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滇池运行水位确定
云南滇池和洱海治理措施
云南滇池和洱海治理措施1.引言云南是我国拥有众多湖泊的省份之一,其中滇池和洱海作为两大重要淡水湖泊,亦是云南省的骄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这两个湖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保护它们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云南滇池和洱海的治理措施。
2.滇池治理措施2.1水污染治理滇池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污染源: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的覆盖率。
同时,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提高污染源减排能力。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限制使用农药和化肥,提倡有机农业,保护滇池周边的农田环境。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果。
2.2生态修复滇池的湖泊生态系统长期受到破坏,为了恢复和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湿地保护:加强滇池周边湿地保护,修复受损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湖泊水质和水量调控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水生态补偿:政府实施了水生态补偿机制,对滇池上游水库的水库建设和用水进行合理规划,并向下游湖泊提供生态补偿金,以保障滇池的水量和水质。
-水生态系统的重建:通过湿地增补、湖泊清淤、水生植物种植等手段,重建滇池的水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还能够为湖泊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
3.洱海治理措施3.1河流治理洱海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位于滇池以南。
由于受到入湖河流的农田面源污染等影响,洱海的水质一度严重下降。
为了改善洱海的水质,政府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河道整治:对入湖河流进行河道整治,加大隔离带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湖泊。
-水质监测:加强洱海周边水质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控制污染源。
滇池水文及气象基本情况
滇池水文及气象基本情况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1、滇池属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5.7×10^8立方米。
2、滇池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
水位落差0.8~1.0米。
滇池中污染底泥平均厚度为0.2米,最深处达0.94米。
3、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
二、滇池控制运行水位(极限值)
滇池分为外海和草海
1、滇池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5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特枯水年对应水位1885.2米,汛期限制水位1887.2米,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5米。
2、滇池草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6.8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
三、滇池流域气象条件
滇池1~3月风向会出现回旋,
受地势山形等影响。
附表:滇池常年风力情况
月份风力月份风力1月 3.5m/s 7月 2.4m/s
2月 4.1m/s8月 2.0m/s
3月 3.6m/s9月 1.9m/s
4月 3.6m/s10月 2.2m/s
5月 2.7m/s11月 2.8m/s
6月 2.3m/s12月 2.6m/s 常年平均 2.51m/s,平均浪高0.3~0.8米。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探讨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滇池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滇池流域面临着水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等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滇池流域的生态修复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质治理。
滇池流域的水质主要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对于工业废水排放,要加强环境监管,推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对不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
其次,要加强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
湖泊富营养化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物浓度过高、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可以采取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综合措施。
比如,可以进行湖泊沉淀物的清理和处理,减少富营养物的释放;引入优良水生植物,增强湖泊的自净能力;建设湖泊湿地,增加湿地的面积,提高湖泊富营养物的截留和去除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湖泊周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
湿地是滇池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持滇池水质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能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因此,加强湖泊周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是滇池生态修复治理的重要内容。
可以建立湖泊周边湿地保护区,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采取湿地恢复、重建和扩展等措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水体环境的能力。
最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生态修复治理的效果需要通过科学、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来评估。
应建立监测网站,定期对滇池及其流域的水质、湿地状况、富营养化程度等进行监测,了解生态修复治理效果。
同时,要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滇池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水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湿地保护和修复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
滇池生态治理总结汇报
滇池生态治理总结汇报滇池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高原湖泊,曾经被誉为“东方明珠”。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滇池的生态系统,自2000年以来,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滇池生态治理进行总结和汇报。
首先,滇池生态治理的重点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滇池周边的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
通过引导工业企业和农民采用环保技术和方法,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严格的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确保水质达标,减少污染物对滇池的影响。
