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佛寺祖庭

合集下载

名胜古迹解说词

名胜古迹解说词

名胜古迹解说词【鼎湖延寿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焦岱镇焦岱村。

鼎湖延寿宫是汉武帝时修建在上林苑最东部的一处离宫。

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宫城城墙基地断续可见有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其中瓦当以云纹为主,文字瓦当有鼎、鼎湖延寿宫、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

? 杜陵【杜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三兆村南。

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汉元康元年(前65)开始营建。

陵园面积18.49万平方米,正中为封冢,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角斜线分明,高29米,每边长约175米,顶边长50米。

其南有清代祭祀碑石数十通,今仅存5通。

陵园四周有墙,并有寝殿、便殿等遗址。

杜陵东575米处为王皇后陵,形制与杜陵同,高24米。

杜陵南6.5公里处有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的陵墓,高22米,比杜陵小,故称小陵。

古代小少通假,俗称少陵,因此后人把之间的原称为少陵原或杜陵原。

? 蔡文姬墓【蔡文姬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

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

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

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

卒后葬此。

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市区南部兴善寺西街。

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隋唐时代著名的佛经译场。

始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90)。

初名遵善寺。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修大兴城,又因寺址在靖善坊内,所以取名为大兴善寺。

隋初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笈多在此传播密宗法旨。

唐玄宗时印度善无畏、金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不空在此译经500余部,是当时长安三大佛经译场之一。

后遭火灾,明永乐及清康熙年间又重修,现存规模在此时形成。

近代辟为公园。

寺内所藏宋代木雕千手观音像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的唐代石雕龙头、元明时期绘制的佛像、西藏喇嘛绘制的《二十一度母像》等,均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唐代的宗教文化

唐代的宗教文化

唐代的宗教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唐代,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唐代宗教文化的多元面貌。

本文将从佛教、道教和儒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唐代的宗教文化。

一、佛教在唐代的宗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唐朝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唐朝,佛寺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大雁塔。

白马寺是当时最大规模的寺庙之一,也是皇家重要场所之一。

大雁塔则是为了供奉高僧玄奘所建,玄奘法师曾到印度取经,并将带回来的经书翻译成中文。

在佛学方面,唐朝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高僧。

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玄奘法师和鉴真法师。

玄奘法师曾到印度求法,带回来大量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真法师则是唐朝时期的日本僧人,曾到唐朝传教,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佛教艺术方面,唐代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唐代石窟艺术以著名的龙门石窟为代表,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在龙门石窟中,可以看到精美绝伦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

二、道教在唐代的宗教文化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在唐代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当时社会中,道士被视为高尚聪明、通达天人之道的人物。

唐代皇室对道士也非常尊重和重视。

在政治方面,道家思想对于政治家和皇帝有着重要影响。

李世民是一位信奉道家思想并且实践道家思想的皇帝。

他提倡“仁政”,倡导“以德治国”,使得国家治理更加和谐稳定。

道家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唐代的政治更加注重道德和人文关怀。

在文化方面,唐代的文人雅士也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以“仙风道骨”自居,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诗词中,他们经常以山水、仙境、神仙等元素来表达自己对于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三、儒教在唐代的宗教文化儒教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在唐代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唐朝,儒学得到了充分发展,并成为统治阶级推崇和追求的学问。

西安的法门寺介绍

西安的法门寺介绍

西安的法门寺介绍
法门寺位于西安市南郊12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被称为“皇家寺院”,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法器博物馆。

法门寺现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院。

法门寺,原名“西明寺”,因寺
内供奉明王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而得名。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初,有位叫玄奘的僧人从印度游学归来,带回大批佛经,在长安弘福寺译出《大般若经》等经文共五百部。

后来他在长安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西明寺,在这里译出《大般若经》共二百五十卷。

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1~655年),玄奘在寺中译出了最后一部《大般涅盘经》共二百五十卷,使该寺名扬海内。

