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上课

合集下载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第一篇: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项羽之死》。

(板书)一、教材简析: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三、说教法与学法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在“诵读”感性认识,“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精品课件(63张)

《项羽之死》精品课件(63张)
总之,本段用了浓墨重彩的正面描写手法。在对比中展 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现 了他的自负.
勇武豪爽 骁勇善战 威风勇猛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背景介绍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 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 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 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 突围至乌江自刎。
三次行动
东城快战的主要情节
直夜溃围 —— 绐陷大泽 —— 决意快战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三次行动中”作者描绘了项羽的哪些动作?有怎样的作用? 《项羽之死》精品课件(63张)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渲染项羽势不可挡、临战先声夺人、排山倒海的气势。用 “遂”写出了他斩将的轻而易举.神威凛凛,气势迫人的 神勇跃然纸上。
项羽何人
汉·司马迁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 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 弟,皆已惮籍矣。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 死》精 品课件 (63张 )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项羽是个大人物,但是他的命运却让人惋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项羽之死》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4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将不胜荣幸。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体会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 《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片段,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项羽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项羽之死》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项羽之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项羽之死》课件

《项羽之死》课件
《项羽之死》作为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的结合,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也揭示了命运的不可抗拒。通过对 项羽命运的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和命运的本质,以及人在历史和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05
《项羽之死》的影响和评 价
对后世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影响和启迪
塑造悲剧英雄形象
项羽作为悲剧英雄的形象,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迪了文 学家们对英雄主义和悲剧美的追求。
项羽的个人背景和生平为《项 羽之死》提供了丰富的人物性 格和故事情节。
《项羽之死》的创作背景
《项羽之死》是一篇历史小说,通过对楚汉战争中项羽的生死之谜进行文学创作 ,展现了项羽的英勇和悲壮。
《项羽之死》的创作背景是楚汉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项羽的个人背景,作者通过文 学手法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 术价值的历史小说。
英雄主义情怀
项羽的英勇和悲壮,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英雄主义情怀 素材,激励着人们追求崇高理想和自我超越。
悲剧美学
项羽的命运和结局展示了悲剧美学的精髓,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 价值的思考,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
叙事技巧
作品中对项羽性格的刻画和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了高超的叙事 技巧,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刘邦
阴险狡诈、善于用人、心机深沉。
虞姬
忠贞不渝、勇敢坚强、深爱项羽。
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
冲突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权力争夺,以 及项羽和汉兵的战斗冲突。
转折点
项羽在乌江之战中突围成功,但 最终因重伤自刎,这个转折点标 志着楚汉战争的结束和刘邦的胜 利。
03
《项羽之死》的艺术特色
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初中语文《项羽之死》教学教案优秀8篇

初中语文《项羽之死》教学教案优秀8篇

初中语文《项羽之死》教学教案优秀8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塑造人物的“多维透视”法,培养学生立足“多维透视”法解读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司马迁如何运用多维透视法塑造项羽这一英雄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读司马迁笔下项人物魅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史记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立足“多维透视”法,自由品读司马迁笔下的项羽。

2、难点:体味司马迁“多维透视”法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思路(一)以史入文:引项羽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

”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后的历程,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

(板书课题)1、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必须用酒来读的。

宋代名士苏舜钦,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博浪沙用大铁锤暗杀秦始皇,误中副车,猛击案道“惜乎,不中!”于是便浮一大白,就是执杯痛饮一口;读至《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于是又浮一大白,大呼“壮哉,英雄!”。

(以小事例说明读《史记》要与史事同呼吸,与古人相沟通,用真心去感知,以情感去共鸣,人物才会鲜活呈现于眼前。

)(二)多维透视:品项羽清代“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读《史记》品人物,亦须有法,司马迁写人物,不止把笔下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人,也把他们作为人性的人来看,为了展示他们的丰富性、复杂性,司马迁采用多维透视之法(板书),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而项羽恰恰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

《项羽之死》上课实用课件

《项羽之死》上课实用课件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1.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 能得天下。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 断则断。 3.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 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 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 ,封于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
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
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
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
心。‛
◇取而代之◇ 【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 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拔山扛鼎◇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 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
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项羽自小就有养成了怎样的性格
呢?

