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肺炎喘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详解:肺炎喘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详解: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若邪在肺卫不解,化热入里,练液成痰,痰热互结,闭阻肺络,肺气闭塞,则出现本病典型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等。
肺主气而朝百脉,若感邪较重或正不胜邪,病情进展,则可由肺而累及他脏。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肃降,大肠之气不得下行,则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若邪热炽盛,内陷厥阴,引动肝风,则出现高热、神昏、抽搐等邪陷厥阴之变证;气为血之帅,若肺气郁闭,影响及心,致血行不畅,脉道涩滞,则出现唇甲发绀、舌有瘀斑等气滞血瘀证候,甚或因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而出现面白肢冷,呼吸急促,心烦不安,右胁下痞块增大,脉微欲绝等重危之象。
若病情严重者,可因内闭外脱而死亡。
肺炎喘嗽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
痰热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
治疗原则: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
痰热闭肺证候: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痰热壅盛,故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
肺气郁闭故见气促喘憋,鼻翼煽动。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清肺平喘,细茶升清降浊,桑白皮、葶苈子泻肺,苏子、前胡宣肺化痰,黄芩、虎杖清肺解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详解:咳嗽咳嗽病位不离于肺,常涉及脾,基本病机为外邪犯肺或内伤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
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小儿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兼有表证者,多属外感咳嗽;起病缓,病程较长,并伴不同程度脏腑功能失调者,多数内伤咳嗽。
治疗原则: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失宣,故以宣通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肺炎喘嗽
查体:T39.3 精神差,R 50次/分,可见明显
鼻煽,三凹征,口唇轻度发绀,唇舌红,苔 黄厚腻,双肺可闻湿罗音,P 120次/分,律 齐,心音有力,腹软不胀,肝右胁下0.5cm, 肠鸣音正常,四肢尚温。
问题
1.患儿病情有何特点?
2.如何进行诊治? 3.应该补充哪些检查?
4.可能出现哪些转归?
主要的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 肺炎喘嗽多由外感风寒、风热而来,病机
演变的中心环节是邪热闭肺,通常的情况 下,在适当的治疗下,经过邪去正虚的阶 段,病渐向愈;如病邪太盛,或正气不支, 则常见两种变证:心阳虚衰或邪陷厥阴。 如下图所示 :
心阳虚脱
轻:心气不足 重:心阳虚衰 风寒闭肺 风热闭肺
血脉瘀滞 邪热(痰)闭肺 痰热闭肺 热、咳、痰、喘、煽 痊 愈 邪陷厥阴 肺胃阴虚 肺脾气虚 死 亡
右肺点片状炎性阴影
中西医病证的关系
肺炎喘嗽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
喘息、痰鸣、鼻煽等,与西医的支气管 肺炎大体相当。 中医古籍中很早就有“肺风痰喘”、 “肺热喘急”、“马脾风”等病名的记 载,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 西医对小儿肺炎的研究比较深入,在急 症、重症和抗感染方面具有优势。
肺炎喘嗽
【目的要求】 掌握:1、肺炎喘嗽的临床特征。 2、肺炎喘嗽和咳嗽的鉴别。 3、肺炎喘嗽的辨证治疗。 熟悉: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常证和变证的 病机演变) 了解: 肺炎喘嗽的发病特点。
肺炎喘嗽的概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 一, 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 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 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肺炎喘嗽是一种外感热病,以痰热炽盛, 闭阻于肺,肺失宣降为病机特点,基本病 机的中心环节是邪热闭肺。
肺炎喘嗽(肺炎)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口不渴,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二)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痰稠色黄,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三)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四)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五)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病程迁延,低热起伏,面白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发热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室温18℃-22℃,湿度在50%-60%为宜,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松解患儿衣被。
2、遵医嘱穴位贴敷,用自制中药退热贴取穴神阙穴;穴位放血治疗,取穴少商、耳尖、大椎等。
高热39.5℃以上者,用温水或50%的温乙醇擦浴降温,不宜使用冷乙醇或冰袋避免寒闭毛窍,里热骤升,变生险症。
汗出较多,宜用温水毛巾或干毛巾擦干后更换衣被。