唐中宗时(公元705~705年)
玄奘的弟子辩才法师任西明寺方丈,他在译经中最早将“般若”译为“智慧”,并以“般若”为名。

—— 1 —1 —。

佛教名山与宗派祖庭

佛教名山与宗派祖庭

自禅宗在唐代兴盛以来,禅师们常常游方学道,主要是寻师访友,参拜善知识,以求发明宗旨。

当时所谓“参方”、“行脚”,并没有固定的去处。

到唐末时,信徒集中朝拜的地方有四处:一是五台山一文殊菩萨的圣地;二是泗州普光王寺一僧伽大圣的圣地;三是终南山一三阶教圣地;四是凤翔法门寺一佛骨圣地。

南宋宁宗时,由于史弥远的奏请,制定禅院等级,有“五山十刹”的规定。

五山:杭州径山的兴圣万福寺、灵隐山的灵隐寺、南屏山的净慈寺、宁波天童山的景德寺、阿育王山的广利寺为五山。

十刹:以杭州中天竺的永祚寺、湖州的万寿寺、江宁的灵谷寺、苏州的报恩光孝寺、奉化雪窦资圣寺、温州的龙翔寺、福州雪峰祟圣寺、金华的宝林寺、苏州虎丘灵岩寺、天台的国清寺为十刹。

(参见周叔迦《法苑谈丛》)在中国,菩萨信仰非常普遍,甚至超过对佛陀的崇拜。

这是因为入世的菩萨似乎比涅磐的佛陀更亲切,更贴近人生。

在中国民间,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那种大慈大悲的。

济世宏愿,“地狱末空誓不成佛”的“六度”精神是那样普遍地深入人心,为妇孺皆知。

特别是弥勒和尚,那袒露的胸怀,嘻笑自若的神态更洋溢着释迎“继承人”的尘世生活气息。

四大佛山的形成,正体现四大菩萨“悲、智、行、愿”大乘佛教的理想。

“悲”——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行”——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愿”——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海天佛国——普陀山海天佛国:普陀山浙江东北部普陀县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原名小白华。

传说观世音菩萨常来此山化现说法。

《华严经·入法界品》:“于此南方,有山名补陀洛迎,彼有菩萨,。

名观自在。

”“补陀洛迦”,梵文音译,意为美丽的小白花,于是简称为“普陀”,以名此山。

唐大中元年(847年)有一印度和尚在潮音洞亲睹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于是就地结茅而居,遂传此地为观音显圣之地。

唐大中十二年(916年,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本临济宗名僧慧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为大风所阻,遂将观音像供奉于潮音洞前的紫竹林茅宅,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观音道场的开基。

北京八大处长安寺介绍

北京八大处长安寺介绍

北京八大处长安寺介绍
北京八大处长安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是著名的佛教寺庙。

这座寺庙坐落在长安街与西单北大街之间的八大处公园内,占地面积达到了5600平方米。

它建于公元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

寺内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和主体建筑群。

前殿是寺庙的门楼,有天王殿和钟楼;中殿是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和罗汉;后殿是东西配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等;主体建筑群包括大雄宝殿、藏经楼、僧房、禅房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该寺的主要建筑,也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它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外面绿色的屋檐下挂着灯笼,岩石假山和池塘环绕着,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殿内布置简朴,佛像慈眉善目,沉静宏伟,让人感到一种无限的内心安宁和超然状态。

在北京八大处长安寺内,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名胜古迹,比如藏经楼和钟楼。

藏经楼是东汉真传禅师谛崇大师开设菩提院时建的,也是北京现存唯一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钟楼则是唐代庆叶观音四塔中的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曾在北京时间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众多佛教信徒们的信仰圣地,北京八大处长安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也是爱好文化旅游的人们不可多得的旅行胜地。

净业寺华严寺简介

净业寺华严寺简介

净业寺简介长安净业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上,距西安市区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律宗祖庭。

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

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现任方丈为本如师。

净业寺始建于隋末,唐初为高僧道宣修行弘律的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

道宣(596-667年),俗姓钱,丹徒(今江苏丹徒)人。

自幼聪慧,9岁能作赋,15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先后依止智顗、智首律师钻研律学,曾在大禅定寺听智首律师讲《四分律》四十遍,历时十年。

而后,道宣律师四方参学,“居无常师,追千里如咫尺;唯法是务,跨关河入一苇;周游晋魏,批阅累于初闻;顾步江淮,缘枸彰于遒听。

随以立年,产寻铅墨,律仪博要,行事谋猷,图传显于时心,钞疏开于有识;或注或解,引用寄于前经,时抑时扬,专门在于成务。

”武德七年(624年),道宣结庐终南,始居白泉寺、丰德寺,后得护法菩萨“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

