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政府・GOVERNMENT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技术和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主导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兴产业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一种单纯的企业化行为,发展成为一种宏观化特别是政府职能化、政府推动和引导的社会化行为。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决定国家力量强弱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在内的综合国力。因此,各国在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方面,政府都在积极地进行干预,其经济职能出现了趋同现象。
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因此高新技术的起步较晚。但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新兴产业亦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热点。政府部门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计划,国家在“火炬计划”、“863计划”以及“九五攻关计划”中纷纷把高新技术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然而,我国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新兴产业投资体制尚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长,银行存在惜贷现象;另一方面,老百姓对高新技术直接投资的热情不高,从而使新兴产业难以获得基本的资金支持,虽然其产品有广阔市场,但因资金短缺,不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往往错失良机。近年来,我国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不足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2.2%的水平相差更远。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
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鸿沟还没有完全消除,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相当低。根据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我国的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率为25%,产业化率仅为7%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家“863”计划已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得到应用的成果仅占了38.2%,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有2.5%。有近90%的科研项目仅仅通过鉴定后便束之高阁,根本得不到转化,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3.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新兴产业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然而目前的政策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并不十分相适合。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科技等体制尚不健全,政府在发挥其经济调节职能作用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在确定重点扶持产业时对市场需求重视不够,以至于某些产业投入过多,产品滞销,而某些重要领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产品供不应求,不利于从整体上培育我国新兴产业的成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缺乏技术创新机制。如果把新兴产业化分为技术实用化、产品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三个阶段,那么它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伴随着技术创新,而中国的产业界正缺乏这种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因为技术创新伴随着高风险,许多商家宁愿维持现状,生产利润并不很高的产品,也不愿意冒风险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兴产业的产品,这也是长期实行计划体制所造成的弊端。
三、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
1.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模型的导出。我国建国以来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政府在直接管理方面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以往各类计划其作用的单一性以及各类计划互不衔接等问题,又使我国政府的许多作用本身存在“政府失灵”的可能性。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选定以下经济指标,得出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如下图所示。
2.政府作用机制的应用前景分析。上述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反映了政府对科技、经济资源的分配,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以及对产业市场化进行干预、控制与管理过程。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法律约束和经济干预等手段来发挥其主导作用,或鼓励,或引导,或控制,或协调,加强科技工程教育,选择国家关键技术,鼓励创新,在财政、金融方面采用优惠政策,突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应用该模型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
文/刘青施放傅剑
6经济论坛2007・8
GOVERNMENT・关注政府
(1)应用该模型有利于合理安排政府行为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由于新兴产业对于发展经济、增强企业实力方面贡献突出,该模型的导出,对于政府如何调整作用方式具有直接的实用意义。如将政府目前与新兴产业有关的各类直接支持计划进行重新整合,集中力量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活动,对一些具有发展前景或战略意义的关键产业技术进行竞争前研究,实现政府的直接作用。
(2)应用该模型可以找出缓解科研成果无法转化的办法。近几年,我国有近90%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存在着知识技术成果的巨大浪费。专业科研机构的改革和企业化,将会迅速提高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又会减少无效的技术供给。政府将以往对企业改造、引进或专业科研机构的支持,转化为对新兴产业竞争前研究开发活动的支持,按照该模型中要素支持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解决国内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
(3)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共存,是政府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该模型强调政府的直接作用对推动当前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从长远利益看,政府只有通过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模型通过政府对产业技术创新作用方式、内容或重点的调整,弥补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在时间上存在的迟缓性,对我国政府如何积极有效地发挥其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有效发挥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有效发挥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首先按照政府的经济职能、新兴产业的特性和国际国内的有关法律规范要求,对政府的作用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以下发挥我国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1.制定产业政策,为新兴产业发展立法。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产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产业发展提供规章制度。客观地讲,我国以往也推出了许多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规章,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内容上不系统、不规范、不统一,在总体上不配套,不够权威,也缺乏透明性。因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以往各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及以往的新兴产业立法进行全面的清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操作性强的新兴产业立法。
2.制定和实施新兴产业激励政策。新兴产业内在动力在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激励扶持政策。从我国实际看,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因此,政府制定和实施产业激励政策的目标和重点在于引导、鼓励技术成果转化,扶持重点企业,使其达到规模化生产,注意发展新兴产业中的新门类和产品,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和改造,从总体上促进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鼓励人才流动,制定吸引国内外科技专家、企业家参与科研、生产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和环境。引导、鼓励资本向新兴产业流动,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利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同时健全创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创业投资退出的多种渠道,改善融资和服务环境。
3.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对这些外部条件往往无能为力,政府在优化和维护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工作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通讯、能源、电力、水、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利用政府网站开展面向新兴产业技术企业的信息服务。完善并积极鼓励设立人才、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建立网上产权交易平台,以促进人才技术、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流动。
4.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国际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兴产业中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些企业群体中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脱颖而出。政府应制
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我
国有实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
业走国际化道路,除了设立
海外销售分部和生产分部
外,还应建立研究开发分部,
重视知识的国际来源,按照
所在国的客户需要进行研
究,开发出新产品,占领海外
市场,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
国际化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
学经贸管理学院)
图
2007・8经济论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