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在社会化与个性化的两难之中
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
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探讨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引导,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处、应对各种社会情境的能力。
这方面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那么,个性化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首先,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迫接受老师强加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而个性化教学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应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情境。
其次,个性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个性化教学中,老师会与学生建立起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我意识会得到提升。
同时,学生也会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社会适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个性化教学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缺少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而在个性化教学中,学生会被鼓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2019-班主任案例:当课堂遭遇学生玩手机-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班主任案例:当课堂遭遇学生玩手机精选范文 :班主任案例:当课堂遭遇学生玩手机(共2篇)班主任案例:当课堂遭遇学生玩手机我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学生玩手机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所带的一年级班级先后收过三个手机,最终通过惩罚背书的形式归还给了她们。
她们被我发现,大多是因为玩的较为投入。
她们对于背书这种惩罚起初也不情愿,但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最终完成了《孔雀东南飞》的背诵。
以至于学生中流传,只要手机被我收了,肯定是被《孔雀东南飞》。
上周三,期中考试前最后一次课,我正在分析试卷。
坐在第一排的小鑫桌面上空无一书,只见她把腿抬起架在课桌上,专注的在下面玩弄着手机,不时还发出一点响声。
起初,我有意站在她身边,给了点暗示。
但是,没有多少效果。
她的腿依然抬得很高,她的声响已经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我再次走到她跟前,做了一个简单的伸手当做,没有说一句话。
谁知她的反应相当激烈。
“你凭什么收我手机,国家规定你没有没收他人财物的权利!”我平静的和她说:“老师没有说没收,只是暂时保管!”她回我一句:“你刚才又没有跟我说暂时保管!”我安抚她:“老师之前都是暂时保管你们的手机,而且她们也都通过自己的‘劳动’拿了回去。
”见抗争无果,她把手机递给了我。
下课后,她并没有跟来像我讨要手机。
我有点奇怪。
到了晚自习的时候,她跑来和我说:“老师我背《孔雀东南飞》,这个我会背。
”我对她说:“这是上个星期的篇目,现在我们要背诵新的文章。
”她有些失望,有点激动的说:“可不可以不背书,我可以抄书。
”我抱定了背诵的做法,而且之间有过成功的例子。
最终她同意了背书的方法。
因为临近五一,我同意了她把背书的内容分两阶段完成。
期中考试的最后一场前,她来到办公室,说:“临近考试,时间不够,可不可以五一后来一起背。
”这有点让我吃惊:“一般情况下,学生急于拿到手机,都会很努力背书的,而她却一点都没有背。
1 社会化与个性化
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
人成年之前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这为人的早期社会化提供了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关系都可以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影响到
儿童。父母对儿童的权威性和支配作用非常大。 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
行为、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和谐、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孩子自尊、友善、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模式。 – 自私、偏狭、暴力倾向的父母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敌视、冷漠乃至反社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
社会化(socialization)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社会互动,学习和掌握社会生 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 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定义的六个要点:
(1)主体——个体 (2)场所——一定的社会背景 (3)条件——社会互动 (4)内容——学习、掌握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 (5)目标——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6)性质——过程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
厄盖赖尔(1965)对儿童“自私”行为的研
究
研究者让4—16的儿童分核桃,核桃是单数,如5、9、 11、13、15,要求被试和另一位儿童分。
研究者发现他们有三种分法:①丢掉一个成偶数后两人 平分;②给自己多分一个;③给对方多分一个。
孩子的妈妈闻讯赶来,看见自己的孩子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你认为这个妈妈可能会怎么做?