”之示,遂移居净业寺。

此后四十余年,道宣律师除两次出山,被礼请参加玄奘法师在长安弘福寺、西明寺组织的译场外,其余时间均在净业寺潜心禅定,研究律学。

他曾因严持戒律、精修般舟三昧而感人天送供,天神护法。

道宣律师以大乘教释《四分律》,广弘律学一脉,他的著述中有关《四分律》疏、钞极多,其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删繁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含注式戒本疏》被称为“南山三大部”,再加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比丘尼钞》等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乾封二年(667年),他在终南山清宫精舍创立戒坛,依其所制得传戒、受戒仪规为诸州沙门二十余人传授具足戒。

所着《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成为后世戒坛之模范。

道宣律师生平“三衣皆伫,一食为菽,行则仗策,座不倚床”,其道行盛名远播西域,唐开元三大士之一金刚智法师亦幕名来长安亲近道宣律师。

佛教寺院与隋唐长安城市布局

佛教寺院与隋唐长安城市布局

佛教寺院与隋唐长安城市布局作者简介:李京京(1987—),男(汉族),山西省吕梁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摘要:长安在隋唐两朝曾经是繁盛一时的国际化大都市。

隋唐两代国力强盛的同时佛教也逐渐盛行,在隋唐两代的都城长安就分布着众多佛寺。

本文以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寺院为研究对象,以长安城布局与佛教寺院的关系为出发点,分析长安城的布局情况和长安城内的佛教寺院分布情况,结合长安城城市布局规划制度分析如何对佛教寺院的分布产生影响,阐述佛教寺院对隋唐长安社会文化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隋唐城市布局佛教寺1.隋唐长安城市布局与佛寺分布1.1 隋唐长安城布局隋唐两代长安城布局已经初具大城市的规模和气派。

自从开皇二年隋文帝在汉长安旧址基础上下令重新修建新长安城开始,以龙首原为中心腹地的长安新城开始崛起。

在隋代,长安城整体布局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外郭城,中间是宫城,最里面是皇城。

宫城是皇帝处理朝政和生活场所,也是皇帝觐见众大臣的地方。

而皇城则是国家的行政中心,是封建国家所有官僚机构的中枢。

而外郭城则是众多的平民百姓和官商之人生活和商贸地区。

到了唐代,城市布局基本上承袭了隋代格局,并没有大的改变。

只是在隋代长安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增修和扩建。

1.2 隋唐长安城佛寺分布为了解隋代长安城佛寺的分布状况,笔者查阅了大量记载隋唐长安地区佛寺史料的相关文献典籍。

这些文献中零零散散记载了一些佛寺的分布情况,本文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对隋唐佛寺分布的描述,结合宋敏求《长安志》、徐松《唐两京城坊考》、龚国强《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等资料论著,对隋唐两代长安佛寺进行了统计,并根据隋代长安佛寺分布图和唐代长安佛寺分布图对隋唐两代长安城佛寺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论述。

隋唐两代的佛寺基本维持了相同的布局特点,大体分布也基本相同。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隋唐两代的佛寺首先具有分布疏密不均的特点,个别地区佛寺簇群分布,个别地方佛寺稀少。

东莞十大著名寺庙介绍

东莞十大著名寺庙介绍

东莞十大著名寺庙介绍东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寺庙。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东莞的十大著名寺庙。

第一座著名寺庙是南社寺。

南社寺建于唐朝,是东莞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寺庙内有一尊高达十米的观音像,被誉为东莞的地标之一。

第二座著名寺庙是樟洋寺。

樟洋寺位于樟木头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塔楼,供奉着观音菩萨。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第三座著名寺庙是凤岗寺。