3、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二)咳嗽、痰雍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适时开窗通风。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遵密切观察患儿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3、遵医嘱予止咳、化痰药物;院内自制中药膏剂穴位贴敷,取穴肺腧、中府、膻中;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背部;体外振动排痰机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肺炎喘嗽 ppt课件
⑸ 阴虚肺热 证候 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 面色潮红,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苔 少或无苔,脉细数, 辨证 本证多见于病程迁延,阴津耗伤、 肺热减而未清者。常见于痰热闭肺证治 疗之后期。以病程较长、干咳无痰、舌 红少津为主要表现。临证需要辨明阴伤 轻重,轻者咳嗽声作、干咳无痰;重者 口干舌燥、干咳咯血,伴见阴虚全身症 状。
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 口抬肩、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症。
ppt课件
3
概述
源流 首见于清-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西医范围: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 毛细支气管炎
ppt课件
4
概述
发病特点 年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季节:冬春,华南地区夏季亦多
多见于感冒、麻疹等病中并发或继发 内陷 厥阴 的变证;(现代“小儿四病”之一 ,儿科第
ppt课件 15
⑶ 区别常证、变证 常证指病位在肺,证候有 轻重之别。轻证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高 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 痰热闭肺的重证。若正虚邪盛,出现心阳虚 衰,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疾数或神识昏迷 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重危变证。 ⑷ 辨气虚、阴虚 后期热降咳减,分别表现为 肺阴耗伤、余热未清,或肺虚不固、脾气虚 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 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 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辨证 本证见于肺炎恢复期,多见于 体质素弱的患儿,病程迁延。临证以咳 嗽无力,动则汗出为主要证候。偏肺气 虚者面白少华,反复感冒;偏脾气虚者 纳差便溏,神疲乏力。
ppt课件 32
变证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药:人参大 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龙骨、牡蛎潜阳敛 阴;白芍、甘草和营护阴。气阳虚衰者亦可 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少量频服以救急,还可用 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若气阴两竭,可加用 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养阴救逆。若 出现面色苍白而青,唇舌发紫,右胁下痞块 等血瘀较著者,可酌加红花、丹参等活血化 瘀之品,以祛瘀通络。本证务需早期诊断, 及早治疗,不应待气阳虚衰之象毕现而后救 治。病情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
肺炎喘嗽(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西医适用范围:重症肺炎。
病象发热,咳嗽,咯痰,痰白或黄或粘稠或带血,恶寒或寒战,胸痛,气喘,口渴。
伴有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邪热内陷,即现“逆传心包”;或邪热羁留不解,深入下焦,则劫灼真阴,下竭肝肾。
病类分虚、实两类。
以实者居多。
病性初病为阳、热、实证,后期则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
病程一般较长。
病因病机病机关键:痰、热、毒互结于肺。
本病多因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或正不胜邪,必邪气深入,病情发展,其传变趋势有二,一为顺传于肺胃,而气(痰热壅肺)而营而血;一为逆传心包,而心营,而神明(脑)。
所谓逆传心包者,为邪热内炽,上扰神明,神明错乱,而有神昏谵语、舌謇之症。
若邪热深盛,邪正剧争,正气溃败,骤然外脱,则阴津失其内守,阳气不能固托,终则阴阳不能维系,形成阴竭阳脱。
此外,风温热邪,久羁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肾,导致真阴欲竭,气阴两伤。
诊断依据1.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意识淡漠。
2.或伴咳嗽、气急、胸痛等症。
3.有病情较重,传变快等特点。
4.休克或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西医诊断标准: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
肺炎喘嗽
【小儿肺炎的分类】
1.病理分类
2.病因分类
3.病程分类
4.病情分类
5.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6.依发生肺炎的地区分类
【小儿肺炎的分类】
1.病理分类 按解剖部位分为 o 支气管肺炎
o 大叶性肺炎 o 间质性肺炎等
右中叶肺炎
间质性肺炎
【小儿肺炎的分类】
2.病因分类(需有病原学依据)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表现高热,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 语颤减弱,叩浊,管状呼吸音。积脓较多者, 患侧肋间隙饱满,纵隔气管向健侧移位。
立位X线患侧肋膈角变钝或呈反抛物线阴影。
脓胸:患侧肋膈角变钝,积液多→纵隔移位
