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工作的违法与方式的陈旧
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
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行政管理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
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进行探讨。
二、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1、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政府机构庞大,层级较多,这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
过多的层级使得政策制定和执行周期过长,难以迅速应对各种问题。
政府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现象,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2、行政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政府在制定和修改行政法规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行政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执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一些行政法规与实际情况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行政审批制度落后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效率低,这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一些审批环节存在不透明现象,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
4、公务员素质参差不齐公务员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等。
这导致了政府部门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捉襟见肘,影响了行政效率。
三、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建议1、优化政府机构设置针对政府机构庞大、层级过多的问题,建议精简政府机构和层级,减少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中间环节。
同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职能交叉和重复工作。
通过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可以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
2、加强行政法规建设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需要完善行政法规体系。
具体而言,应制定更加具体、明确的行政法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和更新行政法规,使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还要加强对行政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基层法治宣传力度不够,普法教育覆盖面不广。
许多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居民普法意识较低,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法制观念淡薄。
其次,基层普法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一些普法干部对法律知识理解不深,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工作。
最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工作计划不具备针对性、督促监督不到位、宣传方式陈旧等。
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基层法治宣传的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将法律法规宣传送入基层群众中,如利用社区广播、户外宣传牌、电子屏幕等方式开展法治教育宣传。
另外,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设基层普法网上课堂,让居民在家中便可学习法律知识。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普法宣传力度,组织法律知识讲座、宣传车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普法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加大对普法干部的培训力度,提供系统化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
同时,加强对基层普法工作人员的考核和评价,通过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此外,要加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建立健全基层普法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环节的科学制度。
加强对基层普法工作的督促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重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富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传达法律知识的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法治宣传力度不够、普法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计划不具备针对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加强组织协调,以推进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续)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法治宣传和人员素质方面,还存在工作计划不具备针对性、督促监督不到位、宣传方式陈旧等方面的问题。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日益突显。
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工作能力不强。
一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些领导同志没有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管理社会的主人,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是凭个人经验办事。
有的村支书施政经验丰富,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
三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村民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2、党支部成员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据笔者调查,多数地区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文化程度低,带头致富的本领也较差,从而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极大的影响。
从思想素质来看,有的农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开拓意识、竞争意识。
从能力素质来看,有的农村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开展工作,工作中缺少新思路、新措施。
从培养新一代新党员来看,有的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有村庄多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不良现象。
3、农村党建工作缺乏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拨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
在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分析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市、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社会生活加速向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随之快速发展,紧随而来的是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分配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
特别是,当前农村村组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呈高发态势,并且明显呈现出集体违纪违法的趋势。
2013年宛城区纪委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6件,其中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9件,占全区查办案件总量的43.3%。
农村基层村干部违纪违法不仅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
