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趋势
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趋势2012年第112届秋季广交会于11月4日在广州闭幕。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世界主要市场的外需严重不足,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外贸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贸易摩擦增多、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以及出口企业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本次广交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出口成交和到会客商人数的双双下降。
据统计,本次广交会到会采购商总数188145人,比上届下降10.26%;出口成交326.8亿美元,同比下降9.3%。
这显示中国外贸形势回暖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2、传统市场降幅明显,新兴市场降幅较小。
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中日关系影响,对欧盟、美国、日本成交分别下降10.5%、9.4%、 36.6%。
对新兴市场成交降幅较小,对东盟、中东、金砖四国成交降幅分别为7.9%、5.7%、0.7%,均低于总成交降幅,对澳大利亚成交增长 0.4%。
3、生活必需品成交增长,中短订单居多。
食品、医药等生活必需品成交分别增长14.5%、26.9%,机电商品、纺织服装成交下降11.6%、 15.5%。
需求弹性明显的皮质箱包、木质玩具下降37.7%、48.7%。
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86.6%,增加了0.3个百分点。
4、转型升级效果初显,品牌企业成交较好。
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企业纷纷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本届品牌展区成交125.8亿美元,下降5.4%,比总成交降幅低3.9个百分点。
每家品牌企业平均获得的订单数是非品牌企业的3倍,平均成交额是非品牌企业的6.2倍。
创新产品多、设计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成交情况明显好于其他企业。
广交会一向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本次广交会的形势看,对2013年中国外贸具有以下几点值得启发:第一,外贸出口将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将世界经济拖入低增长时代,美国和欧盟的进口需求难以为继,而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将冲击双边贸易;在中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纷纷“重返实业”,对华贸易摩擦和争端络绎不绝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外需负面冲击和挑战。
2013年我国外贸总体形势分析
2013年我国外贸总体形势分析海关信息网对我国2013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贸易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盘点,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该报告对欧盟出现止跌迹象、美国债务上限延后、日本安倍政策拉高经济表现,“再工业化”效应将影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等全球经济问题做出了深入研究与剖析。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7.7%的增速呈“V”型走势,受国际货币量化带动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兴市场经济放缓影响,9月我国出口增速再次跌落负值。
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报告预估201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约7.8%左右,进出口总额将达4.1万亿至4.2万亿美元。
前三季度美日经济复苏,欧元转机,巴西南非表现抢眼报告中指出,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呈现出不同态势。
其中,美日经济继续复苏,欧元区出现转机;新兴经济体增速低位运行,巴西和南非表现抢眼。
1、美日复苏继续,欧元区经济初现转机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局图1:2011年-2013年三季度美日欧GDP走势2、新兴经济体增速低位运行,巴西和南非表现抢眼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局图2:2011年-2013年二季度年新兴经济体GDP走势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升,主要指标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1、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1)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
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9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511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75亿元,增长8.4%。
(2)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2、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来看,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13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92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1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年度报告)二〇一四年一月前言2013年,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下维持“弱增长”格局,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成为世界经济弱势复苏的重要特征,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从新兴经济体逐渐转向发达经济体:美国复苏势头稳固、欧盟止跌回升、日本刺激政策有所成效,作为我国主要的进出口市场,欧美日的需求转暖将直接带动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
新兴经济体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制约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影响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但广度上的继续开拓和深度上的深入挖潜是维持我国外贸稳定的重要保障。
国内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调控下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进出口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表现抢眼。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产能过剩、有效消费不足以及结构失衡等问题仍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下行压力。
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考虑上年基数效应,2014年我国进出口或将呈现“先低后高,震荡回升”的态势。
报告对我国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盘点,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我国外贸增速低位企稳的过程中,市场结构、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进出口发展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受益于量化宽松等刺激政策经济增速企稳回升,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但广度上的开拓和深度的挖潜仍推动东盟等新兴市场成为2013年我国进出口中的增长亮点,区域合作持续收获,瑞士等自贸伙伴表现突出;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东部在高基数基础上仍有稳步低速增长,中西部贸易活跃,进出口比重持续提高,进出口的区域格局向着协调平衡的方向继续迈进;一般贸易增速稳定,加工贸易增速放缓,贸易方式更加多元化;机电和高新技术商品进出口企稳,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两高一资”商品出口显著反弹,部分资源类商品和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粮农产品进口小幅增长。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
