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破坏的成因及处治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1. 背景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之一,具有耐久性和舒适性等优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车辆的频繁行驶,沥青路面上会出现车辙,对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车辙形成原因2.1 车辆负荷: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车辆负荷。
过重的车辆或大型车辆会给沥青路面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路面变形,进而形成车辙。
2.2 频繁行驶:频繁行驶也是车辙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某些高流量道路上,车辆不断地来往,给路面带来了持续的压力,使得路面渐渐变形。
2.3 天气影响:天气条件也会对车辙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天气下,沥青路面可能会软化,容易被车辆压出车辙。
而在冷冻天气或雨雪天气中,水分会渗入沥青路面,加剧路面的破坏。
3. 车辙对道路的影响3.1 安全隐患:车辙对道路的行驶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
车辙会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降低车辆的稳定性,增加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影响驾驶员的操控能力。
3.2 舒适度下降:车辙使得道路表面不平整,给乘车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长途巴士、卡车等重型车辆的乘车体验更为明显。
3.3 维护成本增加:车辙的形成需要对道路进行维护修复,增加了道路的维护成本。
频繁的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交通行驶带来一定的不便。
4. 解决方案4.1 道路设计优化:在道路建设初期,可以通过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来减少车辙的形成。
采用更适合当地气候和交通条件的沥青配方,增加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
4.2 交通管理措施: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车辙的形成。
例如,限制过重车辆的通行,合理控制车流密度,减少频繁行驶对路面的压力。
4.3 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养护维修是减少车辙影响的有效手段。
及时进行路面的补充沥青、修补和重新铺设工作,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4 新技术应用:引入新技术也有望改善车辙问题。
例如,可考虑在某些重要路段使用更耐磨、抗变形性能更好的新型道路材料,如高分子改性沥青等。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
而导 致路面 的水损坏 。
结 构 形 式 , 辙 往 往 发 生在 沥 青 面层 , 本 上 都 是 沥 青 混凝 土产 生 的 车 基
流 动 型 车 辙 , 由发 生 在 沥 青 面 层 以下 各 结 构 层 永 久 变形 引起 的结 构
性 车 辙 基 本 没 有 或 很 少 。 本 文 主 要 阐 述 沥 青 车辙 形成 的机 理 及 其 影
关键词 : 沥青路面 车辙病害 原 因分析
12 结构 型车 辙 . 影 响 了行 车 的舒 适 性。 车 辙 的 产 生经 调 查 分 析和 专 家 咨 结 构 型车 辙 的 形成 是 因为 路面 强 度 无 法承 受路 面 荷 询 , 为导 致 沥青 路面 产 生车 辙病 窖 的主 要原 因和 影 响 因 认 受 路 素较 多 , 要表 现 在 设计 方面 存 在 路 面结 构 不 合理 、 通 载 , 荷 载 的反 复作 用 , 面结 构 发生 整 体 性 的永 久 变 形 主 交 而构 成 的。 路基 等沥青面 层 以下 的所 有结构层 的永 久 变形 荷 载 考虑 不 周 、 有 考 虑纵 坡 的影 响 、 有 考 虑 温度 的影 没 没 这种 变形一般 来 说 主要 是 由于 路基 变 形 响 等缺 陷 , 施工 过 程 中存在 面 层 级 配 不合 理 、 间结 合 处 都 可 能形 成 车辙 , 层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产生及控制措施
状、 表面粗糙 、 角尖锐 、 棱 压碎 值小 、 与沥青有 良好的粘附性 的矿料 以及 高质量的矿料是 非常关键 的。 石灰岩碎石的颗粒形状及与沥青的粘附性 较好 , 但磨光值稍 低, 砂岩 碎石 的磨光值较好 。但 与沥青的粘 附性差 , 吸 水率 大 , 颗粒形状 不理想 。 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偏 大, 且其光泽 、 工作度差 , 使 用于沥青面层 时需 采取抗剥 离措施及加入碱性矿 粉或符合要求 的碱 性 细集料等予 以改善 。 矿 料的最大粒径 、 级配组成不 同 , 所组成 的沥青 混合料强度构成不 同, 自然 因素的影响也不 同。嵌挤型的沥青混合料 ( 受 如沥青碎石 ) 的强 度是 以矿料问的嵌挤力和 内摩阻力为主 ,沥青的粘结力为辅而构成 , 其 受温 度的影 响较小 , 但透 水性大 , 耐久性 差。密实级 配型的沥青混合料 ( 如沥青混凝土 ) 的强度是 以沥青与矿料问的粘结力为主 . 矿料的嵌挤力 和 内摩阻力为辅而构成 , 其透水性小 , 耐久性好 , 但受温度影响较大 。沥 青混凝土 的最 大粒径不 同 , 抵抗变形能力 不同 , 其 根据 有关文 献试验结 果表明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最 好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次之 , 粗 粒式沥青混凝土最差。从我省建成通车的几条高等级公路来看 , 沥青面 层采用 ( 沥青碎石 + 中粒式沥青 混凝土 ) 的路 面 , 其抗变形能力要优 于采 用( 沥青碎石+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路面的抗变形能力。