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工程的特殊结构—人工浮岛

合集下载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目录1简介2分类3结构▪植物栽培基▪大小和形状▪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4净化原理5生态浮床的优点1简介编辑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2分类编辑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浮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各种各样人工浮床图集(14张)各种浮岛的制作过程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水污染景观化治理之人工浮岛PPT学习教案

水污染景观化治理之人工浮岛PPT学习教案
第16页/共18页
谢谢大家!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人工浮岛定义人工浮岛定义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人工设计人工生态浮岛是一种人工设计建造的将水生植物或改良驯化建造的将水生植物或改良驯化的陆生植物移栽到浮床中的陆生植物移栽到浮床中利用利用植物及微生物的自身生长规律植物及微生物的自身生长规律可可进行水质净化的筏子状的人工漂进行水质净化的筏子状的人工漂浮浮生态设施生态设施
第5页/共18页
干式浮岛
第6页/共18页
人工浮岛的组成
第7页/共18页
人工浮岛的固定方式

水下固定形式要视地基状况而定;
第8页/共18页
作用 1. 创造生物(鱼类\鸟类)的生息环境;
2. 改善景观,绿化环境; 3. 净化水质; 4. 对堤岸的保护; 5. 收获经济作物。
第9页/共18页
张丽萍,梅朋森,陈加丽等. 人工浮岛栽培蔬菜及花卉对水质的净化作 用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93-97.
李英杰,金相灿,年跃刚等.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水处理技 术.2007(10):49-51
张婉璐,刘君寒,李力等. 人工浮岛技术在污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环 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4:48-50.
人工浮岛上种植美人蕉,香蒲 第14页等/共18页
小结
总之 ,人工浮岛技术是一种具有净化污 染、修复生境、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多 种功能的新型生态环境技术 ,在水体的综 合治理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第15页/共18页
相关研究及文献
曹德平. 水化硅酸钙强化空心菜浮岛除磷能力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 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2)植物根系增大水体接触氧 化的表面积,并能分泌大量的酶, 加速污染物质的分解。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生态浮岛/浮床净水技术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浮床,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态浮岛/浮床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浮床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生态浮岛/浮床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选择冬季常绿的水生植物或驯化后的具有景观价值的陆生植物;6.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一般的水生植物都适合在生物浮岛上种植,即使是陆生植物经驯化后也可以在浮岛上种植。

但考虑到浮岛的净水作用及成本控制,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石菖蒲、凤眼莲、大漂、浮萍、紫萍、槐叶萍等。

下表是几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干重体内氮、磷、钾的含有率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结果表明:四个月生长期间,其中美人蕉每平方米提取的TN的量,相当于把48.1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旱伞草每平方米提取TN的量相当于把80.8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作者:李治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了解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容易出现投资大、难操作、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人工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工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工浮岛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工浮岛;水处理;技术应用“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人工浮岛就是在水体中建造一种筏子似的人工浮体,种植经筛选的水生植物。

随着城市发展,环湖硬质驳岸挤占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缺位,在环境灾变条件下,生态系统更容易被摧毁。

采用人工浮岛,可以弥补硬质驳岸造成的湿地植物生态缺位。

人工浮岛的研究当中,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在水污染治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人工浮岛原理人工浮岛对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浮岛植物的生化作用、根系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作用和水生动物的吸收作用等。

1.人工浮岛上的植物水生根系发达,拥有巨大的根系表面积,可作为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水生植物作为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通过根系溶解到水中,可将水底的污染物氧化分解。

浮岛植物会减弱水面上的光照强度,能够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根本上遏制其大量生长。

水生植物与藻类可产生竞争关系,从而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净化的水质就会降低水华等现象的发生。

2.人工浮岛水体表面和植物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可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生长,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且有机颗粒物和藻类也能被原生动物所吞噬。

3.浮岛植物的存在会增加浮岛周围水生动物的数量,水生动物通过食物链控制水生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

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布局及管理

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布局及管理

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布局及管理目录1概述 (3)1.1生态浮床概念 (3)1.2基本原理 (3)1.3分类 (4)2生态浮床结构 (4)3生态浮床设计 (8)3.1设计原则 (8)3.2准备工作 (8)3.2.1环境现状调查 (8)3.2.2工程目标 (9)3.2.3适应水质 (9)3.3已有设计及优缺点 (9)3.3.1传统型生态浮床 (9)3.3.2高科技型生态浮床 (10)3.4实用新型生态浮床 (12)4浮床植物设计 (16)4.1浮床植物选择原则 (16)4.2主要植物种类 (16)4.3种植成活率及密度 (17)4.4种植时间 (18)5浮床位置和布局 (18)6浮床系统保护 (19)7运行管理措施 (19)7.1浮床维护 (19)7.2植物收割和清理 (19)7.3病虫害 (19)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布局及管理1概述1.1生态浮床概念生态浮床,又称生物浮岛、生物浮床、人工浮岛或浮床无土栽培等,是一种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技术,其内涵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技术。

