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训练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1.(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
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①B.③C.⑤D.⑥解析观察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晋在今天山西位置,位于⑥。
答案 D2.(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新制度”包括( )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西周实行的“新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因此应该选B。
答案 B3.下图是浙江溪口“蒋氏宗祠”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解析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
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原创)“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分封制,以下与其含义相同的是( )①“众封建,非以私贤也”②封建土地所有制③秦……废封建而置郡县④西欧封建社会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封建”两重含义的辨析。
其另外一个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封建社会”的专有概念,如封建主义、封建土地所有制等。
答案 B5.(2016·绍兴高一期末)下图为“西周宗法制结构图”,它体现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西周宗法制结构图①权力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分封制实行的结果是地方分权,故①错误;先秦时期的占卜术强调了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这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无关,故②错误;图示显示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及严格的等级划分,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
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新人教版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演变历程(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演变特点(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
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
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的转变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实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事务。
4.注重官员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高效整合 人民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高效整合人民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与演变趋势1.主要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及之后实行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和按察使司等。
2.演变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②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
二、古代中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主要措施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管理。
2.宋朝吸取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元代地方设立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朝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含答案)
8.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
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
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 ‘波纹式循环发生 ’状态。 ”下列
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答案 解析
A.汉代中外朝制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非选择题 (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7· 长沙质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
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
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17· 武汉调研)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
室 ” ,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 “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 。由
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解析
B.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2016· 陕西五校联考)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 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臵能体 现这种方式的是
答案 解析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通关真知大演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 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 B。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事权, 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 B 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 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 《尚书》 ,记 录秦的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故 A 项错误;根据史书记载, 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故 C 项 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 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事权,故 D 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 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 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 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 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 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 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 B。根据“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上级对下 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 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郡县制下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 直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郡县制下可以有效地治理国家, 故 B 项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试题分析:从材料“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等信息可以分析的出材料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故选C。
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材料也为体现;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古代的政治体制与现行制度某些特点相似,并非指的制度相似;D项材料并未讨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2.某个同学在学习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后,奇怪的问老师:“为什么中国和雅典会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专制’与‘文明’的明显差别?”你认为,老师的回答是()A. 地理环境不同B. 经济形势不同C. 人口数量差别D. 思想观念不同B本题考查比较中国专制制度和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和比较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和雅典会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专制与民主”的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二者的经济形式不同,古希腊是商品经济发达,中国是农业经济,故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主要原因,不是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的,排除。
故选B。
3.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B. 《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祸。
”两汉时期频频出现外戚干政,在本质上反映了( )A.外戚与皇家的特殊关系B.分封制度的残余影响C.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D.专制政治的权力异化【解析】选D。
外戚之所以能够频频干政,究其原因,一是外戚与皇家具有特殊的血缘关系,容易亲近权力中心;二是皇权地位过高并且权力集中。
皇权一旦易手,容易引发政治灾难和社会动荡,这些情况只有在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框架下才能出现,是一种皇权异化的历史表现。
故选D。
2.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
”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C.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选A。
唐代尚书省在三省里面属于执行机构,就是现在所说的行政机关,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故A正确。
3.(2017·惠州模拟)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
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C.君主专制的强化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宰相权力扩大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初年就已经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故B错误;北宋时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体现了北宋时期形成了一种冗官局面,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对文武官员的态度,故D错误。
4.(2017·东北名校联考)“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新人教版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杨宁一曾说道:“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B[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
] 2.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C[根据材料中“礼经人为理性化”得出不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礼从敬鬼神节仪到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体现不出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故B项错误;春秋时,理性化的礼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表明礼为社会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孔子的社会地位认可是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故D项错误。
