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和》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2-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
凄凉悲恻,离愁别恨一层层在心上不断堆积。船渐渐
到了一个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有水波回旋。渡口附近冷 冷清清,守望伫立在那里孤伶伶的。天边斜阳冉冉西下, 眼前春色一望无边。想到曾几何时,在春天夜里,我们在 月光下亭榭中携手同游,一起站在秋露沾湿的桥头,倾听 悠悠的笛韵。沉思从前这些事情,好像在梦里一样,不禁 暗暗流下了泪滴。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
兰陵王·柳阴直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 ① 上,曾见几番,拂水 飘绵送行色②。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③路,年 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④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⑤催 寒食⑥,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⑦便数驿,望人 在天北。
(
)
A.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泰山崛起”“黄河入 海”“孔子诞生”等画面呈现出磅礴的气势,令人印象深 刻。 B.微软拼音、全拼、郑码、智能ABC、五笔、双拼 等输入法,都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 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
人 教 版 语 文
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6~8题。
那夜鲁迅先生到底讲了些什么,现在记不起来了。也 许想起来的不是那夜讲的而是以后讲的也说不定。过了十 一点,天就落雨了,雨点淅沥淅沥地打在玻璃窗上,窗子 没有窗帘,所以偶一回头,就看到玻璃窗上有小水流往下 流。夜已深了,并且落了雨,心里十分着急,几次站起来 想要走,但是鲁迅先生和许先生总说再坐一下:“十二点 钟以前终归有车子可搭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年份经历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年份经历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摘自《毛泽东文集》【课内挖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的名言,更是鲁迅自身炽热的爱憎情感和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这两种强烈对立的情感,在鲁迅的身上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热爱人民,“甘为孺子牛”;他憎恶敌人,“横眉冷对”。
鲁迅这种爱憎情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源于爱,源于对中华民族的爱。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
而这种爱憎的情感自始至终都贯穿在鲁迅的作品中,这就是鲁迅——爱憎分明的鲁迅。
鲁迅有着强烈的爱憎情感、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为祖国、为民族殉道的“人之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对“人”的关注。
他一方面含着热泪,鞭笞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另一方面他又热情地讴歌中华民族的脊梁,提出重铸新型民族性的正面主张。
这也正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财富。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应用于“爱憎分明”“追求”“爱国”等话题作文中。
运用此素材时既可适当引用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名句,又可选取与其有关的典型事例,结合现实生活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巧妙地选取运用角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内素材。
高中语文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共97张PPT)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 素
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
前
自 主
清xī晰
导 学
(3)xī淅沥
咳sou嗽
课 堂
(5)shù漱口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素
遭yānɡ殃
材 日
(2)yānɡ秧歌
积 月
累
wěn紊乱
(4)柳xù絮
课
后
虎视dāndān眈眈
知 能
(6)dān耽误
检 测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晨 读
3.词语辨析开 卷ຫໍສະໝຸດ 素 材日课
(1)“台独”政客,最担心最害怕的,莫过于中国历史文
积 月
前
累
自 主
化,所以,他们呕.心.沥.血.地要把这些内容,用“台独”基本
导 学
教义的内容取代。(×)
课
后
请说明理由:“呕心沥血”多含褒义,此处犯了褒贬误
知 能
课
检
堂 用错误,可改为“处心积虑”。
测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语文 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素
材
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
日
积
课 前
巨著行世,千秋共仰——我们知道任何
鲁迅: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平和(杨)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 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 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 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 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 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
再现鲁迅平和可亲的一面。
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
—— 平和
阅读课文
按照隔行分段的形式特点,全文 分为39节,标出段落后,读1—15节 从事件、性格和手法几方面梳理各段 的主要内容。
节
事件
性格 爽快、率真
手法 略、细节
1 明朗的笑声
2 轻捷的步伐
3 服饰审美观 4 真诚地待客 5 玩笑式招呼
萧红为我们再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值
得敬偑的作家鲁迅,更是一位悉心培植
晚辈青年的宽厚慈祥的鲁迅,同时还是
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又很有人情味
的鲁迅。
合作探究
结合前面所读的内容,找
出能够体现鲁迅先生“平和”
的一面的具体内容。
第3节:很有兴致地谈论服饰和审美观点。 第13节:因开销大不用厨子,却不辞退老佣人。
归纳总结
“深刻与伟大”和“平和”