1.2基本原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浮床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最早的人工浮床是1979年由德国建造的floating campus。

90年代中期,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净化技术在收获农产品、美化水域景观的同时,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N、P等元素,净化水质,保护水域环境。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生物-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基本原理为:一方面,浮床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一些重金属等元素,同时植物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改善根系周围DO、pH等微观环境;另一方面,浮床植物庞大的根系为摄食藻类的大型浮游动物提供了庇护场所、分泌他感物质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同时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载体,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水体微生物的活性,对净化污染水体,提高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如图1.1-1所示。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

生态浮岛/浮床净水技术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

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浮床,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

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生态浮岛/浮床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现在,生态浮岛/浮床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生态浮岛/浮床上的应用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

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浮岛/浮床水生植物选择原则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5.选择冬季常绿的水生植物或驯化后的具有景观价值的陆生植物;6.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一般的水生植物都适合在生物浮岛上种植,即使是陆生植物经驯化后也可以在浮岛上种植。

但考虑到浮岛的净水作用及成本控制,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石菖蒲、凤眼莲、大漂、浮萍、紫萍、槐叶萍等。

下表是几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干重体氮、磷、钾的含有率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结果表明:四个月生长期间,其中美人蕉每平方米提取的TN的量,相当于把48.1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旱伞草每平方米提取TN的量相当于把80.8立方米水中的TN浓度由五类降为四类的量。

人工浮岛及园林植物配置选择

人工浮岛及园林植物配置选择

人工浮岛及园林植物配置选择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岛。

〃浮岛〃。

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在这里介绍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L水质净化;2、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3、改善景观4、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人工浮岛的作用和类型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活空间、改善景观、消浪等综合功能,广泛应用于水库、湖泊、沼泽等因波浪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地区,或在有景观要求的封闭水域,如池塘。

结构分类可分为干性和湿性。

水和植物的接触是湿地,而不是干的。

干浮岛可以种植大型木本植物和园艺植物,因为它们不与水接触。

通过不同木本植物的组合,形成了鸟类栖息和美化景观的良好场所。

然而,浮岛对水质没有净化作用。

一般来说,这个大的干浮岛是由混凝土或聚苯乙烯泡沫制成的。

有两种类型的湿浮岛:框架型和无框架型。

湿浮岛框架可采用纤维增强塑料、不锈钢发泡聚苯乙烯、特种合成树脂发泡聚苯乙烯、盐乙烯基合成树脂、混凝土等材料制成。

据统计,截至目前,湿框架人工浮岛施工的案例较多,占70%o无框浮岛一般用椰子纤维编织而成,对景观来说比较柔软,不怕相互冲击,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合成纤维也被用作植物的基质,然后被合成树脂覆盖。

植物栽培底土中含有较多的椰子纤维和渔网。

随着土壤重量的增加和水质的恶化,地面相对较少,只有20%左右。

浮岛的大小和形状通常在边长1-5米之间变化。

考虑到操作、结构和耐久性,许多侧面的长度为2-3m0大多数四边形也是三角形、六边形或不同形状的组合。

人工浮岛的植物配置选择在生态浮岛上栽培植物非常的关键,因为植物生长特性较陆地栽培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变化上,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培的养分及温度、湿度等与陆栽不同造成的,因此选择适合水培生长的浮床植物种类尤为重要;第一、人工生态浮岛常用植物选择美人蕉、泽苔、香蒲、旱伞草、姜花、红莲子草、细叶莎草、欧慈姑、野芋、紫芋、干屈菜、泽泻、菖蒲、芦苇香菇草、水芹、空心菜、莺尾、睡莲和狐尾藻等。

人工浮床的结构

人工浮床的结构

人工浮床的结构、设计与应用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扶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利用生态浮床(ecological floating bed)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框架可采用亲自然的材料如竹、木条等,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质轻耐用,浮岛上植物一般选择各类适宜的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生态浮床的净化作用原理: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生态浮床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