一、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现状1、个别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
有的农村干部在土地承包、出租和工程发包等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有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
2、个别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
“村财乡管”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仍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混乱和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容易引发了一些信访举报案件的发生。
3、少数农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
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不够,解决不好,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两张皮”,搞内讧和“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
4、权力过于集中,权力监督不到位。
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俨然一个“土皇帝”,工作中不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搞“一言堂”和“家长制”,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权力太集中,监督难到位。
政务服务工作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政务服务工作方面的问题和建议一、政务服务工作的意义政务服务是指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的各种行政管理服务。
政务服务工作是政府与公民和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实现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政务服务工作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二、问题分析1. 办事流程繁琐在办理各类证件、申请各类业务时,往往需要填写大量表格和提供繁琐的材料,而且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2. 人员素质不高一些窗口人员素质不高,态度恶劣,不尊重群众权益,甚至存在敷衍了事、拖延时间等情况。
3. 窗口设施陈旧一些窗口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给人带来不良影响。
4. 信息透明度低部分政务服务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不准确,导致群众难以获取到最新信息。
三、建议措施1. 简化办事流程政府应该加强对各类证件、申请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尽可能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群众填表和提供材料的数量。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网上开通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在线提交申请。
2. 提高窗口人员素质政府应该加大对窗口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不良窗口人员。
3. 改善窗口设施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各级窗口设施环境的改善力度,提高办事环境质量。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工作,保持窗口干净整洁。
4. 提高信息透明度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更新各类政务服务网站信息,并且提供多种查询方式。
同时,在网站上设置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功能,方便群众获取最新信息和反映问题。
四、总结政务服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政务服务工作中,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窗口人员素质,改善窗口设施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下大力气。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和社会满意度的增强。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保障农村稳定发展和民生的重要工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1机构建设不完善。
在一些农村地区,社会治理机构建设不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应对社会治理问题。
1.2社会治理能力不足。
由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一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欠缺,难以有效应对社会问题。
1.3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资源分配存在着浪费、不公平等问题,致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效率不高。
1.4社会管理方式陈旧。
农村地区社会管理方式较为陈旧,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需求,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1.5社会治理压力加大。
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和变革,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需要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解决的建议2.1完善社会治理机构。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2提高人员素质。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
2.3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2.4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方式。
应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和方式,提供更为灵活、高效的社会管理途径。
2.5强化社会治理能力。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储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能力。
三、落实建议的途径3.1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3.2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3.3健全机制保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规和制度,保障社会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基层宣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
基层宣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问题:1.信息传播不平衡:基层宣传往往存在信息传播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众对国家政策、发展目标等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误解。
2.宣传方式陈旧:基层宣传方式多为传统的宣传板、广播等形式,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吸引年轻人和新移民等特定群体的关注。
3.宣传内容单一:基层宣传内容往往局限于政府政策和通知的宣传,缺乏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紧密相关的内容,难以引起大众的兴趣。
解决措施建议:1.加强多渠道宣传:基层宣传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包括宣传板、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宣传需求,提高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和互动性。
2.创新宣传方式:基层宣传要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采用有趣、生动的方式传播信息,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注重群众参与:基层宣传应重视和鼓励群众参与,通过开展宣传知识竞赛、编写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宣传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增强宣传的有效性。
4.多样化宣传内容:基层宣传应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除了政策宣传外,还应关注社会热点、文化娱乐、健康知识等,从而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5.加强培训与管理:基层宣传部门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其宣传理念和能力水平,增强基层宣传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基层宣传是指在社区、村镇、基层单位等层面进行的宣传工作。
