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说课稿
2024行道树说课稿范文
2024行道树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行道树》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和生活常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自然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行道树的种类和功能,并能正确识别。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树木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行道树的种类和功能,并能正确识别。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导入法,讨论合作法。
学法是:观察归纳法,实践操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行道树的图片、视频和真实的树叶样本,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行道树的特点和种类。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
我会通过一段视频展示城市里的行道树景观,引起学生对行道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过的行道树,以及行道树在城市中的作用。
环节二、讨论合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我将展示一些行道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树叶、树干和树冠的特点,并让学生分组合作,将观察到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不同种类的行道树的特点和功能。
环节三、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行道树的认识。
我将给每个学生一片真实的树叶样本,让他们仔细观察叶片的形状、边缘和颜色等特点,并用手画出叶片的轮廓。
然后,我会让学生用找到的树叶样本和图片进行对比,尝试识别出树叶的种类。
环节四、合作讨论,总结行道树的种类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已经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识别结果,总结出行道树的种类和功能,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行道树》说课稿3
《行道树》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行道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的第一篇。
第二单元继续第一单元的主题,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
怎样才能获取更多更宝贵的生命体验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
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荫,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心声: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
文中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反复咀嚼,就能理解奉献者的崇高灵魂,就能感受无私者的伟大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烈,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品味。
但是,他们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因此,借助学习的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奉献者的精神之美,生发起他们同样美好的情感。
这篇600 多字的小短文语言清新活泼,对于行道树默默奉献精神的领会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文中个别语句的理解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文。
《行道树》说课稿(实用三篇)
《行道树》说课稿(实用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道树》说课稿(实用三篇)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生活的这个美妙的大世界创造了万物,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各自的骄傲,例如:风的骄傲是能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鸟的骄傲是能在高空展翅翱翔,花的骄傲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绚烂多彩,请大家说一说:树的骄傲是什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生长在哪里?导语,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词典正音释义。
《行道树》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行道树》教学设计(通用14篇)《行道树》篇1行道树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2、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或许你们都知道,散文往往也有诗一般的语言,老师在课余发现了一篇让老师非常喜欢的散文,现在先让我配上音乐给你们读一遍,好吗?你们听听看,这篇文章像一首抒情诗,像一幅风景画,还是像一曲赞歌。
听完之后,希望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感受,好吗?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由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完后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语言等各个方面来谈)。
2、师述:同学们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也和我一样喜欢这篇文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题目是《行道树》(板书课题和作者)(生齐读作者简介)3、师问:从全文来看你们觉得文中所写的行道树给你怎样的感觉?只用一两句话讲讲你的感觉,可以畅所欲言。
(生各抒己见)例如:生:行道树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师给予肯定的鼓励:好!几位同学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谈自己的看法,很不错。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师: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整体的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探究。
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师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师提示:要根据文意来理解,也就是从哪个词语或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为行道树要有哪些条件?(或行道树身上体现了什么特点?)。
师述要求:合作探究时要边讨论,边划边记。
(可以热烈点)回答问题时话要讲完整,还要做到说话要有理有据。
同学在回答时,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听,还要边听边记下他所说的要点。
3、(学生分小组学习,老师行间指导,约5分钟后)同学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稍加评议。
可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或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师注意学生读错的字词,应及时纠正。
)生1:从“堕落”一词中能知道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他们的同伴们可以很舒服的在原始森林里玩而他们只能在充满灰尘的城市里。
《行道树》说课材料.doc
《行道树》说课材料【教材分析】《行道树》选自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荫,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心声: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
文中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反复咀嚼,就能理解奉献者的崇高灵魂,就能感受无私者的伟大精神。
【教学理念】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行道树》,我们知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就是说,行道树的奉献,获得的是深沉与神圣,同时又是承受痛苦为代价的。
这,就是人生课堂上的选择。
理想与信念,既然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
因此,学习本文就是在与一颗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着地奋斗不息。
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相当有益处。
