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语下第一单元(课文、解读、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白杨礼赞赏析2篇素材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白杨礼赞赏析2篇素材语文版《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
写于1941年3月,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精编文档】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孔乙己课文赏析北师大版.doc
课文赏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
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困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
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一单元课文内容梳理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一单元课文内容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下语文寒假预习【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等。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藏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
二、字音词义隧suì洞:隧道蜗wō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yū滩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b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
簇cù新:极新,全新。
笑涡wō:同“笑窝”,酒窝儿。
喷薄bó: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伤痕累累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三、主题概述诗歌精选了一系列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苦难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文章结构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组成的意象群,象征数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祖国,回顾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揭示出了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只是暂未实现。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即将开始新生。
第四节:“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乳房”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第2课《梅岭三章》一、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分析
单元解读:
这个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应以师生的反复朗读和教师的精彩赏析为主,这个单元也不例外。
尽量避免泛泛的无目的无重点的讨论,避免课上热热闹闹,结果收获甚少。
单元结束时,可组织进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诗朗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单元重难点:
1、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
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2、读懂诗歌,分析诗歌中不同的艺术形象及含义,理解和体会诗歌的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手法。
了解主要的几位诗人及诗作的背景。
1/ 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范进中举》课文解析北师大版
吴敬梓《范进中举》课文解析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①面对丈人的教训,范进表现如何?)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第一部分第一层:写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道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唯唯连声”。
这是个说的序幕。
【品味】胡屠户虽是贺喜,但对于进学后的范进,依然一派倨傲的架势。
左一个“现世宝”,右一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对范进连骂带训。
他自夸不断接济女婿一家的恩德,将范进进学说成是自己积德带挈的结果,活画出胡屠户不知廉耻的市侩嘴脸。
“唯唯连声”体现了范进的逆来顺受,不敢有丝毫反抗。
说到“体统”,胡屠户的灵魂就像曝了一次光,封建的等级观念浸透了他的灵魂,这也为下文他的态度前后变化之大埋下伏笔。
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
《风雨吟》通过风雨中的“大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面对“大地的海”的忧思满怀,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
部编版九下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文详解-第三节
诗人创造了哪些意象?它们有哪些内涵?
意象 神话的蛛网 古莲的胚芽 挂着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内涵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的束缚 民富国强的美好理想 噩梦过后否极泰来 象征祖国与时间赛跑,奋力拼搏 象征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课文详解-第三节
对比第一节和第三节,各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指物体受到损害后留下的痕迹很多,也可以比喻 精神上的创伤大。
大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说说你的整体感受。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 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语速缓慢,语调深沉 感情:痛苦 沉重
内涵 表现农业生产处于原始落后状态 写出工业生产方式的贫穷落后 凸显祖国农业的贫困和衰败 象征祖国交通的落后和破败 暗指祖国的落后
课文详解-第一节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 后的经济、文化和多年蒙受 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 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 祖国的形象。
文学诗歌——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 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诗人寒 露、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 驱者为代表。
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 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 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 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 一些特征。