凤岗寺位于凤岗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钟楼和鼓楼,是凤岗镇的地标之一。

寺庙内还供奉着许多佛像,每天都有众多信徒前来参拜。

第四座著名寺庙是黄江寺。

黄江寺位于黄江镇,建于宋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山门,气势宏伟。

寺庙内还有许多古老的文物和佛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第五座著名寺庙是东坑寺。

东坑寺位于东坑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大雄宝殿,供奉着如来佛。

寺庙内还有一座古老的藏经阁,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经。

第六座著名寺庙是常平寺。

常平寺位于常平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佛殿,供奉着观音菩萨。

寺庙内还有一座古老的钟楼,可以听到悠扬的钟声。

第七座著名寺庙是塘厦寺。

塘厦寺位于塘厦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山门,寺庙内还供奉着许多佛像。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佛诞庆典。

第八座著名寺庙是虎门寺。

虎门寺位于虎门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寺庙内还有一座古老的钟楼,可以欣赏到虎门镇的美景。

第九座著名寺庙是道观寺。

道观寺位于道滘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道观,供奉着道教的神明。

寺庙内还有一座古老的山门,是道滘镇的地标之一。

第十座著名寺庙是石龙寺。

石龙寺位于石龙镇,建于明朝。

寺庙内有一座古老的佛殿,供奉着千手观音。

寺庙内还有一座古老的钟楼,可以俯瞰到石龙镇的美景。

以上就是东莞的十大著名寺庙。

每一座寺庙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唐代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

唐代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
19
年第4 期
8 映 辉 : 唐 代 佛教寺 院 的 地 理 分 布 李
6
唐代佛教寺院 的
李映 辉
出包 裂 廷
乡夕

中 国 古代 一 般 把 祭 祀 神 灵 的 场 所 统 称 为 庙
, ,
,


是 比较多 的 然 而 年 隔 悬 远 唐及 唐 以 前 的 寺 院 史 事
,
,
,
,
教 的 庙 宇 统 称为 寺 院 ( 道 教 的 庙 宇 统 称 为 宫 观 ) 一 寺 之 中可 以 有 若 干 院
就 是 僧 人之家

,
计 没 有 丝 毫 的 影 响 ) 的 地理分布
、 、 、 、

就是 民众 烧 香 拜 佛 祈求 佛 主 保 佑 也


,
中 有 关 唐代 的 史 传 文 字 笔者 仔 细 查 阅 《 大 藏 经》 ( 包括 经 录 教 史 传记 地 志 杂 记 护 法 宗 系 纂集等 全 唐 诗》 ( 资治 通 鉴 ) 以 及 部 ) 金石文 字 (全唐 文》《 两(唐 书》 等 搜 寻其 中存 在于唐 代 的寺 院 然 后 分 期

,

武 宗 会 昌毁 佛 时 拆 毁 的


记载 寺 院 体例 一 致 取 舍 标 准 一 致 记载 详 略 一 致 总 之 有 个统 一 的 标 准 倒 也 可 以 尝 试 用 一 用
这 一 点 也是 不 具 备 的 用 第一 种 方 法
。 。 。
寺院是 4 6 0 0所

另 外 唐代 有 按 州 置 寺
所 称寺 院 是 指 前 者 定数
。 ” , 。
本文

西安香积寺 佛教净土宗祖庭

西安香积寺  佛教净土宗祖庭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一千多年后,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感受古刹当年的庄严与清幽。

西安香积寺佛教净土宗祖庭文|吕丽宁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的祖庭(祖庭,佛教特指开创各大宗派的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

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六大宗派形成于古长安地区,因此陕西也成为汉传佛教祖庭最为集中的地区。

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距西安城南17.5公里。

传说,一千多年前的神禾原,古木参天,水草丰美,香积寺就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

如今,沧海桑田,已不复当年的景象,但香积寺所处的位置依然相当优越,坐北面南,地势高亢,南眺终南山,群峰起伏;北接樊川,处处秀丽;东倚神禾原,苍苍莽莽;西邻潏水,玉带环绕。

风景如画,更兼人文荟萃,堪称名刹宝地。

1956年,香积寺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历经千年风雨的香积古寺,古塔巍峨,旅行+佛教文化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法相庄严,吸引众多国内外游人、居士、高僧大德前往参观、朝拜。

