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2、类型:
(1)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按内容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4)按观察者身份,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5)按观察场所,分为现编辑场版p观ppt察和情境观察
14
3、观察法的实施 步骤: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
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 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
编辑版pppt
2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What 共同特征和模式 3W When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pt
3
一生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幼儿前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编辑版pppt
25
五、调查法
调查访问法
1、定义: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 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评价: 优点:可以得到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 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
编辑版pppt
26
六、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 展开。
(一)理论意义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着重于幼儿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等方面。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早期的心理经历和教育将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幼儿认知、情感、社会发展等方面,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指导他们的教育和成长。

学前心理发展阶段在学前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明显特征。

首先是认知方面,幼儿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他们通过感觉认知和逻辑思维开始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此外,情感方面也是学前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在社交方面,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起初步联系,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这些方面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前心理问题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分离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及早引起重视并进行干预十分重要。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学前心理教育基于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前心理教育应该是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多方面的发展。

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通过启发式问题解决、游戏教学等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此外,重视情感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学前心理教育的重要目标。

结语学前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和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格和社会关系。

在幼儿阶段注重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旨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中,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机会”,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习得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半功倍,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指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眼手协调:指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密切配合的联合行动。

婴儿的“天真活跃反应”:指新生儿末期,当成人的脸出现在婴儿的视野中,他便终止原来的动作,注视成人的眼睛,进行片刻目光交流,然后开始微笑、发声,并手舞足蹈,表现出欢快的样子。

实物活动:指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它是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的。

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儿童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现象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1、心理过程(基础作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应用实验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二、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唯心主义观点:心理即灵魂。

唯物主义观点:早期认为是由心脏决定的。

后期认为是由脑决定的。

(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ª¡ª物质基础(即人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1、脑的结构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最发达的是大脑。

2)大脑皮层分为四个部分,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其中额叶是最新发展起来的部分。

2、人脑的机能1)大脑的机能:主要是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和提取各种信息。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同。

皮层各部分既分工又合作。

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

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一是具体信号,包括各种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刺激物等。

二是抽象信号,如人类的词语。

总之,心理现象就其产生而言,是两种现象的有机结合。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反映内容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她们都是人的心理的源泉,但是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举例:狼孩等。

2、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反映形式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

小结:人的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学科。

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在快速发展,他们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包括从依赖性到独立性的转变、从感知到认知的转变和从单纯的运动技能到高级运动技能的转变。

在学前阶段,儿童发展的每个方面都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因此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教育、保健和家庭生活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详细内容。

一、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从感知开始,逐渐向理解和思考转变。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他们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以下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感知阶段(0-2岁):婴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能力,比如识别颜色、形状和大小。

他们开始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并能够通过触摸、尝试和听觉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2.意向性行为阶段(1-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并开始理解简单的符号(例如,颜色代表某些东西)。

他们还开始发展记忆和语言能力,能够跟随简单的指令。

3.预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对象分类和排序。

他们开始理解数量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

4.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如乘法和除法。

二、情感和社会发展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学前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依恋阶段(出生-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发展出安全依恋的感觉。

他们依赖父母提供温暖、安全和安抚,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基础。

2.自主性发展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和感受,并且愿意探索新的环境和活动。

3.同伴关系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同龄人互动,发展出友谊和亲密关系。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目标是了解儿童在这个关键时期内的心理发展过程,帮助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思维和知觉的变化,包括语言能力、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2. 情感发展:探索儿童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发展过程,包括情绪的识别和调节、自尊心的形成、同理心的培养等。

3. 社会发展:研究儿童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包括社交技能的学习、友谊的建立、合作与分享等。

4. 语言发展:探究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交流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发展特点。

在实践中,学前儿童心理学被应用于儿童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旨在提供适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概述

