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热力学

合集下载

第十六章氮、磷、砷一、是非题1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

第十六章氮、磷、砷一、是非题1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

第十六章氮、磷、砷一、是非题1. 在N2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中,σ2p的能量比π2p高,因此,N2参加反应时,应首先打开σ键,而不是π键。

2. 白磷分子式为P4,几何构型为四面体,每个磷原子的3s、3p轨道都发生了sp3杂化。

3. NO2-和O3互为等电子体;NO3-和CO32-互为等电子体;HSb(OH)6、Te(OH)6、IO(OH)5互为等电子体。

4. 用棕色环反应鉴定NO2-和NO3-时,所需要的酸性介质是一样的。

5. 固体的五氯化磷,实际上是离子化合物[PCl4]+[PCl6]-。

二、选择题1. 用煤气灯火焰加热硝酸盐时,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是A.硝酸钠B.硝酸锂C.硝酸银D.硝酸铯2. 有关H3PO4、H3PO3、H3PO2不正确的论述是A.氧化态分别是+5,+3,+1B. P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C.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D. 都是三元酸3.将NO2气体通入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应该是:A NaNO3、NaNO2、H2OB NaNO3、NaNO2C NaNO3、H2OD NaNO2、H2O4. P4O6称为三氧化二磷,它可以:A.溶解于冷水中,生成H3PO3B.溶解于冷水中,生成H3PO4C.溶解于热水中,生成H3PO3D.以上都不对5.以下含氧酸中,二元酸是:A 焦磷酸B 次磷酸C 亚磷酸D 正磷酸6.HNO2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它在水溶液中:A 不分解为HNO3和NOB 不能全部电离C 不作为氧化剂D 不作为还原剂7.磷的单质中,热力学上最稳定的是:A.红磷B.白磷C.黑磷D.黄磷8.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π34的是:A. SO2B. NO2-C. HNO3D. NO3-9.关于五氯化磷(PCl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由氯与PCl3反应制得B.它容易水解生成磷酸(H3PO4)C.它在气态时很稳定D.它的固体状态是结构式为[PCl+][PCl6-]的晶体410.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A.H3BO3B.H3PO2C.H3PO3D.H3AsO411. 既能溶于Na2S又能溶于Na2S2的硫化物是A. ZnSB.As2S3C. HgSD. CuS12. 在NaH2P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主要产物是A. Ag2OB. AgH2PO4C. Ag3PO4D. Ag2HPO413.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二元弱酸B.都是二元弱碱C.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14、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A、AgNO3B、Pb(NO3) 2C、Zn(NO3) 2D、NaNO315、关于五氧化二磷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分子式是P4O10B、它容易溶于水,最终生成磷酸C、它可用作高效脱水剂及干燥剂D、它在常压下不能升华16、关于PCl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C、遇干燥氧气,生成氯氧化磷(POCl3)D、遇干燥的氯气,生成PCl517、欲使含氧酸变成对应的酸酐,除了利用加热分解外,一般采用适当的脱水剂,要将高氯酸变成其酸酐(Cl2O7)一般采用的脱水剂是( )A、发烟硝酸B、发烟硫酸C、五氧化二磷D、碱石灰18、对于白磷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以单键结合成P 4四面体B. 键角为75度C. 键的张力很大D. 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19、下列物质易爆的是()(A) Pb(NO3)2(B) Pb(N3)2(C) PbCO3 (D) KMnO420、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A) NH3和ClO-(B) NH3和Cl-(C)NO-和Cl-(D)NH4+和Cl-221、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C) H3PO4和HCl (D) PH3和HClO22、二氧化氮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A) NaNO2和H2O (B) NaNO2,O2和H2O(C) NaNO3,N2O5和H2O (D) NaNO3,NaNO2和H2O23、有关H3PO4、H3PO3、H3PO2不正确的论述是()(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D) 都是三元酸24、实验室中白磷是浸泡在()中;金属钠是浸泡()中。

热力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热力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热、功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及 其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研究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 能量效应;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31
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热力学方法 •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 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31
状态方程
体系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称为状态方 程(state equation )。
对于一定量的单组分均匀体系,状态函数 T,p,V 之间有一定量的联系。经验证明,只有两个 是独立的,它们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T=f(p,V) p=f(T,V) V=f(p,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0/31
热力学平衡态
当体系的诸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则体系 就处于热力学平衡态,它包括下列几个平衡:
热平衡(thermal equilibrium) 体系各部分温度相等。
力学平衡(mechanical equilibrium) 体系各部的压力都相等,边界不再移动。
环境(surroundings)
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 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 环境。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录
返回
2020/10/31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第16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16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0
6
5 4 3 2
5 6
7 8 9
1
45 10
1 210=1024


