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复习学案教案
1(8k双1张)机械能复习梳理案--2014-5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复习目标:1.掌握功、功率、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熟练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勇于发言,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功能关系的理解及综合计算。
梳理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梳理本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总结方法,完成应知应会的问题。
注意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
2.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
Ⅰ.知识导图Ⅱ.知识梳理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计算功的一般公式为_______;当___________时力做正功,当______________时力做负功,当_____________时力不做功。
2.功率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其定义式是_________;瞬时功率表达式是__________,在发动机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须______________。
3.动能的大小由_________决定,公式为_______;动能定理的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
注意动能的变化应为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4.重力势能由_______________决定,公式为_________;弹性势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可用公式_____________表示。
5.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2(新课标复习资料)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动能
运动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1 2 2.公式:Ek= mv 2. 2 3.单位:J,1 J=1 N· m=1 kg· 2/s2. m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标量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பைடு நூலகம்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例1 如图是某中学科技小组制 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 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时, 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 车前进.若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 经过时间t前进距离s,速度达到最大值vm,设这一过程中 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那么这段时 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Fs A. 2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得 f=m(g-a)=80×(10-8)N=160 N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 14 s 内下落了 h=39.5×2×2 m=158 m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1 2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Wf= mv 2 1 2 所以有 Wf=mgh- mv 2 1 =(80×10×158- ×80×62) J=1.25×105 J 2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内容。
难点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先找一名学生配合完成小实验:把钢球用细绳悬起,请一同学靠近,将钢球偏至这位同学鼻尖处释放,当钢球摆回时,观察该同学反应,并让学生分析会不会碰到鼻子,思考原因。
由此引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师播放视频:荡秋千、过山车、撑杆跳、瀑布等视频材料,初步深刻感受各种丰富多彩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滚摆、单摆、自由落体等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中物体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怎样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重力势能减少,因为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思考:减少的重力势能去哪了?学生: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在逐渐增加,说明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即物体原来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
教师:那如果物体由于惯性在空中竖直上升时,能量又是怎样变化的?学生:物体原有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播放演示实验:水平弹簧振子在气垫导轨上振动的实验。
感受弹力做功引起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师举例说明:物体被弹簧弹出去之后,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而物体的速度增加,动能增加。
也就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了物体的动能。
学生总结:不仅重力势能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弹性势能也可以与动能相互转化。
教师补充: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提问:物体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呢?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为例,研究这一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的条件和意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
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动能公式KE=1/2mv^2,势能公式PE=mgh。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4. 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做功为零。
5. 守恒的意义: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能守恒定律。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如摆钟的上下运动,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如抛体运动、滑块下滑等,引导学生运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实例分析和练习题的解答情况,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如热能、电能等)之间的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高三物理 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考资源网第五章F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学任务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学习中最为重要且要求最高的几个学习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能量守恒的根底;本节课的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也是本教材12个重点探究内容之一。
学习本节课需要以动能、势能、功和能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等为知识根底,以DIS实验系统的纯熟使高考资源网用为实验根底。
本设计从游乐场的高架滑车引入,在发现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之后,引出探究的主题:在转化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否相等。
通过对三种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研究,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最后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机械能守定律的理解。
本设计注重知识内容的探究过程,并且强调学生的参与。
在逐步形成概念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学习、研究物理的一般方法,在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并感悟物理与社会生活的严密联络。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3〕学会用利用数学演绎的方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4〕学会用DIS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感受学习和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归纳,经历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一一共性的研究方法〔3〕通过利用DIS实验探究在摆锤的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认识到DIS实验是现代实验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在几种不同运动的研究根底上建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增强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自主推导、DIS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过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
〔3〕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有所得的快乐,并感悟物理与社会生活的严密联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条件难点:归纳出只有重力做功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四、教学资源1.器材:学生实验:机械能守恒实验器、DIS实验系统〔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2.课件:视频〔高架滑车〕、阅读材料〔火车站台〕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机械能的概念,二是探究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2022物理第五章机械能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知识梳理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