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
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
欧债危机既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危机,更是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竞争力危机。
随着欧洲稳定机制启动和银行业联盟构想开始落实,欧元区制度设计的薄弱环节正在逐步加强,但外围国家不仅财政缺口大,而且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其间若经济、政治形势恶化超出预期,可能在金融市场引起新的波动。
2013年,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国家面临大选,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美国财政悬崖涉及金额约占GDP的4%,若处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经济重返衰退。
三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
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
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进出口外贸分析(2013年12月度)
出口回归常态进口稳步增长点评人员:刘学智海关总署1月10日公布外贸数据:2013年1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898.44亿美元,同比增长6.2%。
其中出口2077.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 ,环比增长2.7%;进口1821.02亿美元,同比增长8.3%,环比增长8.1%;贸易顺差256.41亿美元。
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60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6%。
其中出口22100.42亿美元,同比增长7.9%;进口195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7.3%;贸易顺差2597.53亿美元,扩大12.78%。
根据经验判断,年关将至,12月末是会计年度终点,部分企业和外贸公司为了完成全年既定目标,或者为了实现不错的年度经营业绩,以及避开春节假期对生产的影响,提前开足生产线,赶在会计年度结束前完成外贸订单,并且对部分出口货款提前结汇,保证年度账面盈利,因而促进和保障了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
从统计数据看,每年12月份都是进出口额较大月份,进出口额普遍都超过前、后月份。
由于2013年11月份出口额增长迅速,在增长趋势上一定程度“缓解”了12月份的环比涨幅,但进出口贸易额仍然有较大增长。
图1:每年12月进出口额增长较快资料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出口从11月两位数的“出口虚增”回归4.3%的“常态”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基数效应、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旺季已过以及打击虚假贸易。
一是同比增速从11月份超预期反弹至12.7%的两位数增幅下降到4.3%,首先是受到2012年12月高基数效应的影响。
2012年12月份出口1991.12亿美元,比前一年度同比增长10.34%,高基数效应把2013年12月份出口增长从11月份“两位数增速繁荣”拉回常态。
二是从最近外贸政策分析,1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完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措施涉及督促银行完善贸易融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加强企业分类管理,重点对贸易收支异常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加强远期贸易融资规模异常增长且具有典型套利交易特征企业的监测核查力度,以及加大对银行、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与欧盟、东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形势分析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与欧盟、东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形势分析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1。
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之和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72.6%,与2012年同期的73.0%相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进出口多元化战略有一定成效但作用有限,整体上我国进出口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市场多元化战略仍需继续实施。
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位序变化看,除巴西和俄罗斯互有调换外整体稳定。
贸易增速方面,我国同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1.6%、25.6%、8.1%、23.1%和8.6%,高于同期7.7%的进出口平均增速;同美国和巴西的增速低于整体水平;在欧盟、日本持续下跌之外,俄罗斯这一新兴市场也延续着负增长态势。
表2: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前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进出口亿美元同比%占比%出口亿美元同比%进口亿美元同比%合计30603.677.69100.0016148.648.0314455.037.31欧盟(28国)4085.74-0.7713.352461.14-2.111624.61 1.33美国3790.99 6.6512.392659.47 3.031131.5316.27东盟3223.6111.6310.531762.1721.921461.45 1.32香港2973.9325.619.722847.8927.09126.04-0.58日本2290.80-7.897.491093.10-2.811197.70-12.08韩国2031.138.05 6.64683.24 3.021347.8910.79台湾1492.1823.11 4.88305.2418.571186.9424.34澳大利亚986.028.60 3.22270.68-0.07715.3512.2912013年前三季度与中国的进出口额为1169.1亿美元,位列台湾省之后,为便于分析报告未将中国列入前十大贸易伙伴。
2013年中国贸易状况
世界贸易地位
2012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的11.2%,居世 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占全球货物进口的9.8%,居世界第二 位,仅次于美国。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仍是全球服务贸易第三大国。 2012年中国服务出口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全球服 务出口的4.4%,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进口2810亿美元,同比 增长19%,占全球服务进口的6.8%,居世界第三位;服务进 出口总额47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与上年相比,中 国服务出口占比没有变化,进口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 中国2013年进出口贸易额首次超过4万亿美元,《金融时 报》认为“笃定”超过美国!尽管4年前中国已是“出口世界 冠军”,但最新的成就仍被世界媒体看成“又一块里程碑”。
