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教学设计5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诗四首》教案
过程与方法
02
01
03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强调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 法,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 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巩固练习
01
朗读背诵
02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节奏,要求他们背诵 并默写重点诗句。
03
拓展应用
04
引导学生将所学古诗的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情境或主题中,培养他们的 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难点
难点二: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这些要素对于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
难点三: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古诗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文化背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 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典故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100%
促进专业成长
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育 的本质和目标,增强教师的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的专业成长。
80%
增强创新能力
反思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 探索精神,促使教师不断尝试新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古诗四首一
古诗四首(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
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
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一.新课切入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二.听诗中的深情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1.说诗人与诗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
四.诗中情感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四首一、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2、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二、文本细读《春望》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过零丁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X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九古诗,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九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典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设备。
2.学生预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介绍诗人李白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5.作业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画一幅描绘瀑布的画。
第三课时:《江南春》1.导入介绍诗人杜牧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描绘江南风光的文章。
第四课时:《宿建德江》1.导入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5.作业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1.让学生谈谈学习九古诗的收获和感悟。
3.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课后作业1.背诵九古诗。
3.结合所学,创作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教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教学案课题:《古诗四首》助学目标:1.诵读、会背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学习了解诗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名句。
助学重点:诵读、背诵四首古诗。
助学难点:诗歌鉴赏。
课时安排:2课时助学流程:第1课时:(学习前两首)一、学生自助: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①听读,感受诗意,欣赏古诗。
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他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作诗的?②用“/”划出诗句节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③小组竞赛,学生互评。
(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
)二、求助互助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首诗各句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情结合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提示:可结合以下问题,畅所欲言。
(1) 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2) 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有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3) 本诗的名句和值得欣赏的重点字词是哪些?它妙在何处?(4) 诗中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提出质疑三、教师补助:如何鉴赏诗歌。
1.律诗的相关常识。
2.四首诗的鉴赏文章各一篇。
3.小结如何鉴赏文章。
四、课堂小结:结合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五、课堂巩固:背诵、默写课文。
六、续助方案:《同步练习》。
第2课时:(学习后两首,流程同上。
)课题:《古诗四首》班级:姓名:助学目标:1.诵读、会背四首古诗,体味爱国情怀。
2.理解诗意,学习了解诗歌艺术特色。
3.学会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名句。
课前自助:1.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读音。
抵( ) 搔( ) 簪( ) 笼( )戍( ) 阑( ) 寥( ) 惶( )2.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意思。
烽火家书浑欲不胜犹唱尚思轮台夜阑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丹心汗青四周星3.小组讨论,用“/”线标出诗句节奏,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教案
9.《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重点)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重点)4、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5、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重点)6、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的健康心态。
【课时安排】二课时【知识】《后庭花》:歌曲《某某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学习过程】一、预习·热身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烽.火簪夜泊.夜阑.戍.轮台僵.卧溅搔抵2、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不胜簪( B )A.胜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2)家书( C )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3)隔江( C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4)尚思( A )A.还 B.高尚 C.尚且(5)一经( C )A.经过 B.《诗经》 C.儒家经典3、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B.“留取丹心照汗青”——《某某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4、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互动(一)导入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品味全诗。
(1)根据诗歌背景思考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九 古诗四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山行》、《登高》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首古诗。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背诵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四首古诗。
理解并分析四首诗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钱塘湖春行》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白居易和《钱塘湖春行》的知识。
2.阅读与感悟学生自读《钱塘湖春行》,感受诗中的美景。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交流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言进行点评。
4.朗读与背诵学生齐读《钱塘湖春行》。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第二课时:《山行》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山行》的背景和作者杜牧。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杜牧和《山行》的知识。
2.阅读与感悟学生自读《山行》,感受诗中的意境。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交流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言进行点评。
4.朗读与背诵学生齐读《山行》。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登高》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登高》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杜甫和《登高》的知识。
2.阅读与感悟学生自读《登高》,感受诗中的意境。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交流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它是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登高》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体会诗人杜甫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当代价值,分析如何将古诗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僻字词的认识,如对仗、夸张、拟人等,以及“萧萧”、“滚滚”等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
(1)对古诗中意象和隐喻的理解,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层意义,理解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对古诗情感表达的准确把握,学生往往难以深入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如《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历史的感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主题思想的掌握,特别是《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中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举例:《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的壮阔景象和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壮志豪情。
(2)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小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进行。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苏版语文初二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形交融的表现手法。
过程和方法: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明白得诗意,感悟诗情。