暮春时节,正值草长莺飞、万木争荣,香积寺确是一个访古踏青的好去处。

净土祖庭历史悠久香积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祖庭,当时与山西石壁山玄中寺齐名。

净土宗东晋时由天竺传入中国,开祖于庐山慧远,相传名僧慧远和十八高贤共结莲社或称白莲社,同修净土,故净土宗也称“莲宗”或“白莲宗”。

它继盛于北魏,从五台县鸾大师和唐并州道绰大师,至长安光明善导大师乃集齐大成蔚为宗峰,故人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宗者是善导大师。

不过净土宗的传承和其他宗派师徒付嘱、印心传承不同。

净土宗取异代修习净业而有成就者,尊推为净土宗的祖师。

宋代的石芝宗晓法师,按照年代先后,列出净土宗的七代祖师,初祖慧远,二祖就是善导,两人之间相隔几百年。

三祖般舟承远大师和善导也并无师徒关系。

善导大师,山东临淄人(今山东淄博),生于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幼年于密州(今山东诸城)出家为僧,唐贞观五年,受具足戒。

长安区百塔寺简介

长安区百塔寺简介

长安区百塔寺简介
百塔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办天子峪(古称梗梓谷)口,距西安城约25华里。

原名淳化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

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

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

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

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

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名兴教院,后又复名为百塔寺。

同时的金石学家张礼在《游城南记》中说:“百塔寺在梓谷(即天子峪)口,唐信行禅师塔院,今谓之兴教院,小塔累累相比,因谓之百塔。

”可见宋时百塔寺之规模犹存。

此后寺院不断衰败。

百塔寺是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的塔院,是三阶教的祖庭之地。

信行禅师是隋初僧人,他认为佛教须应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

又以比丘生活方式对于菩萨行愿多有不便,后于法藏寺舍了戒。

他舍戒后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日止一食。

节衣缩食,救济贫穷,供养三宝。

沈阳长安寺简介

沈阳长安寺简介

沈阳长安寺简介
沈阳长安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始建于宋代咸宁元年(1102)。

据《长安寺传》记载,历史上长安寺多次修缮,并被列为沈阳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寺不仅是当地历
史建筑的看家楷模,同时也是沈阳本地最大的宗教场所之一。

长安寺主体建筑复杂精美,一共分为五大部分:正殿、斋殿、钟楼、经楼、偏殿。


殿正中为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殿大师、伏藏大师及护法神,两侧塑有九龙图案,寓意对祖国的祝福。

斋殿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眷属佛菩萨,西侧有天王殿及财神殿,供
奉弥勒佛菩萨及财神迦叶大师。

左右两侧还有经楼、偏殿、钟楼,每日都有佛殿,佛殿以清新的环境、平和的哈膳
宁静的佛祖还有广大的跟随者。

每月的初一到十五有个供奉佛祖的水灯佛殿 ,夜晚的水灯
把长安寺照耀地如璀璨的明珠 ,气度非凡的佛殿让人们有一种信仰的美满和感受。

长安寺除了经常供奉佛祖存在着和平环境中外,仍然承袭了沈阳独特的风格,每年都
会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此降临,为佛法添上几分热闹。

轻松恬静的活动在这里受到大
批围观者的关注,同时也提高了普罗大众对佛法的认知。

每年其梁祈福季节的来临前夕,长安寺的僧侣也会备齐一系列的物品,包括羊肉汤、
龙须酥、板栗糕、豆沙糕、油条、馒头等,走出大殿欢迎着虔诚的民众,见证着长安寺活
跃的精神状态。

长安寺为沈阳市特有的文化历史的符号,与四周的街道也是相得益彰的。

这里目前已
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若隐若现的历史让它有着一种特殊的气氛,也给沈阳市城
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灵感。