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鲁迅的深刻与伟大,正如毛泽东给予 的高度评价,这是就对他文学、思想和革 命成就而言的,是就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 贡献而言。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 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 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 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因为 他们平凡,和常人能更好地相融,才能了 解人的需要、理解人的心灵,才能对人类 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的成就。
萧红(1911~1942) 原 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 人。1932 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 年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下,萧红成为 30 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 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 了序言。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鲁迅:深刻和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能力目标: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情感目标:了解这篇回忆录中作者倾注的情感。
【教学难点】1、从看似闲碎的枝枝叶叶中抓住人物“平凡〞的特点。
2、探究人物性格特点。
【教法和学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由鲁迅的?自题小像?导入。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分析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1、历史上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2、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①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拟。
②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③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④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同学们自由讨论分析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讨论后轮流发言。
3、归纳: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主要从“人之子的鲁迅,人之夫的鲁迅,人之友的鲁迅,人之主的鲁迅,生活之主的鲁迅〞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
三、赏析文章的语言1、品味描述性的语言2、品味人物语言描写四、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2题中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传主的情感。
五、合作探究,赏析艺术特点。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2、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3、“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六、课后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调研,鲁迅的文章该不该从语文课本中消失?。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案2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传记学案(第6周)《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回忆录的特点。
2.理解传主的精神品格及形象,品味文章中个性化细节描述塑造传主的作用。
学习重点1、掌握回忆录体裁的特点。
2、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品味作者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学习方法: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一、课前预习:1.阅读全文,标清段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名言,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人物精神、情操,课上交流。
二、预习检查:(2)萧红这篇文章把鲁迅写活了,她是如何来刻画鲁迅的?三、导读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隔膜.(mó)捕.捉(bǔ)细腻.(nì)咳.嗽(kã)B.竭.力(jiã)抹煞.(shā)疙.瘩(gē)解剖.(pōu)C.荸.荠(bí)虔.诚(qián)气喘.(chuǎn)闷.热(mân)D.颤.抖(chàn)耽.搁(dān)稀疏.(shū)遮.盖(zhē)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病愈纽扣淅沥油漆B.疲倦嘈杂卧倒祈祷C.混浊剪裁坦荡夸耀D.大慨门闩唠叨训斥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许先生从鲁迅先生病起,更______地忙了。
(2)这种事情许先生是偷______就做的,夏天就开始预备着冬天的,冬天就做夏天的。
(3)一位的士司机遭到了3名自称是“城管”的男子的殴打。
事后,虽有警方到场______并将打人者控制,但得知此事的数百名的士司机仍迅速聚集到现场,围住打人者齐声要求其道歉。
A.过度功夫处治B.过渡功夫处臵 C.过度工夫处臵 D.过渡工夫处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对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课件(73张PPT)
令人奇怪的是萧红的遗嘱里,将《生死场》的版权给了萧军,《呼兰河传》 的版权给了骆宾基,却唯独没有端木的份儿,但是端木没有计较这些,并做 到了二十年不娶,以此来表达他对萧红的悼念和深情。每年清明都要去看看 萧红,后来端木有了妻子,便同妻子一起来祭奠萧红。
萧红三十出头,就已离开,但是唯独写作是她唯一的依靠。萧红是民国时期活的最 凄苦的一位女作家。十年期间,身体上的病痛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让这位 女作家顽强不息,十年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生死场》,《孤独的生活》 ,《马伯乐》,《呼兰河传》等等一些影响文坛的著名作品。
作者简介
鲁 迅 后 人 全 家 福
鲁迅其人
以前大家都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 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在你印象中鲁迅仅仅是一个文学家吗? 你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 你对他还了解多少呢?
鲁迅其人
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 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 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 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 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 是怎样一个人呢?
