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雨水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方式【篇一:雨水利用适用条件分析】我国“雨水利用工程”的适用条件分析任冰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趋严重。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

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供给极度紧张的状况,我们一方面采用调水措施或尝试农用水资源向城市用水的转换1,以求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供给总量,另一方面则积极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节约用水,所有这些,都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在我们努力找水、节水的同时,几乎每个城市都大量拥有的一种水资源——雨水,却普遍性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城市地下管网,与城市污水混在一起,雨污同流,白白地流走了,有的时候还要花费巨大费用人工排水。

对于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来说,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将城市中的闲弃(径流)雨水转化为可利用水资源并加以实际利用的过程。

单纯从量的角度看,城市雨水总量可观、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以北京市为例,市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630.0毫米,全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4.85亿m3;天津市城区面积46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600.0毫米,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2.76亿m3;济南市城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年降雨量平均为654毫米,全市每年承接雨水8000多万m3。

关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增加,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雨水管网不仅对城市防洪排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城市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也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雨水排放不畅、管网老化、管理不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

针对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问题分析1. 雨水排放不畅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许多地区容易出现雨水排放不畅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区域内的雨水管道容量不足或者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

一旦发生暴雨,雨水排放不畅就会造成城市内涝,给居民生活和城市运行带来不便。

2. 管网老化部分城市的雨水管网始建于上世纪,年代久远,已经出现各种老化问题,包括管道破裂、渗漏、几何变形等,导致管网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裂缝、坍塌等严重情况。

这些老化问题给城市雨水排放和水资源利用带来了严重隐患。

3. 管网管理不善一些地方对城市雨水管网的管理不够及时、有效。

在日常维护方面,存在着一些管道清淤不彻底、积水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在事故应急处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地方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处理不力,从而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解决对策分析1. 加强雨水排放设施建设针对雨水排放不畅的问题,应当加强雨水排放设施的建设。

可以通过扩大雨水管道容量、改善排水系统的设计等方式,以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可以采用绿色建筑、透水铺装等手段,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减少雨水径流,从而减轻雨水管网的负荷。

2. 更新改造老化管网对于老化的雨水管网,应当及时开展更新改造工作。

可以采用无开挖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对老化的管道实施检测和修复,以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提升雨水管网系统的抗老化能力。

3. 加强管网管理与维护在管网管理与维护方面,应当加强对雨水管网的日常巡检、清淤、维护等工作。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愈加显著,本文介绍了国内大中型城市通过雨水利用节约水资源的情况,以及阐述了国内目前综合利用政策及技术。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绿地渗透调蓄排放收集回用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rough the rainwater to use to save water resources, and expounds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domestic current policy and technology.Key words: recycling rain utilization of green space to regulate emissions collection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全国668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年缺水量60亿m3,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北方13个省(区、市)有318个县级以上的城市缺水,许多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

城市缺水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然而,我们在为城市淡水资源短缺大伤脑筋的同时,却让身边大量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经济与环境影响分析

雨水 利用 有非 常 悠久 的历史 , 在 公元 前 2 0 早 00 年. 中东地 区就有雨 水利 用 的范例 。 国也 在很早 就 我
效 利用 等过 程 。雨水 用途 包括 : 充地 下水 、 化 用 补 绿
水 、 观用 水 、 市杂 用 ( 车 、 景 城 洗 冲洗 道 路 及 建筑 物 、
Th na y i n t c no o y e o m y a n i o m e ali pa t e a l ss o e h l g c no nd e v r n nt m c o b n a n t r u ii a i n fur a r i wa e tl to z
HU a — ag, A Xi h n W NG Qi sa W A o —h , NG Xi — i U i b LU — hn  ̄ n a qn , o L— o, I Ai c ag
(.n i n e t S i c d n i eig o eeN n a U i ri , ini30 7 ,h a 1 vr m na c n e n E gn r C lg , a ki nv sy T j 0 0 1 i ; E o l e a e n l e t a n C n
Z C iaMealryP rmb lt nDe in a e , odn 7 0 9, hn ) hn tl g ea uai u o s Ac d me Ba ig0 1 6 C ia g
Ab ta t A r s n , s i e f h n r a k o t r At h a me t e ri wae e f o e s n u u l r g s r c : t e e t mo t t so i a a el c f e . e s me t , h an tri t o d s a o s a y b n p ci C wa t i nh l l i

