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训练,有助于引导同学们学习《浣溪沙》,进而再进行《浣溪沙》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7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2分)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6.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评分意见:景物全1分,适当合理想象,语言优美1分。
7.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3-22题。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②午盏:午茶。
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3.上阕中,▲ 和▲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分)
14.“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3.烟(淡烟)、柳(疏柳)《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
14.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苏轼《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13题。
(共8分)浣溪沙苏轼徐州石潭谢雨①,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②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③身?日暖桑麻光④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⑤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
②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木。
③耦耕:泛指耕作。
④光:指桑麻叶面光亮。
⑤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2.本词上阕描写了“”“平莎”“”等景物,表现出作者的心情。
(4分)13.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一句。
(4分)12.“软草”“轻沙”“路”“路无尘”(注意:答“雨”不得分),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
前两空每空1分,需用原文回答;最后一空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前两个空若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第三空若情感理解正确,但书写有错别字,酌情减1分;只要有跟“喜悦、愉悦”之类的情感相反的词语,此空不得分13.示例一:在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表现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泼”字用得精妙,“泼洒”(“泼水”)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4分。
句意1分或炼字意1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评分细则】1、理解句意答出“在春日照耀下,桑麻闪烁着的光亮,像被水泼洒过一样”即可得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③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④。
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
②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
③垂白:老人。
④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6.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16.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
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这位老人因久早逢雨而喜悦醉酒”分析有误。
并非醉酒,只是眼神迷离似醉,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
下阕主要写老人因久旱无食物充饥,只好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捣碎做成干粮充饥,展现的是老人生活的困难而非因久早逢雨而喜悦。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上片“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主要写了麻叶因甘霖的滋润焕发着光泽,村庄里弥漫着煮蚕的香味,还听到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悦耳的谈笑声,展现的是农村生活的情趣,表现了词人对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喜爱。
下片“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写年迈老人因没有食物充饥而不得不从还没有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做成干粮。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苏轼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②初下瓦跳珠。
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五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注)①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期间。
有小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两首。
”②雪床:指霰粒。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脚”三句描绘了雨后微雪的情景,由雨景写到雪景,层次清晰,逼真传神。
B.“翠袖”二句回忆与徐君猷筵间欢闹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
C.“但令”句与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寄托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D.其五用词准确自然,形象突出,对比强烈,情思深婉,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两首词的结尾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中可见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B2.(1)其一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将雨雪拟人化,写出了苏轼略带诙谐的形象,也表现了词人不以贬谪为意的洒脱形象。
(2)其五尾联抓住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写出了词人的忧思,表达了词人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错,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与“呵手镊霜须”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忧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其一尾联写“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冰颗胡乱地粘在胡须上,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
此句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也表现了其五尾联写词人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苏轼《浣溪沙》诗词鉴赏及阅读练习
苏轼《浣溪沙》诗词鉴赏及阅读练习苏轼《浣溪沙》诗词鉴赏及阅读练习引导语:《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词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苏轼《浣溪沙》诗词鉴赏及阅读练习,希望对学习有帮助。
浣溪沙苏轼(其一)内容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缫车2。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浣溪沙》诗词鉴赏: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
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此词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
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
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
“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合集5篇)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合集5篇)1.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第1篇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①画轮:装饰豪华的车子。
②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常随风飘舞于花草树木之间。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答案 (1)诗歌描绘出一幅春天美妙动人的湖面风光图(1分):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湖边游赏春光;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一起了;湖面光洁而又平滑。
(2分)(概括特点一分,只要意思到就可以,但一定要扣住春天,比如美丽动人、明媚动人、热闹幽美、生意盎然、绚丽明净等;描述画面一定要扣住三个方面,只写两个一分)(2)①对偶。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当路游丝对隔花啼鸟,萦醉客对唤行人,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
②比拟(拟人),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网住春光,、啼鸟留住游人。
(手法各一分,分析各一分)2.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第2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6分)浣溪沙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②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③。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①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
②石塘:苏州之小长桥。
③头:指船头。
恶:猛,厉害。
禁持:摆布。
2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
既是归家,你认为作者为何而“愁”?(2分)2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参考答案:21.作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阅读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赵令畤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黄鹂。
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
玉窗红子斗棋时。