A. 斥责那个工作人员一顿 B. 直接向她的主管投诉 C. 很生气地将小孩带走,再也不参加这里的活动了 D. ???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作者:张艳张宏展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6期[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的很多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该扮演什么角色很困惑。
本文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超载[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46-01角色最初出现在H•M•米德对自我与社会本质、社会制度联结的阐述中,它提示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个体被看做是在大型的地位网络中扮演的与自己的位置相关的各种角色。
”[1]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什么角色都可以扮演的,他们会受到各种外在的和自身的因素影响。
一、影响教师扮演角色的因素(一)重要他人的影响重要他人包括一些制度政策的规定,学校领导的期望,学生的期望,世俗文化的期望等,还包括对教师很重要的影响其发展,决定其薪酬和奖罚的那些人。
(二)预期报酬的影响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与他可能从扮演此角色的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多少密切相关。
例如,学校要求提高初三学生的升学率,并且许诺升学率如果提高了就可以多发奖金。
这种情况下,一般教师很少会选择给学生减负的角色,而是抓紧时间给学生补课。
(三)教师对自己期望的影响教师内心渴望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想在学生当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这些也会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如果一个教师想成为“民主型”的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像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
二、教师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角色紧张所谓角色紧张,指由于许多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各自的角色要求造成的困境,角色扮演者在满足一个角色的要求时所感受到的任何困难和焦虑。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复杂,使得人们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
创新教育中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创新教育中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发展个性。
这一倡导对我国教育过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社会适应性是一种挑战。
而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适应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合格成员。
我国教育如何实现由注重被动适应到注重主动创新的转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试从社会化与个性化关系的角度来阐述创新教育。
1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即适应与创新的关系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个性化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对的,前者是个体的社会共同性、适应性,后者则是个体自身的独特性、个别性。
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注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独创性的过程就是个性化的过程,其关键是要发展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共性,这种教育势必与强调适应性的教育有所不同。
然而,二者又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共存于个体这一有机统一体之中,具有统一性与依存性。
教育的本质功能就在于完成世代间的文化传承。
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个别的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这不仅不妨碍个性的发展,而且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性丰富共性,共性规范个性。
共性和个性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离开了共性教育这一基础去搞个性化教育只会是缘木求鱼。
没有社会化也就不存在个性化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越丰富、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会越充分地社会化,同时他的个性也发展得越充分。
个性是人的潜质的自由发展,只有社会化程度最高的个体,其个性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和体现。
社会化与个体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1社会化与个性化
早期社会化
? 人从出生到基本学会和掌握了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 能、规范和经验,初步具备了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心理 与行为模式的过程,称之为“早期社会化”过程。这个 过程是在青少年时期完成的。
? 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 ? 学校是系统社会化的场所 ? 社会是终生社会化的场所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 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
社会是终生社会化的场所
?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也是影响青少 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价值观 、行为方式和社会现象对人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
– 雷锋战友乔安山及类似事件引发的思考
? 问题: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它对人的社 会化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估?
– 和谐、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孩子自尊、友善、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模式。 – 自私、偏狭、暴力倾向的父母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敌视、冷漠乃至反社
会的人格特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要克服的不良心理和行为阻碍通常要比一般人大且多。
《当代? 社会故心事理讨学》论·社
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
? 思考题:中国的儿童情形会如何呢?横断/纵向研究?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 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
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
? 人成年之前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这为人的早期社会化提供了条件 。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关系都可以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影响到 儿童。父母对儿童的权威性和支配作用非常大。
? 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 行为、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 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
继续社会化
?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早期社会化完成之后,在 未脱离原社会背景 的情形 下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两难问题教学路径探究
JICHU JIAOYU YANJIU·28【摘要】两难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教师只有明确两难问题设计的基本准则,掌握执行策略,避免实践误区,才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取得实际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两难问题教学路径【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75(2020)16-28-02两难问题,即让人觉得进退两难的问题。
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梦想与现实、道德与法治、权益和品行等众多矛盾,经常引起大家的讨论与争辩,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人行为和社会舆论,所以两难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
一、两难问题设计方案的基本准则两难问题可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可以是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还可以是教师编造可能会产生的难题等。
不管来源于何处,两难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准则。
(一)要紧紧围绕生活实际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内容,把“难题”引进课堂教学,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行为主体之间的会话结合,促进教学环节的多样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内在消化吸收。
例如在教学“曲曲折折话友情”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你常常帮助最好的朋友复习功课、解释疑难问题,但会占用你自己的学习时间,你的母亲很着急,经常指责你,你还要继续帮助最好的朋友吗?”又如在教学“诚信友善”时,让学生讨论问题:“发现最好的朋友考试作弊,应不应该检举?”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引起学生思考并有话可说,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要善于融合时事热点教学课堂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关键层面,能有效弥补教材中部分内容脱离实际的不足,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颇具时代感,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
为应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热点话题,对复杂问题的答复、诠释和剖析,能够激起和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激励、引导学生深思熟虑的剖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恰当的价值观念。
创新教育中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创新教育中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发展个性。
这一倡导对我国教育过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社会适应性是一种挑战。
而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适应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合格成员。
我国教育如何实现由注重被动适应到注重主动创新的转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试从社会化与个性化关系的角度来阐述创新教育。
1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即适应与创新的关系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个性化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对的,前者是个体的社会共同性、适应性,后者则是个体自身的独特性、个别性。
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注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独创性的过程就是个性化的过程,其关键是要发展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共性,这种教育势必与强调适应性的教育有所不同。
然而,二者又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共存于个体这一有机统一体之中,具有统一性与依存性。
教育的本质功能就在于完成世代间的文化传承。
