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第四章 岩体的结构特征与主要力学特征-党
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意义
岩体的结构特征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形状、 规模、性质及其组合关系的特征。 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成为决定岩体稳定 性的控制面。 靠近地表的岩体,其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确 定了外营力对岩体的改造进程。这是由于结构面往 往是风化、地下水等各种外营力较活动的部位,也 常常是这些营力的改造作用能深入岩体内部的重要 通道,往往发展为重要的控制面。 研究结构面最关键的是研究各类结构面的分布规律、 发育密度、表面特征、连续特征以及它们的空间组 合形式等。
力学强度:较原岩大为降低,压缩性大
抗冲刷能力低,易于产生渗透变形
四、岩体的结构类型
表4-6 岩体结构分类表
《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 将岩体结构划分 为:4个大类和 11个亚类,其基 本特征见表4-6。
类型 亚类 整体 整体状结构 块状 块状结构 结构 次块状结构 层状 整体层状结 结构 构 块层状结构 互层状结构 薄层状结构 碎裂 镶嵌碎裂结 结构 构 碎裂结构 散体 碎块状结构 结构 碎屑状结构
软弱夹层
特点
厚度薄
多呈相互平行,延伸长度和宽度不一的多层状
结构松散
岩性、厚度、性状和延伸范围,常有很大变化
力学强度低,与其结构、矿物成分和颗粒组成有关
泥化夹层 特点
成分:粘粒含量明显增多
结构:由固结或超固结变成了泥质散状结构
物理状态:干容重减小,天然含水量增高,接近塑限
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蠕变:在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的持续而逐 渐增长的现象。 松弛:在变形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 减小的现象。 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和岩体具有流变性。
2、典型的蠕变曲线
岩体力学第四章刘佑荣
三、岩体变形曲线类型及其特性
1、法向变形曲线
直线型 上凹形 上凸性 复合型
直 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方程为p=f(W)=KW
线 加压过程中W随p成正比增加
型
岩体岩性均今、结构面不发育或结构面分布均匀
陡
岩体刚度大,不易变形,岩体较坚硬、完整
直
、致密均匀、少裂隙,以弹性变形为主,接
线
近于均质弹性体。
型
岩体刚度低、易变形,由多组结构面切割且
· 在一般情况下,岩体的结构变形起着控制作用。 一、岩体变形试验及其变形参数确定 二、岩体变形参数估算 三、岩体变形曲线类型及其特征上 四、影响岩体变形性质的因素3
静力法的基本原理: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 孔壁面上施加法向荷载,并测定其岩体的变形值;然 后绘制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出岩体的变形 参数。
第i组结构面的断面平均流速矢量为
mj为水力梯度矢量J在第i组结构面上的单位矢量。 联立得
设裂隙面法线方向的单位矢量为ni,则
令ni的方向余弦a1i,a2i,a3i,并将4-61代入4-60得岩体得渗透张量
岩石渗透系数测试
压水实验
应力对岩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片麻岩的渗透系数和与应力关系试验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明显的改变了结构面 的张开度,以及流速和流体压力在结构面 中的分布
渗透水流所产生的力学性能
渗流对岩体的作用
水对岩体的物理化学作用
水对岩体的物理化学作用
(1)软化和泥化作用 (2)润滑作用 (3)溶蚀作用 (4)水化,水解作用
渗透水流所产生的力学效应
渗透应力 地下水的存在首先是减少了作用在岩体固相上的有效应力,从而降低了岩体的抗 剪强度 ,即
空隙水u增大,岩体的抗剪强度不断降低,如果u很大会出现
第4章 岩石弱面变形与强度
Xe
a A
多处不连续切割叠加:
a
a
i 1
n
i
结构面的密集程度 :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的程度 裂隙度K :同一组结构面沿法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
a.单组节理(具有同一走向)
设取样线长度为L,在 L上
实例: k=4/10=0.4/m d=1/k=2.5m