其优点如下:(1)浮岛浮体可大可小,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2)跟人工湿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3)无需专人管理,只需定期清理,大大减少人工和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维护保养费和设备的运行费用等。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应用作者:李治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了解污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容易出现投资大、难操作、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人工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工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工浮岛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工浮岛;水处理;技术应用“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人工浮岛就是在水体中建造一种筏子似的人工浮体,种植经筛选的水生植物。

随着城市发展,环湖硬质驳岸挤占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缺位,在环境灾变条件下,生态系统更容易被摧毁。

采用人工浮岛,可以弥补硬质驳岸造成的湿地植物生态缺位。

人工浮岛的研究当中,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浮岛在水污染治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人工浮岛原理人工浮岛对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浮岛植物的生化作用、根系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作用和水生动物的吸收作用等。

1.人工浮岛上的植物水生根系发达,拥有巨大的根系表面积,可作为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固着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水生植物作为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通过根系溶解到水中,可将水底的污染物氧化分解。

浮岛植物会减弱水面上的光照强度,能够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根本上遏制其大量生长。

水生植物与藻类可产生竞争关系,从而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得到净化的水质就会降低水华等现象的发生。

2.人工浮岛水体表面和植物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可供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生长,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微生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其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且有机颗粒物和藻类也能被原生动物所吞噬。

3.浮岛植物的存在会增加浮岛周围水生动物的数量,水生动物通过食物链控制水生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

第五章、生态工程的特殊结构—人工浮岛

第五章、生态工程的特殊结构—人工浮岛

第五章、生態工程的特殊結構—人工浮島長在植物根系上的生物膜,是人工浮島淨化水質的機制浮島(floating islands)是人工設在水面的島嶼,有的用植物植栽,有的用殘株覆蓋,有的堆蓄卵石,有的用保麗龍或聚乙烯裝成的平板等,其主要目的為水質淨化、水域邊坡防護、野生動物棲息、水景佈置等(1)。

浮島是在自然水域生態系統內的設施,故不被傳統的工程師視為主流工程的一部份。

一九九○年代後,生態工程逐漸興起,將污水視為可被自然轉換使用的資源,將處理的系統與承受水體系統的間隔拆除,浮島設施才又重獲工程師的青睞,進而思考其設計與理論的依據。

浮島是天然水域存在的現象,主要是在淺水型的溼地。

其成因是親水型的植物向水域生長,在水面上藉由走莖繁殖,逐漸形成密生的草本群落,其葉部含有空氣,所以在水面上形成浮力,可以使叢聚的根部懸著在水體中;另外水下的根區逐漸腐爛,形成一片密集纏繞的半分解性根層,其密度減少,更能減少下沉的重力。

草本植物又繼續在半分解的根層上,當成新生根區可以附著的區域,又往上生長,使得草本族群愈生愈密,浮力愈來愈大,脫離原來與陸域介面的接觸,形成在水面上漂浮的島嶼。

由於與陸地隔絕,陸地型的掠食性動物不易入侵,就成為水鳥、青蛙、螺類、昆蟲類等水生物的避難所。

(2)一九八八年,美國德裔的植物學家豪格(Hoeger, S.)發表了在人工浮島上最著名的研究報告「Schwimmkampen-Germany’s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Schwimmkampen由schwimm「漂浮」與kampen「草地」兩字組成,意即「漂浮的草地」。

這種浮島起初也是一些德國民間愛鳥人士想出來的,浮島是由每邊210公分的等邊三角形的原件組成,原件的三個頂點有直徑0.3公尺的接合管(welded piping),能拼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

這是一個高明的想法,人工浮島不僅具有景觀呈現的創意,而且符合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在幾何造型上,是由一個單純的幾何形式,架構成複雜的造型。

人工浮动绿岛

人工浮动绿岛

人工浮动绿岛简介目录一、概述 (3)二、人工浮动绿岛的构造 (4)2.1 构造分类 (4)2.2植物栽培基盘 (5)2.3大小和形状 (5)2.4 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 (5)2.5布设规模 (6)2.6 人工浮岛的造价 (6)三、人工浮动绿岛的净化效果介绍 (7)四、人工浮动绿岛的作用 (9)4.1作为鱼类生息场所 (9)4.2作为鸟类、昆虫类的生息空间 (9)4.3人工浮岛的消波作用 (10)一、概述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质的恶化,造成了河流、湖沼、池塘等的水生态的严重破坏。

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放在湿地上,目前正在为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生息空间,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净化河川、湖沼水质而努力。

在此向大家介绍的人工浮岛技术,是日本的专门研究机构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项目,值得借鉴。

