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素材1

合集下载

13课辛亥革命笔记

13课辛亥革命笔记

第13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一、革命的背景(一)背景:政治背景: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得人心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深入湖北新军做工作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汉兵力空虚。

(二)爆发:武昌起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二、革命的高潮: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帝制终结;。

三、革命的两大成果:(一)成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2、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国民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意义: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革命的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1)政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2)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

五、革命的失败:(一)失败的表现:1、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未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失败的原因:1、袁世凯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2、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3、革命阵营中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4、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本原因)。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知识回顾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答: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中国的各阶层民众开始展 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
革命!革命!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做的一系列努力
1.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
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 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成立后的形势: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没有实现统一。
四,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第二,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 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 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第四: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 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 了。 但辛亥革命同时也证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西方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兴中会是中国国
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 中山于1894年11月24 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 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 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 虏,恢复中国,创立合 众政府。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平均地权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2016年考试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梳理】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必要性: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可能性(条件)(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派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

此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②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并决定创立《民报》作为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实践准备: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3、偶然性(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概况1、武昌起义(1)概况:1911年10 月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起义军攻占了武汉三镇。

(2)结果: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
国有”政策,收回已经准许商办
的铁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 帝国主义,但已募集的修路股银, 概不退还。于是全国掀起了群众性 的保路运动。
则在 款 为路 , 外归 而 川 国国 在 人 《所有 借 之 保 路有, 以 极 同。而 丧 端 在失反 志 名国对 会 宣 则权者 言 国之, 》 有款不 ,,在 实不借
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性质: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军事:革命党人发动各地武装起义
1906.12萍浏 醴起义
1907浙 皖起义
1907.12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4.27
•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 说:“当初次之失败也 (1895年兴中会领导的广 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 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 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 耳……
• 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 动失败)之后,则鲜闻一 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 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 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 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概况: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五个民族: 汉、满、蒙、回、藏, 象征“五族共和”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教育总长:蔡元培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14
黎元洪担任都督,这说明了什么?
黎元洪:湖北新军二十一旅 统领,一贯仇视和破坏革命.当 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 “莫害我”!起义士兵只好举 枪逼其上任.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经济发展:甲午战争后到清末的"新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奠定了革命的物质基础。
2.阶级力量壮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得到壮大,奠定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3.思想动员
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①条件:新式学堂的兴办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答案提示:①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内忧外患,各界有识之士就开始了追求强国富民道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在此关头几乎同时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③这两派在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有其共性。④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⑤两派围绕国家体制、斗争策略以及土地政策发生了一系列争论。⑥最终事实说明,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先天不足,不管它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没有改造中国的能力,结果只能是失败。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㈠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㈡1895年,康梁公车上书,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
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⑵革命指导思想的提出:三民主义
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时间、主要内容)
②三民主义的提出(主要内容、核心)
4.组织建设
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①兴中会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地位、入会誓词、意义)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2)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2)

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重点难点分析(2)必修1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民国初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辛亥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

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确认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性,清朝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都说“我们大清怎么怎么样”,当然明朝的百姓则自称“大明如何如何”,百姓自觉地把自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

而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

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

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肯定了革命党和咨议局在辛亥革命中的同等重要作用。

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

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

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中央政权。

此时,除延续孙中山对辛亥革命性质的定位外,国民党在宣传中还做了不同程度的发挥。

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对于民族革命的成功略有保留,民族革命未能成功的那一部分当是指“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如故”,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史料与解析】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

【史料与解析】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清廷颁谕宣布实行“新政”世有万祀①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穷变通久,见于《大易》②;损益可知,著于《论语》。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当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

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

大抵法积则敝,法敝则更。

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

自播迁③以来,皇太后宵旰④焦劳,朕尤痛自刻责。

深念近数十年积敝相仍⑤,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

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

懿训⑥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自丁戊⑦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⑧……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

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⑨,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初十)条【解读】这是通常所谓清末“新政诏”中的话。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也就是1901年1月29日,流亡于西安的慈禧太后主使,以光绪帝名义发布“变法”上谕(通常也称“新政诏”),宣布要进行变法,实施新政,并号召各有关大员发言参议。

而在此上谕中,清廷对变法的原因、范围、方针原则等进行了阐述。

有些话语颇显冠冕堂皇,似乎变法的用心极诚,新政的范围很宽。

但从其所定方针和基本原则看,仍不出“中体西用”的窠臼。

资料显示:①所谓“穷变通久”云云,仍不出中国传统的变易观。

这不失为此时清廷酝酿变法的思想基础的一个方面。

②变法是应急之举。

促使清廷进行此次变法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为时势所迫,清朝统治者面对现实,切实感到不变法就摆脱不了穷途末路。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①时间: 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 中华民国的建立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2)帝国主义的支持;(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五、辛亥革命的评价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3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3课