10
总数
0


实际的气体分子数很大。如 一摩尔的气体就有 N0=6.0221023个分子。
若一摩尔气体作自由膨胀,所有分子都回到一边去 的几率只有1/ 2 N 0
气体自由膨胀(过程进 行方向) 概率小的宏观态 概率大的宏观态 包含微观量子态少的宏 观态 包含微观量子态多的宏 观态 有序(整齐) 无序(混乱)
有!
什么过程是可逆过程?
1.所有的单个质点,或者几个质点的力学过程是可逆的!
例不计阻力的单摆运动
没有摩擦力的牛顿力学过程是可逆的!
单纯的无耗散的机械运动是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理想化的过程。
2.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是 可逆过程。
理想极限:将砝码无限 细分,足够缓慢地取走 它们,在PV图上 可得一曲线。
玻尔兹曼定义的熵( 1877 )
还有克劳修斯定义的热力学熵(P399)
k:玻尔兹曼常数, :微观量子态数目
熵是系统无序度大小的 量度,熵是态函数,与 过程无关。
S k ln
近来国际上一些 物理教育改革家 企图把物理学归结为 少数几个基本概念, 尽管各家之言 见仁见智, 但无例外地把熵 (或其等价的说法, 如能的退降) 列为一条。
P
活塞与汽缸间无摩擦, 设为等温过程
1 2
1
吸热Q 对外作功A
放热Q 外界对系统作功 A
2
且A A,Q Q
V
因而 1 2是一可逆过程
爱能费斯特的狗与跳蚤的故事
跳蚤作为一个热力学个体呢?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热机效率与制冷系数的关系
二者均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密切相关,揭示了热量传递和转换的方向 性和限度。
卡诺循环及其效率计算
卡诺循环定义
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可逆循环,是热力学中最理 想的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效率计算
卡诺循环的效率仅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有关,计算公式为 η=1-T2/T1,其中T1和T2分别为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本概念ppt 课件
CONTENTS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义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麦克斯韦
关系式 • 热力学函数与性质 • 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
0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义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
热力学系统
所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有物质、能量 交换的封闭体系。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方程
pV=nRT,其中p表示压强, 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 ,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热 力学温度。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分析
绝热过程
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热力学过程 。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特点
在绝热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完全取决于外 界对系统做的功或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
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
麦克斯韦关系式
描述热力学系统四个状态参量(p、V、T、S)之间 的偏导数关系。
应用领域
用于解决热力学中的复杂问题,如热机效率、制冷系 数等计算。
推导过程
基于热力学基本方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数学变 换得到麦克斯韦关系式。
理想气体多方过程分析
多方过程定义
在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满 足某种特定关系,如等温过程、 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等。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物理九年级上16.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能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区别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学习过程:一、走进课堂实验: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你知道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移和转化的吗?二、探究发现(一)能的转化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_________下转化,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是_____能转化_______能,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是 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如克服摩擦做了100J的功,就有______J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3.人类对各种能源的利用,都是通过___ ____来实现的。

(二)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它只会从 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_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和转移___。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最的基本定律之一。

(三)拓展性阅读:“永动机”的故事历史上曾经无数人痴迷于永动机的设计和制造,在热力学体系建立之前,这些人中即有科学家,也有希望借此成名发财的投机者。

历史上著名的永动机骗局有:自动轮骗局:1714年,德国人奥尔菲留斯声称发明了一部名为自动轮的永动机,这部机器每分钟旋转六十转,并能够将16公斤的物体提高相当的高度,当他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进行了公开实验后,名噪整个德国。

1717年一位来自波兰的州长在验看了安放自动轮的房间后,派军队把守这座房屋,40天他发现自动轮仍在转动,便给奥尔菲留斯颁发了鉴定证书。

第16讲热力学基础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第16讲热力学基础

第16讲热力学基础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第16讲热力学基础

第16讲:热力学基础——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内容:§6-5,§6-6
1.等温过程(10分钟)2.绝热过程(20分钟)3.循环过程(30分钟)4.卡诺循环(40分钟)要求:
1.掌握等温过程内能、功和热量的变化;
2.掌握绝热过程内能、功和热量的变化;
3.掌握循环过程的特点;
4.理解卡诺循环的特点;
5.掌握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重点与难点:
1.循环过程的特点;
2.热量效率的计算;
3.卡诺循环的特点。