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39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4.7%。其中,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 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幅分别为19.9%、17%、66.2%、 16.7%。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培育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推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优化了贸易结构。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占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5%,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由上年的897亿美元扩大至1184.6亿 美元,同比增长32.1%。逆差主要集中于旅游、运输服务、专有权利 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领域,逆差金额分别为769.2亿美元、 566.8亿美元、201.5亿美元和181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咨询、计 算机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则实现较大数额顺差,顺差额分别为 195.5亿美元、169.5亿美元、94.5亿美元和67.7亿美元。 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第五,进口世界排名第三, 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为10.8%。世界平均水平为18.7%。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主要省份进出口形势分析
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主要省份进出口形势分析前三季度东部地区(11省)外贸总体表现平稳,进出口总值26649.7亿美元,增长7.1%,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发展脚步再放慢,进出口增速分别下滑至11.4%和12.9%,低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和17.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整体3.7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为我国外贸持续改善增添变数,区域外贸大幅拉升缺乏有力动能。
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额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位次上没有变化,五省合计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9.1%,较2012年同期69.8%略低0.7个百分点。
广东稳居榜首,龙头地位稳固,进出口额8145.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外贸增速优于全国整体水平。
其余四省市贸易额占全国总值比重在一成徘徊,外贸增速均低于整体水平,上海依然负增长。
表4: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各省份进出口情况省份进出口出口进口值(亿美元)同比(%)值(亿美元)同比(%)值(亿美元)同比(%)合计30603.77.716148.68.014455.07.3广东8145.013.84683.612.33461.315.9江苏4052.40.22423.40.81629.0-0.7上海3238.3-1.31503.1-2.71735.20.0北京3232.6 6.8474.17.92758.5 6.6浙江2492.27.01844.910.7647.3-2.3山东1920.8 6.4955.0 2.3965.810.8福建1271.114.3792.914.7478.213.7天津958.79.2365.5-1.2593.216.8辽宁828.87.0467.49.3361.4 4.1重庆474.217.5322.19.7152.138.5四川460.47.0298.0 6.7162.57.4河北408.07.4230.1 3.3177.813.3河南387.314.4231.619.3155.87.8安徽331.99.2206.4-2.2125.635.1黑龙江295.110.4127.735.4167.4-3.2江西286.412.7226.418.360.0-4.2湖北264.711.3167.317.997.5 1.5广西壮族自治区229.418.8128.538.7100.80.4吉林191.2 2.449.321.2141.9-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1.98.5154.714.727.2-16.9湖南171.218.3101.126.870.17.9云南150.9 6.885.827.965.0-12.2陕西140.437.971.528.668.949.1山西117.513.459.735.857.8-3.0海南101.8-1.728.034.073.8-10.8内蒙古自治区86.7 3.327.5-12.259.212.6甘肃74.3 1.731.3-1.843.0 4.4贵州48.6 3.939.014.99.7-25.2宁夏回族自治区26.560.821.582.1 5.07.1西藏自治区24.90.224.7 2.00.2-65.5青海10.345.3 6.475.1 3.813.1从增速情况来看,我国16个省(市)外贸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外贸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简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简析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与国内要素价格抬升影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
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13.72万亿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
三项数据均下降至个位数水平。
进出口总值超4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过,在不断扩大外贸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更多地把精力转移到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
在传统贸易方式及对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贸易多元化成为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
从数据看,2013年中国外贸多元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是在贸易对象上,传统市场比重有所下滑。
2013年,中国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590.6亿和5210亿美元,分别增长2.1%和7.5%;对日本的贸易额为3125.5亿美元,下降5.1%。
欧美日三个传统贸易对象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33.5%,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
同期,中国对东盟、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额分别为4436.1亿和651.5亿美元,分别增长10.9%、8.6%。
其次在国内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上,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
2013年,中部地区外贸增长13.6%,西部地区外贸增长17.7%。
其中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外贸增速都在15%以上,占全国进口总值的5.7%,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外贸增长 6.6%。
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福建等7个省市进出口总值达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比上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
第三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
201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2万亿美元,增长9.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6万亿美元,增长1%,占比32.6%,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新挑战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以及新挑战一、我国2013年贸易规模数据分析从数字上来看,相比于英国1870年出口占全球的18.9%,美国1921年出口占全球达到22.4%,2012年我国货物出口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超过11%,这个水平在全球贸易发展历史上并不突出。
尽管总体水平上我国的出口总额所占份额较大,但在人均贸易额等方面与其他发达经济体有着明显的差距。
观察数字背后的贸易结构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与自主品牌、产品的附加值低、资源环境和人口代价大、贸易规模和盈利能力不协调。
更重要的是,高增值环节集中地服务部门发展滞后。
观察2002年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传统大宗商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占当时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32.5%和8.9%上升至2002年的50.2%和20.5%。