其次,政府大力推动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滇池湖区的湿地及湖滩生态系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滇池的水质、气候调节、蓄水和物种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湿地恢复、湖滩生态修复等措施,政府积极推动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第三,滇池周边的农村生态建设也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方面。
政府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振兴乡村经济等方式,激励农民参与到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政府还注重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工作,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后,滇池生态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公众参与。
政府积极宣传滇池生态治理的重要性,鼓励公众共同参与保护滇池的行动。
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推动环保意识的培养等措施,政府激发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同时,政府依法打击非法捕捞、违法排污等行为,保障了公众参与的环境权益。
综上所述,滇池生态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得到了修复和保护,周边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且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滇池的生态治理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持续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浅析滇池流域环境治理
浅析滇池流域环境治理摘要:整治环境,治理滇池,是昆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滇池污染原因分析,得出污染主要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造成,并提出从污染源控制及生态修复来恢复滇池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来根治滇池污染,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滇池;环境治理;湖滨湿地1 绪论滇池位于昆明市的南端,处于城市的下水口,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整座城市的污水都流往滇池,同时,滇池又属于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变浅,来水量不足,换水周期长,生态条件脆弱,富营养化速度加快,致使滇池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滇池水质的恶化,不仅制约了昆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滇池流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治理湖泊污染,恢复湖泊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要根本恢复滇池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2 滇池环境污染原因2.1 概况滇池,位于昆明坝子中央,东起呈贡区旁,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
滇池为西南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六大的淡水湖【1】。
根据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数据,上世纪 60年代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Ⅱ类水质,70年为Ⅲ类,70 年代后期,水质逐渐恶化,草海水质 80 年代起变为劣Ⅴ类;外海水质80 年代起变为Ⅴ类,2001年起在Ⅴ类与劣Ⅴ类之间波动变化【2】。
滇池水质恶化之后,占绝对优势的蓝藻恶性繁殖和积累,蓝藻大量存在,使得滇池水体发黑发臭,并对滇池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滇池的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氮、磷、藻类为代表的富营养化,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为表征的有机污染。
2.2 滇池污染成因2.2.1 自然因素滇池属南北向的宽浅型湖泊,水流自北向南,而流域内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形成湖水“倒流” 的特点。
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污染物很难被输送出湖泊,相反是漂浮物往往被送至湖泊源头,污染物沉积的底泥积累日益严重,加之滇池湖盆宽浅,湖区西南风强劲,湖水搅动强烈,底泥中的污染物水中扩散,形成了严重的内源污染。
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
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1. 引言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库之一。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湖泊退化等因素的影响,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滇池的生态系统,需要制定一份科学而可行的生态治理规划方案。
本文档旨在提出滇池生态治理规划方案,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和进行专业分析,为滇池生态治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生态治理规划方案的目标如下:1.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重建滇池的生态系统;2.增加滇池的水质,提高水生生物栖息地的质量;3.提高滇池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需求。
2.2 原则本生态治理规划方案的原则如下:1.科学性:基于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理论,制定生态治理策略;2.可行性:考虑到技术手段、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确保方案的可行性;3.持续性:治理工作应持续推进,长期维护滇池的生态系统。
3. 生态治理策略基于滇池面临的现实情况和目标要求,本生态治理规划方案提出如下几个关键的生态治理策略:3.1 加强保护和恢复湿地湿地是滇池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水质净化、保持生物多样性和防止土壤侵蚀等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帮助滇池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具体措施包括:•划定湿地保护区,严禁开发和破坏;•加强湿地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积极引入湿地恢复技术,加速湿地恢复进程。
3.2 严格控制水污染源水污染是滇池生态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水污染对滇池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水污染源。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滇池周边企业的污水排放监管,确保达标排放;•推进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城市雨水收集和处理工作,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滇池的污染。