但是二人还是不幸福的,虽然他们没有争吵和辱骂,也没有家庭暴力,但
是性格的问题和精神上的缺失,让萧红也有了对端木的很多看法。新婚期间 的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流产了,孩子的死,意味着她和萧军的夫妻缘分已尽 。端木很关心萧红。虽然他们没有那么亲密,但也互敬互爱,但端木的性格 太懦弱和懒散,萧红除了要写作还得做家务,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萧红一人 扛着。这让萧红也很心累。对这段婚姻萧红也失望了。最后她终于扛不住了 ,正如她在书中写道:“我好像命中注定要一个人走的。”
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生活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态,描述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 让我跨越时代的鸿沟,紧紧握住你的手。这是执着“金不 换”之笔的手,温暖如春,我能感受到“民族魂”中奔涌 的血流,“血沃中原肥劲草”。就是这双手,在晦暗如磐 的长夜里,投出一把把如闪电般的匕首,刺破浓黑的天幕 ,让我们看到日出东方。 • 我不怕你,周树人!我热爱你,鲁迅! • 【阅卷组点评】 • 文章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不怕“周树人”的原因。重点 非常突出,无枝无蔓,直入主题。其中有对鲁迅文章的深 中肯綮的评价与体会,也有对鲁迅人格魅力的景仰。主体 段落的首句皆引用鲁迅诗歌切入,这样显得有文化的底蕴 ,也显得作者表达的情感真挚。试想,如果一个人对鲁迅 只是泛泛而谈,肯定没有什么感染力。只有对鲁迅的文章 熟稔,才可以如此信手拈来,引用自如。就观感而言,让 人确信作者真的爱“鲁迅”,而不是“逢场作戏”。“你 ” 这种第二人称代词,让读者有了一种面对面倾诉的感 觉,没有了距离感,感到非常亲切。作者选择这种形式, 可谓独具匠心,别开生面。 • 【核心亮点】 • 引用自如 蹊径独辟
节 数 30 31 32
事件
体质不如以 前 妻子许先生 的担当
性格
一讲话就精神 工作如山、不 得休息
手法
神情、对比 间接描写
病中先生的 饮食 病情不断恶 化
病中的困顿
别人重视、自 己不以为然 不忘工作、坚 强
俭省、坚定
环境、语言、 间接 环境、语言、 间接
神情、间接、 环境、细节
33
34
节 数 35 36 37 38 39
【拓展探究】
挽联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孙伏园
孙伏园先生用鲁迅先生著作名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整体把握
家庭生活
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 尝鱼丸 与保姆相处 房间布臵 家中各处 病中家事
交友会客 个性习惯
交友会客
• 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 车并为其付钱 • 和萧红开玩笑 • 先生的特殊客人 • 看青年人的信 • 谈苏联纪念五一节的 红场,珂勒惠支的画 史沫特莱 • 谈电影,谈公园 • 盛待客人 • 陪客人至深夜 • 谈踢鬼 • 病中请客
个性习惯
• 笑声明朗走路轻捷 • 品评衣着 • 喜欢吃北方饭,包饺 子 • 外出装束 • 不随便放东西 • 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 吃茶的习惯 • 瞪摩登女郎 • 包书 • 带病工作 • 枕边的木刻
性格特点
家 庭 中
一个美满幸福 家庭的一家 之主 一个尊重体贴 妻子的好丈 夫 一个疼爱、了 解儿子的好 父亲
a.动态造型 语言细节 b.语言+动作 c. 心理细节描写 d. 场景细节描写 e.对比展示 f.肖像细节描写 g.运用反复
细节描写示例
a.动态造型: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 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 一切的走去。(第2节)
语言细节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 杀是不对的。”(第21节)
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 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 (25\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29)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30)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31)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32)病中先生的饮食 (33)节 病情不断恶化 (34) 病中的困顿 (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37) 时刻伴随的小画 (38)(39) 最后的时刻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的一种——“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品味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3、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多种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性格特色。
2、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难点]对“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的鲁迅到“平易温和”的鲁迅的转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先听两则“毛主席语录”:“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再请同学们欣赏几幅鲁迅先生的照片(用幻灯片显示几张鲁迅先生的个性照片)。
所以,一提起鲁迅,大家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这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鲁迅曾尽其所能地帮助和教导过他们,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来到上海,曾和鲁迅有过一段很深的师生情谊,得到过鲁迅直接的关怀和提携。
所以在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之际,萧红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题为《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示例:
关于目前中学生对于鲁迅的接受情况的调查问卷
被调查人:_________(可不填) 性 别:_________
年 龄:_________ 所在年级:_________
第一部分:鲁迅印象
1.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
终于她到日本去了。直至鲁迅先生死后才回到上海来。
在鲁迅先生死后第五天,她曾给萧军先生信(见《鲁迅先生纪念集》),说:
“可怕的是许女士的悲痛,想个法子,好好的安慰着她,最好是使她不要静下来,多多的和她来往。”这个动议大约是被采用了。所以鲁迅先生死了之后,萧军和黄源等先生来了,其他如聂绀弩夫妇,张天翼夫妇,更有胡风夫妇等许多人都时常来了。有一次,萧军和黄源等半劝半迫的叫我去看电影,没法子跟着去了,在开映的时候利用光线,我一直在暗中流泪。十年来,在上海每次踏入电影院都是和鲁迅先生一道的,看到会心的时候会彼此用臂膀推动一下,这生动的情境在电影院中更增加我的伤痛,但我怎能辜负他们的好意呢?他们那里会想到发生相反的结果呢?