少时虽志向大,但性格浮躁,做
事不彻底。
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 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 作用。 也暗示出他的悲剧命运。

《项羽之死》课件全面版

《项羽之死》课件全面版
项羽的崛起在秦末中兴的背景下,反映了战国时期人民对于权力分配不均的 不满和渴望。
汉楚之争
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争霸之争之一。这场战争的结 果最终决定了中国的统一走向。
鸿门宴作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不仅展现了项羽的智谋和刘邦的过人机智, 也为后续的战争做出了重大影响。
败局已定
尽管项羽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陷 入了绝境。
这场战争的结果不仅决定了中国的统一,也揭示了项羽在军事、政治和个人 能力方面的局限性。
自刎之死
项羽自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于失败的悔恨和痛苦,也包括对于自 身命运的无奈和遗憾。
在自刎之前,项羽思考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留下了一封富有思想性和遗言的 信件,这对于楚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语
《项羽之死》对于我们有很多的启示,包括对于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对于人物形象的全面评估。 通过这样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项羽之死》ppt课件全 面版
《项羽之死》是一份全面介绍项羽生平的PPT课件。通过图像和文字,深入探 讨了项羽在汉楚之争中的崛起和自刎的原因,以及他对于楚汉历史的影响。
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项羽作为一个出身寒微的农民 起义军首领,成功崛起并成为了战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项羽之死》上课

《项羽之死》上课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 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 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 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 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 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 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 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 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 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 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 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 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 骑兵向东走,到达东城,这 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 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
题乌江亭 杜牧 杜牧认为: 胜败兵家事不期,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 卷土重来。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王安石认为: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军民离心,败势难 回。
乌江
胡曾 胡曾认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 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 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 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 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 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 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 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 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 锁在边险地。 •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还定三秦,东向以争 天下的方略,忍忿前往汉中,途中烧毁所 过栈道,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 项羽。
• 五月,田荣于齐地起兵反楚,刘邦以项羽 杀害楚怀王为口实,联络各地诸侯王,率 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 • 项羽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 胜利,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 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连老婆孩子都 不顾,逃回荥阳。

第四单元第18课 项羽之死 课件

第四单元第18课 项羽之死 课件

连词,和
②以故汉追及.之
动词,赶上
4.被
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羽之死》)
动词,遭受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介词,表被动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动词,同“披”,穿着
5.独(均选自《项羽之死》)
①今独.臣有船 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③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副词,于是 动词,是 副词,才
副词,仅仅
10.且
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项羽之死》) 连词,况且
②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连词,尚且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副词,将要
④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副词,暂且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项王军壁.垓下
(二)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或意动的 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是形 容词,这里作“跟……交好”解,用作动词。又如: 1.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多、少:都用作动词,出 产很多,出产很少。 2.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照明。
壁: 设营驻守
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③田父绐曰“左.” 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⑤身.七十余战
楚歌:唱楚歌 左: 向左走 东: 东行 身:亲身参加
⑥亦足王.也
王:称王
⑦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 向西进军
⑧马童面.之
面: 面对
(2)名词作状语 ①项王则夜.起 ②直夜溃围南.出 ③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副词,只有 副词,岂,难道
副词,仅
6.会

项羽之死上课

项羽之死上课
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 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 悲剧性的一幕。今天,就让我们 继续学习《项羽之死》,看看西 楚霸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项 羽 之 死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梳理情节。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及映衬和对比手法的分析,感知人物性 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 形象的方法。 3、欣赏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个性化 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3、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能”字可以换成“敢”吗,为什么? 4、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慷慨悲歌,有人说项 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和女 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 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这一“泣”字,怎么理解?
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 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 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 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正面写出 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感染周围的人也都 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场面感人, 侧面写出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这里司马迁以简洁的文字,使一个真实英 雄,一个真情英雄便跃然纸上。)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 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 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 悲剧。
司马迁将自己爱、怜、怨、恨,以至满 腔的血全部的泪融注笔端,谱写出这一曲
英雄悲歌。
对人物的评价:

《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垓下 之围、东城快战和自刎乌江三个连续的事件集 中笔墨塑造项羽形象,垓下之围表现项羽的多 情善感,东城决战表现项羽的勇猛自负,乌江 自刎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
课堂写作训练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 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项羽之死公开课课件