§2 弱面类型(张版) 原生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 沉积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 断层 节理 劈理
成因及类型
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是指在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和
岩体成因密切相关。
构造结构面是指岩体受地壳运动(构造应力)作用所形成
的结构面,如断层、节理、劈理以及由于层间错动而引起
的破碎层等。 次生结构面是指岩体在外营力(如风化、卸荷、应力变化 、地下水、人工爆破等)作用下而形成的结构面。
Patton公式
arcta分形几何也提供了一种确定粗糙度系数的方法。
3.4 弱面抗剪强度参数
弱面类型 泥化石 黏土岩层面、泥灰 岩层面、页岩层面 砂岩层面、砾岩层 面、石灰岩层面 滑石片岩片理面、 云母片岩片理岩 一般片理面 光滑破碎面 粗破碎面 内摩擦角ψ/0 10-20 20-30 30-40 10-20 20-30 30-40 40-48 内摩擦系数tanψ 0.18-0.36 0.36-0.58 0.58-0.84 0.18-0.36 0.36-0.58 0.58-0.84 0.81-1.11 0-0.490 0.490-0.980 0.490-0.980 0.085-0.2940 黏结系数/MPa 0-0.490 0.490-0.980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岩体的动力学性质是岩体在动荷载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岩体中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及岩体动力变形与强度性质。
一、岩体中弹性波的传播规律1、弹性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与介质密度ρ及其动力变形参数Ed ,μd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岩体中的弹性波速来确定岩体的动力变形参数。
2、影响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因素:(1)岩性:不同岩性岩体中弹性波速度不同,岩体愈致密坚硬,波速愈大,反之,则愈小。
(2)结构面:沿结构面传播的速度大于垂直结构面传播的速度。
(3)应力:在压应力作用下,波速随应力增加而增加,波幅衰减少;反之,在拉应力作用下,则波速降低,衰减增大。
(4)含水量:随岩体中含水量的增加导致弹性波速增加。
(5)温度:岩体处于正温时,波速随温度增高而降低,处于负温时则相反。
二、岩体中弹性波速度的测定可以采用地震法、声波法来测试弹性波速,下面就介绍常用的声波法。
声波法测试步骤:(1)选择代表性测线,布置测点和安装声波仪,见下图。
(2)发生正弦脉冲,向岩体内发射声波。
声波法测弹性波原理图1.发射换能器;2.接收换能器;3.放大器;4.声波发射仪;5.计时装置(3)记录纵、横波在岩体中传播的时间。
(4)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波速。
三、岩体的动力变形与强度参数1、动力变形参数动力变形参数有: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切模量。
可通过声波测试确定。
优点:不扰动被测岩体的天然结构和应力状态;测定方法简便,省时省力;能在岩体中各个部位广泛进行。
计算公式:岩体与岩块的动弹性模量都普遍大于静弹性模量。
坚硬完整岩体E d/E me约为1.2~2.0 ,风化、裂隙发育的岩体和软弱岩体E d/E me约为1.5~10.0左右,大者可超过20.0。
原因如下:①静力法采用的最大应力大部分在1.0~10.0MPa,少数则更大,变形量常以mm计,而动力法的作用应力约为10-4MPa量级,引起的变形量很微小。
因此静力法会测得较大的不可逆变形,而动力法则测不到这种变形。
第四章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结构面的状态对岩体的工程性质的影响是指结构面的产状、形 态、延展尺度、发育程度、密集程度。 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产状对岩体是否沿某一结构面滑动起控 制作用。 结构面的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决定结构面抗滑力的大小,当结构 面的起伏程度较大,粗糙度高时,其抗滑力就大。 结构面的延展尺度:在工程岩体范围内,延展尺度大的结构面, 完全控制岩体的强度。 结构面的密集程度:以岩体的裂隙度和切割度表征岩体结构面的 密集程度。
又A=h2,节理面的法向弹性变形量δ0=2δ,代入Boussnisq解,得 接触面为方形时,m=0.95,μ≅0.25,则上式变为
(二)节理的闭合变形 含啮合变形(配称实验)和压碎变形(非配称实验)。 下面介绍Goodman方法:
(1)结构面闭合试验(VmC的确定) 步骤: 1)备制试件; 2)作ζ-ε曲线(a); 3)将试件切开,并配 称接触再作曲线(b); 4)非配称接触,作曲线(c); 5)两种节理的可压缩性法向 Nhomakorabea切向
