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621分式的乘除法2课时教案

1621分式的乘除法2课时教案

§16.2.1 分式的乘除(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难点是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问题1 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底面的长为a 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 时,水高多少?长方体容器的高为 ,水高为 .问题2 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耕地 b 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 公顷/天,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 公顷/天,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倍.观察下列运算:,43524532543297259275,53425432⨯⨯=⨯=÷⨯⨯=⨯⨯⨯=⨯, .279529759275⨯⨯=⨯=÷ 猜一猜??=÷=⨯cda b c d b a 与同伴交流。

2、解读探究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ac bd c d a b =⨯.adbc d c a b c d a b =⨯=÷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用符号语言表达: nmab V nmab V •m a nbnbm a ÷bdacd c b a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用符号语言表达:例1计算注意: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计算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例3:教材第12页注意:(1)比较两个代数式哪个大,可用减法,得正,被减数大;得负,减数大;得0,相等。

八年级数学下册8.4分式的乘除(2)教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8.4分式的乘除(2)教学案

8.4分式的乘除学习目标: 1:会求分式的值。

求分式的值,若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它们分解因式,然后将除法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约分后再代入数值计算。

2: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与分数混合运算类似,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运算。

难点:如何将多项式准确地分解因式。

重点: 约分过程中要掌握好符号变化。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在计算1a b b÷∙时,小明和小丽是这样计算的: 小明:11a b a a b ÷∙=÷=;小丽:2111a a b a b b b b ÷∙=∙∙=谁的算法正确?请说明理由。

概括总结:(1)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学会将多项式因式分解后,再约分和计算。

2.计算:(2+1x -1 -1x +1 )÷(x -x 1-x 2 )3、先化简代数式(a +1a -1 +1a 2-2a +1 )÷a a -1,然后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二、探究学习: 1.尝试:你会化简下列分式吗?(1)2222a bc b c a ⎛⎫∙- ⎪⎝⎭ (2)22252252510254x x x x x +-∙-+- 【当堂盘点】1.填空:⑴计算a 2÷b ÷1b ÷c ×1c ÷d ×1d的结果是__________. ⑵计算:)11(y x x -÷=____________.⑶ 化简131224a a a -⎛⎫-÷ ⎪--⎝⎭= ___________⑷ 计算:())2(12422x y x xy x yy x -⋅+÷-=____________. ⑸计算:__________2222=÷⎪⎪⎭⎫ ⎝⎛-x y x y x y . ⑹ 已知:12+=x ,则代数式121212+-÷--+-x x x x x x 的值是______. 2.计算(1)计算 ①)6(246612--+--a a a a a ②a a a a a a 24)22(-⋅+--③221112a a a a a ---÷+④4)223(2-÷+--x x x x x x5.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41)4422(22-÷-++-x x x x x 其中3-=x ”。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1doc初中数学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1doc初中数学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1doc 初中数学
[教学目标]
1. 明确分式乘、除运算的一样步骤, 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2. 能正确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此外, 通过分式乘、除运算法那么的探究, 感受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分式乘、除及混合运算法那么合理性的验证, 进一步培养学生〝猜想需要验证〞的数学素养和以理服人的良好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 情境创设
以小明和小丽讨论 的运算顺序为情境, 引入分式的混合运算——从乘、除混合运算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 探究活动
(1)你如何样判定是小明的做法对, 依旧小丽的做法正确?
(2)你会运算p
q q p m n ⋅÷吗? (3)如何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呢?
3. 例题教学
例3的设计意图为以下两点: 其一, 运用探究所得的结论, 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进行运算, 并化简算式;其二, 能够让学生将a=1,b=-2,c=-3代入化简前的算式运算, 尽管运算较繁, 但可为探究所得运算法那么的合理性、正确性提供佐证.
例4是分式四那么运算的例题, 要注意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能够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形, 适当补充例题、习题, 关心学生把握分式运算的差不多技能.
由于«标准»只要求〝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因此课本在例4中, 以分式乘法的特例形式, 引人分式的乘方运算, 并以卡通人的方式给出乘方运算法那么, 既让学生会进行乘方运算, 又淡化了概念. 教学时, 不要把乘方运算引申、扩展到幂的运算, 以幸免干扰分式运算的主体.。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精品教学方案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精品教学方案

