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

合集下载

顾恺之的生平艺术成就

顾恺之的生平艺术成就

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顾恺之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和发展了卫协的艺术风格。

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拟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的内在魅力。

代表作品有《女图箴图》《烈女仁智》《洛神赋》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是:他在总结前人理论上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之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代表著作有《论画》。

画家顾恺之的简介

画家顾恺之的简介

画家顾恺之的简介顾恺之是东晋非常著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

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顾恺之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恺之(约348年-409年),字长康,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

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线条连绵流畅,如“春蚕吐丝”。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摹拓妙法)》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以上三篇文章现今存在最早版本由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抄录以传),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的艺术特色工诗词文赋,尤精绘画。

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

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

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

画谢鲲像于岩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

其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

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上的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顾恺之著有《启蒙记》3卷,另有文集20卷,均已佚。

但仍有一些诗句流传下来,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等,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女史箴图观后感800字

女史箴图观后感800字

《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西晋广武侯张华所写,“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皇后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引起宗室诸王不满。

当时的文学家张华用韵文的形式作《女史箴》,以女史的口气写出宫廷的规箴,是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东晋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为画题,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使之通俗易懂,故称《女史箴图》。

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西晋张华《女史箴》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女史箴图》最富盛名的摹本有两卷,分别是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摹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摹本。

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的画本是唐代摹本,因年代久远,此版《女史箴图》现存共9段。

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海外。

该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

画家善于用细线勾勒人物,我们看到,画面里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女史们那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在整个画图上,都以细线勾勒,只是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颜色,稍加点缀,显得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

而配景所画的山石、树木均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画风格外古朴,色泽非常鲜艳。

画家创作《女史箴图》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卓越的绘画语言是无懈可击的。

这种线条的出现,也影响后人逐渐将这种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一个画种,谓之“白描”。

“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画家的一种基本功。

每段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提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

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斫琴图和女史箴图卷赏析(下)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斫琴图和女史箴图卷赏析(下)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斫琴图和女史箴图卷赏析(下)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

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

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故宫博物院藏),都很能说明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

《女史箴图》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几段插图。

《女史箴图》一文是西晋张华所作,他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据说是用以讽刺放荡而堕落的皇后贾氏。

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经验和道德箴条。

顾恺之这一《女史箴图》画卷,描绘一系列的动人形象,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丰采。

画家的笔墨是“简澹”的。

古人称其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也形容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像在《女史箴图》中保留了这些线条的联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节奏感。

《斫琴图》是宋代摹本之一。

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

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

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背景,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很可能是脱离文字的故事性而强调人物的各自特征。

从画面上看,也确实难以找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和时间的迁移性特点,只是呈现一个制作场面。

各人制作的工艺虽有个同,但从画面的空间布局上看,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不明显,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确定性与连续性。

在古代的长卷人物画中,通常都注重故事的敷演,表达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

此画恰在这一点上忽略不计。

此画在人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

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此态可谓传神矣。

顾恺之简介 1.《中国画鉴赏》: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浅谈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浅谈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的 。绘 画不 是 照 相 . 不 是 对 客 观 事 物不 加 选 择 和分 析
关键词 : “ 三绝” 画家 “ 传神论 ” “ 传神写 照” “ 迁 想
妙 得 ” 传 世 著 作
的 纯 自然 主 义 的 机 械 式摹 写 , 绘 画 作 为 主体 能 动 的择
悠悠岁月 , 茫茫远古 , 在 这 中 华 大 地 的 土地 上 曾 之, 一 个 响 亮 的名 字 , 彪 炳 千 载 中 国绘 画史 册 . 让 我 们 迄 今 仰 拜 。 考诸 史籍 可 知 , 华 夏 历 史 上 有 画 迹 又 有 画 取 和创 造 ,作 为 主 体 心灵 对 对 象 灵 魂 的 深 刻 体 悟 , 必 生 活形 象 , 发 生形 变 , 还要发生理变 , 使 其 在 艺 术 想 象 中 由遵 循 生 活 逻 辑 、 理 性 逻 辑 从 而转 换 成 遵 循 艺 术
中 国古 代人 物 画 的发 展 进 程 有 着 重要 贡 献 。其 “ 传神
写照” 、 “ 迁 想 妙得 ” 等 艺术 思 想 。 对 后 世 产 生 了 巨大 影 响, 故 成 为 中 国绘 画 史 上 的 一 个重作 为 历 史 上 “ 人 的 自觉 ” 和“ 文 的 自觉 ” 时代 的 代
后者表现汉成帝女官班婕妤为君主不致贪恋女色而忘朝政辞谢与成帝同车其余各段亦已可视形象解释箴文的抽象说教从画中可以看出顾恺之人物画的一些特点他在女史箴图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云鬓高耸长裙曳地衣带迎风飘举仪态典雅肃慎成为这一时代女性美的典型图中人物神态安然细节之处描绘精微所画妇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规笔法细劲联绵设色典雅秀丽描绘人物用笔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这种如春蚕吐丝又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线描通称为高古游丝描而顾恺之的又一杰作列女仁智图则是描绘汉代刘向列女传卷三仁智传的人物故事旨在标榜封建时代的妇女应操守的妇德据著录记载原图1549人由于年代久远流落遗失现在还存在这幅作品中顾恺之不仅靠人物的动作来说明情节而且注意人物相互间的系着重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性格描写三中国人物画开山巨匠顾恺之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有较多史料有作品摹本以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画家是一代画坛巨顾恺之的个人艺术经验总结也是华夏美学史上最早的系统绘画理论著作理论上的成熟对后世影响颇深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决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全新走向他的传神论不仅成为其品评作品优劣的标准也是指导其自身艺术实践的原则其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艺术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得到更深切的发挥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他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绘画专论他的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和他所创造的理论一样在中国艺术上成为瑰丽的珍宝顾恺之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绘画技巧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顾恺之华夏历史上有画迹又有画论传世的第一人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系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他虽师承卫协却只继承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在这个基础上他把中国画最重要的人物线描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他对绘画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正是因为这样才生了传神论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从而使他写出了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绘画理论著作也正是因为顾恺之的这种创新精神他的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才会凌驾于其他的人物作品才能更吸引人而这一切使得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参考文献潘公凯李超惠蓝陈永怡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3.其笔法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称为“高古游 丝描”。画风严谨古朴,体现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早期山 水画的特点。并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不同的情节表现出来。人物形 象描运用佛教中飞天艺术的表现的手法,从而体现了佛教艺术对 传统卷轴画的影响。
4.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 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1.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 论对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洛神赋》就是他的杰出代 表作之一。
2.作品描述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卷的 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继而展现洛神与曹植 碰面之景。最终洛神渐去。其最感人的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赏析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