大约1934年的某天,阴霾的天空吹送着冷寂的歌调,在一个咖啡室里我们初次会着两个北方来的不甘做奴隶者。他们爽朗的话声把阴霾吹散了,生之执著,战,喜悦,时常写在脸面和音响中,是那么自然,随便,毫不费力,像用手轻轻拉开窗幔,接受可爱的阳光进来。
从此我们多了两个朋友:萧红和萧军。
中等身材,白皙,相当健康的体格,具有满洲姑娘特殊的稍稍扁平的后脑,爱笑,无邪的天真,是她的特色。但她自己不承认,她说我太率直,她没有我的坦白。也许是的吧,她的身世,经过,从不大谈起的,只简略的知道是从家庭奋斗出来,这更坚强了我们的友谊,何必多问,不相称的过早的白发衬着年轻的面庞,不用说就想到其中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的生的旅程。
A.阅读鲁迅传记作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内容分析:《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原名《回忆鲁迅先生》)是高中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本的第二课,涉及到生活中的鲁迅形象和萧红文章的语言特色两个重难点。
这篇回忆录很有趣,同学们能通过阅读发现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轻松走进文化巨人,同时也能反思自己为何以前对鲁迅及其作品有所隔膜,不觉得亲近。
为何有些先入为主的评论框定了我们的头脑,阻碍了对鲁迅丰富精神的认识。
此外,通过品味语言,学生可以学习到萧红对日常生活细节质朴真实的描写,形散神聚,语言平淡却饱含深情;了解到鲁迅和萧红的关系,从而更加理解为何萧红眼中的鲁迅如此富有人情味且好玩温暖。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阅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故事新编》、《野草》等作品,也阅读过萧红、张爱玲、三毛的的一些散文和小说,所以对萧红和鲁迅并不陌生,但也比较新鲜——萧红为何写鲁迅?为何写出了一个与我们之前印象中不太一样的鲁迅?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解读生活中的鲁迅形象,并和以往学生的阅读印象进行对比,发现生活中鲁迅的不同特点,通过老师适时引导启发与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鲁迅“好玩、温暖”的一面。
同时,本文难点在于理解为何萧红写出了一个如此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通过细品语言并分析萧红和鲁迅的关系,调动学生关于三毛、张爱玲的阅读积累,充分发挥学生阅读和探讨的积极性,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班级学生素养较高,发言较积极,小组经常合作交流,利于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小组讨论和文本解读,品读生活中的鲁迅形象,发现其与作为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鲁迅不一样的一面。
2、通过细品语言与深入分析,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品味萧红涌动在文字下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
3、能够自主搜集资料,进行对比阅读;能够细品、批注文本,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合作交流。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教案-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4-人教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评价鲁迅。
2、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
3、通过小组互动探究,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平和温暖的一面教学重点结合回忆录中生活场景片段记述感知伟人生活的另一面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类型探究互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人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
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他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就是世纪伟人鲁迅。
名人评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
是足以语鲁迅。
——摘自林语堂《鲁迅之死》苏雪林:“我不怕干犯鲁党之怒以及整个文坛的攻击,很想做个堂·吉诃德先生,首加鲁迅偶像以一矛。
鲁迅在世时,盘踞上海文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一般文人畏之如虎,死后淫威尚复如此,更使我愤愤难平了。
”〔载1937年3月1日《奔涛》半月刊(汉口)第一期〕“鲁迅的性格是怎样呢?大家公认是阴贼、刻薄、气量褊狭、多疑善妒、复仇心坚韧强烈,领袖欲旺盛。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2-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人 教 版 语 文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 生活的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 交响乐。 B.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流正侵蚀我国的实体经济, 为了“驱寒保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 的应对措施,积极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 C.2007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
人 教 版 语 文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
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 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 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 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 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
)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答案】
D(A项“梵”读fàn;B项“穴”读xué;C
项“潜”读qián,“靡”读mǐ。)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肆无忌惮 两全其美 事必恭亲 再接再厉 B.乐不可知 声名鹊起 触目惊心 人情世故 C.一诺千金 各行其是 厉行公事 无上光荣 D.振聋发聩 额手称庆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 鲁迅 ,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 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
•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 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 字。“鲁迅”笔名的来历
• 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 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 而迅速之意。”(《亡友鲁迅 印象记.笔名鲁迅》)这就是对 “鲁迅”这个笔名最权威的解 释。
”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