第十五章分式15.2.1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及乘、除、乘方混合运算;3.经历乘方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能力;4.通过乘方以及分式乘、除、乘方混合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乘方运算法则的运用,分式乘除法以及与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分式乘方法则及混合运算的准确使用.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423⎛⎫= ⎪⎝⎭22223333⨯⨯⨯=22223333⨯⨯⨯=⨯⨯⨯1681.2222233333nn ⎛⎫=⨯⨯⨯⨯⎪⎝⎭个.教师活动:衔接分数乘方的回顾,引导学生根据分式的乘法运算写出运算过程,并设出疑问:多个相同分式的乘法,是否可以简写呢? 回顾板书:3355x x y y ⋅=3355x xy y ⋅=⋅22925x y . 333555x x x y y y ⋅⋅=333555x x xy y y⋅⋅=⋅⋅3327125x y . 33335555x x x x y y y y ⋅⋅⋅=33335555x x x xy y y y ⋅⋅⋅=⋅⋅⋅4481625x y . 35nx y ⎛⎫ ⎪⎝⎭33335555n x x xxy y y y⋅⋅⋅⋅个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让学生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最后类比数的乘方,得出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2()a =b a a b b⋅ a a=b b ⋅⋅ 22a =b . 3()a =b a a a b b b ⋅⋅ a a a=b b b⋅⋅⋅⋅ 33a =b . 10()a=b10a a a b b b ⋅⋅⋅个1010a a a=b b b⋅⋅⋅⋅⋅⋅个个 1010a =b . ()n a=bn a a a b b b ⋅⋅⋅个n n a a a=b b b⋅⋅⋅⋅⋅⋅个个n n a =b .集体回答通过类比分数的乘方,归纳总结分式的乘方,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n ab b b ⋅⋅⋅个nna a a==b b b⋅⋅⋅⋅⋅⋅个个nnab=nnab.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分别表示分子与分母,它们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巩固例题练习。

10.4分式的乘除(2) 教案 数学八年级下册

10.4分式的乘除(2) 教案  数学八年级下册

《10.4分式的乘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式的乘除(2)》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这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对于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已经有所认识,而分式的混合运算与分数的混合运算的本质一致,更有利于分式运算顺序的把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出数学中的类比思想。

教学时我要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合理地使用运算律,改变一下运算顺序会对我们的运算有简化的作用。

对于代数式求值问题,要注意保持原分式有意义,一般要先化简再求值以简化计算。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式的相关知识已经熟悉,第二课时应对分数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做一个回顾,让学生重温学习分式的运算顺序,教学时我要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合理地使用运算律,改变一下运算顺序会对我们的运算有简化的作用。

对于代数式求值问题,要注意保持原分式有意义,一般要先化简再求值以简化计算。

三、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分式的约分、通分、乘除法运算法则;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并能明确每一步的算理.四、学习重点和难点: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出课题1、教师投影出问题:怎样计算:a÷b•1b?小明: a÷b•1b=a÷1=a.小丽: a÷b•1b=a•1b•1b=2ab.谁的算法正确?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学生先思考,讨论交流后进行具体的计算。

教师让学生回答做法和结果,并让学生解释做法的依据,和学生共同归纳得到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了分式的加、减、乘、除等运算的基础上,用简单的分式乘除混合运算引入,通过比较小明、小丽不同的做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活动一1. 出示思考问题,形成初步感悟问题1: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生口答)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2.试一试:计算.(1)n m ÷ p q •q p; (2)(xy -x 2)÷-x y y •-x y x (生板演). 活动二问题2: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怎样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组内交流,生再展示,师点评)与分数混合运算类似,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设计意图:通过引例,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混合运算,思考并得到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通过两道不复杂的分式乘、除混合运算,让学生去尝试,便于掌握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在学生对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类比分数的混合运算,得出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就水到渠成了.)(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例3 求值:22+--a ab ac a ab•222a b c ab a b --++ ÷22a b c a b +-- ,其中a =10、b =5、c =-4.(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完成练习过程中加深对分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例4 计算:1-2-a a ÷224-+a a a. (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练习过程中加深对分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教案《分式的乘除 (2)》公开课专用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教案《分式的乘除 (2)》公开课专用

