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下文言词解(全)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下文言词解(全)

九年级上下两册的文言文词解九年级上文言词解一.陈涉世家1.陈涉少时 2.尝与人佣耕 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无相忘7若为佣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10屯大泽乡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2.为屯长13.会天大雨14度已失期15.法皆斩16.今亡亦死1 17举大计亦死18.等死19死国可乎20天下苦秦久矣2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2.扶苏以数谏故23上使外将兵24.今或闻无罪25.楚人怜之2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27.为天下唱28.宜多应者29.吴广以为然30.卜者知其指意31.然足下卜之鬼乎32.念鬼33.此教我先威众耳34.乃丹书帛曰35.陈胜王36.置人所罾鱼腹中37.得鱼腹中书38.固以怪之矣3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0.夜篝火41.狐鸣呼曰42.陈胜王43皆指目陈胜44吴广素爱人45士卒多为用者46.广故数言欲亡47.忿恚尉48.尉果笞广49陈胜佐之50.并杀两尉51.借第令毋斩5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3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54.为坛而盟55祭以尉首56徇蕲以东56.比至陈57乃入据陈58.皆来会计事59.将军身被坚执锐60.伐无道,诛暴秦61.功宜为王62.诸郡县苦秦吏者63.皆刑其长吏二.桃花源记1.缘溪行2.忘路之远近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6.复前行7.欲穷其林8.林尽水源9.仿佛若有光10.便舍船11.初极狭12.才通人13.豁然开朗14.土地平旷15屋舍俨然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阡陌交通18.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20.悉如外人21.黄发垂髫22.并怡然自乐。

23.乃大惊24.问所从来25.具答之26.便要还家27咸来问讯2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9不复出焉30.遂与外人间隔31乃不知有汉32.无论魏晋3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5辞去36.此中人语云37.不足为外人道也38既出39.便扶向路40处处志之41及郡下42诣太守43.寻向所志44遂迷45.欣然规往46.未果47.寻病终48后遂无问津者三.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反”通“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4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5谨食之“食”通“饲”,喂养.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很远的地方9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1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11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

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2)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

古:离开今:跟“来”相反1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12既出,得其船。

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13便扶向路。

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

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古:曾经今:品尝心: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三、词类活用1凤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反”同“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

“具”同“俱”,完全,详尽.4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5谨食之“食”同“饲”,喂养.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同“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9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 .10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

11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

二、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

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

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

古:离开今:跟“来”相反1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12既出,得其船。

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13便扶向路。

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

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三、词类活用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九上文言文重点汇总

九上文言文重点汇总

九上文言文重点汇总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部分文言文重点汇总:
1. 《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与无浪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4. 《岳阳楼记》中描写无风时月影安稳不动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5. 《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
然未勒归无计。

6.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词人渴望被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北定中原、统一
山河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8. 《观沧海》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 《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归隐田园的原因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 《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坚信终有一天会实现远大理想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上只是部分重点,建议阅读教辅获取更多信息。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一、翻译句子: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7、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四、分析:分析第一段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例如,“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的“佐”字,意为帮助,是动词;“之”代词,他;“并”意为一起。

2.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例如,“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中的“乃”表示承接;“丹”名词做状语,意为用朱砂;“书”名词做动词,意为写;“王”此处读四声,意为称王。

3.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

例如,“固以怪之矣”是典型的被动句型;“皆下之”是典型的省略句型。

4. 文言翻译:要求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修辞,同时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5. 文言文的主题和思想:包括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对古代文化的认识等。

例如,《陈涉世家》通过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反映了秦朝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唐雎不辱使命》则展示了古代外交斗争的智慧和勇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教辅练习,或咨询老师以获取更多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常识方面的信息。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九年级上学期的古文阅读主要包括了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如《孟子·告子下》、《荀子·劝学》等。

在阅读这些古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句读:句读是指按照句子的文法规则和文意,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呼吸或提高语调的现象。

