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备考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把握新课程高考特点认真做好复习备考

把握新课程高考特点认真做好复习备考
法 , 会 因 为 改 革 而 把 学 科 的 特 点 ( 括 理 化 实 验 、 文 学 科 不 包 语 词 句 以 及 文 学 常 识 等 ) 没 ; 理 控 制 试 题 难 度 , 重 减 轻 学 淹 合 注
校 ,2 5 %的 高 中学 生 进 人 高 中课 改 ;0 0年 全 国 所 有 省 、市 都 21
要 进 入 高 中 课 改 。 研 究 新 高 考 特 点 , 20 对 0 9年 我 省 首 次 实 行
高 中新课改 的高考具有 参考及借 鉴作用 。


新 课 程 高 考 的特 点
生 的 过 重 学 业 负 担 。 学 易 、 、 比 例 由 352调 为 442 英 数 中 难 :: ::。 语 易 、 、 比 例 为 352 难 度 值 在 07以 上 为 易 , 度 值 在 中 难 ::。 . 难
1 新 课 程 高 考 制 度 改革 的 要 求 . 把 学 生 的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与 高 考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引 导 学 生 全 面发 展 , 免 偏 科 ;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评 价 作 为 高 校 录 取 学 生 避 把 的 重 要 依 据 ; 以 人 为 本 、 育 为 先 、 德 树 人 作 为 教 育 的 根 把 德 立 本 任 务 ;为 适 应 高 中课 程 改 革 方 案 ,选 修 课 增 加 了 选 考 的 内
实 验 能 力 的 考 查 ; 视 知 识 与 生 活 、 产 的 联 系 , 注 现 代 科 重 生 关
技 发 展 ; 重 考 查 学 生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题 的 能 注 解
力 ; 重 考 查 学 科 思 想 方 法 的应 用 ; 理 控 制 试 题 难 度 , 意 注 合 注

新形势下的高考趋势与备考策略

新形势下的高考趋势与备考策略

新形势下的⾼考趋势与备考策略新形势下的⾼考趋势与备考策略第⼀部分:⾼考趋势的变化⼀、⾼考的两个重要特性1.选拔考试⾸先明确⾼考具有适当的难度;不能等同于平常的教学要求;能够对考⽣的综合素质予以区别;受不同⾼校的招⽣要求,需要对考⽣分出不同的层次。

2.公平性⾼考试题以⼤纲或课标为依据;回避任何教材(尤其是材料);回避有争议的内容(包括学术上的);不能对某类考⽣有利(如城乡、民族、地区、性别等⽅⾯)。

这两点是⾼考试题出题的标准。

清楚了这些,⼤家对⾃⼰的教学就有了⼀个准确的定位。

也就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

⼆、回顾⾼考改⾰1.实施途径考试科⽬的改⾰(减少科⽬)命题思路的改⾰(强调能⼒)组织管理的改⾰(统⼀⾄分散)政策法规对教学的约束(如不准校内办补习班,取消义教中的重点学校等)2.改⾰的轨迹92年三南试验“3+2”并逐渐推⼴98年⼴东试验“3+X”(3+1)2000年⼴东试验“3+1+⼤综”,晋、辽、苏、浙试验“3+⼩综”之后,“3+⼩综”成为主流2007年开始的新课程⾼考,到2008年,已有⼆⼗个省市加⼊到课改,还会进⼀步扩⼤规模。

2010年开始⼴东开始实⾏“3+⼩综”。

这也是⾼考改⾰的需要。

三、新课程下的⾼考特点1.⽬标的变化总体⽬标: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具体改⾰内容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改变过于注重结果的教育改变过于依赖⼀本教材和课堂的教育改变传授式的教学⽅式改变⼀卷定终⾝的评价制度2.主要途径的变化颁布课程标准弱化教材的功能⿎励以探究为主的⾃主学习⽅式,注重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3.试卷多元化(1)整体:2009年全国5套新课标试卷、2套全国卷和13套⼤纲⾃主卷;(2)历史:新课标6套(鲁宁⽂综、粤琼苏单科、粤加⽂基);全国⼀卷(辽陕晋冀豫闽浙皖湘鄂赣桂12省区);全国⼆卷(⿊吉蒙云贵⽢疆青藏9省区);⾃主命题6套(京津川渝⽂综、沪单科加⽂科综合能⼒)(3)特⾊:命题权下放,新旧并存,京派、海派、各省市等;(4)⾼校教师掌握命题权;5.考查主⼲知识化知识是能⼒的依托,能⼒是知识的运作。