。
【并发症】
2.脓气胸:肺脏边缘脓肿破裂与肺泡或小 支气管相通,脓液及空气进入胸膜腔。 表现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剧烈咳嗽,烦躁, 发绀,胸部叩诊积液上方呈鼓音,呼吸 音减弱或消失。
>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③突然极
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 管充盈时间延长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⑤肝迅速增大:短期内>2cm。⑥尿少或无尿,颜面眼
睑或下肢浮肿。
若出现前5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临床体会到,具
备 ①、 ⑤即可诊断心衰。
重证肺炎表现
温食醋调和成膏状,置于纱布上,贴在胸部
两侧中府、屋翳穴,1日1~2次。用于支气管
肺炎。
【其他疗法】
3.针灸疗法 主穴: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 足三里。 配穴:少商、丰隆、曲池、中脘,用于痰 热闭肺证;气海、关元、百会。 用于阳气虚脱证。
【其他疗法】
4.拔罐疗法
取穴肩胛双侧下部,拔火罐。每次5~10 分钟,1日1次,5日为1疗程。用于肺炎 后期湿性啰音久不消失者。
肺炎喘嗽
风寒闭肺: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风寒之邪外侵,由皮毛而入,寒邪犯表,肺卫失宣,产生风寒表证;寒邪束肺,肺气闭郁,失于宣降,其气上逆,则致呛咳气急,肺主气功能失职,水液输化无权,凝而为痰,则见痰涎色白而清稀。
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四诊合参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证属风寒闭肺。
中汤药以辛温开肺为主,方以三拗汤加减,具体如下:麻黄杏仁甘草牛蒡子前胡鱼腥草苏子陈皮法半夏莱菔子荆芥豆豉二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风热闭肺: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风热之邪侵袭,由口鼻或皮毛而入,风热犯表,肺卫失宣,产生风热表证;热邪闭肺,肺气郁阻,失于宣肃,则致咳嗽气促;邪闭肺络,水道通调失职,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聚为痰,或温热之邪,灼伤肺津,炼液为痰,痰阻气道,壅盛于肺,则见咳嗽剧烈,喉间痰鸣,气促鼻煽。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四诊合参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证属风热闭肺。
轻症:中汤药以疏风散热,宣肺化痰为法,方以银翘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杏仁桑叶前胡枇杷叶薄荷后下甘草二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重症:中汤药以辛凉清热,宣肺化痰为法,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石膏先煎甘草黄芩大青叶桑白皮法半夏前胡莱菔子生甘草浙贝母瓜蒌皮二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痰热闭肺: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邪热入内,闭阻于肺,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津因之熏灼凝聚,熬炼成痰。
痰热相结,壅阻于肺,则致发热咳嗽,气促鼻煽,喉间痰鸣;痰堵胸宇,胃失和降,则胸闷胀满,泛吐痰涎;热毒壅盛,则见面赤口渴;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则致口唇紫绀。
舌质红苔黄,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四诊合参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证属痰热闭肺。
中汤药以清热涤痰,止咳平喘为法,方以二陈汤合泻白散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法半夏茯苓甘草黄芩桑白皮麻黄桔梗杏仁瓜蒌皮栀子二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2023年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一、根本状况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治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连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
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依据临床实际状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展了优化修订。
从2023 年 5 月到 2023 年 12 月期间承受住院患者 61 例,门诊患者 36例,共有97 例。
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 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 6.5 天,门诊平均治疗日 5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状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 例病例中,承受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35%,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状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20 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 例〔 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 例〔100%〕,中药外敷 15 例〔15.46%〕,推拿治疗41 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 76 例〔78.35%〕,拔罐 3 例〔3.1%〕,儿科根底治疗97 例〔100%〕,其他疗法 6 例〔6.18%〕。