在古文中,句读的位置常常与标点符号的位置一致,但也有一些例外。

掌握了句读的规律,有助于理解古文的意思。

2. 词义:古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其特定的意义。

比如,“恶”一词在古文中常常表示“乖”,“谓”一词表示“说”。

3. 修辞手法:古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理解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可以更好地领悟古文的内涵。

二、文言文语法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语法主要包括了动词的用法、古文的句式和虚词的使用等。

具体有以下几个知识点:1. 动词的用法:古文中的动词具有时态和语气的特点。

比如,“闻”字可以表示“听说”的意思,“者”字可以表示“某个人”或“某个事物”。

2. 句式:古文的句式多样,有长有短,需要注意理解和分析句子的结构。

比如,“赏心悦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意象可爱”,“听之可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声音恐怖”。

3. 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丰富多样,在句子中起着连接词、介词和助词的作用。

如“之”、“乎”、“乃”等。

理解虚词的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三、修辞手法九年级上学期的文言文中还涉及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1. 比喻:古人在写作中经常使用比喻来形象地描绘事物。

比如,文章中的“朗日照耀,风雨和煦”用来描绘良好的自然环境。

2. 拟人:通过赋予物体或抽象的事物人的特质和行为,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教版九上语文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九上语文文言文复习-

29 沙鸥翔集 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闻古:听说。今:用鼻子嗅 规古:准备。今:规则,成例。 16 汪 30 而或长烟一空 古:消散 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
然出涕 古:眼泪 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 17 则久已病矣 古:困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 今:品尝
23 弈者胜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8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24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9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通过
10 此中人语 XX 语:名词动词 告知
1.XX 教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练习题
11 到处志之 志:名词-动词 用符号做标记
2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状语,向东或向西。
16 乡邻之生日蹙 日:名词状语,一天天地
3 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
17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动词名词 出:出产的 入:收入的 18
4 相互轩邈
庆历四年春,滕子 XX 谪守 XX 陵郡 守,名词动词,做太守 19 先天下之
轩、邈:形容词动词,比高/比远( 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九上文言文复习提纲(古今异义) 1 一百许里 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 约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 鸢飞戾天者 古:至,到达 今:罪过,乖张 3 经纶事务者 古:治理,筹划 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 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艳丽秀丽。今:食物新颖,味道好。 5 欲穷其林。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 时用"贫')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叉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 电事业的总称。 7 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如今。 8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9 无论魏 XX。 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

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

九(上)文言文练习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B.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C.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D.被坚执锐“被”通“披”,穿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

今义:空隙或中间。

C.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D.等.死,死国可乎古义:同样今义:等待E.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商量;今义: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用眼睛注视。

)C.忿恚..尉。

(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D.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适逢将项燕为楚将:将领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上使外将兵:率领次皆次当行:编次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乃丹书帛:写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得鱼腹中书:字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数以数谏故:屡次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卒数万人:几道道不通:道路为为屯长:担任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天下唱:向、充当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去为坛而盟:筑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项燕为楚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士卒多为佣者:替、给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苏教九年级上册课内全部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苏教九年级上册课内全部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他却不能取胜。

包围起来攻打他,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是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是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个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反”通“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4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5谨食之“食”通“饲”,喂养.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9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1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11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

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

无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

古:离开今:跟“来”相反1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12既出,得其船。

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13便扶向路。

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

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三、词类活用1凤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状语,向东或向西。

3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动词,比高/比远(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动词—名词,急流的水。

奔:动词—名词,飞奔的马6渔人甚异之渔:动词,捕鱼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7复前行前:名词-状语向前8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9才通人通:使动用法使……通过10此中人语云语:名词—动词告诉11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12腊之以为饵腊:名词—动词,把蛇晾干13可以已大风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14岁赋其二岁:名词—状语,每年15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动用法,使……活下去16 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状语,一天天地1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动词—名词出:出产的入:收入的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动词,做……太守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20山行六七里山:名—状语,在山上(间2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起名字,命名。