1.诵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明白得,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方法。
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明白得。
4.讨论法。
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四首诗,描画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
学习它们,能够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存。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包蕴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归园田居》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2分钟陶渊明可确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
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依照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那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能够叫“私谥”。
二、读诗讲解内容讨论法,10分钟1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能够判定,时刻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刻?(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能够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苏教初中语文八上《古诗四首春望》
《春望》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2.学会用诵读、想象、感悟的方法来欣赏诗歌;3.培养读诗兴趣,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二、课堂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步》, 跟随着作者望见了铺着大块小块新绿的田野、透着嫩芽的枝桠、冒着水泡的溪水, 还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粼粼的水波, 充分感受到春的那份盎然生意。
同样面对春景, 唐代大诗人杜甫又望见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春望》。
三、课堂学习:(一)、初读感知:学习诗歌, 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诗;(2)请某一生朗读全诗, 请1-2名同学对该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师小结:要朗诵好一首诗, 掌握朗诵技巧, 如音调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 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 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这些是我们熟知的。
老师觉得好的朗诵, 必定是能真正表达出诗歌中作者的感情。
那么, 如何读出诗歌的感情呢?(二)、再读品味:1.假如我在现场:过渡语: 首先让我们一起梦回大唐, 那是1200多年前的国际大都会——长安。
春风和煦, 杨柳依依, 仕女踏青, 游人赏景, 牧童横笛, 男耕女织, 宫殿巍峨, 管弦交作, 轻歌曼舞, 响彻云霄。
可是, 有是一个春天……(PPT显示资料“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请学生齐读)在沦陷了的长安, 杜甫望见了什么?望不见什么?(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诗。
然后思考:在沦陷了的长安, 杜甫望见了什么?(用诗句回答。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追问: 最能集中体现国破的又是那个字?深(师提示:读文本, 学会抓住关键词)“溅泪”和“惊心”的是谁?作者(师提示:“溅”、“惊”作使动用法理解, 是一种触景生情的抒情手法。
若理解为使动者是花、鸟则可理解为一种移情于物。
)(2)、围绕“破”、“春”、“深”三个字展开想象, 以杜甫的身份, 用“在这无边的春色中, 我望见”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苏教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学校教材分析本课选取的四首诗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出自于不同作家的手笔,但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字里行间或透出令人敬佩的凛然正气,或充满满腔的爱国热忱,或流露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法讲练结合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学具课时两课时课型讲授其它第一课时(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行可以删去)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导入新课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3)学生认真听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检查预习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杜甫: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诗圣”。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篇现存有1400多首。
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内容深刻。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幻灯学生简介作者。
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整体感知片4)三、整体感知1.音读(幻灯片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我读《春望》(幻灯片6)2.义读(幻灯片7)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3.情读(幻灯片8)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说诗意)4.美读(幻灯片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幻灯片10)讨论: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明确:(幻灯片11)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9 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内容预览:九《古诗四首》同学们,你必定听闻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固然说先人“精忠报国”保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可是他们那种把保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期间,这类感情表达的愈激烈,愈是令人感人。
今日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期间,中国士医生阶层表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朗诵、背诵四首诗;2、认识诗人的平生,查找写作背景;3、感觉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吸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学习流程(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唐朝国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据,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击破裂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诵,读准字音,掌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联合说明试着理解全诗。
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照:国都残缺,河山仍旧,长安的春季草木深深。
感慨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分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战火已连续三个月,一封家信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鹤发一每日短少,几乎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想象一下,若是你是拍照师,你从这首诗捕获到如何的一幅画面。
(谈谈诗意)6、赏析“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家信抵万金”这两句诗的含义。
7、总结《春望》。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请你模拟方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要点字词的解说。
3、情读:可以描述诗意。
4、美读:领会诗境,领悟诗人的感情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朝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察看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怀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新版)苏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四首》教学设计5古诗四首教学设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爱国名人名言或事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品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不仅有满腹的经纶,更有为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
你知道他们留下的爱国名言名句吗?听说过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举手发言。
PPT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
二、感知品读:1.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1)PPT展示问题: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
参考:《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资料:《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
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分别会怎样吟诵这四首诗呢?(2) 学生活动: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可播放背景音乐)(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
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5.重放配乐朗诵,学生跟读。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
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三、拓展提高: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学生活动:1.思考。
2.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四、自主小结: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背诵四首古诗。
2.准备一首课外的爱国古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点: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复习导入:[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
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名句,体会深情。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参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
“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见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
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
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学法指导: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
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
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能力迁移: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拓展提高: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
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
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六、布置作业:1.背默四首古诗2.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首,写一写学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