作业:
思考题:P218:9,10,12,13
练习题:P221:17,19,21,23
外界对系统作功等于系统增加的内能
形式传给高温热源,其结果可使低温热源的温度更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吸热
两温度间工作的各种制冷机的制冷系数的最大值。

当高温热源温度一定时,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制冷机的制冷系数越低。

热力学教学课件

热力学教学课件

04 热力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能源分类及利用现状
能源分类
根据能源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化石能源 、核能、可再生能源等。
利用现状
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但可再 生能源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
能源问题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热力学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
热力循环
01
压力测量实验方法及技巧
液柱式压力计
利用液柱高度变化来测量压力,常见有U形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 等。
弹性式压力计
利用弹性元件受压变形来测量压力,如弹簧管压力计、膜片式压力 计等。
压力测量技巧
选择合适的压力计和测量方法,确保压力计与被测系统连接良好,避 免漏气和堵塞现象。
比热容测量实验方法及技巧
绝热法
热辐射与地球能量平衡
热力学原理揭示地球如何吸收和发射热辐射,以及温室气体如何影 响这一平衡。
减缓温室效应的策略
通过热力学分析,探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方法。
大气污染与热力学
01
02
03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热力学原理有助于理解大 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 过程。
化学反应与热力学
大气污染涉及许多化学反 应,热力学可提供反应方 向和限度的理论依据。
封闭系统
与外界仅有能量交换而无 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平衡态与过程
01
热力学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各部分的宏观性 质长时间内不发生变化的状态。
02
热力学过程
系统由一个平衡态转变到另一个平衡态的经过。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 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热力学ppt课件

热力学ppt课件

解: Qab
CV
( Tb
Ta
)
5 2
8.31( 400
300 )
2080( J
)
Qbc
RTb
ln
Vc Vb
8.31 400 ln2
2326.8( J )
Qcd CV ( Td Tc ) 2080( J )
Qda
RTd
ln
Va Vd
8.31 300 ln 1 2
1745.1(J)
5
总吸热
所进行的讨论不仅适合于蒸汽机,而且可以应用于一
切可以想象的热机,不管它们用的什么物质,也不管
它们如何动作”
---卡诺
14
1. 研究循环过程的理想模型——卡诺循环
思考: 试设想最简单的循环模型
P
P
等温线
等温线
V
V
0
0
是否最简单? 要无穷多个热源才能得以实现, 循环图形的外形简单,实际过程复杂。
怎样才简单? 热源最少。
从高温热源吸热 Q1
(可能不止一个)
代价
向低温热源放热
Q2
(可能不止一个)
对外做功 A净 Q净 Q1 Q2
效果
热机效率:
A净 Q1 Q2 1 Q2
Q吸
Q1
Q1
4
例一. 1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如图循环 ?
注意是 T-V 图 斯特林循环
Tbc 400K, Tad 300K
1 2 dp 0
M
Q吸 C p ( T2 T1 )
2 3 dQ 0 T2 p2 1 T3 p1 1
3 4 dp 0
4 1 dQ 0
M
Q放 C p ( T4 T3 )

热力学完整ppt课件

热力学完整ppt课件

01
02
空调制冷技术原理:利 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 发吸收室内热量,再通 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 成高温高压气体,经冷 凝器散热后变成低温低 压液体,如此循环实现 制冷。
节能措施探讨
03
04
05
采用高效压缩机和换热 器,提高制冷效率。
优化控制系统,实现精 准控温和智能节能。
采用环保制冷剂,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化学热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
反应热的概念及分类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及 实例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及意义
盖斯定律在化学热力学中应用
盖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盖斯定律在相变热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判据
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热力学完整ppt课件
目 录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量传递与热平衡 • 气体性质与过程分析 • 相变与相平衡原理 • 化学热力学基础 • 热力学在能源工程领域应用
0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孤立系统
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 换的系统。
开系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 系统。
04
相变与相平衡原理
相变现象及分类
相变现象
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如固、液、气三相之间的转变。
分类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一级相变涉及 热量的吸收或释放,体积发生变化; 二级相变无热量交换,体积不变。
相平衡条件与克拉珀龙方程
相平衡条件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各相之间达到动 态平衡,各相的性质和组成不再发生变 化。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16对流换热计算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16对流换热计算