(1)有n个点接触,每个接触 面边长为h
(2)每个接触面受力相同
(3)每个接触面力学特性 相同
2、计算公式 半无限体上作用一个集中力的布辛涅斯克(Boussnisq)解
δ-变形量;Q-荷载;A-荷载作用面积;E、μ-弹性模量、泊 松比;m-与荷载面积形状因素有关的系数,方形面积m=0.95 设节理面的边长为d,作用于节理面上的应力为ζ,则作用 在每一个接触面上的荷载
统计结构面 实测结构面
V 级结构面--细小的结构面
• Ⅰ级 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 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 Ⅱ级 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 • Ⅲ级 指长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延伸较 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Ⅱ、Ⅲ级结构面控制着工程岩体力学作用的边界条件 和破坏方式,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 ,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
第四章-岩石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0
0t + 0
设初始条件 t=0
=
0
K1
+0=
0
K1
0 =
0
K1
4.4 岩石流变理论
4.4.2 流变模型理论
组合模型——马克斯威尔(Maxwell)体
蠕变方程:
=
1
2
0t +
0 =
0
K1
0
K1
蠕变曲线
0
o
等速蠕变,且不稳定
t
(a)蠕变曲线
4.4 岩石流变理论
是弹性变形后的一个阶段,材料进入塑性的特征是当荷
载卸载以后存在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1)屈服条件:材料最先达到塑性状态的应力条件。
(2)加-卸载准则(塑性发展或退化):材料进入塑性状态
以后继续塑性变形或回到弹性状态的准则。
(3)本构方程:材料在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或应力增
量与应变增量间的关系。
1
=
+
K1
2
= 0e
−
K1
2
0
t
o
t
(b)松弛曲线
4.4 岩石流变理论
4.4.2 流变模型理论
组合模型——马克斯威尔(Maxwell)体
瞬变应变量
描述岩石的特点
具有瞬变性
有不稳定的蠕变
有松弛
有残余(永久)变形
0 =
无弹性后效
0
0
K1
o
0
=
1
+ t
——岩石的蠕变特性对于岩石工程稳定意义重大,重点
4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天然密度 干密度ρd 含水量w(%) 重度γ(kN/m3) :单位体积岩石受到的重力,与密度ρ的关 系为
4.2.1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
2)
相对密度(比重)Gs 干试样质量m(g)与4℃时同体积纯水质量(岩石固体体积与 水的密度之积)的比值
4.2.1岩石的主要水理性质
3)
孔隙度(孔隙率)n 试样中孔隙(包括微裂隙)的体积Vv(cm3)与试样总体积V (cm3)的百分比 V n v V 孔隙比e
岩体完整程度与岩体结构类型的定性划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岩体完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 主要结构面类 岩体结构类型 型 整程度 组数 平均间距/m 程度 完整 1~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节理、裂隙、 整体状或巨厚 层面 层状结构 较完整 1~2 >1.0 结合差 节理、裂隙、 块状或厚层状 层面 结构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2~3 1.0~0.4 节理、裂隙、裂隙块状或中 较破碎 2~3 1.0~0.4 结合差 层面、小断层 厚层状结构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3 0.4~0.2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 构 破碎 ≥3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0.4~0.2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面 碎裂状结构 ≤0.2 极破碎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结构
外动力成因型结构面(表生结构面):如卸荷裂隙(长江链子
崖危岩体)、泥化夹层及表生夹泥。
结构面的特征