2、主动质疑,逐步学会探究,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鉴于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我的设想是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开掘学生探索研究的深度,使之调动生活体验,全方位阅读。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联想仿写与联想佐证,这无疑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种渠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烈,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绝不会等闲视之。
但是,他们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因此,借助学习的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奉献者的精神之美,生发起他们同样美好的情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行道树说课稿
行道树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行道树》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文章。
本文通过《行道树》的自述,对自己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进行的阐述,重点叙写了行树道的作用:以制造清新而自豪。
最后表达自己的忧乐心情。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1)独特的叙事方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让行树道自己来叙说、展示。
(2)通过对比的手法,首先将自己的生活地点与同伴对比,突出自己生活环境的污浊,其次将城市夜晚的喧哗、热闹与自己的寂寞、苦熬相比较,说明自己在艰难中坚守信念、奉献于人类。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教材无论是独特的表达方式,还是课文内容的内涵,以及具体语句的斟酌,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探讨的,然而课只有四十分钟,注定要有所取舍,注定要有所侧重。
学习散文,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鉴于以上的理解,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揣摩形象化的语言,对比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行树道无私奉献着的形象。
这三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如何调动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学法说明: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阅读感悟、点拨讨论、梳理启迪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努力使课堂开放、民主而有活力,尽可能多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可能多的体现教师是学生的主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今天台湾作家张晓风笔下的一排排行树道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这个设计课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文章,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
二、音频范读,学生静听,听完后谈自己的感受。
导语引导着学生去了解文章的内容,现在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到行树道对自己的经历的阐述。
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中来,主动配合教师学。
《行道树》说课稿5篇
《行道树》说课稿5篇《行道树》说课稿1一、教材内容和特点:《行道树》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
课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用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道尽了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
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
可以看出,教材编者是想通过本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职责和使命,认识作为个体生命的人的价值,着眼于学生心灵世界的感染熏陶。
因而,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上一堂文学课,上一堂人生体验课,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品读语言,走进行道树的精神境界。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旨,学习奉献精神,培养奉献意识。
五、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探究法从教法及学法设计上看,这节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阅读本文,就是在与一颗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认识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怀着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着地奋斗不息。
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阅读感悟,点拨探究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刚刚进入七年级,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将尽可能多的引导、组织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逐步学会探究,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开掘学生探索研究的深度,在师生的共同探究和讨论中感受行道树作为奉献者的崇高品格,突破教学难点。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
行道树教案优秀7篇《行道树》教案篇一一.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
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
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二.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抓住一个哲理性语句,从三个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个哲理性语句就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个方面就是: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全文就能融会贯通,把握住精神实质。
引导学生自读《行道树》,注意两个对比,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要准确理解所谓"堕落";一个对比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
注意两个对比,可以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质疑与提问。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行道树》教案设计(精选16篇)
《行道树》教案设计(精选16篇)《行道树》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 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 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法的同时,训练并形成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当我们每天早上乘坐公交车,或者骑在自行车上,或者舒适的坐在小轿车上,穿越在现代都市中的大街小巷的时候,能够吸引我们目光的,只能是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端的大厦,只能是那来来往往的名牌车辆,或者也只能是那些装修的富丽堂皇的宾馆、酒店、超市、商场和公园等等。
而真正距离我们最近的,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就是那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这篇散文《行道树》。
看看究竟行道树为什么能吸引作者的目光。
2、正音:课件展示。
堕落,点缀,苦熬,贪婪,姊妹,冉冉,雏形。
3、朗读:解决两个问题:1、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2、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让同学思考两分钟。
对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无私奉献的人。
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个中心句写得非常含蓄,其中有几个点非常值得我们来深深的思考。