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有关。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的变化。
2.重力势能(1)公式:E p=。
(2)矢标性:重力势能是,但有正、负,其意义是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平面上大还是小,这与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不同。
(3)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共有的。
(4)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的选取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E p2-E p1)=。
二、弹性势能1.弹性势能(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有关。
(3)矢标性:。
(4)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弹簧形变为零的状态为弹性势能零点。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W=。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和。
2。
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①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①注:(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不是合外力做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为零;中学阶段可理解为“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但要明确不是“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
(2)利用守恒观点列机械能守恒的方程时一定要选取零势能面,而且系统内不同的物体必须选取同一零势能面。
(3)守恒表达式考点自诊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3)弹簧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增加。
()(4)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5)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要变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第一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1.2 教学内容机械能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证明1.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机械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变化通过实验演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数学方法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第二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简单运动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复杂运动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物理实验设备,模拟复杂运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利用物理实验设备,进行力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工程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综合应用5.3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案例,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物理实验设备,进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非保守力与机械能守恒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非保守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非保守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非保守力作用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6.2 教学内容非保守力的定义与特点非保守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非保守力作用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分析与计算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非保守力的概念及其对机械能守恒的影响利用数学方法分析非保守力作用下的机械能守恒条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非保守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问题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碰撞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碰撞问题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非弹性碰撞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碰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利用物理实验设备进行碰撞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碰撞现象结合数学方法与计算机软件,模拟碰撞过程,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地球物理学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地球物理学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内部运动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表运动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通过地球物理学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物理实验设备,模拟地球内部与地表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九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其他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物理实验设备,模拟相关科技领域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十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境下的综合应用练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拓展10.3 教学方法通过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物理实验设备,进行模拟实验与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为十个章节。
江苏省盐城市高中物理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追寻守恒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B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1 追寻守恒量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
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
“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易错点: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教学要求: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1、理解功的概念;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1、对正、负功的理解;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
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
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定义及分类2.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5. 实验探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机械能守恒的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守恒原理。
2. 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及分类,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 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运用实例分析,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5. 安排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验操作技能等。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分类,阐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引发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3. 案例分析:分析多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定律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演示: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能量的转化过程。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教案编写:教案编辑专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3. 熟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
难点:1. 判断系统中哪些能量是守恒的。
2. 处理复杂的机械能转化问题。
3. 在实验中准确测量和计算机械能的变化。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机械能守恒现象的理解。
4.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
4. 应用实践: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机械能计算方法的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条件的理解,以及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实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章节。
2. 辅助材料:PPT、实例分析、练习题。
3. 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2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应用实践(10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反馈。
