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二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参考资料
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步骤一:看题目步骤二:看作者(知人论世)步骤三:读懂诗句•(可借助相关的注解,及背景资料等来帮助理解诗句)•(写了什么?————例如:借景抒情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步骤四:回答问题(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感情?)例: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步骤一:秋兴者,遇秋而遣兴,感秋生情之意。
•一组诗,共八首这是第一首。
借秋色来抒情————借景抒情。
步骤二: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
杜甫的创作历程:(一)、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
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
(二)、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
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45~48岁)•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
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
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归纳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归纳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学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诗歌鉴赏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表现,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归纳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一、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在进行诗歌鉴赏之前,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内涵。
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风格和思想倾向也对于诗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与形式诗歌的结构与形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面。
在鉴赏一首诗歌时,首先需要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例如,可以观察诗歌的标题、篇幅、韵脚和韵律等等。
这些元素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整体框架,以及作者对于诗歌形式的运用和诗意的表达。
三、分析诗歌的主旨与意象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来表达主旨,所以分析诗歌的主旨和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
在分析诗歌的主旨时,可以关注作者是否表达了特定的思想、情感或主题。
在分析诗歌的意象时,可以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描写、隐喻、比喻等形象手法来解读作者的意图。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与修辞语言与修辞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诗歌鉴赏的关键内容。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艺术表达。
例如,可以留意诗歌中的排比、对偶、反复、借代等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音韵等语言特点。
五、对比分析与联想发挥通过对比分析和联想发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可以将诗歌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观察不同作品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同时,也可以联想发挥,将诗歌中的情节、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进行个人的思考和表达。
六、总结归纳个人鉴赏观点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形成个人的鉴赏观点和见解。
通过总结归纳个人的鉴赏观点,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1、渲染和烘托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
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
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
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
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
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一、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是E。
二、考查方式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由此可知,诗歌鉴赏的命题应该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诗歌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②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④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⑤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⑥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应考方略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的阶段: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论文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题讲析三步法高三到二轮复习已经由高考考点知识的了解、识记,提升到培养学生去解析命题老师的意图,题干的提问技巧,并能结合知识基础,灵活答题。
诗歌鉴赏到二轮复习期间已经经历的两次次模拟考试,同时也接触了较多的模拟题,这些高质量的考题,对学生应答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高质量试卷里的每条诗歌鉴赏题,抓好解析关。
重点抓好三步:第一步:分析题干有几问文字表述题阅卷是按得分点给分,如果有提问没有回答,那此项就没有得分。
细数有几个疑问,这个看似简单,却往往是学生丢分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学生审题不到位,有很多高超的问答技巧,学生不仔细分析,漏答现象屡有发生。
例1(2011江苏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解析:这个题干很简洁,就是两个问题,用问号标志的很清楚。
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解析:这个题干虽然没有问号,亦能很快审出有一个问题。
例3: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解析:这种提问方式很有技巧,首先是“描述景物”,然后是“呈现的气氛”。
很多学生快速地完成“呈现的气氛”,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例4(2011全国卷)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解析:这个题干其实隐含两个疑问,很多人认为这两个是紧密相关的题目可以看似一个,但老师在分析的时候仍要提醒从问句的结构分析,这是两个问题。
第二步:领悟题干考点术语诗歌鉴赏的考查重点就是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三大方面,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术语。
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熟悉了这些术语,学生苦恼的是题干中涉及的术语太多,不知道怎么答。
二轮复习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将这些术语的外延融合,帮助学生拓清术语上的迷雾。
返看例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课件
参考答案: ①诗中塑造了一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失意的猎犬形象。 ②猎犬本该与鹰隼一样追捕猎物,却被养在舟中,终日昏睡在桅 杆边,日渐肥胖,英雄无用武之地。 ③诗人借猎犬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
试分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本词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却仍心系前线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词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沙 场,以“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被弃置不用,“身老沧洲”, 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③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①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白晓畅。
②“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 头语言,不事雕琢。
③烘托出一个浑厚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 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 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 ”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作简要分 析。
3、景物形象分析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
作一赏析。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 ①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粉嫩,红 莲娇艳,人们采菱而归。 ②描画了一幅XXX祥和的画面, ③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五个步骤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五个步骤【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文言文的学习技巧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4语文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的试题,多为三大部分,一是书写,二是阅读,三是写作。
2020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 “三步法”快速读懂诗歌
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
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
有委婉从容之致。
1.命题形式 (1)一道为综合选择题,4 选 1。 (2)一道为主观题。 2.命题特点 (1)“4 选 1”客观题的考查面较为广泛,往往涉及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 (2)古代诗歌主观题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 考查点明确。
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 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 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 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 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 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 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 B。
第三步,看正文
1.理清诗歌结构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近体诗绝律句诗(::主前前)两四(句句第写写四景景句((最次次重))要,,)后后两四句句抒抒情情(主)有讲承的究转诗起合
首句渲染气氛
词上阕(片)主尾句句写过景渡
写景(次)
下阕(片):抒情(主)
答案:B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 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酬乐天扬 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
诗歌鉴赏三步法(第二轮复习)共19页
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 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 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诗歌鉴赏三步法(第二轮复习)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