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背景(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4)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与此同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学思之窗](见教材P62)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提示: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内部政见不同的两个派别。

维新派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革命派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护君主制前提下的改革,反对革命。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第13课笔记

第13课笔记

第13课笔记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上: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狭义上: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3讲辛亥革命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3讲辛亥革命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第六单元北洋政府时期:民国的建立与北洋军阀的统治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辛亥革命(1911~1912年):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实现了从帝制向共和的转型。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12~1928年):一方面是北洋政府内政的治与乱;另一方面是先进知识分子奋起探索救国的新路径,中国在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

其中,五四运动至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主和专制的斗争成为主线,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努力;新的革命力量不断孕育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担负起推动中国近代化和民主革命的重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文化“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三大思潮;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并逐步中国化;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社会生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快速而深刻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第13讲辛亥革命对应学生用书第87页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理清:知识结构基础全通关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客观形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清末新政目的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类似,但更为广泛深入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预备立宪背景革命运动高涨,清朝统治危机加剧过程开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发展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为制定“宪法”作准备结束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影响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积极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①。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高台一中 历史组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 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 的辛亥革命。
在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幸福的
时候,不能忘记挫折。
一、革命酝酿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人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材料一 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创作“国乐”
(国歌),主要内容为:保牢疆土,靠老天庇佑,百姓欢
欣鼓舞。庆幸生于太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
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象天不会塌下,象海不会枯干。
思考:国歌描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是否符合历史史实维护统治,推出了“新政” 和“预备立宪”,措施如下:⑴政治:裁冗官衙及军机处、 设内阁、资政院、地方自治。⑵经济:1902年清上谕,工 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设立商部,出台保商措施。 ⑶教育: 1904年,通过《癸卯学制》,分大中小教育层次,是现代 教育的开端。⑷军事:编练新军。 思考:清末实行“新政”根本目的是什么,客观上起了什 么作用? 2、经济基础:“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新学兴起,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成 功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说:革命党人的直接目标基本实现。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促进了资本主 义发展。
失败说: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 1.直接理由: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根本理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对比
厂矿 资本总数
棉纺织资本数 额
1872-1894 74家 有6年
百万以上
9862千两
1895—1911 447家 有14年
百万以上
26232千两(1913)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起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
国旗 五色旗
纪元 公历 民国纪年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第一章的主
第一章“总纲”,规定主:权“中在华民民国之主权属
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
平有等保,有无财种产族及、营阶业级之、 自宗由”教自;之人区由民别、”得;享平“有等人人民身、
习俗:禁缠足、禁鸦片—、—李允侃许等满著汉《通中婚国。近代史》
立宪其名,专制其实——预备立宪 内阁则专任亲贵——皇族内阁
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 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 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 阁,打破了英国皇族不入内阁的传统。
革命事件。(1911-10—1912-1)
广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全过程。(1894——1912 或1905——1912)
第一幕 帝国斜阳(背景)
“当时①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②上复有制造革命 之官吏;③立宪其名,专制其实;④商路则收归国有; 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专任亲贵。 凡可以离民之心,解民之体者,行之惟恐不力!宜乎广 州之变方起于前,川省之事又继于后。……殆武汉事发, 各省响应,革命军之旗帜遂翘然高举于禹域(中国)之 内矣!”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以下是关于辛亥革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家主权不断丧失,民族尊严受到极大侮辱。

2、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封建专制统治,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农民阶级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阻碍,发展艰难。

3、清末“新政”的破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政府在20 世纪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但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4、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传播开来。

孙中山等革命先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经过1、兴中会的成立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同盟会的成立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一系列武装起义同盟会成立后,组织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虽然这些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为辛亥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4、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迅速占领了武昌城,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3.局限性:
—— 摘 自 鲁 迅 《 阿 Q 正 传 》
(1)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 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 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清政府
任命
袁世凯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政 事治 进讹 攻诈
施压
封经孤外 锁 济立 交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2.辛亥革命评价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 (1)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
客观上沉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材料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 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 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 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首先发生的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即辛亥年,因此人 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一)知识掌握1. 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国内哪座城市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A.上海B.北京C.广州D.东京2.孙中山首次明确提出“恢复中华”是在( )A. 1894年B. 1905年C. 1911年D. 1912年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①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②内阁由国民直接选出③中华民国实行总统责任制④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按照民国纪年,1937年是( )A.民国25年B.民国26年C.民国27年D.民国28年(二)能力提高1. 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左右清政府,原因在于(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三)延伸拓展1.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即孙中山)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C.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