教学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教、学案
教学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教、学案作者:吴永胜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12期课时:一课时班级学习小组姓名:评价考纲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要求ⅡⅡ解读能够灵活运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它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规律,是高考的重点.大部分题目都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知识相互联系、综合命题,难度中等以上,多为计算题.(一)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2.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2.难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三)教学方法问题式、合作学习、启发式、多媒体与动画相结合等.[自主预习]A.阅读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63页(第4节重力势能)、第67页(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75页(机械能守恒定律)B.完成下列填空:一、重力势能、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①重力做功与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有关.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的变化.(2)重力势能①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③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正、负表示其大小.(3)相对性:选不同的零势能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的.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上,则重力势能为;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则重力势能为.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4)系统性: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组成的系统,通常简单地说是物体的重力势能.(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2.弹性势能(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劲度系数,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课堂总结]1.有什么收获?2.有什么疑问和困惑?3.你对课堂的建议(包括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板书设计:《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一、重力势能、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2)重力势能(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2.弹性势能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2)研究对象(3)表达式(4)守恒条件[作业]1.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2.如图6所示,一个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粗糙的斜面底端,弹簧轴线与斜面平行,小滑块A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与弹簧接触,直到把弹簧压缩到最短.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接触弹簧后再做匀加速运动最后做变减速运动C.滑块重力做功等于内能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滑块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内能之和等于弹性势能增加量。
浙江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素养提升课六动力学方法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学案
素养提升课(六) 动力学方法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题型一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应用(2020·7月浙江选考)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该装置由弧形轨道、竖直圆轨道、水平直轨道AB 和倾角θ=37°的斜轨道BC 平滑连接而成。
质量m =0.1 kg 的小滑块从弧形轨道离地高H =1.0 m 处静止释放。
已知R =0.2 m ,L AB =L BC =1.0 m ,滑块与轨道AB 和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可视为光滑,忽略空气阻力。
(1)求滑块运动到与圆心O 等高的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通过计算判断滑块能否冲出斜轨道的末端C 点;(3)若滑下的滑块与静止在水平直轨道上距A 点x 处的质量为2m 的小滑块相碰,碰后一起运动,动摩擦因数仍为0.25,求它们在轨道BC 上到达的高度h 与x 之间的关系。
(碰撞时间不计,sin 37°=0.6,cos 37°=0.8)[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mgR +12mv 2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v 2DR=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F N =8 N ,方向水平向左。
(2)假设能在斜轨道上到达最高点C ′点,由功能关系得mgH =μmgL AB +μmgL BC ′cos θ+mgL BC ′sin θ得L BC ′=1516m<1.0 m ,故不会冲出。
(3)设滑块运动到距A 点x 处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x =12mv 2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3mv ′ 设碰撞后滑块滑到斜轨道的高度为h ,由动能定理得-3μmg (L AB -x )-3μmg h tan θ-3mgh =0-12(3m )v ′2得h =16x -548 m(58m<x ≤1 m)h =0(0≤x ≤58m)。
[答案] 见解析【对点练1】 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一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如图所示。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与处理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需要研究机械能?2. 讲解新课: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4. 实验环节:布置实验任务,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数据处理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能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2. 在实验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5-4(新课标复习资料)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相同点
正负功、不 两种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 做功方面 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利用 Q=Ff· L
相对
进行热量 Q 的计算时,关键
是对相对路程 L 相对的理解.例如:如果两物体同向运 动,L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解析:木块刚放上时速度必为零,必受到向右的摩擦 动力作用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达到与传送带共速后不再 相互滑动,整个过程中木块获得一定的能量,系统要产生 摩擦热. (1)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 得 a=μg v 由公式 v=at 得 t= μg v v2 小木块的位移 x1= t= 2 2μg
相对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为两物体对地位移大小之差;如果两物体反相对随 堂 针 对 训 练
向运动,L
为两物体对地位移大小之和;如果一个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往复运动,则 L 相对为两物体相对 滑行路径的总长度.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D.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 mah+mgh
必修二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解析] 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A 诊断 由动能定理,货物动能的增量等于货物合外 结论 ×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⒏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目标】⒈正确理解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⒉能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⒊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重点】1. 机械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自主导学】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机械能定义:_______能、______势能、______势能的统称。
2、机械能是 ______ 量、______ 量。
例如:例如:说明:同一状态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为该状态的机械能,即E=E K+E P不同时刻或状态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不表示机械能。
3、机械能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 __________。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推导(情景)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经过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写出物体在位置A、B时的机械能的表达式并找出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分析:2、定律内容:3、表达式为:(1)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表示物体在初始状态的机械能和在末状态的机械能相等.(2)________ = _______表示物体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减少或者物体势能的增加等于动能的减少.4、机械能守恒的条件①只有________ 力对物体________。
说明:只有重力做功与物体只受重力不同。
所谓只有重力做功,包括两种情况:a.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的力;b.物体除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