3.3 控制渔业捕捞量过度捕捞对滇池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为了恢复和保护滇池的鱼类资源,需要控制渔业捕捞量。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第三章综合保护第四章一级保护区第五章二级保护区第六章三级保护区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滇池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滇池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滇池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昆明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昆明市城市备用饮用水源,是具备防洪、调蓄、灌溉、景观、生态和气候调节等功能的高原城市湖泊。
滇池分为外海和草海。
滇池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5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1885.2米,汛期限制水位1887.2米,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5米。
滇池草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6.8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
第四条滇池水质适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外海水质按Ⅲ类水标准保护,草海水质按Ⅳ类水标准保护。
第五条滇池保护范围是以滇池水体为主的整个滇池流域,涉及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嵩明7个县(区)2920平方公里的区域。
滇池保护范围分为下列一、二、三级保护区和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二)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以外至滇池面山以内的城市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50米以内的区域;(三)三级保护区,指一、二级保护区以外,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的区域。
云南滇池和洱海治理措施
云南滇池和洱海治理措施云南滇池和洱海是我国著名的湖泊,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长期的污染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滇池和洱海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治理这两个湖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针对滇池和洱海的污染问题,加强了污水处理工作。
在滇池周边地区,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排入湖泊的水质达标。
同时,对于乡村和农业生产区域,也加强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推广了生态农业,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对湖泊的污染。
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制定了滇池和洱海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原则。
加强了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加大了对非法取水和乱采乱挖的打击力度,保护了湖泊周边的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统。
对滇池和洱海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采取了湖泊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措施,增加了湖泊周边的湿地面积,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开展了湖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引进了优良的水生植物,提高了湖泊的自净能力。
加强了湖泊周边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加强了滇池和洱海的管理和监督。
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湖泊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加强了对湖泊周边的工业和农业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排放达标。
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严惩不法分子,维护了湖泊的生态安全。
加强了滇池和洱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湖泊保护的重视程度。
加强了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提倡绿色旅游,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湖泊的破坏。
云南滇池和洱海治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湖泊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滇池和洱海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湖泊治理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继续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完善,确保滇池和洱海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共同保护这片宝贵的湖泊资源。
滇池的治理措施
滇池的治理措施引言滇池,又称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滇池长期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滇池的治理措施,包括水质改善、湖岸带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水质改善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了滇池周边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对一些工业企业进行了整治,加强了排污管控,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
其次,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行了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了农田面源污染。
此外,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滇池的水质逐渐得到改善。
湖岸带管理滇池湖岸带是滇池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也是滇池的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湖岸带的生态环境,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湖岸带管理的措施。
首先,严禁在湖岸带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控制了新建的旅游设施和居民区的规模和数量。
其次,加强了湖岸带的规划管理工作,保护了湖岸带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另外,加强了湖岸带的巡查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湖岸带的违法违规行为。
生态修复滇池的生态修复是滇池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湖泊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湿地恢复、鱼类放流、水生植物修复等。
首先,通过恢复湿地环境,增加湿地的面积和功能,提高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鱼类放流工作,增加了滇池的鱼类资源,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外,通过修复湖泊周围的水生植物,可以减少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和浮游植物,改善水质。