2013年我国进出口稳中有升,全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6%和14.7%,货物贸易顺差较上年扩大的同时,服务贸易出现1185亿美元逆差。
我国作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国,我国同时也是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58267亿元,折合为美元为4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出口22096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4亿美元,增长7.3%。
进出口差额2592亿美元,比之去年增加289亿美元。
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总额5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5%,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培育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推进了科技进步与创新,优化了贸易结构。
与此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由2012年的897亿美元扩大至1184.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逆差主要集中于旅游、运输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领域。
2013-2015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3-2015xx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展望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积极因素,我们应正视问题,抓住机遇,稳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
下面是2013年到2015年中国外贸运行情况。
2013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整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推动外贸增速企业稳定和产品质量效益提高。
2014年,中国外贸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
2015年一季度,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但受进口价格大幅下降、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减少影响,进口降幅较大。
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传统竞争力有所弱化、外部限制措施增多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份额难度增大,中国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仍具备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条件。
中国政府将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改善财政和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外贸发展。
(一)2013-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中低速增长态势,主要有增速稳中趋缓、加工贸易增速回落、地区格局发生变化、民企好于外资和国企、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等特点,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就面临的挑战而言,主要有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对此,我国应该完善稳定出口政策,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增加进口和改善贸易环境等。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促进进出口稳增长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家出台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201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1603.3亿美元,增长7.6%。
这是我国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其中出口22100.4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2.9亿美元,增长7.3%。
累计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增长12.8%。
更好统筹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推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取得新成绩。
2013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在推动我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国外贷款方面,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贷款使用水平。
国外优惠贷款的使用更加注意创新性,并与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
积极促进外国政府贷款工作由“援助型”向“合作型”转变。
推动航空、租赁、高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规范赴港发债制度,出台《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申请报告示范大纲》,推进境外人民币发债工作。
外商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优化投资结构。
发布《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调整优化了中西部地区鼓励重点和方向。
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外商投资管理由全面核准向备案与核准相结合转变。
开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修订。
研究提出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方案,建立了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提出了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思路,指导试验区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方式。
参加中美投资协定的各轮谈判,完成对美方双边投资协定新范本的技术讨论。
境外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服务。
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核准权限,将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并配套推进《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修订和项目备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鼓励开展境外农业投资合作的指导意见》。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文章来源:商务部综合司2014-05-04 13:48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2013年,世界经济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增速在2012年的低水平上进一步回落,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形势严峻复杂。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出台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有力推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份额提升、结构优化。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是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
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增长7.9%,占全球比重为11.8%,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进口1.95万亿美元,增长7.3%,占全球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居全球第二;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8%,仍然处于合理区间。
