的学习。
一面山小学王晨《家乡的艺术》教学反思从备课、准备教具,我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
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首先是介绍农民画,融入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然后是欣赏农民画,作者们用质朴的笔触,将这些生活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用自主完成了作品,有春种、秋收、庭院、小动物······造型各异,惹人喜爱。
总之,我应该继续在探究中学习与实践让家乡的艺术更深入走进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它,传承它,更热爱我们的家乡。
一面山小学王晨《家乡的艺术》评课记录1、教学环节清晰2、教师示范不够3、应更激发学生的兴趣4、多加创新5、教研员示范农民画绘画方法,色彩调和等6、建议平日里直接从课堂中搜集优秀学生作品一面山小学王晨。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15家乡的艺术1》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2)学会泥塑的基本技法。
(3)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
⑷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2学情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
欣赏各种人物动态的泥塑作品,同时让学生感受泥塑,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难点: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夸张变形。
(生动、形象、有趣。
)4教学过程1新设计㈠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大家好!告诉我,放假后,你们最喜欢干嘛?老师明白了,主要就是玩呗!(板书:玩)老师小时候没那么多玩的,最喜欢玩泥巴!非常喜欢那种泥巴黏糊糊的质感。
今天老师把泥巴带来了,想不想一起玩!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泥巴)㈡讲授新课:①加一加同学们看看桌上,除了泥巴,还有一个人形的铁丝架。
这个架子熟悉吗?对了,我们之前学过的《快乐的人》,就是用这个铁丝架做的。
那大家动动脑筋,这个支架和泥巴能做什么东西?对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做泥人。
怎么做?(板书:加一加)先看老师的,(展示台上示范制作步骤)先拧下一小块泥巴,加在头部的位置上;然后,不停的加,加完头部,我们加身子,泥巴可以多一点,做厚一点,像老师这样;不断的加下去,就会做成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形状。
(板书:厚)②扭一扭【出示课件】课件展示几张泥塑作品。
好不好看?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小游戏: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夸张的动作,下面的同学根据动作用小泥人,做出相应的动作。
揭示扭一扭(板书:扭一扭)全班同学表演出夸张的动作。
【展示课件图片,一个老大爷手拿一个钉耙】请一个同学表演出相同的动作。
2019-2020年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教案 人美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人美版教学目地: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4、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学难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具: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
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
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
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
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
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
”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小学美术六年级《家乡的艺术》说课稿
我愿和我的学生一道 在美术综合探索课堂中发 现并创造更多的精彩!
பைடு நூலகம்
难点是:目标2,学
习运用草编艺术的编结 方法,为创作做准备。
四、教学相长——说教法学法
教 法
情景导入
引导示范
探究拓展
学 法
体验感受
合作探究
自主实践
五、粮草先行——说教学准备
教 师 准
课件、草 编作品及 其它民间
备 艺术品。
学 开展课前
生 准
调查并收 集家乡艺 术作品,
备 填写调查
表;准备
麦秆或相
(三)深入了解草编——感受美 1 、欣赏草编之美
对丰富的家乡艺 术的广泛涉猎
设
计
对具体的家乡草
意
编艺术的多角度 了解
图
有效地突破本课 教学重点
(三)深入了解草编——感受美
2、分析草编材质
看一看
掂一掂
摸一摸
麦秆特征:轻巧、光洁、可塑性强
(三)深入了解草编——感受美
3、了解草编流程
制作流程:染——编——缝 设计意图:解决本课的重点,并为突破难 点——学习编结方法做好准备
对教材创造性的解读: 寻找到了代表家乡龙泉本土的”柏合草编”艺
术,通过对本土的草编艺术的调查了解——深入感 受——学习创造来体会草编艺术本身的魅力及其背 后浓郁的民俗文化。
二、以生为本——说学情
六级学生在以往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 和表现方 都有了解,如面塑、泥塑、吉祥图 案等,也有过实践体验。
六年级学生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和利 用多种信息工具收集资料的能力,从而为本课 成功高效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小学美术人美六年级上册1家乡的艺术盘扣教案1
《小布头大意蕴》——中国盘扣的极致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盘扣的历史和文化、用途和材质、外形和种类,学习简单的盘扣简单的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探索中用废旧材料学习运用盘、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盘扣和盘扣元素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体验运用盘扣元素设计制作物品、美化生活的乐趣。
激发孩子们对我国传统艺术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中国盘扣的历史知识及文化,运用盘扣元素进行设计物品或装饰物品。
教学难点:运用盘扣元素设计物品和装饰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张图片。
有谁知道关于这两张图片的故事吗?希拉里知道吗?(铁娘子)这件旗袍就是她参加2000年纽约州参议员竞选时穿的,当年11月7日希拉里美国参议员,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赢得公职的总统夫人。
之后,她立即给设计制作旗袍的李霞芳女士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亲爱的李女士:谢谢,谢谢,非常感谢您为我2000年竞选胜利而特别制作的服装。
衷心地祝愿您!希拉里。
”连用了三个感谢。
足以看出希拉里对李霞芳女士的设计满意程度。
看来,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传统的服装——旗袍也是情有独钟。
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们,这件旗袍的设计亮点在哪里?对,是胸前的两颗盘扣:一颗是由“2000”字样组成的,一颗是由“纽约”的英文缩写组成的。
创意十足。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盘扣。
我们来看看,盘扣是怎样点亮中国旗袍的。
二、新课1、视频了解盘扣的材料、历史、种类视频看完了,老师有几个问题:盘扣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为什么要用布条来做呢?(拉伸度、古人生活哲理)盘扣的作用是什么?(连接衣襟、装饰功能)盘扣的种类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盘扣的知识?2、图片欣赏,感受盘扣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意蕴美。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美轮美奂的盘扣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 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家乡的艺术》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 通过观察、欣赏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家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 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 学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艺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乡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4. 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艺术特色和学生的创作成果。
