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外来语再比较:异同点及其文化根源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汉日寒暄语言文化异同简介:汉日寒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之一,也是展示个人礼貌和待人接物能力的重要途径。
汉日两国的冷暖交际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汉日寒暄语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
相似之处:第一,寒暄语的基本功能相似。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寒暄语的核心目的都是表达友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你好“还是”こんにちは“,都是一种礼貌的问候方式,展示了主动友善的态度。
第二,寒暄语的人称称呼相似。
不论是中文还是日文,人们在寒暄中通常会使用对方的姓名或称谓,比如”王先生“、”田中さん“。
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
第三,寒暄语的问候语相似。
在寒暄过程中,汉日两国人民都会用一些寒暄语表达问候,例如”你吃饭了吗?“、”お元気ですか?“。
这不仅是对对方身体健康的关心,也是一种互相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关切。
不同之处:第一,称谓的使用方式不同。
在中文中,人们通常用对方的姓氏加上先生/女士来称呼对方,例如”李先生“、”刘女士“。
而在日文中,通常会使用对方的名字加上さん来称呼对方,例如”山田さん“。
这一差异反映了对称谓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在两国之间的差异。
第二,寒暄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中文寒暄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比较个人化的话题,如家庭、工作等。
而日文寒暄语则倾向于一些更加宽泛的话题,比如天气、体育等。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日本文化注重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
第三,寒暄语的动作表现不同。
在中文的寒暄中,人们通常会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如握手、拥抱等来表达对对方的诚挚问候。
而在日文寒暄中,则不会有太多肢体动作,一般通过对方的表情和语调来判断对方的态度。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汉文化更加注重肢体表达,而日本文化则更注重言语的含义。
结论:通过比较汉日寒暄语言文化的异同,可以看出,虽然汉日两国在寒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友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作者:李秀萍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08期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特别对引用外来语作了明确的规定,引起了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比例、构成的差异、词性的比较、意思用法、词形的变化等方面的异同,为日语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推动日语外来语对汉语影响的研究。
汉语日语外来语差异一、词语构成的差异汉语中吸收的日语外来语大多数是日语中的“漢語”,而日语中的和制汉字、片假名等在外形和词语构成方面跟汉语存在很大的不同。
朱(1999)的研究资料对日语中“ニ字和制汉语”(529语)的词语构成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与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词语构成进行比较,并对中日语法的构成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的统计结果是:朱(1999)的日语词语排前5位分别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7%;第2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9.8%;第3位是“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占15.3%;第4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4.9%;第5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9.1%。
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二字熟語”的研究结果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8.8%;第2位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占19.5%;第3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3.0%;第4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10.8%;第5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8.7%。
从调查结果中可见,两者虽然顺序不同,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在比较的结果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除了中日两国词语构成结构最多的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外,一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和“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日语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与传统的汉语词语构成相比,汉语中吸收日语外来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
从汉日对比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的开题报告
从汉日对比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汉语外来词是指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与外界接触所产生的相互交流而逐渐被汉语所吸收并形成了一部分词汇。