4、默读:思考三个问题:(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2)、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3)、如何理解“深沉”的含义?5、讨论这三个问题:(10’)注意几个问题:(1)、每个人都要记笔记。
(2)、联系上下文。
6、分析解决三个问题:(1)、“神圣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事业?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总而言之,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个人幸福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说课
作业:
如果你喜欢朗诵:汪国真《雨的随想》,李文忠《摆渡老人》 如果你喜欢写作:选择一个对象,写出你对它的生命感悟
七、说板书设计
7、行道树
张晓风 第一课时: 堕落——坠落 缀 熬 忧愁
尘市
快乐
朝阳
悲凉
清新
第二课时:
忧愁
神圣
快乐
深沉的幸福
承担 坚守 平衡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第一人称,拟人:全篇自白
首尾呼应:第一段与尾段,两相呼应却又同中有异
(六)总结(5分钟)
作者的叙述方式及课文内蕴: 赋予——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
(七)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10分钟)
拓展:朗诵三毛《北飞的候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洒落阴凉 如果有来生 飞越永恒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 向西逐退残阳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沐浴阳光 要做一只鸟 没有迷途的苦恼 南方有温暖的巢穴 向北唤醒芬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及其音义;理解行道
树的形象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表里之意;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呼应等)
四、说教法
朗读法 多次朗读——熟悉
合作探究法 引导法
共享共学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联想法
综合想象
六、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45分钟)
1、行道树“忧愁而又快乐”各自表现在?(20分 钟)
《行道树》说课稿
《行道树》说课稿一、说教材《行道树》选自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熟读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沉的意味”。
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探究式的阅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来实现学生对人生信念的感悟。
二、说教学理念新教材对学生的阅读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述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依据此理念,这节课以“读”为主线,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注重个性化阅读,注重个人的感悟与体验。
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出,走进自己的生活,直击学生的心灵。
三、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
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说教法(1)情景创设法(2)朗读感悟法(3)对话互动法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品味关键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六、说重难点重点:掌握朗读——品读——速读——扩读——说读的方法。
感悟文章主旨。
难点:深入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理解奉献者形象。
七、说学法指导(1)圈点批注法(2)探究阅读法八、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九、说教学设计1、导入:由树木对话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行道树》教案(通用10篇)
《行道树》教案《行道树》教案(通用10篇)《行道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为课题加修饰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想导入新课假设自己是一棵树,说说自己更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出示森林、盆景的图片。
问学生你愿意来到城市做一棵行道树吗?揭示课题。
启动简洁有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遇到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并注上拼音。
学生自读课文。
为课题加上修饰语。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正音。
出示幻灯片:(的)行道树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通过为课题家修饰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合作探究学生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在大班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的人。
探究是一个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介绍本堂课探究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多做鼓励性评价。
抓住“神圣的事业是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进行深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文中的行道树就像是生活中的人,生活中有像行道树这样的人吗?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文章的核心语句进行深挖,以点带面。
在体味语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有助于加深对行道树奉献精神的理解,形成学生的独特体验。
拓展延伸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说自己喜欢做怎样的树,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多做激励性评价。
教师小结。
通过想象,进一步调动个人的学习体验。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必做:美读课文三遍。
选做:以“我是一棵树“写一片段。
作业分层次。
《行道树》教案篇2教学目标: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行道树》说课稿
《行道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行道树》选自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荫,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心声: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文中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反复咀嚼,就能理解奉献者的崇高灵魂,就能感受无私者的伟大精神.二、教学理念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行道树》,我们知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的奉献,获得的是深沉与神圣,同时又是承受痛苦为代价的.这,就是人生课堂上的选择.理想与信念,既然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因此,学习本文就是在与一颗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着地奋斗不息.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相当有益处.2主动质疑,逐步学会探究,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与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鉴于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我的设想是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开掘学生探索研究的深度,使之调动生活体验,全方位阅读.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联想仿写与联想佐证,这无疑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种渠道.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烈,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绝不会等闲视之.但是,他们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因此,借助学习的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奉献者的精神之美,生发起他们同样美好的情感.