结论通过多年的努力,滇池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水质得到了改善,湖岸带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滇池的治理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等。
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
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收罗看法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道治理,保证防汛安稳,爱护和改良水情形,发挥河道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连续成长,依照《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防洪法》等司法、律例,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有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包含湖泊、水库、人工水道、沟渠、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及其配套举措措施的治理工作。
有关司法、律例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河道的治理遵守科学筹划、综合整治、严格爱护、合理应用的原则,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抗旱、输水、蓄水、生态和景不雅的功能。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平易近当局应当加强对河道治理工作的引导,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防洪安稳和水情形质量负责。
河道治理应当纳入公平易近经济和社会成长筹划,所需资金纳入当局财务预算,并按照当局投入与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多渠道筹集。
第五条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干事处)的河道三级治理收集体系,实施河(段)长义务制。
河(段)长作为河道治理义务人,对河道水生态、水情形连续改良和断面水质达标负引导义务,实施任期目标义务制。
其重要职责是:(一)负责义务区内河道爱护和治理重大年夜事项的监督调和工作;(二)分化河道义务区内河道综合情形操纵目标,与义务单位签订义务书;(三)组织检查和考察义务单位河道综合情形操纵目标义务落实情形;(四)指导监督河道综合整治筹划和筹划等河道治理工作的落实。
第六条河道治理实施同一治理,分级治理,分类治理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体例。
水行政主管部分是河道主管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进行同一治理、和谐和监督。
按照分级属地治理原则,组织、指导河道的筹划编制、整治、开创和应用工作,并对建筑开创水利、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门路、缆线等建筑物及举措措施进行审查、赞成和验收等工作。
滇池治理部分和其他的河道治理部分(以下简称河道治理部分)依照授权分别负责或者介入重要重要进出滇池河道和其他河道的治理工作。
治理滇池计划书
治理滇池计划书1. 引言滇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然而,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滇池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和水体生态系统衰退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提升水质,改善湖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此治理滇池计划书。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全面治理滇池,使其水质回归良好状态,生态系统恢复健康,并促进湖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控制富营养化进程,恢复湖泊生态系统;•促进湖区生态农业、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能力。
2.2 原则本计划的治理工作将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综合治理滇池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加强公众、专家和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形成共识,并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持续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持续跟踪水质、生态和社会经济指标,为决策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 治理措施3.1 污染物减排为减少滇池的污染物排放,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对滇池周边的城镇和工业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确保污水排放达到相关标准;•严格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对农田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工业治理:对滇池周边的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
3.2 生态系统恢复为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将采取以下措施:•湖泊水位调控:根据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控滇池的水位,维持适宜的湖泊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培育湖区的珍稀濒危物种;•抑制有害水生植被生长:对滇池中的有害水生植被进行虫害防治和人工清除,防止水生植被过度生长。
3.3 经济发展为促进湖区经济发展,将采取以下措施:•生态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有机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对湖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行渔业许可制度,并严格控制非法捕捞;•湖区旅游业开发:充分挖掘滇池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基于滇池生态环境问题探究
基于滇池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区,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也被誉为“泸沽湖之母”。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基于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滇池所面临的压力和解决途径。
一、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体污染、湖区水资源短缺、湖面萎缩等方面。
其中,水体污染是滇池最为突出的问题。
滇池周边的工农业企业排放废水,城市污水管网不完善,以及旅游业带来的垃圾等因素,都会对滇池的水质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重大的蓝藻水华。
湖区水资源短缺也是滇池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人为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滇池水位下降,以及降雨量不足等因素,都会使得滇池的水资源变得紧缺。
