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品德教育新模式
新时期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思政育人模式探索
缺乏对多元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和探索
03 三位一体思政育 人模式构建
构建背景与意义
背景
新时期高职院校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教育环境的新 变化、教育方式的新需求等。这些挑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政育 人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打造具有特色的校 园景观和文化设施, 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
3. 加强校园媒体建设 ,利用校报、校园网 、微信公众号等渠道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和国家教育方 针。
05 三位一体思政育 人模式实施效果 与展望
实施效果分析
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明显 提高,培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施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一些学校在实施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时存 在形式主义现象,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效果不 尽如人意。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难以对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展望与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理念
01
加强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三位
详细描述
1. 制定思政课程大纲和教材,确保教学 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教 育方针。
案例二:实践思政育人模式实践
详细描述
2.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事业 单位、社区等合作,建立长期稳 定的实践合作关系。
总结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思想 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和意义。
1. 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包括社会 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活 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相继掀起热潮。
这一教育模式不仅将学生智力、体力、美德、美学融为一体,更旨在打造健康、阳光、文明的校园文化和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构建,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三位一体”概述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运动、美德和美学素质培养。
而“三位一体”是将学生的心理、生理、道德和美学四个方面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其中,“三位”指的是智力、运动和心理三个方面,“一体”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综合性。
该教育模式旨在使学生在智力、运动、道德和美学方面全面而均衡发展,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生命力旺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路径1. 注重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并不是一项次要的任务,它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高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增强体质,改善身心健康。
在体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素质,以及团队协作和个体发展的平衡和融合。
2. 加强心理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学生由于长年累月的单调学习以及考试压力,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情绪低落、自卑和沮丧等。
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和服务。
高校可以借助高效的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讲座和拓展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能和机会。
3. 基于学生实践的道德和美学教育学生的道德和美学素质对于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应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营造对于道德和美学思维的接受和认识,并促进道德和美学品格的培育。
通过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到何为道德和美学,如何顺应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并从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人际关系网络。
三、“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助力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可以在此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摘要:一、引言二、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1.三位一体的含义2.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三、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1.课程设置2.教学方法3.实践环节四、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优势1.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五、结论正文:【引言】在当今社会,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运而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1.三位一体的含义三位一体,是指“课程、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即课程是载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这种模式强调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实现教育目标。
2.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中,都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课程实施,达到培养学生思政素质的目的。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政教育。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互动式、情境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优势】1.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育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青少年一代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但德育却不是凭借这“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配合。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延伸。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相互合作,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认识“三位一体”和谐德育,拓宽德育途径,整合德育资源。
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学校德育做到了计划性和课程性。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正确的道德知识的学习、各种情境的设置,走进工厂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具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明白生活中的对与错;《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教学,教师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认知程度、适时渗透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不足,学校来抓好和谐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和谐德育工作中,给予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设立集体奖项进行表彰。
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劳动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逐渐增强。
学校教育中个别化教育不足,家庭教育中个别教育优势弥补。
学校教育虽然大力提倡开展个别教育,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时,仍然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针对性。
这时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就成为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孩子是在家长的直接关心和爱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脾气、爱好、习惯等家长是十分清楚的,教育针对性更强。
因此,学校的和谐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通过家访、电话等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使家长更好地开展对孩子的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文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实践证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结合,形成合力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重点原则。
近年来,我们组织区域各校始终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以落实德育常规为基础,以德育科研为龙头,全面实施德育战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在德育“三结合”教育平台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区域性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德育合力,促进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落实德育常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狠抓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1.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的所有课程,都体现了德育,校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以及各种不同学科,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需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选定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质疑讨论、辩论等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行疏导点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升华情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实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从而突出了德育教学的主体性,增强了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旨在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构建一种“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涵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系统讲授学科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注重学科前沿研究。
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分析、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教学。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实习实训。
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职业素养。
(3)项目式教学。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拓展素质拓展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志愿服务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策略1. 整合教育资源(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之思考