解: t 200 30 q裸管= 1700W m 2 1 1 10 q绝缘 t 50 30 200W m 2 1 1 10
4、尺寸为 100cm 80cm的大玻璃窗,玻璃厚 104cm, 0.762W (m K )。室 内空气与玻璃板的换热 系数 1=10W (m 2 K ),室外空气与玻璃板的 换热系数 2 =20W (m 2 K )。室内空气温度为 20C,室外大气温度为- 20C。试求通过该玻 璃窗的热流量Q和热流密度q。
tf1=20°C q
α1 tt
w1
α2 tf2=-20°C
tw2
1
1 2
1
教材P155 中( 13 - 8式) :k
1

1 是错误的。 2
1.火管锅炉炉胆的热流密度为48000W/m2,钢板 制成的炉胆厚度为20mm,试求其内外壁面的温差, 设:(1)炉胆两侧没有污垢;(2)在水的一侧积有1.5㎜ 厚的水垢;(3)在水的一侧积有1.5㎜,另一侧积有2 ㎜厚的烟灰。
2.蒸汽管的外径为108mm,管外包以λ=0.1W/(m·K)的绝热材料,蒸汽温度为 330℃(由于蒸汽与管壁间的对流热阻和管壁的导热热阻要比绝热材料的热阻小得多, 可略去不计,所以可近似地认为绝热层内壁的温度等于蒸汽的温度)。若要使绝热层外 壁面的温度不超过40℃,每米管长的热损失不超过ql=150W/m,试求绝热层的最小厚 度应为多少。 d 330 40 d (330 40) 2 0.1 1.215 解:qmin ln 2 =1.215 2 e d d1 150 d1 ln 2 d1 2 d2 1 d 2 d1 d1 e1.215 1 min= d1 0.108 =0.128m 2 2 2 解说:

第16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第16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1).一个分子对dS 的一次碰撞
设该分子速度为 v, 碰i 撞后
子动 量vix的改变量为
v不iy变及,viz 变为
v
,则分
ix
( mv ix ) mv ix 2mv ix vixdt
ds
x
ds 所受冲量为 2mv ix
(2). dt 内所有分子对 ds 的
作用
① v组i 分子对ds 的作用
体积为 vixdtds 的斜柱体内所有分子都与ds 相碰撞.
------称为热力学。
优点:可靠、普遍。
缺点:未揭示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2.微观法: 物质的微观结构 + 力学规律+统计方
法 ------称为统计物理学
其初级理论称为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动理论)
优点:揭示了热现象的微观本质。
缺点:可靠性、普遍性差。
第十六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16-1 气体的状态参量 平衡态
二 状态参量
对一定量的给定气体的状态,常用气体的体积V, 压强P,温度T三个物理量描述。把这三个标志气 体状态的物理量叫状态参量。
1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空间,也就是容 纳气体的容器的容积
2 压强P:气体分子施予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垂直压力
1atm=76cmHg=1.013×105Pam
3 温1t度orTr:=1宏3观3.3上2表Pa征物体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大量 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 只有在平衡态时,状态参量才具有一定的量值, 否则不确定。
第十六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dt 时间内,能与面元ds相碰的速度为 v的i 分子数
为 ni vixdtds
ds所受冲量为 nivixdtds 2mvix 2mnivix2dtds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七章卤素总体目标:1.掌握卤素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2。

掌握卤素及其化合无各氧化态间的关系各节目标:第一节卤素单质1.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等2.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作用、与金属的反应、与非金属反应、与氢气的反应及其递变规律;了解卤素单质的用途3.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第二节卤化氢和氢卤酸掌握卤化氢的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卤化氢的制备方法第三节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了解卤化物的分类;金属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的主要性质和制备第四节卤素的含氧化合物了解卤素含氧酸及其盐酸性、氧化性强度及变化规律Ⅱ习题一选择题1.某元素的电势图为:EA˚M4+-0.15M2+—0.14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2+不能发生歧化反应B. M2+是强氧化剂C. M是强还原剂 D. M4+与M 反应生成M2+2。