我国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我国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3 . 雨 洪 径 流 污 染 严 重
目前 一 些 发 达 国 家 在 雨 洪 资 源 化 利 用 方 面 已经 取 得 了 一 定成效 , 以色 列 雨 洪 资 源 的 利 用 率 已经 达 到9 8 % 以上 ; 日本 利 用 雨 洪 作 为 生 活 用 水 的技 术 已 经 比较 成 熟 .并 利 用 雨 洪 补 给 地下水 ; 美 国建 造 了 大 量 渗 滤 田 , 用 于 补 充 地 下 水 或 在 暴 雨 洪 水 时 进 行 汇 集 和 调 节 雨 洪 。城 市 雨 洪 利 用 的途 径 主 要 包 括 : 屋 面 雨 洪 集 蓄 利 用 系统 、 屋 顶 绿 化 雨 洪 利用 系 统 、 园 区雨 洪 集 蓄 利 用 系 统 和 各 种 渗 透 集 雨 设施 。 国内 在 城 市 雨 洪 资 源 化 利 用 方 面 尚处 于 试 验 探 索 阶段 . 如武汉天河 机场 、 上 海 浦 东 机 场 的一 些 新 建 建 筑 采 用 的雨 水 收 集 利 用 系 统 等 。我 国在 雨 洪 资 源 化 利 用 方 面 要 加 大 研 究力 度 。同 时 要 制 定 出完 善 的规 章 制
1 . 城 市水 危 机 严 重
应 主 要 从 技 术 和 经 济 两 个 方 面探 讨 。
1 . 技 术 可 行 性
随 着城 市 人 口的 持续 增 长 和 经 济 的高 速 发展 ,工 农 业 和 居 民 生 活用 水 持 续 增 加 。 使 城 市 水 资 源 供求 矛盾 日趋 激化 。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供求 总量 更 加 不 平 衡 、 供水状况趋于恶化 、 地 域 性 水 资 源 供 求 矛 盾 日趋 恶 化 [ 3 ] 。我国城市 在面临严重 内涝的 同 时. 面临 十分严 峻 的水资源危 机 , 据 统计 , 我国6 0 0 多 个 城 市 中. 4 0 0 多个城市存 在资源型或水质型缺水 , 1 0 0 多 个 城 市 严 重 缺 水 ,其 中西 北 、华 北 地 区 的 水 资 源 短 缺 已严 重 制 约 当 地 经 济 、 社 会的发展。

关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雨水管网系统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排水和防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完善、管网设施老化以及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城市雨水管网系统面临着种种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规划不完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的速度与规模往往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很多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并不完善,导致管网布局不合理、管径不足等问题。

2.设施老化:部分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设施老化严重,管道破裂、堵塞等问题频发,影响了城市的排水效果。

3.雨洪频发: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扩张,城市的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短时间内的大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水浸等问题。

二、解决对策1.加强规划,优化管网布局:加强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工作,根据城市的地形、降雨情况等因素,合理规划管网布局,保证管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新设施,更新老化设施:对于老化严重的部分管网系统设施,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增加新设施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确保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3.科学应对雨洪事件:针对城市雨洪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加大雨水储存设施的建设力度、采用透水铺装技术等,以应对城市的短时间内大雨所带来的排水压力。

4.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绿色基础设施的运用,比如雨水花园、雨水径流层、雨水收集池等,有效利用降雨水资源,减缓雨水对城市的冲击。

5.加强监管和维护: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监管和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对管网系统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保证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广大市民对于雨水管网系统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市民正确使用雨水管网设施,共同维护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收集与利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进行分析。

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是指将城市雨水收集起来,并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要求,以满足城市的不同需求。

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的方式主要有四种: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创新污水处理系统。

1.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利用管道将屋顶的雨水收集到集水器中,再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可供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

其主要特点是设备简单、易于维护,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场所。

2.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指在建筑顶部开辟花园空地,采用一定的植物覆盖和水质净化系统,收集雨水,并将其利用于植物浇灌、环境润湿等方面。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提高城市绿化率、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到花园中,通过植物吸收过滤,使其成为可用于浇灌的水源。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提高城市景观效果、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 创新污水处理系统创新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净水技术,将污水净化成为可供不同用途的水源。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将污水转化为可用的水资源,从而解决城市排水难题。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主要是指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城市内的不同需求,包括植物浇灌、城市绿化、景观喷泉、消防用水等。

1. 植物浇灌植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生长,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植物的浇灌,不仅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可以减少城市的用水量。

2. 城市绿化3. 景观喷泉4. 消防用水消防用水是城市必须照顾的方面之一,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用水,有利于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城市雨水资源化收集与利用是一种解决城市排水难题的重要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提高城市绿化率以及改善城市环境。

排水工程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排水工程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排水工程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排水工程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排水工程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排水工程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排水工程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城市化进程推动排水需求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集聚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排水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和新开发区,排水压力巨大,处理规模和能力成为排水工程的重要考量。

二、老旧排水设施提升改造亟待加强。

我国部分地区的排水设施年限较长,存在老化和损坏的问题。

这给排水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运维压力,亟需加强设施的提升改造,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

三、城市排水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责任不清、协同不力等。

这影响了排水工程行业的协同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亟需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和精细化管理。

接下来,让我们预测一下排水工程行业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一、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和改造。

为满足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排水需求,排水工程行业将加大对排水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点加强老旧排水设施的提升改造,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二、推进智能化排水管理。

