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与政府政策作用机制
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经济学旨在研究资源的配置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然而,市场失灵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社会效率降低。
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市场失灵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通常是由于特定情况下市场假设不成立或者存在一定限制,导致资源分配不够理想。
以下是常见的市场失灵原因:1.不完全竞争:当市场上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者垄断竞争时,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竞争市场模型失效。
2.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经济交易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正面外部性指某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积极影响,而负面外部性指某交易对第三方产生消极影响。
当市场无法内部化外部性影响时,资源配置也会失灵。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分配,导致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
4.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共享上存在差异,一方无法获得相对完整的信息,导致市场无法高效运作。
5.市场外势力:市场外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对市场运作产生干扰,造成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经济学原理市场失灵的背后存在一些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反映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以及干预的理论基础。
1.效率与公平权衡:市场是一种效率性很高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忽视了公平性的考量。
市场失灵意味着过度强调了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因此政府干预的目的之一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取得平衡。
2.利他行为:市场机制难以激励个体从事利他行为,而利他行为是社会发展所必须。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鼓励个体从事利他行为,以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3.公共物品和外部性:市场机制难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和解决外部性问题,需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4.稳定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容易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导致经济不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控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是()A 分支行制B 持股公司制C 单一银行制D 连锁银行制2、五类贷款正确的划分顺序是()A 正常、次级、关注、可疑、损失 B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C 正常、可疑、次级、关注、损失 D正常、损失、关注、可疑、次级3、由商业银行、商店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提供耐用消费品,这一形式为()A 银行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际信用D 商业信用4、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体现其性质的职能是()A 支付中介职能B 金融创造职能C 金融服务职能D 信用中介职能5、属于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范畴的是()A 最后贷款人B 垄断货币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 D 清算业务6. 信用发达程度较高的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
A较多B较少C不受影响D等比变化7.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 …)。
A完全相等B大体一致C结构上平衡D完全不相等8. 由于工人工资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
A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B操纵价格的通货膨胀C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D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9. 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称为(… …)。
A存款准备金总额B备付金C 超额准备D基础货币10. 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正相关,正相关B负相关,负相关C正相关,负相关D负相关,正相关11. 银行卖出一笔外汇给它的客户,应采用该银行外汇报价中()。
A买入汇率B卖出汇率C中间汇率D现钞买入汇率12. 静态外汇中广义外汇与狭义外汇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可以直接用于国际结算B是否包括一切有价证券C是否可以以本币表示D是否可以在国际上自由流通13. 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
A升水B贴水C平价D中间价14. 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B(附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B(附答案)《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在⼯业⾰命之前,形成了以()为中⼼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 B.北美 C.东亚 D.地中海沿岸2.第⼆次科技⾰命将世界⽣产⼒推向新⽔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次科技⾰命兴起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后30年 D.20世纪50年代3.()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和⽣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 B.⾮政府组织 C.跨国公司 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度反映了由科技⾰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使()在国际分⼯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兴⼯业化国家 B.经济转轨国家 C.⽋发达国家 D.先进国家5.世界经济区别于⼀般国民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活动主体多 B.国民价值增值机制 C.经济调控⼿段差异 D.经济边界长6.国际贸易流向中的主要部分是()。
A.南北贸易 B.东西⽅贸易 C.北北贸易 D.南南贸易7.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可以解释的主要理论是()。
A.⽐较优势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 D.产品⽣命周期理论8.()是推动企业进⾏国际⽣产的所有权优势的核⼼。