板书设计- 《家乡的艺术》- 副了解家乡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 内容:家乡的艺术特色、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家乡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剪纸、雕塑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家乡特色。
课后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关于《家乡的艺术》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培养。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家乡的艺术》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家乡的艺术》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了解家乡的艺术,并学习家乡的剪纸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示范等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手脑并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制作家乡的艺术品,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使孩子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都得到了发展。
剪纸必须把纸转来转去,不转就剪不出来。
这一转,就更加锻炼了孩子造型、构图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方位知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剪纸艺术,学习制作一件剪纸作品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以及设计原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过程:授课内容第18课家乡的艺术第 1 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电教使用一、师生问好提问: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能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吗?二、讲授授课1、播放课件出示课题《家乡的艺术》2、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寻找家乡的艺术3、走进陕西,感受陕西剪纸文化的魅力。
(1) 介绍陕西剪纸艺术在世界文化中所起的重要性介绍陕西民间艺人:白凤莲以及她的作品(2)、欣赏优美的陕西剪纸文化作品引导学生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3、教师讲授并示范剪纸的基本步骤(1)画出有特点的外形(2)添加花纹(3)剪出所添加的花(4)最后剪出外形5教师讲授并示范剪纸的基本技法锯齿花纹、牙花纹眼睛纹、花瓣花纹辅导要点:*在纸的背面画出有特点的外形。
(突出特点)*添加花纹。
(注意点线的结合)*先用剪刀剪出内部花纹。
六年级美术上册 家乡的艺术 1教案 人美版
家乡的艺术(人美版第11册第18课)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探索”课程“家乡”系列的第三课。
家乡的艺术带有地区人文特色,无论是民间美术、建筑,还是玩具、戏曲,都与家乡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教材中呈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有建筑上的雕刻,也有生活中的玩具、面花,其目的就是向师生传达一个何为“家乡艺术”的信息。
一个泥玩具、一个刺绣的布兜儿,也许在常人眼中不算什么,而就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寻常之物,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隐藏着的美,并学会去欣赏它们、珍视它们,这就是本课编辑的主旨思想。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
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等。
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艺术作品开展调查活动,并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创作一件作品。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情意: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寻找家乡艺术作品的过程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本课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帮助学生做好调查的充分准备。
2.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材料、工艺造型和色彩等元素。
难点:1.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及艺术特征的总结。
2.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习材料:上网查找家乡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课题:1.什么是“家乡的艺术”?(教师可展示实物或图片)。
2.这些物品都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熟悉我们身边的民间艺术。
三、欣赏民间艺术作品1.欣赏课本中民间艺术的图片,分析。
1)这些艺术品美在哪里?2)它们有什么用处?2.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上的图片中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介绍。
3.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或者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实物或照片,说一说。
【家乡的艺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新部编本.DOC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用样本的数字特色预计整体的数字特色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能依据实质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用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色(如均匀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说。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色预计整体的基本数字特色。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预习众数、中位数、均匀数的观点。
2.标准差、方差的观点。
(1).数据的失散程度可用极差、、来描绘.样本方差描绘了一组数据环绕均匀数颠簸的大小.一般地,设样本的数据为x1, x2 , x3 ,L x n,样本的均匀数为x ,则定义s2, s2表示方差。
(2).为了获得以样本数据的单位表示的颠簸幅度,往常要求出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 s表示样本标准差。
不要漏写单位。
3.怎样从频次散布直方图中预计众数、中位数、均匀数呢?①众数:。
②中位数:。
③均匀数:。
二、新课导学探究新知新知 1:众数、中位数、均匀数(1)众数: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的众数.(2)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摆列,把处于最中间地点的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①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摆列中间的那个数.②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摆列的最中间两个数的两个数的均匀数.(3) 均匀数:假如有n 个数x , x, x ,L x,那么x1x2xn叫这 n 个数的均匀数.123n n新知 2:标准差、方差1.标准差观察样本数据的分别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