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排水工程行业可以实现对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排水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排水效率和减少运维成本。

三、加强雨水管理和综合利用。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雨水排放和管理成为排水工程的重要任务。

行业将加强对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的建设,推广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推动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和水环境保护是排水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行业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完善污水管网的覆盖和管理,保护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的不断恶化,雨水利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雨水利用案例,探讨雨水利用的实际应用和效益。

案例背景某个城市位于一个降水较为充沛的地区,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雨水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的雨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因此,该城市决定采取雨水利用的措施,以减少排污量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雨水利用方案与设计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该城市制定了以下雨水利用方案:1. 雨水收集: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区域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屋顶雨水收集设施、地面排水沟和雨水收集桶等。

通过这些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避免雨水流失。

2. 雨水储存:建设雨水蓄水池和雨水收集池,用于储存和处理收集到的雨水。

这些蓄水设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3. 雨水利用:将储存的雨水用于城市的农业灌溉、景观绿化和城市清洁等领域。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了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实施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实施雨水利用方案后,该城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经济收益:1. 水资源节约:通过雨水利用,减少了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据统计,每年可以节约约XX万吨的自来水。

2. 环境效益:雨水利用方案有效减少了城市的雨水排放量,减轻了城市的排污负荷。

同时,通过雨水灌溉和绿化,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3. 经济效益:雨水利用方案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减少了用水费用和排污费用的支出。

经济分析表明,在该城市实施雨水利用后,每年可节约约XX万元的水费和XX万元的排污费用。

前景与问题分析该雨水利用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进行雨水利用提供了参考。

然而,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1. 技术难题:雨水利用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包括雨水收集和储存设备、雨水处理和利用系统等。

因此,技术方面的难题仍然需要不断解决和改进。

2. 意识推广:雨水利用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先进利用方式技术设备介绍

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先进利用方式技术设备介绍

城市雨水的利用无处不在,不但要把它与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有效的统一考虑,而且还要把集水、蓄水、处理、回用、入渗地下,排水等等纳入城市的减少规划之中。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资源危机,增加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和减缓雨水排水量以及减低城市雨洪灾害等问题,还可以积极地推动城市雨水回收利用与管理进程,使之成为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和谐工程。

海绵雨水,本文章通过对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可行性分析、城市雨水先进的利用方式、技术设备介绍,为我们提出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对策,值得相关部门领导参考。

一、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可行性随着城市街道、桥梁、住宅和大型建筑物的大量开发,地面大自然面积不断减少,地面人造积水不断扩大,城市地区雨水径流量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下水道不断完善和延伸,使得雨水大量产生,致使城市雨洪灾害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能够利用城市雨水水资源,同时又消除城市雨洪灾害,已成为国际上普遍重现的课题。

美国在雨水利用方面主要是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标。

在很多州开展研究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路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三种: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和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建造合理的透水地面或渗井、渗池、渗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入渗量,安全、合理地将剩余径流排出。

同时,因地制宜的修建蓄水池,简单处理后用于绿地灌溉用水、冲洗厕所、洗车、浇庭院、造景观、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等。

将城市雨水进行利用是完全可行的。

二、城市雨水可利用方式2.1雨水的主要分为直接、间接及综合三类(1)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应优先考虑用于小区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冷却循环用水等。

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要求,一般需与其他水源一起互为备用。

不均匀一些地区,如果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

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案

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案

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分析与改进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排水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排水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一、问题分析1.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建筑用地的扩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跟不上污水的产生速度。

导致部分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2. 雨水排放不畅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铺设大量的硬化地面,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造成雨水排放不畅。

雨水积聚在道路上,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并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3. 排水管网老化问题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网使用时间较长,管道老化、破裂、堵塞等问题时有发生。

老化的排水管网无法保证排水效率和排水质量,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困扰。

二、改进方案1.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增加处理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以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

另外,可以探索采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处理、膜分离技术等,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2. 管网改造与维护为了解决排水管网老化问题,需要进行管网改造与维护工程。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维修队伍,定期巡检管网,及时清理管道内的杂物和疏通堵塞的部分,确保排水通畅。

另一方面,可以逐渐更新老化的管道,采用更耐用的新材料,提高管网的使用寿命。

3. 鼓励绿色建设,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绿色建设的引导和推广。

例如,在建筑物和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材料,增加绿地和雨水花园的布局等,以加强城市雨水的渗透和利用。

此外,可以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水体充实,减少雨水排放压力。

4. 建立智能监测系统为了及时了解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可以考虑建立智能监测系统,采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实时获取排水系统的运行数据。

2024年雨水利用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雨水利用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雨水利用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水资源的紧缺,雨水利用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雨水利用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潜在的商机和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和潜力2.1 市场规模雨水利用市场规模庞大,涉及建筑物、农业和工业等方面。