A.创新和研发 B.品牌 C.资本 D.专利9.国际⽣产折衷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的代表⼈物是()。
A.海默 B.卡森 C.邓宁 D.斯蒂芬斯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风起云涌,从地区分类看,主要发⽣在()之间。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市场经济体 D.转轨国家11.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产⽹络之中,参与全球⽣产⽹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
A.东亚地区 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 D.中东欧地区12.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国弱⼩⼯业的成长,提⾼其竞争⼒以使之最终能与先进国家进⾏⾃由竞争,这是()的核⼼内容。
经济学入门:理解市场原理和经济波动
经济学入门:理解市场原理和经济波动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重点关注市场原理和经济波动这两个核心概念。
1.2 目的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建立对供需关系、市场均衡和价格机制等市场原理的深刻理解。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宏观经济波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增长与衰退周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概念。
最后,我们将讨论政府在市场调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政府干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1.3 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文章的概述、目的以及整体结构。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市场原理,包括供需关系、市场均衡和价格机制等基本概念。
接下来,将探讨宏观经济波动,并深入了解增长与衰退周期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研究政府在市场调节中的角色和干预方式,并全面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结论,并给出读者具体的建议和启示,在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方面也会作出一些讨论。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和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以及应对经济波动所带来的挑战。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对经济学的基础理解都将为我们做出明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深入了解市场原理。
2. 理解市场原理:2.1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提供量,而需求则表示市场上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或购买意愿。
供给和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
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2.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价格和数量组合。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超过了需求,会导致库存增加;而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超过了供给,可能出现短缺情况。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
因此,必须协调 条条 与 块块 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以尽可能高效地改善民生和促动经济发展。
5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从长远效率考虑,综合环保、节约土地以及节约资源多个因素,围绕科学发展的原则,推进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建立。
四、积极财政政策还应注意的问题1 注重社会总需求管理的及时有效性。
在政策实施中,需要注重短期内的需求引致效果。
这需要政府投资及其带动的社会投资能够在短期内对刺激内需起明显的作用。
一般来说,建设项目均有其固定的建设周期,实际投资也是按照工程进度投入的。
如果在短期内需要大量内需的刺激效应,很可能迫使政府不得不把工程项目铺得很大,在考虑不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在经济回升甚至趋热的情况下大量在建项目对政府投入的刚性支出需求,结果很可能会制约政府宏观调节的机动性。
因此,政府在进行扩张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在经济复兴之时能够及时抽身退出,而不至于被大量在建项目 套牢 。
2 加强债务管理,有效控制财政风险。
本轮积极财政政策无疑需要大量政府债务发行来支撑,但在有效利用政府债务工具的同时,需要克服因此可能会导致的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从本次投资规划看,在2~3年的时间内需要完成4万亿元左右的投资,其期限之短和规模之大,应该说是空前的。
其中,中央政府的投资规模大体在1 18万亿元左右,仅占全部规划投资的29 5%。
也就是说,大量的投资需要地方政府筹资。
考虑到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财政能力,以及在经济下滑过程中地方财政收入水平进一步缩水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可以肯定地说,地方政府承担的这些投资职责如果不在管理方式上创新,大多数项目会演化成为新一轮地方债务规模膨胀的动因,其风险不容忽视。
为此,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机制,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加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中的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股权融资,减少地方政府公共债务的累计规模,达到 少借债,多办事 的目的。
其选择方式,一方面可以考虑在项目初期尽可能引入社会资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将一些有获利潜力的项目在竣工后适时转让,置换成部分现金流,减缓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规模。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
经济周期规律及理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的这篇综述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概念,分析经济周期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经济衰退与萧条的措施与方法,以及一些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
经济周期原因理论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经济周期是逃避不开的。
经济永远处在繁荣和衰退之间的循环之中,商界及民间对于未来生活总是从乐观的高峰跌落到失望的深渊,又在某种契机下雄心再起。
1.经济周期1.1经济周期的定义首先,我们通过下面表格给出的美国自1981年至2010年的实际GDP数据来简单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年12月GDP增幅大幅减小,到2002年6月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02年经济开始复苏,2007年底经济增幅开始下降,2009年6月降至最低的-4.11%。
这就反映出了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
每一周期大约10年左右。