项羽之死公开课课件
1.做人必须要有尊严。 2.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 能得天下。 3.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给项羽设计一个个人小档 案,并写一段颁奖辞。
姓名:项籍,字羽,又字子羽 性别:男 国籍:楚 籍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 年龄:30岁 学历:接受叔父的家庭教育 最爱的动物:乌骓 爱好:喝酒、骑马 优点:勇猛霸道,恩怨分明 顶天立地,英雄本色 缺点:残忍果决而又妇人之仁
我有话说
我读了《项羽之死》, 懂得了“ ”。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 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时至今 日,我们是否可以从项羽身上获得“有价 值”的东西呢?项羽之死会给我们带来怎 样有益的人生启示呢?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浙 江的时候,许多人观览。 项羽看到后说: “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看到后说: “大丈夫当如此也 ”。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 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 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 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 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当你站在乌江渡口眺望天下,半 世拼搏半世血泪只剩下最后的骄傲。你, 顶天立地的英雄,最终选择了死亡,为了 无愧于江东父老,无愧于英雄名节,你以 死谢乡亲,以死谢天下。当长剑吻上脖颈, 你以大无畏的死 , 完成了一个英雄在历史 舞台上最完美的落幕。
课后将项羽的个人档案进行个性设计, 然后在班级展示。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东城快战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
——项羽
三次行动

项羽之死(上课)

项羽之死(上课)

翻译:在此情形下,项王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 长拢船靠岸等候,(他)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土 地方圆(尚有)千里,民众(也有)数十万人,也足以称 王了。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 了(之后),没有办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 让我灭亡,我渡江还有什么用呢!况且我和八千江东子 弟(一起)渡江向西(征战),现在没有一个人东还,纵 使江东的父兄辈们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 目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 吗?”(项王)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个年高有 德之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马)没有能战 胜它的,(它)曾经一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把 (它)送给您。”
“何……为”,固定结构,也是宾语前置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 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 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 了他的悲剧。
对项羽这个人物,尤其是项羽该 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就这一 问题,你有何看法?
你是如何 看待项羽 这个人物 形象的?
项羽在人性上的缺点决定了他注定要失败的, 在《鸿门宴》中我们似乎就已经看到了故事的 结局。但是在项羽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 的激情澎湃,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 许这就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
东城快战
勇猛善战 气概豪爽 缺乏谋略 极度自负
知耻 重义
心地 仁善
视死 如归
场面
人物表现
垓下 惊、起、饮、 之围 歌、泣
溃围、快战、斩将
东城 快战
嗔目而叱 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
笑答、赐马、 乌江 “吾为若德” 自刎 赠头、自刎
描写手法 人物形象
神态 动作 语言 映衬
多情善感
动作
勇猛无敌

课件6:第18课 项羽之死

课件6:第18课 项羽之死

多维探究
搜集后世对项羽的评价,说一说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提示: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易中天(原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 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 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 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第18课 项羽之死
司马迁
新课助读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 江苏宿迁)人。出身楚国贵族。秦二世元年(前209), 从叔父项梁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 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 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在 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 自杀。 《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它所记叙 的正是项羽最终惨败的那段人生经历。
句段点评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 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文: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 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啊,骓马不再 往前奔驰!骓马不往前奔驰啊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 将你怎么安排呢!”
点评:司马迁引述《垓下歌》,有很深的用意。第一 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是项羽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表 现了他对自己武力的自负和心理、性格上狭隘的特 点。第二句“时不利兮骓不逝!”,他把眼前的不能自 由奔突归结为势态的不利,而不去反省自己的过失, 从自身找原因。第三、四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写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最 后连自己身边的美人也不能保住,这就充分表现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 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 “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 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 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 是“天之亡我”,也对。

《项羽之死》上课实用

《项羽之死》上课实用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巨鹿之战:

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羽 本
鸿门之宴: 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垓下之围:
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 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 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 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 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 “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 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 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壁:名词作动词,设营驻守。 是:指示代词,指汉军。 则:乃,于是。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幸从:受到宠爱而跟在身边。 逝:跑 可奈何:将怎么办呢? 奈若何:把你怎么办;
若,你。 歌:名词作动词,唱。 阙:乐曲每终了一次算一阕,
数阙就是几遍。
翻译: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 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 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 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 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 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 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 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 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 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 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 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 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 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
以:把 短兵:短小轻便的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十表 、 括 十二本纪 、 八书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 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写 人 的 技 巧
肖像 语言 正面描写: 行动 心理 神态……
背景(周围环境) 侧面描写: 他人 他事 ……
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1、人物形象的总体概括。
2、分析材料,借助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心理等总结出人物形象。 3、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的意义与作用。
逃避、不懂 自省
语言三
“快战重气节
踌躇满志
自信
语言四
拒渡
知耻重义
我何渡为? 我何面目之? 籍独不愧于心乎? 赐马 不忍杀之,以赐公
心地仁善 宁死不辱 沽名钓誉
赐头
动作一
慷慨悲歌
乃悲歌慷慨 歌数阕 泣数行下
引兵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前进,往东走
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副词。
垓下突围
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 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 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 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阻挡的被我击破,被我攻打的都降伏。 卒:最终 固:本来 刈:割,砍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 户:悬赏征求;封城邑
吾为若德 德,名词作动词,做好事。
第四段翻译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 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 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一千里,民众有几 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 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 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 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 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 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 心中没有愧疚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成一家之言。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司马迁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时代背景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 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 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 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 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 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 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 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 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 乌江自刎。
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
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吾为公取彼一将:割取脑袋,杀死。
第三段:东城快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
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第二次:
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三次:
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亡两骑
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几十百多人, 又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 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 像大王说的那样。”
乌江自刎
于是项王乃 欲东渡乌江。乌 江亭长木义船待, 谓项王曰:“江 东虽小,地方千 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愿大 王急渡。今独臣 有船,汉军至, 无以渡。”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 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 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学。 “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内容梳理
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
垓下之围 垓下突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被围。 第二段:垓下突围。
1、重点词: 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则夜起 时不利兮骓不逝
歌数阕
驻守,名词作动词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奔驰 名作动词
2、重点句: 汉军那边楚人为什么那么多啊? 是何楚人之多也 是,代词,汉军 饮帐中 饮(于)帐中 常幸从(之) 使动用法,使-----随从 常幸从 奈……何:对……怎么办 固定句式 奈若何:对你怎么办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和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 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 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 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 早的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 又是文学巨著。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 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史上 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 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 江苏苏州)。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 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渡浙江(今钱塘 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 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公元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 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 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24岁的项羽,就这 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三段:东城快战。 第四段:乌江自刎。
垓 下 之 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 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 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 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 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 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 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难道不……吗?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
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
乌江自刎
赐头自刎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你 “若非吾故人乎?”马童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面对; 指给……看 面之,指王翳曰:“此项
王也。”项王乃曰:“吾 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司马迁
回忆《鸿门宴》中对项羽 的分析,归纳其性格特征。
坦诚直率 刚愎自用 优柔寡断 心地善良 光明磊落 不善用人 有勇少谋 自矜功伐……
妇人之仁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第二段翻译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 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 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 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 河,能跟上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 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 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 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 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 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

拒渡
木义,舣船:使船靠岸 乃欲东渡乌江:名词作状 语,向东。 地方:土地方圆。 亦足王也:使动用法,称王
独:只。 无以渡:没有……的办法。
拒渡 赐马 项王笑曰:“天之亡 乌江自刎 我,我何渡为!且籍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 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何……为”,固定结构,由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副词“何”与语气词“为”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 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 乎?” 乃谓亭长曰: 呢”等 “吾知公长者。吾骑 怜而王我 使……称王 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 籍独不愧于心乎? 杀之,以赐公。”
是位忠厚的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 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 把它送给您吧。”就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 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项羽一个人就杀掉汉 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 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 朋友吗?”马童这时才敢跟项王面对面,于是 指给王翳看,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的价格悬 赏我的脑袋,我就给你送个人情吧!”说完, 酒自刎而死。
垓下突围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 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 百余人耳。 直夜溃围南出:当夜;突围;名词作状语,向南 平明:天亮 定语后置: 壮士骑从者 骑能属者
垓下突围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田父绐曰:农夫;欺骗。 左,乃陷大泽中:名词用作动词,往左走。 乃陷(于)大泽中。
第三段翻译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 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 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兵驱马 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 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 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 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 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 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 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
总体形象
肯定?否定? 赞赏
何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