据统计,全球平均降雨量每年约为1100毫米,其中约有60%可以被利用,但实际利用率目前仍然较低。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雨水利用市场潜力巨大。

2.2 市场细分雨水利用市场可以细分为住宅、商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

在住宅领域,雨水利用可供应室内用水、浇灌花园和冲洗马桶等;在商业建筑领域,雨水利用可供应公共厕所、绿化景观和空调冷却等;在农业领域,雨水利用可供应农田灌溉和养殖用水等。

3. 市场驱动因素3.1 水资源压力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雨水利用作为一种分散式水资源利用方式,可以缓解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

3.2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雨水利用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具有较低的碳排放量和环境影响,受到环保倡导者和政府支持。

3.3 法规政策支持为促进雨水利用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政策,鼓励和支持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

例如,多数国家法律规定新建建筑必须配备雨水利用系统,同时对采用雨水利用的项目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4. 市场挑战和风险4.1 技术难题雨水利用技术相对较新,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例如,雨水净化和储存技术需要不断改进,以确保雨水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4.2 高投资成本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

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限制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4.3 缺乏意识和知识由于雨水利用相对较新,人们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

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意识和接受度,将是市场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益分析

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益分析

雨水利用的效益分析国内外雨水回收利用现状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能源,也是制约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人均的1/4。

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一起成为了我国面临的三大水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雨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对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已成为人们近几年不断关注的问题。

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平均降水总量为 6.2×104亿m3,可利用水资源量巨大。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通过对雨水的回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旱涝灾害,减轻市政管网压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雨水中所掺杂的杂质造成污染与堵塞的问题。

应用优势雨水的收集与处理会增加设备的建设费用,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短缺,水价上涨已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将回用的雨水作为低质水以代替生活用水,它所创造的长期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雨水的回用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雨水的回用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用水与排水之间的矛盾,并且雨水在收集与滞留的过程中,通过蒸发、下渗等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状况,减少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从而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正确的使用雨水收集处理技术,系统的对雨水进行收集,经过过滤处理,就能够在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加以使用。

有效的减轻城市用水紧张、资源匮乏的现状。

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两全其美的雨水收集处理技术方案,对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的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靠自来水、中水或雨水补充,相比较而言通过雨水收集处理技术来收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方式经济实用。

在自然环境方面雨水收集设备对雨水的收集功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现存在的洪涝灾害问题。

同时能够在雨水造成洪涝灾害发生时,减轻城市防洪系统压力,尽可能的减轻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困扰。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分析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分析

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分析作者:李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而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足10%。

针对这样一种现状,文中笔者对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同行间的交流。

关键词:城市雨水、雨水利用、水资源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我国素来被称之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因地理差异,导致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更是少之又少,再则随着城市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增多,更是加重了地下水的负担。

而雨水作为一种自然的天然资源,以其处理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可再生水资源。

基于此,文中笔者就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水的资源的现状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向周围扩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降水也受季节和区域影响较大,造成全国各地旱涝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1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目前,我国七大水系有近一半以上已不同成度被污染,流经42个大中城市的44条大小河流中,大约有93%的被污染。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全面地节约用水、高效利用,控制水资源的污染,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保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足进步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雨水资源的收集方式有很多种。

在自然界雨水以地表径流的方式流入江河、湖泊、湿地等蓄存。

浅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定 的层 面 上 显 示 了我 国 的 城 市 化水 平 的大 有 增 加 这 种 对 即 时 存 在 的 问 题 的 反 应 , 才 方 政 策 , 用来 应 对 此 问 题 。 府 部 门 应 积极 政 大 提 高 , 是 也 带 了一 定的 隐 患 。 如 , 南 能 引 起 对 问 题 的 重 视 。 城 市 的 雨 水 利 用 出 台有 关 雨 水 利 用 设施 建 设 管 理 办 法 及相 但 例 在 在 方 乡村 , 民们 大部 分 使用 的 是 地下 水 和河 中 , 要加 强人 们 的 雨水 利 用 意 识 。 为 一 应 的法 律 、 规 , 来 规 定 城 市 小 区 , 论 村 需 作 法 用 无 流 淡水 , 因为 水 资源 丰 富 , 使 用 的过 程 中 , 名 城 市 工 作 人 员 , 者认 为 , 在 笔 对此 采 取 的 方 是 工 业 、 商业 还 是 居 民 小 区 , 应 该设 计 雨 都 缺 少一 定 的节 水 意 识 , 但是 因为 农村 的 可渗 式 有 多 种 , 例如 : 在社 区里 进 行 市 民讲 座 活 水 利 用 设 施 , 制 度 约 束 , 证 城 市 雨水 资 用 保 透 地面 积 大 , 实际 上 造成 的 浪 费掉 的水 源 动 , 周或 者 每 个 月 进行 相 应 的节 水 讲 课 , 源 利 用 的 实施 。 而 每 而且 在 以后 的 发 展 中 , 应 更 也 进入 了水资 源循 环 之 中 , 因此 , 乡村 , 在 并 让 人们 意 识 到 水 资 源 的缺 乏 , 同时 讲 授 雨 加 强 宣 传 雨 水 利 用 的 意 义 , 及 雨水 利 用 普 没 有 带 来严 重 的 后 果 。 城 市 化 以后 , 多 水 利 用 的 重 要 性 与 可 行 性 。 会 一 些 市 民 知 识 , 而 众 教 同时 因地 制 宜 地 修 建 雨水 利 用 示 范 之 前 生 活在 农 村 的人 们 , 使 用 水 的 过 程 力 所 能 及 的 利 用 雨 水 的 知 识 , 如 , 雨 工 程 , 织 专 门 的 推 广 部 门 负责 和 协 调 这 在 例 下 组 中 , 然 缺 乏 一 定 的节 水 意 识 。 依 时 , 以 用 家 里 闲 置 的 盆 储 存 雨 水 用 来 浇 项 工 作 。 可 在 城 市 中 , 口集 中 , 之 人 们 的 节 水 花 或 者 其 他 用 处 。 人 加 意识 欠 缺 , 这在 一 定 的程 度 上使 撑 死用 水 更 雨 水 利 用 的 意 识 需 要 普 及 , 城 市 学 3结语 在 加 紧 张 。 水是 城 市 中唯 一 的可 利 用 的水 来 生 的 课本 中 , 应涉 及 相 关 的知 识 点 , 雨 也 告诉 综 上 , 市 雨 水 的 利 用 中 在 一 定 的 程 城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技术分析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技术分析