]3.(2017·黄冈质检)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ǐ)。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物质的富足,故B项错误;青铜编钟象征天子的权威,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贵族墓葬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天子权威受到挑战,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过关训练岳麓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D[郡县制下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逐渐转变,封建等级制度日益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变革,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已经实现部落联盟向封邦建国的转变,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通过血缘组织管理,郡县制下地方通过官僚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向领土国家转变,故D项正确。
] 2.(2017·连云港摸底)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表明了先秦时期( )A.周王天下共主B.政权借助族权C.王权至高无上D.社会分工明确B[材料讲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没有说到周王是天下共主,故A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故B项正确;西周时皇(王)权尚未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讲分工明确的问题,故D项错误。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的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
浙江学考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达标检测必修1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达标检测必修1一、选择题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B[由材料中“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主要是拱卫王室统治。
]2.(2014·浙江学考)《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从题干材料中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可以看出西周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故A项正确。
科举制、郡县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C[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时至今日,宗法制的影响仍然存在,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思想都与宗法制有关,故C项正确。
]4.周代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周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D.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和保障B[抓住材料中“国”“家”“最能”这三个信息。
“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体现的是“国”的含义,“又是天下的大宗”体现的是“家”的含义,所以B项正确。
A、D两项本身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5.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 D.①②③D[本题考查秦的统一。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3.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4.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
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答案】D5.“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6.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7.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全国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提升练人民版201704040275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提升练人民版(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6·河南郑州质检)《周礼》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
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
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实行D.封建礼制的实行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周朝把城邑分为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符合分封制的特点,故本题选B。
答案 B2.(2016·河南信阳模拟)《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 )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C.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解析根据“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知古时候的婚姻是追求“事宗庙”“继后世”而不是追求物质,故A错误;古时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续和祖先的祭祀为目的的结合,完全以家族为中心,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故C正确;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 C3.(2017·江苏南京、盐城模拟)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解析注重血缘纽带体现的是“族约”的主要特点,不是功能,故A项错误;“族约”主要是为了约束家族成员,并非追求政治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某一家族的“族约”,因此强化专制统治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等内容有利于凝聚宗族,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通关真知大演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 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分封制 C.郡县制 B.宗法制 D.皇帝制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 B。“县下惟宗族”的现象反映出古代乡村治理主 要依靠宗族关系,与分封制无关,故 A 项错误;古代乡村治 理主要依靠宗族关系,即宗法制,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 映出郡县制对古代乡村治理的影响,故 C 项错误;“皇权不 下县”说明皇帝制对古代乡村治理影响很小,故 D 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第 二小问,根据关键信息“封建子弟”“合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 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 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知家族祭祀权是 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第二小问,根 据材料二的信息直接概括即可,应侧重于国家的统治方面。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 B。材料介绍采地与分封制的关系,没有反映出分 封制的思想基础,故 A 项错误;“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 地”,可知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故 B 项 正确;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故 C 项错误;封地由诸侯世袭,但其所有权归国君,不是诸 侯的私有财产,故 D 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 (2017· 皖南八校高三联考)商周的国家组织原则是按照血缘 关系和姻亲关系来确定社会等级,政权和族权合二而一,由 贵族行使政治统治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礼刑并用” C. “礼法融合” )
最新-2018高考历史一轮专练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验收】1.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 A )众囚刑劓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B.商朝统治者很迷信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解析:从甲骨文“众”“囚”“刑”“劓”反映的是刑罚严酷,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应该是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2.在2018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18.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3.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解析: 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首先是不可能的,况且社会性质要转型,封建制度要取代奴隶制度就要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实现。
4.《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D)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从题干材料的信息:“楚之选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最新-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
2018届导与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3、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5、6、7、8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9、10、11、12、13、14、15、1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65~266页)1.(2018福州联考)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解析:B 材料意思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故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
A是宗法制核心,C是在秦朝,D是分封制作用,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日益腐败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
3.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祭祖先,那是没有容足之地的。
“孝亲”的另一表现是对在世长辈的绝对顺从和孝敬。
正如《孝经》中说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根源于下列哪一个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祭祖先”“孝亲”“对在世长辈的绝对顺从和孝敬”均体现的是宗法制下的血缘关系。
4.《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师X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春秋晚期孔子特别推崇周公“制礼作乐” 的创造性贡献,常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推崇西周礼乐制度的主要原因是礼乐制度( )A.推动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B.打击了诸侯割据势力C.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D.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主要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等级制度,对西周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诸侯割据势力的出现,礼崩乐坏,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有利于分封制的推行,但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故D项错误。