沥青 混合料的采 用应根据各种 沥青混合料 的特性和面层各层所 应起的作用合理选 择适 宜的沥青混合料 。必 要时对 沥青混合料级配作适 当调整改 善, 如适 当增 大集料粒径和增加粗 集料用量 , 采用棱角尖锐 的机制砂 , 提高沥青混 合 料 的嵌挤力和 内摩 阻力 , 当增 加粉料用量 , 高沥青 混合料 的粘结力 适 提 及 密实度 , 以满 足沥青混凝土路 面的抗变形能力 。 沥青 混凝土面层 的表面特性 , 直接由沥青表 面层提 供 , 如摩擦系数 和表面构造深度 等,同时表面层直接受环境因素和行车荷载的作用 , 因 此 , 面层应 具备 良好 的强度和温度稳定 性及不透水性 , 表 以保证路面 的 耐久性及抗变形 能力 。 由于上述对表面层的功能要求。需采 用优质沥青的磨光值高 、 耐磨 耗及抗压碎能力强的形状好的碎石以外 , 矿料级配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主要取 决于矿料骨架 , 尤其是 粗集 料 的相互嵌挤作用 , 而沥青 混合料 的低温稳定性 能主要取决于沥青结 合料 的粘结能力。 从满足高温稳定性能角度出发, 希望尽 可能采用粗级配 , 增 大集料粒径 , 少沥青用量 。 减 而从满足低温稳定性 能来说 , 却希望尽 可能 采用较 细级 配的混合料 , 增加沥青用量 。所 以二者是相互矛盾 又相互制 约的 , 照顾某一性能 , 很可能就降低另一方面 的性能 。因此 , 沥青混合料 的组成设计应根 据当地 的气候条件及交通情况作具体分析 , 尽可能相互 兼顾 。 从理论上 讲 , 想的沥青 混合料应为有较多的粗集料 形成骨架 , 理 增 加粗集料 的接 触 面, 相互嵌 挤 , 粗集料 问的空隙 由密级 配的粘 结性能 良 好 的沥青胶砂填充且将粗集料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 从建成通车 的高等级公路路面来看 , 高温车辙的产生 比低温缩裂要 明显得多 , 笔者认为 ,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应 较偏重热稳定 性 , 适当照顾 低温稳定性。 沥青表面层应选用 A 一 6 K 1 型为宜 。 同时推广使用沥青玛蹄
车辙产生的原因
车辙产生的原因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它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以及气候(高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变形,表现为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突起形变,造成路面使用性能更加恶化。
车辙产生的因素,包括沥青材料、施工工艺、级配组成、施工控制、荷载作用、温度影响等等。
①沥青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及耐久性等较差,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施工工艺不合理,是产生车辙的原因之一,比如对路基的反射应力没有使用合适的工艺进行分散处理,造成沥青面层局部受力不均匀产生车辙。
③重载和超载车辆的通行,也是产生车辙的原因。
④沥青混凝土级配不合理,造成车辙的出现。
GND抗车辙添加剂应用范围高速公路、重交通道路、车辆交汇区域、机场跑道、公交车道、工业地面、集装箱堆放场地等要求承受重载的道路和场地。
四、 GND抗车辙添加剂添加量及添加工艺抗车辙添加剂的使用剂量为沥青混合料的0.3~0.5%。
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3~5kg。
用于道路则一般掺0.35 - 0.4%,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3.5 - 4kg即可。
交通量大,重型车辆多的用高限。
特殊路段可掺0.6%以上。
抗车辙添加剂的使用工艺方便简单,通过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直接加入:1. 将矿料加热到170~180℃时,将GND添加剂直接投入拌和锅内进行干拌,拌和时间可增加2~3秒2. 加入热沥青继续搅拌,拌和时间可相对增加3. 成品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和储存运输按常规的混合料进行1、选择粘度较高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如温区使用AH—90,热区使用AH—70,实验证明,在抗车辙能力上,70#沥青优于90#沥青。
2、粗集料尽可能选择较粗的颗粒考虑到最大粒径须受相关层厚的约束,且料径过大,对防不利,故中、下面层可采用AC—25或AC—30,上面层如为4cm,考虑热稳兼顾防水及抗滑采用AC—16或AC—20。
其级配可选择在Ⅰ型与Ⅱ型之间。
3、加矿粉加矿粉可提高沥青的稳定性,并可避免离析,但矿粉掺量不能过大,矿粉与沥青之比以1.0—2.0为宜。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通过对车辙路段现场钻芯、 试验 、 查找相关设计 资料等方式 , 我们分析车辙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方
面 因素 的影 响 : 路交通 条 件 、 象条 件 、 面结构 、 道 气 路
辙只占-d部分。我国现有沥青路 面设计规范中, ,
目 前柔性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凝 土、 沥青碎石等 ) 作为路面材料 , 沥青层材料在路 面
结 构 中厚 度 越 大 , 生 永 久 变 形 的 变形 量 也 愈 大 。 发
非常严重的, 尤其会导致路面车辙的产生。
2 车 辙的形成 原 因分析
采用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材料 , 由于具有较高 的 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变形 能力 , 以这类路面发生车 所
虽然对沥青混合料 的配合比设计及厚度计算均作了 较详细的规定 。但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所用的 马歇尔试验 , 其稳定度还难 于说 明沥青混合料的高
温抗 车辙 能力 , 重要 的是 沥 青 混凝 土 的室 内动稳 更
材料组成及施工方法等因素。
2 1 道路 交通条 件 .