我 国是 一个 水 资源 相对 贫 乏 、 空 分布 时 又极 不均 匀的 国家 。 淡水 资源 总量为 2 o oL 8o  ̄ m, 占全球 水 资 源 的6 仅 次于 巴西 、 罗 %, 俄 斯 和加 拿 大 , 名列 世界 第 四位 。 是 , 国的 但 我 人均 水 资源 量只 有2 0 m , 3 0 仅为 世界 平 均水 平 的 l , 全球 人 均水 资 源 最 贫 乏 的 国家 /4 是 之 一 。 资源 空 间 分布 为 南 丰北 缺 。 方 水 水 南 资源 占我 国的8 %以上 , 方仅 占不 到 2 %, 0 北 O 特 别是 华 北 和 西 北地 区 , 水最 为 严 重 。 缺 时 间 分 布为 夏季 降 雨集 中 , 期河 水 暴 涨 , 汛 易 造成 洪涝 灾 害 ; 春 季 则 降水 少 , 流进 入 冬 河 枯水 期 , 方 一些 河 流 严 重干 旱 缺 水 。 资 北 水 源年 内随 季 节变 化大 , 降水 及径 流 分 ( 0 10 () 0 5 - 2 1 7 - 9 X 2 1 )7 a- 2 l 0 鼓 励 居 民和 居 民 小 区 推 行 屋 顶集 雨 工 程 。 () 雨罐 。 用 集 雨罐 进 行 雨 水 的 收 集 利 2集 利 用具 有 应 用 灵活 、 装 快 捷 的 优 点 , 用 于 安 适 雨水 收 集 量 较 小 的 建 筑 场 合 。 3 2道 路集雨 . 道 路集 雨 , 即利 用街 道 、 路 专 设 雨 水 马 管 道 引水 , 段设 置蓄水 池储存 , 分 就地 利用 或 通过中水管道. 为中水水源。 作 雨水 管 道 和 污 水 管 道 采 用 分 流 制 。 水 池 可 置 于 绿 地 蓄 下 , 量根 据 集 雨面 积 和 降水 量 确 定 。 种 容 这 集 雨系统 , 不仅 可应 用于市 内街 区 , 可用于 也 居 民小 区 , 自蓄 自用 。 该利 用 措 施 可 由城 建 部 门统 一规 划 , 以经 济 、 政措 施推 行i。 辅 行 I 3. 绿地 ,水域 拦蓄 3 近 年 ,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地 成 随 土 了 稀缺 资源 , 占排水 河道 和 市 区 湖 泊 、 挤 洼 地 、 地等现象十 分突出。 仅减少水域 、 绿 不 绿 地 栏 蓄 能 力 , 且 增 加 暴 雨 汇 流 强 度 和 而 内 涝 的 机 率 。 通 过 有 计 划 地 恢 复 城 市 水 而 域 空 间 和 绿 地 面 积 , 以 增 加 雨水 拦 蓄 能 可 力 , 免 涝 灾 , 复 生 态 , 而 达 到 雨 水 利 减 恢 从 用 的 目的 【。 1利 用 湖 体 贮存 雨水 。 果 城 9 () I 如 市 建 设 区 域 内有 湖 体 , 以 利 用 湖体 作 为 可 雨水 收 集 池 , 样 不 仅 可 以 节 约 大 量 的 工 这 程建设费 , 获得 较 大 的 雨 水 贮 存空 间 , 且 而 有 利 于 改 善 人 工 湖 体 的 水 质 , 直 接 进 行 是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的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2 建 设 () 蓄水池 贮存雨水 。 如果 建 设 区 域 内没 有 可 以 利 用 的 雨 水 贮 存 设 施 , 以 根 据 雨 水 的 可 回 用 量 建 造 地 下 或 地 上 蓄 水 池 来 贮 存 雨 水 。 3利 用 景 观水 池 贮 存 雨水 。 () 利用 景 观水 池 贮 存 雨水 也 是 对 区域 内 现 有 贮 存 空 间 的 科 学利 用 不 仅 可 以 节 约 工程 投 资 , 且 可 而 用 雨 水 替代 景 观 用 水 节 约 水 资 源i 。 3 4 间接利 用技 术——渗 透 . 雨水 渗透 是 一种 间接 的雨 水利 用 技 术 , 是 合理 利 用和 管理 雨水 资 源 , 善生 态 环境 改 的有 效 方法 之 一 。 雨水 直接 排 放和 雨 水集 与 中收 集 、 存 、 储 处理 与 利用 的技 术 方案 相 比 , 它具 有技 术 简单 、 设计 灵活 、 易于 施 工 、 运行 方 便 、 资少 、 境效 益显 著等 优点 。1下 凹 投 环 () 式 绿 地 。 地 是 一种 天 然 的 渗 透 设 施 。 凹 绿 下 式 绿 地是 在 绿地 建 设时 , 使绿 地 高程 低 于周 围地 面 , 利 于 周边 的 雨 水 径 流 的 汇入 。 以 下 凹式 绿地 透 水性 能 良好 , 设 成本 与 常规 绿 建 地 相近 , 可减 少绿化 用水 并改 善城市 环境 , 对 雨 水 中的 污 染 物 具 有较 强 的 截 留和 净 化 作 用 。 此 , 城 市 绿 化 规 划 设 计时 应 充 分 考 因 在 虑 建 设 下 凹式 绿地 , 增加 雨水 渗 透 量 。 以 下 凹式 绿地 的下 凹深度一 般5 0m为宜 【 () ~1c 6 2 】 。 人 造 透水 地面 。 人造 透 水性 地面 是 指 各种 人 工 材 料 铺 设 的 透水 地 面 , 多孔 的嵌 草 砖 、 如 碎 石地 面 、 水砖 、 透 透水 性 混凝 土路 面 等 。 人 造 透 水 地 面 能 利 用表 层 土 壤 对 雨 水 的 净 化 ( 下转 2 3页) 5