碘的电子结构式是[Kr]5S25P5 ,指出下列哪种化学式的化合物不能存在()A.IF5 B.IF7C.Na3H2IO6D。

HIF3.下列关于(CN)2的反应中,不象卤素单质反应的是( )A.(CN)2 +H2O==HCN+HCNO B.可在空气中燃烧C.与银、汞、铅反应得难溶盐 D。

与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等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介质中,卤素电对X2|X¯不变B。

由于卤素阴离子(X¯)具有还原性,所以能用电解卤化物水溶液的方法制备卤素单质C。

卤素阴离子可以作为路易斯碱而构成配合物的内界D。

氟的电负性最大,所以F2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所有共价键中最强的5.在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产物可能是( )A。

I2和Cl¯ B.ClO3和Cl¯C。

ICl2¯D。

以上产物均有可能6.将氟气通入水中,生成的产物可能有()A。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_第十六章_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_第十六章_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那样朝同一方向流动。
一般情况下,不均匀温度场仅发生在靠近换热壁面的薄层 之内。在贴壁处,流体温度等于壁面壁面温度tW,在离开壁面
的方向上逐步降低至周围环境温度。
定义: 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 工程应用: 暖汽管道的散热 不用风扇强制冷却的电器元件的散热 事故条件下核反应堆的散热 产生原因: 不均匀温度场造成了不均匀密度场,浮升力成为运 动的动力。
多取截面平均流速。
定性温度:计算物性的定性温度多为截面
上流体的平均温度(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
度)。
1 ' " t f (t f t f ) 2
1。管内层流换热关联式
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
常常处于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下列齐德
-泰特公式:
Re f Pr f Nu f 1.86 l/d
状凝结理论
1 、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
潜热释放给固体壁面,并在壁面上形成凝结液的
过程,称凝结换热现象。有两种凝结形式。
2 、凝结换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1)膜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 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 称膜状凝结。
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
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
tw ts
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
热阻
g
(2)珠状凝结
定义: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 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 小液珠的凝结形式,称珠状凝结。
g
tw ts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 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热力学定律课件

热力学定律课件

热力学定律课件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以及与物质性质相关的学科。

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热力学中,有几条基本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解释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热力学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物理过程中的转化和传递是守恒的。

根据该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量的变化,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被称为熵增定律,表明在孤立系统中,熵(一种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总是趋向增加。

简单来说,自然界中的过程总是趋于无序化。

熵增定律可以通过热力学温度和熵的关系来表达,即:dS ≥ dQ/T其中,dS表示系统熵的增加量,d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T 表示系统的温度。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熵的值趋近于一个常数,即系统的熵接近于零。

换句话说,绝对零度是无法达到的。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熵的值为零,即:S(T=0) = 0这个定律为我们研究低温物理学和物质性质提供了基础。

四、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传递现象热力学第零定律表明,如果两个系统和第三个系统分别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之间也处于热平衡状态。

换句话说,在热平衡状态下,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这个定律为我们测量温度提供了基础,也为温度的传递现象提供了解释。

五、热力学第四定律:能量转化效率的上限热力学第四定律,也被称为卡诺定律,明确了能量转化效率的上限。

根据热力学第四定律,理想卡诺循环的效率是温度差的函数,对于给定的热源和冷源温度,卡诺循环的效率是所有可能工作循环中最高的。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二十三讲)16-1、2、3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二十三讲)16-1、2、3

第十六章 辐射换热辐射热是热传导的另一种方式,其机理与导热、对流换热完安全不同。

本章主要介绍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辐射换热的增强与削减。

第一节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一、热辐射辐射:物体因某种原因而通过电磁波向外发射能量的现象称为辐射。

被发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根据电磁波原理,辐射能的发射是原子内部经过复杂运动的结果。

发射辐射能是各种物质的固有特性。

任何时候、任何物质都在发射辐射能,也在吸收辐射能。

热辐射:物体由于自身温度或热运动而对外发射辐射能的现现象称为热辐射。

物体只要有一定的温度,就不可避免地向外发射热辐射,温度越高,物体热辐射能力越强,发射的热辐射能量越多。

辐射能是由电磁波传递的。

按波长的范围,电磁波可分为不同的射线,如图6-1所示。

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辐射的波长在0.4~1000μm 之间,这一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热射线。

其中包括可见光线(0.4~0.75μm )、近红外线(0.75~25μm )和远红外线(25~1000μm )。

8-106-4-2-101034106)(m μ可见光电磁波与热射线图1-16热射线中,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很窄,又位于短波区,在一般工程范围内热效应较小;近红外线的能量占热射线能量的大部分;远红外线在近十年中才被利用于某些材料的烘干加热流程中,耗能小、效果好。