②只有________力做功条件下,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综上所述,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
5、附加说明:若除了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①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________ ;②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________ 。
6、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可以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的整体)和研究________;②考察_____________的条件是否满足(这一步骤比较容易出错,也是考试的重点,应紧扣只有重力、弹力做功,只存在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来判断);③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确定物体的初末动能;选择零势能点或面,确定初末状态的势能值。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6讲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第6讲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微知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1)当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据此,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其机械能是守恒的。
质量为m 的物体自由下落,位置从A 到B 下降h 高度时,若速度由v A 变为v B ,应有mgh AB =12mv 2B -12mv 2A 。
(2)如图所示,借助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 和该时刻的速度v 。
打第n 个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该时刻为中间时刻的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或v n =h n +1-h n -12T。
(T 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3.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纸带,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
4.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将装置竖直架稳。
(2)手提纸带让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待接通电源后,再松开纸带。
(3)换几条纸带,重做上述实验。
(4)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测量①在纸带上任意选取相距较远的两点A 、B ,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h AB 。
②利用公式计算出A 、B 两点的速度v A 、v B 。
(5)比较ΔE p =mgh AB 和ΔE k =12mv 2B -12mv 2A 是否近似相等。
(6)得出实验结论。
5.注意事项(1)应尽可能控制实验条件,即应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就要求尽量减小各种阻力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有:①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限位孔的中线严格竖直,以减小摩擦阻力。
②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2)实验中,提纸带的手要保持不动,且保证纸带竖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复习学案)
一、全章知识脉络
二、复习提纲
Ⅰ功和功率: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
(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1)(2);
(3)功是标量、是过程量。
注意:当=时,W=0。
例如:线吊小球做圆周运动时,线的拉力不做功;当<
时,力对物体做负功,也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取正值)
2、功率:
(1)定义: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际单位:__________;其他单位:1千瓦=1000瓦特。
(4)其他计算公式:平均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瞬时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额定功率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实际输出功率或额定功率。
Ⅱ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有关,而跟物体的运动的无关。
(2)重力势能的定义:
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性质:重力势能是标量、状态量、相对量。
当物体位于所选择的参考平面(零势面)的上方(下方)时,重力势能为()。
但重力势能的差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
重力势能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
(4)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联系: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小,即W G=;如重力做负功,即<,重力势能增加。
2、弹性势能:
定义: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弹性势能是标量、状态量。
注意:弹性势能E P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或者压缩量l的大小有关,对于同一根弹簧,弹簧的伸长量或者压缩量l,弹性势能E P。
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联系:弹力做的功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减小。
Ⅲ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
(1)定义: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动能是标量。
注意:动能没有方向,不要把速度的方向误认为是动能的方向。
动能是状态量、动能是相对量,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其动能可能不同。
2、动能定理:
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W=E K2-E K1;
讨论:当W>0时,E K2 >E K1,动能增大;当W<0时,E K2 <E K1动能减小;当W=0时E K2 =E K1动能不变。
注意:(1)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于动能定理上,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一般来说,不是等于物体动能的本身。
(2)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功(包括各段的运动过程)的代数和。
(3)适用对象:适用于单个物体。
Ⅳ机械能守恒定律: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
这里的弹力指研究弹性势能的物体(如弹簧)的弹力,不是指通常的拉力、推力。
不能误认为“只受重力(弹力)作用”。
表达式:E2=E1。
注意:(1)研究对象是系统;(2)分清初、末状态。
推导:应用等量转换法,根据动能定理W G=E K2 - E K1
推出E K2+ E P2= E K1+ E P1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 G=E P1 - E P2 (即E1=E2)
三、本章专题剖析
1、功的计算方法:
(1)W=FS cosθ,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求恒力的功;
(2)W=Pt,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求恒定功率时牵引力做功;
(3)用动能定理求功,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多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4)利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求,如果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或只有重力或弹力
做功时,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果求弹力这个变力做的功,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
【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m 为2千克的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A 点以v 0=5 m / s 的初速度滑下,在D 点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缩到B 点时的
速度为零,已知从A 到B 的竖直高度h =5米,求弹簧的弹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例题2】质量为4000kg 的汽车,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功率前进,它经3
100秒的时间前进425m ,这时候它达到最大速度15m/s 。
假设汽车在前进中所受阻力不变,求阻力为多大。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思路: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力可以是变力,也可以是恒力,只要符合守恒条件,机械能就守恒。
而且机械能守恒,只涉及物体系的初、末状态的物理量,而不须分析中间过程的复杂变化,使处理问题得到简化。
应用的基本思路如下;
(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例题3】在距离地面20m 高处以15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思考:
(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
(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四、课堂练习
1、有三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b、c,以相同的速度v0在空中分别竖直向上、水平和竖直向下抛出,三球落地时
A.动能不同
B.重力做功不同
C.机械能相同
D.重力势能变化量不同
2、如图,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
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
→c的运动过程中
A.小球和弹簧总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
C.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D.到c点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3、将一物体以速度v从地面竖直上抛,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
当物体运动到某高度时,它的动能恰为重力势能的一半,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个高度为
A.v2/g
B.v2/2g
C.v2/3g
D.v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