2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23弈者胜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25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6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27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28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29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30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3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32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四、一词多义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②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断2百:①一百许里许: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②猿则百叫无绝许:数词,极言其多3上:①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②横柯上蔽上:上面4直:①直视无碍直:一直②争高直指直:笔直地5为: ①捕鱼为业为: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③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介词,给6舍: ①便舍船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动词②屋舍俨然舍:房屋(名词7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乃:是,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②乃不知有汉乃:竟,表示出乎意料。

8志①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志:做的标记(名词9寻①寻向所志寻:寻找②寻病终寻:不久10是①吾祖死于是(代词,指捕蛇这件事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指“永州之野”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代词,指上句之“犯死”④吾尝疑乎是(代词,指“苛政猛于虎”这句话⑤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11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作,制成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役(动词——做,干③故为之说(动词——写12已①可以已大风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②则久已病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13赋①岁赋其二(征收、敛取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租赋14疠①可以已……瘘、疠(恶疮②呼嘘毒疠(疫病,疫气 15入①当其租入(交纳②竭其庐之入(收入的16岁①岁赋其二(名词—状语,每年②积于今六十岁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年,名词17甚①貌若甚戚者(很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比,超过18若①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好像③若毒之乎(你④更若役,复若赋(你的19毒①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怨恨、憎恨②呼嘘毒疠(有毒的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20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使……活下去②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21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②谨食之(通“饲”,喂养 22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23之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募有能捕之者/永之人争奔走焉/ 吾斯役之不幸/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之:的②代词。

(代人,他(代自己,我(代事(代物,蛇(代话语(1无御之者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2腊之以为饵/太医以王命聚之之:指这种蛇(3问之,……吾嗣为之十二年之:指姓蒋的捕蛇人之:指捕蛇以抵租赋这件事(4言之,……之:指这些话(5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之:指蒋氏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个差事(6君将哀而生之乎之:指蒋氏自己,我(7谨食之之:指蛇(8今以蒋氏观之之:指“孔子之言”(9故为之说之:指“上述之事”③悍吏之来吾乡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4以①以啮人,无御之者以:如果②腊之以为饵以:把,用来③可以已大风”以:用来④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拿⑤而吾以捕蛇独存以:因为,凭借⑥以尽吾齿以:而。

⑦今以蒋氏观之以:根据⑧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而,表目的。

25其①其始(助词,无义,不译②岁赋其二(指蛇③当其租入(他们的,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④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以抵租赋⑤视其缶(那个26而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27 焉①永之人争奔走焉焉:兼词,于此②今其室十无一焉焉:语气词③虽鸡狗不得宁焉焉:语气助词,啊④时而献焉焉:代词,指蛇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28 乎①君将哀而生之乎(吗)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介词,同“于”,在)③吾尝疑乎是(同“于”,介词,对于)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气助词,呢) 29 于①吾祖死于是(在)②余将告于莅事者(向)③积于今六十岁矣(到)④苛政猛于虎也(比) 30 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来)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31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32 一①洞庭一湖③长烟一空(一个)一碧万顷(一片)(全)(放晴)②开我东阁门(《木兰诗》)(打开)(开设,设置)(就是)(就) 33 开①连月不开③旁开小窗(《核舟记》) 34 则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35 极①南极潇湘②此乐何极(那么)[最远到达(某处)](穷尽)③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或许,也许) 36 或①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②或异二者之为 37 空①浊浪排空(天空)②长烟一空(消散) 38 通①政通人和(顺利)②北通巫峡(通向)③初极狭(〈桃花源记〉)(通过)(通晓)(和煦)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9 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至若春和景明(指示代词,那)40 夫①予观夫巴陵盛状②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③夫鼾声起(《口技》)(丈夫,女子的配偶) 41 去①去国还乡(离开)②西蜀之去南海(《为学》)(距离)③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2 为①或异二者之为(逃离,逃跑)[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做,为)②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43 国①则有去国怀乡(国都,这里指朝廷)(国防)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4 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③居十日(〈扁鹊见蔡桓公〉) 45 旷①则有心旷神怡(处在)(居住)(停了)(国家)(开朗)(宽广)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46 秀①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②草木茂盛(佳木秀而繁阴) 47 临①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在……旁(临溪而鱼) 48 名①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