他多学多才,吟诗作赋,书法绘画,皆颇有造诣。

堪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恺之的画风以形写神,有其画作,给人一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感慨,更有一种“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之心旷神怡!古人称其笔法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顾恺之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

《洛神赋图》可谓千古名画,千百年来,在绘画艺术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美术爱好者,受世人传扬。

画作运用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先描绘洛神的面貌,姿态和装束,把洛神多情的性格刻画的十分突出。

作者用绘画艺术将原赋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描绘细腻传神,动人心魄。

这不仅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画作的艺术魅力,也暗示了当时顾恺之与诗赋诉述吻合的感情。

画卷开首展现出,在暮色苍茫中,曹植与侍从们站立在洛水之滨遥望滔滔河水。

他寄予着苦恋美丽的洛水女神,渐渐出现在平静的水面。

洛神模糊的身影昭示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

画中的洛神,从远处凌波而来,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下一卷画面中,洛神梳着高高云髻,在水波上衣袂飘飘犹如仙女下凡。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的情怀。

“文鱼警乘”,“玉鸾偕逝”,“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形成画卷的最高潮,这场诗人的梦幻,经过画家的妙笔,把人们引进了神话世界。

画中最为感人的一段描绘,莫过于卷末画曹植回到岸上,坐于洛水之畔,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种欲哭无泪,欲前还止的痛苦几人能懂,这种鸳鸯深情着实感人肺腑。

离去的洛神回眸凝神幽思地望着爱人,表情万般无奈,充满了哀怨和叹息。

整个画面分明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心态,周围的寂静烘托出相爱的人分离后的孤独和无奈。

美术鉴赏复习提纲(范围)

美术鉴赏复习提纲(范围)

美术鉴赏复习提纲一、填空选择题史前时期美术1、黑陶中的蛋壳陶品种艺术成就最高。

2、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蛋壳黑陶因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3、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的杰出代表。

4、半坡类型彩陶中,最具有特色的装饰图案是鱼纹。

5、比较明确的原始文字出现在龙山文化时期。

6、红山文化发现的泥塑女神像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或寄托对大地母神、农业丰收、万物生育的虔诚祝福。

7、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8、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图像简洁醒目,反映了氏族兼并的重大历史事件。

夏商周时期美术1、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夔龙纹为典型纹饰。

2、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是我国现在最早的绘画之一。

3、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末期都城“殷墟”是我国都城规划、宫廷建筑的最初形式。

4、甲骨文的内容是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卜辞”。

5、青铜器一般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类型。

6、西周时期的青铜随葬品的组合种类主要是鼎、簋。

7、从春秋时期开始,砖已经运用于建筑。

秦汉美术1、我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2、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3、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

4、汉代美术创作的主要队伍是民间画工。

5、墓室壁画是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壁画艺术的主要形象资料。

6、山东嘉祥的武氏祠是东汉时期祠堂画像的代表。

7、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8、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1、《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

2、南齐谢赫的《画品》以六法论为理论核心。

3、陆探微为南朝刘宋时人物肖像画家,根据草书体势创“一笔画”;创作出“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

4、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壁画的典型代表是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

美术鉴赏课论文-《女史箴图》赏析

美术鉴赏课论文-《女史箴图》赏析

《女史箴图》赏析“女史箴图”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中学时期的历史和美术课本上都看到过它的出现。

但是当时并没有机会对它的艺术价值和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了解。

直到这学期选修了美术鉴赏课,在老师的讲解之后自己又查阅了资料,这才算对女史箴图有了些新的了解和认识。

《女史箴图》现存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中国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

它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有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十一行。

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颐和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

不得不说,国宝流失在外格外让人心痛,扼腕叹息却无力。

《女史箴图》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原画作于东晋时期,故事源于西晋晋武帝时期。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

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皇帝。

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

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引起朝中众臣的不满。

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一文,以示劝诫和警示,当时流传甚广。

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文章分段为画,除第一段外每段皆有箴文,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鉴赏绘画作品则不得不提它的作者:顾恺之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

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自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

浅论谢赫“六法”与中国画欣赏

浅论谢赫“六法”与中国画欣赏

浅论谢赫“六法”与中国画欣赏古代把绘画称为丹青或水墨,自从近代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特指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的“中国画”,以显示中外绘画的区别。

中国传统绘画根植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它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作画的特殊材料,构建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具有高度的想象力和概括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魅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大量优秀作品的流传,成为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宝藏。

