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整理)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家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家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名家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句话源自《论语》中的一篇,主要反映了孔子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首先,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对他人施加一些我们自己不愿接受的行为或者待遇。

比如,我们不喜欢被人不断地打扰,那么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也不应该给予他人让他们感到不舒适的打扰。

这就是格言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够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感受,尽量让自己的行为不对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其次,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学会宽容和原谅。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他人的一些过失或者错误而感到不满或者愤怒。

然而,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去宽容和原谅他人。

如果别人对我们犯过的错误能够原谅宽容,那么我们对待他人时也应该对其宽容和原谅。

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者,这句话还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都希望他人能够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感受,但如果自己在对待别人时没有约束,不顾及他人的权利和感受,那么我们也不配去要求他人对待我们时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感受。

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给予我们的尊重,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同样的尊重。

另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有同理心。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当我们能够以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苦衷,从而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好地处理问题和避免冲突。

总的来说,这句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有修养、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人。

在当代社会中,尊重和关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尽量让自己的行为不对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详细文言知识点)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点教师版一、通假字1、问知.。

子曰;“知人。

”通“智”2、举直错.诸枉:通“措”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智”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智”二、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形做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2、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动,认为……有利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使动,使……立;使……通达4、举皋陶,不仁者远.矣:形做动,远离三、特殊句式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宾语前置)2、富哉言乎(谓语前置)3、选于众,举皋陶(状语后置)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状语后置)5、仁以为己任(省略句)6、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四、重点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制;恢复。

2、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字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7、尧舜其犹病诸....:大概;还;忧虑;兼词,之乎8、己欲达.而达.人:通达,得志;使动,使……通达、9、樊迟未达.:明白10、我欲仁,斯.仁至矣:连词,那么11、请事斯.语矣:代词,这12、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13、死而后已.:停止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损害;牺牲自己;成就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贫困;安乐。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教育人们行为准
则的一条基本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富含深刻的哲理,其背后的智慧与道德原则,
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意义是尊重他人,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
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一个人,只有具备尊重他人的品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行为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恕道。

恕道即包容,包括了宽容、宽厚、宽容的含义。

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能
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
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

人们总是会有缺点,会有不足。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不足,理解
他人的过错。

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不足,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喜好。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个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真正地与他人相处融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复杂,教
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
个世界上,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道德原则。

这句话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人际关系: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 道德修养:这句话体现了儒家强调的道德修养,即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需求,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3. 社会和谐:这句话还强调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这一原则,那么社会就会充满爱心和关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减少,整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

4. 自我反省:这句话还可以引导我们进行自我反省,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一原则。

当我们发现自己对别人做了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时,应该及时改正,以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的道德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一原则,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完整版)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完整版)
• 仁的标准: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 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法的 规定。
• 仁的核心: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 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 他人。
• 实现“仁”的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课堂小结:
•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 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 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 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 人。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 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 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述的中心
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围绕着“仁”这
个中心论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措效

施果
内涵,即什么是仁? 措施,即怎样实施仁? 效果,即施仁后会如何?
1、什么是仁(内涵) ?请用原文来回答。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先秦诸子选读 之《论语》选读第三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去加在别人头上。

[出典] 《论语卫灵公》注:1、出处:(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3、译文:(1)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子曰: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道德的信条,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实践考验,而今愈益显出它的哲学智慧。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在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就可以使天下太平。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名言论之一,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

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

大至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

事情的这一个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视。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有个哥们特别喜欢摇滚,每天在宿舍没停电之前他的音响总是一直的开着。

我保持了20年的午休习惯难免会和他的作息规律有所冲突。

就这样,我们觉得自己喜欢的事情别人没办法参与,但是也希望自己在喜欢的时候关心一下,别人是不是也投其所好。

如果大家兴趣相同那怎么做也不过分。

但是一个集体最好可以求同存异。

大家彼此照顾对方的喜好和兴趣。

从此我那哥们开始了习惯戴耳机……人们似乎认为,以己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出发点就是害人,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

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

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人们在精神信仰领域和私生活领域都享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所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出自《论语-颜渊篇第二章》。

