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word版)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上海卷) Word版含答案
上海语文试卷考生留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全部答题必需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殊留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试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当邀请谁参与、需要预备哪些食物等,这是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像,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高校校内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假如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确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由于依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明显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到底..,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行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简洁被人忽视,这需要我们格外留意。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 word 版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含答案)word 版一、积累与应用 (10 分)1.填空题(5 分)(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2.按要求选择。
(5 分)(1) 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 C )(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3 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 (70 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3-7 题(16 分)常识与理论(1)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 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2)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拟。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高考真题——语文(上海卷)Word版 含答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一)上海语文试卷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含答案)
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含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一定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据号,并将查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地点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可以错位。
4.答题时间150 分钟。
试题满分150 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达成1— 6 题。
( 17 分)①最近几年来,艺术史研究者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可以限制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以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色和存在方式。
假如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色经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照。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修形式进行比较,二者的不一样不言而喻。
油画达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迫性的“睁开..”,表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存心识。
而中国书画所采纳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
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供给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利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自己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要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表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需的控制,使观当作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详细而言,这种作品显现时,作品左边部分跟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翻开,与此同时,右边部分则被不停收起,观看者视线所及,就是“舒”和“卷”所表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显现过程中表现出“段落感” ,以使观看者视线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好而又不完好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渐表现和不停变换的,因此是由时间统率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显现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异。
④观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珍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珍藏的一个基本动作。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概述
本次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包含阅读理解、写作、语法等各个模块,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以下是试卷的具体内容和答案。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D
阅读理解二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B
4. 答案:D
写作
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作文。
题目: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在大城
市中,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增加公交车和地铁数量,提高运营效率,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 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空
气质量;
3. 完善交通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道路布局,提高交通管理的
科学性和效率;
4.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语法
请根据句子情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D
以上就是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以正确答案为准。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word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①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___,___,___。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沪教版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赤子之心(chì)B. 落英缤纷(bīn)C. 烟消云散(yān)D. 纵横捭阖(bǎi)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B.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增加课外阅读时间。
C. 这个方案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因此,它一定能够顺利实施。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美丽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B. 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他的回答总是那么准确无误。
C. 那个山洞深邃幽暗,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
D.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陶醉。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句式正确的一句是()A.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B. 她是那么美丽,令人难以忘怀。
C. 你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D.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A5.下列各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A. 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都去公园跑步、打太极拳。
B.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和历史。
C.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他从不骄傲。
D. 他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听音乐。
答案:C二、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句名言概括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
年轻时,他遍访名士,结交贤才,广交朋友,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任蜀汉丞相。
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推行法治,整顿吏治,使蜀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他亲自领兵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弗之怠,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尤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归而告以状,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与“归而告以状”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久而弗之怠B.贫者语于富者曰C.子何恃而往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解析卷).doc
短文两篇一、文学常识1、《蝉》选自《承教小记》。
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2、《贝壳》选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
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3、体裁:哲理散文二、字词1、加点字注音零落断续收敛.(liǎn )宽恕.(shù)卑.(bēi )微一丝不苟.(gǒu )聒聒..(guō)2、解释词义收敛聒聒宽恕卑微一丝不苟固执:坚持已见,不肯改变。
把玩:拿着赏玩。
三、阅读(有感情的范读两篇文章,学生朗读)1、《蝉》A、理清作者心理变化的历程:烦------惊------叹------恕B、欲扬先抑写法解析:第一段“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这是抑;第五六段“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扬。
C、写作手法:托物言志D、提问:①文章开头用“烦”和“知知不休”两个词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态度,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为后文继续写蝉的生命历程作铺垫,同时与作者后来对蝉的感悟形成对比。
②想起了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这样的结尾和文章开头“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在结构上又起到什么作用?答案:因为蝉只能活一个夏天,一到秋天,它的生命就结束了。
而这短暂的生命却是用17年换来的。
想到它生命的短暂和来之不易,故而宽恕了它那烦人的聒聒。
从开头的烦变成后来的原谅,形成一个首尾呼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
E、主旨:不管生命长短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2、《贝壳》A、内容:第一段:写贝壳的来历;第二段:写贝壳的精美;第三段:写贝壳里生命的短暂和脆弱;第四段:由贝壳的生命而联想到自己的生命及生命的意义。
B、①练习:将“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改成陈述句。
②赏析:加点的字的含义:“这是怎样一颗固执..的心啊”..又怎样简单这句话是作者借贝壳来抒发自己的人生志趣和价值观。
“固执”在这里的意思是“执着,坚持不解的意思,”“简单”可理解为“目标单一,心地纯洁”。
高考真题——语文(上海卷)Word版 含答案
主备人:韩龙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二【学习重、难点】 1、明确两篇发言的具体内容,演讲词的具体特点。
2、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发言角度。
三【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提示:李岚清(1932~),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何振梁(1929~),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9年当选为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 李岚清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 何振梁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地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地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