它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群众思想觉悟、推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基层宣传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基层宣传存在信息传播不平衡的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基层宣传往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宣传板、广播等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参与性。
这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众对国家政策、发展目标等了解不够全面,甚至存在误解。
因此,我们要加强多渠道宣传,通过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方式,广泛传播信息,引导群众从多个角度了解宣传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和互动性。
基层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象分析
基层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象分析一、介绍在社会治理中,基层单位是联系政府和民众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在基层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低效率运行1.工作流程不规范:许多基层单位缺乏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导致信息交流困难、决策滞后等问题。
2.人员能力不足:一些基层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资源匮乏:由于资源有限,很多基层单位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状态,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启动或完成。
三、决策失误1.专断行事:少数基层领导偏向个人观点或小圈子利益考虑,忽略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2.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狭窄或阻碍成因复杂,许多群众对于决策背景和原因并不了解,容易引发矛盾与争议。
3.决策过程不民主:一些基层单位在重大事项上决策流程缺乏公开透明、民主参与,导致群众失去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
四、腐败问题1.权力滥用:个别基层干部为谋取私利,滥用职权进行腐败行为,损害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
2.财政管理混乱: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经费使用不规范现象,造成资金浪费和挪用现象频发。
3.监督机制不健全:在一些地方,监督机构职责模糊、力量相对较弱,在防止和打击腐败方面不起到有效作用。
五、思想观念陈旧1.保守思维束缚发展:一些老干部因长期在原有体制中工作而产生僵化思维,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变革。
2.理念滞后:由于信息传媒系统没有及时跟进先进理念,并引入经验借鉴制定科学决策等原因,导致工作观念相对滞后。
3.特殊利益影响: 个别基层干部受特殊利益群体影响,追求职位和荣誉,金钱和权力成为他们的最终追求。
六、改进措施1.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与选拔工作,并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激励优秀人才发挥能力。
2.推行透明决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民众参与决策,并规范决策程序和标准,确保决策公正合理。
3.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强化监督机构的职责,在建立有效监管体系的同时,惩治腐败现象。
基层工作中的依法行政
浅谈基层工作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当今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在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基层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基础阵地,切实抓好基层依法行政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下面就当前基层工作中的依法行政相关问题简单谈几点意见。
一、基层依法行政的现状党的十六大把政治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2004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政府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已成为基层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管理行为逐步规范,领导干部及行政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有所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所提高。
基层政府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逐渐增强,依法行政各项措施得到了深入贯彻。
基层行政审批等工作开始逐步强调决策程序、决策责任。
在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理念越来越强,更加注重落实责任,一级约束一级,逐步规范办事程序,群众办事更加有依有据,行政工作正趋向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思路有力改善。
在基层工作中,通过相对规范的行政措施,开展相对集中的办理和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逐渐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同时,基层由于其行政地位的特殊性,能最直接地接触群众,第一时间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反馈并调整行政方法,探索新思路,做到更加适应基层实际。
三是法律服务机构和诉求途径增加。
近年来,乡镇政府逐步配备配齐司法、综治人员队伍,加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
基层公安、派出法庭、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能够紧密协调,分工不分家,服务群众,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群众“告状难,难告状”的情况基本解决。
2023年最新的纪委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2023年最新的纪委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纪委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自中纪委提出三转要求以来,按要求规范和调整纪检监察组工作分工,在开展三转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思想认识偏差,身转心不转。
一是认为如果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不去深度参与经济一线工作,既难以实施有效监督。
二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干工作就要得罪人。
三转之后,随着纪检监察力度和深度的加大,因执纪监督而得罪人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甚至还可能遭到打击报复。
这些因素,都使得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职过程中难免有后顾之忧,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开展监督执纪问责。
(二)能力水平不足,形转实不转。
一是基层纪检人员专职不专业,缺乏专业素养,财会、审计、法律等专业能力水平。
二是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来说,三转之后虽然时间和精力都有了,但由于个人能力素质跟不上形势,不知如何开展监督,难以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
三是机构不健全。
随着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强化,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业务量逐步增多,但是市级队没有设立纪检室,县级队纪检员往往也都是兼职,专职干部缺乏。
(三)由于基层队主要领导认识上的偏差,监察员在抓督查问责,协助队班子推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支持。
基层队,把年纪大,其他岗位安排有困难的干部安排到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导致纪检监察干部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而这老干部怀着做临时工的心态,本身对纪检业务就不熟悉,也不肯下功夫去学,过一天算一天。
纪委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兴办的幼儿园越来越多。