2023最新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23最新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23最新高考备考工作总结2023最新高考备考工作总结【篇1】广东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

乐从中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取得了上重点线58人,上本科线465人的骄人成绩。

上线人数及增幅均位居顺德区同类学校首位。

这一学年,我负责高三(9)班、(16)班两个个班级的理科综合物理教学工作,其中(9)班为理科C类班,(16)班为理科B类班。

现将我这一学年以来的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这一学年,是高三复习备考重要时期,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这一年里巩固基础,形成能力,建立自信,我认真做到了以下几点:1、坚持集体备课我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高考考试说明,仔细研习高考复习资料和高考模拟试卷,与同备课组的张文安老师、曾杰老师、杨金老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一起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精心挑选例题、习题和考题,认真审核,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认真做好教后反思、考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精讲精练、及时测试、及时反馈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复习中采取精讲精练的方式,对学生完成的试卷练习进行及时反馈评价,针对所教授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复习资料进行大胆的取舍。

对学生能够拿分的题型多加练习,对学生无能为力的题型大胆放弃。

坚持每周做一套高考理综模拟题,2-3套物理模拟题。

并及时收回、及时批改,,因为我深知,只有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如果过几天以后才去讲评,学生已经失去了那份对试题答案渴望的热情,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也就是说必须做到“及时反馈”。

3、认真分析和研究各地高考试题,尤其是近年的广东高考题是广东高考实行小综合的第一年,通过研究理综考题,我们发现了物理命题的特点:注重基础、注重教材,主要面向广大中等层次的学生,并在压轴题上体现能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注重收集广东各市的高考模拟题,并运用到我们平时的训练当中,为我们平时复习过程中没有注意的细节进行有益的补充。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2023)全文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2023)全文

素养基于实然而趋于应然,融二者为一体,有较强的观念 含蕴,凸显主动获得能力和主动应用能力的价值意义。从另一 个层面看,素养与先天禀赋有着重要区别。素养的土壤与养分 源自知识与能力,没有知识与能力,也就无法孕育素养。
命题的素养立意指向,体现在知识、能力、价值的融 通与应用中测评学生的素养水平。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 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更关注 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用做事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与 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 、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2023年是湖南省“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元年!
“新课标”作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再也没有考 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新教材”作为高考命题内容的 重要载体!“新高考”的考试模型决定今后10年以上 高考命题的方向!
一、“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的变化 变化一:新高考将不再有“选考”,全部是“必考”。 教育部颁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有“新要求”,所选的学科 课程要全部学完所有选择性必修课程。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第二年5月左右,就是平常所说的 冲刺阶段,该阶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这轮复习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解题速 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融会贯通,在知识应用中提升学 科核心素养。
(3)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模式为:考试讲评、反思纠错、回归教材、 答疑指导和总结提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理解与扎实推进,要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观念,确保在高考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应 用与迁移。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复 习的过程便是将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有利于知识 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素养层面上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对知 识加以整理和归纳,是提高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1. 引言1.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在新课改政策的背景下,高考备考策略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和优化。

新课改政策的实施,意味着高考内容和考试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备考的重点和方法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注重多角度综合能力培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拓展以及灵活运用考试技巧和策略,成为高考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只有深刻理解并灵活应用这些备考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备战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考备考策略的认识和实践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更新和调整备考策略,才能更好地迎接高考的挑战,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2. 正文2.1 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对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备考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新课改政策下高考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科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考生需要更多地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各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

高考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也在逐渐提升。

考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和练习,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新课改政策下高考内容变化,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制定备考计划,提高备考效率和备考质量。

考生需要密切关注高考政策的更新,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2 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学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

学生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考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高考备考的新理念

新高考备考的新理念

新高考备考的新理念
简介
新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大改革,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备考理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备考策略,以帮助学生在新高考中取得成功。

独立决策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独立决策,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和策略。