“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这里介绍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

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水质净化;2.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3. 改善景观; 4.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人工浮动绿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

在这里讲的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来的,他俩给生态工程学下的定义是"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1988)。

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

人工浮岛忧郁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水质的恶化,造成了河流、湖沼、池塘等的水生态的严重破坏。

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放在湿地上,目前正在为恢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生息空间,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净化河川、湖沼水质而努力。

在此向大家介绍的人工浮岛技术,是日本的专门研究机构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项目,值得借鉴。

“浮岛”原本是指由于泥碳层向上浮起作用,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这里介绍的浮岛是一种象筏子似的人工浮体,在这个人工浮体上栽培一些芦苇之类的水生植物,放在水里。

它的主要机能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水质净化;2.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3. 改善景观; 4.消波效果对岸边构成保护作用。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

在这里讲的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 )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来的,他俩给生态工程学下的定义是"We defi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technology as the design of human society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benefit of both (Mitsch,1988)。

作为水边的环境保护技术--人工浮岛,20年前是由德国的BESTMAN公司想出来的。

在日本的琵琶湖,作为鱼类用的产卵床的人工浮岛70 年代末就开始在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心,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边的自然景观状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不光是水的净化,人们对创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人工浮岛技术也寄予了很大希望。

一种生态型人工浮岛的设计

一种生态型人工浮岛的设计

一种生态型人工浮岛的设计作者:李敏达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8期摘要:在养殖池塘水域中设置一种生态环保型人工浮岛,浮岛布置设计成圆形,由多个浮岛单体组装而成,每个浮岛单体又由多个多个悬挂式单体构成。

浮岛单体选用木材、毛竹或PVC管作为浮岛框架,取材易得,结构简洁,方便操作和推广。

选用吸附羟基铁高效陶粒和多空陶瓷作为浮床床体兼基质,比表面积大,吸附高效,能有效去除水中氨氮。

同时可在浮岛表面栽培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增加农民收入,如水雍菜。

浮岛设计遵循资源利用、经济价值和高效处理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包括浮岛的整体布置、床体和单体。

该设计突破了传统浮岛设计中浮床局限于水域表面,水处理效率低下,静态净水的局限,同时还能将养殖水域中的残饵粪便和大颗粒污物向浮岛中心集中,方便集中处理。

关键词:生态浮岛;陶粒-羟基铁;生态环保;应用1 概述人工浮岛技术是一种原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自1987年德国BESTMAN公司提出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在中国、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成功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方面。

人工浮岛具有构建灵活、运行费用低、易维护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其形态也由最初单纯植物浮床发展为加入组合填料的立体浮岛。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植物摄取、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以及填料的吸附共沉淀作用去除水中的、引入人工浮岛技术进入水产养殖的水体,能有效的帮助吸收养殖水体中的富营养元素,减缓养殖水体的污染,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同时能有效地推进水产养殖的生态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根据养殖池塘的具体情况,开展生态环保型人工浮岛设计。

1.1 设计目的水产养殖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水产养殖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但由于人类对水体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养殖水体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主动式人工浮岛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探讨

主动式人工浮岛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探讨

主动式人工浮岛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探讨1 人工浮岛概述人工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生态浮岛,是一种由人工设计建造的漂浮在水面上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栖息、繁衍的生物生态设施[l]。

通过植物根系的过滤、吸收、吸附作用和根系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途径,削减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为生物(鸟类、鱼类)创造了生息空间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又可以营造水上景观。

人工浮岛是一种具有净化污染、修复生境、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多种功能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而且还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不耗能、运行管理容易等优势,在污染水体的综合治理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 人工浮岛技术原理人工浮岛对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原理有以下几点:(1)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Ⅰ.较大的不溶性有机颗粒团经植物根系截留,可部分被微生物降解;Ⅱ.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可被植物根系表面的生物膜吸附、吸收和代谢作用降解;Ⅲ.通过对植物收割将新的有机体从水体中去除。

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主要是微生物的好氧降解作用,即浮岛系统的水生植物通过茎和根向其根区输送氧气,从而使根区附近变为好氧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以达到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的目的。

(2)对氮、磷的去除。

氮的去除主要是经过系统中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后成为气态化合物进入大气;也有一部分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被植物吸收摄取,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磷也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磷的去除主要是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同化以及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