【释义】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历史典故】孔子有一个得意门生叫颜回。

一次,他在集市上看见一个买布的和卖布的在争吵,卖布的说三八二十四,而买布的非说三八二十三。

颜回上前对买布的说:“三八的确是二十四,是你算错了。

”买布的人看了看颜回,说:“你是什么人,我凭什么听你的?”颜回说:“你如果不信的话,咱们可以一起去找孔夫子评理。

”买布的人问:“要是你错了怎么办?”颜回回答说:“我把帽子输给你。

如果你错了呢?”买布的人说:“我把脑袋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评理。

孔子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微笑着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是你错了,把帽子给人家吧!”虽然颜回很不情愿,但他还是把帽子给了买布的人,买布的人拿了帽子就高兴地走了。

颜回很不服气,于是问孔子:“老师,三八明明是二十四,您为什么要说是二十三呢?”孔子语重心长地说:“说你错了,你只是输掉一顶帽子;说他错了,他可要赔掉一条人命啊!你说孰轻孰重啊!”颜回恍然大悟,恭敬地跪在孔子面前忏悔道:“老师,您重大义而轻小是非,我感到非常惭愧!”孔子微笑地说:“做人如果能做到责己从严,责人从宽,不争强好胜,就会少招怨恨。

”【成长心语】孔子明明知道买布的人是错误的,却还认输而不去争辩,即使让自己吃点小亏,也不让别人下不来台。

这种宽容的精神非常难能可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解释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自:《论语·颜渊篇》解释: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赏析:孔子任务,一个有“忠恕”思想的人,会推己及人,从己心出发,为他人着想,表现出宽厚仁慈的品德。

颜渊篇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百度百科)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百度百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字义(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于:介词,在。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1])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意译: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解释为对方)
拼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ǐ suǒ bú yù,wù shī yú rén。

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十五二十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论语 颜渊篇》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中国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的名言。解释为自 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 己的言行,自已也不 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 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欲:想做;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 施加在别人身上。于:介词,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一种准则, 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 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 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翻译 知道对方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对方。 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里解释的对方,以原文:己,知己,不分彼此,(所以: 解释为对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坚持守旧的孔子看眼里,怕自己的学生们顶不了,克制不了自 己,倾向改革派思想,所以叫大家克服自己坚持住原来这些绅 士作风,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然 而,这样儒生们虽然说要守住,但现实又不得不让一些人心动, 或有小动作,如孔子受困陈、蔡时,见到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 吃,违反绅士风度违礼,面对自己喜爱的学生,孔子立即装着 看不见,甚至连孔子都私下叫子贡拿象征身份的玉去换钱,经 商(见《论语.子罕》),他自己也存着这些小动作,何况他人? 所以颜回后来说给孔子听,是有脏东西掉入饭里面,他舍不得 丢掉才抓起来吃的,孔子感叹推拖说,了解一个人太难了。 我们抓到这些要点,就会明白当子贡问,用什么话概括来 规范一生行为时,孔子想到的是什么思想上的“恕”。也就是当时 大家都有坚持不了东西,如果大家见到同道有违反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东西, 就如孔子一样假装没看到,无论什么原因首先只能大家包容, 采取心灵上的原谅---恕,恕人恕自己,大家各做各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不过孔子却没有想到,当他们心中都恕了,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规范行为准则在这里,就变的毫无意义,倡周 礼成了自相矛盾了。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措 安排、安置 ②向 先前 ③智 精明(2)一词多义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

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

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

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

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

“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

《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说:“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 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了吧?” 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 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 住就要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 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践仁的 方法了啊。”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马克吐温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 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 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的核心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 地体贴他人。
怎样实施仁?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 直。”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施仁后会如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个核心的字,这个字是什么?
“仁”
内 涵
什么是仁?
措 施
怎样实施仁?
效 果
施仁后会如何?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
仁的标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从自处的角 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 “仁”就是 克服一己之 私而遵循礼 法的规定。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音】jǐsuǒbùyù,wùshīyúrén【典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押韵词】寸碧遥岑、送货上门、富贵浮云、奢者心常贫、亡国之臣、朝梁暮陈、梦中相寻、蹄间三寻、永世长存、一代鼎臣、......【年代】古代【英文】Doasyouwouldbedonebyothers【日语】已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勿(なか)れ【语文同步】(《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十则》初中一册·课文·10【成语典故】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成语举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其它使用】◎还有,儒学的双向关怀原则、特别是推己及人思想也被市场经济所重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思想,在经商中被推广为"以情促销"、"一片爱心献给顾客",收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

◎你不愿意别人爱上你的太太,别人同样地不愿意你爱上他的太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二是道德修养方面有大分歧,比如一方是坚信人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身体力行的,而另一方则以整人为乐,朝夕面对,不可忍,也就只好分。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从封建地主阶级那里拣来了早已是腐败不堪的破烂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处推销。