1978年ISRM实验室和野外试验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岩体不连 续面定量描述的建议方法》
方位:结构面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间距:反映岩体完整程度和块体大小 延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连通率 粗糙度:反映结构面的起伏状况 结构面侧壁强度:反映结构面受风化影响的程度 张开度:又称隙宽,即裂隙的宽度 充填物:不同物质充填对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 渗流:反映地下水的活动状况 节理组数:反映岩体被切割的状况 块体大小:可用块度和体积节理数反映
岩体力学岩体力学性质
变差,变形增大,变形模量减小。
当RQD :100~65时, Em / E随RQD值降低 而迅速降低
当RQD < 65时, Em / E随RQD值降低 变化不大
3. 结构面张开度和充填特征的影响 岩体 Em / E 与 RQD 关系
影响明显:张开度大,且无充填或充填薄时,岩体变 形较大,变形模量小;张开度小,岩体变形较小,变 形模量较大。
4.复合型
曲线呈阶梯或S型 所代表的岩体:结构面发育不均匀,或 岩性不均匀的岩体。
(二)剪切变形曲线
按剪应力-剪切变形曲线的形状和残余强 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岩体剪切变形曲线 分为3类:
1. 峰值前变形曲线的平均斜率小,峰值强 度较小,破坏位移大,可达2~10cm;峰值后, 应力降不太明显,随位移增大强度损失很 小或不变,τr /τp 1.0 ~ 0.6 岩体剪切试验情况:沿软弱结构面剪切
• 结构面的影响
τ
① 沿结构面剪切(重剪破坏)时,岩体剪 切强度最低,等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岩块
② 横切结构面剪切(剪断破坏)时,岩体
岩体
剪切强度最高。
结构面
③ 沿复合剪切面剪切(复合破坏)时,其
强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0
σ
岩体剪切强度包络线示意图
说明:岩体的剪切强度是具有上限和下限,其强度包络线
也是有上限和下限的曲线族。上限是岩体的剪断强度,下 限是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体变形不同,即结构面导致
岩体变形的各向异性。结构
面组数少时明显,结构面组 数多时不明显。
潜在的平面破坏 倾倒破坏 结构面产状对边坡变形的影响
层状岩体结构面产状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平行结构面方向的变形模量>垂直结构面方向的变形模量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1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组成的多相体系。
理论认为,岩石中固体相的组分和三相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岩石的性质。
在研究和分析岩石受力后的力学表现时,必然要联系到岩石的某些物理性质指标。
岩石物理性质:岩石由于其固体相的组分和三相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基本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
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有变形性质和强度性质,在静荷载和动荷载作用时,岩石的力学性质是有所不同的,表现在性质指标的差异上。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通常通过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才能确定。
1.1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反映岩石组分及结构特征的物理量称为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基本属性:密度、比重、孔隙性、水理性等。
反映了岩石的组分和三相之间的比例关系。
为了测定这些指标,一股都采用岩样在室内作试验,,必要时也可以在天然露头上或探洞(井)中进行现场试骀。
在选用岩样时应考虑到它们对所研究地质单元的代表性并尽可能地保持其天然结构。
最好采用同一岩样逐次地测定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指标。
下面分述各种物理性质指标。
1.1.1 岩石的密度和重度(容重)1、定义密度:单位体积岩石(包括岩石内空隙体积在内)所具有的质量。
重度(容重):单位体积岩石所受的重力。
2、计算式 密度:VM =ρ(g/cm 3,t/m 3) 容重度:VMg V W ==ρ(kN/m 3) 密度与重度的关系:γ=ρg 。