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X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X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经济收缩阶段和经济扩X阶段。
衰退和萧条属于经济收缩阶段。
复苏和繁荣属于经济扩X阶段。
这两个大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
当经济出现衰退并且暴跌至谷底的时候,经济不可能再也恢复不了,它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复苏,而当经济出现繁荣的时候,这种景象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商品生产销售者研究清楚经济出现暴跌时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经济重回正轨,而经济繁荣时期,如何才能使经济尽可能长的持续这种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商品生产者必须对于经济周期的变化了如指掌。
当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时候,也就是经济繁荣的时期,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资金周转灵便。
这时商品的生产者加大人、物财力的投入,加快商品的生产,就会取得盈利。
世界经济概论笔记整理
世界经济概论一.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
研究内容:1.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市场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战略2.国际经济关系生产的国际关系交换的国际关系3.经济关系的协调国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协调4.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二.世界经济运行的动力与机制(一)。
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的扩展为世界经之形成与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市场经济是指经济资源基本上由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1.价格是自由的、灵活的,能作为市场供求的指示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也是世界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运作机制2.市场是开放的,生产要素、商品可自由流动而形成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实现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也是世界市场供求平衡的调节机制3.决策是分散的——是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4.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是所有市场实现供求平衡,保证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条件世界经济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
科技革命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科技革命——生产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分工加强世界企业制度演变——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跨出国界范围——推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劳动力流动——推动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推动贸易量、贸易结构、技术的国际传播,金融工具的创新等(三)。
国家干预以及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古典自由主义排斥政府干预凯恩斯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新自由主义理论再次强调市场作用的重要性,但不完全排斥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强化市场的作用,避免市场失败政府溢出效应——国家间政策相互作用——共同经济制度、共同行事标准——保证世界经济顺利运行必要手段第二讲美国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模式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现状(一)经济发展战后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70年代“滞胀时期”80年代低速增长和经济调整阶段90年代的经济持续发展时期50年代经济平稳发展时期1946至1973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5%,60年代达4.3%持续增长达106个月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侵朝,侵越战争的刺激③廉价原燃料的充足供应④执行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加强政府干预,减少衰退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消费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复苏、高涨充分就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加大经济过热通胀消除消费投资减少,企业紧缩性财政政策减产裁员,失业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70年代陷入了“经济滞胀”之中,表现为:经济停滞,失业率剧增与通货膨胀并存,货币贬值①能源危机②长期执行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反危机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经济均衡与非均衡
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内在机制
• 图中纵轴Y代表国民收入,横轴代表时间 (年份),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N代表正 常的经济活动水平。A为顶峰,A—B为衰 退,B—C为萧条,C为谷底,C—D为复 苏,D—E为繁荣,E为顶峰,从A到E即为 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就是收 缩阶段,C一E,即复苏与繁荣,就是扩张 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 张阶段的经济趋势是上升。
• A.共同的世界性冲击(Common Shock),是指对所有国家的所有产业的冲击,由资 源发现和世界市场重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组成的重要资源因素是这类冲击的主要生成 因子;
• B.特定国家冲击(Nation-Specific Shocks),是指对特定国家的所有产业的冲击,财 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及自然因素是这类冲击的主要生成因子;
•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一书,书中提出 了著名的“长波理论”。他认为经济生活中有一种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 康波的核心观点就是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会按照50-6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 一个大波里面有4个小波:繁荣、衰退、萧条、回升,也就是美林时钟的理论基础。
• (5)人口增加以及被战争所掩蔽的消费需求在战后的极大萌发。战后人口大量增加,并且被战争所破坏的消 费需求迸发出极大活力,推动各国经济迅速复苏并重新焕发巨大活力。
战后世界经济周期与危机的发展过程
• 5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生机制,共同表现出如下特征: • (1)技术进步、劳动力供给、国内消费偏好及消费偏好的国际比较、国内货币政策实施、国内