论语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施:强加。
是“仁”的表现。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一步步向
10.在邦:古代天子的领属叫天下,诸侯的领属叫
仁向善向德成为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
邦( 汉初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
话成为后世为人处世遵奉的信条。
1 1 . 在家: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析论
1 2 . 无怨:没有怨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
1 3 . 不敏:不够聪明。
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
14 .事:从事,照着去做。
《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
15. 斯:此。
和统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孔子不止一
译文
次谈起过。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贡问他:人生修养的道
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人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每一
感悟
个人都和自己一样希望有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想要
在中国历史中有不少推己及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生活得幸福,就不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损害到他人的
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 幸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我们不
“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治水时刚刚和涂山氏 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剥夺他人取得幸福的权利。
孔 子 画 像
论语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曹 雨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
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

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


注释
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
1 . 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的弟子,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爱人。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 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 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为我们默默奉献的父 母,为我们苦口婆心的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 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 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你想要站 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 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 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 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 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 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 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 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帮助 5、【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岂止是仁,必定 是圣 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大概 担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之乎 成功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通达
广泛地
施惠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 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 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 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 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 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 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 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
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 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感悟经典
不 要 加 在 别 人 身 上 。 品味人生
自 己 不 愿 承 受 的 ,
【 译 文 】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培养翻译能力 •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 含义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仁者 无敌”。那么在这儿所指的“仁”是什么呢,仁者 为什么能够无敌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 是有关孔子的“仁”的阐述。 耶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要别人怎样待 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又说:“你们要别 人怎样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穆罕默德曾宣 布:“最高贵 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 么,就该喜欢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 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中华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阐述 过类似的思想。今天通过具体的课文,让我们领会 儒家“仁”的思想吧。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那么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 来了。'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 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 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 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 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从自处的角 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 “仁”就是 克服一己之 私而遵循礼 法的规定。
怎样实施仁?
• “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 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施仁后会如何?
• 天下归仁 • 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 • 我欲仁,斯仁至矣 。 • 仁者安仁,智者利 仁。
2.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 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 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结合文本试析现 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 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 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我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 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花是公物,所以我 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 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 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朋友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 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 过朋友,理解朋友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 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 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 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书人
广大
强毅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重大 停止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责任
【译文】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 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 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 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的读音。
Fán 樊迟
Gāo yáo hóng
皋 陶 弘毅
wǎng

感悟经典 品味人生
克制
赞许
自己
回复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条目 不合
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 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 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 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 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 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 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 并不容易。
3、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才能够实现 “仁”。 说说身边的“仁”。
国策中的“人本”思想: 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 公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现实生活中的“仁”: 08年抗击暴风雪、 “5·12”抗震救灾、 “人文”奥运精神等事件,中国人用坚 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 的民族魂——仁
《论语》段落有个核心的字, 这个字是什么?
内 涵
什么是仁?
“ 仁”
措 施
效 果
施仁后会如何?
怎样实施仁?
仁的标准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 仁的核心 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 地体贴他人。
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 安乐 贫困 利用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 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 仁。”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 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 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 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 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
这是孔门之道对于弟子修身养性的要求,只有 心胸宽广、意志坚定的人,实施仁义,才不怕 任重道远。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全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 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贪生 损害 牺牲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 ,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 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 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 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 “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 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 的壮丽篇。

实践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大概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 于人。” 【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 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 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 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 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1]
孔子明白子贡话里隐含的意思,但他又知道子贡是不可能做到这些 的,这可能是子贡有钱了以后的一种自我炫耀,但方向是正确的。 所以孔子并没有打击子贡的这种显摆,反而幽默地回答:“能做到 这种地步,何止是达到了‘仁’!那一定是圣人了。我做不到!即 使远古时候像唐尧虞舜那样拥有绝对威望和权力的明君也做不到 啊!”在不落痕迹地批评了子贡这种好高骛远的想法后,孔子不失 时机的提出了“仁”者的标准:“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于天地之 间,有一番事业和抱负,他也一定会帮助别人达到;自己想要将来 通达有前途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能够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做 到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仁的方向了。” 大家知道,儒家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 以外,还有一个“仁”字。关爱他人,就是仁。怎样才能做个 有仁爱之心的人呢?你自己想要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 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 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是实现仁义 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