南齐谢赫(479-502年)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创作和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法”论构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即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并成为中国画欣赏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指导。

我们今天欣赏传统的中国画,完全可以依照谢赫的“六法”论,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一、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点作为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它要求画面整体的形象必须完全服务于其表现对象的精神,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而不是重视物体外表的形似。

从而要求达到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即生动的表现。

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首先阐明的是作品要能传达人物气质,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绘画“六法”论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推崇和追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曹植《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

《大学语文》课件
曹植通音律,一些诗句平仄调协,音节铿锵,可 见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此外,曹植已 不同于《十九首》诗人的无意为诗,而开始着意 于炼字造句,显示出他把观察事物、体验情感与 选择词藻、精心修辞相结合的用心。 3、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建安时期的辞赋大家。 在两汉体物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过程中起 到主力作用。在建安时代,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很大。
《大学语文》课件
于是背下陵高[126],足往神留[127]。 遗情想像[128],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 [129],御轻舟而上溯[130]。浮长川而忘 反[131],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 [132],沾繁霜而至曙[133]。命仆夫而就 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134], 怅盘桓而不能去[135]。
《大学语文》课件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4]。神光离 合[75],乍阴乍阳[76]。竦轻躯以鹤立 [77],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8], 步蘅薄而流芳[79]。超长吟以永慕兮[80], 声哀厉而弥长[81]。
《大学语文》课件
尔乃众灵杂遝[82],命俦啸侣[83]。或戏清 流,或翔神渚[84]。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5]。 从南湘之二妃[86],携汉滨之游女[87]。叹匏瓜 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88]。扬轻袿之猗靡兮 [89],翳修袖以延伫[90]。体迅飞凫[91],飘忽 若神。陵波微步[92],罗袜生尘[93]。动无常则 [94],若危若安。进止难期[95],若往若还。转 眄流精[96],光润玉颜[97]。含辞未吐[98],气 若幽兰[99]。华容婀娜[100],令我忘餐。
《大学语文》课件
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5],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 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其辞曰: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

(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

(3)顾恺之:成就影响:①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②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

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④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⑤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

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

《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活描写。

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

《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

《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

3-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词解释

3-魏晋南北朝隋唐名词解释

昭陵六骏1、这是唐太宗李世民令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是一组纪念性浮雕。

2、昭陵六骏石刻分别是飒露紫、青雅、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骡、拳毛開。

3、六骏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4、其中的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驭者为其拔箭医治的间,具有情节性。

5、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6、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悄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隗,是唐代陵墓雕刻的代表。

孝子画像石棺1、孝子画像石棺属北魏时期作品,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域郊出土,后流落海外。

2、在石棺的两外侧线刻着内容为孝子故事的画像,如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

3、各组故事间以树木分割成三组独立且连续的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每幅独立画面上方刻有标题。

4、画像以阴线刻画,线的运用十分成功。

5、人物情态生动树木山石与人物的比例关系协调,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领域的发展面貌。

娄叡墓壁画1、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墓主叡墓为北齐右丞相,封安东王。

2、内容多为描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

3、其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

4、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一人间一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昙曜五窟1、山西大同云网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五所石窟,即今天的云网1620窟,通称“县曜五窟”。

2、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

2021年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2021年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欧阳光明(2021.03.07)鹳鱼石斧图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器形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装饰考究而带有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构图均衡、饱满,为史前独立性绘画的珍品。

黑陶黑陶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彩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是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圆滚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状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洁造型和生动组合。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对于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说崇拜鱼图腾,或者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说生殖繁盛的祝福说。

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整体高26厘米,呈玦形,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尖尾,无四肢及鳞甲。

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

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泥塑女神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嘴角高挑,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塑造的技术成熟,水平高超,其内涵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或丰收女神的象征。

顾恺之《论画》

顾恺之《论画》

顾恺之《论画》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其事。

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

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

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

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

可常使眼临笔。

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逺我耳。

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

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

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

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

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増折。

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写自颈以上要,宁迟而不隽,不使逺(应为“速”)而有失。

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

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豪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

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

若艮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

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

人有长短,今既定逺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

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

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注:顾恺之,(约345-406,一作348-409)东晋画家。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

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真散骑常侍。

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尢精绘画。

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洁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

尢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之中。

"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而益见有神。

尝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谓"此子宜置丘壑中"。

布景不落常套。

其画师法卫协而别开生面,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

中国古典艺术品鉴赏

中国古典艺术品鉴赏

《女史箴图》赏析学校:沈阳理工大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女史箴图》赏析摘要:《女史箴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但流传至今的这幅名画,却是宋人的摹本,原作早已散失。

更令人不能忘记的是,这件古代卷轴人物画的稀世珍品,竟在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英帝国主义军队中的基勇松大尉从清宫中劫走,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关键词:顾恺之;人物画;博物馆古代;东晋;摹本《女史箴图》此幅作品原为清宫藏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到英国。

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之连环画。

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

这种线条的出现与篆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后人也逐渐将这种画风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画种,谓之“白描”。

“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种基本功。

这幅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女史箴图》中“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

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

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正是据此编绘而成。

该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该本原为清朝内府所藏,庚子年间被英军从颐和园劫去,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原有十二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九段。

现存的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应为第四段,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一念之间的心意,往往最令人感戴。