第1课时分式的乘除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通过前面分式的学习,知道分式和分数有很多的相似性,如性质、约分和通分.事实上,在运算上它们也有许多的相似性.今天我们一起类比分数的运算来研究分式的运算,首先学习分式的乘除.2.学习目标:(1)知道并熟记分式乘除法法则.(2)能准确地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计算.(3)通过分式乘除法法则得出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习重、难点:重点:分式乘除运算法则.难点:分式乘除运算法则的运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35页到第136页例1上面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回顾分数乘除运算法则,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讨分式乘除运算法则.(4)自学参考题纲:②类比以上方法,填写:③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④写出下列各式结果:⑤计算: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能否从分数乘法法则中类比出分式乘法法则.②差异指导:对认知不清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同桌间相互交流自学参考提纲的问题,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分式乘除法法则.(2)对照法则练一练: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36页例1到例3.(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结合例2体会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的计算方法,例3中弄清a 2-1与(a -1)2的大小关系.(4)自学参考提纲:①例1中参与乘除运算的两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这种分式的乘除运算有何特点?先做乘除法,再进行约分②由例2知,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先因式分解,再约分. ③运算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④例3是分式的应用问题,其中25001a -<2500(1)a -是怎样来的?除教材上的方法外,还可作差比较大小,即判断25001a --2500(1)a -与0的大小,有兴趣者不妨试一试. 解:∵a>1,∴a 2-1>0,(a-1)2>0而(a-1)2-(a 2-1)=-2a+2<0,∴(a-1)2<a 2-1, ∴25001a -<2500(1)a -.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弄清分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步骤.②差异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分类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4.强化:(1)分式乘除,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先分解因式再约分.(2)运算结果应为最简分式.(3)对照法则练一练: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体验.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不足进行总结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分式的乘除不是特别难上的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拿乘法来说,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约分再乘;另一种是先乘再约分.一般应这样处理:如果分子分母全是单项式,就用先乘后约分的方法;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可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就先约分后相乘.当然两种方法并不一定非得有固定的模式,你觉得哪种容易接受就选择哪种,并且在约分时应教给学生一个不容易错的方法,就是约分后把每个约好的式子写在原来的上(分子)下(分母)方,不约的照抄,最后再相乘,既不容易漏乘,也不容易多乘.分式除法可转变为分式乘法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式乘除的意义.由于练习计算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应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计算.一、基础巩固(第1题30分,第2、3、4题每题10分,共60分)2.大拖拉机m天耕地a公顷,小拖拉机n天耕地b公顷,大拖拉机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C)倍.3.一艘船顺流航行n千米用了m小时,如果逆流速度是顺流速度的pq ,那么这艘船逆流航行t小时走了nptmq千米.4.计算: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三、拓展延伸(20分)7.已知|a-2|+b-3=0,计算a2+abb2·a2-aba2-b2的值.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重点)2.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A =∠D =90°,E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 =CD ,BE =CF .求证:Rt △ABF ≌Rt △DCE .