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7、 评价题型==明确观点+紧扣诗文内容(关键词) +评价艺术特色(总说+分说+总说)
A、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 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 理由。
内容+技巧+情感主旨
1、 分析意象、意境型==景+境+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科学安排鉴赏诗歌的步骤,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00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学安排鉴赏诗歌的步骤,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根据《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所提出的两个要求,即“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领悟并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分析诗歌鉴赏高考考查的三个层面,即“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我们就应该注意到要全面准确地鉴赏诗歌就必须科学地安排鉴赏步骤,要根据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技巧,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进行由浅入深的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诗歌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四关注,挖掘鉴赏诗歌的相关信息。
(1)关注诗歌题目,把握诗歌类型(题材类型),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走向。
如2006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从诗歌的题目就知道是送别诗,送别诗应该是表达对送别人的思念、依恋、关注之情,歌颂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这就为解读诗歌把握了主题方向。
此外有的诗歌还可以从诗歌的题目中挖掘出诗人写作的场景和写作时的思想情感,从而为准确的解读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2005年全国卷2鉴赏的诗歌是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歌的题目中给我们提供了信息:写作的时间是唐代时重要的节日冬至这一天晚上,地点是客居的邯郸,要传达的情感是思家,是一首思家诗。
我们有了这些信息,要鉴赏此首诗,要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不存在什么困难的。
因此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要仔细解读诗题,挖掘有关信息,为鉴赏服务。
(2)关注诗人。
鉴赏诗歌要做到“知人论诗”。
不同的诗人在诗歌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主基调。
对诗人的分析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
如陶渊明,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
王维,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孟浩然,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
高适,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岑参,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
李白,风格豪放飘逸。
爱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的艺术手法。
高考语文考试指导之诗歌鉴赏答题步骤范文
高考语文考试指导之诗歌鉴赏答题步骤范文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型之一就是古诗词鉴赏题,这类高考语文试题也是考生失分严峻的题型之一。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盼望大家喜爱!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舒适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语文诗歌题参考模板一、(1)精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1)用一两个词语精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三、(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假如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缘由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思想感情的?高考语文答题前如何预备1、读懂(文章)。
仔细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规律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1)仔细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缘由”“结果”“详细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假如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某某’的说明”“不能表明‘某某某某某某’的缘由”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解。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想(推断)”要区分。
(3)依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步骤一、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是E。
二、考查方式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由此可知,诗歌鉴赏的命题应该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诗歌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②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④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⑤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⑥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应考方略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的阶段: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可见: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想像)--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理解诗情--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诗歌的正确步骤。
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
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2.鉴赏古诗应具备的条件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知人论诗",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的经历和风格;要充分利用联想、想像,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把握诗的主要特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推敲诗歌题目,以便明白诗的意旨;利用古诗的体裁,求得鉴赏的中肯;对古典诗歌的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和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也要特别关注,等等。
回答诗歌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策略。
主要包括:(1)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2)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3)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4)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高考诗歌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其他作品比较。
(5)适当运用文学评论语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语言,运用恰当,可以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
(6)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因题而异"。
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对"综述型"试题,一般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来回答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①概括诗歌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美观点)。
②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美特点。
③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
对"对比型"的试题,应该这么做:①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②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回答"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回答"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题,离不开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回答"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像、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3.各类试题答题要领第一、形象类(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二、意境类(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如雄壮开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第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第四、语言炼字类(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2)用一二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4)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第五、"诗眼"类(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3)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诗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第六、句意类(1)阐明诗句的语表义,有时还要发掘它的深层(语里)义;(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第七、表达技巧类(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第八、关键词类(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一、高考原题详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8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题侧重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2)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李弥逊的这首《春日即事》是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被贬斥回家后所写。
通篇写景叙事,抑郁不平之情蕴藉其中。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
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细丝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满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哎,车马的踪迹再也不会延伸到这穷乡僻壤之地,门前冷落可以捕鸟了。
鸟儿已经快睡了,他们的声音也渐渐地稀疏起来了,自己还是掩好了门,回家吧。
前两句写景,抒发了作者惜春与伤春之感。
后两句写作者的处境,点出了作者冷落之境,而"自掩门"写出了作者坦然傲岸的胸怀。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2007年山东卷)出关①徐兰任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精妙诗句的运用之涒,第一个问题涉及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形象的塑造,第二个问题涉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言之成理即可)(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鉴赏时应注意诗下注释的文字中透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