现存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班婕有辞…防微虑远”,后妃之德也令人动容。

第三段画冈峦重叠,人物射猎于山间。

插题箴文“道罔隆而不杀…替若骇机”,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一种美德。

第四段画两女相对妆容。

插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千载之下,仍掷地有声。

中外美术史课后题

中外美术史课后题

一.史前到埃及旧石器时代欧洲两个着名的洞穴画遗址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表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母神崇拜;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斯通亨治在英国 ;受伤的母狮子是亚述帝国的雕塑名作;新巴比伦的着名建筑有:巴比伦城、伊什塔尔门、巴比伦塔、空中花园;金字塔兴建于埃及古王国时期;开珞吉萨高原最大的金字塔是朝福金字塔,有狮身人面像的是哈夫拉金字塔 ;方尖碑是古代埃及创造的纪念性建筑物;二.希腊古风时期雕塑的风格:埃及的影响古风的微笑;古典早期和盛期雕塑的代表作:米隆:掷铁饼者波留克列特斯:持矛者 1:7菲迪亚斯:雅典卫城、命运三女神古典晚期的代表作史柯帕斯:尼奥贝尼俄柏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美斯与狄奥尼索斯利西普斯: 1:8 刮汗垢的运动员、赫拉克列斯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希腊建筑的首要类型:赞美神的神庙;希腊建筑典型的支持结构体系:梁柱结构、梁和柱;希腊最常见的柱式风格:多利亚和爱奥尼亚柱式;希腊建筑的第一范例:巴底农神庙;罗马古罗马最常见的柱式风格:科林斯罗马首要的建筑类型:荣耀帝国的公共建筑举出几种公共建筑的类型:广场、凯旋门、竞技场、浴场主要支撑体系:圆拱对比罗马艺术和希腊艺术的特点:希腊: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宏伟即罗马在视觉艺术上的成就,似乎缺乏一种独立完整的特色;主要的原因在于罗马人对希腊艺术的高度景仰及精细地模仿;他们不但自希腊引进大量的作品,并且将之仿作,甚至在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品中,希腊艺术的影子仍清晰可见;唯一可说是具有罗马风格的,是共和时代晚期以后的人物肖像;不同于希腊肖像的唯美、优雅,这些罗马肖像酷似真人,主要作为纪念用途,虽然在美学上没有深刻的表现,但却留下了当代罗马名人的生动面貌;重实际的精神:在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品中,最为人知的可说是她的公共建设了,如罗马的条条大路、供水道、公共澡堂、竞技场等等;这些巨大雄伟的建筑,无不是在实用的目的下所建造,并有着各种巧妙的建筑技法.中世纪1.圣索非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代表作2、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发源地法国;3、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巴黎圣母院;4、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整体风格上:由罗马式的结实厚重变为垂直向上轻盈修长、结构上:尖塔飞扶壁彩色玻璃窗玫瑰花窗繁琐的雕刻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总体特征和艺术特色思想文化特征:在古希腊和罗马找到榜样,重新认识中世纪不被重视的现实世界之价值; 文艺复兴的尊重科学,与强烈的人文主义,便由此产生,且互相密切地结合存在着; 中世纪的宗教和禁欲;艺术特色1〉、现世意味的写实艺术:契马布埃、乔托的作品,已显露出这种转变;到了十六世纪的伯鲁盖尔2、〉表现的题材1取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2具有现实性的景物如日常生活、肖像、人像等,3宗教性的故事仍旧盛行,但表现的手法和中世纪大不相同;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透视法、明暗表现法等写实性技法,有相当纯熟的展现; 4〉、艺术家的地位已较从前大为提高;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艺术风格及其比较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3、最后的晚餐圣母圣子和圣安娜的构图4、文艺复兴建筑早期建筑代表作:布鲁奈列斯基:佛罗伦萨大教堂阿尔伯蒂:鲁切拉府邸盛期建筑代表作:米开朗基罗:圣彼得大教堂穹窿布拉曼特:圣彼得大教堂文艺复兴建筑对比哥特式的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复兴希腊罗马,取代哥特式,古典的柱式再次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的墙,圆形的穹窿,水平方向的厚重屋檐被用来同哥特风格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和小尖塔对抗轮廓上文艺复兴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而不像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的强烈对比;6.尼德兰扬·凡·爱克包西老伯鲁盖尔德国丢勒荷尔拜因从巴洛克、古典主义到罗可可1、什么是巴洛克美术“巴洛克”原指一种形状不圆的珍珠,后来却成为艺术上的用词,它是17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2.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巴洛克美术的主要特点:17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的巴洛克美术;它的主要特点是气势宏大、繁复华丽、充满动感,强调戏剧性效果和煽情力量;形式上:常采用富于动态感的造型要素,如曲线、斜线等;光线对比强烈;巴洛克画家的作品与风格:意大利 - 卡拉瓦乔召唤圣马太法国 - 普桑西班牙 - 维拉斯奎兹教皇英诺森十世法兰德斯 - 鲁本斯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荷兰 - 伦勃朗夜巡- 哈尔斯- 维米尔等伦勃朗的风格和代表作品肖像画方面的突出成就戏剧性的光线对比戴金盔的男子生动化的人物形象夜巡发展历程:集体肖像——〉风俗画,历史画3.巴洛克建筑与雕塑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1568-1602典型的巴洛克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贝尼尼:圣彼得大广场及其雕塑、特里沙的迷狂、纳沃娜广场中间的“河之泉”、阿波罗和达芙尼4、罗可可美术的代表画家和风格十八世纪法国流行的一种甜美轻快、精巧华丽的绘画风格,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描绘的题材以豪华享乐的贵族生活为主,尚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代表画家有华托、布歇和弗拉贡纳尔;华托布歇弗拉贡纳尔十九世纪西方绘画1、马拉之死是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大卫的名作,题材背景,构图 ,浮雕般的人物形象2、浪漫主义的雄狮是德拉克罗瓦,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3、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库尔贝,代表作奥南的葬礼;4、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的名作;5、什么是印象派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风格特点: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的典型画家莫奈;印象派的主要画家有:马奈莫奈德加西斯莱毕沙罗;6.