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Word版文档】:必修3第1单元第1讲限时规范训练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 1.1-2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媒介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_ 。
思考 2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 能否用蒸馏水作为药物溶 剂?为什么?
【答案】 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 0.9%的生理盐水, 而不能用蒸馏水,因为用蒸馏水作为药物溶剂,输入血管后 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导致血细胞肿胀甚至破裂,作为药物 溶剂输入血管,基本不会影响内环境的渗透压。
3.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考点二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方面。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主 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是由Na + 和Cl-决定的。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 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渗透压形成的成因: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越多 越大 越大 越少 越小 越小
二、考纲解读 1.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调节过程 2.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3.知道人脑的高级功能 4.举例分析动物激素调节的过程、特点及相关应用 5.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意义 6.列举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及血糖调节的调节机制, 并模拟尿糖的检测 7.比较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8.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策略 9.分析生长素发现历程中几个经典实验,实验过程及相应结论, 尤其关注对照实验的设置 10.记住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1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特点 12.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 (2)血浆pH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 、 HPO 3 4 等离子有关; (3)血浆pH调节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结构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基础知识梳理1概念:由 _______________ 与它的 _______________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渠道。
二、考点分析: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例仁如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B •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 2的能量就越少C. 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 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变式训练1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②B .②③C .③④ D.②⑤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例2.如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A. 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 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 要成分B. 若丙种群数量下降 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 变化C. 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 3个营养级D. 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变式训练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5条食物链存在B. 在该食物网中,H 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 若B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 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 C 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 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例3.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重 新被绿色植物利用。
【苏教版】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金榜课件(知识概览+主干回顾+核心归纳):必修1 第三章 第3讲 物质的跨
【解析】选A。A项正确,f处的氧分压为0,只能进行无氧呼 吸,催化根细胞细胞呼吸的酶是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g处的 氧分压较高,催化根细胞细胞呼吸的酶主要是与有氧呼吸有关 的酶;B项错误,M2曲线g点以后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是运输K+的载体蛋白数量;C项错误,番茄细胞中不含中心体; D项错误,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增大土壤的含水量、氧量, 但此时的载体蛋白已经达到饱和了,因此应该表现为M2曲线。
方向
由低浓度 向高浓度
载体 蛋白
需要
能量
实例
无机盐离子、 需要
氨基酸等
大分 子物 质
外排 内吞
由膜内 到膜外
由膜外 到膜内
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需要
分泌蛋白等
变形虫吞食 绿脓杆菌
2.物质跨膜方式图解
【高考警示】 (1)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具有特异性,不同 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不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 不同。 (2)载体蛋白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 细胞吸收该运载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内吞和外排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内吞和外 排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如果细胞的ATP合成受阻, 则内吞和外排作用不能继续进行。
考点 二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因素 (1)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易化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 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蛋白、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 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2.曲线分析 (1)物质浓度:
第三讲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填写有关跨膜方式及结构名称 甲:_简__单__扩__散__;乙:_易__化__扩__散__;丙:_主__动__运__输__;a:_载__体__ _蛋__白__。 2.写出影响甲、乙、丙三种运输速率的因素 (1)制约甲的是膜两侧的_浓__度__差__; (2)决定乙的因素之一是a的_种__类__和__数__量__; (3)决定丙的动力是_能__量__(_A_T_P_)_。
【苏教版】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Word版文档】:必修3第2单元第6讲限时规范训练
【苏教版】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Word版文档】:必修3第2单元第6讲限时规范训练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6讲人与环境(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合肥四校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植物能吸收硫酸盐并将S元素用于合成糖类C.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总和D.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组成,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C 错;糖类不含S元素;B错;D项是人类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D项正确。
答案 D2.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
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种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C5.(2013·南昌模拟)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解析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一轮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复习PPT课件
4 (2008年全国卷Ⅱ)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调 节
机 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其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 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于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能力 大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 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 破坏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 液 占2/3
细胞外液
占1/3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探究思考:
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 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相互
单向
血浆 渗透 组织液 渗入
淋巴循环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巴 血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淋巴
5
对点讲练
例1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
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
• 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 A.①③ B.①②