由于高等级公路 的修建及交通管理趋于成熟 , 车辆速度大大提高 , 而且大量重车行驶在道路上, 交
境 因素的作用下 , 路 的行驶 质 量 和服 务 能力 发 生 道 改变 。随着使用 时 间 的延 长 , 面会 产 生 各种 形 式 路 的破坏 , 路面产 生损 坏 的形 式 有很多 种 , 路面 的性 对
现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车辆荷载越来越集 中地分 布于道 路轮 迹带 处 , 引起交 通渠 化 。轮载越 重 , 轮胎 气压 越 大 , 行驶 速 度 越 大 , 通 渠化 越 严 重 , 车 辙 交 则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沥青路面病害是公路工程常见的病害之一,文中着重介绍了路面病害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相关处理方式。
标签:沥青路面裂缝变形行车荷载防水层0 引言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公路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公路有着一定的优势,比如在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行车舒适程度以及维护保养方面,要比普通混凝土公路更具优势。
根据一般沥青混凝土公路的设计施工经验,基本上其设计的使用年限为15年,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沥青混凝土公路由于种种原因,个别特殊的地段,其路面使用不到2年,就会出现各种质量损害问题。
1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基本形式及其成因分析1.1 纵向裂缝纵向裂缝,裂缝的大致方向和路面的车辆行驶方向保持一致,但其长度和宽度则会因不同的路面地段而有所不同。
从裂缝出现的位置来看,在车辆轮胎印痕明显的位置裂缝往往较多,行车道上面的裂缝也较多。
纵向裂缝的缝隙宽度基本上是在5~10mm之间,有的裂缝可能较长,能够前后延伸几十米,特殊地段的裂缝能够达到数百米。
沥青路面形成纵向裂缝的基本原因分析:①地基原因。
地基地势较低,在雨季容易受到雨水的浸泡,而在沥青公路的设计施工时,填土后没有进行相关沉降处理,或者沉降时间较短,不符合实际公路技术标准。
②路基施工原因。
在铺设路基时,用于铺平的填料粘土,质地不够密实,而且压实过程时间较短,在路基的边缘地带,压路机的碾压强度不够,造成了边缘的沉降。
1.2 横向裂缝横向裂缝:裂缝直接横穿在公路两侧,和公路的的中心线基本上是垂直交叉。
沥青混凝土公路的横向裂缝原因分析:一般是由于公路所处地段的气温与沥青面层的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适应程度有关。
根据众多实验研究,发现沥青混凝土公路的横向裂缝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少有不出现的。
1.3 基层反射裂缝由于公路的基层材料容易失水收缩,这就会引起比较规则的的横向裂缝,此外,温度对于基层材料也会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冬季气温的突然降低,就会导致基层材料收缩开裂。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产 生剥离 、松 散, 出现坑 洞 ;其次 是车辆故 障停 留在 紧急停 车带维修 时,千斤顶挤 压路 面 留下的坑洞 。 1 . 4沉陷病害形成原 因 主要 是在软 土地基和坚 硬地基之 间、与 构造物 相邻接 的填土路堤 或介于填 土路堤和 路堑之 间的路堤压 实度不够 及地基未 做适当 处理 的地 段 ,在行 车荷载和 自然 因素等 作用 下易发 生沉陷 。高填方路段 大面积不均 匀沉 降或局部滑移也可引起沉陷发生 。
工 程 科 技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叶 金 西宁市湟水投资源自理有 限公 司 青海 西 宁 8 1 0 0 0 0
摘要 :车辙、裂缝 、坑槽 、沉陷等是沥青混凝土路面 的常见病害。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产生的原 因进行分析 ,结合 多年道路 管理经 验对 路面病 害针对 性地提 出了具体 的处治措施。 关键词 :沥青 混凝 土 路面 病害 处治 措施
1 、病害产生的原 因
1 . 1车辙形成原 因 车辙是 沥青路 面轮迹 带的凹 陷,在汽车 荷 载 反复 作 用下 产 生 竖 向永 久性 变 形 的积
累。
2 、路面病害的处治措施
2 . 1车辙病害处治措施 2 . 1 . 1沥青混凝土面层因车辆荷载过度作 用产生的车辙 ( 1 ) 用 路面 铣 刨 机清 除 出现 车辙 的表 面 层 ,清扫干净,喷洒粘层沥青 ,采用 S BS改 性沥青 混合料修 补。大量试 验证 明,由于改 性沥青 混合料具有 良好的 高温 稳定性 、水稳 定性和抗 疲劳性 ,其动稳定度 是~般沥 青混 合料的 3 - 5倍 。 ( 2 ) 改 善沥 青混合 料级配 ,采 用坚 固、耐 磨 、高温 稳定性 好、级配合 理、与沥青 粘附 性能好的集料 ,尽量减小孔隙率 。 2 . 1 . 2因面层与基层之间有夹层形成的车 辙 应将面层挖除 ,清除夹层后重铺筑面层。 2 . 1 . 3 由于基 层 强度 不足 或水 稳 定性 不 好,使基层局部下沉造成的车辙 将不 良基层处 治好,重铺 面层 。在 高速 公路 ,为 降低对 交通 的影响 ,处治基层 可以 采 用浅层 注浆 的方法 。实践证 明 ,该方法 可 以避免大 量开挖基层 和破坏 相邻 基层 结构及 稳定性,缩短施工时间 。 ( 1 ) 根据 处治地段 基层 的强度 和压 实度, 计算注浆孔的有效半径 , 确定注浆孔间距 ( 一 般为0 . 8 × O . 8 m) ,并将注浆孔布置成梅花形; ( 2 ) 计算确定注浆孔的深度 ( 一般 0 . 8 m 较 适宜) : ( 3 ) 确定钻 孔孔径 和注浆钢 管直径 ( 钻孔 孔径略大于注浆钢管 ) : ( 4 ) 确定浆液选用的水灰 比; ( 5 ) 按路基加固的方法注浆 。 2 . 2裂缝类病害处治措施 2 . 2 . 1轻 微 裂 缝 在高温季 节全部 或大部 分愈合 的可 不用 处理。不能愈合 的可采用 以下方法处治: ( 1 ) 将有裂 缝 的路 段清扫干净 ,均匀 喷洒 少量沥青,再匀撒 2  ̄5 mm 干燥洁净石屑或 粗 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 。 ( 2 ) 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 . 2 . 2裂缝宽度≤5 mm 的裂缝 首先清 除裂缝 内杂物及尘土 ;再将稠 度 较 低的热 沥青 ( 缝 内潮湿时采用 乳化沥青 ) 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 2 / 3 ;然后填 入干净 、洁净石 屑或粗砂 ,并捣实 ;最 后将 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或砂清除 。 2 . 2 - 3裂缝宽度 >5 m m 的裂缝 首先 除去 已松动 的裂缝边缘 ;再清 除裂 缝 内杂物 及尘土 ;然 后将热沥 青混合料 ( 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及处治措施
2 .裂缝宽度≤ r .2 2 5 m的裂缝 n