中国外贸发展不仅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下半年稳步回升分季度看,2013年中国进出口可谓跌宕起伏。
一季度,受套利贸易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快速增长,增速达13.5%。
二季度,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家加强贸易监管,进出口增速下滑至4.3%。
下半年,随着国家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加上外需有所好转,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经营状况改善,进出口增速趋于回升。
三、四季度,进出口增速逐步回升至6%和7.3%,其中出口增速从二季度的3.8%回升至3.9%和7.4%;进口增速从4.9%回升至8.5%和7.1%。
(二)主要商品出口平稳增长,机械设备增长较快面对需求偏紧、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进出口企业主动调整转型,在技术研发、品牌培育、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为各大类商品出口的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以及金砖四国等重点贸易伙伴进出口形势分析
增速-5.7%。尽管启动了量化宽松的金融救市政策,但在美
国 QE 和日本安倍措施的冲淡下,政策效应有限。整体来
看,2013 年欧盟经济或将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
具体到欧盟各国,双边贸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2
年边缘国与核心国分化明显,受欧债危机影响严重的意大
利、西班牙和匈牙利等边缘国家与我国的双边贸易增速显
2013 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 2105.6 亿美元, 增长 12.2%。其中,出口 1147.0 亿美元,增长 22.8%;进口 958.6 亿美元,增长 1.7%。对东盟贸易扭转了 2012 年同期的 逆差状态,当期实现顺差 188.5 亿美元。
从中日商品贸易结构看,我国主要对日出口服装、自动 数据处理设备、电话机、纺织纱线和水海产品;进口方面, 主要是集成电路、汽车零件、钢材、汽车和通断保护电路装 置。受中日敏感的政治关系影响,除电话机保持增长外,上 述商品均出现显著下滑,其中日系汽车更是大幅下降 35.1%, 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了 63.8 个百分点。由双边进出口的商品 结构和贸易增速可以看出,对日出口商品集中在生活必需
中国对外贸易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丰富贸易手段。
3/24/2020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企业在全球市
认真场的研的企提究高竞业W应T争才O对规更能市则场加在和变激全各化国烈球的的能,竞相力只争关。法有中律技处,术于创领新先能。力在强 1992年克林顿的竞选演说中,他和戈尔
响亮地提出了“技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加这快个科技口发号展。,创我造们产一业竞方争面优应势。该积极发展世界
3/24/2020
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大宗商品供需变化剧烈,价 格高位波动。
一季度,主要经济体部分经济指标好转,需求转旺,大宗商品 价格强力上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指 数(PCPI)3月份达到年内高点。
二季度,欧债危机恶化,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6 月份PCPI价格指数跌至年内低点。
国进出口将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有望略高于上年,但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
报告指出,中国将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
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着眼长远,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
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加工
10
(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活力进一步迸发。
3/24/2020
(四)对新兴市场出口明显快于传统市场。
3/24/2020
(五)中西部地区出口强劲增长。 中西部地区承接外向型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出口保
持快速增长势头。一季度,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42.8%, 高出总体出口增速24.4个百分点,其中安徽、江西、四 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宁夏和新疆9个省区出口 增速高于50%。东部地区出口增长15.1%,其中广东、江 苏、浙江、上海、山东出口分别增长 34.3%、3%、11.7%、 2.8%和3.6%。但东部地区进口增长9.1%,增速高于中西 部地区的2.3%。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对外贸易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范围较广,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模式、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仅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可以用该类进出口商品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远远超过服务贸易,因此,本文基于货物贸易的角度来对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为统一各国的外贸商品统计需要,联合国秘书处制定了《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将一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在国际贸易统计中,常把0~4类商品算作初级产品,5~8类算作制成品。
一般而言,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产品额的比重越大,说明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在对外贸易中处优势地位,相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越大,则说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对外贸易中处劣势地位。
(一)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1.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势。
(1)工业制成品的所占比重远超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初级产品的比重已经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5.5%,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由1980年49.7%提升至2012年的94.5%。
由此可见,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过去30多年间得到了迅速、持续的高度化。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
(2)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日益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增长。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起始于1995年,从无到有,始终保持着快速地增长。
到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一步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全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提升至4159.6亿美元,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促进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开始由逆差转为了顺差,并且,最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始终远快于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顺差的持续不断地扩大,这一方面是是由于新一轮的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好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品不断增强的出口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秋季.)