〔二〕应用状况分析依据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 >70% 〕,中等〔20%—70%〕和差〔<20%〕,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根底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2023年最新的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肺炎喘嗽
2023年最新的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肺炎喘嗽【概述】1.定义肺炎喘嗽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主要特征。
2.发病情况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见;⑵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多见;⑶一般预后良好。
年龄较小、体质差者,患病后容易反复,迁延难愈。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的虚弱患儿及感邪重者病情多重。
3.命名及历史沿革清朝以前无肺炎喘嗽之命名,但有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
清代谢玉琼著《麻科活人全书》始有肺炎喘嗽这一命名。
虽然是就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所立的一个证候名称,但“肺炎喘嗽”这一病名延用至今。
【病因病机】病因1.外因:感受风邪。
2.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抵抗力差。
病机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因而上逆所致。
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痰热是主要的病理产物。
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温邪的侵袭,容易伤阴。
若正气不足,而致邪毒内陷,更可出现各种危急的证候,以致病情缠绵不愈。
【诊断】概括为:热、咳、喘、煽。
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若高热不退,则出现神昏痉厥,狂躁不安诸症。
3.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4.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
5.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由病毒引起,则白细胞总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风寒风热辨痰重热重后期辨气虚阴虚辨常证与变证治疗原则初期以宣散为主,使邪从表解;中期以涤痰开闭,清热定喘为主;后期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为主;若出现变证宜清心开窍,或平肝熄风,或回阳固脱。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1 肺炎喘嗽(中医病证分类编码:BEZ010)的诊断标准(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肺炎喘嗽临床以气喘、咳嗽、痰鸣咯痰、发热为主要特点,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若肢冷,脉伏或数疾无序,乃属正不敌邪,心阳虚衰的变证;若高热不退,神昏痉厥,狂躁不安,为热毒猖獗,内陷心肝的变证。
①主症:发热、咳嗽、咯痰痰鸣、气喘、鼻煽、发绀。
②次症:恶寒、鼻塞流涕、自汗、腹胀、腹痛、呕吐、便秘、拒食、神昏抽搐等。
③急性起病,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罗音。
④发病年龄为新生儿~14岁患儿。
具备肺炎喘嗽“热、咳、痰、喘”四个典型主要症状,结合起病、年龄、肺部体征及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可确诊。
1.2 肺炎喘嗽的辨证1.2.1 辨常证还是变证(1)常证:风热闭肺、风寒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两虚、痰浊壅肺;(2)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1.2.2 九大证型(根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制定):(1)风寒闭肺证候特点: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喉间痰鸣,咽不红口不渴,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咯黄痰,或闻喉间痰鸣,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宁,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3)痰热闭肺证候特点: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4)毒热闭肺证候特点: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澹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肺炎喘嗽
心力衰竭的治疗
镇静、给氧 强心:毛花甙丙(西地兰),洋地黄化总量<2 强心:毛花甙丙(西地兰),洋地黄化总量<2岁 0.03~0.04mg/kg,>2 0.02~0.03mg/kg,静脉 0.03~0.04mg/kg,>2岁0.02~0.03mg/kg,静脉 注射,首次给洋地黄化总量的1 注射,首次给洋地黄化总量的1/2,余量分两次, 每隔4 小时用1 每隔4~6小时用1/4量。 利尿:常用呋塞米(速尿),每次1mg/kg,稀释 利尿:常用呋塞米(速尿),每次1mg/kg,稀释 成2mg/ ml,5~10分钟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8~ ml, 10分钟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8 12小时可重复。 12小时可重复。 血管活性药物:心力衰竭伴有血压下降时可用多 血管活性药物:心力衰竭伴有血压下降时可用多 巴胺,每次用10mg,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 巴胺,每次用10mg,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 释,开始以每分钟10~15滴速度静脉滴入,根据 释,开始以每分钟10~15滴速度静脉滴入,根据 需要调节滴速,一般不超过每分钟30g/kg。 需要调节滴速,一般不超过每分钟30g/kg。