解析:由题意可得△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由BE =CF 可得BF =CE ,然后运用“HL ”即可判定Rt △ABF 与Rt △DCE 全等.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 =∠D =90°,∴△ABF 与△DCE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F 和Rt △DCE 中,∵⎩⎪⎨⎪⎧BF =CE ,AB =CD , ∴Rt △ABF ≌Rt △DCE (HL).方法总结:利用“HL ”判定三角形全等,首先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找出对应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即可.探究点二:“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类型一】 利用“HL ”判定线段相等如图,已知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解析:根据“HL ”证Rt △ADC ≌Rt △AFE ,得CD =EF ,再根据“HL ”证Rt △ABD ≌Rt △ABF ,得BD =BF ,最后证明BC =BE .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且AD =AF ,AC =AE ,∴Rt △ADC ≌Rt △AFE (HL).∴CD =EF .∵AD =AF ,AB =AB ,∴Rt △ABD ≌Rt △ABF (HL).∴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类型二】 利用“HL ”判定角相等或线段平行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解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 △ABC ≌Rt △ADC ,进而得出角相等. 证明:∵AB ⊥BC ,AD ⊥DC ,∴∠B =∠D =90°,∴△ABC 与△ACD 为直角三角形.在Rt△ABC 和Rt △ADC 中,∵⎩⎪⎨⎪⎧AB =AD ,AC =AC ,∴Rt △ABC ≌Rt △ADC (HL),∴∠1=∠2. 方法总结:证明角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类型三】 利用“HL ”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 ,∠C =90°,AC =10cm ,BC =5cm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Q 上运动,问P 点运动到AC 上什么位置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解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1)Rt △APQ ≌Rt △CBA ,此时AP =BC =5cm ,可据此求出P 点的位置.(2)Rt △QAP ≌Rt △BCA ,此时AP =AC ,P 、C 重合.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可知:(1)当P 运动到AP =BC 时,∵∠C =∠QAP =90°.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BC ,PQ =AB ,∴Rt △ABC ≌Rt △QPA (HL),∴AP =BC =5cm ;(2)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AP =AC .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AC ,PQ =AB ,∴Rt △QAP ≌Rt △BCA (HL),∴AP =AC =10cm ,∴当AP =5cm 或10cm 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方法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类型四】 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如图,CD ⊥AB 于D 点,BE ⊥AC 于E 点,BE ,CD 交于O 点,且AO 平分∠BAC .求证:OB =OC .解析:已知BE ⊥AC ,CD ⊥AB 可推出∠ADC =∠BDC =∠AEB =∠CEB =90°,由AO 平分∠BAC 可知∠1=∠2,然后根据AAS 证得△AOD ≌△AOE ,根据ASA 证得△BOD ≌△COE ,即可证得OB =OC .证明:∵BE ⊥AC ,CD ⊥AB ,∴∠ADC =∠BDC =∠AEB =∠CEB =90°.∵AO 平分∠BAC ,∴∠1=∠2.在△AOD 和△AOE 中,∵⎩⎪⎨⎪⎧∠ADC =∠AEB ,∠1=∠2,OA =OA ,∴△AOD ≌△AOE (AAS).∴OD =OE .在△BOD 和△COE 中,∵⎩⎪⎨⎪⎧∠BDC =∠CEB ,OD =OE ,∠BOD =∠COE ,∴△BOD ≌△COE (ASA).∴OB =OC .方法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HL ”外,还有:SSS 、SAS 、ASA 、AAS.三、板书设计“斜边、直角边”1.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2.方法归纳:(1)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是“HL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SAS ”“ASA ”“AAS ”以及“SSS”.(2)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将其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此外,还要注重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八年级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法教案2