1.词上阕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2.词下阕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公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上阕通过描写春水、繁花、啼莺、东风等意象,表现了春光之美好,营造出美好的意境;交代抒情主人公春心萌动的诱因;以乐景衬托主人公的哀愁;写景由远及近,自然引出下阕对室内主人公的描写。
2.下阕通过做春梦、望飞燕、独斗棋三个生活细节,表现了主人公为相思之情所困的形象。
主人公相思之情难以排遣,白天做起了春梦,可惜春梦太短,很快醒来;向窗外望去,烟柳低垂处燕子双飞,又加深了内心的思念;百无聊赖,只好借斗棋来排遣相思之愁。
赏析此词以极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写闺怨。
词中共包含六个画面,其中有四个画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两个画面是一般闺阁生活的掠影:一为做梦,一为下棋。
这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意境,使此词具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动,心魂为之摇曳、陶醉。
“水满池塘花满枝”,是从视觉上观察到春天的到来的。
春水初涨,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
“乱香深里语黄鹂”是从听觉和嗅觉上体味到春天的存在的。
花香而乱,说明是百花飘香。
“乱香深里”,即百花丛中。
黄鹂在飘香的百花丛中歌唱,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气息和声音。
“东风轻软弄帘帏”,是从触觉上体察到春天的温柔的。
轻软的、多情的东风不时拂弄着帘帏,抚掠着女主人公的鬓发,这自然又是春天的温暖和柔情。
如此种种,无不撞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会使她产生细微而曲折的心理反应。
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种和耕耘爱情的季节,她却是孤身一人,面对这撩人的春光,自然会触发对爱情的.向往或回忆,会感到怅惘。
词的下片写这个女子沉浸于相思之中。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意思是说:既然春心已经萌动,那么只有到午梦中去会心上人,以疗爱情的饥渴,可是春梦又偏偏是那么短促,心上人杳无踪影,唯见春燕交飞,烟柳低垂。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得形象。
(6分)参考答案1.“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又表示词中女主人公情窦初开。
以花喻人,相得益彰,形象生动。
2.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浣溪沙》阅读答案2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
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
(3分)(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
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
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
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
苏轼《浣溪沙》阅读题目及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题目及答案苏轼《浣溪沙》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一」《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① 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
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冷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④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苣笋。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8、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赏析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9.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8.C9.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似乎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2分)。
附诗歌赏析: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苏轼《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
6.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评分意见:景物全1分,适当合理想象,语言优美1分。
7.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
山下溪水潺湲山下溪水潺湲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蔓延浸泡在溪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Hale Waihona Puke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2分)
【推荐】《浣溪沙》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1页)
【推荐】《浣溪沙》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浣溪沙”是____名,这首词的作者苏轼是宋代人,他与他的父亲____弟弟在文学史上并称
“三苏”。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1.词牌;苏洵;苏辙
2.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不唯一)。
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
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
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浸:
潇潇:
白发:
2.本词上阕描绘的是的`山林景致。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句,意思是说:
4.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本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 ”中感受到了他的人生态度。
5.请你回顾我们学过的诗词和课外积累的诗词,关于感叹时光,催人奋进的诗句有哪些?请你写下来(至少两句)。
6.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答案
1.泡在水中形容雨声老年
2.幽美宁静(意思对即可)
3.反问谁说人生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逆境中乐观奋发,旷达振作(意思对即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不唯一)
6.“略”。
《浣溪沙》诗词练习附答案
《浣溪沙》诗词练习附答案
《浣溪沙》诗词练习附答案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
意对即可。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
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意对即可。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引导语: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有很多诗作,今天我们来做一下苏轼的诗《浣溪沙》阅读训练题。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1.蕲水:古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
2.兰芽: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芽。
3.浸:泡在水中。
4.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5.潇潇: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6.子规:布谷鸟,也称杜鹃鸟。
7.无再少:不能回到青少年时代。
8.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当却西流"。
9.白发:老年10.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阅读训练6.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2分)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6.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评分意见:景物全1分,适当合理想象,语言优美1分。
7.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
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
(5分)
9.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
(6分)
参考答案:本文由“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提供
8.(5分)“软草平莎”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2分)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
(2分)触景生情(1分),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
9.(6分)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线充足,“气
如薰”表明香气浓郁;(2分)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
薰香扑鼻而来;(2分)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
(2分)。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②,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任颍州知州时所写,描述的是人们到颍州西湖游春的景象。
画轮,指装潢华丽的车轮。
(1)第二句中“浸”字的妙不可言,请作赏析。
(2分)
(2)词的最后一句“日斜归去奈何春”常被人津津乐道,它表现了作者怎么的心理状况?请结合词的意境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浸”字把“映射”说成“浸泡”,把“云影”说成“真云”,形象写出湖水的清彻。
(2分,每点1分。
意思接近便可)(2)作者由日斜人归想到美妙的春光行将逝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西湖春游,渡过了一天欢快的日子,归去之际,不免若有所失,由欢喜而转入惆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表现了作者由欢快转向悲凉的心理状况。
(4分。
结合词意具体分析2分,只要触及其中一方面分析公道便可;心理状况2分,答悲凉或惆怅给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
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
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
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词篇的“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的特点。
首先要读懂词句,从字里行间分析词篇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大意: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
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所以说“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