注重情感教育和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 支持。
倾听和理解孩子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给予积极 的回应和支持。
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
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如语言、表情、动作等,与孩子进行有效 的沟通和交流。
06
总结与展望:学前心理学未来发 展趋势预测
02
学前心理发展阶段与特征
胎儿期心理发展
胎儿期心理发展是学前心理发展的最早阶段,包括受精卵的形成、胎盘的形成与胎 儿的生长等过程。
受精卵形成后,胎儿在母体内逐渐形成神经系统,并逐渐出现感觉、知觉等心理活 动。
随着胎儿的成长,胎儿会逐渐产生情感、意识等高级心理活动,如对母亲的感知、 对音乐和噪音的反应等。
通过评估和诊断,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
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05
学前心理教育策略与方法探讨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01
建立积极、安全、温馨的教育环境
通过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使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02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提供适合孩子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图书、玩具、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
01
02
03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学前儿童成长 的重要场所,对学前心理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学校 、媒体等,对学前儿童的 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 了丰富的感知和探索对象 ,促进其认知和情感的发 展。
教育因素对学前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对学前心理发展 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学前 儿童朝着预定目标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12-18岁
18-24岁 25-65岁 65-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孤僻和疏离 自私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二、行为主义观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 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刺激 反应 联结
• 经典行为主义 • 代表人物:John B. Watson(18781958) • 主要观点:摒弃“意识、动机、思 维”等主观性强的概念,而推崇 “对行为的观察研究” • 关于发展的机制:经典条件反射 • 评价:推动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忽视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将人 与动物等同起来。
性器期 (3-6岁)
•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 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 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 欲幻想。
•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 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快感。 • 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 性器性格: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 子气概和能力,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 性,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 又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 子。
• 重要概念: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和惩罚; 自我效能; 模塑作用(modeling)/榜样作用;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适应、平衡、动作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 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发生认识论
催眠情境
用作催眠的图片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
布置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不 能过大等。
(4)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 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 的转换。
项目五 学前儿童的记忆
本章学习内容
任务一 记忆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记忆规律与培养
项目四 学前儿童的注意
本章学习内容
任务一 注意的概述 任务二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任务三 学前儿童注意的品质与幼儿活动 任务四 学前儿童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和防

任务一 注意的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
(1)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2)你觉得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 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 左右。5~6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幼儿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时间不能
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
3.深度知觉
视崖实验:为了证明婴儿有无深度知觉, 沃尔科(Walk)和吉布森(Gibson)于 1961年做此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幻 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 板上方格图案的设计使“悬崖”的一边形 成一种深度的错觉,另一边没有错觉。实 验中,婴儿在没有错觉的一边很快就爬过 去了,但是他们不肯向看上去有深度的那 一边爬过去,甚至,他们的母亲站在那边 招呼他们过去时,婴儿也拒绝爬过去。说 明婴儿有深度知觉。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音、光 照等)和化学因素(如污染物等)都 可能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 影响。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交往等也 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内容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教 育内容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反
之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要点一
调查法的定义及作用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 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学前 教育中,调查法有助于收集大量、真 实的数据和信息,了解幼儿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发展现状等,为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要点二
调查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选择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整 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个案研究法在学前教育 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研究对象进行深 入具体研究的方法。在学前教育中, 个案研究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个别幼儿 的发展特点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措施提供支持。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分析 个案问题、制定个案教育计划、实施 个案教育措施、评估个案教育效果。
针对具有特殊发展需求或面临特定问 题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 发展特点和问题所在;结合个案研究 结果和相关专业知识,为幼儿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持 续的跟踪和评估,确保个案教育措施 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逐渐敏锐,能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同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最初的翻身、爬行到后来的走路、跑步,再到精细动作如握笔、搭积木等,不 断展现出新的运动技能。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学前心理发展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心智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心理学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1. 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孩子在思维、语言、感知和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学会记忆并分类事物,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沟通,开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等。

2.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孩子情绪的表达和管理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理解和模仿他人的情绪,并开始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达爱心、感恩和礼貌等。

3.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是指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适应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交流和解决冲突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指从儿童出生到小学入学期间的教育过程。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提升儿童认知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有效的认知、语言和沟通能力,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 培养儿童情感表达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和管理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儿童社交能力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心理教育是指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前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前心理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表达和管理能力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学会有效的情感表达和管理技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活动。

2. 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儿童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 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学前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爱心。

四、学前心理教育的方法学前心理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学前儿童相关的心理发展、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学前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精神分析(Psychodynamic approach):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它强调儿童发展的冲突和潜意识的作用。