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节水技术的发展一直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水危机,节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节水技术的现状,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节水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农业领域,传统的灌溉方法效率低下,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

然而,如今很多农业区域已经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如滴灌和喷灌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地将水分送到作物根系附近,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损失。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节水农业技术,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智能灌溉系统,在减少用水的同时保持作物的良好生长。

在工业领域,节水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许多制造业企业通过改造和更新设备,采用闭路循环系统和废水回收技术,大幅降低了用水量。

此外,一些工业过程的优化和改进也能够减少废水排放,进一步节水。

一些工业园区和特定行业也开始实施节水目标,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在城市和家庭领域,节水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智能水表的引入使得居民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自己的用水量,促使人们更加节约用水。

一些住宅和商业建筑也采用了高效的水龙头、淋浴头和厕所冲洗装置,以减少用水量。

同时,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逐渐被广泛采用,将降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浇灌、建筑物清洗和马桶冲洗等用途。

尽管节水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技术的成本仍然是一个限制因素。

虽然一些节水技术的成本逐渐降低,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以推动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其次,公众认知和意识的提高也是关键因素。

虽然节水技术的实际效益已经得到了证实,但仍然需要教育和宣传,以使更多的人和组织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

未来,节水技术的发展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将更好地用于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2024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范文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而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城市水资源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一)水资源现状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季节性变化大、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农业灌溉等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水资源利用问题在现有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城市用水管网漏损等;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三、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一)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

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水资源协调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水资源管理。

(二)推广节水技术推广节水技术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需要加强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城市用水管网漏损率;鼓励和引导居民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形成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当前水资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四)推动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

推动雨水收集与利用是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需要加强雨水收集设施建设,如建设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等;推广雨水利用技术,如雨水回收再利用、雨水净化等;加强雨水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雨水利用意识。

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效益分析

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效益分析

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效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雨水排放问题。

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城市雨水排放管理政策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分析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并探讨如何提高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效益。

首先,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雨水排放管理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水泥道路和建筑物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城市出现内涝问题。