不要盲目追随他人的建议,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发挥优势
作为一名新高考备考者,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科目和领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并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可以更高效地提高成绩。

简单策略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简单策略,避免复杂的备考方法。

过于复杂的备考策略可能会使我们感到不知所措,增加备考的压力。

相反,我们应该选择简单直接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扎实
的研究。

不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这包括一
些来源不明确或不可靠的资料。

我们应该选择权威可靠的研究资料,确保我们所学的内容是准确可信的。

结论
在新高考备考中,我们应该采取独立决策、发挥优势、遵循简
单策略和避免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通过这些新的备考理念,我们
可以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

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新高考改革对备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以下是一份新高考备考工作计划的概要:1. 目标设定:- 明确备考目标,包括学生个人目标和班级整体目标。

2. 课程规划:- 根据新高考要求,调整教学计划,确保覆盖所有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

- 制定详细的课程表,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和练习。

3. 教材与资料:- 选择和更新适合新高考要求的教材和辅导资料。

- 收集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用于练习和分析。

4. 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新高考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新高考的理解与应对能力。

5. 学生指导:- 为学生提供选科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选择。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6. 备考策略:- 制定个性化的备考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 强化基础知识,同时注重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的培养。

7. 模拟考试:-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模拟真实高考环境,让学生适应考试节奏和压力。

8. 心理辅导:-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备考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9.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备考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0. 资源调配:- 根据备考需要,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

11. 健康保障:-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12. 反馈与调整:- 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备考计划。

13. 技术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提高备考效率。

14. 总结与反思:- 定期总结备考经验,不断反思和优化备考策略。

通过这份工作计划,可以系统地组织和管理新高考的备考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专家讲座)新教材与新高考的变化及2023届备考方向

(专家讲座)新教材与新高考的变化及2023届备考方向
新教材与新高考的变化
新教材的变化 新高考的变化 2023届备考方向
新课标
2017
新教材
2019
新高考
2020
新课程
新教材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册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册
新教材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线性规划

算法初步
“删减”
三视图
定积分
曲线与方程的定义

系统抽样、茎叶图
几何概型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绝对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
了解新旧教材的变化
二面角的平面角
分层抽样的样本平均数、百分位数、残差

复数的三角形式(选学)
数学归纳法(选学)
“新增”
全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选学)
相关系数、决定系数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新教材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目录
第六章 计数原理 第七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了解新旧教材的变化
映射
或命题、且命题、四种命题,推理与证明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高考是悬在高中学校和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高考的顾虑,极大地束缚了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政治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对做好备考复习教学至关重要。

标签:思想政治高考复习结构化教学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高中政治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政治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以做好备考复习教学呢?很显然,按课程改革的规律办事,采用科学有序的备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率和质量效果。

其实,复习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看它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

一、新课改条件下高考备考存在的问题1.高考方案不明朗高考是懸在高中学校和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高考的顾虑,极大地束缚了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家都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快,走得太远,不敢为天下先,都担心新课程实验没搞好,高考又砸了锅。

因此,有的教师一面按新课标要求上课,一面又要补充传统内容。

学了新教材,再来做传统的习题,“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多走路、走弯路。

2.理念先行与行动滞后之间存在矛盾广大一线教师虽然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学习了一些新课程理念,但在实践上有些教师习惯了轻车熟路的老一套,不愿另起炉灶,对新课程表现出抵触不满的情绪,致使课改在具体操作层面难以落地生根。

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善于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教学方法陈旧,不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少课堂以老师讲解为主,缺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论的获得不是习得而是被动接受,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等。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

新高考备考策略与心得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新高考模式的推行,更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考验。

在备战新高考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策略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选科的灵活性。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组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要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比如物理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化学需要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实验现象,历史则需要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学科的初步了解,结合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可以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方向。

在确定选科之后,就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时间是关键。

每天要为每门学科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不能厚此薄彼。

比如,对于数学和英语这样的主科,每天都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

而对于选考科目,要根据学科的难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分配时间。

同时,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比如在上学路上听英语听力,课间休息时回顾一下知识点。

课堂学习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思路。

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所讲的内容往往是重点和考点。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做好课堂笔记也非常重要,将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课后的复习和练习同样不能忽视。