上述各式中,M —岩石质量;W —岩石重量;V —岩石体积(包括空隙在内);g 为重力加速度,g=9.8m/s 2,工程上一般取10m/s 2。
密度与容重的种类:天然密度ρ、干密度ρd 、饱和密度ρsat 。
天然密度与干密度的关系:ρ=ρd (1+0.01ω)(ω为含水率,以百分数计)。
3、影响因素影响岩石密度大小的因素:矿物成分、孔隙及微裂隙发育程度、含水量。
4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类
0.35~0.15 <0.15
破碎
极破碎
4、按岩芯质量指标(RQD)分类
蒂尔(Deer,1968)提出根据钻探时岩芯完好程度来判断岩 体的质量,对岩体分类。
RQD li 100% L
式中:li —所取岩芯中≥10cm长度的岩芯段的长度; L—钻进岩芯的总程度,m。
RQD(%) 0~25
等级
Ⅰ
分类
很差
25~50 Ⅱ 差
50~75 Ⅲ
较好
75~90 Ⅳ
良好
90~100 Ⅴ
很好
例 某钻孔的长度为250cm,其 中岩芯采取总长度为200cm,而 大于10cm的岩芯总长度为 157cm(如图所示), 则岩芯采取率: 200/250=80%
RQD=157/250=63% 岩体分类为:Ⅲ类、中等岩体
面
岩体的破坏机制也受控于岩体结构: 结构控制有:岩体破坏难易程度、岩体破坏的规模、岩 体破坏的过程及岩体破坏的主要方式等。
岩体破坏机制受岩体结构控制
整块体结构岩 体
①张破裂 ②剪破坏
块状结构岩 体
结构体沿结 构面滑动
碎裂状结构岩体
①结构体张破裂
②结构体
剪破裂
③结构体流动变形 ④结构体沿
结构面滑动
⑤结构体转动
分类的目的:为岩体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 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按分类目的,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种;按其所涉及的因素 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分类法和多因素分类法两种。
一、工程岩体分类的参考影响因素
1、岩石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岩石的强度和变形性质方面。
2、岩体的完整性。岩体完整性取决于不连续面的组数和
5、地下水的影响。渗流,软化,膨胀,崩解,静、动水 压力等。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八、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出后变形 能够恢复的性质。
塑性: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撤出后变形 不能恢复的性质。
脆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坏的性质。 延性:物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能力 的性质。
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线弹性变形 非线弹性变形
a线弹性类岩石――σ~ε曲线呈线性关系,曲线上任一点 P的弹性模量E:
E
泊松比μ: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c2 c1 a2 a1
此强度下降值与融冻试验前的抗压强度σc之比的百
分比代表抗冻系数Cf ,即
Cf
c cf c
100%
可见:抗冻系数Cf 越小,岩石抗冻融破坏的能力越强。
七、岩石的透水性
地下水存在于岩石孔隙、裂隙之中,而且大多数岩 石的孔隙裂隙是连通的,因而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地 下水可以在岩石中渗透。岩石的这种能透水的性能称为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大小不仅与岩石的孔隙度 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孔隙大小及其贯通程度有关。
条件(整体和碎块,浸水时间等)有关。
(2)岩石的饱水率(ω2)
岩石的饱水率指在高压(150个大气压)或真空
条件下,岩石吸入水的重量Wω2与岩石干重量Ws之比,
即:
2
W2 Ws
100%
(3)岩石的饱水系数(Ks)
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称为岩石的饱水系数,即
Ks
1 2
饱水系数反映了岩石中大开空隙和小开空隙的相对 含量。饱水系数越大,岩石中的大开空隙越多,而小开 空隙越少。
第四章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可钻性
六、岩石的硬度
1、岩石的硬度的基本概念:岩石的硬度反映岩石抵抗外部 更硬物体压入(侵入)其表面的能力。 2、硬度与抗压强度的区别与联系 (1)岩石的硬度与抗压强度一般存在正比例关系;
(2)抗压强度是固体抵抗整体破坏时的阻力,而硬度则是
