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质性成果。

首先,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着重强调了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推广优秀文学作品和阅读指导,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还注重了写作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将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写、多读、多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学校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还强调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教
育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学语文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制度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们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1. 注重引导性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而在新高考改革下,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向更加注重引导性教学转变。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导者,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课堂讲授和笔头作业为主,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接触知识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实践性学习新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而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例如写作、独立调研、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思考和探索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课前导学,让学生自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然后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如何拓展教学手段和课堂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课堂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拓展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堂资源。

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经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学教师语文教改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语文教改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语文教改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重点关注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自信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四、推进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修养。

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温馨的语文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逝 世 后 的家 庭 状 况 ,次 述 他 随 父 亲
中学语文教学的



!/
活动 为 中心 、以学 生为 中心 的转变 , 明》 时 ,要 求 学生 拿 自己的 光 明生 到 南 京 的原 因 。再 又述 说 他 父 亲 如 以及 由培 养经 验 型 人 才 向培 养 创 造 活 与 海伦 的双 目失 明 、两 耳 失聪 的 何 嘱托 茶房 照料 他 ,如何 越过 铁 道 ,

全面发 展 、个性 发展 ” 。
切合
位 ,忽 视 学生 认 知 能 力 的培 养 。显 气 ;父 亲 的关 切 使 作 者感 激 ,父 亲
二 、语 文教 学 要 与 生 活实 际相 然 ,这 种 教 学模 式 已经滞 后 于社 会 的艰 难 挣 扎 令 作 者感 动 ,这一 切 都 的 发展 ,与 素质 教 育 的 原则 背 道 而 显示 出父 子亲 情 的纯挚 与 可贵 。 ”通 得 到显 著 提高 。 ( 作者 单位 :河南 省信 阳 市平桥
逐龚 鬈宽
语 文 是 人 们 的思 维 工 具 ,又 是 人 们 进 行 交 际 的工 具 。然 而 ,长 期 以来 ,在教 学 中存 在 与 生 活脱 节 的 弊 端 。语 文教 学改 革 必 须 以教 育 观
念 的转 变 为先 导 ,构 建 师 生互 动 模 式 ,展 开 多种 课外 活动 ,拓 宽 学 生 阅读视 野 。 语 文教学 ,宜打开 教室 的大 门 。 缩 小 课 堂 与生 活 的距 离 ,让 源头 活 水 流 进课 堂 。联 系生 活 进行 基 本 训 练 ,有 利 于学 生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习 , 有 利 于 学 生 学 以致 用 、学 会 做 人 。 然 而 长 期 以来 ,教 学 中存 在 着 与 ◇ 周 国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

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

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

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又要贴近学生的需求,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元化,更能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技能。

一、关注学生个性,实现个性化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表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求。

改革与创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和特长,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更好地实现知识与情感的统一。

二、强化语言能力培养,提高语文素养水平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语言能力为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语言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三、建立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协同学习建立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拓宽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课程体系新时期语文教学应该以拓宽教学资源为前提,实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引入课外阅读、视频教学、网络资源等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不同场景和多样化的环境中受到启发和启示,更加广泛地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文化。

五、注重评价手段,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一定要注重评价手段的创新和改进。

教师要建立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和引导,让学生不仅能够应对考试,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本文将从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

一、教材体系的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中,首先要关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

传统的教材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过多关注文言文的学习,而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

因此,新的教材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新的教材体系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真实的文本材料,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材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选择一些有趣且质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教材体系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还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

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也应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式。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语文评价主要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新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项目作品、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是必要且重要的。

新的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和资源。

语文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建设丰富多样的阅读角和图书角,提供丰富的图书、报刊、杂志等阅读资源,让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开展阅读推荐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课堂讲解和听讲,学生较少参与阅读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思维、推断能力、归纳总结等,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速度。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训练活动,如扩展阅读、速读训练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利用课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注重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味。

语文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味。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注重学生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感受和体味,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和追求。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析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和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注重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技能语文的学习是从音、韵、字、词、句等基本技能开始的,这些基本技能对于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通过朗读、模仿、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识字、写字、拼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实际运用。

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通过阅读、听说、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情境教学、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的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教师应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诗词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小学阶段的学习,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写作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语文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不断地发掘教学的潜力,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教育改革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情境和氛围。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首先创设着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学习知识点。

同时,要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日益增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勇于自己发表见解和想法,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点的灌输,而在改革创新中,教学方式的变革可采取多种手段,如互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四、关注学生情感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爱,关注其情感需求,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引导,让学生在安全、放心、自由的氛围中,更好地表现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同时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贴近生活实际语文是一个比较具有欣赏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和情感表达,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过程,需要我们广泛借鉴各类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并不断摸索和探究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教学新方法,不断创新与实践,力求把语文教学做到更好、更全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小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抽象概念的说教方式来传授知识,而学生则是听讲和背诵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因此,现代语文教育应该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体验语文学习的趣味和魅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利用新媒体、网络等资源来扩展教育资源和教学形式。