• C.②④ D.③④
9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体内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知识归纳
一、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6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的“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
鸡、鸭、鹅、鸽子等身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十五页,共45页。
解析(jiě xī):流感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一定含有C、 H、O、N、P;流感病毒的核酸是单链RNA,不稳定 ,容易发 生基因突变,所以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可通过高温、紫外线等方法杀死病毒。 答案:D
因工程中,可做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十三页,共45页。
4.病毒与中心法则(zhōnɡ xīn fǎ zé)、免疫的关系如何? 【提示】 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RNA
复制或逆转录过程,是对中心法则(zhōnɡ xīn fǎ zé)的补充完善;病毒在免 疫中 以抗原的身份出现。 5.如何用实验探究某一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O3(g)
作1 (光照A 、温度(1w0 ēndù)相40同且适宜0 )并记录结果2。下
列评价2 或修B 正不 10
40
1
4
3
C
10
40
3
6
合4 理的D是(
)10
40
5
5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B.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应放于黑暗处 解析:实验中除CO2浓度这一自变量不同外,其余(qíyú)的无关变量(如光 照、温度、所取小白菜的大小和生长状况、取叶圆片的部位、叶圆片的数 目等)都应相同。 答案:B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单元课件苏教版必修1
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的产物[H]是暗反应中C 3 的还原剂,ATP 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 和Pi
为光反应形成ATP 提供了原料。
15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 2+ H 2O
CH 2O)(+O 2。
16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率,光反应产物[H]和ATP 的浓
-8-
2 .不能准确选择与酶有关实验的实验试剂或材料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 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 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是否被分 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 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H 2O 2和过氧化氨酶 作实验材料,因为H 2O 2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 果。
度高低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
-6-
17 .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特别是影响暗反应中酶的催化效 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18 .CO 2浓度:CO 2是暗反应的原料,CO 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光合 速率。
19 .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例如,镁是叶绿素的组 成成分,磷是ATP 的组成成分。
-7-
-3-
6 .生物体内ATP 含量很少,但转化迅速,保证持续供能。 7 .植物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动物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8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中C 3的还原,而细 胞呼吸产生的ATP 用于除C 3的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9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 10 .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大多数高 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如水稻、苹果、梨等),高等 植物的某些器官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无 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苏教版】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Word版文档】:必修3第2单元第2讲限时规范训练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替(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浙江四校调研)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
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
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的丰富度就越高。
据题图可知,海拔1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少,物种丰富度低,海拔2 000~3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多,物种丰富度高,海拔4 000 m处的物种数目相对较少,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
根据题意“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分析可知,低海拔地区如海拔1 000 m处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相对较高,而物种丰富度低,此研究结果很显然和“生产力假说”是矛盾的。
答案 A2.(2013·南京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结构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 D3.(2013·南昌调研)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以后B.拟谷盗种群类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由弱-强-弱;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 d之前;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苏教版必修3姓名时间一、基础知识梳理1、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它们是的渠道。
二、考点分析: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例1、如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变式训练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例2、如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变式训练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例3、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
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实验方案。
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解析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①②④⑤B. ②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含量有关,①错误;②人体血浆中含有调节pH的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所以人体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②错误;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③错误;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④正确;⑤严重腹泻、呕吐时,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Na+必须补充,⑤错误。
必修3 苏教版 1.1 2.1 要点回顾2014.9.10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20140910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1)物种的特化,如大熊猫;(2)功能基因的丧失,如朱鹮。
2.物种绝灭的外因:(1)直接原因:乱捕滥猎;(2)重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二、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措施:(1)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管理。
(2)依靠生物科学和技术保护动物①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②采用人工繁殖技术;③实施再引进技术;④科学引种。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4.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 稳态的生理意义1、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即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血浆体液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生理意义):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提醒: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4)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成分 含量 90% 7%-8% 1% 血液运送物质 物质 水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特点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2在神经系统和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提升 苏教必修3
3.以表格数据形式直接或间接呈现 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 D E 0.05 7 0.51 68 0.39
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 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 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 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 低,属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 表明两者属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最高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少, 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如右上图。