(3)对重金属的去除。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并能对重金属进行吸收、富集,从而具有一定的去除水体重金属污染功能。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治理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应用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治理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应用
• 种植基质(种植盘)坚固耐用且抗老化 • 目前人工生态浮岛建设主要是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
经济及景观应用
水生态修复常用植物 梭鱼草、再力花、空心菜、水芹、风车草、千屈菜、芦苇等挂膜材料
水生态修复应用
武汉黄陂区木兰乡 修复前该水塘被蓝藻覆盖
浮岛建设后水体开始自然修复 4个月后水体变清澈
鱼类收获等
清江风景区种植的荷花、美人蕉
用于公园、风景区等 水体景观,多种植美人蕉、 荷花等观赏植物。
用于娱乐设施的浮岛, 使用钢化玻璃既可清楚看 到植物(根系)生长状况 又可查看水体修复情况。
6 未解决的问题与不足
1、目前人工生态浮岛的实际应用没有标准化。不 同植物的生物量、生长速率、根系发达程度、生长环 境等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去除 效果也有差别,而且不同的河湖水体,其富营养化程 度不同,流速、风速等各有不同,需要对不同的水体 进行相对应的方案搭配设计,很难达到统一标准。
• 无框架浮岛一般是用椰子纤维编织而成,对于用作 景观来说较为柔和,不怕相互间的撞击,耐久性也 较好。
• 但在湖泊污染水体的治理过程中大多使用的是有框 架的人工生态浮岛,并带有固定装置。
重物型
船锚型
固定装置类型
桩基型
4 人工生态浮岛作用与优点
① 净化水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日 光遮蔽效果,抑制藻类生长。
武汉黄陂区 木兰乡旋转式 浮岛水体净化
细密的湿地植物根系长达2米 捕捉水体污染物能力非常强劲
旋转式浮岛的修复功能计算
对于平均水深在1.5~2.5米之间的富营养化湖泊,一套 旋转式浮岛治理湖泊水域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M = πr2×Qn 式中:M代表修复水体的面积,
π是圆周率, r代表浮岛单臂的长度,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Qn代表的修复水体的起始水质系数,劣Ⅴ类水质时, Qn的值为4,Ⅴ类为5.5,Ⅳ类为7,Ⅲ类为9。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治理富营养化河湖中的应用

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治理富营养化河湖中的应用
1 42
栽培试验,已移栽和直播成活花卉20种㈦;云南在滇池草海生态修复工程中应 用植物浮岛技术,达到净化水体水质、清除蓝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滇池自 然生态景观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n曩。现在,生态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 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 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池塘等相 对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4.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人工生态浮岛经过这几十年研究者的研究与发展,国内外人工生态浮岛水体 生态处理技术相对较为完善,然而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之处。 (1)目前人工生态浮岛的实际应用没有进行标准化。不同植物的生物量、 生长速率、根系发达程度、生长环境等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吸 收去除效果也有差别,而且不同的河湖水体,其富营养化程度不同,流速、风速 等各有不同,需要对不同的水体进行相对应的方案搭配设计,很难达到统一标准。 (2)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在维护上较难推行简单机械化操作。日常的 植物收割、浮岛维护等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小型生态浮岛试验尚可,若在大 型水体中大面积推广种植,其制作与植物种植施工周期长,以及作物采收等需耗 费大量人力物力,限制浮岛的良性发展。 (3)人工生态浮岛在材料使用上需要较为深刻的研究,辅导材料有可能因 为紫外线照射等外界因素而老化,间接污染水体。 5结语与展望 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水资源再生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工生态浮岛 作为新型的河湖、池塘等水体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使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形成 完整的食物链,让整个系统得以完美的组合并运行,实现水体水质净化与景观美 化。相比于传统水体污染治理方法,人工生态浮岛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能防止 堤岸侵蚀和保护海岸线、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美化景观和过滤、生物消毒等 作用。还具有不占用土地、构建简单、运用灵活、水处理功能见效快、功效持久、 生态多样性等优点,同时创造有效的财富与能源再生,为污染水体水质治理与净 化提供了另一条高效途径。 但是人工生态浮岛在实际工程运用过程中也还有许多问题亟需优化,例如生 态浮岛材料的选择与改良,在有利于植物成活和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吸附降解能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

人工浮岛技术简析摘要:富营养化是当前湖泊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生态浮岛作为新的水质净化载体,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有着很多优点和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人工浮岛;生态修复人工浮岛也叫生态浮床或生态浮岛,是一种在轻质漂浮材料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喜水性陆生植物,为多种生物提供生境的飘浮结构,主要由浮岛种植基质、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人工浮岛单元易于调整空间配置形式,固定方式多样,近些年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较广。