⾼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亥⾰命 ⾟亥⾰命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

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中历史《⾟亥⾰命》的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字⼀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亥⾰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亥⾰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本东京成为中国⾰命知识分⼦宣传民主⾰命思想的中⼼。

2、第⼀个资产阶级的⾰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是中国民主⾰命的先⾏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成为⾟亥⾰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命进⼊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个全国性统⼀的资产阶级⾰命政党; 5、⾟亥⾰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10⽇) 6、1912年中华民国成⽴,孙中⼭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7、中国第⼀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政、⽴法、司法三权分⽴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责任内阁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亥⾰命的结局: 失败:(1)⾟亥⾰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亥⾰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亥⾰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次伟⼤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10、⾟亥⾰命的历史作⽤: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

(4)冲击了⼏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

⾼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五四风雷以及红军长征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第⼀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中国第⼀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中共⼀⼤决定党的中⼼任务是:组织⼯⼈阶级,领导⼯⼈运动; 中共⼆⼤制定了:最⾼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决定国共合作; 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的召开;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枪的是:南昌起义; ⽑泽东的“⼯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争、⼟地⾰命、根据地建设; 成为党和红军⽣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制定全⾯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路军创⽴的第⼀个抗⽇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的晋察冀抗⽇根据地; 基本消灭国民党主⼒的三⼤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十三课_辛亥革命(1)(1)

第十三课_辛亥革命(1)(1)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讨论: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 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从内容上: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民族平等;规定国民的基本权 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等都否定 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性质上:
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它从 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㈢辛亥革命的影响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此 你有何看法?简述理由。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⑴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⑵推翻清王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⑷对亚洲其他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1、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在中国建立了北 洋军阀政权;清朝皇室继续保留,帝国主义势力还在。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①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㈡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
1、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
中华民国的成立
2、高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
级宪法)
3、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军昌 占起 领义 年 楚发 望动 月 台, 军当 日 械夜 晚 库起 , 义武 1911 10 10
政武 府昌 成年 立 湖月 北 军日 1911 10 11
公历纪年: 公元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 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 (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 如:1912年,后二位12-11=1,即民国元年; 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公元1949年。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高考要求】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背景和条件1、主要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代表:、邹容和。

(2)中心:上海和东京。

(3)内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平等学说。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

(2)同盟会:1905年8月在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其纲领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其刊物是《民报》,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6、军事基础: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7、革命条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做宣传工作,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8、有利时机:清政府派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地区兵力的空虚。

二、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三、高潮1、成立民国:年元旦,孙中山宣告成立,定都。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国内一律平等。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的政治体制,实行。

(2)评价: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性质的宪法。

②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四、结果和意义1、失败:(1).表现:窃取了胜利果实(直接);未完成的任务,中国的性质未变(根本)。

(2)原因: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②主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3)经过:①1912年,2月12日,退位。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 辛亥革命

返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近代中国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返回
帝国主义的支持
辛亥革命爆发 后停泊在长江 上的外国军舰 增多
辛亥革命爆发后 外国水兵在汉口 租界构筑工事
返回
“……袁世凯尽管不好 我们要希望他好 要用诚恳 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 袁世凯尽管不好 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 的劝告,严密的监视 感动他,鼓励他 严密的监视,感动他 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 的劝告 严密的监视 感动他 鼓励他 使他不可能不 好……”
五色即代表汉、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的高潮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⑴内容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自由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黄兴—左图 ← 部分参加黄 花岗起 义的被俘人 员。—下图 ↓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 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 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
神,与武昌革命之役 并寿。 ——孙中山
返回
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湖北军政府 最先打出中 华民国旗号
返回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年 月 孙中山.黄兴 孙中山 黄兴
黄花岗 起义
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 徐 锡 麟 绝 命 书
秋瑾 徐 锡 麟 秋瑾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觉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进行一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1)兴中会的创立:①时间: 1894年,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③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2)中国同盟会成立:
6.武装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1911.10.10)
1.导火线: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党人乘湖北防务空虚策划
起义,但消息泄露,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2.经过:武昌起义迅速进军的主要因素:革命党人的高度自主性。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
1. 中华民国的建立
识记:时间;定都;国旗(五族共和,体现民族团结);纪年(民国纪元换算:加减1911);
临时大总统;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权
(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1)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策略;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立宪派、旧官僚等的破坏;
(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2.表现:
五、辛亥革命的评价
1.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功绩(进步性):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3)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5)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革命的失败(局限性):
(1)表现:
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