外来词是推动语言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词汇也在不断地增多,对汉语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日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因此汉语中也出现了许多日语外来词。
然而,汉中日两国语言和文化不同,导致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与日语外来词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本文将从汉日对比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旨在探究汉语外来词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目的1.探究汉语外来词与日语外来词的异同点。
2.研究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包括汉语外来词的来源、数量、使用范围及特点等。
3.分析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对语言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通过文献阅读、大量实例的收集和对比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汉语和日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汉语外来词方面。
论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示研究结果:1. 汉日外来词从来源、数量、使用范围及特点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2. 剖析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规律,探讨其发展趋势。
3. 分析汉语外来词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汉语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并从汉日对比的角度来研究它们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预期成果如下:1. 准确对汉日两语言外来词的不同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
2. 揭示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及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3. 对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与预判,以及指出汉语外来词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汉日外来词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汉日两种语言外来词来自哪些语言、数量、使用方式和特点的对比分析,揭示两者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第三部分: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规律。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差异比较研究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特别对引用外来语作了明确的规定,引起了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比例、构成的差异、词性的比较、意思用法、词形的变化等方面的异同,为日语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推动日语外来语对汉语影响的研究。
汉语日语外来语差异一、词语构成的差异汉语中吸收的日语外来语大多数是日语中的“漢語”,而日语中的和制汉字、片假名等在外形和词语构成方面跟汉语存在很大的不同。
朱(1999)的研究资料对日语中“ニ字和制汉语”(529语)的词语构成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与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词语构成进行比较,并对中日语法的构成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的统计结果是:朱(1999)的日语词语排前5位分别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7%;第2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9.8%;第3位是“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占15.3%;第4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4.9%;第5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9.1%。
呉筒井(2003年)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二字熟語”的研究结果为:第1位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28.8%;第2位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占19.5%;第3位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13.0%;第4位是“动词+动词”的并列关系,占10.8%;第5位是“形容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占8.7%。
从调查结果中可见,两者虽然顺序不同,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在比较的结果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除了中日两国词语构成结构最多的是“名词+名词”的修饰关系外,一是“动词+名词”的补足关系和“动词+动词”的修饰关系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日语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较高,因此与传统的汉语词语构成相比,汉语中吸收日语外来语的修饰关系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多。
二是“动词+名词”的修饰关系的构成所占比例也很高,因为日语的词汇没有动词的限制,可以随便组合,因此许多日语外来语在影响着汉语原有构成形式。
关于汉日外来语构成形式的比较研究
一
关 于 汉 日 外 来 语 构 成 形 式 的 比 较 研 究
齐 平
( 湖 北 第 二 师 范学 院 外 国 语 学 院 , 湖 北 武汉 4 3 0 2 0 5 )
பைடு நூலகம்
了上 文 所 说 的 日语 借 词 。 日语 中 的外 来语 基 本 都 是 音 译 成 片 假名 . 主要音译 欧美语言 , 也 包 括 少 量 音 译 自汉 语 、 朝 鲜 语 等