肺炎喘嗽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儿科 徐永红
概述概述-定义
小儿时期常见肺系疾病之一,为感受外邪, 小儿时期常见肺系疾病之一,为感受外邪, 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 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 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炎是“ 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炎是“炽”、 “焰”、“焚”之义,肺炎是指肺热较甚, 不能与西医肺炎混为一谈。
预防调护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喂开水。 保持安静,居室空气新鲜。 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并随时吸 痰。 对于重症肺炎患儿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 增强体质,避免感染。
肺炎喘嗽
儿科肺炎喘嗽诊疗方案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麻科活人全书),该书叙述麻疹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症状时,·称为“肺炎喘嗽”。
本病全年皆有,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本病包括西医学所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病因病机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多见。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
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
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
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
肺主治节,肺气郁闭,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危重变证。
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
若影响脾胃升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行,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
重症肺炎或素体虚弱之患儿,患病之后常迁延不愈,难以恢复,如体禀营虚卫弱者,可致长期不规则发热,或寒热往来,自汗;体禀阴液不足者,可形成发热以夜间为甚,手足心灼热,盗汗、夜寐不宁等症。
临床诊断中医诊断标准:1、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证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2、病情严重时,痰壅气逆,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唇口青紫发绀。
3、初生儿患本病时,常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可无上述典型证候。
4、肺部听诊可闻细湿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5、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7.18肺炎喘嗽中医临床护理学
病因病机
• 风热犯肺或风寒闭肺化热
• 轻证以风热表证为主,故见发热、咳嗽,痰稠色黄、
风
热
口渴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闭
• 重证以里热为主,邪闭肺络,故见高热烦燥,气急鼻
肺
煽,痰多黏稠,面红便干;
•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里热之象。
虚
肺
热
川贝、雪梨、冰糖
共奏清热润肺,润燥止咳之功
辨证施护
•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肺 • 代表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脾
气 虚 人参
五味子
辨证施护
黄芪粥
黄芪 味甘、微温
入脾、肺经
肺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脾
气
《本草纲目》“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
虚
《本经》列为“上品” ,“补虚,小儿百病
肺炎喘嗽:是指以发热、咳嗽、
痰鸣、气促、鼻翼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种儿科病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 肩、呼吸困难、颜面及口唇青紫等症状。
历史沿革
• 肺炎喘嗽首见于《麻科活人全书》 • "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症状时,称为"肺炎
喘嗽"。 • 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
病因病机
病因: 1.风寒闭肺 2. 风热闭肺 3.痰热闭肺 4.阴虚肺热 5.肺脾气虚 6.邪气内陷 内因:小儿肺脏娇嫩,肺的卫外功能不足 外因:感受风邪,闭阻于肺而发病
案例
风热闭肺
患儿,2岁半,4天前因受凉而出现流鼻涕、咳嗽、发热,经服用美林和头 孢克洛片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出现喘息。就诊时,咳嗽剧烈,呼吸急 促,鼻翼煽动,大便干,小便黄。查体:体温39℃,精神不佳,咽部充血 ,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舌质红,苔黄 ,脉浮数。
中医儿科护理学:常见病症——肺炎喘嗽