复习要及时,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以通过做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建立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将错题整理在一起,定期进行复习,避免再次犯错。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新高考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如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经历,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CATALOGUE目录•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新课程新高考备考政策•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策略•新课程新高考备考实践探索•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实施效果…01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1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分析23高考备考阶段学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

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存在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锤定音”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

03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需要探索适应性的备考策略。

新课程对高考备考的挑战01新课程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考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02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高考备考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的转型01转变高考备考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调整高考评价体系,完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

03创新高考备考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

02新课程新高考备考政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适应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强化选择性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政策制定的背景与目标1政策实施的原则与方法2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选择。

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

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备考质量。

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备考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合作。

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程下高三复习教学实施策略高三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一年的复习备考非常关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一,明确目标。

在开展高三复习教学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复习备考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要求,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安排每个复习阶段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时间。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合理分配时间。

高三是紧张而繁重的一年,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复习备考工作。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我们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和休息时间。

避免学生学习过度导致精神和身体的疲劳。

第四,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五,提供有效的复习资料。

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复习资料进行复习。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优质的复习资料,包括复习笔记、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备考。

第六,进行定期检测。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我们可以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性进行辅导和提高。

第七,开展集体辅导。

复习备考阶段,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展集体辅导。

集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第八,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如学习分享会、学术讲座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高考教研工作总结报告

高考教研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2023年高考的落幕,我们高中教研组在总结过去一年的高考教研工作基础上,对新的一年高考备考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规划。

现将2023年度高考教研工作总结如下:一、高考教研工作回顾1. 强化高考政策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本学年,我们教研组高度重视高考政策研究,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各学科考试说明,全面了解高考命题趋势。

通过组织高考命题分析会、研讨高考真题等活动,使教师对高考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1)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

我们教研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统一。

(2)开展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学年,我们教研组组织了多场学科竞赛,如数学竞赛、英语口语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我们教研组实施差异化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备考指导,提高备考效率(1)制定备考方案,明确备考目标。

我们教研组针对高考改革和命题趋势,制定了详细的备考方案,明确了备考目标。

(2)开展模拟考试,提高备考针对性。

本学年,我们教研组组织了多次模拟考试,通过分析考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备考针对性。

(3)加强心理辅导,缓解学生压力。

针对高考备考压力,我们教研组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教师对高考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2)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3)备考过程中,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备考效果。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高考政策的理解。

(2)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2024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24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24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2024年的高考备考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岁月。

回顾这一年,我深刻感受到了备考的压力和困难,也体验到了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喜悦。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重点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目标明确、科学规划、科学学习、科学调整、积极备考。

一、目标明确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2024年的备考中,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即进入一所名牌大学。

这个目标不仅是我个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也是对自己家庭对我的期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高考备考的基石,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才能合理安排时间、任务和复习内容。

我在备考前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高中知识按重要性和难度划分,制定了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每一项任务都得到充分的准备。

这样的规划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提前预习、复习、巩固和反思。

三、科学学习在备考过程中,科学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科学学习方法,我能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注重掌握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善于总结规律和思考问题。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拓展思维,灵活应用知识,丰富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科学调整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需要科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态。

在备考过程中,我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鼓励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五、积极备考高考是一个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能力的考察。

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备考技巧,我采取了积极备考的策略。

我注重加强理化生等基础科目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我注重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英语水平;我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和比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探索中稳步前进——如何上好高三复习备考课

在探索中稳步前进——如何上好高三复习备考课

在探索中稳步前进——如何上好高三复习备考课进入一轮复习已经两月有余,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状态,准备迎接明年六月的新高考。

对于历史学课复习备考来说,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效果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结合学情展开教学。

我的教学模式如下:
我认为一轮复习只有通过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和练习揣摩高考真题,才能达到一定的复习效果因此历史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做题的基础。

在课前我会简单的进行单元知识体系的梳理和重难点的勾画以及典型例题的备讲,以此完成每周的备课任务。

在课堂上,每节课我都会以在黑板上建立时空坐标的形式带领学生对一课或两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然后再细化一些细小的问题加强记忆,利用早晚读早自习时间熟悉记忆,并传授适用的历史学习方法。