外 来 语 。如 “ 口 一 ( 天鹅绒 , 葡v e l u d o ) 、 丁, L , 了一 , L , ( 酒精 , 荷a l c o h o 1 ) 、 , 力 、 /灭( 长假 , 法v a c a n c e s ) 、 于 干一 , 、 /( ’ 炒饭 , 汉炒饭 ) ” 等。 虽 然 日语 翻译 外 来 语 的形 式 没 有 汉 语 多 样 , 但 有 种 形 式 是 日语 独 有 的 特 点 , 这就是“ 和制 外 来 语 ” 。 和制 外 来 语是指 1 3本 人 用 外 语 的 构 成 要 素 创 造 的 , 意义 、 形式、 构 成 方 式与原语 不 同的外来语 。如将英语 r t厶 J 和葡 萄牙语 r , /J 、 结合成r 厶, ’ /J ( 果 酱 面包 ) , 将德 语r 于 一7 j 和 英 语 『 、 /、 / J 结合成 r 于 一7 、 /、 / l ( 主题 曲 ) 等, 这 些 就 是 和 制 外 来 语 。 还 有 不 按 照 原 语 单 词 词 意拼 凑 的 , 如“ 才一 , 夕 ( mo t o r b i k e ) 、 / 、 七、 /灭 ( g o o d s e n s e ) ” 等。 和 制 外 来语 很 多 , 以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是一门充满了外来语的语言,这是因为日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其他国家语言的影响。
在日本的语言文化中,外来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本语言文化特点进行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于汉语、英语、葡萄牙语、法语及德语等语言。
这些外来语往往被日本人改编、吸收并使用到他们的日常对话中,为日语增添了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
1. 汉字及汉语词汇历史上,日本从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汉字及汉语词汇。
许多汉字成为了日本的一部分,它们被用来构成了日本的书写系统。
汉语词汇也成为了日语中的外来语。
“天气”、“学生”、“自行车”等词汇都是来自于汉语。
2. 英语词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也开始逐渐融入到日本的日常用语中。
“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テレビ”(电视)、“マンション”(公寓)等词汇都是来自于英语。
3. 葡萄牙语在16世纪,葡萄牙人最先来到日本,并带来了许多葡萄牙语词汇。
“茶”就是来自于葡萄牙语“chá”的音译。
4. 法语及德语法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也对日本有过一段时间的影响。
一些法语及德语词汇也进入了日语当中。
“エレベーター”(电梯)就是来自于法语以及德语的词汇。
日本语言文化特点除了外来语的丰富,日语本身也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
1. 尊敬语日本人非常重视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这在日语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日语中,有一套完整的尊敬语体系,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尊敬语来表达。
对长辈、客户、老师等尊敬的人物使用不同的尊敬语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礼仪。
日语中,也有专门用来表达尊敬的动词及形容词。
这些敬语通常在正式场合或者对长辈、客户等尊敬的人物时使用。
3. 礼貌用语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用语。
在日语当中,有非常多的礼貌用语,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里的外来语的比较
合 ,也 有 很 多 英 语 本 身 难 理 解 .用 片 假 名 书写 的 外 来语 就 更
难。 总而言之, 现 代 汉语 里 的外 来 语 , 从 汉 字 就 能读 取 意 思 , 但 是, 现代 日语 里 的外 来 语 全 部是 音译 来 的 词 语 , 都 用 片假 名表 记, 所 以 从 文 字上 读 取 不 了词 语 的 意 思 。
4 .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的 外 来语 的词 类 种 类 的 比较
现代 汉 语 里 的 外来 语 基 本上 被 作 为 名 词 使 用 。 例 如 : “ 打 火机 , 电视 , 机器人 , 资本主义” 等词 , 像“ 浪漫 , 摩登 ” 这 些 词 语 作 为形 容 词 来 用 的外 来 语 的 数 量是 非 常 少 的 , 而 作 为 动词 使 用 的外 来 语 是 没有 的 。与 此 相 对 。 现 代 日语 里 作 为 名词 使 用 的外
6 . 结 语
译外语 , 全 部 用 片假 名 表 记外 来 语 。严 格地 说 , 现 代 日语 里 的 “ 汉语 ” 是 外 来 语 的 一 部 分 。 日语 里 的 “ 汉语 ” 是 从 古 代 汉 语 借 来的音译借用语 , 已经 完 全 融 入 1 3 语 中。因此 , 为 了和 现 代 日 语 里 从 欧 美 吸 收 来 的 外 来 语 相 区别 ,命 名 了一 个 特 别 的不 一
—置 篓 : 一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的 外 来 语 的 比 较
张 亚 文
( 西 安 外 事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陕西 西 安
摘 要 :日语 是 以 古 代 中国 的 文 字 为基 础 而形 成 的 语 言 . 可 以说 汉语 和 日语 最 显 著 的共 同点 是 双 方都 使 用 汉 字 。但 是 . 从 另一 个 角度 看 , 日语 作 为 独 立 的 语 言 , 和 汉 语 相 比 有 很 多不 同的地 方 。现代 汉语 和现 代 日语 里都 有外 来语 , 本 文对现 代 汉语 和现 代 日语 里 的外 来语 的特 点进行 考 察 , 并 比较 分析 关键词 : 外 来语 表 记 方 式 音 译 意译 1 . 外 来 语 的定 义 外 来语 就是 从 外 国或 其 他 民 族 吸 收 来 的 语 言 。外 来 语 有 时 被称 为 “ 借用语” , 汉语 里有 时还 被 称 为 “ 外来 词 ” 。 2 . 现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日语 里 外 来语 的表 记 方 式 和 借 用 方 式 2 . 1 现 代 汉 语 里 的 外 来语 的表 记 方式 现 代 汉 语 里 的外 来 语 是把 外 来 语 翻译 成 汉语 。用 汉 字 来 表 记。 翻 译 的 方 法有 两种 , 一 种 是音 译 法 , 另 一 种 是意 译 法 。 基 于这 两 种 方 法 , 可 以做 如下 分 类 : 2 . 1 . 1 音 译 式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中有很多外来语,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荷兰语、法语和德语等。
这些外来语主要是在文化、科技、商务等方面的交流中引入的,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在日语中很常见。
