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转型期下的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考情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1.一个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它所确立的 各项原则成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上通过。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对该宪法进行了修订,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3.三个发展阶段。 (1)1949—1966年,是形成与确立时期。
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 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考查知识的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从题干中的“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以及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可知 B 项正确, A 项排除;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提出的,为了调动知识分 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项排除; 1956 年底社会主义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因 此D项排除。本题易错选A,属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答案:B
立;1954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占主导地位,作为人民民
主国家的经济基础并不十分薄弱,排除B、C、D三项,故本 题选A项。
答案:A
命题跟踪 1.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 就有( ) ①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第三篇章 现代中国的强国梦与现代化历程 共271页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八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3年中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 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 【答案】 B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八
3.(2014· 福建文综,17)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八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信息。从图片可以看
出1975年、1976年、1977年中美进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B项错误;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而1977年的总额比1976年低,C项错 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不可能消除中美贸易的波动,排除D项;1 972年,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74年由于 “水门事件”,尼克松宣布辞职,加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坚 定性,1974年到1978年,中美贸易受到影响,故A项正确。 【答案】 A
文件 报道 标语口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会议 现象 中共中央的指示 介绍信 台湾问题 中非交往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八
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以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联合国 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关系的缓和等为重点,以漫画、文献材料等 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会以中外民主政治的对比、中国外 交与国际局势相结合作为考查点。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新课标全 国Ⅰ 新课标全 国Ⅱ 安徽 江苏 浙江 2013 山东 广东 福建 福建 海南 海南 安徽 安徽 安徽 北京 海南 山东 2012 山东 江苏 江苏 福建 福建 天津 25·4 25·4 12·4 3·3 16·4 11·4 14·4 15·4 16·4 4·2 5·2 13·4 14·4 15·4 13·4 6·2 10·4 12·4 21·3 3·3 14·4 15·4 1·4 程朱理学 宋代土地政策的影响 汉唐间安徽农业生产 三省六部制 唐代抑商政策 中国政治制度变革 陆九渊 唐代工匠 朱熹 唐代的社会风气 南宋的赋税变化 科举制 北宋商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古代中枢机构的设置 宋代理学 君主专制的强化 加强中央集权 选官制度 宋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城市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经济和外交 言论 汉唐与宋的对比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3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3
【考情预测】
年份 地区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Ⅰ 新课标 全国Ⅱ 浙江 江苏 2014 福建 山东 广东 四川 重庆 天津 北京 海南 海南 题号·分值 25·4 26·4 26·4 14·4 3·3 38·36 15·4 13·4 13·8 4·4 12·4 14·4 5·2 6·2 考点 唐代儒学 宋明理学 北宋交子 地方制度 雕版印刷术 科举制 唐宋时期的农业 唐代均田制 古代制瓷业 唐代社会习俗 古代政府的商业政策 宋代枢密院 唐代科举制 唐代手工业 切入角度 唐代儒佛道的兴衰 理学的人性观 史料 地方志名称 宋代书坊 文献资料 农业专业户 土地买卖 景德镇的发展 官员治侈 史料 唐末割据 选官制度的变化 西方丝织技术 备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潮,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 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 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三 从君主立宪思想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特 点及影响
视角1 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维新派思想主张
【考题6】 (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 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
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近代中国——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关键 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 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政府鼓励 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及原因
【考题5】 (2015·福建文综,2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
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9热点一 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PDF版)
专题七 社会热点热点一 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课堂评价1. A 【解析】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是指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决策”“审核”和“执行”三权分开且制约,从而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故选A。
B、C两项与主题不符;我国丞相制度走向解体要到明朝初期,D项错误。
2. C 【解析】 明朝初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后设置内阁,但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A、B、D三项错误,选C。
3. D 【解析】 从材料分析入手,民主共和为人心所向,清帝退位是顺应民心的表现,故选D。
4. D 【解析】 本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反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则,由此可知该宪法是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C两项是指“共同纲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B项时间不符。
5. D 【解析】 罗马法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要到6世纪汇编成了《民法大全》,故D项错误。
6. D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宪法。
由所学知识可知,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是美国国会,人民不能直接修改宪法,排除A项。
美国宪法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排除B 项。
材料不能体现华盛顿认识到了宪法存在的不足,排除项。
由材料可知,依据人民的意见、按照宪法的规定对宪法进行修改,这体现了对人民意见的尊重,对宪法规定的遵守,对民主制度的遵守,故D项正确。
7. (1) 趋势:选举权范围扩大;选举限制放宽。
(2分)特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是渐进的过程;用立法手段推动政治民主化。
(2分) (2) (3) 评分标准观点 评述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和美国宪法的修订,使英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4分)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还要受到政治与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课件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
把握题眼 辨析 选项 信息“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 名存而已”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 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错误
A
B 辨析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已经形成六部分掌行 政权力的局面,错误 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逐步加强,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 解题关键 明代李贽思想和文艺复兴思想的比较
注意把握明清儒家思想发展与文艺复兴思
想的时代背景
辨析 选项
A
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都
具有启蒙意义,错误 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都 与商品经济有着密切联系,错误
B
文艺复兴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错误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
战争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错误
D 题干材料未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错误 答案 A
【方法必备】 巧找选择题的“题眼”
“题眼”是选择题解答的突破口,可以是特殊的知识点、
限定词或特定的称谓等。一般说来“题眼”分为: (1) 以时间限定为“题眼”:抓住题干中明显或者隐含的 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内肯定或者排除与 题干时间无关的备选项。
2.清朝 (1)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 南书房 ,与内阁、议政王大
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 军机处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 八股取士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3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训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广东肇庆模拟)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皇权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故选C。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以递增的形式出现,排除A;三省六部制下,宰相之间相互牵制,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排除D。
答案 C2.(2014·湖南常德质检)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人,占96.3%。
157人中又有131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0.03%。