另外,湖面萎缩也是滇池的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地下水提取和干旱等因素的影响,滇池的湖面不断萎缩,湖岸线不断后退,对湖区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滇池所面临的压力滇池面临的压力来自多方面。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规模逐年扩大,旅游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了对滇池周边自然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工农业发展迅猛,对滇池水体、陆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干旱、气候变化、水利工程修建等因素也对滇池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如何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在滇池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前,人类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其面临的问题。
其中,在解决滇池的水体污染问题方面,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建立科学、可行的排污体系,切实加强对工农业企业、旅游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并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同时,加大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方面的工作,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降低滇池受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促进滇池的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同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减缓或消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冲突,促进人类与滇池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结语作为一片自然生态环境,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滇池水质改善工程方案范文
滇池水质改善工程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滇池是云南省大理、昆明等地的主要原水水源地,也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滇池水质出现了明显的恶化趋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且伴随着蓝藻水华等现象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滇池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
因此,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水质改善工程方案。
二、水质改善目标1. 提高滇池水质达标水平,滇池水质改善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滇池的水质,确保水体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水质标准,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净化水体环境。
2. 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滇池水质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需要通过合理的生态修复和水体管理措施,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浓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3. 控制水华发生,近年来滇池水域频繁发生蓝藻水华等现象,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水体管理和水华控制措施,减少水华的发生。
4. 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滇池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三、水质改善工程方案1. 净化滇池水体(1) 加大对滇池周边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水质达标排放率。
对于那些老旧设备及设施陈旧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改造升级,对于无法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整改。
(2) 加强对滇池周边污水直排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对于存在违规直排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污水直排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3) 加强水源地保护,对于滇池水源地周边的开发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排放水质,加强环境监测,确保水源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 优化滇池水域内的生态环境,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养殖,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降低水质污染。
2. 控制水体富营养化(1) 加强对滇池周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科学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直排。
滇池水文及气象基本情况
滇池水文及气象基本情况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1、滇池属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5.7×10^8立方米。
2、滇池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
水位落差0.8~1.0米。
滇池中污染底泥平均厚度为0.2米,最深处达0.94米。
3、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
二、滇池控制运行水位(极限值)
滇池分为外海和草海
1、滇池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5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特枯水年对应水位1885.2米,汛期限制水位1887.2米,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5米。
2、滇池草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6.8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
三、滇池流域气象条件
滇池1~3月风向会出现回旋,
受地势山形等影响。
附表:滇池常年风力情况
月份风力月份风力1月 3.5m/s 7月 2.4m/s
2月 4.1m/s8月 2.0m/s
3月 3.6m/s9月 1.9m/s
4月 3.6m/s10月 2.2m/s
5月 2.7m/s11月 2.8m/s
6月 2.3m/s12月 2.6m/s 常年平均 2.51m/s,平均浪高0.3~0.8米。
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滇池运行水位确定
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滇池运行水位确定顾世祥;陈欣;苏建广;谢波;许志敏;高嵩【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为分析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供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外流域引水工程建成后的滇池运行控制水位,基于滇池、海口河-螳螂川流域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长系列水文观测、供用耗排水等数据资料,采用径流还原、湖泊径流与洪水调节模拟等方法,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滇池外海的正常高水位提高至1887.50 m,汛期限制水位提高至1887.20 m,在滇池泄洪通道和预报调度系统未达到设计标准前,汛期限制水位可降至1886.70 m运行;将外海自正常高水位以下依次划分为生态供(用)水区、工农业供水区、死水位区。
