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3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3华东师大版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A)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难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地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真题训练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 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聂荣臻等
“瓮中抓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北 平和平解放)
北平、天津、张家口
52万余人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21——4.23)
①指挥:
②战线:
③南京解放:
战役名称
参战部队
指挥者
特点
主要地点
消灭国民党军人数
战果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等
“关门打狗”(先攻锦州)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17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 (1)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17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 (1)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史实,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以新课标制定复习重点:
1、重庆谈判
2、三大战役
以新课标制定复习难点:
1、挺进大别山
2、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
复习方法:导学
复习内容:
一、背景 1945.8——10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积极备战
2、目的:(1)蒋介石: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2)中共:争取和平、戳穿阴谋
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
西北人民解放军(彭德怀、贺龙)青化砭战役(“蘑菇战术”)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
2、战略进攻阶段 1947.7——1948.9
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威胁武汉、南京
3、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
役、解放全国奠四、结果。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解放战争的时间线和重要战役。

3.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的理解。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询问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具体起止时间和重要战役。

3.活动讨论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

4.知识拓展通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5.问题回答对学生在讨论和拓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澄清相关疑惑。

6.小结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小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短文,总结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并认识到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和对中国的影响的讨论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可以将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理解。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识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教学要点】要点: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新课探究】一、战略决战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表现。

1948年秋,国民党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中共中央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P112),注意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人物、参战部队、战果及形势,填写下表。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21——4.23)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

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华师大版八上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华师大版八上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教学难点:1、辽沈战役: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分析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

2、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

3、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为标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把握战局:以刘邓、设置情、指导学生根据沈战役必须取胜的重要性。

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得出先打锦胜利的原因之一。

内容,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本课总结:(播放《中国人民进行曲》)聆听着战略反攻的号角,在经历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硝烟,感受百万雄师强过大江的豪迈气势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里,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样一段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就在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向这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回首过往,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就让我们从自身作起,为国家、为民族的崛起去奋斗!作业:《目标与检测》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时间: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战绩:解放东北全境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战绩: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的广大地区基本解放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底平津战役战绩:解放华北全境时间:1949年4月21日——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战绩: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17课解放战争胜利说课稿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17课解放战争胜利说课稿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17课解放战争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包括: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七部分。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课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是战略决战时期,中共中央及时抓住有利战机,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

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二】课程依据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

【三】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上海解放;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2 、能力方面:通过对三大战役作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辨异能力;通过对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3、情感方面:通过对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利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国民党失道少助,共产党得道多助,并进一步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教学要点1、重点:辽沈战役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详略得当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电影片段。

那么大家清不清楚这是什么时候的战役?当时中共中央是怎样部署三大战役的?这几场战役又各自在哪举行的呢?中共还发动了哪些战役呢?好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新内容:一、三大战役1、背景: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师:自1946年6月起,我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敌我双方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

分组讨论一下:这时的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思考回答)填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1948年秋)师:中共中央经过对形势的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组织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出示地图)2、辽沈战役师:假如你是中共中央军委的一名主要成员,你会将首次战役放在哪一个地区?(华东、华北、东北)生:(讨论)师:(总结)说的真棒!第一,在东北我军有10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仅有48万,我军占有局部优势;第二,敌军孤守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地,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

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在举棋不定;第三,东北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密集,对巩固战略大后方,对推动全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若先打华北,我华北解放军会受到华东、东北两地敌军的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会促使敌人下决心撤退东北军队,实现战略收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教案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17课内战烽火枣庄市第26中学黄西刚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模式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和斗争,如重庆谈判,以及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相关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透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通过图画和视频材料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通过学习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内战的反动本性,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2)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感知和平来之不易。

达成共识:改善国共关系是实现国内和平的基础。

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是本课的重点。

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是蒋介石为掩盖其发动内战的真相而实施的政治阴谋。

通过学习重庆谈判,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坚定对党的信念和拥护党的领导,因此重点讲解。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挺进大别山——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时放眼我们整个中华大地,除了胜利的狂欢,更多的是衰败的经济,凋敝的民生,停滞的教育,流离失所的人民。

岳麓初中历史八上《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 (1)

岳麓初中历史八上《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 (1)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自主梳理】: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1.开始:_____年春,八路军、新四军从敌后向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

2.反攻起点:1945年4月发生的_____,成为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二、中共七大召开1.时间、地点:____年____月,中共七大在_________召开。

2.主要内容:大会制定了党的__________。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还选举产生了以______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_____统一和政治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__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形势: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__和__投下了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和朝鲜北部,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2.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明,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

_____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

3.胜利:1945年___ 月___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___月___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________”号军舰上举行。

____月____日,日本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4.台湾回归:1945年__月__日,中国政府在______举行侵台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从而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____年殖民统治的结束,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是_______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战争。

②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______的转折点。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________的作用,为世界_______战争的胜利和人类__________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2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3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2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3

第17课解放战争(必修一)【学习目标】国共双方阶级矛盾2、怎么学?请同学们注意: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不同,既与国际大背景有关,又和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有关。

共产党:全国人民利益国民党:大地主、大资本利益3、学会了吗?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真正意图是()A、解决国共两党的矛盾B、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C、争取发动内战的时间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战略决战)1、学什么?(1)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把战略反攻选择在中原地区?①战略位置重要②敌人防守相对薄弱(2)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三大战役胜利原因:群众的支持;解放军作战英勇(4)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2、怎么学?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内容的学习应该重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简化过程性东西。

并能结合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3、学会了吗?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文中的“转折点”是指()A、三大战役的胜利B、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C、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学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子目:(1)国共和谈(1949年4月、北平)中共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4月21日开始、23日占领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胜利的意义:国内:结束百年屈辱史,迎来人民企盼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国标: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全面
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

国民党已经显得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如果你是中共领
页《三大战役示意图》及课文内容
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分兵三路横渡长江,迅速摧万雄师过大江。

经历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胜利进军,我们迎来了人民解放
D
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