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期末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理基本知识1.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和人类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地球、大陆、海洋、气候、生物等1.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球体•地球的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等1.3 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位于东亚•陆地边界包括14个国家2.2 中国的地形地貌•地形: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包括河流、湖泊、山脉、高原等2.3 中国的气候和水资源•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第三章:资源与环境3.1 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经济资源:包括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等3.2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等•资源的保护:包括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第四章:城乡发展与规划4.1 城市与农村的特点和区别•城市特点: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等•农村特点:人口稀少、农业生产为主等4.2 城市化进程和问题•城市化的定义和影响•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过于集中、资源紧缺等4.3 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农村规划:包括农田规划、农村村庄规划等第五章:地理与人类社会5.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的迁移和分布•人口问题:包括人口爆炸、老龄化等5.2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破坏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5.3 旅游与经济发展•旅游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复习资料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经•系辞》中。

2、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3、人类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影响。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白色长袍,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①1:1000和②1:2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__①____,较小比例尺是_②______。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教材第10页)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西班牙(国)的麦哲伦;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赤道是指在与南极、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画的圆圈。

赤道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4、经线和纬线(横纬竖经)5、南北纬及南北半球的划分①0 º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图1.2)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5图1.4)3、纬线和经线(P6图1.6和P7图1.9)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0°经线与180°经线——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0°W与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7)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本初子午线赤道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资料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资料归纳

这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资料归纳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①尊重⾃然规律,做⼤⾃然的朋友。

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综合的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章地球和地图 第⼀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 1、地球是⼀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地球的表⾯积5.1亿平⽅千⽶,地球周长约4万千⽶。

3、葡萄⽛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 西班⽛——⼤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现象、麦哲伦环球航⾏、地球的卫星照⽚。

观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圆形。

⼆、地球仪 1、定义:⼈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定的⽐例把它缩⼩,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的模型。

2、作⽤:①⽅便我们知道地球的⾯貌; ②了解地球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们⽤不同的 颜⾊、符号和⽂字 来表⽰ 陆地、海洋、⼭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于确定地理事物的⽅向、位置的经纬和经纬度。

(表⽰地理事物的颜⾊、符号和⽂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地球⼤⼤缩⼩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点。

②纬线都指⽰东西⽅向。

③⾚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揭示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重点总结本学期的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地球的要素:地球包括大气、水文、岩石地球和生物圈四个要素。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4.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洋流等。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爆发等。

它们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人文地理1.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分布、素质等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口增长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扩张、人口集中、环境污染等问题。

3.农业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环境和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

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区域分布等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4.工业问题:工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人文地理要研究工业的发展状况、工业区域分布等问题。

5.交通问题: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交通方式对文化地理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总结:本期期末地理知识点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完整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级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 半圆 圆形(两极成点)长度 一样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纬线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东西 数量 无数条线圈间关系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平行,除了两极点经纬线的关系 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互垂直,且只有一个交点。

(除两极点)经度纬度定义 给每一条经线标注度数 给每一条纬线标注度数标注起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以西(W )以东(E ) 赤道以北(N )以南(S ) 主要的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 赤道,回归线(23.5°)极圈(66.5°)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20°W 和160°E ) 南北 (赤道)特殊线 东经+西经=180°为经线圈 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度数范围0°--180° 0°--90°二.地图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a.一般表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表示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c.经纬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2.比例尺:a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b 表示形式:数字式: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线段式:c 大小比较: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

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3.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例如:铁路 山峰 运河 等。

EEWW18090S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

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降水的分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平均状况。

世界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1)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月亮和太阳→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卫星照片(确证)(3)生活中的例子:海岸观船、登高望远、月食等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经线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1.由赤道向两极缩短(赤道最长,极点最短),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数量无数条无数条纬度经度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南纬(S)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北增北纬、南增南纬)东经(E)西经(W)判定:东增东经、西增西经;两条任意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相加为180,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除了0°和180°经线)特殊线(点)赤道、回归线、极圈和极点本初子午线0°、20°W、160°E、180°经线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 以东到160°E 为东半球,20°W 以西到160°E 为西半球。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下图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一般情况下,横纬竖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 (0°,60°E)③(30°N,30°E)B(40°N,70°E)纬线相互平行,经线相交于极点二、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先见到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1. 地理概论- 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球及其上层大气、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的。

- 地理的分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 中国地理-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33′到135°05′,北纬3°51′到53°33′之间。