在讲题之前对归纳的知识点进行调板抽查,利用自习时间进行盯背,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讲题的过程中,首先强调答题的规范性,遇到一些已经讲过
的相同类型的题或者比较典型的题进行互动讨论,对于论述题要求学生必须成多个角度练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并逐步改进,引导学生历史题目的答题技巧,如选择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找到正确答案,材料题要学会分析总结材料,不可照抄材料等。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反馈也能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更好地探索出新的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因此在高考备考中,除了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下面是一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1.全面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学生要根据这些要求合理安排备考计划,并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知识是高考备考的基础,学生要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并能在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要善于归纳总结,做好知识框架的构建。

并且要多做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增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4.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要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5.注重运用多种学习资源。

新课程改革强调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运用,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丰富自己的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果。

6.合理安排备考时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要有合理安排,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素质的培养。

7.注重自我评价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时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中学高考备考工作总结5篇

中学高考备考工作总结5篇

中学高考备考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高考是每位中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备考工作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年度的高考备考工作已圆满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未来备考工作的质量,特作此工作总结。

二、备考工作的总体情况本年度高考备考工作围绕“科学备考、精准施策”的主题展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和措施。

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而努力。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1. 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本年度备考工作伊始,根据高考改革方向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学科知识点得到全面覆盖和深入讲解。

同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专项复习与模拟考试在备考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难点,组织了一系列的专项复习课程。

通过专题讲解、能力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并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做到因材施教。

3. 师生心理辅导备考期间,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此,学校专门组织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4. 考前冲刺与总复习临近高考前,全校进入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校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和强化训练。

同时,通过组织总复习课程、模拟考试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5. 成效评价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年度高考备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校高考平均分数稳步提升,一本上线率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同时,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四、经验与教训总结1. 经验总结:(1)科学制定备考计划;(2)注重专项复习与模拟考试;(3)加强师生心理辅导;(4)考前冲刺与总复习针对性强。

2. 教训及改进方向:(1)个别学科的备考计划仍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2)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等跨学科领域的培训力度;(4)加强对新兴命题趋势的研究与适应。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中生的学习和备考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养,而高考备考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结合高考备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效备考策略。

一、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再只以应试为目标,而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备考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自身的终身发展需要。

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备考不再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不宜采取“赶鸭子上架”式的学习方式,而是要通过科学的学习规划,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跨学科综合学习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跨学科综合学习,以提高备考的效率和质量。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实验研究等形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备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考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不再只依赖于传统的课堂学习和自习,而是要注重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

可以尝试线上学习、实地考察、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高考备考也同样需要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高考备考的回顾与展望江门教研室中学数学科李义仁2007年是高考备考积极探索并取得成效的一年,2008年将是高考备考负载更多期待面临更多挑战的一年。

一、2007年高考备考回顾㈠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2007年是新课程高考第一年,各项高考政策都是在备考过程中陆续出台的,教师普通反映备考教学的目标要求比较难把握。

我们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有:⒈新课程《考试大纲》和广东省《考试大纲的说明》出来得比较迟。

新课程高考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这些基本问题由于得不到《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的权威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备考教学的信心。

⒉文、理分科和增加选做题所带来的教研工作量的大幅度提高。

新课程将传统的数学科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每类考卷又在传统试卷基础上增设选做题,由考生根据志愿和个人兴趣选考,学生选考范围的扩大自然地提高了整个学科的教研工作量。

同时,我还兼物理教研员,处理有关通知材料、组织命题与研讨。

过去的一年,我的周末与节假日大多数是在办公室度过的。

⒊部分学校高一、高二数学课时少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总量和总体要求都比传统课程有明显提高,但《课程标准》与有关指导文件从毕业水平要求出发,建议每个模块用36学时,每个专题用18学时,相当于每周4课时。

我市不少高中(包括一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高中)严格执行这一教学安排建议,导致高一、高二教学赶进度,学生对所学知识处于了解和低水平理解的程度,客观上加大了高三备考的难度。

㈡备考过程中提出的策略与要求为了应对问题、释疑解惑、增强信心、提高实效,我们广泛联系,搜集材料,基于自身对新课程和高考的理解通过合情推理梳理出来的比较系统、有说服力和操作性的高考备考思路。