什么是后印象派凡高——〉表现主义高更——〉象征主义塞尚——〉立体主义十八十九世纪法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美术象征主义十九世纪末野兽主义1905:马蒂斯立体主义1907-1914:毕加索未来主义1909——:波丘尼表现主义:蒙克, 德国桥社青骑士俄国抽象主义至上主义1915-1920、构成主义风格派1917:蒙德里安达达主义1915——:杜尚超现实主义1924-1930s:达利马格里特二战抽象表现主义1950s:波洛克波普艺术1950s-1960s:安迪·沃霍尔照相写实主义1970s:克洛斯雕塑:布朗库西,亨利·摩尔;一、中国史前美术思考题1、新旧石器时代在工艺制作上最大的区别是__陶___器的发明;2、中国彩陶文化的策源地是___黄河______流域3、黑陶是___龙山________文化的重要代表4、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作品有A、舞蹈纹盆B、人面鱼纹盆C、鹳鱼石斧图5、我国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彩陶主要分为_____等几种类型; A、马厂类型B、马家窑类型C、庙底沟类型D、半坡类型E、半山类型6、鱼纹是__半坡____氏族文化彩陶绘画中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7、长江下游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__橄榄_____式木结构建筑构件,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榫卯结构实物遗存;开启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的先河;8、在人类最初的艺术发展史上,中国史前时代创造的__玉_器工艺是十分独特的;A 玉器 B 陶器 C 木器 D 石器9、史前玉器以____良渚文化______最为着名10、问答题玉器对中国艺术史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在人类最初的艺术发展史上,中国史前时代创造的玉器工艺是十分独特的;迄今所知其他的古文明中,都没有发现类似的美术遗存;玉器在中国社会的宗教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特殊的审美价值;玉在中国文化中有深刻寓意,早在良渚人时代就代表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进入文明时代后,更与商周的宗教政治活动结合为一套制度;经过儒家学说的整理,它被系统的解释为人们道德生活的化身,代表着美善合一的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指出了中国传统艺术一个基本的审美趋向;二、中国青铜时代美术复习思考题1、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标志文明的产生都城、文字和青铜器一、城市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1、宫殿、衙署等机构2、防卫:城墙、壕沟等3、居民区和市场2、商周青铜器的时代特色商代: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造型: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周代:造型出现新样式、酒器减少纹饰趋于简率:饕餮纹减少,带状纹增加铭文增多3、各个时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商、周、春秋、战国商;后母戊大方鼎周;毛公鼎:铭文最多春秋:钟架铜人战国:人骑骆驼铜灯4、战国青铜器在工艺上有什么新特点技法:镏金、镶嵌、金银错、镂刻“金银错”纹饰:采桑、晏乐、攻战、狩5、金文、石鼓文的字体________大篆小篆隶书三、复习思考题秦汉美术1、中国古代城市的三大特征1、宫殿、衙署等机构2、防卫:城墙、壕沟等3、居民区和市场,代表作有丞相—李斯---的{泰山}——刻石;3、秦俑、霍去病墓石雕的主要艺术特色1 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特征循石造型,,特征概括整体,古朴浑厚,沉雄博大,“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圆雕、浮雕、线刻融汇一体2秦始皇兵马俑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注重细节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排列成阵,整体气势宏大;4、汉代画像石的主要题材有神话: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历史故事:泗水捞鼎、荆柯刺秦王孝子列女:闵子骞、丑女钟无艳、孝孙原毂生产生活祥瑞、天象兽面等5、战国时代的长沙出土的两幅帛画是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1、六朝三杰画家四祖顾恺之陆探微+吴道祖张僧繇2、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春蚕吐丝是形容顾恺之aa的作品3、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__顾恺之_____的观点4、传为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_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________5、曹衣出水是说_曹仲达______的绘画风格6、秀骨清相据说是谁创立的陆探微7、敦煌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和萨陲那太子饲虎的构图8、云岗石窟是北魏____时期开凿的,龙门石窟是___北魏___时期开凿的9、六法是指的_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是南齐_谢赫____提出的五、隋唐美术复习思考题1、颜真卿的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2、书四大家属于唐朝的有__楷书四大家:颜真卿唐欧阳询唐柳公权唐3、隋唐美术的画科及代表性画家,风格特点人物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重大历史题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传——画圣,道释壁画,吴带当风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每一挥毫,必须酣饮",因此,经常是醉中作画;传说他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