这解决了农村大量务工家庭幼儿无人照看的问题,也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设施不配套、师资匮乏、教育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良莠不齐,质量普遍低下。
少数幼儿园还存在着收费偏高、师资缺乏、质量欠佳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是办园条件差,设施不配套。
政府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政府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在我国改革开发以来,文化、经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政府而言,行政管理工作也面临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要进行创新,转变体质。
目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存在,导致管理工作很难能够顺利的开展。
所以,我们要对政府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积极培养人才,做好人才的培训和选拔工作,确保人才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
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本文主要论述了政府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从以往来看,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浓厚的官僚主义特点,分层和分等级情况比较严重。
很容易在社会中出现人民与政府互相对立的情况,两者之间矛盾重重。
但是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整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有所提升,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当下,市场要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官僚政府转为服务和创新型政府。
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增加人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并认真落实好十九大的方针政策。
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创新和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不光光在理论上服务人民,而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增加对人民的重视程度,为人民负责,满足人民需求。
政府的工作人员也要注重自身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提升工作能力,能够成为人民的公仆。
政府在选拔人才方面也要严格把关,选择能够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
一、政府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一)工作人员不专业伴随改革开放,我国政府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好民生工作,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发展体系。
但是,在政府部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
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出现了过多的情况,多出的工作人员,为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还有些部门的日常工作量很少,出现多个工作人员来完成一个工作的情况。
受到工作人员冗长的影响,政府部门还容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推卸工作情况。
基层宣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
基层宣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议基层宣传是指在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中进行的宣传活动。
它是传播政府的政策、宣传党的指导思想,普及社会知识、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宣传存在着许多问题。
问题一:宣传形式陈旧单一,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许多基层宣传仍停留在口号、横幅和传单等形式上,缺乏创意和互动性,无法激发群众积极性。
问题二:宣传对象不明确,群众缺乏参与感。
许多基层宣传仅是对群众单向灌输,缺乏与群众的互动和参与,导致群众对宣传内容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
问题三:宣传口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需求反馈。
基层宣传过于“政策导向”,缺乏对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关注,忽视了群众的诉求和需求。
虽然有时候它会根据群众的反馈修改策略,但是响应速度往往不够敏捷。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措施一: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吸引力和说服力。
可以通过增加互动性、通过社交媒体和平台向群众传达信息等方式,来提高基层宣传的形式。
措施二:强化群众参与感,使宣传更加接地气。
宣传要把群众的诉求和需求放在首位,为群众提供便利,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例如,围绕群众关心的话题,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民意调研和反馈制度作为基层宣传的常规做法;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维护群众反映的问题。
措施三:建立宣传反馈机制,强化敏捷性。
基层宣传对舆情的反应不够及时和敏捷,需要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全面、及时的宣传监测平台和反馈机制。
同时, 能够及时改进和调整宣传战略。
综上所述,基层宣传的问题不可避免。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措施的实施。
围绕创新、共享等核心价值观,优化宣传形式,并注重群众的参与体验,设立反馈机制,从而使基层宣传更加健康和有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宣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不仅是政府传达信息和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参与社会建设的有力手段。
然而,基层宣传的一些不足仍需改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
论文: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可编辑版】
论文: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当前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已载入宪法和党章。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国从1985年开始“一五”普法到现在“五五”普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开展了二十多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舆论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办案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由于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加之改革开放对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愿望和要求日益迫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形势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研究分析当前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促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
一、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作开展不够平衡。
普法依法治理虽然开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全面看待,这项工作开展还不很平衡。
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纵向看,在基层,这项工作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总体情况县级比乡镇好,乡镇比村组好。
二是从横向看,不同的部门、行业、单位之间,这项工作开展也不平衡。
有的部门或单位,由于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经费有保障,人员素质高,因而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有的部门、行业或单位,由于领导不重视,加之受到经费等因素制约,这项工作相对滞后,差距还很大。
三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和企业,这项工作还存在死角死面,成了普法的盲区。