主要有:⒈及时分析、整理权威材料,形成教学指导意见后转发学校参考。

包括:⑴省公布《2007年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有两点:一是原始分计分,建议学校加强针对中层学生的教学;二是文、理分卷考试,建议学校数学科成立文、理备课组,既要主动合作,更要独立思考。

⑵省公布《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后,主动征求省教研室徐勇老师意见,向我市各中学提出了明确的选课建议,并具体提出了选修系列4的开课顺序。

⑶参加省考试中心组织部分地市教研员召开的《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修订座谈会后,及时整理出《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座谈纪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供各市区和直属高中教学参考。

⑷通过专家讲座等途径得到《考试大纲》(送审稿)后,及时与《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并提出如下教学指导意见:《课标》即《考纲》,《考纲》更重视《课标》中结论性要求、重视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综合。

⒉冷静思考、把握课改趋势,系统地提出备考的方向和目标要求。

包括:⑴坚定信心坚定信心不是口号,它与其他教学指导意见一样需要以理服人,我与老师作了如下分析: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下进行的,是国家主导的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新课程高考要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再由于2007年以原始分计分,高考设计应考虑让考生取得比较好的卷面成绩。

因此,新课程高考成功是可预期的,关键是我们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如何追求自身的成功。

⑵重视课标新课程高考成功不仅表现为较好的卷面成绩,而且表现为高考内容体现新课程要求,因此,备考教学要有《课标》和《考纲》意识,依据《课标》和《考纲》选材和组织教学,不能盲目跟着市面上的复习资料走。

建议教学要重点关注传统课程和新课程共有的内容和要求,这是教学和命题所熟悉的,分数安排容易控制的;坚决删除传统课程有而新课程没有的内容和要求;新课程新增内容以教材例习题要求为准,不拔高、不深挖;加强代数运算能力培养,控制几何证明难度。

⑶合理定位新课程备考要努力走出传统课程备考目标“先高后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要努力作出一个“合理定位、扎实推进”的整体安排。

基于对近五年高考卷面平均分的分析和《2006年广东高考年报》中关于2006年高考试题“秉承学科传统,向新课标过渡”的认同,我建议各学校备课组以2006年广东卷为参照,第一阶段复习要在80-120分之间的基本问题上做扎实备考,不要触及压轴题,不要触及有竞赛味或有高等数学味的“新情景”题。

⒊深入研究、遵循备考规律,将新课程理念迁移应用于备考教学。

包括:⑴系统性。

将新课程模块呈现、螺旋上升的内容结构理念迁移应用于备考复习的内容选择,指导教师适当把握每节课复习内容的广度,增强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提高基础性内容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呈现的频率。

⑵明确性。

将算法的思想与理念迁移应用于通性通法的讲解,指导教师根据解题所运用的知识方法将解题过程划分为若干具有明确要求和可操作的具体步骤,增强学生解题的模仿性,提高学生运用通性通法的准确性。

⑶层次性。

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迁移应用于备考复习内容、特别是巩固练习的安排,指导教师有层次地安排复习内容,在以基础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发展性、探索性的问题。

⑷过程性。

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迁移应用于备考复习的教学过程组织,指导教师改变片面追求课堂教学容量的复习习惯,倡导教师将每堂复习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置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之下。

⑸激励性。

将科学评价理念迁移应用于备考复习的教学评价,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个性,倡导教师在关注中多发现、多理解、多激励。

⒋创造条件、搭建交流平台,将课堂教学评比引入备考复习教学。

经过多方联系、精心筹备,于2006年9-11月组织了江门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

回顾这次教学评比,我们深感:⑴领导重视。

李霭康局长深入赛课课堂听课,指示教研室要认真听取评委意见,促进我市青年教师成长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

秦允宏副局长小结了本次优质课评比,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加快教学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并给荣获一等奖的教师颁奖。

教研室吴主任主持了整个复评过程,陈主任指导制订了复评课堂教学评价表,解决了复评场地联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⑵针对性强。