单元综合提升
一、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比较辨析
1.个体有生长、发育、交配、繁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 2.种群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3.群落有物种组成、优势种、丰富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范围和边界及演替
变化情况等特征。 4.生态系统有范围、类型、功能及稳定性等特征。
【案例导析】 【例】 (2008·北京卷,31)水华可因蓝藻暴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 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蓝藻属于________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上看,蓝藻处于________。 (2)图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 (3)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创一轮复习生物江苏专版课件: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缺氧时间,因变量是静息电位和阈强度
B.当静息电位由-60 mV 变为-65 mV 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会降低
C.在缺氧处理 20 min 时,给予细胞 25 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
录到神经冲动
D.缺氧可能影响静息电位维持过程中离子的跨膜转运从而影响神经
_双__向__传__导__。
0 理性归纳 完成情况
2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六点必记
(1)突触的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传递过程:
(4)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6)作用效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命题点 2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
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 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 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传入神经的细胞 体在灰质以外,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从 a 到 d 没有效应 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 处可 检测到神经递质。
(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轴突 ,② 线粒体,③ 突触小泡,④ 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 ,
⑥ 突触后膜 。
(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5讲免疫调节讲义含解析必修3
第5讲 免疫调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2)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3)T 细胞和B 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 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 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4)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6)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判断下列免疫细胞分别来源于何种细胞(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①造血干细胞;②B 细胞;③T 细胞;④记忆B 细胞;⑤记忆T 细胞(1)吞噬细胞:①;(2)B 细胞:①;(3)T 细胞:①;(4)浆细胞:②④;(5)效应T 细胞:③⑤。
3.思考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功能的问题(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①吞噬细胞;②B 细胞;③T 细胞;④浆细胞;⑤效应T 细胞;⑥记忆细胞(1)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①②③⑤⑥;(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②③⑤⑥;(3)既在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又在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①;(4)既在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又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③。
[题组练透·过考点]题组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功能1.(2018·浙江选考)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
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
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解析:选B 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移植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更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T淋巴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讲稳态的生理意义(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因此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C2.(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 D3.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答案 B4.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 C5.(2012·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递质小泡在突触小体中,属于细胞内部环境;喝牛奶和口服药物(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A6.(2012·江苏苏北四市第一次调研,11)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或淋巴,④是细胞内液,生物体内的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答案 D7.(2012·济南调研)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血糖、CO2、O2及尿素等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血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D8.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解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弱酸盐组成的;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就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钠,而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 C9.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④与①⑥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①④⑥合称为,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
(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用图中的数字表示),共穿过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与⑥相比,⑥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5)若该图为肝脏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是淋巴,②是组织细胞,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很少。
如若题图为肝脏组织,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肝细胞;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的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等。
答案(1)23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组织液和血浆(2)⑤→④→③→⑥→②6②组织细胞(3)大分子蛋白质(4)不会④缓冲(5)②肝细胞(6)⑥组织液水肿10.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层生物膜。
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排泄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题图可知a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 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B级智能提升11.(2012·扬州模拟)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A液、B液、C液三者为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B.A液、B液、C液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C.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均可进入血液,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胰腺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直接影响着A液的理化性质,只需下丘脑的调节就可维持A液的稳定解析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C12.(2011·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第二调研,2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下降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调节。
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A错误;当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活动增强,B正确;内环境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非“保持不变”,这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C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导致血渗透压降低,对组织液的水分吸收减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答案BD13.(提升题)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
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
(1)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