中西部地区承接外向型产业转移步伐继续加快,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出口1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西部地区出口1211亿美元,增长14.2%,分别高出总体出口增速9.4和6.2个百分点。其中,河南、江西、湖北和新疆出口增速分别为19.3%、18.3%、17.9%和14.7%。作为承接国际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出口产品的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2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6.1%。相比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体上小幅增长0.3%,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了16.5%。
高新技术产品*
——
——
——
4804.9
13.3
注: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图3 2012年以来中国重点商品月度出口增速
(三)对发达市场依赖降低,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
前三季度,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贸易额合计10167.5亿美元,增长0.2%,占外贸总值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5.7%回落至33.2%。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趋于稳固,零售市场回暖,中美贸易3791亿美元,增长6.7%。欧元区经济初步走出持续一年多的衰退,市场需求仍较疲弱,中欧贸易4085.7亿美元,下降0.8%。中日贸易2290.8亿美元,下降7.9%,近期中日贸易出现好转迹象,9月份中国对日出口增长1.5%。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增长较快,其中对东盟、金砖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1.9%和7.4%。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自贸协定伙伴进出口增势明显,前三季度与东盟、智利、新西兰等9个自贸伙伴(不含台港澳)进出口4811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15.7%,高出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增速为17%,高出同期外贸增速9.3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对外贸易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范围较广,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模式、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
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仅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可以用该类进出口商品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远远超过服务贸易,因此,本文基于货物贸易的角度来对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为统一各国的外贸商品统计需要,联合国秘书处制定了《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将一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在国际贸易统计中,常把0~4类商品算作初级产品,5~8类算作制成品。
一般而言,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产品额的比重越大,说明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在对外贸易中处优势地位,相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越大,则说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对外贸易中处劣势地位。
(一)当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1.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势。
(1)工业制成品的所占比重远超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初级产品的比重已经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5.5%,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由1980年49.7%提升至2012年的94.5%。
由此可见,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过去30多年间得到了迅速、持续的高度化。
以上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
(2)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日益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增长。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起始于1995年,从无到有,始终保持着快速地增长。
到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进一步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全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提升至4159.6亿美元,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促进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开始由逆差转为了顺差,并且,最近几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始终远快于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顺差的持续不断地扩大,这一方面是是由于新一轮的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好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品不断增强的出口竞争力。
近十年来,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正在成为主导力量,钢材等出口的增长态势正明显减缓。
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由1985年的6.1%提高到2012年的56%,其中,技术水平较高的运输设备及机械的出口比重上升也较为明显。
总体来讲,当前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逐渐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3)与欧盟双边贸易值超过5000亿美元,与美国欧盟双边贸易值也接近5000亿美元。
2012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5460.4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4.1%。
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达到3339.9亿美元,自欧盟进口总额达到2120.5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达到1219.4亿美元。
美国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到4846.8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2.5%。
其中,我国对美出口总额达到3517.9亿美元;自美国进口总额达到1328.9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总额达到2189.2亿美元。
东盟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
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4000.9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0.3%。
其中,我对东盟出口总额达到2042.7亿美元,我国自东盟进口总额达到1958.2亿美元;对东盟贸易顺差总额达到84.5亿美元。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缺陷。
(1)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以优化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业制成品加工程度不深,档次也较低,且仍以轻纺工业品及机械设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这与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尽管我国机电仪产品及设备占机电产品的比重达到90%左右,但都是自主知识品牌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从而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2)电子技术产品依然呈现贸易逆差。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而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技术产品却是进口的主体。
电子技术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成为我国最大贸易逆差和最大贸易顺差的产品。
这种大进大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高技术产品事依赖于进口支撑出口。
这主要源于发达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以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承担着加工的任务,从而获利较少。
(3)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迅速,但支撑主力还是初级加工制成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比重还是偏低。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排在前十位的领域主要是玩具、家电、钢材、服装、原油、棉织品、棉布、毛针织品和棉针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都不高。