利用教育部门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老师可以在网络上发布课件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学习,并随时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要关注培养创新型人才。

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重新改编故事,或者组织学生写出自己的小说和童话,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和提高创造力。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的反复推理和发散,来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例如,在课堂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叙事、写作等方式,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方式大多是基于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潜力。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围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量身定制课程,并通过开放型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挑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挑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与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这项改革的实施,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影响1. 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调语言交际、表达思想、解读文本的能力。

在新的课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

2. 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抄写和默写为主,过分注重记忆和死板的应用,而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提倡从理解、思考和创新的角度出发。

学生将更多地进行课堂互动,积极思考和表达,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包括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评价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

自主创作、合作探究和实践性课程的开展,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挑战1.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需求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更深入的语文知识储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成为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2. 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改善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需要更新和改善一系列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试题等,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这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 家庭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衔接语文课程改革需要与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衔接和合作。

家长需要了解和支持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观念的不同,该任务面临一定的挑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9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9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9篇第1篇示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随之不断变革和改进。

教育改革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要使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教育改革方法呢?我们可以尝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在教科书和教师讲解上,这种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比如教育软件、教学视频、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可以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类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比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可以尝试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人的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既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方向及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方向及意义

中学生作文指导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作文教学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转与创新,教育体质的改革也在逐步进行,语文教学的课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现在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教学不断深入,教学课本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小学生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兴趣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一)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指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为“写作”,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都体现了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中考与高考中,作文的分值比例占到一半,为提升语文的整体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都将作文教学放在新高度上。

当然作文教学的变革不应单单针对考试这一核心,更新作文教学的观念、教法都十分重要。

(二)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现状1、缺乏兴趣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作文教学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缺失。

一旦教师公布这节课是作文课,小学生往往会叫苦不迭,大呼无聊。

首先学生会有一个不想写的情绪在,这样很难写出一篇美文来。

2、题材单一学生之所以有畏难情绪在,主要还是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会表达情感。

在孩子的眼中,作文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因为他们认为可说的题材很少,话题单调,单一的素材使写法千篇一律,内容大同小异,读起作文来完全没有惊喜之感。

3、教法老套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有待提高的。

在教法上,教师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先讲后写,而这种方法恰恰是最应该改革的。

在学生实际动手去写之前,教师的积极引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写作后的讲评,多数教师往往简略讲评,把这当作一项任务,迅速点评后这一次习作的练习就算完成,学生却没有在这一过程中收获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改革内容论文

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改革内容论文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改革内容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

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在课程结构实施改革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

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

“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

“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

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

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背景,视野更开阔,需求更多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围绕着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展开阐述。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灌输,偏向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还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授和解读,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更加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当下热门话题、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

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改革,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

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提升,让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需求。

也要鼓励教师多参与实践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教改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教改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教改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课文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强化写作训练,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外阅读材料: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写作指导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六、教学保障
1. 积极沟通家校关系,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2.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初探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初探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初探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202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

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更好地教授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随着生物工程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学生个性化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六年级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畅通无阻。

此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开展与学生兴趣相关的语文主题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价值导向,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人格、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教育更是如此,它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这个时代,让学生认识到善、美、真、爱,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情感、有道德、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注重语文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能在学习中真正体验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教学手段创新,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挖掘网络、多媒体等工具的教育潜力,实现教学手段创新。

特别是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和智慧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互动式、情境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设计。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细节的把握,掌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四、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教育的本质是不断学习、探索和进步,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从教育理论、单元、课堂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会议等活动,采纳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从而优化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访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吴忠豪教授本报记者褚清源吴忠豪简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首席专家,出版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行动研究》等著作。

课程内容长期困扰语文教师中国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备受诟病,尤其是对教材的批判比较集中,从《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在博客上炮轰小学语文教材,到郭初阳等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吴忠豪:媒体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选文方面,比如一些课文内容缺乏时代特点,一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没有选入课文,有些课文语言质量不佳,有些课文选作教材时加工修改不当,等等。

不少意见我认为是有道理的,语文教材选文质量确实亟待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我认为,我国语文教材的核心问题主要存在于教材的编写体系方面。

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教材只是“例子”,教材选文解决的只是“用什么教”,而“教什么”才是教材编写的关键。

我国语文教材存在的最核心问题是缺少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导致“教什么”模糊不清。