鲁瑞对她十分喜爱。她的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 墓旁,这当然未能如愿;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 意思举行,下葬在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坟 上没有任何标记。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
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 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 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 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 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 管的。
• 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 不好的。
• 1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记念刘和珍君)
• 14、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 15、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 16、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 棵也是枣树。
•
(《秋夜》)
敏感
深刻 冷峻
•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自嘲)
•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像)
(鲁迅.自题小
•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鲁迅题)
•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
(鲁迅.无题)
•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8节,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 节 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 语言、细节 坚强、关心别人、 语言、 乐观、 描写 乐观、平和 37 时刻伴随的小 画 38 最后的时刻 39 细节、 推崇个性解放、 推崇个性解放、个 细节、语言 性自由 勤奋不息 细节、 细节、避讳
品味下列描述性语言 描述性语言: 描述性语言 刚抓起——一扣——同时伸出 同时伸出——不顾一切 (1)第2节:刚抓起 一 同时伸出 不顾一切 节第4 鲁迅先生嘱咐 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 (2)第4节第4段: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 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嘱咐许先生付钱 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还有4节倒3 笑声冲下楼梯来: 冲下楼梯来 (3)还有4节倒3段:笑声冲下楼梯来: (4)第12节倒2段: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抱着印花包袱, 12节倒 节倒2 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 着印花包袱, 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 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 19节倒 节倒3 鲁迅先生一看她,就用眼瞪着她, (5)第19节倒3行:鲁迅先生一看她,就用眼瞪着她,很 生气地看了她半天。 生气地看了她半天。
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 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
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 ①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 一面是平和) 一面是平和) ②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 惜时(论据1 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 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 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2 鲁迅名言— 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 —“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 哪有什么天才, 哪有什么天才 在了写作上。”“时间 就象海绵里的水, 时间, 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 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③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 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 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 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
4 夜谈和待人吃 饭 5 招呼来客
节 数 6 7 8 9 10 11
事件
性格
手法 略写、 略写、语言 及细节
久雨偶晴的 和蔼可亲 造访 和海婴嬉 戏
善解人意、 语言描写、 善解人意、童心依在 语言描写、 对比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和对比 描写
冯雪峰来访 好客、真心待友 好客、 对青年来信 的态度 关心、 关心、宽容青年
描述性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细腻, 描述性语言准确、生动、形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腻,表现 力强,鲜明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点。 力强,鲜明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点。
品味下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节中间——“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 你不穿我才说的, (1)第3节中间 你不穿我才说的 你穿的时候, 一说你该不穿了。” 一说你该不穿了。 节倒2 我再吃几个吗? (2)第4节倒2行——“我再吃几个吗?” 我再吃几个吗 21节倒 节倒2 他说不新鲜, (3)第21节倒2 段——“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 他说不新鲜 一定也有他的道理, 不加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 不加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 36节 人瘦了, (4)和36节——“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 人瘦了 这样瘦是不成的, 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儿。”(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节 事件 数 24 书房就是卧 室
性格
手法
环境、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爱书如 环境、细节 命、惜时 对比烘托 对比、神情、 对比、神情、 语言 心理、 心理、细节
25 整个三层楼的寂 喜静、勤奋工作 喜静、 26 静 27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 惜时、忘我工作 惜时、 态度
节 事件 数 1 鲁迅的“笑” 鲁迅的“ 2 鲁迅的步伐 3 品评衣着
性格
手法