可见( ) A.从明代开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B.明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C.科举高第入翰林,是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D.明朝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内阁人员组成中,科举出身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选C。
士人政府形成于两汉时期,排除A;题干体现的是内阁人员的组成情况,与科举制是否完善没有关系,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小,排除D。
答案 C3.(2014·福建福州质检)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解析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即维护专制皇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项显然与这样的规定无关,皆排除。
学案7二轮专题复习3.1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3张
专题三中国现代文明【专题综合概览】社会主义的曲折求索——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30年(1978.12至今)阶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30多年。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核心要点突破】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专题三第1讲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核心要点突破】1.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是什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统一管理国家(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共的领导,是参政党。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2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2
新课标全 国 2012 海南 海南 江苏
24·4 3·2 4·2 21·13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汉晋时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迁豪族到长 安附近 秦王嬴政称“皇帝” 的目的 佛教传入我国的影 响 古籍材料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2
5.(2014· 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 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史的考查,以儒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时代
特色等为重点,多以人物言论和史籍材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 式,尤其注重对儒学内涵的不断丰富进行考查。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2
【真题演练】
1.(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
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
专题2
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以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等基本政 治制度为重点,多以史籍材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注 重以社会史观的角度考查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或影响。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农耕经济发展、工商业发展和南方 经济开发等为重点,多以数据表格和史籍材料为载体,以选择题或非 选择题为形式,尤其注重以农工商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作为考查点 。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2
【解析】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
模块一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产生及维持的原因(1)理论基础: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维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流派大都强调“大一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成功,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胜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莫定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2)经济根源: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土地私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3)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改革变法,封建制逐渐形成。
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4)地理原因: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2、演变过程(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主张。
②实践上,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
(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是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④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注意:秦始皇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历史影响)(3)巩固——西汉:①内容:实行刺史制度;西汉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5讲 现代中国
中国现代史
一、考试说明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3)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 法制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 成就及其意义。 (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 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恢复、影响)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过程) 3、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原因、过程) 4、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 D 科技成就 1、科技战略: 2、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生物技术 E 文艺、教育遭破坏 1、双百方针遭破坏的表现 2、文革中教育遭破坏的表现及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 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 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 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 联网的兴起。
3、中国现代史分期: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文革时期(1966~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
四、基本线索及阶段特征
(一)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基本线索】
1、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召开、议题、内容、意义)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程、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背景、标志)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意义) 5、“一五计划”(背景、任务、成就、意义 ) 6、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经过、意义、不足) 7、建国初期的外交工作(方针、成就) 8、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1956年制 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 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 第一篇章 古代中国传统文明的演进历程 共494页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1
5.(2014· 北京文综,12)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 著作是( )。
图8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1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④代表的是哪一地区。A项
《春秋》的编者孔子和B项《孟子》的作者孟子都是山东人,图中 对应的是②;C项《荀子》的作者荀况是赵国人;D项《离骚》的作 者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应图中④的位置,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4
重庆 北京 海南 新课标 全国Ⅰ 江苏 山东 2013 四川 海南 海南 广东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1
2012
浙江 广东 海南 江苏 海南 山东
13·4 12·4 1·2 2·3 2·2 9·4
西周政治制度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经济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特点 儒家仁政思想 法家思想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1
【解析】
“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
在今陕西省境内,故本题选择C项。 【答案】 C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1
2.(2014· 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 D.铁制农具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历史(QG)
专题1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和楚辞的内容及
特点。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 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从材料中的“幻想境界”“南方楚文化 ”等关键信息可知,这符合《离骚》的特点——想象奇特,具有浪 漫主义风格,故D项正确。《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不符合“对理 想的执着追求”这一特点,故A项错误;B、C两项是道家学派的著 作,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3.12 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训练(含201
第12讲中国现代文明的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某某某某诊断)某某著名某某人士X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
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X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通过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由材料中“某某人士”、“人民大宪章”和“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可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故选A。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并非通过,排除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是《宪法》而非《共同纲领》,排除C;中共八大与史实不符,排除D。
答案 A2.(2014·某某某某一模)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某某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某某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材料中文字“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某某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题肢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选择C。