青 ( 内潮 湿 时采 用 乳化沥 青) 缝 灌入 缝 内 , 灌入 深 度约 为
[3 T 4 — 0 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2 JG F 0 20 , s .人 民交通 出
一
9 — 5
施工技术
广东建材2l 年第8 o1 期
净, 喷洒 粘层 沥青 , 采用 SS改性沥 青混 合料 修补 。 量 缝 深 的 23 然 后 填入 干 净 、 净石 屑或 粗 砂 , B 大 /; 洁 并捣 实 ; 试 验证 明 , 由于 改性 沥青 混 合 料 具有 良好 的 高温 稳 定 最后将 溢 出缝外 的沥 青及石 屑 或砂清 除 [。 3 ] 性 、 稳 定性 和 抗 疲 劳性 , 动 稳 定度 是 一 般沥 青 混 合 2 .裂缝宽度> m 水 其 .3 2 5 m的裂缝 料的 3 ~5倍 。 首先 除去 已松动 的裂缝 边 缘 ; 再清 除裂 缝 内杂物 及 ( 改善沥 青 混合料 级配 , 2 ) 采用 坚 固 、 耐磨 、 高温 稳 定 尘 土 ; 后将 热 沥 青 混合 料 ( 内潮湿 时采 用 乳化 沥 青 然 缝 性好、 级配合 理 、 与沥青 粘 附性 能好 的集料 , 量减 小 孔 混合料 ) 入缝 内, 捣实 。 尽 填 并 因沥 青性 能不 好或其 他 原 因 隙率 。必要 时在 混合料 中添 加抗 车辙剂 。 出现 的大面 积 裂缝 ( 包括 网裂 )视 实 际 情况 , , 可采 用 改
1 坑槽等松散类病害形成原因 . 3
() 实不足 。 工 时混合 料温度 太高 , 1 压 施 使沥 青老化 , 用 这种 路面 结构 。在 各种 因素 的影响 下 , 这种 结构 设 计 粘 结力 降低 , 性 增加 , 致压 实 不够 , 结 不 牢 , 脆 导 粘 在行 的路面 不可 避 免 的会 出现 很 多病 害 , 车 撤 、 缝 、 如 裂 水破 车荷载作用下形成坑槽或混合料稳定太低 ,摊铺不均 坏 、 散 、 油 、 移 等 [。造 成沥 青 混凝 土 路面 病 害 的 匀 , 实不 充分 , 松 泛 推 1 1 压 导致 压 实度不 够形成 坑槽 。 因素 很 多 , 合起 来 主 要 有路 面 结 构 设计 不 合 理 、 场 综 现 () 度不 够 。路 面 下面层 局部 标 高控制 不严 , 致 2 厚 导 施 工质 量控 制 不严 、投入 运营 后超 载 车辆 治 理不 严 、 气 沥青 上面 层个 别地 方厚度 不够 ,在 行 车荷载 作用 下 , 部 候 条件 影 响等 四个 方面 。 本文对 几 种常 见病 害 的成 因进 分混 合料 被“ 走 ” 带 形成坑 槽 。 行 分析 并 结合 实际提 出相 应 的预 防措施 。 () 破坏 。 3 水 它是 沥青 混凝 土路面 松散 类破坏 产生 的 主要 原 因。沥 青混凝 土路 面在 水或 冻 融循环 的 条件下 , 由于行 车 动态荷 载作 用 , 入 路面 空隙 中 的水不 断产 生 进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病害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的病害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作者:徐伟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1期本文首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了处治这些病害的相对应措施。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原因(一)车辙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就是车辙病害。
产生车辙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在炎热季节中,沥青混凝土层内产生侧向流动,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变形,最终产生车辙病害;路段旧路面混合料的细料多、沥青含量高、空隙率低,最终也产生了车辙病害,并且这个原因是产生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
车辙的形成不仅会导致路面积水、局部路面厚度减薄而引起路面其他破坏的产生和加剧,还会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沥青混凝土产生车辙病害的原因笔者从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中总结了几个方面:(1)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高温会铲射车辙病害。
近些年来,全球受到了温室效应的影响,冬天的气候越来越暖和,夏天持续高温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尤其是我国北方在七、八月份时,平均温度一年比一年高,正是由于气温的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车辙病害;(2)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车辙病害的一大因素就是车辆的超载过于严重。
据有关统计凋查,在道路行驶的运输车辆超载者达60%左右,吨位比原车辆额定吨位净增60%-100%,车辆超载不仅危害交通安全、污染环境、缩短车辆本身寿命,而且对道路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3)在长上坡路段车辙明显严重。
一般情况在上坡路段超载车辆基本上都会放慢车速行驶,这使得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增加了,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时温等效原理,车速缓慢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时间和沥青混合料处于高温期是等效的,使得沥青混合料的横向流动变形的可能性增大。
(二)路面沉陷路面沉陷的主要原因有:(1)路基。
路面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严格,没有妥善处理好一些细小的问题;(2)损坏了防排水设施。
我国很多地区平时都比较干旱少雨,尤其在北方,而在夏天暴雨又较为集中,降雨后,防排水设施容易造成损坏并且路基坡脚容易积水,从而导致路基沉陷;(3)桥涵构造物台背填料压缩沉陷。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轴载明显增大,现代交通的渠化设计给沥青路面带来了明显的早期损害。
车辙是早期损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严重影响行车质量,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机理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标签:沥青路面;车辙车辙是公路沥青路面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害类型,在现代交通状况下,车辙出现的速度和普遍性大大超过了预期,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服务质量和行车的安全,并直接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给沥青路面和路面使用者带来诸多危害。