明朗、爽快、 略写、 明朗、爽快、不掩饰 略写、细 节描写 真情 轻捷 略写、 略写、动 作、细节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 善解人意、 合、详写 友善、慷慨大方、 详写、 友善、慷慨大方、尊 详写、细 节描写 重妻子 爱开玩笑 略写、 略写、语 言及细节
性格 朴素、不张扬、 朴素、不张扬、 爱憎分明 富有科学精神 不轻易否定、 不轻易否定、有 家庭民主思想 对工作一丝不苟 俭朴、勤劳、 俭朴、勤劳、待 人真诚
手法 环境、衣着、 环境、衣着、 眼神描写 动作、心理、 动作、心理、 细节描写 动作 语言、 语言、 对比 对比、 对比、细节 环境、 环境、细节
人物语言极富个性,言简意赅, 人物语言极富个性,言简意赅,准确地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 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2题中的语言 题中的语言 )(第 节中) (1)(第3节中)对先生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 )(第 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 (2)(第9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 )(第14节 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 (3)(第14节)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 )(第18节 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 (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 )(第39节 (5)(第39节)对鲁迅先生的去世充满无限的惋惜
礼让别人、宁亏 语言、动作、 语言、动作、 礼让别人、 对比描写 自己 礼让别人、 对比、 礼让别人、宁亏 对比、细节 自己( 自己(节俭 描写 惜时、 惜时、勤奋 环境烘托、 环境烘托、 细节描写
节 数 19 20 21 22 23
事件 对“时髦”的 时髦” 厌恶 对鬼神的不相 信 品尝海婴的鱼 丸 包书也要亲自 动手 简陋的居住环 境
语言( 指导青年看 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 语言(直 指导青年 引和间引) 电影 引和间引)
节 事件 数 12 不游公园却勤出 门 13 不请男佣却热待 客 14 不吝校样纸及坐 车 15 喝茶和抽烟 16 17 昼陪客人夜加班 18
性格
手法
热爱、 对比、 热爱、指导青年 对比、语言 及细节描写 节俭、 节俭、好客 对比、 对比、细节 描写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 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 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 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 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 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 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 迅 :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萧 红 是 平 和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 国的第一等圣人。 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 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 卷第43 43页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出版 月出版。) 1993年12月出版。)
33 病情不断恶化 仍不忘工作 问刊物 、 仍不忘工作(问刊物 神情、细节、 问刊物)、 神情、细节、 坚强 间接 34 病中的困顿 俭省、 俭省、坚定 神情、间接、 神情、间接、 环境、 环境、细节
节 事件 数 35 海婴的药瓶 玩具” “玩具”
性格 爱孩子、 爱孩子、坚强
手法 间接、 间接、语 言、细节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 经历, 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 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 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 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 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 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 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 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 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 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 散文化的小说, 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 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 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 好客、平易近人、 语言、神情 好客、平易近人、 语言、 忘我工作 之道
性格 节 事件 数 30 先生体质大不 一讲话就精神 如前 31 32 妻子许先生的 工作如山、不得休 工作如山、 息 担当 病中先生的饮 别人重视、自己不 别人重视、 以为然 食
手法 神情、 神情、对比 间接描写 环境、语言、 环境、语言、 间接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 形散神不散” 形散神聚”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 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 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 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 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 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 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 的鲁迅——即本文的“神”。 即本文的“ 的鲁迅 即本文的
2、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 、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 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许 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 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 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 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 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 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 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 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 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 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 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