这些外来词主要是在日本古代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引入的,如「茶」「経済」「漢字」等。
在现代的科技领域也有很多来自汉语的外来词,如「电脑」「手机」「网络」等。
这些外来词的音读在日语中会发生变化,称为音便形。
比如「漢字」在日语中读作「かんじ」,而在汉语中读作「hàn zì」。
来自英语的外来语也非常常见。
在日本的现代化过程中,英语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商务和科技领域。
一些常用的外来词有「レストラン」(restaurant)、「コンピューター」(computer)、「アイスクリーム」(ice cream)等。
这些外来词保持了原词的音读和拼写,但在日语中常常添加了平假名以适应日语的发音系统。
葡萄牙语、荷兰语、法语和德语等也对日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外来词主要是在殖民时期和贸易中引入的,如「パン」(pão,葡萄牙语中的面包)、「医者」(artsen,荷兰语中的医生)、「バレンタインデー」(Valentine's Day,法语中的情人节)等。
这些外来词在日语中通常保留了原词的发音和拼写。
日语中的外来语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日语也有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
日语中有很多敬语和尊敬语的使用。
日语中有多种尊敬级别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用来尊重和礼貌对待对方。
这种敬语的使用不仅体现了日本人的礼仪文化,也反映了社会等级和尊重传统的价值观。
日语有一套独特的谦虚表达方式。
在日语中,谦虚是一种美德,人们常常通过自谦和低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在表达感谢时,日语中通常使用「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Osewa ni narimashita,我非常感谢您的照顾)这样的谦虚表达方式。
对日语外来语与汉语外来词的一点认识
科教 文 化 l1 I
李 巍
对 日语 外 来语 与汉语 外 来词 的一点认识
( 海 电力 学 院外 语 系, 海 0 0 ) 上 上 000
摘 要: 日语和汉语 中都存在着引 自于外族语 词的词 汇, 日语 中的“ 外来捂 ” 多为音译 , 而汉语 中的“ 来词” 外 多为意译。本文就 日汉语在外来语 词 的 定 义和 与 词 源词 的偏 差 以及 构 词 等 方 面进 行 分析 , 步地 探 讨 了 日汉语 外 来 语 词 的 差异 。 初 关键词 : 外来语; 外来词; 音译; 意译; 差 偏 在现代 1语和汉语 体 系中 ,存在 着相 当 3 灭( 妊婶服 )等等。然而 , ” 随着时代 的发展 , 用 , 将 较 长 的词 源 词切 短 。 如 果 词 源 词 是 独 会 数量 的外来语词 。 按照 日 国语学大辞典》 本《 的 所谓的 “ ” 新 意也 逐渐转 “ : 旧” 随着使用 的习惯 立词 , 一般是将其后部分切 掉 , : 二 ( 如 ‘ 一 定义 , 外来语 就是将 他国的语言体 系资料借人 化 , 即使是外来 语 , 生活化也越来 越强 , 委 三 / ) , 尹 才 ( 一 其 “ /j、 ” “ 于 j 一 一 )等 。 ” 本 国的语 言体 系中 , 得到礼会广 泛认 可 的语 婉 ” 并 效果也将不复存 在。但 这都 不能否定 在这 当其是复 合词时 , 则将前部分 的词头加上后部 言 。 日语 当 中 , 谓 的 ‘ ” 然 也符 合 上 述 些外 来语引入 日语 当初所发挥 的类似作用 。 在 所 镆 虽 除 分 的 词 头 构 成 , : 一 二 ( 一 ) 如 “ / 灭 ( / f 定义 , 但一般不被认为是外来 语。 不仅 如此 , 像 此 之外 , 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 的作 用就是便 于 年 )等 。改造后 的外来语多为 四音节 以下词 。 ” 这可以说是 现代 1语利用音译 的 3 “ 涅粲” 这种 明显音译 自古 印度 语的词 , 由于是 外 语的学习。 1 . 4词源词形基本保留 , 但词义发生偏差。 作为佛教用语与汉字一起传 到 日本的 , 而被认 方式 引入外来语 的特殊产物 。 日语在外族语词 如 : 一 / 工 一’在 日语 中表示 收费高速公 “ r 为是 “ 漠捂” 相 似的 , 。 如来 自于阿依努 语的“ 寸 的引入 上 ,经历 了一个从意译到音译 的过程 , 路 , 作为 词源 词 的 “ih a ” 的是交 通干 而 hg w y 指 ( )等 , 魅 ” 或来 自于朝 鲜语 的“ /( 噌 ) 而且其 发展呈现着明显 的原音主义趋 势 , 三、 味 ” 即尽 线 。 力 、二 、少 ” 日 中是指 考试 中的作弊 “ / / 在 语 而词源 词的 “u n g 是 奸诈 , 猾的意 cni ” n 狡 等词 , 因为是在很古老 的时代就 已经进 入并 可 能忠实 于词源词发音 。然而 , 也 由于 日 的音 行 为 , 语 融人 了 日语 中, 一般也不被 看作 外来 语 , 些 节结 构不同于英 语 , 这 这使得 日 语外来语很 难完 思 。再如 “ / 三一 、 ” 日语 中多用于“ od / 在 a go 大概只能用语感来解释 了。另外 , 自于英语 全复 制 词源词 发音 , 灭 来 如“ / 夕(tk ) , sa n f ” 了 灭 r s ie ” es o 。“ , r o r 夕 ” 虽然在英语 中 如 “oit” 一般 译 为“ sc y , e 社会 ” 则 只 被看 作 是 “ , 才(a i) 等。 rdo ” 另外 , 由于有 “ 也 和裂 外来 也 在使用 , 用于 “ 要” 但 摘 之意 时 , 英语更 常用 翻译 词 , 再如 “ hr ae” w i p pr 译为 “ e 白害 ” 一 般 藉” , 的存在 , 使得 “ 外语 的学 习” 这一 日的实现 rsme 等 。人们都认为 , eu ” 如果懂英语 , 会有助 认 为是“ 形式借用” 方式 的翻译 词 , 而这类 翻 泽 有 了一定 的障碍。 于学 习 日语的外来语 。的确 , 日语外来 语很大 “ 和裂外 来捂 ” ,它在 日语 的外 来语 中 占 部 分都是来 自于英 语 , 原音主义使得外来语 词或形式借用词都不被看为是外来语 。 即只有 对词源词 的音和形 都有某 种程度 的 忠实才 会 有着重要 的地位 ,有着 一些明显的构词特 点 。 的发音 更接近于词源词 。但 是 , 日语外来语不 被认为是外来语 。 广义 的“ 和裂外来藉 ” 大致可分为 以下儿种 。 仅 有上述 词形 上的变 化 ,语义上也发生 了变 而 汉语对 待外族 语 词似乎 更 严格 一 些 , 1 词源词墅不存在的复合同。( . 1 狭义的“ 和 化 , 即词源词的语义 与外来 语义 之间发 生 了偏 ) “ /J/ ” 美 语 为 差 。 主要 是因为引入外来语时的种种条件导 , 这 即使如“ 萄” 葡 这样不 仅进入 汉语 时 间已经很 裂外 来 浯 ” 如 : 、 I二 灭 夕 跃, 而且在 日常生活 中经 常使 用 的词 语 , 仍然 gs ttn 。 “ / 一 ” 的 意 思 是 “ i t 致 的。如 : I一, 一 ” a s i ” ao 十 f夕 ng h “ 在英语 中一般是 指刮 被看 作是 “ 外来 词” 1 。{ 文借用外族 语词汇 的方 gme 等 。 石野博史的调查 , 外来语词 源》 胡 刀, 日本开始销售 电刮胡刀 时被引入了 日 a ” 据 在《 在 式大体可 分为音译 或意译 两种 , 一般 意译不作 巾就 约有 15词 ,其 l 约 8 - 4词为独立 本 ,因此这 个词就多被用于表示 电刮 胡刀了。 8 { 】 %+ I 1 为 外来词 看待 , 例如 “ 板 (lcb ad ” 黑 bak or ) 这样 语 , 其余 的约 9 %计 1 1词为复合词 。