1.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车辙是由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沥青路面车辙按成因分三类:①结构型车辙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和路基的强度不够,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基层及路基变形引起的。
车辙的宽度较大,两侧没有明显隆起现象,横断面呈U字形;②失稳型车辙是在高温条件下,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稳定性应力极限,发生流动变形并不断累积所形成的车辙。
一般发生在上坡路段、交叉口附近,车速慢,轮胎接地时间长,横断面呈W形;③磨耗型车辙是由于沥青路面顶层的材料在车轮磨耗和自然环境因素下不断的磨蚀形成的,尤其是冬季埋钉轮胎形成的磨损性车辙。
2.外部因素2.1超载对车辙的影响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车轮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内产生剪应力,致使沥青混合料产生剪切变形,不可恢复变形的不断累积形成车辙。
以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典型结构,根据有限元力学计算分析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无论在平坡还是在上坡路段车辆轴重越大,剪应力越大。
车辆在平坡路段行驶时,当车辆轴重从100kN增加到150kN、200kN时,最大剪应力由0.157MPa增加为0.232 MPa、0.308 MPa,分别增加了48%和96%,在深度4~6cm范围内剪应力较大。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随着轴重增加,剪应力几乎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大,即剪应力与车辆轴重近似地表现为45°线性递增的比例关系。
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对策探究
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对策探究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中交通量大、交由交通流动情况复杂的区域,这也使得交叉路口的道路路面容易受到车辆的磨损和冲击,车辙病害则是交叉路口路面经常出现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对策,并提出有效的病害维修策略。
一、车辙病害成因车辙病害是指路面垂直于行车方向,轮胎轨迹是以半月形或扁平椭圆形在路面上形成的凹陷区域。
其产生原因与路面结构和交通运行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交叉口在这方面较为显著。
1、车辆流量大交叉路口常常是城市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车辆的通行量较大,使得路面长时间处于受到交通冲击的状态,加速路面车辙病害的产生。
2、频繁制动交叉路口处的车辆车速一般较快,而且需要频繁制动,对路面的冲击力较大,从而易产生车辙病害。
3、路面材料及结构问题路面材料质量不高或者路面结构不符合要求,也容易引起车辙病害。
二、车辙病害防治对策针对上述车辙病害成因,可采取如下对策进行预防或者治理:1、选择优质路面材料道路建设时应选择品质较好的路面材料,具备较高的抗冲击性、抗车辙性和耐久性,这样能够有效减轻车辙损坏。
2、优化路面结构在建设过程中,应将交叉路口路面布局,结构设计得更合理,可考虑采用环状结构,合理规划宽口岸、雨水口位置与排放方式,从结构上减少病害产生的可能性。
3、调整交通流量交叉路口应合理调整车辆流量,降低车辆的通行速度。
可以设置拓宽过街行道、设置平交道、扶梯通道等附加设备,使车辆尽可能减速等措施。
4、病害的及时维修针对车辙病害的及时维修和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发现交叉路口出现车辙病害时应及时进行维修,尽快恢复达到原有状态的路面,以避免逐渐蔓延引发整体路面病害以及车辆的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对于交叉路口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成因及对策探讨,要从材料、结构、车流量等方面全面加以考虑。
在道路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布局,加强病害维修和养护,才能保证路面质量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破损类型
沥青路面破损类型一{裂缝}破坏原因:属于横向裂缝,是车辆严重超载行驶、应力集中、基层温缩或干缩造成的。
修维:清除裂缝中的碎屑,用热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并捣实,缝内潮湿是用乳化沥青灌缝并撒石屑。
破坏原因: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等造成维修:乳化沥青系稀浆封层,厚度为3—6mm,改性沥青薄层罩面,或单层沥青表面处置。
破坏原因:路基压实度不均匀,分幅摊铺时,接茬处未处理好造成的。
维修:清扫裂缝,摊铺少量沥青。
二{坑槽}破坏原因:龟裂松散,行车荷载和雨水、压实不足、厚度不够造成。
维修:“圆洞方补,斜洞正补”,清除坑底松散部分及杂物,涂刷黏沥青,填入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
因局部强度不足形成的坑槽,应先处置基层在修面层。
三{车辙}结构型性车辙破坏原因: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发射与路面。
维修:面层切削清除,然后从新铺沥青面层,面层和基层间不稳定的夹层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清除夹层,从新做面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定性能不好,造成基层局部下沉引起的车辙,应处治基层,在做面层。
四{泛油}破坏原因:(1)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的沥青混凝土配比不当,油石比偏大,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2)沥青材质不稳定,沥青稠度太低,热稳性差等原因不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选用的技术指标;(3)透层与粘层施工工艺不当,如透层沥青未充分渗透时即铺面层;粘层沥青喷洒不均、原地面潮湿等,这样会增大面层沥青的用量;(4)低温季节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气温变暖后,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5)由于车辆漏油也可能导致局部泛油路病。