- 中国的地理特征:陆地面积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多山多水,中部为山地和高原,西部为高山和盆地。

- 中国的气候:主要分为北温带、西北干旱、东南海洋性、华南季风四种气候类型。

- 中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

- 中国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秦岭山脉等。

3. 世界地理- 世界的大洲分布: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世界的地势特点:南北交错,高山多,河流丰富。

- 世界的气候:副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热带气候等多种类型。

4. 地图与方位- 地图的基本要素:图面、比例尺、图例、方位角。

- 地图的分类:物质地图和专题地图。

- 地图的使用:了解地理信息、辅助研究和导航等。

- 方位的表示方法:方位角、罗盘和指南针。

5. 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与天气:气温、降水、气候带等。

- 水资源:河流、湖泊、水库等。

- 植被:森林、草原、沙漠等。

- 岩石与土壤:火山岩、沉积岩、红壤、黄土等。

6. 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等。

- 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工业:原材料、加工、能源等。

- 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的概要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我们身边的地理1.地理与生产建设: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等条件。

建设项目的确定,交通线路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开发、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都离不开地理学的知识和技术。

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与、多样的与服饰、各具特色的艺术、和建筑……我们怎样学地理1.地图的概念:地图的概念: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照一定的缩小,并用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即为地图。

2.地图的三要素:①.地图上的方向即通常所说的方位,地平面上有、、、四个基本方向,又分出、、、八个方向。

表示方式: 一般的地图上“上下,左右”,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在室外手持地图,面朝,北朝,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即可一致。

野外定向: 在野外可利用定方向;在北半球可利用星定方向;根据太阳的定方向;太阳和手表指针定方向,时针指向太阳,时针和表盘刻度上数字12之间的角平分线,大致指向南方;根据树木年轮定方向,在北半球:南边的年轮宽些,北边的窄些。

②.比例尺:与之比。

比例尺即是分数,分数越,比例尺越大。

分母越,比例尺越大。

反之越小。

表示方式: :如1:10000;:如图上一厘米等于实地距离20千米;:如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分母愈小,比例尺愈;③.图例和注记:地图中的即为图例,地图上的和即为注记。

不同的地图图例和注记往往不同。

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之间的关系: a.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内容。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

c.比例尺相同,图幅面积越大,则地图表示的范围,反之越小。

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上册复习资料一、地理概论地理是探讨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地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二、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地球日夜交替,公转则造成四季变化。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了赤道附近气候稳定,而极地附近则呈现寒冷的气候。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次。

内部层次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外部则包括大气层、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板块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组合,其运动使得地球表面出现了山脉、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四、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围绕在它表面之上的一层气体包围物。

它由不同的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汽和稀有气体等。

大气层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如风、云、降水和温度等。

五、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循环的总称。

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分的存在和运动使得地球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产生影响。

六、地球上的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总称。

它包括陆地和水域中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与地球的气候、地形和其他自然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七、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和展示的工具。

它可以用来分析地理问题、制定规划和辅助决策。

GIS 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地球上的资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和土地等,而人文资源包括人口、文化和旅游资源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对于地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等,对地球和人类自身造成了威胁。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讲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讲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4.1 天气和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的可能性越大;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4、风力和风级4.2气温和降水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4次: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3、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的日较差。

在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海洋向后推迟1个月。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5、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6、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计,降水的单位是毫米(mm)7、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1、地球具有球体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往往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太阳倾斜照射,太阳高度降低,太阳辐射变弱。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地理复习资料第四章天气和气候一、气温及气温分布气温概念:大气的冷暖程度。

单位:℃(摄氏度)测量工具:温度计、百叶箱(白色)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午后2:00(14时)最低气温:日出前后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8月,最低气温:2月(南半球相反)气温的空间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位置)(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陆地低于海洋(海陆位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二、降水和降水分布降水:大气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水和液态水。

单位:mm(毫米)测量工具:雨量器和量杯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其中雨是主要形式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来描述。

(原因: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降水的空间分布:赤道(2000mm)多,两极(200mm)少(纬度位置)回归线附近,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沿海多,内陆少(海陆分布)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地形)——“雨极”乞拉朋齐(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三、天气太原市空气质量,夏秋较好,冬春较差;原因:①夏秋降水多,调节空气②树木茂盛净化空气③夏季排放废弃较少;冬春①取暖燃烧煤炭大量排放废气②天气干燥,降水少③树木少净化作用小。