乡镇行政管理
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
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共和国政权大厦的基石,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之休戚相关。
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对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现实,乡镇行政管理中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
工作的实际需要迫使自己就现代乡镇行政管理去思考、去研究。
本文《现代乡镇行政管理研究》,分乡镇行政管理及其特点、当代乡镇行政管理现状、优化乡镇行政管理的原则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党委权利过分集中;人浮于事、管理方式陈旧;机构条块分割,政府职能被肢解;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责任错位;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财政举步维艰;人民代表大会功能柔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与村委会矛盾加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等。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于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关乎基层政府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层政府在履行职责和服务民生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
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背景介绍】是本文的起点,通过对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描述,为后续各部分内容的阐述做好铺垫,引导读者进入对本文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1.2 问题提出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激励机制不足、能力培训不足、绩效考核不合理以及信息化水平低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基层政府队伍的不稳定性和经验丧失,影响了政府的绩效和服务水平。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管理。
【200字】2. 正文2.1 人才流失问题在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影响工作稳定的难题。
人才流失一方面造成了组织的人员变动频繁,对工作稳定和执行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组织中知识和经验的流失,给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了不确定性。
造成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政府单位在薪酬福利方面无法与其他行业竞争,导致人才流失;二是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使得员工不愿意长期从事基层政府工作;三是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使得员工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
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基层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薪酬福利的改革力度,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二是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四是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和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发挥自身优势;五是加强人才流失的分析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
改进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改进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在不断出现问题。
基层人民群众对工作较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的反映越来越强烈。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信力,因此亟需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激发政府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一、问题存在1. 工作节奏较慢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节奏过于缓慢,拖延时间。
这种问题一方面使得工作无法及时完成,给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基层人民群众的服务得不到及时保障。
2. 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够强烈,不能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情况时常出现在基层,例如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间过长、制度不透明以及顶风作案等,这些行为既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3. 工作方式陈旧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陈旧,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群众的需求。
例如,在信息时代,一些领导干部的沟通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方式,缺乏适应新技术和新情况的方法。
二、整改措施1.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解决工作节奏较慢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是关键所在。
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将不必要的流程简化或自动化。
另外,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让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更加协调,避免因为流程不必要的绕道而导致的工作延迟。
2. 建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服务是政府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工作中应该始终站在公共利益和服务群众的角度。
政府机构应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群众的需求,顺应形势和发展潮流。
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导向,及时给予群众回应和帮助。
3. 推广科技手段,改善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手段对于政府工作也已经变得更为重要。
需要政府机构加快推广新技术手段,建立科技发展机制,推动其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
优化访问渠道,在工作的过程中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解决方案,使得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理、快速响应和网上跟踪。
政府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治理手段的陈旧僵化: 政府常通过颁布政策、监察 视察、宏观指导及座谈交流等形 式调节和纠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 现的问题,治理手段的陈旧僵化 使政府对当前突发事件的处理存 在严重的滞后性, 执行费用高 而效率低,也难以保证政府各项 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我国政府治理的途径
目前,鉴于我国政府治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局部环节效果差 等问题,必须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政府的治理水平,努力实 现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理目标。具体途径有:
(三)是抓好治理过程的创新。按照政府公共政策涉及的不同地域范围、 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来具体设计互动协商的环节与程序,实现在不同 公共事务领域多方主体合作治理的目标。实现公开透明的治理过程, 是现代政府治理的一个必要前提。当前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有些矛盾, 就是由于权力行使不透明导致的。为此,从梳理和公开各项行政权力 目录,到权力行使过程,再到行使结果,整个流程都要有相应公开机 制,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创新思想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汲取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的成功经验找出适合当地政府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这既是我国地方政府对当前问题的回应也是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政府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三、市场经济&政府治理的关系