课文详解-第二节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孔乙己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孔乙己》课文解析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才踱进店而隔壁的房子里,要...,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段析】介绍了鲁镇酒店的特殊格局,暗示这是一个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为孔乙已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①开头的社会环境给你什么印象?)【品味】“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隔着喝酒的两种人:一种人是“短衣帮”,靠柜外站着喝酒,这些人都是做工的贫苦劳动者;另一种人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些人悠闲阔绰,区别于贫苦大众。
一个“踱”字用得极妙,足以表现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特征。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品味】“我”从十二岁起当小伙计,本文正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第一部分: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乞丐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乞丐》课文解析
乞丐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乞丐唤住了我,他是个衰弱的老人。
红肿的两眼含着泪水,嘴唇发青,缠着破烂的衣服,浑身污秽的脓疮……贫穷把这个可怜的生物弄成了这样一副可怕的丑相。
他把一只浮肿的、又红又脏的手伸给我。
……他呻吟,哀求一点施舍。
【段析】“我”遇到一个乞丐。
【品味】本文告诉我们,感情上的慰藉与物质上的周济,具有同样的价值。
第一个矛盾:乞丐极其贫困,“缠着破烂的衣服,浑身污秽的脓疮”,“一副可怕的丑相”;而且极端可怜,极端令人同情,而“我”却意外地没带任何东西,不能给予帮助。
我伸手搜我的衣袋,我把袋子摸遍了……没有钱包,没有表,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带。
可是乞丐还在等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在颤动。
我慌张起来,很不好意思,我把他那只颤抖的脏手紧紧地握住,我说:“兄弟
..,原谅我,我什么都没有。
”
【段析】“我”什么也没有,感到很抱歉。
【品味】第二个矛盾:“乞丐还在等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在颤动”,而“我”“慌张起来,很不好意思”。
互称“兄弟”的呼应,把文章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乞丐拿他的红肿的眼睛注视我的脸;他的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他也捏紧我的冰冷的手指。
“兄弟
..,哪儿的话!”他低声说,“兄弟,我谢谢你这个——这也是周济啊,兄弟。
”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弟兄那里得到了周济。
(④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段析】“我”和乞丐互称“兄弟”,彼此温暖。
1878.2
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国殇》内容分析长春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国殇》内容分析这是楚国杰出诗人屈原《九歌》中的一篇,取材凝重、庄严、极具思想性。
屈原一生的作品颇多,大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九歌》中的诗篇都是祭歌,大都用于祭山神、河神等自然神祇,唯独这篇作品是用来祭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诗中不仅仅是对死难将士的沉痛追悼,还表现了作者赤诚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殇》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十句)为叙;第二部分(后八句)为赞。
采用了赞叙结合的手法。
在诗的第一部分中,屈原形象地描述了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短短四句,楚军勇猛争先,奋力冲杀的场景写得如在眼前。
然而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由于寡不敌众,楚军阵地被冲破了,驾战车的骖马被打死打伤,战车的车轮陷入了泥潭中,战马也绊倒了,然而将士们仍手持鼓槌,鸣鼓前进,由此可见战斗的激烈和楚军将士的英勇。
接着两句“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仅两句读者感受到了古战场上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同时作者点明了楚军伤亡的惨重,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看到这里不难使我们想到甲午海战中的“致远号”官兵与日本战舰一起沉没的情景,也不难想起抗日战争中的狼牙山五壮士、想起朝鲜战场上与侵略者同归于尽的那些年青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你想过没有,中华民族这种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啊!在诗的第二部分,屈原对阵亡将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同时赞颂了他们英勇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出不入兮往不反”,──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怎能让人不动容、不歌颂?“平原忽兮路超远”──牺牲在遥远异乡的死难烈士怎会让人不钦佩、不悼念!以下四句作者细致地描述了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的勇敢威武形象,进一步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赞颂──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小说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共五篇文章,《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乞丐》这四篇小说篇幅较长,从小说内容、风格、结构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作品名称
内容简介
学习要求
《范进中举》
本文运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现实的世态炎凉,揭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读书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我的叔叔于勒》
全文以菲律普夫妇因为于勒贫富的前后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态度,组成了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了世态的炎凉,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乞丐》
通过我的一次特殊的周济一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理解展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
1.了解一些小说的三要素等有关知识。
2.学习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3.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熟悉理解课文情节,疏通课文结构。
4.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一个思想主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6.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等能力。
