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院科室建设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中医医院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急诊科等11个科室的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范了科室基本条件、人员队伍、服务技术、环境形象等方面,并列出科室常用方剂目录。该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

指南要求,妇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肿瘤科、肛肠科等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70%,推拿科不低于80%,针灸科不低于90%,眼科、骨伤科、急诊科则不低于60%。

各科室住院医师应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骨伤科为120首,耳鼻喉科为60首),掌握本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主治医师能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副主任医师应具备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而针灸科住院医师需掌握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针法及灸法,耳针,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留罐、闪罐、走罐等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指南对于各科室主任的任职工作经历作出规定,妇科、骨伤科、肛肠科主任应具有本专业8年以上工作经历,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科室主任应具有本专业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而急诊科需要有3年以上中医急诊工作经历。

各科室执业医师人数在8~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发展方向。

各科室指南对本科室服务技术作出要求。其中,妇科应开展中药外敷、灌肠、熏洗、针灸、推拿、局部用药、耳穴、刮痧、穴位贴敷、拔罐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创造条件开展中药超声导入、音疗、熏蒸、穴位注射、砭石、钩活术、平衡针、火针、腹针、热敏灸、雷火灸等服务项目。

儿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无论门诊还是病房,均应设立中医外治室,能开展推拿、针刺、灸疗、贴敷治疗、药浴等治法。

皮肤科应开展湿敷、清创、药膜、穴位贴敷、面膜、拔罐、针灸、熏洗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创造条件开展钩活术、蜂疗、火针、热敏灸、雷火灸、穴位埋线、放血、熏药、鲜药外治、临方调配等服务项目。眼科应开展点眼法、滴眼法、涂眼法、浸眼法、洗眼法、熏眼法、敷

眼法、钩割法、熨烙法、眼部注射法、针灸、耳压、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局部按摩等中医眼科特色治疗。

肿瘤科应在开展常见肿瘤病诊疗技术基础上,开展中药内服、外治、注射,针灸,穴位埋线,康复养生等中医诊疗特色技术,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术后复发转移。

骨伤科应开展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等医疗项目;创造条件开展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治疗技术。

肛肠科应开展针灸、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能开展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等中医特色手术项目;创造条件开展挑治、穴位注射和钩活术、热敏灸、火针、穴位埋线等服务项目。

针灸科应具备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皮肤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能力,开展针法、灸法、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拔火罐法及电针、腧穴药物贴敷、腧穴药物注射等针灸服务技术。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针灸特色诊疗技术(非药物疗法)应用、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中药辨证使用率、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急诊科应具备常见、多发急症重症诊治的能力,要制定常见急诊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并不断优化。

指南要求各科室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药治疗本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内容。指南鼓励各科室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指南还提出,各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应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