维修:对轻度泛油,在气温高时可撒布粗砂或碎石,并用压路机控制碾压。
2、对面层含油量过大,泛油较重的路段,可以将软层全部挖除,按原路面设计,重新铺筑沥青面层。
五{脱皮}破坏原因:1.铺筑面层时,基层未洒透层油,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在行车作用下,面层发生推移现象,形成脱皮。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一、什么是车辙: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
古人云:“前面有车,后面有辙。
”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平行的很深的车辙。
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路面车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2、结构型车辙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
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
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
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
车辙病害的处治维修
车辙病害的处治维修我国高速公路广泛使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大量的观测调查及理论计算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面层产生的永久变形量达到车辙总量的90%以上。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经常发生在沥青路面的两个轮迹带上。
车辙是在与时间有关的荷载因素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下,轮迹带处逐渐产生凹陷并形成的纵向辙槽。
车辙形成的机理前面已经讲过,此处不再赘述。
典型的车辙是轮迹带内均匀下陷,对纵向的平整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路面现有服务性能指数PSI影响也不大,如13 mm深的车辙只使PSI指数降低0.35左右。
但是当行车偏离辙槽时会引起行车晃动或不舒适,雨天容易产生漂滑,更会危及行车安全。
不同程度的车辙对行车的影响如下。
轻微:车辙深度小于6 mm;水漂和潮湿时期的事故不多。
中等:车辙深度为7~12 mm,横坡不合适将导致水漂和潮湿时期的事故增多。
严重:车辙深度大于13 mm,水漂和潮湿时期的事故明显增多。
有关调查和试验表明,当路表积水深度达7.6 mm、车速超过80 km/h时,车辆有发生侧滑的危险;当路表积水深度为10 mm、车速超过100 km/h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接近于零,可以认为已发生漂滑。
考虑到辙槽内完全积水的概率很小,可以认为对路面行驶安全性有显著影响的车辙深度为7.6~10 mm。
此外,当车辙深度超过15 mm左右时,由于前轮转向性能降低和车辆横向颠簸,行车不适感将显著增加。
有学者认为,车辙深度小于10 mm时对路面结构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如果想要良好的路面行驶质量,车辙深度与车辙宽度的比值就不应超过2%。
AI设计法规定路面允许车辙深度为13 mm。
Shell设计法规定高速公路容许平均车辙深度为10 mm。
英国Nottingham大学的研究将行车道出现深度为10 mm的车辙作为路面临界破坏状态,当车辙深度达到20 mm时,认为路面已完全破坏。
从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车辙内的积水使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轮打滑,产生水漂现象,参考国外标准,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2019)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车辙深度不大于15 mm,其他等级公路对车辙深度不做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分析及防治
有效治理超载车辆的政府行政措施建议
2 004 年开始在全国开 展治理 车辆超 载滥载 行动,保 护 道路行车安全和维 护道 路建设 成果,使 道路 工程 建设免 遭 过快的破坏。同 时,对保 护沥青 混凝 土路 面、减少 车辙 的 产生有肯定的成效。 该政策 深得 各界 人士及 广大 工程技 术 人员的认同,建议持续执行。
13 ,使用国产改性 沥青) ,通 12 ) 多 处产 生 3 0 5 米、
需要完善技术设计建议
道路平面交叉路口 对大交通量道路 平面交 叉路 口的沥 青混 凝土 路面段 应 车辆刹车时强 大的冲 击压 力,减少 车辙的 产生,提 高路 面 使用寿命。可采用以下选择: �选择水泥混凝土或加钢筋水泥混凝土作基层。 �沥青混凝土 采用改 善沥 青加纤 维或 纤维 素,或者 采 用混合型沥青( 即天然沥青与改性沥青混合) 。 �加铺土工布或土工格栅。 其他路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
车辆重荷载压迫( 力) 变形 为了车辆行驶 的安全, 在通行 大交 通量的 宽阔 路面 用 划线设置了多条车 道。车辆 按车 道行 驶的轮 迹基 本上集 中 于路面的一条直线 上,由于 持久 不断 重复累 加接 受车轮 压 力,路面轨迹变形 形成 车辙。特 别是超 重荷 载车 辆在平 面 交叉路口遇红灯时 紧急 刹车,以 正常 行驶时 的十 倍或十 几 倍的压力作用于沥 青混 凝土 路面,其 破坏力 使一 般路面 设 计强度难于承受。因此,平面交叉路 口有车辙 形成时间短、 数量多的特点。例如,我公司分别于 2 000 年 2 001 年 期间 6 万辆 / 16,使 完成的国道 3 2 5 线沥青混 凝土 路面 工程( 在 旧水 泥混凝 土 路面上加铺、双向六车道、交通量为 5 万辆 / 昼夜 昼夜、结构组合 为:调 平层 用国产 70#重交沥青,面层 2 5、 2 0,中 层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沥青路面具有众多优势,因此,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应用广泛。
但随着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论述了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并结合沥青路面实例,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处理措施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处理措施随着道路建设快速的发展,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施工周期短、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但受内因与外因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车辙病害大量出现,尤其在路口停止线和公交车站处,更是车辙病害多发部位。