者水泄不通;他画画时很快,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宫廷仕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四种佛画样式:张曹吴周4、中国山水画一般可以分为青绿、浅绛和水墨5、游春图作者是张子骞6、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是阎立本的作品7、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主要代表作8、张萱的代表作是捣练图、虢国夫人出游图9101、王维2、苏轼3、吴道子11、长安城的总体布局长安城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区布局严谨,方整对称,功能区划明确,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象征,对封建社会都成建筑有深远影响;规模宏伟的宫殿,附有园林特色的宅邸和遍布全城的寺院塔庙,形成了城市建筑的独特艺术风貌;12、赵州桥的设计和意义赵州桥是隋代李春主持修建不仅表明了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并且也展示了杰出的建筑艺术形象;桥身以长37米的一个横跨在洨河上,大券两肩上各有二小石券,即减少用材,减轻桥身荷载,又起了雨季涨水时排洪的作用;弧券和敞肩拱的使用,使桥体线条柔和流畅,构造空灵而雄伟,有着长虹落波之感;栏板和望柱的石刻以飞龙、蛟龙为主,造型苍劲,动态生动,设思奇巧,也是隋代石刻艺术的珍品;13、唐代浮雕的代表作昭陵六骏14、唐三彩如何用一句话表达汉代和唐代审美观念的不同美人上马马不知/支汉朝是“美人上马马不知”,唐朝是“美人上马马不支”;六、五代和宋代复习思考题1的作品2浅绛C、水墨45、“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6、,工整严谨,被称为宋院体;其中,马一角,夏;重点在于宋代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元明清绘画复习思考题1、赵孟頫:对绘画的最大贡献: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丰富发展了文人画的表现力2、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家风格特点黄:松雪斋中小学生,取法荆、董等,水墨浅绛,苍茫浑厚富春山居图吸收董巨批麻皴而更加简洁概括吴:吸取董巨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苍茫气象,喜欢作渔父倪:意境清幽,荒寒萧索,孤独寂寞,绝少设色王: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葛稚川隐居2、写胸中逸气,自娱,不求形似,聊以自娱4、元代道教壁画和建筑的重要遗存是_1〉.山西芮城永乐宫:钟离权度吕洞宾2〉、山西洪洞县赵城原赵城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两壁画水神受到诸神朝贺3〉、敦煌莫高窟元代喇嘛教壁画:第三窟等5、元代杭州飞来峰石刻属于教艺术6、明代的吴门四家有沈文唐仇,作品和风格苏州;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之间仅文征明短期在京做官沈周:年长;文徵明,唐寅——个性差异仇英:临古功深,文化修养不够,经常被视为画匠;7、明代后期花鸟人物画之变陈淳长洲今苏州、徐渭绍兴南陈北崔:陈洪绶绍兴府诸暨人,崔子忠莱阳8、清代四王:四王吴恽王时敏:追求古人笔墨,作品题仿某某某笔意;王鉴:工雅精细,青绿纤不伤雅王翚:南巡图,以南宗笔墨写北宗丘壑,面目比较多样,临古功深,所谓“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王原祁,王时敏孙子,形成以他为首的娄东派,倡干笔皴擦,认为湿笔是俗工之趣,画理:龙脉吴历:信天主教,湖天春色图晚年回归文人笔墨,属王蒙的繁密一体静深秋晓图恽格:字寿平,号南田,没骨法,宗北宋徐崇嗣,融会明花鸟写意,清秀柔丽代替了浓艳富丽;形成常州派,以宋法运元格,重“摄情”;9、四僧:弘仁、髡残、石涛、八大1、弘仁:江韬,字六奇,歙县人,抗清失败后出家为僧;画黄山,主张师造化;黄海松石图,几何块面构图,版画,抽象意味后形成以他为首的新安画派2、髡残:字石溪,好白秃、残道人,电住道人,晚号石道人,俗姓刘;武陵人;干笔皴擦苍翠凌天图,具有王蒙的繁密3、八大:朱耷“八大”二字:有解释为“哭之”,有说他是宗谱中八代孙,小名叫耷;孔雀图:讽刺清朝不长久4石涛:朱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大涤子,苦瓜和尚;着有苦瓜和尚画语录笔墨雄伟,晚年大泼墨,局部有抽象意味10、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作品与风格第一类丢官后卖画的文人——郑燮李鱓李方膺第二类: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金农高翔汪士慎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黄慎罗聘华喦11、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与风格任伯年雪中送炭、三友图、牡丹图——风格:反映出清末中国社会发生变动后,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日益结合,使这一时期的绘画比18世纪更为雅俗共赏;吴昌硕缶庐集——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巨石、题跋、印章与所作花卉顾盼辉映,画面有机和谐;其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表现出物体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出神入化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大胆使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如夕洋红,在强烈对比中生意盎然、浑厚古拙出不乏书卷气,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各人独具的新风格;赵之谦——风格:在书法和篆刻方面造诣很深,风格古朴,以此入大写意花卉画,一变流布清末画坛的柔媚纤细作风为挺拔、峻峭、浓艳与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赋彩的优点,变清淡为艳丽;虚谷——风格:擅长画动物和花卉蔬果,风格奇峭隽雅,格调清新,尤以画金鱼、松鼠着名;在艺术夸张和笔墨处理上,虚谷独有心得;八复习思考题2012简化明清建筑与园林1中国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私家园林的特点1、面积一般较小200平方米残粒园——3公顷拙政园2、立意命题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个园、退思园;3、园林建筑小巧玲珑、精致雅典;4、园林空间处理灵活多变;5、园林建筑色彩淡雅;民居明式家具的特点生活起居方式的演变对家具的影响结构的合理方圆结合不事雕饰,经打磨烫蜡后充分显示花犁木行云流水般的大波折花纹;1、注重结构美,不用胶钉,主要用榫卯,夹头榫等结构本身的美,技术美,所谓工有巧;2、材料本身的美3、注重造型之美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利适度,线条流利4、注重装饰美:不事雕琢,简练朴实。