微波炉就是利用远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的。

远红外线可以穿过塑料、玻璃及陶瓷制品,但却会被像水那样具有极性的物体吸收。

因为被加热的物体中一般都含有水,所以远红外线加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加热手段。

二、辐射换热及其特点辐射换热: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以热辐射形式实现热量交换的现象称为辐射换热。

辐射换热的特点:(1)参与辐射换热的物体无须接触;(2)辐射换热不必借助中间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以光速进行;(3)任何物体在不断发射热辐射的同时也在吸收热辐射。

辐射换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的总效果。

热力学R-16

热力学R-16

p ⎡ ∂ (nB ) ⎤ 对n1微分可得: Z ≡ ⎡ ∂ (nZ ) ⎤ = 1+ 1 ⎢ ⎥ ⎢ ⎥ RT ⎣ ∂n1 ⎦ T ,n ∂n1 ⎦ P ,T ,n ⎣ 2 2
ˆ = 1 ln φ1 RT

P
0
⎡ ∂ (nB ) ⎤ p ⎡ ∂ (nB ) ⎤ ⎢ ⎥ dp = ⎢ ⎥ ∂n1 ⎦ T ,n RT ⎣ ∂n1 ⎦ T ,n ⎣ 2 2
(
)
[
]
p 25 2 ˆ ln φ 2 = B22 + y12δ 12 = − 1860 + (0.5) (25) = −0.0172 (8314)(323.15) RT
(
)
[
]
ˆ φ1 = 0.987
ˆ φ2 = 0.983
(2)利用立方型方程计算逸度
基于立方型方程经过推导可有:
ˆ = bi (Z − 1) − ln (Z − β ) − q I ln φi i b
qi 2.39194 4.55795
ˆ ln φi
ˆ φi
-0.05664 -0.19966
0.94493 0.81901
6.3.活度
研究液液相、液固相、气固相等不同聚集态之间的平衡问题 时,可以借助活度的概念。
6.3.1.纯液体与固体组分的
借助液体逸度的概念,定义纯液体或固体组分的活度为:
fi ai ≡ θ fi
(6/3-1)
式中fθi为纯液体或固体组分的标准态逸度 活度又称相对逸度,为任意状态逸度与标准态逸度之比。
标准态的确定是活度的取值基础 对纯液体或纯固体组分来说,规定取活度的标准态为任意温度 T、标准压力100kPa(1bar)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状态

第十六章珠光体

第十六章珠光体

第一节 珠光体的组织与晶体结构
转变过程中温度突变对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影响
第一节 珠光体的组织与晶体结构
②C含量:亚共析钢,C含量增加,间距减小;过共 析钢, C含量增加,间距减小;共析钢间距大于 过共析钢。
③合金元素:Co、Cr显著减小间距,Cr的作用更明 显。Ni、Mn、Mo增大间距(原因可能与这些元 素对过冷度及碳的扩散影响有关);
第二节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片状珠光体的核过程(Fe3C为领先相)示意如下:
问题:珠光体纵向长大还是横向长大? 目前认为,初期纵向和横向都长大,后期按
分枝长大机制进行。
第二节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第二节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珠光体长大时,纵向长大是渗碳体片和铁素 体片同时连续地向奥氏体内延伸,而横向长大是 渗碳体片和铁素体片交替堆叠。
第二节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第二节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一、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奥氏体过冷到A1温度以下将发生珠光体转 变,转变的进行需要一定的过冷度,以提供相 变时消耗的化学自由能。由于珠光体转变的温 度较高,铁原子和碳原子都能扩散较大距离, 珠光体是在晶体缺陷较多的晶界处形核,因而 相变需要的自由能较小,即在较小的过冷度下 便可发生珠光体转变。
⑴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当共析碳钢由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时,将由 均匀固溶体转变为点阵结构与母相截然不同的渗 碳体和铁素体的两相混合物,即:
相组成: 碳含量:
γ→ 0.77%
α+ 0.02%
Fe3C 6.69%
点阵结构: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第二节 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因此珠光体的形成包含着同时进行的两个过程:
第一节 珠光体的组织与晶体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
η =1−
Q2 RT ln 2 + CV (Ta − Tc ) =1− c Q1 RTa ln 2 + CV (Ta − Tc )
例1 6 -1 0 已知 1mol 理想气体的定容热容量为 CV,由状态 a(T1,V1)经过下列三个可逆 过程:先绝热膨胀到体积 V2=2V1,再等容加热至温度恢复到 T1,最后等温压缩回到状态 a。 (1)计算每一个过程的熵变是多少? (2)求等容过程与外界环境的总熵变是多少? (3)整个循环过程系统的熵变是多少? [ 解] (1)根据熵增加原理,可逆绝热过程熵不变,故
5 × 0.06(400 − 100) = 45 J 2 Q1 = ∆E1 + A1 = 45 + 9 = 54 J ∆S1 =
b→ a
∫µC
Ta
Tb M
ab
dT -1 = 3 × 0.06 ln 4 = 0.25 JK T
A2=0
∆E 2 = M 5 CV (Tc − Tb ) = × 0.06 × (−200) = − 30J µ 2