(八年级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法教案2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2
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目标要求
1.理解掌握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分式乘除法法则。

难点是分子或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用式子表示为· = ;(2)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用式子表示为÷ = · = 。

2.遇到分式的乘方、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首先要注意运算顺序,即先乘方、后乘除,而除法运算又应根据其法则转化为乘法运算;其次要注意运算符号法则与分式的符号法则,最后在约分时要注意分子与分母是为积的形式,若不是则应进行因式分解。

3.分式的运算中不能去分母,因为去分母是等式的性质,而分式不是等式,分式的运算只是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

●三、解题方法指导
注意:(1)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先按某一字母的降幂排列,再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使运算简化。

(2)分式除法中,除式是整式时,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式子。

要注意乘除法是属于同一级运算,必须严格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四、激活思维训练
▲知识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五、基础知识检测
●六、创新能力运用。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评测练习 1 、课堂精练1-5题。

2. 补充题:229612316244yyy y y y --÷+⋅-+-.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必做题、补充题和思考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思考题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锻练。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通过实例,探究出有理数除法法则。

会把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及倒数的概念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0不能作除数以及0没有倒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有一个因数是0,积就为0. 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a ×b = b ×a (a ×b )×c = a ×(b ×c ). a ×(b+c )=a × b + a ×c 3、计算(分组练习,然后交流)(见ppt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1)6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孩,每个小孩分到几个苹果?(2)怎样计算下列各式?(-6)÷3 6÷(-3) (-6)÷(-3)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将结果与同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知识,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完成上例,要求6÷3即要求3×?=6,由3×2=6可知6÷3=2。

同理(-6)÷3=-2,6÷(-3)=-2,(-6)÷(-3)=2。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课件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课件
金融投资
研究分式乘除法在金融投资中的应用,了解投 资回报计算、利息计算等。
实例演练
1
例题一
通过实例一,巩固对分式乘除法原理的理解,提高计算准确性。
2
例题二
通过实例二,拓展对分式乘除法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3
例题三
通过实例三,积极解答复杂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分式的乘法、分式的除法以及分式的乘除法 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实例演练,我们提高了解题能力和分析问 题的技巧。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在分式的乘除法中游刃有余!
应用场景
发现分式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理解其重要性。
分式的除法
基本原理
学习如何进行分式的除法, 通过掌握基本原理,进行准 确计算。
解题技巧
掌握分式除法的解题技巧, 提高解题效率,加强记忆。
常见错误
分析常见错误,避免在分式 除法中出现常见错误,保证 计算准确。
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1
步骤总结
2
总结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步骤,方
技巧指南
学习解题过程中的常用技巧和策 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分式的乘除法的应用场景
商业场景
探索分式乘除法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如利润 分配、成本计算等。
科学研究
发现分式乘除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化学 计量、实验数据分析等。
日常生活
了解分式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 调配食材、调配药量等。
便记忆和应用。
3
问题分析
通过混合运算的实例,分析问题,了解 如何解决带有分式的复杂运算。
应用拓展
发现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在不同领域 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八年级《分式的乘除》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分式的乘除》优秀教学设计

15.2.1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本节内容是课本138页到139页,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①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②分式的乘方法则及相关运算。

2、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式的乘除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式方程作铺垫。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掌握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乘除混合运算.2、分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是类比着分数的乘除法则得到的,同样,分式的乘方法则也可以类比着分数的乘方法则得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本节课主要思想方法是类比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在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时,结果往往忘记化为最简分式,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一定要强调。

2.在分式中含有负号时符号容易出错。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教学情景(一)课前回顾1、用式子表示:分式的乘法法则________ ;分式的除法法则_________.2、分解因式:(1)25x2-9=__________;(2)16-a2=_________;(3)a2+8a+16=______.3、填空:a n =______ ;(_个a相乘)(ab)n =______ ;(a m)n =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三个小题的复习,为新课探索做铺垫。

(二)揭示(学习)目标(1)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掌握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乘除混合运算.(三)至(六)步——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循环自学指导1:认真看课本P138例4,(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完成)思考:1.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应是怎样的?2.做乘除混合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四)巡视自学1: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重点巡视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点拨。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曹燕一、教学目标:1.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归纳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2.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准确计算。

3.学生在掌握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是何)问题1: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 ,地面的长为a ,宽为b ;当容器内的水的高度占容器的m /n 时,求水面的高是多少,(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答案:nm ab v ⋅. 问题2:大拖拉机m 天可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可耕地b 公顷,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几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答案:⎪⎭⎫⎝⎛÷n b m a .2、类比联想,探究新知(如何)3、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 (1) (2)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是何,为何)(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引出“类比”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多媒体显示小学学过的分数运算法则.(二)归纳新知 观察下列运算5432⨯5432÷24243535⨯⨯=⨯ 435245325432⨯⨯=⨯=÷ 1、引导学生运用“数式相通”的类比思想,归纳分式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让学生全面参与、独立思考,由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乘除法法则运用多媒体示题,理解和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强调分式的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 例1 计算:注意:按照法则进行分式乘除运算,如果运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成最简分式.例2 计算注意:(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分式,除法先转化为乘法,然后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约分,化为最简分式.(2)如果除式是整式,则把它的分母看做”1”.(三)巩固练习完成随堂练习.重点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能否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化简分式.(四) 分式的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注意:乘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乘法运算.1.判断正误(为何)2.特别注意,分母不为零(为何)(五) 简单实际应用根据情境列式,运用法则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即可。