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
• 世界经济周期国际传导
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外部冲击一部门传导一国际传导” 国际传导的途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与波动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循环过程。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和收缩会交替出现,这种周期性现象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格、产量、就业等经济指标的波动变动。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是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经济发展都会呈现出波动性。
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
一方面,外在的经济环境变化,如国际经济形势、自然灾害等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内在的经济要素,如政府政策、消费者行为、企业投资等也会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有四个典型阶段,分别是扩张、高峰、衰退和底部。
扩张阶段是经济活动增长的阶段,经济指标呈现出上升趋势。
高峰阶段是扩张阶段达到的最高点,这时经济指标达到顶峰。
衰退阶段是经济活动下降的阶段,经济指标开始下降。
底部阶段是衰退阶段达到的最低点,这时经济指标触底反弹。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经济周期长度不固定,可以是数年或数十年。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周期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往往较长,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往往较短。
经济波动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济扩张阶段,企业的营收和利润通常会增加,个人的收入也有望提高。
但是在经济衰退阶段,企业的销售和利润普遍下降,个人的工资和福利也可能受到压缩。
因此,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了解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波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波动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平衡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经济扩张阶段,政府可以适当收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避免过度投资和通胀。
而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则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然而,经济周期的预测和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
经济周期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政治风险等。
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浅析
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浅析一、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世界经济周期是指全球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在繁荣期,经济增长迅速,通货膨胀加剧,国际贸易扩大,资本流入增加,对我国的影响是刺激出口和吸引外资。
衰退期经济增长放缓,不景气的行业出现,企业利润下降,对我国的影响是商品出口减少,进口压力加大。
在萧条期,经济增长非常缓慢,企业裁员加剧,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对我国的影响是出口和就业压力加大。
在复苏期,经济增长逐渐恢复,企业利润增加,对我国的影响是不景气的行业开始出现转机,出口和就业压力减轻。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周期中处于重要地位。
全球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对国内出口和外贸产业的影响更为直接。
此外,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世界经济周期下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而在上行时我国经济增速加快。
因此,我国应该充分认识全球经济周期和趋势,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迎接全球经济周期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分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类。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平衡和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在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常是协同实施的,并且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动态的。
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
在财政政策上,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财政预算、税收政策等手段进行调节。
结论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我国需要制定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来适应全球经济变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调节工具。
经济周期性波动与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基于中国和美国的经验分析
身的影响 ,主张应将私人部 门 ( 如消费者和厂商 )对经 济政策 的反应纳入模 型。S s i 进一步建议使 m
பைடு நூலகம்
与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之 间的内在关 系 ,同时对中美两国政府实施调控政策 的偏好和有效性进行 对 比分析 。结 果发现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美 国宏观经济 波动存在长期的相互关系 ;中国更侧重 于使用政府 消费与投资 支 出作为短期调控措施 ,而美 国更偏 向于使 用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作为短期调控经济 的信号 ;中国政 府在运用 货 币供给量 M2作为宏观调控政策 时更具 有主动性 ,而基准利率工具属 于弱外生变 量 ,显著受 到经济波 动的反 馈作用 。美 国政府支 出属 于强外 生变量 ,政府对其调控 的 自主性较强 。 关键词 :经济波 动 ;宏观 调控 ;协 整检验 ;V C模 型 ;中国 ;美 国 E
总第 18期 5
S m . 5 u No 1 8
§金融 学研 究 §
经济周期性波动 与政府 宏观调控措施
— —
基于 中国和美 国的经验分析
李天德 , 曾忠东 ,谢 志超
( 四川 大学 经济 学院,四川 成都 60 6 ) 104 摘 要 :通过协整检验和基于 向量误差 修正 V C模型 的因果关 系检验 ,分析 中美两 国经 济周期 性波 动 E
5
维普资讯
四川大 学学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经济周期与经济复苏
经济周期与经济复苏经济周期是指反复出现的经济波动,包括经济增长、衰退、复苏和繁荣等不同阶段。
在经济周期中,经济复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代表着市场的回升和经济的重新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经济周期与经济复苏的相关概念和原因,并分析政府和企业如何应对和促进经济复苏。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与原因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