加社 会 实 践活 动 。社会 实 践 活动 是 生动 有 效 的德 育载 体 ,作 为 教 育主 体 的 学校 ,应 尽 可能 地 多组 织 一些 社会 实践 活动 ,把书 本 上 枯燥 抽 象 的思 想具 体 到生 动鲜 活 的 实践 中,使 学 生在 社 会 实践 中 体 味人 生 ,升 华思 想 ,纯 洁道 德 ,端正 行 为 。五 是 开展 经典 诵 读 活动 。 《 弟子 规》 《 字 经 》 《 三 千字 文 》等 古 代 经典 诗 文蕴 含着 丰 富的 思想 教 育性 ,是 学 校 开展 德育 的有 效载 体 ,学 校 可通 过 经 典诵 读等 形式 ,加 强对 学 生 的思想 品 德和 行为 习惯 教 育 。 二 、发挥 家庭 在德 育 中 的渗透 功 能 家庭 是 实施 德育 的重 要场 所 ,家 庭 教育 的重要 性 日益 被 人们 所 认 可 。父 母是 孩 子 的第 一 老 师 ,家 庭教 育 的好 坏 , 直接 关 系 任 着 学 生 良好 思想 品质 和 行 为 习惯 的形 成 。孩 子 出 生后 可 以 说朝朝 暮 暮 都在 接 受着 家庭 的教 育 ,这种 家 庭 教育 是 在有 意 和 无意 、有 计 划 和无 计划 、 自觉和 不 自觉 中进 干 的 。家 长 以其 自身 的思 想和 『 言 行 随 时随地 在 教 育和 影 响着 子 女 ,其潜 移 默 化 的作用 是 其 他任 何 教育 所 不 能替 代 的 ,直接 影 响 到孩 子 的一 生 。实 践证 明 ,家庭
性 、系 统性 都 很强 ,教师 应 充分 发 挥教 材 优势 ,创 新教 学 方式 , 之 中 。 学校 各类 主题 活动 是对 学 生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的 重 要 载 体 ,也 是最 生 动 、最 活泼 、最有 效 的德 育 形式 。三 是各 学科 德 育 渗透 。除 思想 品德 学科 外 ,其 他 各 学科 都 不 同程 度 的存 在着 德 育 元素 ,各 学科 教师 都应 承 担起 对 学 生进 行 思想 品 德 教 育的责 任 , 在教 学 过程 中要 自觉渗 透 德 育 因素 。 是 鼓励 和 组织 学 牛积 极 参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够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丰厚的学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引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育,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学校稳定、家庭美满与社会和谐。
正文一、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1、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课堂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主战场,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专利,它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各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所以,学校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小学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学习典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作者: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02期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75.21%的学生来自新市民家庭。
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总体要求,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教育管理体系与实施模式,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联动的德育共同体,以学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立体化管理网络体系围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维度,我们协调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三个层级的管理网络:学校教育层级,构建由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学科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科任教师队伍组成的管理体系;家庭教育层级,构建由“雀之灵”家长委员会主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全体家长组成的管理体系;社会教育层级,构建由街道一把手书记、教育主任、社区书记、教育专干、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团体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管理体系(如表1)。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多层级实施模式围绕“五项主要内容”“六大实施途径”,学校充分整合创建多层级实施模式,充分利用区科技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校外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平台,同时开发学校四大特色:课堂教学主阵地、学雷锋常态化活动、广树进步小榜样活动、剪纸特色活动;成立校外五大活动基地——砬子山村学雷锋活动基地、清流坊社区学雷锋活动基地、由家村孝亲实践基地、喜家德校外实践基地、“袁厚山”校外德育基地;开辟家庭教育四大途径——榜样家庭(家长)评选、学生家长讲进步故事、家庭教育联盟、家长参教议教。
多层级实施模式有效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的教育职责,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孩子、服务社区、连接家庭社会的共同学习中心,实现家校教育的共赢(如表2)。
(一)小手拉大手,提升家庭教育水平1. 开设校本课程,涵养道德品质学校开设《中国家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德育校本课程,通过对历代中国家规家训的解读与講解,学生得以充分了解家规家训对人的重要影响,汲取优秀家规的道德养料,涵养良好的道德修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学到了优秀文化,充实了头脑。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
从此,如何“立德树人”成为各地、各校面临的新课题。
北流市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现有中小学在校生20余万人,其中约65%为农村学生,农村学生中又有约10%为留守儿童,生源情况较为复杂。
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我市在2017年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北流市‘家学社’德育培养新模式的研究”,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方法。
一、发挥学校育人主导作用,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在育人工作中,学校居于主导地位。
要想充分发挥这一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抓好课程育人,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切实渗透到课程建设、学科教学当中,将德育工作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促使德育工作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市鼓励和引导各校积极研发校本德育课程,取得了突出成绩。
如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研发的“李明瑞系列红色教育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追寻家乡爱国志士李明瑞、俞作豫、钟夫翔、党鸿辛等人的足迹,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培养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我市要求各校教师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如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选录的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讲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其中蕴含着我们普遍关注的一种伦理道德——孝,语文教师完全可以用此文对学生开展孝道教育。
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在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础上适度延伸,或是设计一些关于“孝”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是组织一次关于“孝”的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自主领悟“孝”的含义,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又自然而然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师长的散文,文中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宽大的胸怀,同时文中也讲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试图唤醒国民灵魂的崇高思想,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园胸怀的重要教学元素。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此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此文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2007第9花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
本来应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教育变成了条块分割、相互推委、相互埋怨。
我们认为,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讲,学校教育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指导家庭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完成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方面,最大的困难是:学校教育是相对独立的,但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学校很难因地制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社会教育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学校有时无能为力。
在我校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尝试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社会实践的中介作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整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自管自育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最大的教育资源。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高境界。
1、建立三级学生干部体系,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非常繁杂,教师经常陷入管理的事物而不能自拔,学生常常因为不能主体参与而失去动力。
我校建立了一套以学生发展处为龙头,以年级为中心,辐射到每个班级和每一位学生的,以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以定量评价为重要管理手段,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
完成学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实现学校的有序、和谐、健康发展。
为使三级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有效运,我校建立了三级学生干部体系。
校学生会负责全校的社团及活动管理,年级学生会负责年级活动的组织和年级常规管理工作,班委会负责班级工作、班集体建设和小组合作管理。
该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管理的效能。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是指高校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过学科教育、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能力。
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内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在“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中,学科教育是基础和核心。
学科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学科,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科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是“三位一体”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践、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
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三位一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程、讲座和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思想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科教育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不同的职业发展。