而这些 这种 意义 上的偏差 , 日本人学 习外 语 , 外 2 7 在 或 是 的将 外族语词逐 个意译 的方 式 ,在汉语 中称 复合词都有较 明显 的词缀 。如 :力一 ” “ 一 国人学 习 日语时难免会造成一些 问题 , 需要 “ , L “ ” ”“ , /一 ” “ y ’“ 'y ” 注意 的。 , 7”, 7 作” 仿译 “ , 词 虽然在语素对应 和次序及 构成方 ,, , 只 夕 式上 保持 了外来 形式 ,一般 也不列 人外 来词 等 。( 石野博史 ,9 3 这些词缀 虽然多数不适 18 ) 1 不 同词源词的组合。如 : ‘ / 三 . 5 “ 口’ 中 , 一点 同于 1语对 待 ” 式借 用 翮“ 这 3 形 的态 合 独立使用 ,但是却不仅能和外来语 组 合, 还 一 、 夕” y 是法 语的“a n + s o ” 英语 的“ ui 构 l m s” c 英语 的“ 々厶 ” 加上 葡萄牙语 的 “ 7 ” / , , 度。 而对于从 日 语引入 的词是否算 是外来词这 可 以同平假名词汇或汉语性词汇 组合。另外 , 成: I _ I 在报纸 中使用 的来 构 成 了 “ t厶, ” 。 等 点上, 通常认 为 , 自E语 的意译 自欧 美语 根 据东L 节子所做 的调查 , 来 1 的不看作外来词 , 而音译 自欧美语 的认 为是外 自于英语 的 2 0 0 0例外来语 中,狭 义的和制英 16日语 与外来 语的混合。如 :使用 者寸 . “ 语 仅有 1%, 日英混合 语却近 4 %, 0 而 0 即现在 ” 。 等 来词 。 以下将通过 对 日、汉语 外来语 词 的作用 所使 用外 来语的近半数 , 都是 以某 种 1语造词 3 17词性 的变化 。如 : 十 ’ 只” 日 . “ / 在 及其构词方式等特点的分析 , 从一 个层 面上探 方式构成 的。( 石野博史 ,9 3 通过 以上 这些 语 中作 为名词 使用 , 用作动 词使 , 18 ) 要 需要 变成 调查结果来 看 , 日语外来语具有很强 的造 词能 “ 于 、 灭亨 否” 而其词源词 “n one 本 / 。 anu c” 讨 日汉语外来语词 的差异 。 九 身就 是动词 , 名次 形式为“n one et。 其 anu c n” 类 m 1日 语外来语 的作 用及构词特点 E本 明治维新 以后 曾一 度大量 吸收外 来 t 12词源 词形 的一部分脱 落。如 : 灭乇一 似 的词还有 “ / 、( 否)等 。 “ 寸 f 亨 / ” (moe h ee , 于一 ,, 于 乙 7 通 过 以上 的 分 析 可 以 看 到 ,这 种 以 词 源 语,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科学 技术革新 的 夕 于 一 ” s kd ces )“ 急切 需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日语吸 收外 ” t l man ) 。 大 多 是 将 词 源 词 的 词 词为素材 , 据 自己的需 要 , (a e n s等 b 根 按照 日语 独 自造 同 族词 语主要 用汉字意译 , 因此利用 汉字标 注外 缀部 分 , “ e ” “ S ,一n ” 如 一d ,一 ” “ ig 等省 略 , 这些 词 词 方 式 制 造 出 的外 来 语 , 汉 语 的 利 用 意 译 方 都更 来语 还是较为普遍 的, : 如 意译 于英语 ”e i ” 缀在 词源词 中是为 了使该词 区别 于其他词 的 式转 写的外族语词一样 ��
日汉外来语的使用比较
日汉外来语的使用比较摘要: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繁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地促进各国文化的发展。
特别在英语、汉语和日语间语言的发展中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对丰富其本国语言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不掌握这些新的词汇就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正确地使用这些词汇,将会给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活动带来一定的方便,同时也会对汉语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外来语经济贸易同形异义词同音同义一、来自日语的“外来语”在汉语中的作用中国的古典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由于汉字的传入使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日本人又创造出一些新的词汇。
到了近代,汉字又在日本引进西方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里我们把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汇叫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以下用带引号的“外来语”区别日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语)。
日常生活中“外来语”的引进也体现了生活的新变化、新时尚,如瘦身、健美、自助餐、度假村之类的词体现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正在和“世界接轨”。
科学技术方面的外来语也被大量地引进,如基因、克隆、纳米、数码技术、软件等,这些词的广泛使用证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
由此可见,日语中的汉语既是中国的输入国也是中国的输出国。
日语中的汉字原本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是原有的汉语中的许多词汇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汉字的简化而演变成现有的语言,而日语中的汉字基本上还保留着中国古汉语的面貌;还有的经过日本人的加工形成了当今的日语,又从日本传到了中国。
这种语言的“反进口”现象也丰富了现代汉语。
例如“写真、人气、番号、卖场、仙贝”等词语的使用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二、日汉词语的同形异义正是因为中日的汉字有很多相同的特点,所以有些人认为用汉字的意义去理解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其实是个误区。
不仅有的汉字有写法的不同,而且有些日语和汉语虽然是同一汉字,意义却不同或截然相反。
例如:最近中国经常流行的“留守儿童”一词,指的是农村父母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家里。
中国语の外来语と日本语の外来语の取り入れ方の比较
毕业论文学生姓名:学号: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年级:题目:中国語の外来語と日本語の外来語の取り入れ方の比較汉语外来语与日语外来语吸收方式的比较研究指导教师:评阅教师:2011 年 5月中国語と日本語の外来語の取り入れ方の比較中文摘要外来语的产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往来时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本民族语言的词汇叫本族语词汇,从外国语言和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叫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借词。