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奉献者的崇高品格,激励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关键重点:培养朗读能力、感悟文章主旨难点:深入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亮点:激发想象、仿写名句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展示图画、板书课题、展标;学生赏画、读标、入境自主学习:1段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明确朗读要求,提出问题,组织交流;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积累词语、感知内容2自由朗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教师指点朗读不当之处,激励性评价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3说明喜欢的理由,并朗读相应的语段;教师恰当鼓励、适时点评,为学生朗读配乐;学生解说,朗读合作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发现疑难问题,探讨研究;教师说明要求、巡回指导、组织合作与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品析关键语句或语段,质疑互答,感悟拓展延伸:1学习文章写法,选取语句或语段、仿写;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选句或段,仿写2自我演读;教师倾听,点评;学生朗读或听读总结反思:请用简炼的语言总结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教师倾听学生小结,并总结,听歌感受奉献者精神;学生小结,听歌,感受行道树精神板书设计:行道树张晓风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奉献者{}奉献精神制造清新,献出浓阴(《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行道树教案(精选3篇)
行道树教案(精选3篇)行道树教案1一、导入同学们刚刚进行了描写一种植物外形的训练。
老师在评改时,发现许多同学都描写了树,有大榕树、木菠萝树、扁桃树、玉兰树等等。
大家把这些树的外形都写得很美,而且形态各异,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
(板书课题:行道树)二、朗读、理解、品味、感悟1、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这是一列……的树”。
老师板书:一列忧愁快乐的树。
2、深入理解和品味:⑴学生默读,独立质疑和探究__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和品味语感。
⑵质疑提问,相互交流,讨论辩析,品读__,加深理解。
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加深对主题的体会过程。
⑷学生谈对行道树的感情,加深感悟,为评读做准备。
老师板书:无私奉献的人(形象)神圣痛苦深沉(人生哲理)3、感情抒展导读,展现语感品味:⑴请一位学生选读一段,学生自由评读,感受语感。
老师评读,以强调语感印象。
⑵老师读一段,学生自由评读,加深语感品味,储蓄感情,以备朗读体验。
⑶女生朗读一段,男生评读。
体现集体朗读的整体美,充分体现语感,饱满感情。
⑷全班齐读,通过感情渲泄,以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目的。
三、小结并拓展思维1、由学生进行学习收获总结。
2、请学生构思一幅画,谈谈用怎样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心中的行道树,并写上一句有关行道树的心里话。
行道树教案2主要内容: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学习重点:《理想》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短文两篇(行道树)说课稿(1)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短文两篇(行道树)说课稿(1)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短文两篇(行道树)说课稿(1)“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短文两篇(行道树)说课稿二”这篇语文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
我在阅读文本时发现,导读中有“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的句子,《张晓风散文论》中说她“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那么《行道树》一文的主旨是定位于“奉献者”,还是更广阔地定位于”生命价值”?这让我深感困惑。
学生是否也会无所适从了呢?再读文本,我又发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熟读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沉的意味”。
而新教材对学生的阅读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述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以“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探究式的阅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来实现学生对人生信念的感悟。
在“朗读——品读——速读——扩读——说读”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学习的三维目标。
一.朗读,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
“行道树”用总分总的结构,向读者进行了一番内心表白,请同学们将主体部分各自然段的内容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生活条件;命运选择;迎接光明;制造清新。
)二.品读,探究行道树的崇高形象。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后,我让学生立足于文中精美词句,从中挖掘、提炼出“行道树”的思想精髓,分析“行道树”的勇于接受挑战,乐于无私奉献,追求自身价值等形象。
此活动注重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争鸣。
说说你眼中的行道树形象,找出相关语句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1.行道树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行道树的不被理解,学生要读出悲凉味;行道树迎接光明,学生要读出自豪感)2.行道树是一列勇于接受命运挑战的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道树》说课稿
会泽县第四中学杨彪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
教学思想的确立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结果,说课便是体现教学思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很高兴能通过今天的说课活动,向各位汇报我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说课的课题是《行道树》。
一、说教材
《行道树》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
本课出现在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是本册的第七课,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用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道尽了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
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
可以看出,教材编者是想通过本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职责和使命,认识作为个体生命的人的价值,着眼于学生心灵世界的感染熏陶。
因而,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上一堂文学课,上一堂人生体验课,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
可以说,这篇课文无论是独特的表达方式,还是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具体语句的斟酌,都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探讨的,然而课只有四十五分钟,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必须有所取舍。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对于这一篇优美的散文,绝不会等闲视之。
但是,他们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而学习散文,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应该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鉴于以上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无私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在教学中,我把对文章主旨的感知和领悟作为教学重点,而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我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从教法及学法设计上看,这节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