《孔乙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编文档】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范进中举极尽夸张对比鲜明课文同步讲解北师大版.doc
精品教育试卷习题文档
1
极尽夸张对比鲜明
——《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夸张与对比鲜明的讽刺艺术在《范进
中举》一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极尽夸张
这里的夸张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夸大或夸小某个事物的修辞手法,而是指小说内容情节的夸张。
小说的主人公范进,直到54岁才中了秀才,继而又侥幸中了举人惊喜得发疯这一情节,用的就是夸张的手法。
对于把大半辈子光阴花在科举上的封建士人来说,一朝中举,美梦成真,成为人上人,喜极而疯当是“会有的实情”,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二、对比鲜明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
中举前,他讥讽女婿参加科举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挖苦女婿的相貌是“尖嘴猴腮”;中举后,他夸赞女婿是“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并主动送来钱物等。
作者把胡屠户在女婿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把这一人物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样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夜》赏析新人教版
《月夜》赏析《月夜》是新诗诞生后的首批成果之一,出现在《新青年》杂志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上。
此诗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实,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后来转向旧体诗写作,以旧诗和书法名世。
沈尹默五四前后发表新诗共计17首,《月夜》为他的处女作。
这首诗在发表的当时即受到重视,以后的新诗选本多有收录,80年代以后的各种新诗史著均予以很高的评价。
1919年《新诗年选》(也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年度诗选集)有一则著名的“愚庵”(康白情)“评语”,认为《月夜》“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一首散文诗”,且“具新诗的美德”,“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30年代废名在北大讲授新诗,谈到《月夜》时延续了“新诗的第一首诗”的说法,也认为这首诗“确是新鲜而别致”;他就此评述此诗的作者说“沈尹默氏是旧诗词的作家,然而他的几首新诗反而有着新诗的气息,简直是新诗的一种朝气,因此他的新诗对于以后以迄于今日的新诗说,又可以说是新诗的一点儿古风”。
不过,“愚庵”对此诗的赞誉并未得到普遍认同,如朱自清在1935年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就没有选《月夜》,而是选了沈尹默的另一首杰作《三弦》,这一点与胡适在《谈新诗》(1919年)一文中的看法是一致的,胡适也赞赏《三弦》,称它是“新诗中一首最完全的诗”。
朱自清说,“愚庵”关于此诗的妙处“我吟咏不出”,他理解“第三行也许说自己的渺小,第四行就不明白。
若说的是遗世独立之概,未免不充分——况且只有四行诗,要表现两个主要意思也难”。
早期较重要的新诗史论著《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草川未雨著,1929年),对此诗也只字未提,原因不得而知。
但80年代以后的新诗研究者一致认同了《月夜》的诗学意义,并重新辨析了《月夜》的新诗史价值,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孙玉石。
在孙玉石主编的《中国现代诗导读》(1990年)里,他将《月夜》诠释为“觉醒了的一代人的声音”,并详细地分析了此诗所寄寓的“人格独立的情怀”;他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1999)一著中,更是将此诗推为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的先声,认为“它透露了萌芽形态的象征主义新诗诞生的信息”。
九年级下册语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章:古诗词赏析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悟。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将深入赏析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1.1 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借助语言艺术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包括:字数少、意境美、音律工整、意蕴深。
通过深入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1.2 赏析经典古诗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一同赏析诸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经典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和美感。
通过详细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第二章:古文阅读与解析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文学价值。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古文阅读与解析,探讨其中的韵味和内涵。
2.1 古文的特点与风格古文是古代文人运用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特点包括:辞藻华丽、意境深远、修辞繁复。
通过学习古文的特点与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和思想境界。
2.2 文言文篇目选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选取诸如《孟子》、《庄子》等著名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探讨其中的哲理与人生智慧。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启迪心灵,感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章:修辞技巧与写作训练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技巧,能够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修辞技巧,进行写作训练,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3.1 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形式。
通过学习常见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3.2 写作训练与实践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将通过撰写作文、写信等实践活动,锻炼我们的写作技能。
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写出优秀的文章作品。
结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将带领我们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古文的韵味,掌握修辞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让我们一同投入到语文的海洋中,感受其中的美与智慧,收获知识的果实。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解析素材北师大版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解析我的叔叔于勒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我父亲做着事,很晚..。