教育的过程就是使个别的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这不仅不妨碍个性的发展,而且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性丰富共性,共性规范个性。
共性和个性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离开了共性教育这一基础去搞个性化教育只会是缘木求鱼。
没有社会化也就不存在个性化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越丰富、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会越充分地社会化,同时他的个性也发展得越充分。
个性是人的潜质的自由发展,只有社会化程度最高的个体,其个性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和体现。
社会化与个体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教育实践两个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育实践中的两个关键:个性化教学与终身学习。
一、个性化教学1. 个性化教学的概念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个性化教学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个性化教学的具体实施(1)了解学生。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2)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3)创设情境。
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二、终身学习1. 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指个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终身学习强调个人主动学习、自我提升,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1)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终身学习有助于个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竞争力。
(2)提高生活质量。
终身学习有助于个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3)实现自我价值。
终身学习有助于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困惑与迷茫的解决
个性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困惑与迷茫的解决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困惑与迷茫。
这些困惑可能源于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学习方法的不当、学习目标的不明确,甚至是对未来发展的迷茫。
而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强调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意味着教师不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是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专属的学习方案。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感到困惑的学生来说,个性化教学能够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
比如,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是出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某些基本概念没有理解透彻。
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会针对这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诊断,发现是空间想象力不足导致几何部分的学习困难,还是计算能力较弱影响了代数的学习。
然后,教师会制定专门的辅导计划,提供更多的实例、练习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这个瓶颈。
个性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有的是视觉型学习者,通过图像和图表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有的是听觉型学习者,更倾向于通过听讲和讨论来学习;还有的是动手实践型学习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风格。
而个性化教学则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会准备更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对于听觉型学习者,会组织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对于动手实践型学习者,则会安排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这样,学生能够以自己最舒适、最有效的方式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中的困惑。
在解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上,个性化教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
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者 教师的角色与挑战
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者教师的角色与挑战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兴趣,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个性化教育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然而,教师在实现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角色与挑战也不可忽视。
一、教师的角色1. 识别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教师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识别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制定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计划。
2.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个性化教育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方式,设计符合其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3. 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教师在实现个性化教育过程中要提供个别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发现潜能和培养兴趣。
他们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关系。
4.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建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师面临的挑战1. 教学资源不足个性化教育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但是目前教师往往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制备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资源。
2. 时间和学生数量的限制教师通常需要同时面对大量学生,这给他们实施个性化教育带来了时间和数量的限制。
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并给予个别辅导和支持。
3. 家长对个性化教育的期望家长对个性化教育有着高期望,他们希望教师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要平衡家长的期望和学生的能力。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侧重于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社交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来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
首先,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社交技巧培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长,因此在社交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害羞内敛,需要培养自信和大胆表达的能力;有的学生可能过于张扬,需要学习控制情绪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社交特点,提供相应的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在社交中更好地融入和交流。
其次,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与他人互动。
然而,社交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实践和交流来提升。
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课等形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个性化教学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
情感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同理心和情绪表达能力等。
个性化教学可以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克服情绪困扰,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同理心,提高其社交交往的质量。
最后,个性化教学需要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育者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同时,家长也是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将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个性化教学。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社交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 社会化与个性化
2.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
过去有人把社会化理解为是青少年阶段的任务,认为 青少年时期的结束也就是社会化过程的完成。这是对 社会化过程的狭隘理解。今天,学者们普遍接受了 “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的观点。人的社会化是从 出生的时刻开始,到生命的终结之日结束。青少年阶 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
二、道德伦理的社会化
道德伦理社会化是人接受社会通行的道德伦理规范, 并内化为个人价值评判准则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道德伦理社会化包含三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 道德认知(cognition):接受社会通行的道德观念,并内化 为个体的道德观念、形成个体的判断标准。
《当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阎力
1.社会化目标、内容与过程的多元化
社会化包括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
这个总目标之下,包含着众多的子目标:凡是与成为一 个合格社会成员有关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情感、 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等,都属于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道理伦理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社会 化的重点。
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
人成年之前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这为人的早期社会化提供了条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关系都可以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影响到
儿童。父母对儿童的权威性和支配作用非常大。 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
行为、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和谐、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孩子自尊、友善、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模式。 – 自私、偏狭、暴力倾向的父母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敌视、冷漠乃至反社