固体表面对另一物体局部压入或侵入时的阻力。 (3)硬度指标更接近于钻掘过程的实际情况。
第二节 岩石在外载下的破碎机理
0、碎岩工具与岩石作用的主要方式
根据刃具与岩石作用的方式和碎岩机理,可把碎岩刃具分: 切削一剪切型、冲击型、冲击一剪切型三类。 1、切削一剪切型 钻头碎岩刃具以速度vθ 向前移
动而切削(剪切)岩石。工作参数是:
移动速度vθ 、轴向力Pz和切向力 Pθ 以及介质性质。
2、冲击型 冲击型刃具给孔底岩石以直接的冲击动载,碎岩的过程可 用工具动能Tk和岩石变形位能U 的方程式来表达( T=U ):
国家精品课程
第四章 岩土的物理力学 性质及岩石的可钻性
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概述 ★ 二、岩石在外载作用下的的破碎机理 三、岩石的可钻性及可钻性指标及坚 固性系数 ★
第一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概述 ★
岩石的组成与分类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矿物是具有一定成分和物理性质的无 机物质。根据其成因,岩石可分为三类: 1、岩浆岩:岩浆岩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产物,由地壳深处 的岩浆沿地壳裂隙上升冷凝而成。 2、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母岩(岩浆岩、变质岩 或早先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 等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沉积岩甚至是变质岩本身 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活动性流体的影响而变质形成的 岩石。
3、影响岩石硬度的因素
(1)岩石中坚硬矿物愈多、胶结物的硬度越大、岩石的颗粒 越细、结构越致密,岩石的硬度越大。而孔隙度高、密度低、 裂隙发育的岩石硬度将会降低。 (2)岩石的硬度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层理对岩石硬度的 影响与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相反。垂直于层理方向,硬度值 最小; 平行于层理方向,硬度最大;两者之间可相差1.05~1.8倍。
4.1.岩体结构面的几何特征
第四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岩体是由岩块和结构面组合的天然地质体,其变形与强度不仅取决于它的受力状态,而且取决于岩体本身特征及赋存环境。
影响岩体基本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1)组成岩体的岩石材料性质;(2)组成岩体的结构面力学性质;(3)岩体中结构面的发育组合状态;(4)赋存环境,包括地下水、气和地应力的作用等等。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岩体的力学性质与岩块有显著的差别,造成岩体变形增加,强度降低,显示出非均质、非连续、各向异性和非弹性等非线性性质。
本章首先讨论主要影响因素的特征,进而讨论岩体的变形性质和强度性质。
4.1.结构面的几何特征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结构面自身的力学性质和及其几何特征两方面。
其中几何特征通常包括:结构面的空间方位、连续性、密度、张开度、形态等;进一步研究还包括这些表述结构面几何特征指标的分布概率和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对岩体力学性质或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本节仅含前者。
4.1.1.结构面的空间方位结构面的空间方位,地质学中称为结构的产状,由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
其中:走向是指结构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向;倾向是与走向成垂直的方向,它是结构面上倾斜线最陡的方向;倾角度是指水平面与结构面之间所夹的最大角度。
可见结构面走向和倾向可以互相转换,所以,结构面产状有时又用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为了便于结构面的数学表达,建立如图4.1(a)所示的坐标系,结构面就视为该坐标系中的一个空间平面。
并约定:向上为z 轴正向,向东为x 轴正向,向北为y 轴正向;结构面产状由倾向角β和倾角α确定。
由图4.1(a )的几何关系可见,结构面的倾向角则为空间平面倾向与y 轴(正北向)的夹角;结构面倾角则为空间平面外法线与z 轴的夹角,如图4.1(b)所示,图中,ˆn表示结构面(空间平面)外法线。