其次,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社会素养。
然而,要实现“三位一体”的高校育人模式,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科教育、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组织,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期望逐渐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校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在这一背景下,“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并就其优势、难点及如何能更好地实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所谓“三位一体”,即将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教师不再担任传授知识的角色,转而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外界资源的整合者,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求。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思考的机会。
而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独立完成任务、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
很多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依赖课本内容和讲稿,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资源和教学环境的限制也给改革带来了一些难题。
许多学校和教室的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科技和实践设备,制约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
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指通过课程、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2.实践思政: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同时,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实现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意识和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包含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计划,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3.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拓展实践教学: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艺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加强合作与联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总之,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科学的育人模式,旨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制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加强合作与联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实施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三位一体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以共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智力和身体健康。
这一机制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合作和互动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首先,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
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提供了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学科知识。
家庭则是学生的第一课堂,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此外,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实施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共同努力。
学校在落实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应该通过教育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学校应该设立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和健康习惯。
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外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家庭在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与教师保持互动和沟通。
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氛围。
社会在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可以设立奖助学金和培养计划,为优秀学生提供支持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特长和潜力。
总结起来,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是一个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互动。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其中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智力和身体健康。
只有通过这种育人机制,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概念讨论
“三位⼀体”教育教学模式概念讨论
三位⼀体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1、概念
以⼈⽂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应⽤体验式团体教育技术,通过教师的引导、推动、陪伴,促进学⽣⾃学、⼩组合作。
进⽽形成学⽣建构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同时达成合作、互助、积极的⼼理品格。
2、含义
三位⼀体的含义:⾸先是教师的⾓⾊定位,时⽽在前,时⽽在后,时⽽在左右。
通过教师这样的三个定位,把传统课堂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转化为课堂的领导者,学习的推动者,学⽣⼼灵的陪伴者。
进⽽形成浑然⼀体,⾼效优化的新课堂。
时⽽在前:教师对课堂的领导和控制,其中包括对学习⽬标的引导,对组、个⼈的引领,对课堂秩序的控制;
时⽽在后: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推动,对学习内容的升华,对学习困难的讲解;
时⽽在左右:教师对个别⼩组、个别学⽣的关怀,即让学⽣时刻感到⽼师就在我⾝边,我有困难可以找⽼师。
在应⽤过程中,模式的很多要素都以“三”来体现。
加之在中国传统⽂化在制定规则时以“三”为主。
所以命名“三位⼀体”
3、概括概念的紧迫性
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
概念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
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三位⼀体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式的颠覆和提⾼。
是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式。
要让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正确应⽤,必须确定模式的概念。
我这⾥对三位⼀体教学模式的概括,只是短时间学习和实践的粗浅认识。
还望各位⽼师和同仁各抒⼰见。
最后形成完整,准确的概念。
郭长海。
“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新模式探析——基于“云班课+腾讯会议”双平台的视角
[收稿时间]2020-08-25[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吉林省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概论》课为例(JGJX2020D362);2021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思政专项: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六位一体”创新模式研究(JJKH20210202SZ )。
[作者简介]张玉玲(1977—),女,吉林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共党史党建。
[摘要]“金课”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基,高校“思政金课”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如何实现传统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的转变,建设线上“金课”,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文章从构建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线上教学模式的反思三个方面,总结疫情以来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经验,为打造新时代高校线上“思政金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金课”;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2)03-0166-052022年3University Education新冠肺炎疫情使在线教学平台迅速成为高校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甚至成为各学段联系教与学的唯一纽带。
高校思政课教学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单一线上教学背景下,如何借助云班课、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基于“金课”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内涵标准,探索构建线上教学的新模式。
一、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探索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是落实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关键课程”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战“疫”期间高校思政课占领网络阵地制高点的现实需要,更是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应有之义。
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指的是在实施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一种多元依赖、协同共育、综合发挥的育人结构,有力地体现了育人综合能力的健全。
首先,学校贯彻落实育人理念,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环境安全,设备齐全,教师主动育人,争取创设空间、时间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尊重竞争、和谐融洽、自我完善的学习氛围,发挥学校育人的表现潜力。
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校成为学生品格养成和发展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健康、有趣的成长环境。
其次,家庭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保障作用。
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行为榜样,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心态平衡;提供经济物质保障,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必要条件;作为参考借鉴,给学生正确的概念,对学生有个性判断力学习。
家庭和学校的育人方法、重点和办法,应实现配合衔接,统一联动,搭建育人的平台。
最后,社会发挥育人的示范作用。
社会一方面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环境最佳with合理布局和多元服务,准备一切学习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完善、和谐文化普及、行为表现监督以及多元充分发展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学
生有实践精神,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服务,真正实现学习兴趣激发、社会认同感提高与民族意识、爱国精神的加强。