研究结果表明,滇池从过去的调蓄供水水源转变成需进行生态修复补水的用水对象,将促使昆明城市及环湖周边高耗水行业转移到下游的海口-安宁地区,减少滇池水资源的一次性消耗量,削减入湖污染物,形成以水定发展的局面,从而实现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总页数】6页(P40-45)【作者】顾世祥;陈欣;苏建广;谢波;许志敏;高嵩【作者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21;云南省水利厅,云南昆明 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3【相关文献】1.高压加热器最佳运行水位的确定方法研究 [J], 庞乐;郭佳雷;邴汉昆;2.高压加热器最佳运行水位的确定方法研究 [J], 庞乐;郭佳雷;邴汉昆3.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建设板块子公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探讨——以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J], 赵飞4.红星水库调度运行现状及防汛汛限水位确定探讨 [J], 胡小丽5.洞庭湖区城西垸排涝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确定方法商榷 [J], 罗雷;廖小红;黎昔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河湖生态健康的滇池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
基于河湖生态健康的滇池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陈刚;杨霄;顾世祥;邓雯;周密【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年(卷),期】2016(047)002【摘要】在流域水问题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流域多水源联合调度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的总体框架.基于滇池流域相关区域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结合区域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生态景观等对水资源需求,采用MIKE BASIN作为技术工具,研究了滇池流域多水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系连通的工程方案.在保障滇池生态修复补水和昆明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前提下,通过外调水、本区水、城市再生水的多源水联合调度,构建了滇池流域“清水入湖、中水回用、清污分流”的健康水循环模式,以便削减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支撑滇池水质的持续改善.【总页数】8页(P1-8)【作者】陈刚;杨霄;顾世祥;邓雯;周密【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相关文献】1.坚持生态优先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体系 [J], 林超;郭勇;李文君2.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滇池流域入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J], 苏玉;曹晓峰;黄艺3.基于河流生态健康的新峡河水资源配置总体探讨 [J], 杨丹阳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及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等5个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21]15号) [J],5.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节水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集成研究的总体框架 [J], 康绍忠;粟晓玲;杨秀英;沈清林;石培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云南地区用水定额标准规定制定研究》申报云南地区政府科技
申报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的公告项目名称:高原山地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人:顾世祥,崔远来,谢波,周云,浦承松,梅伟,朱远高,杨树德,张玉蓉,陶忠平,邓东明,曹世惠,伍立群,苏建广,臧庆春,陈欣,杨霄,马平森,李学辉,王超,许志敏,王红鹰,王建林,罗涛,王静,谭君位,杨超林,赵绍熙,李蜀,许诗贵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推荐单位:云南省水利厅一、项目基本情况:基于课题组自2002年以来完成的《云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MIKE BASIN软件在复杂水资源系统配置中的应用研究》等多个计划项目和水源工程勘察设计的成果积累,进行综合应用和理论技术的凝练与提升。
制定了云南省水资源分区系统,系统地开展了云南全省水资源四级区套县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揭示了云南省高原山地环境下的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明晰了不同流域水系、海拔、经纬度、气候带的农业需水时空变异特征。
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测、节约用水、供水工程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水源工程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等的分析与设计,建立了高原山地区基于ArcGIS的省级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系统,进行了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系统动力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大系统分解协调与自优化模拟、地质统计学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改进。
支撑了滇中引水工程(第一完成单位部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第一完成单位部分)、清水海水资源及环境管理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青山嘴、麻栗坝、德厚、阿岗、车马碧等大中型水库工程,麻栗坝、柴石滩等大型灌区工程(规划阶段)的水文分析、工程地质、任务规模、枢纽布置及建筑物、施工组织、移民安置、水保环评等的勘察设计论证、建设管理,解决了区域性的缺水问题。
二、成果简介:1、主要创新点(1)针对高原山地地形、气候等因素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综合考虑湖泊、河流水系、工农业经济区空间分布,得到云南省水资源分区系统工作单元297个;基于大量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云南省高原山地环境下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基于55个典型灌区45年逐月农业灌溉需水量时间序列分析,明晰了不同流域水系、海拔、经纬度、气候带的农业需水时空变异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 W耗 + W损 + W出 ± ΔV
( 1)
式中: W 为时段入湖水量; W耗 为从滇池提取的工农
业及生活净耗水量; W损 为湖泊损失水量( 忽略滇池
的深层渗漏损失水量,仅为面蒸发量) ; W出 为出
湖水量( 包含向下游的工农业供水和弃水量) ; ΔV
滇池是云南高原九大高原湖泊之首,位于金沙江 为湖容蓄水变量。滇池流域内人类活动极为剧烈,
c. 滇池的径流兴利调节。按长系列( 时历法) 操 作,但 草 海 和 外 海 分 别 进 行,草 海 调 节 湖 容 仅 2 000 万 m3 ,故重点对外海进行分析,时段水量平
同时期协调城市生活、工业、农业灌溉的蓄水兴利与 衡方程为
防洪安全矛盾的需要。围绕滇池治理,昆明市提出 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 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生态修 复 与 建 设 工 程、生 态 清 淤 工 程 ”等 六 大 工 程 措 施。 随着掌鸠河、清水海、牛栏江等外流域引水济昆工程 的逐步建成,大大改变了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构成,使 得滇池不再承担城市生活供水任务,环湖工农业生产 用水因流域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而逐步缩减,滇池从过去的城市饮用水源地转变成急 需生态修复补水的用水对象,研究调整湖泊运行水位 作为支撑《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已十分紧迫和必要。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水位调度; 跨流域引水; 滇池