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教育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教育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王振【摘要】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he debate on the aims of education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each school has its own point of view, but like many other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the different views tend to be united. The educational social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is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me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rxist theory of alienation. As an alienation process,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fulfillment of individualization.%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争论从未中断,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像许多其它带有争议的问题一样,最终不同的意见趋于互相融合、借鉴。
教育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社会化这一教育中的异化过程最终会导向人之个性化的完成。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7)004【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异化【作者】王振【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教育何为?教育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对此问题可谓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
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和实践可以追溯到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个性化教学的最早尝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社会向个人提供全面教育;二是社会给予每个人发展个性的权利,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从根本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个性基础上,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独特性、创造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由于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个性化教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个性化教育还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个性化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以改善和完善。
一、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缺乏个性化教学的思想观念。
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认为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就能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对待所有学生,使教师失去了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老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这就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富有个性化教学的思想,来对个性化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2 单一的学生评价观念。
现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分数论英雄”,三好学生往往以“一好代之”,这种单一的评价观念往往挫伤了众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众多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发展,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发展理论观,阻碍了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 单一的教学方式。
笔者在近十五年的教学与实践中发现,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课本换了一版又一版,唯一不变的是教学方式,现阶段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形式为主,抹杀了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多样性,抑制了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实施的对策1 提高教师素养,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成长社会化与个性化-精选资料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成长:社会化与个性化如果说反思教学是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起锚点, 那么反思教师成长的理论和探索教师成长的规律则应是反思型教师的港湾。
因为教学反思往往是一种实践性的行动思维, 而理论反思则是一种规律性的本质抽象。
教师成长的理论反思有不同的学科视角, 其中多以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为主, 本文则从心理学的视角对教师成长进行探索和尝试,以期找到教师成长的特殊规律, 有效促进教师成长。
一、教师成长理论的心理学分析有关教师成长的理论颇多, 粗略概括主要有专业化、社会化和个性化三种。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主张教师成长专业化, 他们针对教师“半专业”、“准专业”、“专业化程度不高”而容易产生较大职业可替代性的现状, 提出教师成长其实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化过程, “其间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向度的和一直向前的” , 因而可以根据其特点的不同进行阶段划分①。
主张教师成长社会化的学者却认为“教师成长就是教师学会教学, 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 这一过程也可分为“初任教职的探索”、“迅速发展和稳定”、“停滞和退缩”以及“持续成长”四个阶段②。
而主张教师成长个性化的人则认为“过于专门的训练和终身社会的专门化职能越分化, 而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越来越少” , 教师成长的实质是个性化③。
撇开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一个教师其实就是一个人、一个个体,一个血与肉、身与心紧密结合的鲜活整体――人, 因此, 教师成长的心理学实质就是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发展。
如果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影响人成长发展的因素不外乎就是遗传和环境。
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内在的因素, 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
环境因素就人类个体成长来说, 它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 如食物营养、山川河流、气候等; 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人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青少年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探讨_韩振华
青少年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探讨3韩振华(浙江大学心理系,浙江杭州 310028)Ξ摘 要: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个性化有了新的内涵,个性化逐渐成为青少年意识中的时尚,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观。
青少年发展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既有矛盾又可以协调,对个性化和个性化发展观应给以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个性化;社会化;个性化发展;社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1)0320059203An Exploration of Socialization and I ndividulization of AdolescentsH AN Zhen 2hua(Department o f P sychology ,Zhejiang Univer sity ,Hangzhou 310028,China )Abstract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individualization has carried on new connotation.I t has become a fashion and a new developmental view ofadolescents.Individualization and s ocialization are con flicting.But they can be coordinated.We suggest that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made on individualization.K eywords :individulization ;s ocialization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s ocialized development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必然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生产、生活技能,培养角色能力。
个性自由与社会化
从黛、钗二人的悲剧来看社会化与个性自由摘要:《红楼梦》中最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两位女性——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人生可以说都是一出悲剧,她们纵有千般才情,万般美貌,最后还是免不了悲惨的命运,一个郁郁而死,一个早年守寡,都不曾享有真正的幸福。
她们悲剧的根源当然是万恶的封建制度,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二人的人生,可以发现,二人的人生经历反映了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深刻矛盾。
关键词:社会化个性化个性自由矛盾悲剧林黛玉薛宝钗正文:我们都知道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存在与发展,同时,每个人都是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个体,即是个性化的存在。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相伴而行,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个性化需要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化是个性化的现实基础,而社会化本身就是人们在对象化活动中,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正是个性化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使得社会化成为一种蕴含着差异的社会化,个性化的实现程度也是衡量社会化水平的高低。
离开个性化来讨论社会化,每个人都将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离开了社会化来谈个性化,每个人会变成毫无联系的封闭个体,这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可以说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都统一于人的发展中。
另一方面,人既然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的,社会化免不了会对个性化产生抑制,它会扬弃个性化中与社会格格不入或者反社会的成分,以使个体朝着社会期许的方向发展,从而阻碍了个性的自由发展。
任个性自由发展而不顾社会规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偏差太大,会导致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能按照社会期许来扮演社会角色,最后不能实现社会化。
二者可以说是相互抑制的,尤其是社会化往往会极大地抑制个性自由。
能否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融合,关系到人是否能很好融入社会、被社会认可和自我实现从而获得幸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的成长困惑以及产生的焦虑大多来自社会化与个性自由的矛盾,很多人的悲惨命运也是二者的矛盾导致的。
例如下面的林黛玉和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