元·汤垕《画鉴》

元·汤垕《画鉴》

《画鉴》(摘抄)(元)汤垕撰●画鉴论画花鸟元汤垕撰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

大抵精于设色,秾艳如生。

其他画者虽多,互有得失。

历五代而得黄筌,资集诸家之善。

山水师李升,鹤师薛稷,龙水师孙位,至于花竹翎毛,超出众史。

筌之可齐名者,惟江南徐熙。

熙志趣高尚,画草木虫鱼,妙夺造化,非世之画工所可及也。

熙画花,落笔颇重,中略施丹粉,生意勃然。

黄之子居宝、居寀,熙之孙崇嗣、崇矩,各得一家学。

熙之下有唐希雅亦佳,多作颤笔棘针,是效其主李重光画法。

后有长沙易元吉作花果禽畜,尤长獐猿,多游山林,窥猿狖禽鸟之乐,图其天趣。

若赵昌惟以傅染为工,求其骨法气韵稍劣也。

又如滕昌祐、邱庆余、葛守昌、崔白、艾宣、丁贶之徒,皆得其绪以成一家。

要知花鸟一科,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今规式,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也。

徐熙画花果,多在澄心纸上。

至于画绢,绢文稍粗,元章谓徐熙绢如布是也。

唐希雅弟忠祚,花鸟亦入妙品,在易元吉之下。

若用墨作棘针,易不能反之也。

黄筌枯木,信笔涂抹,画竹如斩丁截铁,至京见二幅,信天下奇笔也。

郭乾晖画鹰鸟得名于时。

钟隐亦负重名,自谓不及,及变姓名,受佣于郭。

经年得其笔意求去,再拜陈所以。

郭怜之,以画传授,故与齐名。

古人用心独苦如此。

崔白芦雁之类虽清致,余平生不喜见之。

独有一大轴,绢阔一丈许,长二丈许,中浓墨涂作八大雁,尽飞鸣宿食之态。

东坡先生大字题诗曰:“扶桑之前如瓮盎,天女织绢云汉上;往来不遣凤啣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云云,真白之得意笔也。

徽宗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问有入神品者。

历代帝王能画至徽宗,可谓尽意。

当时设建画学,诸生试艺,如取程文等高下为进身之阶,故一时技艺皆臻其妙。

尝命学人画孔雀升墩障屏,大不称旨。

复命余子次第呈进,有极尽工力,亦不得用者。

乃相与谐阙,请所谓。

旨曰:“凡孔雀升墩,必先左脚。

卿等所图,俱先右脚。

”验之信然,群工遂服。

其格物之精,类此。

当时承平之盛,四方贡献珍木异石,奇花佳果,无虚日。

《洛神赋》赏析评价

《洛神赋》赏析评价

诗情画意流传千古——浅评顾恺之《洛神赋图》【内容摘要】《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诗作《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流传千古,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以浪漫主义手法,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笔者主要讲述了《洛神赋图》的创作背影,以及它的来源,进而对其内容、构图、用色、笔法、意境进行分析,且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对现有的材料、图画、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浅研,得出自己的浅微的认识。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流传千古。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诗情画意\气韵\流传一、引言魏晋南北朝为中国绘画史初创时期,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大批名画名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传世名家顾恺之以及史传名作《洛神赋图》。

这幅画开启绘画进程一个时代,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谈及顾恺之,他是有历史记载和文献可靠的历史上的东晋著名画家,约生于344年,卒于405年字长康,江苏无锡人,尤以人物画见长。

在约364年,顾恺之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从此引起轰动,开启了走向大师之路的开端。

顾恺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人,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但在众多才艺中,他的画作是最为成功的。

其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在画艺方面,著众多画论,且影响深远。

《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都是其画作中的精品。

在画论中,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图画人物,东晋的大名士谢安曾评价顾恺之的人物画,用“前无古人”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其人物画的推崇。

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摘要: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贡献。

其“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艺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故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等也成为中国艺术上的瑰宝。

本文从顾恺之的理论和绘画成就等方面对这位大师进行总结和学习性的研究。

关键词:“三绝”画家“传神论”“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传世著作
悠悠岁月,茫茫远古,在这中华大地的土地上曾诞生过多少名师巨匠,曾出现过多少名品杰作。

顾恺之,一个响亮的名字,彪炳千载中国绘画史册,让我们迄今仰拜。

考诸史籍可知,华夏历史上有画迹又有画论传世的第一人,便是这位画坛巨匠——顾恺之。

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众所周知,汉末魏晋以来是中国历史上多种思想、多种文化交织、碰撞而空前激活的时代,顾恺之的艺术和理论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形成的。

顾恺之的“点睛传神”以眼睛为基点,发展到人的形体、典型环境也能传达人物的内在精神,他在画云台山时,因画中人物较小,无法靠眼睛传神。

他以“瘦形”画出道教天师张道陵的“神气远”,展示张道陵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这也是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要旨。

顾恺之在画自称“一丘一壑,自谓过之”的谢鲲时,干脆
将他画在岩壑这个典型的环境中,勾画出谢鲲热衷于山林的隐逸思想。

在他看来,绘画务必“以形写神”,四肢躯干的描绘十分重要,但较之“点睛”,都不如后者之于传神写照的意义重大,作画者要善于抓住这个关键,才能真正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多才多艺的顾恺之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卓越创建者。

顾恺之的画论,经晚唐绘画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得以保存下来,包括《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

《晋书·顾恺之传》和《世说新语》等书也记载了他的一些论画语录。

顾恺之的绘画史以传神著称于世的,倘若再进一步从绘画美学乃至整个中华美学的层面上看,我们说,为顾恺之奠定巨大声誉和崇高地位的不仅仅在于他是我国写真画家群体中一个身居前列的
高手,更因为他作为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时代的代表性人物,率先明确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理论。

在顾恺之看来传神必须先写形,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而形与神的关系是相互并重、辩证统一的:“神无形不存、形无神不灵。