在现代社会中,外来语已经成为了各国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随着与外国的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汉语和日语中都吸收了不少外来语,日语的外来语的数量则更是多的惊人。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并且我们知道日语是根据汉字而创造的,日语和汉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刘虹(2010)《商务英语》和张升余(2009)《商务日语》两书中搜集的中日外来语为例对中日外来语的吸收方式进行比较,将中日两语的外来语吸收方式分为音译,意译,混译和罗马字这四类。
其中中文的外来语吸收方式以意译为主,而日语的外来语吸收方式则以音译为主。
本文还揭示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原因,并且从中反映出中日民族的一些性格特点。
关键词:外来语;吸收方法;异同;中日比较目次要旨 (Ⅰ)中文摘要 (Ⅱ)はじめに (1)第一章中国語の外来語と日本語の外来語の概説 (3)第一節中国語の外来語の概説 (3)第二節日本語の外来語の概説 (4)第二章中日両語における外来語の取り入れ方―音訳 (5)第一節中国語の外来語の音訳 (5)第二節日本語の外来語の音訳 (7)第三節音訳の比較 (10)第三章中日両語における外来語の取り入れ方―意訳 (12)第一節中国語の外来語の意訳 (12)第二節日本語の外来語の意訳 (14)第三節意訳の比較 (14)第四章中日両語における外来語の取り入れ方―混訳およびローマ字 (16)第一節中国語の外来語の混訳およびローマ字 (16)第二節日本語の外来語の混訳およびローマ字 (17)第三節混訳およびローマ字の比較 (19)第五章ユーニックな外来語取り入れ方 (20)第一節中日両語特有の取り入れ方 (20)5.1.1中国語における和製漢語 (20)5.1.2日本語における外来語の活用 (21)第二節取り入れ方に関する原因の探求 (22)終わりに (23)参考文献 (24)謝辞 (26)はじめに外来語は各民族間において政治、経済、文化等の交流により必然的に生まれたものである。
日汉对比语言学
日汉对比语言学
标题:日汉对比语言学
简介:本文将对比日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它们在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对学习者的影响。
正文:
日汉对比语言学是研究日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
这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从语言结构角度来看,日语是属于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则是属于主宾谓的语序。
这意味着在句子中,日语的主语通常会出现在谓语之前,而汉语的主语则通常会出现在谓语之后。
这种语序的差异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适应不同的语言习惯。
其次,日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这两种语言的词汇库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日语词汇来自于汉字,但发音和用法可能与汉语中的相应词汇有所不同。
此外,日语
中还存在大量的外来词,这些词汇通常来自于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是学习日语的重要一步。
最后,日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动词变化形式较多,包括时态、语气、敬语等方面的变化,这与汉语的动词形式有所不同。
此外,日语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助词的使用和句法的倒装等。
这些语法差异对学习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理解。
总之,日汉对比语言学是一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学科。
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学习和应用中更加灵活和准确地使用这两种语言。
现代汉语和日语外来语的对比研究
言的相互交流 , 文化的活力则来 自于 不同文化 的碰撞 , 外来
语就 是 这 场 交 流碰 撞 的 产 物 。 与 此 同 时 , 来 语 在 近 现 代 世 外
语应该包括汉语词 汇 ( : 中国” , 大量研究显示 , 如 “ )但 学者 们是不将 其 作 为 外 来 语 进 行 专 项 研 究 的 。石 野 博 史
一
l 6— 3
新西兰
迷你裙 奶 昔
4 .意 译
N w Za n e el d a
mnsi i kr i t ml sae i h k k
摩托车
迪斯尼乐园 因 特 网
m t bk o rie o
Dse n i yl d n a ie e n rt tn
四、 日外来语吸收方式比较分析 中
顾名思义 , 用接近外语 原词发 音的汉 字来书写外来语 ,
这种方式称为音译 。用 音译法吸 收外来语时 , 原则上不考虑
字 义 , 看字 音 。如 : 只
麦 当劳 吉普
巧克力
Mc o a s D nl d je ep
cooa h clt e
威土忌 荷尔蒙
奥 巴桑
w i e hs y k hr oe om n
汉 字 文化 圈 , 是 二 者 在 外 来 语 问题 上却 存 在 很 大 差异 。总 结 中 日两种 语 言 外 来语 的吸 收 方 式 , 出二 者 的 差异 并 但 找
探 索产 生差异的原因是 日语研 究的重要课题 , 有利于 日语 学习者提 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 来语 ; 外 吸收 ; 差异 中图分类号 :3 3 3 I 6 . - I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1 ) l 0 3 0 10 7 3 ( 00 1 一 16— 2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日语中的外来词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语言。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占了日语外来词的绝大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来语示例:1. 来自汉语的外来语:茶(ちゃ)、海(うみ)、山(やま)、川(かわ)、電話(でんわ)、お金(おかね)等等。
2. 来自英语的外来语:コンピュータ(计算机)、アイスクリーム(冰淇淋)、テーブル(桌子)、トラック(卡车)等等。
3. 来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语:バナナ(香蕉)、オレンジ(橙子)、ポテト(土豆)等等。
1. 三种书写系统:日语使用三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
平假名主要用于表示日语的助词、词尾、动词变化等。