总而言之,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建立了完善的育人结构,是实现育人综合能力健全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品德教育新模式[摘要]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于机制、观念等原因,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在积极探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将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科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新框架,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品德教育模式[作者简介]卢琰(1971- ),女,浙江富阳人,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郑州 450006)[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高校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2010-zx-131)[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50-02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缺乏诚信、没有责任心、不讲公德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比率也逐年上升。
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引起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却“步履维艰,收效甚微”。
高校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在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发现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各行其是,有些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重复的,没有充分发挥其认识、指导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将三者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全方位渗透,科学地构建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探讨空间。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把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要学习五门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
要保证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课程内容就要避免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
为避免教师重复劳动和学生吃剩饭而对政治课感到疲倦乏味的现象,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以整合、科学提炼,把精华的部分凸显出来。
同时,还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适当增加进去,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在大一阶段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把“适应人生新阶段”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大一新生的心理调适”相结合,可以把“驾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抗御人生的挫折”相结合。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
在讲解“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可以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加进去,使同学们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容得到升华。
对于课程的重复部分,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应组织各门课程的骨干教师,认真地把教材内容系统梳理一下,把课程中交叉重复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
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内容,可以整合后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统一进行讲解。
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部分教师的备课任务量,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避免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的,注重教育创新,主要分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安排上,可把职业道德、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心理和择业心理的调适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保证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普及率和教育的实效性,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比如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安排上,可以给大一新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新生的心理调适,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
这样安排学习内容比较系统,并且针对性、实用性比较强,容易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
二、结合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一)以课堂讲授为基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同时,还要设立一些有特色的专题,组织教学团队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开设讲座。
比如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生命教育”专题,可以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挖掘、整理、提炼,使学生系统获得生命教育的知识。
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领悟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
课堂讲授为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培养生命意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打下理论基础。
(二)开展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1.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校园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团委、学生处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举行不同规模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会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仪式活动、节日活动等。
每次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内容,让学生参与策划。
比如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红歌比赛和征文大赛,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共产党九十年风雨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党的信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感。
关于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生命起源的科普片,认识生命起源,体会生命的价值。
可以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革命者的高尚情操;也可以收集近期社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在现实中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比如“药家鑫事件”等。
关于心理健康的课外活动形式更多,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分享感受并获得启示,最终可以在朋辈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2.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扶贫助学,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说,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就是对大学生行动上的一次锻炼,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例如,学生特别喜爱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我们就可以利用假期精心设计“攀山越岭”“野外探险”等形式(注意确保安全,不提倡冒险活动),让学生挑战生命极限,从而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
开展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多层次的立交桥,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情操。
(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网络服务现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作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路径,构筑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网络传播途径。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化、自由化、隐蔽性、平等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
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解除种种束缚,表达自我,交流感情,宣泄不良情绪,并且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教育工作者也要利用网络直观、双向互动等性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变成平等信任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发挥网络快捷、保密性好、传播面广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辅导。
比如设立心理咨询网站,普及心理知识,进行网上心理测评,开设在线心理咨询等形式。
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拓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构筑三者整合的网络工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三、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社会是一所学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
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本”的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塑造新时期合格的建设者。
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①。
“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
”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强化自律精神,进行良性引导。
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共同探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多给予理解、关怀、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港湾。
总之,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效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互补互益、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使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逐渐形成教育与指导、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体验与感悟、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注释]①周先进,张颖颖.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8.②梅国英.大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121. [参考文献][1]单常艳,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2]洪冬美.基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方法[j].科技咨询,2010(35).[3]吴威威.高校德育的重要维度:生命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张敏,朱平,姚本先.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探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8(3).[6]许晓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理论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