我有两个姐姐。
..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段析】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介绍“我”家的境况。
【品味】“刚刚”“很晚”“不多”显示出“我”家生活的困顿。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①本文作者为什么反复渲染贫困的家境?)【段析】抓住几个细节,渲染拮据的家境。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人急盼于勒归来。
【品味】画线句交代了菲利普一家每周日都要进行的一项活动,初步揭示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
这句语言描写使菲利普急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跃然纸上。
同时设置悬念:为什么要盼望于勒回来?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段析】交代于勒和“我”的叔侄关系,概括于勒对“我”家的影响。
【品味】“恐怖”一词体现出于勒早年的胡作非为,以及菲利普全家对他的厌恶。
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
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
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段析】于勒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
这是令全家“恐怖”的原因。
【品味】插叙于勒的过去,交代了他成为“全家的恐怖”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二、梅岭三章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
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
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赏析:表现了诗人对于革命的忠贞.为国为民的胸怀和滔天的豪情!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短诗五首(一)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⑴霜风:既指刺骨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这里指刺骨寒风。
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话写成。
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炼,具备新诗美的品格。
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强大的人格。
它在表现手法上已经避免直白浅露,而追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征意境,情感和思绪蕴藏很深。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冬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会"吧。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
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
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
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
(二)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诗歌简析]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
”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四句诗都很平易,但语淡情浓,字外有音。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
“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四句诗,言少意丰,余音袅袅,韵味深长。
这首精美动人的新绝句诗,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三)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诗歌赏析:《断章》一诗,以其简短纯朴的手法,淡淡地描写出一段感情,一份倾恋。
短段四行字中,没有一个“爱”字,幽幽的情思仿佛在半空中悠悠地飘荡,画出一道让人心醉的彩虹。
诗的上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写到一人在桥上看风景而另一人却在楼上看着看风景的人。
作者没有细致描写风景,但一幅江南水乡般的美好意境已映入读者眼帘。
那仿佛山水画般的美,淡淡的,轻轻的,让人心醉的。
或许一开始会觉得只是二人在看风景,没什么特别,但细想一下自然会想到,那楼上的人必定是个深情女子,而桥上的人也必是位俊美男子,这样一来便成立了。
女子在楼上看着桥上的人,心中的那份如水的思念与爱慕,就像情窦初开的多情少女一爸,纯洁,清丽,让人深深陷入这美妙的旋涡里,一时无法自拔。
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了夜晚。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再一幅画面浮现,仿佛看到“你”静坐窗前,抬头看着明亮的月,它仿佛就是为了装点你的窗而存在的。
纵使夜空中的月再明亮,也照不清那楼上人朦胧的情思,你半点都不了解。
而另一边又怎样了呢?这时的楼上人已在梦乡,却又忆起那白日的容颜,那是一个繁华瑰丽的梦,希望与心爱的人受在一起而思念得无法自拔的梦。
可以想象,这楼上的女子是多么的羞涩,却又如此的甜蜜,她沉醉在自己的梦中,却不赶向桥上的人倾诉心底的情,那只哟一份最真、最纯的思念,纵使只有一楼之隔,却仿佛已相隔万里,只因为谁也不知谁心意。
(四)风雨芦荻风中大地卷来雨中大地卷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在大地的海上作者简介:陈芦荻,著名诗人。
原名陈培迪,广东省南海县西樵镇学堂乡人。
1949年8月,陈芦荻参加革命队伍,任东江解放区昆仑山独立教导营学习委员。
1950年4月当选为民进中央候补理事,1979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曾担任民进广东省筹备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直至逝世以前,他还担任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民进省委顾问及广州诗社顾问等职。
1986年3月离休前是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桑野》、《驰驱集》、《远讯》、《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荻花集》等。
诗歌赏析: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
《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
它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
(五)统一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一.作者简介:【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二、问题探究:1、.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
“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2、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明确: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
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四、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