∫R V
V2
V1
dV
(2)等容过程中,系统和外界构成绝热系统,因为过程是可逆的,所以系统和外界环 境的总的熵不变。
∆S 大系统 = 0
(3)因为熵是状态函数,系统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回到原状态,故
7
∆S 系统 = 0
例1 6 -1 1 求理想气体在绝热自由膨胀过程中的熵变。 [ 解] 设理想气体从体积 Va 绝热自由膨胀到 Vb,其初、末温度保持不变,显然这是一个不 可逆过程。为了计算熵变,设想理想气体与一温度为 T 的恒温热源接触,从体积 Va 等温膨 胀到 Vb,这时气体的熵变为
P2 P1 1 2
θ
O V1 V2 图 例 16- 8
3 V3 V
∆E1 = CV (T2 − T1 ) 5 = RT1 2
Q1 = A1 + ∆E1 = 3RT1
在 3→1 过程中,系统放热
Q2 = − A3 = +RT1 ln V3 = RT1 ln 8 = 2.08RT1 V1
整个循环过程的效率
= −1418 J Q3 = ∆E − A3 = −1418 − 567 = −1985 J
例1 6 -3 将 420J 的热量传给标准状态下的 5 克氢气,若分别在: (1)体积不变; (2)压 强不变的情况下,问热量转化为什么能量?氢气的温度为多少? [ 解] (1)体积不变时,热量全部转化为氢气的内能 ∆E = Q = 420 J 又因为 所以 即 (2)压强不变时,有
M = 0.5mol, µ
V2 = 0.5 , V1
T1=273K, CV =
5 -1 -1 R = 20.78 Jmol K 2
(1)等温过程
A1 = − V M RT1 ln 2 µ V1 1 2
= −0.5 × 8.31 × 273 × ln = 786 J ∆E1 = 0
Q1 = − A1 = −786 J(放热)
w= T2 −13 + 273 = = 6.5 T1 − T2 300 − (−13)
所以
A=
Q2 2.09 ×105 = w 6.5 Q ′ 2.09 ×10 2 = = 32.2 W w 6 .5
= 3.22 ×10 4 J
( 2)
P=
例1 6 -6 一理想可逆热机高温热源保持在 T1=373K, 在循环中向 T2=293K 的房间放出热量, 同时用该热机输出的功驱动一理想热泵从 T3=276K 的恒温热源抽取热量,也向房间散热。 问当热机从高温热源抽取 100J 热量时,房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设房间为恒温) 。 [ 解] 由热机的效率公式
Ta b
d O Va
Tc
Q A =1− 2 Q1 Q1
c 2Va V
图 例 16- 9
6
Qab = A1 =
b→ c