人工浮岛可用于[1]:(1)具有大水位波动及陡岸深水环境的水域;(2)具有猛浪、高浊度和富营养化状况的湖区;(3)有景观功能需求的池塘和湿地水域等水体的生态修复。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是针对微污染的水域,通过浮岛上的植物和植物根系所形成的生物膜吸收水体中的N、P等有机物,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并利于植物。

微生物对各种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达到生态修复目的,人工浮岛是防止健康水生态系统在高环境灾变下退化的有力支撑子系统[2]。

人工浮岛植物生长在水面上,克服了水体低透明度、水深及风浪的不利影响,是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种补充技术,且人工浮岛的构建和维护均比较方便,景观效果好,一般配合其他的技术来予以集成提高湖泊生态修复的效果[3]。

在我国,人工浮岛大量应用于水体的生态修复,云南滇池草海生态修复、湖北省梁子湖、太湖五里湖工程[1]、武汉东湖、安徽巢湖、北京什刹海等等工程均有应用。

随着人工浮岛技术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通过与生物膜、曝气、填料等其他技术的集成,人工浮岛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形[4],发展出组合式的人工浮岛、微动力的生态浮岛、立体生态平台等多种形式,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需求的场合。

表1是对目前常见的各种浮岛的结构、成本、材质、施工难度做的一个对比。

表1 常见的浮岛对比表浮岛名称结构形式主体材质施工难度平均成本(元/m2)材质环境问题寿命1传统生物浮岛简单发泡塑料二次污染2年低低30~702棕丝椰丝竹筐浮岛复杂天然材料无3年高高380~5503废旧轮胎浮岛复杂废物利用二次污染3年高中220-3504一般塑料制品浮岛简单再生料二次污染2年低中180-2605塑料管框浮岛简单PVC或PPR可回收2年低中80-1506多年生抗风浪型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607复氧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4年低中260-3508园艺型净水生物浮岛简单HDPE可回收3年低中220-2809立体生态平台复杂聚酯纤维无15年低高1200-18001 0浮水植物浮床简单PET+不锈钢无5年低低50~801 1组合型生物浮岛复杂复合材料无4年高高350-450但是人工浮岛在设计和应用中还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1,5,6]:1.浮岛的稳定性浮岛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开阔水域的浮岛需具备一定的抗风浪能力。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构建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它的出现已经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开始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并逐渐加大了其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力度。

其中,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是生态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浮岛模式,该模式主要由植物基、植物、生物群落、水体及景观小品等要素构成,是一种典型的水体景观,同时具有景观、环境与生态的多重效益。

人工生态景观浮岛工艺是把植物修复的技术运用到于水面中,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吸附等的作用,消弱水域中的N、P等营养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具有环境友好、投资低,并且具有生态景观的效果,适合作为水体治理中工程手段有效的补充;正因为如此,将人工生态景
观浮岛设计融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充分发挥人工生态景观浮岛的美学功能、净化功能,营造出具有生态性、美观性、多样性、经济性的生态景观系统。

宜兴市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但是水质污染严重,
水系周边缺乏作为人工湿地的土地。

基于此,国家特别启动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旨在通过一种新思维的景观设计与浮岛生态净化结合方式尝试解决困扰。

本文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视角,从策略研究性、生态性、景观特性、岛体构造特性四个层面对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并重点从景观角度阐述了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模式构建的原则和要素,以水体为基质、分布岛体、植物斑点,以期构建出既能美化景观环境,
又能起到水质净化、生态保护的人工生态景观浮岛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態工程的特殊結構—人工浮島長在植物根系上的生物膜,是人工浮島淨化水質的機制浮島(floating islands)是人工設在水面的島嶼,有的用植物植栽,有的用殘株覆蓋,有的堆蓄卵石,有的用保麗龍或聚乙烯裝成的平板等,其主要目的為水質淨化、水域邊坡防護、野生動物棲息、水景佈置等(1)。

浮島是在自然水域生態系統內的設施,故不被傳統的工程師視為主流工程的一部份。

一九九○年代後,生態工程逐漸興起,將污水視為可被自然轉換使用的資源,將處理的系統與承受水體系統的間隔拆除,浮島設施才又重獲工程師的青睞,進而思考其設計與理論的依據。

浮島是天然水域存在的現象,主要是在淺水型的溼地。

其成因是親水型的植物向水域生長,在水面上藉由走莖繁殖,逐漸形成密生的草本群落,其葉部含有空氣,所以在水面上形成浮力,可以使叢聚的根部懸著在水體中;另外水下的根區逐漸腐爛,形成一片密集纏繞的半分解性根層,其密度減少,更能減少下沉的重力。