分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案

分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
技术准备
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乘方的意义:
表示___个___相_____
(二)新课
1.由整式的乘方引出分式的乘方,并由特殊到一般地进行归纳.
由乘方的意义由分式的乘法法则
(2)同理:
=
=
2.分式乘方法则:
(其中n为正整数)
文字叙述: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课时分式的乘除(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及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由整式的乘方引出分式的乘方,并由特殊到一般地进行归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目前为止,幂的运算法则包括:
(1)am·an=(2) am÷an=
(3)(am)n=(4)(ab)n=
(5)
例:计算:
(1) (2)
(3) (4)
小结:
①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应注意运算顺序。
②做乘方运算要先确定符号.
检测:
(1) (2) (3)
(4) (5)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乘除法》课件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分式的乘除法》课件设计
☆我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课本第29页知识技能2任选4题。
“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 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 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 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高斯
愿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高峰!
10xy x2 - y2
(2)a a
--如或12 分果aa母分22 是式--14多的项分式子,
应当先进行因式
分析:你(3认)x为2 x运22-x算4yy的2 y第2 (一x步x应2yy该分)2是解。什么?
哪一个多项式需要因式分解?
解 : 1 x - y 50x2 y2
10xy x2 - y2
x-y 10xy
( x

50x 2 y 2 y)(x
-
y)
5xy
x y
例题解析
解(:3)2
x
ax 2-14y 2a 2 2a22xy ay2
1
2(4
x 2y xy
)2

a 1 a2

a2 a2
4 1
除法转化为乘法
a 1 (a 2)(a 2) 先分解因式

3x
· 8
y
2
分析:它与刚才计算题中的第(1)小题有什么
不同?能直接约分吗?
(2)两个分式相乘时,如果分子或分母是多
项式,应当怎样进行?
a a

2 2

a2
1
2a

a2 a-2

1 a(a

2)
a2
1 - 2a
如果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 应当先进行分解因式。
例题解析
例 3
• 计算:(1)x - y 50x2y2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二)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二)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二)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_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材P_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_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2, P_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四、课堂引入计算(1) (2)五、例题讲解(P_)例4.计算[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计算(1)=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判断运算的符号)= (约分到最简分式)(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六、随堂练习计算(1) (2)(3)(4)七、课后练习计算(1) (2)(3) (4)八、答案:六.(1)(2)(3)(4)-y七. (1) (2) (3)(4)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二).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2.1:分式的乘除(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2.1:分式的乘除(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6.2.1:分式的乘除(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式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分式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分式乘法和除法技巧的美妙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方法。

2.教学难点: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活动采用传授-练习-检测法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通过讲解知识和示范计算方法来传授知识;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最后进行检测,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步骤一:引入1.教师通过展示分式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公式和示范计算,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乘除法的概念和应用;2.通过课堂讨论,向学生提问判断题和应用题,引导学生对分式乘法和除法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了解。

步骤二:知识点讲解与巩固1.通过翻阅教材,在黑板上展示分式乘除法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通过示范计算,并在黑板上讲解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分式乘法和除法应用技巧;3.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呈现答案,进行同步巩固,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例题。

步骤三:实际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巩固知识点;2.让学生讨论实际应用问题,并在黑板上讲解,拓展学生思路;3.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和自主思考,锻炼学生分式乘法和除法综合应用能力。