它由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非周期性的随机冲击两个方面组成。
周期性波动是指围绕一个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起伏,包括扩张和收缩两个阶段。
非周期性的随机冲击是指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
经济周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内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等;外部因素包括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原材料价格等。
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会导致经济活动的波动,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二、经济复苏的概念与特征经济复苏是指经济活动从衰退阶段恢复到增长阶段的过程。
它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经济复苏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 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在经济复苏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会从负值或低位回升到正值或高位。
2. 就业市场的改善:经济复苏带动企业生产和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
3. 消费和投资的增长:随着经济复苏,人们信心增强,消费和投资需求也逐渐增加,拉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4. 财政状况的改善:经济复苏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加,政府的财政状况会有所改善,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支出和投资机会。
三、政府应对经济复苏的措施面对经济复苏,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府应对经济复苏的措施:1. 财政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扩大财政刺激,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2. 货币政策的调整: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方式,提升市场信心,刺激投资和消费。
3. 产业政策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和循环。
经济周期的波动表现为经济的增长和衰退,周期性地交替出现。
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试图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和规律。
1. 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和循环。
它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高峰状态,生产和消费都处于较高水平。
衰退期是指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生产和消费下降。
复苏期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生产和消费开始回升。
经济周期具有以下特征:(1) 波动性: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波动,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出现增长和衰退。
(2) 不规则性: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和幅度不是固定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3) 全球性:经济周期不仅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各国经济周期会相互影响。
2. 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原因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解释。
供给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1) 生产要素供给的不确定性: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它们的供给是不稳定的,会导致生产的波动。
(2) 技术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和进步会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经济周期。
需求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1) 消费者信心:消费者信心的增强会促使消费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而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则会导致消费减少,引发经济衰退。
(2) 投资需求: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投资需求增加时,经济会处于繁荣期;当投资需求下降时,经济则会进入衰退期。
3. 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对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有重要影响。
对个人来说,经济周期会影响就业和收入水平。
在经济繁荣期,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而在经济衰退期,就业机会减少,收入水平下降。
对企业来说,经济周期会影响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
在经济繁荣期,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盈利能力强;而在经济衰退期,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公共经济学(1)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B.平均税率C.比例税率D.累退税率2.政府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进行补贴属于( D )。
A.负的外部效应矫正B.税收优惠C.政府管制D.正的外部效应矫正3.“一个和尚挑水喝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反映了( D )A.道德风险B.社会机会主义C.逆向选择D.“公共的悲剧”4.养蜂场的蜜蜂帮助隔壁果园的果树传播花粉从而提高果树产量,这是( A )A.生产的正外部性B.消费的正外部性C.生产的负外部性D.消费的负外部性5.国家为各行政部门日常办公采购提供经费属于( D )。
A.财政补贴指出B.社会保障支出C.社会建设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6.财产,尤其是生产性资本,属于( A )的范畴。
A.税本B.税源C.课税对象D. 课税客体7.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是( A )A.MSR=MSCB.TSR=TSCC.SR=SCD.TSR不等于TSC8.下列哪项不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 D )A.产品不同质,具有不可替代性B.信息不完全C.生产的外部性D.政府必须提供公共产品9.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形式称为( B )。
A.前转B.后转C.消转D.混转10.平衡预算乘数计算公式是( D )。
A.GK=1/MPS=MPC/MPSC.C+I+G+X=G+S+T+MD.BK=GK+GK=MPS/MPS=111.在市场机制下,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核心手段是( A )A.价格机制 B .行政命令C.价格和行政机制D.以上都不是12.当人们消费某种产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是( B )。