概 述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急、⿐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抬肩、摇⾝撷肚为其临床主症。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炎、⽑细⽀⽓管炎等病。
肺炎喘嗽是⼉科常见的外感热病之⼀,冬春⼆季尤为常见,三岁以下的婴幼⼉更易发病。
本病的预后⼀般与年龄⼤⼩、体质强弱、受邪轻重及护理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献中有咳喘、痰喘、肺闭(或肺痹)、马脾风等名称。
肺炎喘嗽的命名,⾸先见于谢⽟琼《⿇科活⼈全书》,是对⿇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等证⽽⾔。
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常由于⼩⼉⽓⾎未盛,形体未充,肺脏娇嫩,卫表不固,抵抗病邪能⼒较差⽽致。
[图⽰]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则肺⽓上逆⽽出现咳嗽、⽓促、喉中痰鸣。
风热犯肺,化⽕灼津,炼液成痰,痰热壅于⽓道,痰随⽓逆,往往壮热烦渴,喘嗽多痰,甚则痰声漉漉。
脾虚湿盛,痰涎内⽣,郁久化热,痰热互结,阻塞⽓道,出现⾼热、烦渴、喉鸣痰涌、呼吸⽓促。
甚则痰⽕相煽,内陷⼼肝,可伴见神昏、狂乱、抽搐等变证。
正⽓不⾜,邪⽓内陷,肺⽓闭塞,⼼⾎瘀阻,久可导致⼼阳不振之变,甚则⼼阳暴脱。
⼀般护理 保持室内清新,阳光充⾜,每⽇定时空⽓消毒。
卧床休息,保证患⼉充⾜睡眠,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痂、⿐涕及⼝腔积物。
较⼤患⼉要⿎励其咳嗽排痰,或可⽤雾化吸出稀释痰液,或⽤吸引器吸出,切勿滥⽤镇咳剂。
饮⾷宜⾼营养、⾼维⽣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物,忌⾷⽣冷、⾟辣、油腻及其他不易消化的⾷物。
有呼吸困难、紫绀时,哺乳可稍停⽚刻,给予吸氧,待紫绀缓解后再哺乳。
呛咳重者可⽤滴管或⼩勺慢慢喂,以免进⾷⽤⼒呛咳加重。
腹胀者可在腹部热敷、按摩或采⽤葱熨疗法、肛管排⽓等。
注意观察病情,并作记录。
特别注意⼼阳虚衰、邪陷⼼肝等危证的发⽣。
辨证施护 本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病机以外邪闭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逆痰壅为主。
治疗多以清热化痰,肃肺定喘为原则。
常证┃风邪犯肺┃痰热闭肺┃正虚邪恋┃ 变证常证→风邪犯肺1 症 状护治原则代表⽅护 理风寒闭肺 发热⽆汗,呛咳⽓急,痰⽩⽽稀,⾆苔薄⽩,指纹青,多⾄风关,脉浮紧。
小儿肺炎喘嗽临证要诀
小儿肺炎喘嗽临证要诀[歌括]肺炎喘嗽热煽痰[1],闭肺乃因邪热干[2],开肺化痰平咳喘,复常宣肃病自安。
风寒华盖郁大青[3],风热银翘麻石[4]闻,痰热葶枣五虎[5]治,痰浊鸣促二三拼[6]。
或因毒热咳憋剧,可用黄连三拗[7]斟,沙麦[8]阴虚肺热用,气虚则有参味[9]匀。
灌肠内服并敷药[10],天突肺俞与背胸。
变证阳衰苍厥紫,躁烦额汗参附龙[11],昏谵抽噤羚钩[12]救,却在热邪陷厥阴。
[注释][1]肺炎喘嗽热煽痰:肺炎喘嗽,病名;喘嗽又指气促、咳嗽的症状。
热、煽、痰,分别指发热、鼻煽、痰壅。
[2]邪热干:干,侵犯。
邪热干,指邪热闭肺。
[3]风寒华盖郁大青:华盖,指华盖散。
郁,指郁热;大青,指大青龙汤。
[4]银翘麻石:分别指银翘散、麻杏石甘汤。
[5]葶枣五虎:分别指葶苈大枣泻肺汤、五虎汤。
[6]二三拼:指二陈汤合三拗汤。
[7]黄连三拗:黄连,指黄连解毒汤;三拗,指三拗汤。
[8]沙麦:指沙参麦冬汤。
[9]参味:指人参五味子汤。
[10]敷药:指用辨证方药或用肺炎Ⅰ号方(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天南星、白芷各等份)为末,温食醋调成膏,外敷天突、肺俞及肺炎病灶之体表的背胸部。
[11]参附龙:指参附龙牡救逆汤。
[12]羚钩:指羚角钩藤汤。
[串解]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症的小儿肺系疾病。
其病因为感受风邪,肺脏娇嫩,痰浊内蕴,内外合邪;病位在肺,常累及心、肝、脾;其病机为诸邪闭郁肺气,渐则耗气伤阴,危则损心阳、动肝风。
此病的辨证,初期风邪闭肺,须辨风寒、风热;极期热盛,痰热闭肺,当察痰重、热重;后期正虚邪恋,要分气虚、阴伤;若病重生变,应别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此病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治则。
开肺令肺气宣肃功能复常则咳喘自平。
痰多壅盛者,注重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注重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壮热炽盛时辅以通腑泄热。
病久肺脾气虚者,宜健脾补肺以扶正气;阴虚肺燥者,宜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常见中医病证——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
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扇为主要症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
【诊断要点】
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急、鼻扇、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常见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发绀或高热不退。
3.新生儿患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
【类证鉴别】
支气管哮喘:哮喘以咳嗽、喘鸣、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
【辨证论治】
(一)常证
1.风寒闭肺证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辨证:多见于发病的初期,由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而致。
多有恶寒发热,无汗之表寒证。
年幼儿蜷缩母怀,年长儿可自述恶寒身痛,也常有痰涎色白清稀。
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是本证特征。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荆芥、防风、桔梗、白前、苏子、陈皮等。
2.风热闭肺证