草本植物又繼續在半分解的根層上,當成新生根區可以附著的區域,又往上生長,使得草本族群愈生愈密,浮力愈來愈大,脫離原來與陸域介面的接觸,形成在水面上漂浮的島嶼。

由於與陸地隔絕,陸地型的掠食性動物不易入侵,就成為水鳥、青蛙、螺類、昆蟲類等水生物的避難所。

(2)一九八八年,美國德裔的植物學家豪格(Hoeger, S.)發表了在人工浮島上最著名的研究報告「Schwimmkampen-Germany’s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Schwimmkampen由schwimm「漂浮」與kampen「草地」兩字組成,意即「漂浮的草地」。

這種浮島起初也是一些德國民間愛鳥人士想出來的,浮島是由每邊210公分的等邊三角形的原件組成,原件的三個頂點有直徑0.3公尺的接合管(welded piping),能拼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

這是一個高明的想法,人工浮島不僅具有景觀呈現的創意,而且符合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在幾何造型上,是由一個單純的幾何形式,架構成複雜的造型。

愈是複雜的造型,將來就愈不容易回收再使用,反之愈是由單純的造型組裝而成,日後可以分開再重複使用。

這種浮島的材料外殼採抗腐性的聚乙烯,裡面填塞軟木塞,或天然纖維,其密度較聚乙烯低,可以增加在水中的浮力。

每一個三角形原件上鑽25個洞穴,每個洞穴種植一棵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重量約在2.0~2.8公斤。

另有一種元件是當作穩定平衡之用,裡面填放礫石,其重量約可以讓三個人用手合抬,放入水中。

將栽種植物的元件與放石礫的元件組裝一起,放入水中,即成多樣化的浮島。

豪格所提出的人工浮島所栽種在浮島上的植物,大多是出水性的水生植物,如蘆葦,甚至種灌木或木本植物。

植物的選取不只是為給水鳥棲息,也擔負有抗浪的果效,浪愈大的地方愈選用枝根幹較強勁的植物,以增加對水流的阻力與浮島的重量來消浪;浪較小的地方則種漂浮性水生植物,甚至是沉水性水生植物。

初期的使用發現水鳥前來浮島棲息之外,蛇類也會前來,鼠類也來浮島掠食植物,就在浮島的邊緣架上鐵絲網,減少蛇類與鼠類的前來,當植物的根系長達一公尺以上時,許多的水生昆蟲、螺類前來,這也吸引魚類前來覓食。

浮島上面,水鳥可在栽種水生植物的元件上覓食魚類或水生昆蟲,在裝置石頭的元件上棲息。

人工浮島等於建造一個聚群多樣生物的生態空間。

更有趣的是將這種人工浮島放入中度或優養湖泊或水庫中,浮島上的植物等於扮演水質淨化的功能,能吸收水中過多的營養物質,定期採收浮島上的水生植物,則可達成自然淨化水質的功效。

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過多的氮、磷,並不非創見。

但是大都是在小型水庫或是污水處理池中使用,大型水域由於水深,出水性的水生植物無法生長在水域之上,但是根據這篇研究,人工浮島讓出水性水生植物可以在深水域吸取營養物質,降低優養化的機會。

上述的人工浮島設計與建造,固然具有巧思創意,又具有讓生物棲息的功能,但是缺乏嚴謹的實驗佐證,也缺乏數理統計的驗證,以致於在1980年代只有民間的顧問公司熱心推動,但是其成效仍然留在「想當然爾」的階段,缺乏嚴格科學性的考究。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即生態的愛好者所前進的速度,超過傳統工程的學者時,最後的成果考驗仍然需要有一合乎科學的理論作客觀的基石,而非生態愛好者所認為的鳥多了幾隻,魚又增加數條,草又長得不錯,或水又淨化多少,以致生態愛好者認為有益生物的設施。

三十年來,在工程與科學類的研究期刊幾乎很少提及有關人工浮島的設計理論與生態改善的客觀評估。

一九九七年日本「公共工作研究所」(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建造部的Nakamura(中村圭吾)與Shimatani(島谷幸宏)發表在亞洲的人工浮島在淨水方面的試驗,這是第一篇具有實驗的研究報告。

(4)Nakamura與Shimatani的研究報告,不僅呈現人工浮島的設計與栽種植物對於水質淨化的果效,更重要在呈現對於生態設計與施工的思考邏輯,這是以後生態工程的設計者可以學習的。