设为单位矢量ˆn,则ˆn 在坐标轴,,x y z 上的分量分别为:sin sin αβ,sin cos αβ,cos 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ear stress(Mpa) Shear stress(Mpa) Shear stress(Mpa)
ñ ¢
ñ ¢ ñ ¢
8 8 8
¦ =18.26 £ 0.020¦ +0.00544£ 0.6677 Ó ¦ =18.26£ 0.020¦ +0.00544£ 0.6677 £ ¨ ÒÒ ¨0.020¦ Ò +0.00544£ © 0.6677 © 0.6677 ¦ Ó ¨ © Ó =18.26
M、S、A、B、T为与岩性及结构面情况有关的常数, 根据岩体性质查表确定。
岩 体 质 量 和 经 验 常 数 之 间 关 系 表
10
Shear stress(Mpa)
实例(巴东地区)
10 10
Shear stress(Mpa) Shear stress(Mpa)
10 10 10
τ / MPa 6 6 6
岩体刚度低、易变形,由多组结 构面切割且分布较均匀或岩性较 软弱且均质或平行层面加压。有 明显的塑性变形和回滞环,非弹 性变形。
上 凹 型 第 一 种 情 况 第 二 种 情 况
曲线方程为p=f(W),dp/dW随p增大而递增,
dp/dW>0
层状及节理岩体多呈这类曲线 岩体刚度随循环次数增加 而增大,弹性变形成分较 大。多为垂直层面加压的 较坚硬层状岩体。
4 2 0 0
4 4
8
8 8
¦ =3.84=3.84 £ 0.052 ¦ +0.00197 £ Ó © © ¦ =3.84¨ 0.052Ò +0.00197© Ó £ 0.052 ¦ +0.00197 £ £ ¦ ¨ £ Ò Ó ¨ ¦ Ò
0.6605 0.6605 0.6605 0.6605
τ / MPa6 6 6
( 1 3 2C j ctg j ) sin j 1 1 arcsin 2 2 1 3
j
2 90 j 1
单结构面理论
1m 3
2(C j 3tg j ) (1 tg j ctg ) sin 2 2(C j 3tg j ) (1 tg j ctg ) sin 2 2C j (1 tg j ctg ) sin 2
òò ¢¢ ò ¢
2 2
0 0
2 2 2
0.6677 0.6677 0.6677 ¦ Ó ¦ ¦ =16.58£ 0.020¦+0.00544£© 0.6677 Ó Ó =16.580.020¦ Ò +0.00544£ =16.58 £ 0.020¦ +0.00544£ £¨ ÒÒ ¨¨ ©©
0 02
1 3
σ3=0
mc
当β=45©+υj/2时,岩体强度取得最低值
1 3 min
2(C j 3tg j ) 1 tg j tg j
2
单结构面理论
含多组结构面,且假定各组结构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时,可分步运用单结构面理论确定岩体强度包线及 岩体强度。 随结构面组数的增加,岩体的强度趋向于各向同性, 并被大大削弱,且多沿复合结构面破坏。 含四组以上结构面岩体的强度可按各向同性考虑。 当σ3接近于σmc时,可视为各向同性体。
1、法向变形曲线
直线型 上凹型 上凸型 复合型
直 线 型 陡 直 线 型 缓 直 线 型
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方程为p=f(W)=KW 加压过程中W随p成正比增加 岩体岩性均匀、结构面不发育或结构面分布均匀 岩体刚度大,不易变形,岩体 较坚硬、完整、致密均匀、少 裂隙,以弹性变形为主,接近 于均质弹性体。
2、岩体的剪切强度特征
沿结构面剪切(重剪破坏)时,岩体剪切强度最低,等于结构 面的抗剪强度。 横切结构面剪切(剪断破坏)时,岩体剪切强度最高。 沿复合剪切面剪切(复合破坏)时,其强度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 岩体的剪切强度是具有上限和下限的 值域,其强度包络线也是有上限和下 限的曲线族。上限是岩体的剪断强度, 下限是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 应力σ较低时,强度变化范围较大,随 着应力增大,范围逐渐变小。 • 应力σ高到一定程度时,包络线变为一 条曲线,岩体强度将不受结构面影响 而趋于各向同性体。
2 2
0 0
0 0 2
2 2 4
4 6 8 10 12 12 14 14 16 16 4 6 8 10 Normal stress(Mpa) 6 Normal stress(Mpa) 14 8 10 16 σ /MPa12 Normal stress(Mpa)
0.6647
0 0
2 2
0
2
6 8 10 12 12 14 14 6 8 10 Normal8stress(Mpa) Normal stress(Mpa) 4 6 σ 10 12 14 /MPa Normal stress(Mpa)
卸压曲线较陡,变形大部分 为塑性变形。多为存在软弱 夹层的层状岩体及裂隙岩体 或垂直层面加压的层状岩体。
上 凸 型
曲线方程为p=f(W),dp/dW随p增加而递减,
d2p/dW2<0。
结构面发育且有泥质充填的岩体、较深处埋藏有 软弱夹层或岩性软弱的岩体常呈这类曲线。
复 p-W曲线呈阶梯或“S”型。 合 结构面发育不均或岩性不均匀的岩体,常呈此 型 类曲线。
第4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坚硬岩石的 强度曲线