路面车辙不仅影响行车,而在严重车辙的地方还会威胁交通安全,如车辆在变换车道时困难,车辙内积水使行车形成水漂,使制动距离不足,轮迹处沥青层减薄,削弱了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对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处理好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问题是道路维护迫切关心的问题。
1 车辙形成原因和主要类型1.1 车辙形成原因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表现为沿行车轨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两侧出现隆起变形。
车辙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低、剪切破坏和基层的垂直变形所造成。
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压路机的使用和基层强度的提高,道路基层和土基所产生的永久变形不再显著,目前普遍认为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
1.2 车辙主要类型根据车辙形成的原因,将其分为以下类型:1)压密性车辙。
该类型车辙是由于在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没有充分压实或为了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碾压造成压实度不足引起的,致使通车后的第1个高温季节混合料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空隙率不断减小,达到极限的残余空隙率后趋于稳定,形成车辙。
2)流动型车辙。
沥青路面处于高温状态时,结构层在车轮碾压的反复作用下,荷载产生的剪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通常发生在轮迹带附近,主要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造成的。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处理方法
科技 圈向导
◇ 工程科技◇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处理方法
郑 德 丽 刘 玲 ( 驻 马店市公路物质供应处 河南 驻马店
4 8 3 0 0 0 )
【 摘 要】 公路建成后, 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接踵而至, 而且一些维修费用也成为了保证公路服务的控制手段。 而公路沥青特有 的一种损坏现象 . 经常产生在车轮经 常碾压 的两条 轮迹带 上 . 是在 与时 间有关 的荷载因索和气候 因素共 同反复作
用下. 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 的纵 向带状 凹槽 车辙 的产 生受 内因和 外 因的综合影 响, 内因包括路 面结构层次及材料组成 , 外 因包括设计 、 施 工、 交 通条件 和气象 条件等 。 1 . 1 路面结构及材料组成 沥青材料 在路 面结构 中厚度越大 . 在行车作用 下发 生永久 变形的 变形量越大 。故路 面结构厚度既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 又要有较 好的 抗 车辙能力 。采用 刚性或半 刚性基层 , 可 以大大减少基层 和路 基的变 形, 从 而减小路 面的整体 车辙 沥青混合料具有 一定的蠕变和应力松 弛现象 . 在行车载荷 作用下 . 当沥青混合料 的受 力超过其 弹性 极限和 屈 服点 , 就可能产生塑性变形 . 不断积 累形成车辙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 量 过多及混合料 中过 多的细集 料 . 也会造成 车辙的产生 . 在 生产沥青 混凝 土 时 .应 该 严 格控 制 通 过 室 内试 验确 定 的沥 青 用 量 和小 于 0 . 0 7 5 am的粉料用量 r 1 . 2设计 与施工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基层材料配合 比以及 路基 土壤组成等设计 . 都可能影 响车辙 的产生 。施 工时路基 的压 实度 、 排水性能 、 基层压实 度、 路面热稳定性等是否达到规范要 求也都会影 响车辙 的产生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发生车辙现象的原因与技术对策
路面车辙关系到很多主要因素, 与沥青混合料的厚度、路面结构组合、 矿料骨架的内摩阻力、粘结力、交通气 候环境有密切关系。
路面的合理厚度与结构层组合分 析
显然沥青面层的厚度是决定路 面产生车辙程度的重要原因,参考壳 牌沥青设计手册及我国多年的工程实 践,可做如下探讨;h=Cm·∑hi(σa/ sm) 式中:h——车辙量; Cm——动 载作用修正系数;hi——沥青面层各层 的厚度;σa——沥青面层各层的平均
障碍物所遮挡。《标准》中给出了设计 速度30km/h会车视距60m,设计速度 40km/h会车视距80m,平面视距的满 足与否对行车速度的影响很大,平面视 距的修正Vs(km/h)见表4。
气候条件修正
气候条件fw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很 大,冬季道路被冰雪覆盖,夏季道路潮 湿,随着道路的附着系数的降低,运行 速度相应也会降低。气候条件对运行速 度影响的修正系数fw值见表5。
道路干燥 0
160 TRANSPOWORLD 2012 No.24 (Dec)
累积形成车辙,俗称流动性车辙或失 稳性车辙。该车辙的路面上;一方面 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车轮作 用甚少的车道两侧向上隆起,在弯道 处明显向外推移,使车道标线因此成 为曲线,主要行车路段车辙断面呈W 型。对于单轮组行驶的车辆在宽幅的 路面上出现非对称形状的车辙,一般 容易发生在车辆上坡、交叉道口等附 近路段,即由于车速低和轮胎接地产 生横向应力大的地方较多。
作者单位:太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表4 平面视距的修正V9 (km/h)
运行速度(km/h)
会车视距(m)
30
60
40
80
50
110
实际视距(m) <40 <60 <80
处理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
处理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在当前经济高速前进的背景之中, 很多城市间的道路修建活动也在积极的开展着, 为了更为合理的处理道路中的车辙现象, 笔者详细的分析了导致此类问题的缘由, 而且分析了应对方法。
标签: 沥青路面;车辙;措施1 前言在我们国家, 道路的建设位置非常多, 目前的问题是其总数非常多, 不过总的级别却较低, 很多都是由沥青材料制作得到的, 由于车辆的多次通行, 同时未设置渠道性的交通模式, 此时在道路之中就会经常性的发生车辙现象。