2.王家X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制D.郡县制解析:选B。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阐述的是西周分封制,故B项正确;君主制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C项错误;郡县制,与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不符,故D项错误。
3.某某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某某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解析:选A。
浙江省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选考)复习(检测)选考专题检测卷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选考专题检测卷(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B[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依据“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地方治理主要是靠宗族关系即宗法制度,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 2.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所谓的神权封建秩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以前,西周采取的政治制度是实行封邦建国,并与神权相结合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3.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图)。
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 )A.天子B.诸侯C.士D.卿B[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从图示中可以发现此图反映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示意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诸侯的嫡长子继任为诸侯成为大宗,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个人名利色彩鲜明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C[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由材料可得出姓氏和血脉、家族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选C项。
]5.《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浙江学考)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即时训练 必修1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即时训练必修1一、选择题1.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县制D.察举制A[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区划,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题干中的地图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诸侯国的情形,故选A项。
] 2.“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现象。
下列政治制度与此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C.察举制 D.科举制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故选A项。
] 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D[材料描述了在宗族内部的宗法关系,也有助于在国家生活中维系统治关系,故选D 项。
]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B[古代宗法制是用父氏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选B项。
]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内容之一是( ) A.夏禹治水成功B.周武王分封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初实行郡国并存C[“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战国时期六国的土地都成为皇帝的土地,说明秦统一六国;“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表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皇帝制度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故选C项。
]6.《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战国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延边质检)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C[古代中国的“天下”与近代“国家”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天下”并非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故B项错误;据材料“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可知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天下”并不是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2.(2017·合肥二模)《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B[材料的意思是说天子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明确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
材料中没有反映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天子通过各种角度的规定来规范诸侯的活动,故B项正确;按照材料意思,礼乐制度是维护君臣关系的一种外在手段,不能视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来是否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3.《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A[根据材料“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可知宗法制的实行有助于国家政治层面和家族内部层面的双重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着重强调宗法制对国家政治和家族稳定的作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可知,宗法制旨在强调贵族和家族内部的尊卑等级而非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强调贵族集团内部的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
]4.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豢养。
”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D[注重血缘纽带体现的是“族约”的主要特点,不是功能,故A项错误;“族约”主要是为了约束家族成员,并非追求政治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某一家族的“族约”,因此强化专制统治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豢养”等内容有利于凝聚宗族,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
]5.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C[贵族垄断政治一直是古代政治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地方集权,故B项错误;汉武帝任用低微的士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主要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
] 6.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A[三省的协调分工实现了对中央行政权力的分割和制约,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并未达到高度集权,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滥用,故C项错误;三省制体现的是专制皇权之下的最低限度民主,故D项错误。
]7.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中记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
”此记载指出了()A.汉代察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C[察举制度主要是考察和推举,与材料中“进士”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选官,不符合材料中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进士……诗赋,其弊三也”的信息说明了科举制考诗赋存在的弊端,故C项正确;马端临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物,故D 项错误。
]8.(2017·石家庄质检)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
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
这表明()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根据题目中汉唐宰相“坐”到宋朝大臣“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从汉唐宰相多出自“世家大族”到宋朝大臣多出自“科举”,体现了官僚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宋朝时选官依然存在“恩荫制”,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C项时间不符,错误;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均是科举制度,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
]9.(2017·德阳诊断)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A.推行土司制度B.建立行省制度C.简化行政层级D.实行省官互迁B[土司制度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描述可知考查的是元代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元代地方行政层级相对前代更加复杂,故C项错误;“省官互迁”与解决“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10.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
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
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A[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而,宋朝采取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防止该类问题而实行的,即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显现殿试防止营私舞弊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 11.“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B[题干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君权神授,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家与国、君与父的关系,故A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可以看出家国同构,君和父同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男女是否平等的问题,故D项错误。
]12.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C[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思,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的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17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注意获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教育与选官的联系;第二小问实则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