通过合理的雨水排放管理,可以将雨水引导到适当的渗透性区域或收集、利用雨水,从而减少内涝问题的发生,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其次,雨水排放管理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传统方式下,大多数城市会将雨水直接排放进下水道,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采取雨水收集及再利用的方式,可以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绿化、冲厕等用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雨水排放管理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合理的雨水排放管理措施,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适当的雨水排放管理还可以减少城市的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的质量,提高城市的环境整体品质。

除了经济效益,城市雨水排放管理也存在一定的成本效益。

首先,实施雨水排放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包括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改造下水道系统、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等方面的费用。

其次,雨水排放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成本。

例如,雨水收集泵站、监测设备等设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意识,增加对雨水排放管理的支持。

然而,尽管城市雨水排放管理存在一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这些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回报。

首先,通过雨水排放管理,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减少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

例如,内涝可能导致道路交通堵塞、商业活动受限等问题,这些都会给城市带来经济损失。

城市生态水利规划中雨水利用问题分析

城市生态水利规划中雨水利用问题分析

城市生态水利规划中雨水利用问题分析摘要: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市生态规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确保城市用水需求的充分满足,将雨水利用规划在城市的生态水利建设中,这是环保部门及城市生态管理机构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

雨水利用方法多种多样,有赖于规划人员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研究。

本文针对城市雨水利用、规划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同时简要总结出几点有效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助推城市生态水利建设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水利规划;雨水利用;问题;策略;研究引言:雨水利用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水利的规划效果,雨水资源恰好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紧缺问题,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物质需求的充分满足。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城市生态水利实际的规划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雨水资源管理体系,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落实,这将引导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事业走上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具有极高的规划价值,雨水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笔者对城市生态水利规划工作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一、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雨水利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区分,一方面是广义范围内的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雨水为前提进行雨水资源的存储与收集,而后进行直接或间接利用[1]。

另一方面则是狭义范围内的城市雨水利用。

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和存储,通过合理净化后集中利用。

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的利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影响。

如池塘、低洼低段、城市湿地区等都具备良好的雨水净化、调储功能。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实现的水资源合理利用,都可以及时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满足城市中各项生产活动的用水需求。

二、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一)缓解供水紧张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越来越发达,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以沿海城市在供水问题是能够最为严重,所以如何有效利用城市的雨水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性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技术分析作者:罗英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9期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及国内外的雨水利用现状和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就我国目前城市雨水直接和间接利用两种技术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雨水利用利用的意义利用现状利用技术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251-0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空间分布为南丰北缺。

南方水资源占我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时间分布为夏季降雨集中,汛期河水暴涨,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严重干旱缺水。

水资源年内随季节变化大,降水及径流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我国城市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短缺的问题。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严重缺水城市达110个[1]。

因此,雨水利用在我国应得到了广泛关注。

1 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资源作为一种较丰富的水资源,对其加以利用则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

善用这一资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第一、城市雨水通过有效途径回收,作为中水加以利用,可直接节约生活用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第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雨水下渗,可涵养地下水,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调节所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区雨洪负荷,减少接纳水体下游洪峰流量和洪涝灾害威胁;第三,城市雨水得以有效利用,可以减轻城区因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减少对城市河湖的水体污染,还可以减少扬尘污染。

另外,回收的雨水还可以作为城市中水系统的一个重要水源,对城市给水系统、中水系统的供需矛盾起到平衡作用[2~3]。

2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2.1 国内雨水利用现状我国雨水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于90年代发展起来的。

总的来说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开始透水路面研究,近几年应用推广迅速,截止现在,北京市累积应用透水路面达300万m2,主要用于人行道、步行街、广场、庭院等场所。

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透水路面普及速度较慢,推广面积小,存在很大差距。

2008年,北京在奥运场馆、水立方、中南海等地方均大量使用透水砖铺装。

有关部门顺势加大推广力度,在广场、公园、商场前等地方提倡使用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装,增加透水面积,达到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一些地区发展较快,如甘肃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宁夏的“窖水蓄流节灌工程”等。

其中,甘肃的“121雨水集流工程”获得了“特等奖”。

这些省区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批成果,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上海、大连、哈尔滨等许多城市都在对雨水利用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且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了我国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1~6]。

2.2 国外雨水利用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利用。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雨水的利用价值,采用各种技术、设备和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控制和管理。

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五大洲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和应用。

德国计划将国内80%的城市面积改建成透水地面。

日本在1996年初,仅东京就铺设透水性铺装49万m2。

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技术手册、规范和标准,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

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德国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区法规均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要求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鼓励雨水利用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向使用不透水地面的部门法人征收惩罚性费用[4]。

在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引导下,国外专门生产雨水利用设备的厂家和公司也逐渐增多。

例如,德国GEP公司的雨水过滤器、屋顶雨水利用控制设备、雨水储存罐等;荷兰WAVIN公司的孔隙雨水蓄水池填充料、整体式雨水检查井、雨水口等[5]。

3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分析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从方式上还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其中直接利用可分为屋顶集雨、道路集雨和绿地水景水域拦蓄;间接利用主要为渗透技术,应用较广[7]。