该方法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受到无意识欲望、冲突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会认知理论关注儿童从社会环境中学习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创立,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经验,同时也受到社会奖惩的影响。

3. 感知(Perception):感知是指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感官器官的活动和儿童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组织。

4. 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认知发展是指儿童思维能力的成长和进步。

该过程涉及感知、思考、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发展与变化。

5. 自主性(Autonomy):自主性是指儿童逐渐独立、独自完成任务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它涉及到儿童的自我控制、责任感和决策能力的发展。

6. 情绪调节(Emotional regulation):情绪调节是指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知、控制和应对的能力。

它包括识别和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能力。

7. 社会情绪化(Social referencing):社会情绪化是指儿童在不确定或陌生情境中通过观察和参照他人情绪来判断、解读和应对情绪的过程。

8. 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是指儿童能够理解和共情他人情感和需求的能力。

它包括情感共鸣、角色扮演和帮助他人的行为。

9. 游戏(Play):游戏是儿童在自由、愉悦和富有想象力的环境中进行的活动。

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并促进他们的社交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冲突解决(Conflict resolution):冲突解决是指儿童解决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能力。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学前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儿童发展、教育和保育的心理学科。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是对学前心理学课程的要求和规范,它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0-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期,因此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要以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依据,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其次,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认知、情感、社会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感管理能力等。

此外,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还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和实施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

最后,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还要注重家园合作和社会支持。

学前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总之,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它对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 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 的教学。
PPT学习交流
1
考点十三: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 征
一、婴儿期或 乳儿期 (0-1岁)(动作和心理) 二、1~3岁(先学前期)动作和心理 三、3~6岁(幼儿期心理) 3~4初期 4~5中期 5~6晚期
PPT学习交流
2
第三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 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
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
(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 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
PPT学习交流
21
PPT学习交流
22
• 1.婴儿期的年龄阶段是( ) • A.0~1岁 B.6~12月 C.1~6月 D.0~1月
一、婴儿期或 乳儿期 (0-1岁) • (一)初生到满月 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 1、无条件反射,心理发生的基础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怀抱反射;吸吮反射(食
物性) 眨眼反射
PPT学习交流
3
迈步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触及新生儿的 脚掌;
巴步金反射; Βιβλιοθήκη 泳反射;PPT学习交流4
• 2、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的标志 • (1)条件反射对儿童最初生活的意义 • (2)心理的发生 (出生后不久) •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 (1)认识世界的开始 • (2)人际交往的开端 • (跟妈妈的交流)
PPT学习交流
5
• (二)满月到半岁 •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个月 • 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
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 • 4、开始认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 (14 、15-17 、18 岁)
6
7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两大任务: (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 (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8
(四)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 1、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从 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 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个性心 理特征
气质
性格
能力
3
? (二)心理实质是什么?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客观现实 是心理的源泉。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 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一种反应
4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 学前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 心理学概述
1
.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2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个性
动机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积 极性
个性倾向 性
……
11
事件取样观察法记录表
儿 年 性 争执 争执发 争执什 参与者的 争执特 结果
后果
童 龄 别 持续 生背景 么(争 角色(争 殊语言、(被迫 (高

时间 (起因) 玩具、 吵爆发者, 动作 让步、 高兴

争领导 主要侵犯
自愿让 兴愤
权等) 者,报复、
步、和 恨不
反抗、被
解、旁 满)
动接受等)
观儿童
干预解
决)
1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 课本P4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13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4
(1)成熟决定论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 48 周的孪生 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 48周:对 A进行每天 10 分钟的爬楼梯训练, 连续6周。
? 53周:对 B开始训练, 连续2周
学前期 (广义)
婴儿期 (0-1岁) (乳儿期 )
先学前期 (1-3岁) (幼儿早期 )
学前期 (3-6岁) (幼儿期 )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 (1-6月)婴儿晚期 (6-12来自)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5
学龄期 (6、7-18岁)
学龄初期 (6、7-11 、12岁)
? 55 周: A与 B能在 10 秒 内爬完这 5层楼梯
15
9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儿童年 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比如, 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其能力很 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 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 (3)不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10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1、自然实验法 2、实验室实验法) (三)测验法 (四) 调查法(1.问卷法 2.访谈法) (五)谈话法 (六)作品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