”他认为,在绘画过程艺术家必须通过对客体的外在形象的描写进而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才能塑造出高于外在形体美的内在精神美的形象,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绘画不是照相,不是对客观事物不加选择和分析的纯自然主义的机械式摹写,绘画作为主体能动的择取和创造,作为主体心灵对对象灵魂的深刻体悟,必“迁想”而“妙得”。

“迁想妙得”不仅指艺术形象要超越生活形象,发生形变,还要发生理变,使其在艺术想象中由遵循生
活逻辑、理性逻辑从而转换成遵循艺术逻辑和情感逻辑。

二、红颜一叹,铸就千年神品
根据画史记载,顾恺之是一个相当勤奋又多产的画坛巨匠,在他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孜孜不倦地创作了众多作品,其数不下百件,其画作题材也颇为广泛,除了至今仍为我们所见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之外,还有《列仙画》、《天女图》、《荡舟图》、《古贤图》、《三龙图》、《鹅鹘图》、《木雁图》、《桓温像》、《桓玄像》、《谢安像》、《维摩诘像》、《清夜游西园图》、《桂阳王美人图》、《夏禹治水图》等等。

如此多的作品,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可惜的是,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洗礼,犹如古代绘画史上许多名家笔墨一样,这些画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据行家鉴定,就连现在流传下来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也是宋代以前画坛有心人士逼真摹写而流传下来的。

《洛神赋图》是一幅在当时题材非常新颖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

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想象做在绢本上并加以形象化。

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带飘飘,动态宛然从容。

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境。

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长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有着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

顾恺之通过《洛神赋图》生动传达了神话般的浪漫。

画中用来衬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画面上有高飞的鸿雁和腾空的游
龙;又有云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传说的风神在收风,水神使洛水平静和女娲在歌唱。

这些借描绘神灵同情曹植和甄氏的爱情遭遇手法,不仅增强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更添加了神话传说的色彩。

《洛神赋图》笔法秀劲,意致潇洒。

顾恺之运用流利秀润、连绵不断的游丝描,表达了徐缓、连绵、悠扬的韵律感,设色艳丽明快,富有诗意美。

全画意境典雅绮丽,画中山石树木的画法,只勾勒染色而无皴擦,画得都比人小。

水面清浅无法泛舟,树干像人之手臂、树冠像人之手指一样排列着,这种看来尚显幼稚的手法,正是山水画发展初期的真实面貌。

西晋文学家张华(232-300)为了讽谏当时作风不正的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歌颂古代贤德妇女,曾作《女史箴》一文。

《女史箴图》便是根据此文所画。

“女史”是中国古代女官名,掌管王宫内有关王后礼仪的文书,多由知书达理的妇女担当。

“箴”为古代的一种格言式的文库,常含规谏劝教的意义。

顾恺之根据此文采取图文相间的横卷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女史箴》。

图卷共12段,前段已佚,尚存9段。

每段题《女史箴》原文,图文结合自成一个独立的内容。

九段内容根据各段空隙所书箴文,依次为:冯媛挡熊、班姬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

其中“冯媛当熊”及“班姬辞辇”描写封建社会宫廷妇女忠于君主的道德操守。

前者描绘汉元帝游乐遇险,婕妤冯媛挺身而出护卫皇帝;后者表现汉成帝女官班婕妤,为君主不致贪恋女色
而忘朝政,辞谢与成帝同车。

其余各段亦已可视形象解释箴文的抽象说教。

从画中可以看出顾恺之人物画的一些特点,他在《女史箴图》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云鬓高耸,长裙曳地,衣带迎风飘举,仪态典雅肃慎,成为这一时代女性美的典型。

图中人物神态安然,细节之处描绘精微,所画妇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规。

笔法细劲联绵,设色典雅秀丽。

描绘人物用笔“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这种如“春蚕吐丝”,又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线描,通称为“高古游丝描“。

而顾恺之的又一杰作《列女仁智图》则是描绘汉代刘向《列女传》卷三《仁智传》的人物故事,旨在标榜封建时代的妇女应操守的“妇德”。

据著录记载,原图15段绘有49人,由于年代久远、流落遗失,现在还存有10段28人。

在这幅作品中,顾恺之不仅靠人物的动作来说明情节,而且注意人物相互间的关系,着重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性格描写。

三、中国人物画开山巨匠顾恺之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有较多史料、有作品摹本以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画家,是一代画坛巨匠。

顾恺之的个人艺术经验总结,也是华夏美学史上最早的系统绘画理论著作,理论上的成熟对后世影响颇深。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决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全新走向,他的“传神论”不仅成为其品评作品优劣的标准,也是指导其自身艺术实践的原则。

其“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艺术思想也对后
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得到更深切的发挥,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他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绘画专论。

他的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和他所创造的理论一样,在中国艺术上成为瑰丽的珍宝。

顾恺之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绘画技巧,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顾恺之华夏历史上有画迹又有画论传世的第一人。

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

他虽师承卫协,却只继承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在这个基础上他把中国画最重要的人物线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他对绘画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

正是因为这样,才产生了“传神论”、“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从而使他写出了《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等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绘画理论著作。

也正是因为顾恺之的这种创新精神,他的绘画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才会凌驾于其他的人物作品,才能更吸引人,而这一切,使得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1] 潘公凯,李超,惠蓝,陈永怡.中国绘画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余辉.形神兼备——中国人物画[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3] 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顾恺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张弘.中国人物画[m].远方出版社,2004.
[5] 杨维,林建群.中国美术史——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6] 思楚.中国名画观止[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3.
[7] 张晓凌,冻月.中国古代人物画风[m].重庆出版社,2004.
[8] 紫都,李涛.一生必知的150幅中国名画[m].远方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