课程与教学论认为,“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

“教材内容”是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用什么来教”,或者说是用哪篇课文来教。

一门成熟的课程,必须有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否则这门课程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纵观我国除语文以外的各门学科课程标准,均以大量篇幅表述这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具体而明确规定这门课程究竟应该教什么。

比如数学课程标准正文部分总计33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占3页,而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占了18页,也就是说数学课程标准有将近三分之一篇幅是在表述这门课程应该教什么。

由于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缺少对课程内容的系统研究,因此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包括教学大纲)历来缺少“课程内容”的具体表述。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改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但对各年段达到课程目标所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仍缺乏具体表述,这就导致语文课程究竟“教什么”一直不能得到解决,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

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教什么”即“课程内容”,基本是凭执教者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判断、选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

其实语文教师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与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相比并不呈劣势,为何其他课程不存在“教什么”问题,而语文课上“教什么”的问题会如此严重?其深层原因并不是语文教师能力不济,而是语文课程本身缺乏结构化课程内容所致。

这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长期低下的症结所在。

我看过不少国家包括港台的语文教材,在选文质量方面与我们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国外包括港台学者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要比我们深入得多,因此他们的语文教材在课程内容呈现方面也比我们清晰得多。

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中国教师报: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吴忠豪:我国语文教育改革长期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教育症结所在。

其实,我国语文教育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

比如上面讨论的语文课缺少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就是课程层面的问题。

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语文课程形态问题。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

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开始到最后一课,都是由一篇篇课文连缀而成。

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课文。

观照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发现“讲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课程形态,更不是最佳的语文课程形态。

其次是我国语文课程的重点取向失当。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

日本“坚持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

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

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

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

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

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

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运用”的课程结构。

再次是我国的语文课缺少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许多国家语文教学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写作课,语言知识课,还是阅读课,课堂教学都偏重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名师公开课的误导中国教师报:现在有不少名师的公开课将自身精彩的讲解作为亮点无限放大,将教材挖得很深,以教师讲的精彩代替了学生学的精彩。

这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否是一种误导?吴忠豪:当下各种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空前活跃,形形色色的公开教学层出不穷。

尽管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形式,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堂的亮丽和观课的效果,过多地关注理念的前卫,设计的奇妙,文本解读的创意,课堂组织的奇巧,课件制作的华丽……却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活动的有效,将课堂变成了展示教师功底和教学技艺的舞台,异化了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执教公开课的教师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课堂教学通常被作为“示范课”为广大观课教师竞相追捧并效仿,因此这样的“示范课”,其负面效应着实不可小觑。

被称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教学论专家泰勒早就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的常态课,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堂是否热闹,教师语言是否精彩,文本解读是否有新意,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等,这些对课堂教学而言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不能成为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指标;只有把“学”得有效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摆脱虚胖、浮肿、高碳、低效等不正常现象。

花大量时间教课文劳而无功中国教师报:有人说,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对此您怎么看?吴忠豪:从来没有听说过“数学课没有数学味”,“英语课没有英语味”,“美术课没有美术味”,但是我们却经常听到“语文课没有语文味”这样的说法。

王尚文教授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指出:“有论者郑重提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听此言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这不等于说盐要有咸味、糖要有甜味吗?荒唐!思之,余以为问题的根子或许出在我们没有真正弄清我们为何要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的问题上了。

”这番话点中了语文课为何没有语文味的命脉。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是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

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记叙描写等写作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等。

当然,语文课文中内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属于语文课程内容范畴,只不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科共有的课程内容,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应该是渗透于学习语文过程之中。

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很不稳定。

我曾经统计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到2000年以后仍然保存下来编进语文课本的不到四分之一;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文课本中编选的课文,除少量的古诗、寓言等经典篇目,其他基本上都不用了。

为何那么多课文现在都可以不教?就是因为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

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

所以语文课花大量时间教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事情。

当下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有些刚入职新手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肤浅,误将“教材内容”当成“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了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了,教学《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上《鸟的天堂》就讨论小鸟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小鸟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等等,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含量”怎么会高呢?换句话说,怎么会有“语文味”呢?读书亟待课程化中国教师报:温儒敏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

您持什么意见?吴忠豪:温教授批评的这种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确实严重存在,其矛头所指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语文课教师讲的多,学生实践活动少的不正常现象。

温教授说是“两多两少”,有的教师概括为“三多三少”,还有教师概括为“四多四少”,实质上都是一种现象的不同表达。

温教授提倡语文课堂要“多涵泳”,其实就是强调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感悟。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语言习惯形成的初始期。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不仅是默读和涵泳,可能更需要强调多朗读,多积累,多运用,多读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这一观点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广泛赞同。

现在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怎么上?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让学生多朗读,多积累,多运用,多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