A.增加的B.减少的C.相对不变的D.没有效用发生13.课税对私人储蓄替代效应的大小,在课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由( C )决定。
“双循环”新格局的经济思想史解析
热点专题雷达程万听丨"双循环"新格局的经济思想史解析“双循环”新格局的经济思想史解析文/雷达程万昕“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 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 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 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 争新优势。
”从对“双循环”这一全面表述可以看出,我 国是依据世界经济趋势性发展规律,对N内经济体制和对 外开放战略进行调整,从而形成内外部相互融合、相互促 进的国民经济发展新格局。
自该战略提出以来,经济学界已至少从两个层面对 其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其一是对“双循环”所涉及的国内 国际循环内容进行细化,并以此来论证以国内循环为主的 “双循环”模式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其对今后国民经济增 长的促进作用;其二是从“双循环”新格局重大现实意义 的角度,强调以“以内促外”格局替代传统“以外促外”和“以外促内”的发展模式,既是立足对世界格局变化的 判断.也是对中国经济的全新定位,以此说明“双循环”思路是中国发展战略“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认为,对“双循环”新格局的深刻理解,还可从 二战后世界经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来研究,结合理论界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视角判断,来认识"双循 环”在学理层面的合理性和现实层面的可行性,这有利于 避免我们在认识上对“双循环”思想的误读和政策执行上 的失措与摇摆。
“双循环”是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必然结果从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20世纪70年 代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当时美国国内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为主要手 段的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在贸易自由化程度日 益提高的国际经济环境屮,以往封闭条件下的需求刺激政 策会通过贸易渠道漏出,刺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降低本 国的投资乘数;与此同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会导致资 本外流.从而影响国内投资水平。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因素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是指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的总体运动趋势,它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波动性和循环性。
周期性因素是指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常见的周期性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
而非周期性因素指导致经济波动的非正常因素,例如自然灾害、政治因素等。
本文将探讨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因素和非周期性因素。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因素1. 投资投资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最重要的周期性因素之一,因为投资行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
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企业往往会减少投资,降低产能,因而导致企业活动的停滞和就业机会的减少。
而在经济达到顶点时,企业将投资更多的资金,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 消费消费也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之一,因为消费是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达到高峰时,消费会增加,因为人们收入增加,通货膨胀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此人们会有更多的钱来支配消费。
而在经济萎靡时,消费会减少,因为人们的收入减少,许多人失业以及经济不景气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从而降低了人们的消费预期。
3. 出口出口作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之一。
当国家的经济处于高峰时,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影响力增强,因此出口的贡献度也会增加。
而当经济处于低谷时,出口产品的需求量会下降,这会导致国家出口的产品数量减少,并且进一步降低国内的就业机会。
4.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也是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因素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被认为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指标。
在经济高峰时,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因为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会更加活跃。
而在经济低落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下降,因为经济活动不活跃,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都会减少。
经济周期的非周期性因素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导致经济波动和不可预测性的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干旱、飓风、森林火灾等等。
周期性经济危机及对应政策分析
周期性经济危机及对应政策分析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市场经济中生产总值相对稳定地上涨和下降的交替发展阶段。
周期的波动状况是固有的,源于市场经济功能中的成功和失败,表现为经济景气周期的上升和下降。
这种波动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包括繁荣、衰退、恢复和扩展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和波动强度不是确定性的,因此经济周期与周期性经济危机密切相关。
什么是周期性经济危机?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主义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周期性过程。
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是经济萧条下的深度经济衰退,导致产业下滑、产能过剩、资产价格下跌以及大量失业。
周期性经济危机可能在某些国家或者区域上发生,也可能是全球性的。
根据经济学理论,周期性经济危机有三种类型:个别危机、区域危机和全球危机。
个别危机是局部性和受限性的危机,可能仅对某个国家或地区造成影响。
区域危机是对多个国家或地区产生影响的危机,通常发生在同一区域的经济体系之间,例如亚洲金融危机。
全球危机是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周期性经济衰退,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