步骤四:课堂检测和评析1.教师进行课堂检测,测试学生的分式乘除法应用能力;2.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析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强化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本堂课采用交互式授课,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学生动手练习和课堂讨论,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反思:本次课堂需要增加与实际生活情境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技巧和核心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分式乘除法。

初中数学_【课堂实录】分式的乘除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课堂实录】分式的乘除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分式的乘除法(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2. 能明确算理,会进行含多项式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能力目标:1.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合情推理能力。

2.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共同交流、探讨,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就感.2.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探究讨论教具准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过程本节课将采用“知识回顾,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归纳总结——实践应用,思维拓展——检测回馈——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即a b ×c d =ac bd ;a b ÷c d =a b ×d c =adbc 2、计算: 设计目的:两种形式巩固对法则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通过计算,加强学生对的分式乘除法运算法则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归纳总结1、想一想: 分析:它与刚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约分吗?(2)两个分式相乘时,如果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应当怎样进行?预期:分子和分母中有多项式,不能直接约分,应该先进行分解因式。

设计目的:这道题的分子分母有多项式,应先把有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为了突破难点,避免学生直接把a 或者2约分,我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与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比较,发现规律,提醒学生关注易错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2、例3 计算:分析:观察第(1)小题你认为运算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哪一个多项式需要分解?怎样分解?设计目的:这道例题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第(1)题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第(2)题需要先把除法变成乘法,再分解因式,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2.1 分式的乘除(二)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1.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2.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3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教材P13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 P13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3. P14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
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4.教材P14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
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
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 四、课堂引入
1.计算
(1))(x
y y
x x
y -⋅÷ (2) )21()3(43x
y
x y
x -⋅-÷
2.计算下列各题:
(1)2)(b
a =⋅
b a b
a =( ) (2) 3)(b
a =⋅
b a ⋅b a b
a =( ) (3)4)(b
a =⋅
b a ⋅
b a b a b
a
⋅=( )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
b
a )((n 为正整数)的结果吗?
五、例题讲解
1.(P13)例4.计算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4(3)98(23232b x b a xy y x ab -÷-⋅
=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判断运算的符号) =32916ax
b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x x x x x x x --+⋅+÷+--3)
2)(3()3(444622
=x x x x x x x --+⋅+⋅+--3)
2)(3(3
144462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 x x x x x --+⋅+⋅--3)
2)(3(3
1)2()3(22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3()
2)(3(31)2()3(22---+⋅
+⋅--x x x x x x =2
2
--
x 2.(P14)例5.计算
[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六、随堂练习
1.计算
(1))2(216322b a a bc a b -⋅÷ (2)10
332
6423020)6(25b a c c ab b a c ÷-÷ (3)x y y x x y y x -÷
-⋅--9)()()(34
3
2 (4)22222)(x y x xy y xy x x xy -⋅+-÷- 2.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23)2(a b =25
2a b (2)2)23(a b -=2249a
b -
(3)3)32(x y -=3398x y (4)2)3(b x x -=2
22
9b
x x - 七、课后练习
1.计算
(1))6(438264
2
z y
x y
x y x -÷⋅- (2)932349622
2-⋅+-÷-+-a a b a b a a (3)229612316244y y y y y y --÷+⋅-+- (4)xy
y xy
y x xy x xy x -÷+÷-+2
22)( 2. 计算 (1) 332)2(a b - (2) 2
12)(+-n b
a
(3)4234223)()()(c a
b
a c
b a
c ÷÷ (4) )()()(2232b a a b a ab b a -⋅--⋅- 八、答案:
六.1.(1)c a 432- (2)485c
- (3)3)(4
y x - (4)-y
2.(1)不成立,23)2(a b =26
4a b (2)不成立,2)23(a b -=2249a b (3)不成立,3)32(x y -=3
3
278x
y - (4)不成立,2)3(b x x -=222
29b
bx x x +-
七.1. (1)336y
xz
(2) 22-b a (3)122y - (4)x 1-
2. (1) 968a b -- (2) 2
24
+n b a (3)22
a
c (4)b b a +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