V
2V
PdV = RTa ln 2 > 0
Qbc = CV (Tc − Ta ) < 0
c→ d
Qcd =
d→ a
∫ PdV = −RT
2V
V
c
ln 2 < 0
Qda = CV (Ta − Tc ) > 0
η= A 3 = = & 5.6% Q 54
例1 6 -8 1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如图所示的可逆循环过程,其中 1→2 为直线,2→3 为绝热线,3→1 为等温线。已知 θ = 45°,T2=2T1,V3=8V1。求此循环的效率。 [ 解] 在 1→2 过程,由于 θ = 45°, P
A1 = 1 ( P2V2 − P1V1 ) 2 1 1 = RT2 − RT1 2 2 1 = RT1 2
4
′= Q2 + Q 2
Q1T2 T3 T − T2 + × 1 × Q1 T1 T2 − T3 T1
276 373 − 293 293 = + × ×100 373 373 293 − 276
= 427 J
例1 6 -7 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按照图中所示的循环可逆地运行,图中 ca 为等 - - 压线,bc 为为等容线,在 a 点,Pa=2Jcm 3,Va=3cm3,Ta=100k,在 b 点,Pb=4Jcm 3。求: (1)在 b 点和 c 点的 V 和 T; (2)每个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交换的热量、内能的变化和 熵的变化; (3)循环的效率。 (Cab=3R) P [ 解] 如图,直线 ab 通过原点,其方程为 P=KV b
Q = ∆E + A
∆E =
M CV ∆T µ
, CV =
5 R = 20.78 2
∆T =
∆E ⋅µ 420 × 2 = = 8 .0 K M⋅ CV 5 × 20.78
T2 = T1 + ∆T = 273 + 8 = 281 K
即热量一部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对外做功。根据
M M 7 C P ∆T = CV ∆T + A , C P = R µ µ 2
Q2 = ∆E 2 = −30 J
∆S 2 =
c→ a
∫µC
Tb
Tc M
V
dT 5 1 -1 = × 0.06 ln = −0.1 JK T 2 2
5
A3=Pa(Va-Vc)=2 (3-6)=-6J
∆E 3 = M 5 CV (Ta − Tc ) = × 0.06 × (−100) = −15 J µ 2
第十六章
一、知识网络
功、热量、内能
热力学
热力学系统
不可逆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 (判定不可逆方向准则)
1.几种典型过程: 等容过程 等压过程 等温过程 绝热过程 直线过程 P=CV(C 为常数)
2.循环过程 正循环(热机循环) 逆循环(致冷机循环) 3.卡诺循环 卡诺热机 卡诺致冷机
Q3 = ∆E3 + A3 = −15 − 6 = −21 J
∆S 3 =

Tc
Ta
M dT 7 1 -1 CP = × 0.06 ln = −0.15 JK µ T 2 2
(3)循环效率 气体完成一个循环,对外所做的净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 A=A1+A2+A3=9+0-6=3J Q=Q1=54J 故循环效率为
V1 T1 = V2 T3 ,
2
T3 =
A3 = −
V2 ⋅ T1 = 0.5 × 273 = 136.5 K V1
V2 V1 2
∫ PdV = P(V
− V1 ) =
1 P1V1 2
=
1M 1 RT1 = × 0.5 × 8.31× 273 2 µ 2
= 567 J
∆E 3 =
M CV (T3 − T1 ) = 0.5 × 20.78 × (136.5 − 273) µ
1
三、典型例题 例 1 证 例1 6 -1 令金属棒的一端插入冰水混合的容器内,另一端与沸水接触,待一段时间后,棒 上各处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金属棒是否处于平衡态?为什么? [ 解] 此时金属棒不处于平衡态。 因为平衡态是指孤立系统经过相当长时间后, 其各种宏观 性质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这里金属棒所处的状态是在外界, 即冰水混合容器和沸水的作用 下,使热传导不断进行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金属棒不是孤立系统,它与外界有能量交换。 此时虽然棒上各处温度不变,但金属棒并没有统一的温度,热力学把这种状态称为定态,它 不是平衡态。 例1 6 -2 分别通过下列准静态过程把标准状态下 0.014kg 氮气压缩为原体积的一半。 (1) 等温过程; (2)绝热过程; (3)等压过程。求:在这些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传递的热量 和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设氮气分子为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 解] 由题意知
第二定律的数学描述
dS ≥ δQ T
熵增加原理
dS ≥ 0
卡诺定理
第二定律的两种典型 表述: 1.开尔文表述 2.克劳修斯表述
二、基本题型
1.关于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准静态过程中内能、功、热量的计算。 3.可逆循环中热量、功、内能增量以及循环效率的计算。这些循环过程包括: (1)卡诺循环; (2)由五种典型过程中的三个过程构成的循环; (3)由五种典型过程中的四个过程构成的循环。 4.逆循环(致冷机)中热量、功、内能增量及致冷系数的计算。 5.熵的计算。
可得
∆E ′= 5 5 Q = × 420 = 300 J 7 7 ∆E ⋅µ 300 × 2 = = 5 .7 K M⋅ CV 5 × 20.78
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