这次评比直接指向新课程高考备考复习,参赛对象是高三数学教学的生力军——高三数学青年教师,参赛课型是高三数学备考复习课。

教学评价也围绕复习实效进行。

⑶参与面广。

这次评比分阶段分科类进行:其中2006年9月-10月为各市区与直属高中参照市复评要求进行初评,确定各单位参加市级复评名单,2006年11月16-17日复评。

参赛教师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两个组进行,每组参加复评的教师各9人。

全市参加初评和复评的教师超过100人次。

⑷效果良好。

教研室聘请了北京市特级教师1人、广东省特级教师3人、市一中学术委员和骨干教师各1人共6人担任复评评委,评选过程公平公正、评选结果公信力强,复评课例实录及评委对课例的评价放到江门基础教育信息网后,点击率,反映好。

⒌听课座谈、多种形式调研,传递备考经验与讨论解决备考问题。

本学年,数学科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的高考备考调研。

主要有:⑴集体安排的教学调研。

随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开展两次全市性的、面结合的高考备考调研,第一次是2006年9月18—29日,听课19节,座谈与讲座17节,座谈内容主要是听教师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讲座内容主要是介绍当前考试大纲与考试方案修订情况,探讨备考复习的两大主题——内容选择与过程设计。

第二次是2007年3月23日——4月5日,听课21节,座谈与讲座16节,座谈与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解读《2006年广东高考年报》,分析江门与广州模拟试题与测试成绩,传递备考经验,分析备考信息,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探索提高备考实效的策略。

⑵学校邀请的教学调研。

应江门一中、新会侨中、新会实验中学学校或备课组邀请,参加高三备课组的备考教学分析,针对学校实际探讨备考教学中的问题。

⑶自己联系的教学调研。

根据一些单位备考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主动联系,前往指导备考工作,其中2007年3月12日,主动联系参加江门培英高中数学备课组模拟考试与教学分析,4月28日,主动联系参加台山市高三数学中心备课组的听课与备考研讨。

此外,我保持与各市区中学数学教研员和重点中学备课组长的电话联系和电子邮件联系。

随时传递信息,定期询问备考进展。

⒍专家讲座、内容朴实求是,以专家思想引领教师以平常心备考。

模拟考试命题前,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邀请有关专家来我市指导新课程备考,为了提高专家讲座实效,我做了以下工作:⑴选择专家。

经比较并征求教研室陈主任意见,决定请课标研制组成员、曾来我市作高中新课程培训主讲的华南师大王林全教授。

⑵准备材料。

一方面,在征求学校意见基础上向专家提出讲座内容和引领方向的建议,另一方面,请江门一中提供文、理数学各一份练习卷请专家点评。

讲座前一天,我请市直高中高三备课组长一同前往请王教授,路上就近介绍情况,请教问题,王教授连夜补充讲座内容,形成2007年1月6日讲座主题——07高考趋势与数学复习对策,讲座主要内容:①数学新课程主干内容分析;②大纲,课标,考纲的异同点分析;③文科,理科教学要求异同点分析;④2007年高考趋势的分析与估计;⑤相关的教学与复习对策;⑥对江门一份高三数学试题的分析。

另外,讲座结束后,我及时整理讲座材料,并将它们发至直属高中和各市区中学数学教研员。

⒎精心构思、凝聚集体智慧,融合备考信息命制高考模拟考试题。

由于各种原因,我市对本届学生进行模拟考试面临较大的困难:⑴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比较少,“家底”不清;⑵模拟考试时间比较早,考试大纲未公开,命题依据少。

⑶我市只有一次模拟考试。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努力:⑴明确考试定位。

根据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将本次模拟考试定位于检测学生第一阶段(“双基”复习)的成效,帮助学校和学生了解自身在群体中的基本位置,为下一阶段复习定位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⑵精选命题人员。

命题人员兼顾权威性和代表性,命题教师全是省一级以上学生备课组长,以各市区一中高三备课组长为主,吸收个别普通高中教师参加。

⑶统筹文理试题。

文、理科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求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在命题时,为了比较全面反映数学“双基”,我们统筹安排文、理卷试题,不设置“姐妹题”,提高“双基”覆盖面。

⑷打磨命题素材。

我们通过集中讨论和通讯联系相结合,反复修改试题,提高试题和整卷质量,我们自己定的要求有两条:一是突出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反映当前备考复习的实际水平,给教学以充分信心;二是体现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相对于模拟未来的高考而言,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给下一阶段备考以明确的导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