2、读准字音 评估( )? 承诺( )? 盈( )余? 盛( )事 授予( )? 赫( )尔辛基 3、词语解释 信守:忠诚地遵守。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的剩余。
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四【合作探究】 1、用喜欢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 。
2、思考:在我们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为申奥成功做出贡献的功臣们,思考: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3、比较:李岚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怎样的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身份相符吗? 4、引用先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有何作用? 5、两篇文章的语言有何共同点? 6、归纳两篇文章的结构: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政府尊重并赞赏国际奥委会评佑团所作的评估报告,我们据此已制定了在北京举办一次出色奥运会的规划。
(1)、“尊重”与“赞赏”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
先是“尊重”后是“赞赏”,这个并列短语用得恰如其分。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裨益(bì)瞠目结舌(chēng)B. 拮据(jū)叱咤风云(chì)(正确答案)C. 隽永(juàn)越俎代庖(páo)D. 发酵(jiào)戛然而止(g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阅读名著,使我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拥有健康体魄的重要保证。
C. 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读者。
(正确答案)D. 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下列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正确答案)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六位均出自欧阳修门下。
D.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汤显祖。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选出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文段略)A. 文章主要论述了科技进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B. 作者认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已失去价值。
C. 文中提到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所有旧事物的保留。
D. 作者强调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决绝”指犹豫不决。
B. “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在岁月的洗礼下渐渐模糊。
”——“洗礼”指宗教仪式。
C. “她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比喻温暖的人或事物。
(正确答案)D. “他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登峰造极”形容做事半途而废。
三、文言文阅读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 “吾日三省吾身”——“省”意为反省。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23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2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惩戒(chéng jiè)畸形(qī jī)卓著(zhuō zhù)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B. 绮丽(qǐ lì)妥帖(tuǒ tiē)卷帙(juǎn zhì)身临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C. 茁壮(zhuó zhuàng)造诣(yì zhǐ)庇护(bì hù)一筹莫展(yī chóu mò zhǎn)D. 悼念(dào niàn)喝彩(hè cǎi)勒索(lè suǒ)为虎作伥(wéi hǔ zuò chāng)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惩前毖后居安思危革故鼎新察颜观色B. 合浦珠还揠苗助长美轮美奂粉装玉琢C. 明察秋毫锐不可当有条不紊甘败下风D. 指手画脚谈笑风生断章取义鞭长莫及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次精彩的旅行,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 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C. 这场比赛篮球明星的表演赛,双方队员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比赛可谓惊心动魄。
D. 这本小说情节离奇曲折,让人目不暇接,完全沉浸其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对青年志愿者的殷切期望。
B. 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C. 在对“建空中课堂”的建议进行再研究时,许多家长发表了强烈的反映。
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 秦王必说见臣B. 使工以药淬之C. 卒起不意D.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年高考真题——语文(上海卷)Word版含答案复兰高考名师在线精编解析版
在做试卷以前,给大家介绍一个视频学习网站,我以前很长时间向来是做试卷以后,再到这上边去找一些有关的学习视频再复习一遍,成效要比只做试卷要好好多,真不是打广告。
假如你有上网的条件,建议你也去学习一下,全站全部的视频都是免费的。
◆高考语文类在线听课地点:◆高考数学类在线听课地点:◆高考英语类在线听课地点:◆高考化学类在线听课地点:◆高考物理类在线听课地点:其余学科的大家自己去找吧!◆高考在线题库:一、试题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含试卷与答题要求,全部答题一定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据号和姓名,并将查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地点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可以错位。
4.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1-6 题。
(16 分 )应当仔细对待文件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太重视文件综述。
最近几年来跟着学术规范的逐渐成立,这种状况有所转变,可是大部分综述都是摆列式的,报幕似的把有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件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系,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件与作者自己的研究有何相关。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之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件综述;二、特意的文件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的;三、对有关著作的征引采纳间接引用的形式,极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况很不相同,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何一定有文件综迷?一篇优异的文件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件综述不单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只有把一篇文件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实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何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相同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可以自说自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word版)————————————————————————————————作者:————————————————————————————————日期:2012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卷(word版)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熊易寒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
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②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
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③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
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
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
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④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
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
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至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面对不同观点的学术论争,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免犯糊涂,此乃“段位”不够所致。
最后,这类综述性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除了要总结现有研究,还需要高屋建瓴,指出现状的不足及其根源所在,为这一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性意见。
如此看来,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由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学术权威撰写也就理所当然了。
⑤为什么要尽可能间接引用?间接引用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引文的核心观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来重新表述需要我们先将对方的观点吃透,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问题和行文思路,重新加以组织,这样可以使论述更加紧凑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出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共识是什么,将众多的观点进行整合、归类。
二是间接引用突破了原文的限制,可以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有效节省篇幅。
⑥规范的文献综述,要求学者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需要学术刊物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因为有了文献综述,论文的篇幅势必扩大,有限的版面会更加紧张。
⑦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
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
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
1.概括第①段大意。
(25字以内)(2分)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 A.通常大多都 B.大多通常都C.都通常大多 D.通常都大多3.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
(3分)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的观点。
B、文学综述不是简单重复原文观点,而是对原文的发现和发展。
C、文献综述要突破原文观点的限制,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
D、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6.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冬阳·童年·骆驼队伍林海音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
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⑾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⑿“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⒁“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⒃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⒅“谁?”⒆“骆驼呀!”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7.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
(2分)8.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分)9.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⒂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10.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3分)11.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
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4分)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
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4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子《劝学》)(3),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七则》)(5),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6),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7)一夫当关,(李白《蜀道难》)(8)月子弯弯照几州,。
(杨万里《竹枝歌》)(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