中图分类号: P343.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7647( 2014) 02-0040-06
Determination of water level of Dianchi Lake based on aquatic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 / GU Shixiang1 ,CHEN Xin1 ,SU Jianguang1 ,XIE Bo1 ,XU Zhimin1 ,GAO Song2( 1. Yunna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Kunming 650021,China; 2. Yunnan Water Resources Bureau,Kunming 650021,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water level of Dianchi Lake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including the Zhangjiu River Water Diversion and Supply Project,the water supply project of the Qingshuihai Lake Water Supply and Water Sources Management Project,and t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from the Niulanjiang River to Dianchi Lake,data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ng-term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series,and water supply,utilization,consumption,and drainage data series from the Dianchi Basin and the HaikouheTanglangchuan Basin were collected. Then,the runoff reduction method and a simulation method for lake runoff and flood regulation were adopted. Through comparison of multiple schemes,reasonable values of the water level of Dianchi Lake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the normal pool level was set to 1 887. 50 m,and the limiting level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was set to 1 887. 20 m. Unless the spillway of Dianchi Lake and the forecast and operation system are built,the limiting level during flood season should not exceed 1 886. 70 m during operation. The areas in the outer lakes of Dianchi Lake with a water level beneath the normal pool level were divided into the ecological water supply ( utilization) area,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supply area,and the dead storag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anchi Lake has changed from a former water supply source into a water body that has to be supplemented with water for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and that the high water consumption industry in Kunming City and areas around Dianchi Lake has to be moved to the downstream HaikouAnning are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Dianchi Lake and the contaminants into the lake. Therefore,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 guided by the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 aquatic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water level operation;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Dianchi Lake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3ZX07102-006-01) ;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计划( 2011CI092) ;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重点研究课题( YND-2007-068)
作者简介: 顾世祥( 1972—) ,男( 彝族) ,云南镇雄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利用与规划研究。E-mail: gushxang@ qq. com
变成了昆明城市污水处理后汇集和外排的通道。流 ( 经第一次订正后) 修正与 1993—1997 年系列一致,
域内现有总人口 339. 8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 682 亿 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 57 万 hm2 。昆明坐落于滇
1997 年前( 经第二次修正) 的系列修正为“2258”工程 影响的现状系列,以保证径流系列的一致性。
第 34 卷第 2 期 Vol. 34 No. 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
DOI: 10. 3880 / j. issn. 1006-7647. 2014. 02. 009
2014 年 3 月 Mar. 2014
·40·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 2) Tel: 025-83786335 E-mail: jz@ hhu. edu. cn http: / / kkb. hhu. edu. cn
生影响,长期高水位、低水位及非周期性水位季节变 1. 2 研究方法
动都会破坏水生植被长期形成的对水位周期性变化
支流普渡河上游,水位 1 887. 40 m 时平均水深 4. 4 m, 自 1953 年后各个历史时期的新增水源工程多,分 3 湖面积 309 km2 ,湖容积 15. 6 亿 m3 。滇池已被隔堤分 次进行不同时期入湖径流系列的修正( 即归一性订
为外海和草海,外海湖面占整个滇池的 94. 1% ,草海 正) : 把 1953—1959 年修正为 1959 年以后,1992 年前
自正常高水位以下依次划分为生态供( 用) 水区、工农业供水区、死水位区。研究结果表明,滇池从
过去的调蓄供水水源转变成需进行生态修复补水的用水对象,将促使昆明城市及环湖周边高耗水
行业转移到下游的海口—安宁地区,减少滇池水资源的一次性消耗量,削减入湖污染物,形成以水
定发展的局面,从而实现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池之滨,由于城市扩张和环湖工农业经济发展,导致
b. 滇池入湖洪水过程分析。按常规的水库洪
湖泊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滇池水质自 20 世纪 80 水还原法,用不考虑损失的水量平衡方程推求。
年代末降至劣Ⅴ类并延续至今,成为国家重点治理 的“三湖三河”之一[12]。自 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滇 池先后 4 次制定或调整了湖泊运行水位,以适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