片假名主要用于表示外来词、音译等。
汉字则主要用于表示名词、成语、词组等。
这三种书写系统的使用使得日语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灵活性。
2. 敬语系统:日语有非常丰富的敬语系统,用于表示不同的社会关系和场合。
敬语分为尊敬语、谦让语和丁寧语。
在与长辈、上级、客户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交流时需要使用尊敬语。
而在与朋友、亲人等平等地位的人交流中可以使用谦和语或丁寧语。
3. 语法结构:日语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没有严格的主谓宾结构。
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这种语言结构使得日语的表达更为灵活多样。
4. 动词变化:日语的动词变化非常复杂,包括肯定形式、否定形式、过去形式、现在进行时等。
动词的变化形式与句子的主语、宾语等相关,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特点。
5. 社会文化影响:日语的发展离不开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的全盛时期,与中国的交流非常多,许多汉字被引入日语中。
近代以来,日本与欧美各国的交流增加,许多英语单词被引入日语中。
这种社会文化影响使得日语成为独特的语言。
日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汉语、英语、葡萄牙语等语言,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丰富了日语的词汇。
日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包括三种书写系统、丰富的敬语系统、简单的语法结构、复杂的动词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
汉语外来语与日语外来语的比较
汉语外来语与日语外来语的比较作者:张曈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6期[摘要]外来语是指从外国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也叫借词。
当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语和日语也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
本文将对中日外来语的吸收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其分为音译和意译两大类。
汉语外来语的吸收方式以意译为主,而日语外来语的吸收方式则以音译为主。
此外,本文还从文字特性、民族心理特性对导致中日外来语吸收方式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汉语日语外来语吸收方式异同[中图分类号]H36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57-01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等各种各样形态的接触,势必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吸收方式,不同的吸收方式又反映着各国的社会文化。
一、音译(一)汉语外来语的音译1.纯音译借用汉字的发音表示其他国家语言单词的发音。
例词:外国语:Coca-cola 汉语:可口可乐2.音译+汉语语素在纯音译词的前或后,附加表示单词意义的汉字。
例词:外国语:Golf 汉语:高尔夫球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位置不固定。
例词:外国语:Apple pie 汉语:苹果派Motorcycle 摩托车(二)日语外来语的音译1.前半部分省略例词:外国语:Arbeit日语外来语省略前:アルバイト2.中间省略例词:外国语:Soft ice-cream日语外来语省略前:ソフト·アイス·クリーム3.后半部分省略外国语:Building 省略前:ビルディング省略后:ビルProduction プロダクションプロ(三)音译的比较汉语外来语将音译分为三种形态,包含了纯音译等;而日语的三种形态均属于纯音译。
从构成结构看,汉语外来语构成中有汉语语素和意译的出现,说明意译的倾向比较显著;而日语外来语的构成中省略情况较多,而且均属于纯音译,说明音译的倾向较显著。
日汉比喻语言学异同
日汉比喻语言学异同一、相似点首先,认知语言学是共性语言学。
正如沈家煊(1998)所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
”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相同的感知器官,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同样也能够获得相似的概念结构。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都具有通过事物的形状、性质、色彩等的相似性来命名事物、认知世界的能力。
因此,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有相通之处。
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在汉语和日语中,比喻的用法和喻意的产生总有重合的部分,因此,在日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完全对应或基本上对应的比喻表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例如:①死んだように静まり返った。
(死一样的寂静)②彼女は花のようにきれいだ。
(她像花一样美丽)例①、②中的比喻可以说是完全对应的,不管是日语还是汉语都是用死的状态来比喻静的状态,用花来比喻人的美丽,都是把死和静、花和美通过其中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是一样的。
大和民族和汉民族同属于汉字文化圈,而且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往来的历史。
特别是在文化上,中日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关系,对两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日文化方面的相容相通之处,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字中也有体现。
如“蛇足”这一词不管是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都被使用,其寓义都是表示“说没用的话,做无用的事”。
中国人常用“马齿徒增”来比喻自己年龄突然增长,学识没有长进,事业没有成就;同样,日语中也有相同的表达,[馬齢を重ねる]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喜欢用“藏头露尾”的故事来比喻做坏事者急欲掩饰自己的恶行,但是无意间仍会现出原形。
这一相同的比喻,在汉语中是:藏头露尾,在日语中是:頭隠して尻隠さず。