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主要集中于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等少数领域,出口类别较少。
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占主要位置的状况减缓了我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步伐。
(二)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现状1.我国进口商品呈不断优化的态势,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以2007年数据为例,该年1~10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额为193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在我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为25%;同期,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为579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75%。
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是我国进口产品中的主体,如机电产品进口额就达到4042亿美元,这种进口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表面我国进口产品结构呈逐步优化的趋势。
换句话说,某类工业制成品进口比例的稳步提升和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的逐渐下降,以及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比例持续在30%的稳定水平,并逐步降低,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扩大,主要是因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国产能力在提升,也降低了我国对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依赖。
另外,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也使得我国对先进技术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需求日渐增加。
2.随着我国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资源进口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些资源包括铁矿砂、石油和铜等。
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原油为8932千桶/天,占世界比重4.2%;铁矿砂进口69971千吨,占世界比重13.8%;铜进口668千吨,占世界比重9.8%;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为9646千桶/天,占世界比重5.2%;铁矿砂进口千吨,占世界比重25.4%;铜进口1357千吨,占世界比重20.6%;三年间三种资源的进口量和占世界比重都有所提升。
目前,我国已是石油进口大国,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位居第三,并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耗国。
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于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万吨,平均日进口量达291万桶。
该年,我国的原油日均消耗量也一跃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原油消耗大国,创历史新高。
资源进口比重的不断上升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进口机制日益完善。
另外,适当扩充原油等战略物资的扩充也是较为明智的,但也要注意必须尽快完善和健全铁矿砂、石油、铜矿和粮食等资源的进口机制和进口战略,并不断完善原油和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
3.在进口结构方面,既应看到优势,也不能忽视其不足。
如我国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进口依存度偏大,使得这类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偏高,这点成了我国进口产品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曾一度出现了进口原材料(以钢铁为代表)过度的情况,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辅料、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
主要在于我国整体生产力水平偏低且人均资源量较少,现代化建设中所需的物资和技术设备严重紧缺,由此使得我国进口依存度升高。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建议(1)鼓励拥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对外出口。
着重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自有品牌的出口产品,政府应组织构建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从而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建设品牌促进体系、品牌评价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品牌保护体系,为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搭建便利的平台和通道,大力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出口品牌。
(2)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为减轻国内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对于耗能过大的产品出口,海关部门应取消出口退税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其增收资源税,并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出口产品在相关环节应增收一定的环境税,通过税收手段进行有效地调控。
(3)加大力度支持短缺能源、重要原材料以及高科技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
进一步完善重要资源的进口机制,适应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和实施铁矿砂、铜精矿、石油、以及粮食等重要稀有资源的进口相关战略,构建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能源储备战略体系,努力开辟新市场,并建立稳定、通畅、安全的多种进口渠道。
伴随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有利时机,选择恰当时机扩大原油进口,加强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4)进一步改进进口商品结构,提高高科技含量进口商品的比重。
逐步完善机制,促进进口商品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同步优化和发展。
首先要注意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在品种和特色方面的彼此互补性,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其次要不断增加高科技含量的进口商品比重,加强提升我国可利用的技术存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
(5)科学地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工贸易方式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在促进国内人口就业、扩大商品出口、提升对外贸易总值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从当前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加工贸易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也会存在加工链条较短、增长率低、收益率低、加剧对外贸易摩擦等问题。
因此,当前急需相应的政策引导,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向上下游进一步延伸,从而尽早地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相应地位。
二、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美、欧、日是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主要传统进出口市场,危机后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分化,我国对美、欧、日等传统市场进出口比重下滑,对新兴经济体贸易增长较快。
去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起色,欧洲主权债务有所缓解,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摆脱低迷局面,部分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
我国主要进出口市场中,对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2013年1-11月中美双边贸易增长7.6%,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10.9%,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增长19.8%;对欧盟、日本贸易出现好转迹象,1-11月份,中欧贸易由前三季度下降0.8%转为上升1.8%,中日双边贸易降幅趋缓,1-11月由前三季度下降7.9%收窄至6.2%;对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出口增速较上年提高,增速分别为2.2%、7.9%、14.9%,其中印度由负转正,巴西、南非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5.2和4.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