软弱岩石的 强度曲线
二、裂隙岩体的压缩强度
岩体的压缩强度分为单轴抗压强 度和三轴压缩强度。 在生产实际中,通常是采用原位 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
单轴压缩
三轴压缩
单结构面理论
2 2 1 3 sin 2 2 强度判据 f tg j C j
第4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四、影响岩体变形性质的因素
影响因素:岩性、结构面特征、风化程度、试验 方法、试件尺寸、加荷条件、温度、湿度等。
结构面密度
结构面的张开度的强度性质
•岩体强度是指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岩体的强 度既不同于岩块的强度,也不同于结构面的强度,一 般情况下,其强度介于岩块与结构面强度之间。
τ /8 MP 6 6 a 6
8 8
ô ¢ ôô ¢¢
2 2
0 0
¦ =9.29 £ 0.028 ¦ +0.00444 £ Ó =9.29¨ 0.028Ò +0.00444© ¦ Ó £ ¨ ¦ Ò £ © ¦ =9.29 £ 0.028 ¦ +0.00444 £ Ó 0.6647 ¨ Ò © 0.6647
•岩体和岩块一样,岩体强度也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和剪切强度之分。
一、岩体的剪切强度 二、裂隙岩体的压缩强度 三、裂隙岩体强度的经验估算
一、岩体的剪切强度
岩体的剪切强度是指岩体内任一方向剪切面, 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 剪切强度分为抗剪断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切强 度 抗剪断强度是指在任一法向应力下,横切结构 面剪切破坏时岩体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 抗剪强度是指在任一法向应力下,岩体沿已有 破裂面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抗切强度是指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为零时的抗 剪断强度。
1、原位岩体剪切试验及其强度参数确定
双 千 斤 顶 法 直 剪 试 验
第4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剪应力(τ)-剪位移(u)曲线及法向应力(σ)-法 向变形(W)曲线。 剪切强度曲线及岩体剪切强度参数Cm,υm值
各 类 岩 体 的 剪 切 强 度 参 数 表
岩体内摩 擦角与岩 块较接近 而内聚力 则大大低 于岩块。 说明结构 面的存在 主要是降 低了岩体 的连结能 力进而降 低其内聚 力。
1 3
1 3
cos 2
1 3
2(C j 3tg j ) (1 tg j ctg ) sin 2
单结构面理论
1 3
2(C j 3tg j ) (1 tg j ctg ) sin 2
岩体的强度(σ1-σ3)随结构面倾角β的变化而变化 当β→υj或β→90©时,岩体不可能沿结构面破坏,而只 能产生剪断岩体破坏。 只有当β1≤β≤β2时,岩体才能沿结构面破坏。
三、岩体变形曲线类型及其特征
四、影响岩体变形性质的因素
二、岩体变形参数估算
一是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岩体地 质力学模型,利用室内小试件试验资料来估算。 二是在岩体质量评价和大量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 立岩体分类指标与变形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用 于变形参数估算。
2、裂隙岩体变形参数的估算 (1)用RMR值估算岩体变形模量
2 24
4 6 8 10 12 14 16 4 6 6 8 8 10 1012 12 14 14 16 16 Normal stress(Mpa) Normal stress(Mpa) Normal stress(Mpa) σ /MPa
0 0 0 0 2 4 6 8 10 12 14 12 14 14 10 12 0 0 2 2 4 4 6 6 8 8 10 Normal stress(Mpa) Normal stress(Mpa) Normal stress(Mpa)
16 16 16
σ /MPa
10
Shear stress(Mpa) Shear stress(Mpa)
10 10
10 10 10
Shear stress(Mpa)
τ8 / Ó MPa 6 ¦ 6
6 4 2 0 0
4 4
8 8
Shear stress(Mpa) Shear stress(Mpa) Shear stress(Mpa)
第4章
§4.1 §4.2 §4.3 §4.4
岩体的力学性质
岩体的变形性质 岩体的强度性质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 岩体的水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