目前我们国家的道路建设活动一般都是使用半刚性的沥青, 当道路完工一直到通行之后, 其表现出非常多的问题, 比如缝隙以及水损坏等。
由于当前的经济发展速率非常快, 车辆增多, 尤其是那些重型车越来越多, 进而使得道路面对非常多的问题。
所以为了保证通行顺畅, 就要切实的分析其成因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
2 关于车辙的三类成因2.1 因为负载力大于路面的强度而导致的问题在我们国家, 经常性的会遇到超重车的现象, 其负载超过了路面的承受力, 进而引发了车辙问题。
在沥青的其他层之中出现了持续性的变形问题, 导致了车辙问题发生。
其一般是宽度宽, 而且没有隆起问题。
2.2 关于混凝土的一侧流动引发的变形问题在我们国家夏天高温气候非常多, 在热力的干扰之下, 材料会发生一定的变形问题, 在经由很多车通行之后, 车轮多次的碾压, 使得其受力性变弱了, 进而超过了它的稳定性的最低值, 同时因为热力的原因, 杀跌变形问题发生。
在经由车轮不断的碾压,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车辙现象。
其一般被称作是流动性的车辙。
或是在多次车辆的不断行进力的干扰之下, 使得一些区域发生了沉降问题, 进而导致了坑槽现象, 还有就是一些车道中很少有车, 此时就会使得两边反向的突起, 在公路成弯道的还会有向外推挤的状况, 也可能导致公路上的车道线等相关交通车线的变形, 沥青混合材料的流动性也决定了这种现象的必然发生条件。
2.3 没有做好压密性而导致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的道路一般使用的都是一些半刚性的沥青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辙 , 可 见压实 不 足必 然很快 出现 车辙 。 1 . 1 . 2 失 稳性车 辙 形成 的原 因 沥青路 面失 稳型车 辙可 根据 失稳 的部位 不 同又分为 以下 三种 : ( 1 ) 面层 失 稳性, 是 由面层产 生失 稳性 车辙 , 主要 是 由于沥青 混合料 中颗 粒之 间沥 青膜在 外力作用 下产生 了剪切变 形 , 引起 集料 颗粒 出现 相对位 移的 结果 。 因此 , 面层失 稳性车辙 主 要与沥 青结 合料 的性质 , 一方面 与超 载交 通有 关 , 另一方 面 也与沥
建 筑工 程
l ■
沥青 凝 土 路 面 车辙 破 坏 的 成 因及处 治
陈俞霖 胡远坤
( 河南 省路 桥建 设集 团有 限公 司 )
【 摘 要] 本 文针对 沥青 混凝 土 路面 车辙 破坏 的成 因 , 进 行分 析和 探讨 , 提 出 了有效 的 预防和 处治 措施 。 [ 关键 词] 沥青路 面 车辙 成 因 防治措 施 中图分 类号 : U4 1 8 . 6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4 ) 2 9 一 叭3 O — O l
近年 来 , 随着 我 国公 路建设 的高速 发展 , 其 中 以沥青 混凝 土 路面 已成 为 我 国公路 的主 要交通 路面 形式 。 包适 高速 公路 、 省 城市道 路及 乡村 公路 等大部 分 都是 采用 沥青混 凝土 路面 。 但伴 随着 交通流 量快 速增 长 , 客 运和 货运 量迅 速 增加, 并越来 越多 的车辆 超载 严重 、 车辆 大型 化 、 交通 流的渠 道化 , 使沥 青混 凝
0 前 言
2 沥青 路面 车 辙的 防治 措施 因为沥 青路面车辙 形成 的原 因很 多 , 基本都 是多种 因素的综 合作用 下而产 生的。 因此在对 防 治车辙 的对 策上 , 大多 是 采取 以下几 方面 防治措 施 。
2 . 1 最大 限度 的采用 改性 沥青 , 因改 性沥青 具有 软化性 、 粘度 茴, 其 所拌 制 的混 合料也 具有高 温稳 定性 能。 这 与普 通沥青 无法 比拟 的 。 改性 沥青 以当用 广
地 区, 在 我国 这类 车辙 基本 上没 有 。 1 . 1 . 1 沥青 路面 结构 不合理 是 车辙产 生 的原 因 沥青 路面 结构 层不稳 定 、 或路 面平整 度没 有达 到合格 的要 求、 路 面 的压实 度 不足及 工程压 路机 械使 用不合 理 。 以压 实度 为例 , 如果 路面 的初始 空 隙率为
土路 面都有 可能 随时出现 车辙病 害现象 。 因这些 车辙病 害的 出现严重 影响 了车
辆 交通安 全性和 路面的使 用和服 务质量 , 因此分 析研 究沥青路 面车辙 原因 并提 出防治措 施 是很 有必 要 的。 1 车辙 形成 原因 分 析 众所 周知 , 影 响沥青 路面 车辙产 生 的原 因很多 , 主要可 分为 内在 因素 和外
为 了提 高沥青混 合料本 身的抗车辙性 能 , 常在 中面层 的沥青 混合料 中添加
抗 车辙 剂 。 常 用的 抗车 辙剂 有法 国P R公 司 生产的P R P l a s t s , 就 是一 种 专 门用
1 . 1 结构 性车辙 , 是 由于地 基路面 结构层 本身的 缺陷不 足所造 成的车辙 , 通
出现沥青 软化 、 粘 结力 下降 , 并且 沥青路 面在 车轮荷 载反 复作 用下产 生剪 切变 形, 使 沥青层 出现粘 性流动 , 形成 的永久变 形就是 失稳性 车辙 。 1 . 3 磨 损性车辙 , 沥青路面 被带钉 轮胎或 带链条 轮胎磨损 而 出现车槽 , 这类 车辙主 要发生 在寒冷
义剪切 劲度 模量 来衡量 比较 时 , 则可 以清楚地 看 到 , 改 性沥青 混 合料 的车辙 量
明显 减少 。 所 以在一 些重要 的交通 公路 , 采用改性 沥青 能有效 防止车辙 产生 。 而 我 国现在 的沥 青路面基 本是采用 了改性 沥青 , 有些 公路不仅将 改性沥 青用 于路 面上 层 , 而且 中面层 也采 用改 性 沥青 。 增 强了 对抗 车辙 能力 。 比如 使用 5 0 号 沥 青, 或在 沥青 中添加 天然 湖沥青 、 岩 沥青 , 以提 高沥青 的粘 度 。 都能 有效 的减少
在因素 。 内在 因素是筑 建沥青 路面所 需要 的材料本 身质量上 和当地地 基路 面结
构基 层 , 外在 因素 是当地 的气 候条件 和交 通条件 。 而 出现严重 车辙 的主要 原 因
表现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车辙 病害 的产 生 。
2 . 2 在沥 青混 合料 中添 加抗 车辙 剂
常说 是压 密性 车辙 。 1 . 2 失稳性 车辙 , 主要是 由于 在路 面温度 升高 下 , 沥青 路面
于改善热 拌沥青混 合料特 性尤其 是其抗车 辙能力 的聚合 物。 对于 在采用 普通 重
交沥青 的AC ~1 6 I  ̄ I ] AC 一 2 5 I 沥青 混凝 土 中添 ̄ J U P R P L A S T S 后, 它 们 的动稳 定 度都 达 到 了8 0 0 0 次/ am左 右 。 r 2 . 3 严 格控 制沥 青混 合料 的用 量和 优化 沥青混 合料 级 配 2 . 3 . 1 沥青用量过 多也 是产生车辙 的主要 因素 , 因此必 须加强严 格控 制。 按 马歇 尔法进 行配合 比 设计 , 相对 于低速 行驶 、 重载交通 的压实 功偏小 , 故 沥青用 量偏 多。 也可 以适 当增加 矿粉用量 , 以增 大粉 胶比 , 提 高混 合料 的物 理化学 吸 附 作用, 增加 其相 互作用 的粘 聚 力 , 提 高路 面的抗 车辙 性能 。 2 . 3 . 2 优 化上 、 中、 下 面层沥 青混 合料级 配范 围 , 建议 采用 “ 抬头 平尾 ” 的骨 架密 实型级 配 , 形成 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