除此之外,我们在日语的谚语中还能看到从中国的历史典故引用而来的表达,如“四面楚歌/四面楚歌”,“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歩百歩”等等,以及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语的表达,如“百闻不如一见/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光阴似箭/光陰は矢の如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が馬”等等。
汉日外来语再比较
汉日外来语再比较
胡德勤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11
【摘要】汉日语言长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两种语言在外来语的翻译、使用和理解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对其进行比较,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外来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在使用外来语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心理。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胡德勤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汉日外来语再比较:异同点及其文化根源 [J], 吴未未
2.汉日两语中英源外来语的对比研究——以外来语对源词的忠实度为中心 [J], 吴未未
3.汉日外来语借用方式比较 [J], 崔成子
4.试析外来语的日译汉策略\r——以《工作达人的最佳时间管理术》为例 [J], 张睿;张文碧
5.试析外来语的日译汉策略——以《工作达人的最佳时间管理术》为例 [J], 张睿; 张文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异 族 语 言 中 借 用 词 汇 , 是 丰 富 和 充 实 本 民 族 语 言
的手 段 之 一 , 汇 借 用 的结 果 就 是 “ 来 语 ” 种 特 殊词 词 外 这 汇 的产 生 。 《 日本 国 言 大 辞 典 》 为 “ 来 语 ” 是 从 外 国 吾 认 外 就
维 方 式 分 析 性 更 高 。 学 思 想 作 为 世 间 万 物 ( 括 自然 、 哲 包
GD 的 外 来 语 ; 以 日语 为 例 , 俱 桑 部 ” “三,, ” “ ’、 P “ 、 L夕 、 7 /
一 ・ 一 ・
社 会 和 思 维 ) 普 遍 法 则 , 然 与 人 类 的 语 言 有 着 千 丝 的 必
万 缕 的 联 系 , 为 语 言 与 自 然 、 会 和 思 维 有 着 密 不 可 因 社
于 一 , 、 化 j ” “ I 疰品 了 一 十 一 ” 的 “j 一 中
”
一
、
“ 灭 卜植 民 地 ” 的 “ 叉 卜” “ 水 中 求 、 力 一 粉 ” 的 “ 中 力 ”及 “ T W O” 就 是 来 自英 语 词 cu , l , n e e l b mi u d r h k t
泛 的 覆 盖 范 围 .其 根 源 是 摄 取 型 的 日本 文 化 比 创 造 型 的
车 ” “ 轮 车 ” 日语 固 有 词 “ 卓 ” “ 卓 ” “ 、独 和 列 、焉 、 自耘 卓 ” 、
“ 翰 卓 ” “ 卓 ” “ 卓 ” 中 , 在 表 示 交 通 工 具 特 征 的 三 、鼋 、汽 “ ”“ ”“ ”“ ”“ 电 、 火 、 汽 、 马 、 自行 ” “ 轮 ” “ ” “ ” “ 、独 、列 、 属 、 自 耘 ” “ 翰 ”“ ”“ ” 后 面 . 着 了属 性 后 缀 “ ” 、三 、鼋 、汽 的 附 车 和 “ ” 但 是 外来 语 名 词 很 少 带 属 性 后 缀 , 使 是 同类 事 卓 。 即
本 文 所 讨 论 的 外 来 语 限 定 于 汉 语 和 日语 之 中 的 模 仿 西 方
语 言 发 音 的 词 汇 。 汉 民 族 和 日本 民 族 在 与 其 它 民 族 交 往 之 中 。 毫 不 例 外 地 吸 收 了 外 来 语 词 汇 。 汉 语 为 例 ,麦 也 以 “ 克 风 ” “ 口可 乐 ” “ 爱 斯 ” “ 檬 茶 ” 的 “ 檬 ” “ 、可 、纳 、柠 中 柠 、迷 你 裙 ” 的 “ 你 ” “ 酒 ” 的 “ ” “ DP 就 是 来 自 于 中 迷 、啤 中 啤 及 G ” 英 语 词 mir p o e C c o a nc , mo , n , e r c o h n , o a c l , ie l n miib e 及 e
语 中借 人 本 国 语 并 且 当 做 本 国 语 使 用 的 词 语 , 主 要 是 指
来 自于 欧 美 的 词 语 …。 石 野 ( 9 3 认 为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外 18 ) 来 语 主 要 是 指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忠 于 源 词 音 形 的 词 或 短 语 [。 2 ]
现 出较 高 的分 析性 。 笔 者 认 为 , 之 所 以 汉 日两 语 的 外 来 语 较 固 有 词 分 析
性 更 高 , 根 到 底 是 因 为 外 来 语 的 源 头 — — 西 方 哲 学 思 归 想 和 思 维 方 式 较 固 有 词 的 源 头 — — 东 方 哲 学 思 想 和 思
点 在 于 它们 都 比 固有 词 具有 更 强 的 分析 性 和 时 尚感 . 前 者 是 源 于 欧 美 哲 学 思 想 相 对 于 中 日哲 学 思 想 的 高 分 析 性 , 者是 源 于一些 中 日青年 的 崇 洋心 态 : 后 日语 中 的 外 来 语 和 汉 语 中 的 外 来 语 的 相 异 点 在 于 前 者 拥 有 比后 者 更 广
■匮
兰
吴 未 未
( 南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日语 系 , 苏 南 京 东 江 20 9 ) 10 6
汉 日外 来 语 再 比 较 : 同 点 及 其 文 化 根 源 异
摘
要 :日语 中 的 外 来 语 和 汉 语 中 的 外 来 语 的 共 同
语 固有 的命 名 法 中 , 示 事 物 的 外 形 、 色 、 途 、 质 表 颜 用 性 和 材 料 等 的词 语 的 后 面 经 常 会 跟 上 一 个 表 示 事 物 属 性 的 属性 后 缀 。例 如 , 示 “ 轮 子 的 路 上 交通 工具 ” 意 表 带 之 的 固有 词 的尾 部 常 常 会 出 现 “ ” “ ” 样 的 属 性 后 车 或 卓 这 缀 。 汉 语 固 有 词 “ 车 ” “ 车 ” “ 车 ” “ 车 ” “自行 电 、火 、汽 、马 、
中 国文 化 更 容 易接 受 外 来 事 物 。 关 键 词 :汉 语 外 来 语 日语 外 来 语
根 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 同点
文 化
一
、
引言
物 、 念 或 现 象 , 名称 也 可 以 迥 然不 同 。例 如 , 语 外 概 其 汉 来 语 “ 士 ” “ 托 ” “ 士 ” 日语 9- 语 “ 灭 ” “ 巴 、摩 、的 和 t 来 , 、夕
夕 ” 虽 然 指 示 的 都 是 “ 轮 子 的 路 上 交 通 工 具 ” 但 是 由 , 带 ,
于 不含 有 共 同的 属 性 后 缀 “ ” “ ”所 以看 上 去 好 像 车 和 卓 . 是 彼 此 毫 不 相 干 的 事 物 。 总 而 言 之 , 日两 语 中 的 固 有 汉 词 频 繁 使 用 属 性 后 缀 来 强 调 事 物 的 共 性 , 现 出 较 高 的 体 综 合 性 ;而 外 来 语 则 排 斥 属 性 后 缀 以 突 出 事 物 个 性 ,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