引起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引起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非常多,但通常都是以下因素的综合作用:1.投资需求下降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的下降。
投资者对经济未来的预期改变会导致投资意愿下降,从而导致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
由于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和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投资需求下降可能会引起金融利率的上升和流动性的不足。
2.生产能力过剩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制造商可能会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情况。
过剩的产能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为市场提供压力。
生产能力过剩通常是经济周期下降期的一个常见问题。
3.政策调整这是一个广泛的原因,可能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
政策调整可能涉及增加税收或减少政府开支,导致消费者支出的减少。
政策调整也可能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从而导致资本市场信心下降。
对应的政策分析当经济危机发生时,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反应,以减轻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张立群2023年,我国经济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今后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底气。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必须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充分释放中国经济充沛的增长动能。
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需要加大宏观调控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与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相同,社会再生产也表现为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周而复始的变化,其平衡是有条件、相对的,不平衡是无条件、绝对的。
从经济增长角度观察,社会再生产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这一周而复始的变化,也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需要随着经济周期性波动做出适当调整,这就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经济增长也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互为条件、共同运动的结果,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的动态过程。
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生产创造供给,而分配形成需求,供给与需求通过交换实现互动和转化。
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
”马克思还指出:“分配借社会规律决定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的份额,因而插在生产和消费之间。
”在考察供给与需求关系时,既要注意生产和供给对需求的重要作用,形成就业与收入,利润和投资,也要注意需求形成的相对独立性。
例如,特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增长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作用,对积累和投资的作用以及其它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如宽松或者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等。
从经济增长历史看,相较生产和供给结构变化,需求的变化更为活跃、需要的时间更短。
因此,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经济周期时间也比较短。
经济的运作原理
经济的运作原理经济究竟该如何运作?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相互作用组成。
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如何生产、消费和分配商品和服务。
经济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机会和国家的繁荣。
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关键因素。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会上升。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资源。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精神。
3.竞争:竞争是经济中的动力。
竞争鼓励企业提高效率和创新,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经济是一个动态系统,不断变化。
经济增长、衰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经济变化的一些例子。
这些变化可以由各种因素引起,包括政府政策、技术进步和自然灾害。
经济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理解它可能很困难。
然而,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以下是一些经济如何运作的具体示例:-当你在杂货店买一袋牛奶时,你正在参与经济活动。
你正在为一种商品付费,这有助于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当你去上班时,你也是在参与经济活动。
你正在为你的劳动力提供报酬,这有助于创造收入和促进消费。
-当你投资股票时,你是在参与经济活动。
你正在购买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这有助于公司筹集资金进行扩张和增长。
-经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经济如何运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并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有什么经济?实际上,经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生产、销售、购买、分配和消费货物和服务的活动。
经济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经济,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等。
市场经济是指由供求关系和市场力量驱动的经济体系,政府的干预相对较少。
计划经济是指由中央计划机构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的经济体系,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而混合经济则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发挥作用财政政策本身具有自动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的作用。
之所以将它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因为它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
这种财政政策不需要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而是依靠财政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这种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作内在稳定器。