主症:初起证候稍轻,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稠黏或黄,口渴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重症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扇,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辨证:可因风热犯肺而发病,也可由外感风寒之证转化而来。
多见发热较重,或有其他明显的热证表现,如发热恶风、咽红口渴、舌红苔黄等。
其轻症、重症又有程度上的差异,临证不可不辨。
轻者发热咳嗽,气急痰多;重者高热烦躁,咳嗽剧烈,气急鼻扇等。
本证重症,常很快发展为痰热闭肺证。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代表方剂: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桔梗、前胡等。
3.痰热闭肺证
主症: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喘——加重!)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辨证:多见于肺炎喘嗽的中期,痰热俱甚。
郁闭于肺,而见上述诸症。
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扇为特征。
严重者肺气闭塞,可致气滞血瘀,见口唇紫绀、胸高气急、痰壅如潮、闷乱烦躁,证属危急,必须及时救治,否则易因邪盛正虚转为变证。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代表方剂: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葶苈子、苏子等。
4.毒热闭肺证
主症: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扇,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本证邪势炽盛,毒热内闭肺气,常为痰热闭肺证发展而成。
热炽肺气郁闭而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毒热耗灼阴津,见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
毒热闭肺证病情重笃,容易发生变证,因邪热化火内陷或正虚心阳不支,迅速转为邪陷厥阴、心阳虚衰之危证。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常用药物: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等。
5.阴虚肺热证
主症: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辨证:本证多见于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
常由痰热闭肺证未经有效治疗转化而成。
以病程较长、干咳无痰、舌红少津为主要表现。
临证需要辨明阴伤轻重,轻者咳嗽声低、干咳无痰;重者口干舌燥、干咳咯血,伴全身症状。
还要辨明有无余热、余邪,有者多表现低热潮热、苔黄等。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物:沙参、麦门冬、玉竹、天花粉、桑白皮、炙冬花、扁豆、甘草等。
6.肺脾气虚证
主症: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辨证:本证多见于肺炎恢复期,或体质素弱的病儿,病程迁延。
临证以咳嗽无力,动则汗出为主要证候。
偏肺气虚者面白少华,反复感冒;偏脾气虚者纳差便溏,神疲乏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五味子、百部、橘红等。
(二)变证
1.心阳虚衰证
主症:骤然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胁下出现痞块并渐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辨证:本证常出现于婴幼儿,或素体虚弱而患肺炎喘嗽者,即邪盛正虚患儿,来势急,病情重。
由于邪毒炽盛,损伤原本不足之心阳,肺闭气郁导致血滞而络脉瘀阻。
临床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紫绀,四肢不温或厥冷,右胁下痞块增大,脉细弱疾数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代表方剂: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附子、煅龙骨、煅牡蛎、白芍、甘草等。
2.邪陷厥阴证
主症: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辨证:本证由于邪热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而致。
临证以病情突然加重,见壮热、烦躁、神昏、四肢抽搐、口噤项强等心肝二经诸症为要点,病情危重。
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代表方剂: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常用药物:羚羊角粉、钩藤、茯神、白芍、生地黄、甘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等。
病例:
患儿,女,3岁。
2009年2月28日初诊。
2天来发热恶风,咳嗽频频,今日症状加重,来诊时症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儿以发热、咳嗽喘促、气急鼻扇、痰壅为主要症状,诊断为肺炎喘嗽。
患儿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扇,喉间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辨证为痰热闭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痰热俱甚,郁闭于肺。
中医病症鉴别:支气管哮喘以咳嗽、喘鸣、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
而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扇为主要症状。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肺炎喘嗽。
中医证候诊断:痰热闭肺证。
中医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剂: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杏仁、前胡、生石膏(先煎)、黄芩、鱼腥草、甘草、桑白皮、葶苈子(包煎)、苏子
3剂,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