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均匀数的一种均匀距离,一般用s 表示。
样本数据x1, x2, L , x n的标准差的算法:①算出样本数据的均匀数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 1教案人美版教材分析:本课是“综合·探索”课程“家乡”系列的第三课。
家乡的艺术带有地区人文特色,无论是民间美术、建筑,还是玩具、戏曲,都与家乡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教材中呈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有建筑上的雕刻,也有生活中的玩具、面花,其目的就是向师生传达一个何为“家乡艺术”的信息。
一个泥玩具、一个刺绣的布兜儿,也许在常人眼中不算什么,而就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寻常之物,成为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山山水水、房前屋后隐藏着的美,并学会去欣赏它们、珍视它们,这就是本课编辑的主旨思想。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家乡的艺术。
通过观察、分析作品,知道一至两种家乡艺术作品的特色和工艺制作方法等。
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家乡的艺术作品开展调查活动,并仿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创作一件作品。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欣赏能力。
情意: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寻找家乡艺术作品的过程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本课前期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帮助学生做好调查的充分准备。
2.分析家乡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制作材料、工艺造型和色彩等元素。
难点:1.对家乡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及艺术特征的总结。
2.在学生常见的平凡物上,发现其美的因素,并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习材料:上网查找家乡的艺术。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课题:1.什么是“家乡的艺术”?(教师可展示实物或图片)。
2.这些物品都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熟悉我们身边的民间艺术。
三、欣赏民间艺术作品1.欣赏课本中民间艺术的图片,分析。
1)这些艺术品美在哪里?2)它们有什么用处?2.教师引导学生从书上的图片中选择一件大家感兴趣的艺术品进行介绍。
3.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或者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品实物或照片,说一说。
4.同学或老师介绍大连的民间艺术:1)复州皮影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辽宁的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过来的。
复州皮影戏艺术活动距今约有300余年历史。
复州皮影戏主要分为南北两派。
目前,复州皮影戏有4个比较著名的戏班,分别是温家班、孙家班、韩家班和义和班;主要遗存的复州皮影戏手抄影卷尚有200余部。
2)庄河剪纸:《庄河县志》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就流传民间广大妇女中”,比较盛行。
据史实研究认为:庄河剪纸的传承一是来自民族文化积淀的耳濡目染,文化天成;另外便是大量存在于“上炕剪子、下炕镰刀”的以妇女为主体所形成的家族式传乘体系。
其传乘形式是母亲传给女儿、儿媳,方法为面授口传,心领神会。
目前有七八十岁的民间剪纸艺人20余名。
3)长海船(渔)民号子:长海号子,即长海县船(渔)民号子,是流行在长海地区的一种富有海岛特色的劳动号子。
长海由百多个岛屿组成,千百年来居民以渔猎为生,在与风浪的搏斗中,船(渔)民需要用号子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产生了各种劳动号子。
长海号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船民号子,主要是运输船上用的号子。
另一类是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用的号子,渔船比较小,渔民号子内容比较单一。
4)复州东北大鼓:东北大鼓说唱艺术,一直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市的复州城镇、永宁镇、西阳乡、赵屯乡、土城乡、太阳乡等地。
据《东北俗文化史》介绍,东北地区早在清军入关前就有人说书了。
大约是在民国时期,复州城内关永安及其5个徒弟的精彩演出,使得复州东北大鼓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
最初演唱东北大鼓时,演员自带一种小型三弦,用一只脚踏节子板,边弹弦边唱,因此也被称为弦子书。
5)金州龙舞:金州龙舞起源于大连金州古城西门外村(现为友谊街道园艺村),辐射到周围乡镇街道及大连、沈阳、北京等地,已有120多年历史。
光绪七年(1881年),清朝毅军提督刘盛林率马步十二营驻防金州。
每逢元宵节,均在军营内表演龙舞。
扎棚匠陈德员和纸匠李田英就偷艺仿制了一条龙,从此金州诞生了龙舞,也称西门外龙舞。
至今为止,金州耍龙艺人已相传9代。
目前,金州龙舞的花样有盘龙、行龙、龙出海等近40种,舞龙的伴奏音乐主要选用东北秧歌的曲牌。
6)复州双管乐:复州双管乐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传过来的,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
双管乐以复州城镇为中心,辐射各乡镇、街道,并影响临近的庄河市、盖州市及稍远的海城市,甚至影响到更远的沈阳市。
复州双管乐自产生之日起,主要是为婚丧嫁娶服务的。
解放后,婚丧形式从简,鼓乐班失去了市常据了解,现在能演奏复州双管乐的民间艺人只有七八个。
在复州双管乐的演出、发展、繁荣过程中,形成了4个比较著名的双管乐班,分别是秦家班、李家班、于家班和刁家班。
四、仿制家乡的艺术作品1.播放老奶奶剪纸的照片或录象。
2.模仿制作一件你喜爱的民间艺术品。
五、体会对家乡艺术的感情1.展示学生收集和仿制的民间艺术作品。
2.当我们接待外国友人时,我们可以拿出什么样的礼物呢?3.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美术上册家乡的艺术教案人美版教学目地: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4、通过寻找家乡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艺术的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学难点: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教具: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
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
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
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
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
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
”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
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
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
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
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
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
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
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
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面花山西剪纸陕西刺绣贵州六、学生作业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教学效果:在分析、欣赏家乡艺术中,老师应立足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在色彩、造型上多下功夫。
例如:学生调查了当地的戏曲,教师则可以重点从服装、道具、化妆等视觉因素上多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