答案 C3.(2014·某某某某模拟)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练习(有答案)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练习(有答案)基础回扣练一中国古代政治明时间:4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1.(2014•太原模拟)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从材料中“同一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项不正确。
“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项不正确。
材料叙述的是分封制,没有涉及宗法制,D项不正确。
答案 B2.(2014•武汉调研)史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B.“(大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D.“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解析从材料中“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时期的废丞相、权分六部,与“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符,都主张废除宰相,加强君权,正确。
“丞相者……共建庙宇”“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中书……刑房”此三者所述的都有丞相设置,与材料所述不符,A、B、D错误。
答案3.(2014•湖北七市联考)“(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
……虽创主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第七讲 现代政治文明 现代中国民主政
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
第七讲
现代政治文明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原则和意义。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践踏的表现。
[考点]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 ] 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内容及影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标志、原因和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背景、经过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
重要影响。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和重要外交活动。
1.新中国建立初期
(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 政策。
②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 ③基本内容: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④历史意义: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3.“文化大革命”
(1)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 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2)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 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 权被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成就:平反冤假错案,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高效升级卷九中国现代政治文明课件 人民版
13.2009年6月17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中俄建交 6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60年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天,苏联最先承认新中国, 并建立外交关系。今天,在回顾这一事件及后来建立 的全面协作时,我们理解了它们的伟大意义。”以下 各项是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苏是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建交的 ②中苏建交 标志着两国正式结为同盟 ③体现了新中国“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④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的恢复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环境 ⑤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 影响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A
A.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B.顺应工作重心的转移调整两岸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 D.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答案:B
11.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日,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10周 年。10年来,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主进步的 新澳门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是做得到、行 得通的科学构想,基本法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 的根本法律保障。下列最能表明材料主旨的是( ) A.澳门基本法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 B.澳门基本法授予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C.澳门基本法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D.澳门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和澳门基本 法 答案:D
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 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 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 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 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 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答案:C
江苏省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3 第8讲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学案
第8讲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新中国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本讲知识在2011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在考到的知识点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江苏卷9、浙江卷19。
(2011·江苏卷,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和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③。
答案选C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民族自治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的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所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如: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民族政策上的优惠及倾斜,但是在大政方针上必须和中央保持着一致。
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因此,它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200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就是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欣赏部分例题:
•(09年广东卷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依据材料,请回答
•1“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①体现创新性,将公章一分为五;暗含分权制衡原则
•②尊重民意,体现公平,使权力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
•2该事件说明我国民主政治有何发展?
•①民主政治向基层推进,②村民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③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材料题答题方法提示
四释疑解惑: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
课题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
授课人
游志涛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时间
2010年5月11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书变薄”,归纳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帮助学生明确高考考点
过程与方法
第二轮的目的就是把“书”(即第一轮所复习的知识)变“薄”,帮助学生归纳和梳理知识,建构专题体系,进一步明确和简化关键知识点。针对本专题和本班学生特点,本课采取的方法如下:
考点8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
第二步:教师:帮助学生落实学案,释疑解惑
学生:针对考点交流学习,完成学案
第三步:要求学生展示学案成果,观察学生对高考考点落实情况
三学法指引和交流
第一步:邀请外班学生交流做题经验和复习体会。
第二步:外班学生嘉宾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例,进行实战分析讲解。
1教师“隐导”学生,学生“引导”学生;
2整个专题复习推进由“整体构架”细化到个别考点;
3利用周二下午全年级都是历史活动课的机会,邀请外班放化;
4对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的释疑解惑(可能会延续到课后,视学生疑问数量多寡而定),逐个解答学生疑问,力争实现个别教学,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突破班级授课制的束缚。
习经验,创设学生相互交流平台;
3捕捉课堂动态学情,进行针对性解疑释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练习
一、知识梳理(过程与方法:主要行为动词回顾,复习,梳理,整理等)
第一步:提示学生注意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与老师交流,以期进行针对性教学。
第二步:建构专题整体印象
第三步:学生:认真琢磨专题,建构专题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专题的复习,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归纳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明确专题考点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现代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变”与“不变”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解析】A选项中的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的民主政府,而不是存在于解放后。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所以C错。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先是《共同纲领》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2捕捉学生的动态学情
3采取怎样简单而有效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本教学内容的“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
4怎样创设学生交流平台,建设开放性复习课堂
教学方法
教法上的“引导和隐导”、学法上的自主学习、交流协作学习
教学设计
1通过制作复习课件,引导和“隐导”学生自主复习本专题内容;
2他山之石帮助攻玉,三人行或有吾师,邀请外班学生进入课堂交流复
教师:观察学生对专题整体的把握情况,了解课堂动态学情。
二知识强化
第一步:分发专题复习学案,帮助学生落实高考考点。
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2:建国之初民主政治的建设
考点3“文化大革命”
考点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考点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6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7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释疑解惑,解决学生个体学习问题
五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专题三中国现代文明第一讲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提升演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