会天气对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人工增雨;人工降雪。

四、气候两个因素: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其中,纬度位置是根本因素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日常生活衣:热带地区的人们全年只穿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冬季穿厚厚的衣服;温带地区的人们穿衣随季节的变化而增减。

食:热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清淡祛暑的食物;寒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喝烈酒。

住: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沙漠地区墙厚窗小的平顶屋、黄土高原的窑洞等。

行:在降水量多的地区,人们用船舶作为传统交通工具;在寒带地区,人们用雪橇运输物资。

完整版)XXX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版)XXX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版)XXX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初一上册地理复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两级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且只有一个交点(除两极点)。

主要的经纬线包括本初子午线、18°经线、赤道、回归线(23.5°)和极圈(66.5°),度数范围为°--180°WEE和°--90°WEE。

地图地图是用比例尺和符号等方法将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缩小到平面上的图形表示。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可以用一般表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法(指向北)和经纬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表示。

比例尺可以用数字式(1:xxxxxxx)、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和线段式表示。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

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点,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地球上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4个省(自西向东为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这种地理位置导致冬季南北温差大,为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分别是:北端为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南端为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东端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西端为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初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初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人口分布
全球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和东半球,尤其是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
人口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受到自然 条件、经济发展、政治稳 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增长
全球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 缓,但仍然保持较快的增 长速度。
城市分布与特点
STEP 01
城市分布
STEP 02
城市特点
城市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 是沿海和沿河地区。
中国正在加速推进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建设,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发展 ,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将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Part
05
期末考试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知识点解析
地球与地图
经纬度、方向、比例尺等基本概 念及其应用。
自然资源
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分 布、利用与保护。
STEP 03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差异较大,有的 城市人口达到数千万,有 的只有几万。
城市人口密集,经济活动 高度集中,是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城市化进程与影响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城市化水 平不断提高,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 化进程存在差异。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 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疆域辽阔,包括多个 省份和自治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 石油、铁矿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环 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
Part
02
气候与自然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地球1、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3、地球仪的构造包括 地轴,南极和北极。

地轴是假想的轴,不存在。

4、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北纬用N 表示,南纬用S 表示。

纬度的变化规律: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经度的划分:东西经的分界线为0°经线 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西向向东各划分180度. 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7、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赤道(0°纬线) ,也是最长的纬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160°E 经线纬线比较(横纬竖经)8、地球自转:910、地球公转示意图A 节气:春分,3月21日,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B 节气: 夏至,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C 节气: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D 节气:冬至,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11、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南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北,南极圈 以南); 12、太阳直射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北到北回归线,最南到南回归线)13、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14、五代的划分热带——有阳光直射 北温带、南温带——四季分明 南寒带、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3、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比例尺大小判断: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初一期末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期末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期末上册地理复习资料初一期末上册地理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初一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地理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初一期末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1.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岩石和熔融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每天约花费24小时完成一次。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每年约花费365天完成一次。

3.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变化,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其中,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0%。

地下水是指地下岩石中的水,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

5. 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总和。

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破坏。

二、中国地理概况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影响。

2.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流等。

中国的地貌类型有高山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3. 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分布广泛,包括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等。

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北方寒冷,南方温暖,西部干旱。

4.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

七年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七年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七年级上册地理主要涉及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气候与气象、水资源、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在期末复习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和复习这些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的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圆形。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它使得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它使得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我们学习了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气象要素和气象图的表示方法,如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

三、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我们学习了水的循环和水资源的分布。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水资源的分布受到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程度不同。

四、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居民总数。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变化。

人口的分布受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人口变化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城市的特点和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地方,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综上所述,七年上册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气候与气象、水资源以及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在期末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这些知识点来加深对地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在七年级的地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等等。

下面是一些关键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地理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但它并不是完全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而从地球的两极到赤道的距离则稍短。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区产生了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稍微膨胀。

这也导致了地球的南北两极相对扁平的形状。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它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它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它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地球的赤道膨胀。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它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年份的产生。

四、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流、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多雨,而北极和南极地区则寒冷干燥。

五、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湖泊和海洋,它们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地下水则储存在地下的岩石层中,它是人们饮用水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地球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六、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时释放的能量造成的,它会导致房屋倒塌、土地滑坡等灾害。

火山喷发则是由于地下的岩浆爆发而产生的,它会喷发出熔岩和火山灰,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