市场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维护产权、促进平等和保护自由市场为基础, 以自由选择、自愿交换和合作为前提,以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 竞争为特点,以市场机制导向配置社会资源,是普遍化市场交换规则 的经济形态。 政府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 组织起来的,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其治理是指 政府运用权力引导、控制和规范各种活动, 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利益, 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处理社会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
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
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
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二)基层基础薄弱。
县级职能部门习惯性的将工作任务直接安排和转嫁给基层组织,村(居)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自治功能难以发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到位。
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平台单一,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基层治理满意度、认可度不高。
平安建设满意度长期不高与日常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密切相关。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
随着此次机构改革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街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
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
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
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里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的低端层面,深度开发应用不够。
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決,从源头破解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政府工作的违法与方式的陈旧
当前,由于基层政府工作的违法与工作方式的陈旧,致使权利寻租、官民争利及违法行政行为常有发生,严重异化了官民关系,而警民关系也受其冲击,处于不和谐的状态。
1、“权利寻租”:公权私用现象严重
“权力寻租”是指权力掌握者和制度制定者的政府各级官员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避开各种监控、法规、审核,从而寻求并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权力寻租的主体是政府官员,对象主要是社会财富,本质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
当前,政府公权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负责制定政策及调控经济活动,充当裁判员;另一方面,政府还掌握数量庞大的社会资源,作为一个主体直接参与或干预经济活动,充当运动员,这就为权利寻租提供了可能,另外,行政管理结构实行层级制,地方政府各级领导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许多官员官袍一穿,私欲就如癌细胞一般无法抑制其扩散,利益所在,总是权力捷足先登,官民博弈,总是权力过度膨胀,权力触角无处不在,逼使民众后退,权力脱缰,无法制衡,致使公权力失范,权力寻租现象严重。
权力寻租是一种纯粹的财富转移活动,只是将大量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政府官员手中,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不创造任何财富。
对全社会而言,寻租普遍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强势集团对弱势群体的掠夺,很容易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利益分配的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不稳定因素。
2、“官民争利”:侵犯民众权益事件频发
《资治通鉴》卷十七中记录了董仲舒关于官员与民争利的精辟论述:“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碌,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者,民安能如之哉!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当前,一些官员趾高气扬,耀武扬威,根本不把老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官民争利事件时有发生,官民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种不满诱发冲突非常正常,现在只要是被曝光的贪官哪个不是上百万或是几千万,还有好多没有被查出了的,估计要占多数,百姓一辈子挣不到他们几天的收入,发生冲突是预料之事。
群众利益长期受损,矛盾日积月累,就会发生冲突,处于强者的一方就会动用手中的权力,运用警力去平息事件,处于弱者的一方就是只能敢怒不感言,当这种怒气到一
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极端事件。
以云南孟连事件为例,近年来,孟连在经济主要依靠橡胶,当国际橡胶价格每吨从一七千多元涨到二万一七千元时,橡胶原料的收购价格却没有相应增加,利益被胶企独吞,胶农和胶企多次发生矛盾。
矛盾
的双方本应该是胶农和胶企,而最终竟转化为政府和胶农的矛盾,因为地方政府和胶企利益捆绑,所以积极地站在胶企的一方,指挥出动大批警察,胶企则躲在政府身后,导致胶农对胶企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及干部的积怨,从而引发冲突。
3、“官理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部分官员虽然嘴上喊着是百姓的勤务员,说群众是衣食父母,但在行动上多还是以“官”自居,“官理意识”严重,“官老爷”习气根深蒂固,“爷”和“爹”的派头有增无减。
工作中,滥用权力,脱离群众和实际,官气十足,专横跋扈,欺上瞒下,打击报复,压制民主,徇私行贿,贪赃枉法。
与其相对的却是服务意识不强,“民本位”思想淡化,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异化成“油水关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变成了为老板服务”1,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抛之脑后。
当前,各级干部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处理问题作风简单粗暴,往往采取四大战术:一“拖”、二“躲”三“捂”、四“推”,互相扯皮,对群众毫无感情可言,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不能真正为群众着想,不想为群众办实事,不善于也不乐于做群众工作。
个别官员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指出部门基层干部“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群众拿刀砍,”这样中肯的批抨干部,真是说得真是入木三分。
4、“违法行政”:政府公信力缺失
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来源是权力运行目的的正当性和运行过程的合法性,如果政府公权力始终是为了谋取和增进公共利益,并能依法行政,群众就能自愿服从政府管理。
相反,就可能引发群众对公权力的怀疑乃至不服从。
当前,政府行政人员依旧信奉“人治大于法治”、“权大于法”的官场哲学,缺乏基本的诚信理念,依法行政的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信息公开、阳光政务等措施也都被缩水性地执行,各类违法行政行为层出不穷,行政人员随意践踏法律和已有的政策,使群众对政府产生基本的信任危机。
如2008年春节前,200多名农民工到陕西安康市旬阳县政府讨要5年前县政府搞开发所欠的工程款时,得到的竟然是“红头文件欠条”。
此时,政府与黑心的开发商没有什么差异,政府诚信也荡然无存。
此外,基层政府及官员蔑视法律,有法不依,不按政策办事等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破坏社会稳定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如:2008年9月16日,湖南溆浦县“县长会议纪要”决定“为了加大我县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决定由县公安局代表水利局征收水土流失防洪费。
象溆浦县的红头文件属违法行政行为屡见不鲜,不仅降低了政府及公安机关的威信,也让群众对政府及公安机关缺乏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