3.1 屋顶集雨屋顶集雨,即利用建筑物屋顶面积蓄雨水,蓄水池或集雨罐储存,生活使用[7]。

(1)蓄水池。

该技术系统主要由屋顶面积、檐槽、引水管道、蓄水池、水泵、供水管道和过滤器或反渗透过滤器等组成1蓄水池可用混凝土浇筑。

蓄水池设拦污网和拦污池。

供水管道可借用原屋内供水管道,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设过滤和反渗透过滤器。

这种装置可以单户使用,也可以用于居民小区、商业小区、办公大楼等。

城市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鼓励居民和居民小区推行屋顶集雨工程。

(2)集雨罐。

利用集雨罐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具有应用灵活、安装快捷的优点,适用于雨水收集量较小的建筑场合。

3.2 道路集雨道路集雨,即利用街道、马路专设雨水管道引水,分段设置蓄水池储存,就地利用或通过中水管道,作为中水水源。

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采用分流制。

蓄水池可置于绿地下,容量根据集雨面积和降水量确定。

这种集雨系统,不仅可应用于市内街区,也可用于居民小区,自蓄自用。

该利用措施可由城建部门统一规划,辅以经济、行政措施推行[8]。

3.3 绿地、水域拦蓄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了稀缺资源,挤占排水河道和市区湖泊、洼地、绿地等现象十分突出。

不仅减少水域、绿地栏蓄能力,而且增加暴雨汇流强度和内涝的机率。

而通过有计划地恢复城市水域空间和绿地面积,可以增加雨水拦蓄能力,减免涝灾,恢复生态,从而达到雨水利用的目的[9]。

(1)利用湖体贮存雨水。

如果城市建设区域内有湖体,可以利用湖体作为雨水收集池,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工程建设费,获得较大的雨水贮存空间,而且有利于改善人工湖体的水质,是直接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建设蓄水池贮存雨水。

如果建设区域内没有可以利用的雨水贮存设施,可以根据雨水的回用量建造地下或地上蓄水池来贮存雨水。

(3)利用景观水池贮存雨水。

利用景观水池贮存雨水也是对区域内现有贮存空间的科学利用。

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投资,而且可用雨水替代景观用水节约水资源[8~9]。

3.4 间接利用技术——渗透雨水渗透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是合理利用和管理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雨水直接排放和雨水集中收集、储存、处理与利用的技术方案相比,它具有技术简单、设计灵活、易于施工、运行方便、投资少、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

(1)下凹式绿地。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

下凹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以利于周边的雨水径流的汇入。

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

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设下凹式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

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5~10cm为宜[6]。

(2)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砖、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

人造透水地面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过滤水中较大颗粒固态物质,从而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其特点是:可实施地点灵活,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场所均可采用这种利用方式,运行管理也较简单。

在城市道路、广场规划设计时,尽可能采用透水性地面替代传统的硬化地面来增加雨水的渗透利用[4]。

(3)渗透管。

渗透管是由透水材料制成的管渠,在规划设计时可将常规的雨水管或明渠改为渗透管(穿孔管)或渗透渠,周围回填砾石,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

(4)渗透井。

渗透井占地面积和所需地下空间小,适宜于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透性好的场合实施,但渗透井的净化能力较低,对水质要求高,不能含过多的悬浮固体,雨水须经预处理再进入渗透井。

(5)渗透池。

当可利用土地充足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池。

地面渗透池可大可小,也可多池联合使用,视地形条件而定。

地面渗透池有干式和湿式之分,干渗透池在非雨季常常无水,雨季时则水位较高1湿式渗透池常有水,类似一个水塘[5]。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为了达到较高的利用效果,往往将以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总之,在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并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4结语城市雨水利用作为公益事业,不仅具有环境生态效益,还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雨水得以有效利用,可以减轻城区因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减少对城市河湖的水体污染,涵养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

实施雨水利用工程可以减少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线和排洪设施的政府投资;实施雨水利用工程对补充城市水源,缓解城市供需水矛盾具有积极作用;雨水利用有良好的产业前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雨水与中水利用设备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形成一个新产业,吸纳就业减轻社会负担。

可以肯定,城市雨水利用对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1] 王永磊,姜水平,王德民,等.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及对策[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 车武,李俊奇.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翟学峰.城市雨水利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4] Villarreal E L,Dixon A.Analysis of a rainwater collec2tion system for domestic water supp ly in Ringdansen,Norrkop ing,Sweden[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5.[5] 任杨俊,李建牢,赵俊侠.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学报,2000.[6] 李勇,程满金,柳剑锋,等.加强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水利,2007.[7] 北京市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指南[Z].北京: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2007.[8] 刘国茂.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9] 车伍.现代城市的雨水利用技术[J].环境经济,2004.[10] 刘根华.浅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13期.[11] 张红.城市雨水利用的前景展望.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