首先在現場有「模場」的建造,這是縮小的人工浮島,長2公尺,寬2公尺;放在長4公尺,寬4公尺,深1.5公尺的試驗水槽(experimental plot)中。

水槽有三個,一個上面的親水出水性植物每年採收一次,一個沒有採收,一個未放浮島作為對照者。

而後取來「當地」天然植生的草本植物二十餘種,陸續種在人工浮島上,由其生長的狀況,演替的優勢性與對水質中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篩選出六種,分別為筊白(Zizania latifolia T.)、香蒲(Typha latifolia L.)、莞(Scirpus triangulates Roxb.)、黑三稜(Sparganium erectum L.)、鳶尾(Iris pseudacorus L.)與蘆葦(Phragmites austrails)。

第二、他們在具有優養湖中進行這六種水生植物的植生試驗,人工浮島長約100公尺,寬9.5公尺,浮島包括40個正方形的元件(segment),長寬各為4.5公尺。

元件是由不銹鋼管作為支架,管內放置發泡棉,以增加浮力。

在不銹鋼架上再放一聚乙烯製的植生板,上面鑽有植生孔。

試驗性的六種植物,依序種入成株於植生孔中,每一元件內只種一種植物。

元件下放有混凝土固定樁。

Nakamura與Shimatani所設計的人工浮島第三、他們在人工浮島完工後繼續觀察植物生長的狀況與水質淨化的果效。

發現這六種親水性植物又在狹窄的人工浮島上繼續競爭,顯然植物不視人工的元件是限制他們生長的疆界。

最後蘆竹成為最優勢的族群,其次是筊白的族群,其他的四種植物在一年之內,幾乎都被取代,這對於人工浮島在景觀具有的功效,是一種警訊。

第四、這兩位日本的研究者因人工浮島的前方25公尺處,人工浮島25公尺、75公尺,與人工浮島後方50公尺處採取水樣分析化學需氧量分別為9.1、4.9、3.6與1.8mg/l,比較人工浮島前後方的化學需氧量去除率約為80.2%,能根據這個結果就肯定人工浮島對水質具有高度的去除率嗎?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天採收植株後,人工浮島底下的化學需氧量反而增加,這證明在此時,植物將營養份轉至根部,而移除莖葉造成地下莖的死亡,使得營養份又流失到水中,增加水中化學需氧量。

這是不能將出水性植物在溼地上生長的特性,直接應用到優養水中。

蘆葦在溼地只要新芽有機會冒出水面,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生長,但是在水面上,水浪使得蘆葦的新芽不斷被水浸泡,以至隔年的復出率低於50%。

植株長得少,第二年吸收水中氮、磷的果效就大打折扣,因此建議一個矛盾的意見,就是不要去採收人工浮島上的植物,但是若不定期採收,還是沒有將水中氮、磷移除水域系統。

第五、在實驗中發現在人工浮島生長的蘆葦,每年每平方公尺生長的乾重為8.72公斤,是該地區蘆葦天然生長量的五倍。

研究者認為可能是浪帶來較多的營養份與溶氧,使蘆葦能超乎自然的生長量繁殖,但是另一方面又發現蘆葦密生的根區呈現厭氧現象,不僅有硫化氫惡臭,而且所生長的無脊椎動物主要仍以厭氧優勢的紅蟲(Tubificidae sp.)為主。

此外,也發現人工浮島下的底床的粗質粒徑增加,這是人工浮島消浪後,增加水底的淤積,產生陸域化的現象。

蘆葦長得過密,其旺盛的蒸散作用也會減少水域水量,這對於在水庫建造蘆葦人工浮島是要額外提防。

這研究常作為台灣推動在水庫建置人工浮島改善水質的支持,事實上,原作者是將人工浮島的正、反兩面同時呈現。

參考文獻1.Hoeger, S., 1988. Schwimmkampen - Germany’s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July – August. P.304-306.2.Payne, N. F., 1992. Techniques for Wildlife Habitat Management ofwetlands. McGraw – Hill, Inc.3.Hartmann, H. J. Flocker, and N. M. Kofranek. 1981. Plant Science.Prentice – Hall, Inc.4.Will, G. C., and G. I. Crawford. 1970. Evaluated and floating nest structuresfor Canada gees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V ol.34. No. 3.p.583-586.5.Nakamura, K., and Y. Shimatani. 1997. Water purification andenvironmental enhancement by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 Proc. Of Asia Waterqual in Korea, IANQ. P.888-8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