这种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有: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总需求的过快膨胀。
当经济衰退时,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减少,税率也就越低,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总需求的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政府的失业救济、对居民的困难补助以及抚恤等。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回落。
3.转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与局限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政府政策;作用机制
论文提要: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是在不断的经济波动中完成的。
在世界经济
波动的两种类型中,非周期性波动有着其固有的特点,相应的政府政策也就应
表现出不同的取向。
所以,必须对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作出界定,建立政府
反应模型,并针对政府反应政策进行探讨,分析政策与波动之间的作用机制。
世界经济波浪式的涨落或起伏式的运动,可以表现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两
种类型。
在这其中,更为特殊的,也是目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还较少的一种形式――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反映的是突发事件对一国(地区)乃至世界经
济造成的巨大冲击。
各种外生因素的作用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对经济活动
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需要政府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
但波动本身的复杂性要
求对危机做出正确的阶段性划分,以此为基础,政府反应所应采取的政策在各
个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的界定
世界经济随时会受到各种外生冲击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冲击包括能源危机、战争、自然灾害、流行性或传染性疾病、金融危机的爆发、重大技术性事故,
以及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
对这些因素进行概括,我们给出对世界经济非周期
性波动的一个统一概念:由于各种偶然的、无规律性的突发危机事件的存在,
将导致既有经济波动轨迹发生结构性突变,我们把经济波动的结构性突变称为
经济非周期波动。
这一界定表明,由于这类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可能对一国(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经济运行偏离正常运行轨道,
引起经济数据出现明显的跳空和断裂。
二、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分析不同于引致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各种因素,突发危机事件由于其特
殊性,使得其所引起的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也具有一些新特点:
1、波动的出现呈现无规律性。
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最明显的特点即是波动的出现呈现无规律性,集中体现了“非周期性”的特点。
危机是“发生中断
的一个时期,它是模式化线性过程的一个明显的断点”。
导致出现各类突发危
机事件的因素通常较为隐蔽,事发突然,信息途径非正常堵塞,往往给一国的
危机预测技术与手段提出新的难题,使得其所造成的经济波动难以预测。
2、波动的出现具有不可避免性。
不可测因素使得非周期性波动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
Arjen Boin对此做了两方面的分析:一是经过深入的经验研究发现,诸如事故、环境公害等等本身是“正常”的,因此危机实际上是大量存在的这
些各种因素巧合地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的正常结果;二是从公共行政的角度,出于各种原因,对于安全方面的投资总是不足,而危机只是在既定社会体系的
正常运转过程遭到扰乱的情况下才会爆发。
因此,波动总是不可避免的,即便
是在经济正常运转的背景下。
3、波动产生巨大的破坏性。
非周期性波动产生的极强的破坏性是历次危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这种破坏是两个层次的:一是实际面。
突发性危机事件所
带来的后果是对人身、财产、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等各个方面造成损害,波及范
围广、影响程度深,是危机给一个社会带来的最明显的破坏;二是挑战人们的
心理极限。
危机的突发性造成社会实际面上的严重破坏,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危
机的恐惧心理,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导致其对于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过度
紧张和谨慎。
此外,实际与心理两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极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
波动的破坏性。
4、波动的后续影响难以测度。
通常情况下,非周期性波动不同于周期性波动,更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是波动之间往往可能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使得一个波
动出现后会产生难以测度的后续波动。
如政治动乱、军事冲突的发生,可能引
发股市大崩盘后造成财富效应的消失,社会财富的强制性再分配,社会经济处
于萧条状态,失业率飙升,从而导致社会秩序出现混乱;又如生态危机的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公共卫生领域产生连锁影响,引发诸如疫病流
行等严重后果。
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突发后,往往造成次生传染病的
流行,导致多人患病和死亡,加重受灾程度。
三、政府应对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的机制分析
危机潜伏期与政府反应这是处于时间序列最前面的阶段,危机因子隐匿,
存在于潜在的领域而没有显示性的症状,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如传染体
的形成、潜藏矛盾的政治格局的建立。
这个阶段之所以存在,来自于波动的不
可避免性这一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危机潜伏期与危机消除期首尾相连,
表明即使处于危机消除期,也无法排除为下一次突发事件种下危机因子的可能性。
危机潜伏期是未来可能爆发危机的源头,因此在这一时期就应该主动做好
预防工作,建立有效的防范系统。
通常情况下,本阶段需要从组织体系完善、
法律法规建设、危机管理应急预案系统构建、危机预警体系建立四个方面着手,并在实践中配合必要的危机管理预演和实战演习,增强政府与民众的危机防范
意识。
在这其中,预警系统的建立、预警指标的选取、警戒线的划定、对策库
的形成、专家系统的建立等,对于危机的防范与事前管理十分关键。
此外,本
阶段通过对历次出现的波动(包括最近和更远发生过的危机)的深入研究,回
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充实危机管理对策库的内容,应用于增强公
共部门对危机预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促进危机预防与管理的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对潜伏阶段危机因子的诊断能力。
总体而言,通过总结与学习,政府反应模型形成了政府危机管理的一个循环,在危机消除期所得到的评估结果,反馈到下一次危机管理之中,在模型上
表现为本次危机的最后一阶段与下一次危机的第一阶段相连,本次危机的经验
教训将运用于下一次危机管理的防范系统建设以及后面各阶段的应对工作之中,整体上提高危机管理和应对波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