唐朝建筑史概论

唐朝建筑史概论

万 象 神 宫
兴庆宫
兴 庆 宫 的 建 筑还采用硕 大的斗拱, 挺拔的柱子, 绚丽的彩绘, 高高的台基, 有机地结合 为统一体, 显示出尊贵、 豪华、富丽、 典雅的建筑 文化特色来。
太极宫
太极宫——八卦楼
寺庙篇
汝南开元寺
唐朝开元年间 (开元之治期 间),玄宗下 令各州(府) 在发生过重大 杀戮(战争) 的地方兴建佛 寺以超度亡灵。 这些寺庙,都 以“开元”命 名,这就是各 地开元寺的由 来。
辋川别业
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辋 川山谷(兰田县西南10余 公里处)在宋之问辋川山 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 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 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因 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 景物题名,使山貌水态林 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 表现出来,仅在可歇处、 可观处、可借景处,相地 面筑宇屋亭馆,创作成既 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 意的自然园林。
曲江池
全园以水景为主体,一片自然风光,岸线曲折,可以荡舟。池中种植荷花、 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唐代曲江池作为长安名胜, 定期开放,都人均可游玩
华清宫
以骊山脚下涌出的温 泉得天独厚,和以杨 贵妃赐华清池的艳事 而闻名于世。华清官 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 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 术特色,随地势高下 曲折而筑,是因地制 宜的造园佳例。这里 青松翠柏遍岩满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光十分秀丽。绿荫 丛中,隐现着亭、台、 轩、榭、楼、阁,高 低错落有致,浑然一 体。
陵墓篇
唐代帝王陵墓建筑的三个特点
一、因山为陵而建、气势恢宏壮观
关于“以山为陵”的缘由,据《旧唐书》记载,贞观十年(636), 文德皇后临死之时,曾告知唐太宗在处理她的后事时务必厉行俭薄, “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在石碑上撰文云: “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 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唐太宗因九嵕山层峰而造昭陵石宫,并诏令子孙永遵此法。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的宏伟结构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的宏伟结构

唐朝宗教建筑佛塔寺庙等的宏伟结构唐朝宗教建筑的宏伟结构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宗教建筑也以其宏伟的结构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佛塔、寺庙等建筑在唐朝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推广,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宗教建筑的特点和其宏伟结构。

一、佛塔——唐朝宗教建筑的代表佛塔是唐朝宗教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唐朝以后,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佛塔成为了佛教信仰和文化的象征。

较为著名的佛塔有小雁塔、大雁塔等。

这些佛塔都采用了层次分明、高耸入云的结构,给人一种壮丽和庄重的感觉。

以大雁塔为例,它是建于唐太宗时期的一座佛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

该塔呈方形,共有七层,高达64.5米。

每层都有雕刻精美的砖雕和浑厚的佛教题材壁画,展示了唐代艺术的高度成就。

其庄严肃穆的外观以及精细繁复的工艺,正是唐朝宗教建筑宏伟结构的代表之一。

二、寺庙——唐朝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作为唐朝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唐朝建筑艺术的精湛水平。

寺庙一般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组成,构成了整个寺庙的格局。

例如,法门寺是唐代寺庙的代表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

它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庙之一,建筑规模宏大。

寺内有多座殿宇,其中最著名的是法门寺大雄宝殿,这是唐代最高规格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的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三、宏伟结构的特点和意义唐朝宗教建筑的宏伟结构具有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唐朝宗教建筑注重层次分明、高耸入云的外观设计,凸显了庄重和威严。

无论是佛塔还是寺庙,都以高大挺拔的形象展示给人们,给人以无限崇高感。

其次,唐朝宗教建筑注重建筑细节的精湛和工艺的精良。

佛教雕塑以及建筑中的壁画、砖雕等装饰,表现出唐代艺术的高超水平。

这些精细的细节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也展示了当时建筑工匠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唐朝宗教建筑的宏伟结构具有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法门寺楹联

法门寺楹联

法门寺楹联
摘要:
1.法门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法门寺楹联的内容和特点
3.法门寺楹联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正文:
法门寺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刹。

它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 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关中塔庙之祖”。

法门寺因保存有佛顶真身舍利而闻名于世,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

在法门寺中,有一副脍炙人口的楹联,广为流传。

这副楹联的内容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它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强调了佛教徒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同时,这副楹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堪称古代楹联艺术的瑰宝。

法门寺楹联在我国佛教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不仅成为了法门寺的象征,还受到了广大佛教信徒和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副楹联流传至今,已成为了人们学习和传承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法门寺楹联以其独特的内容、形式和艺术价值,成为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瑰宝。

长安古刹——香积寺

长安古刹——香积寺

长安古刹——⾹积寺长安古刹⾹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郭杜镇⾹积寺村,距西安市17.5公⾥。

该寺始建于公元706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也是中国净⼟宗祖庭。

唐⾼宗永隆⼆年(681年),善导圆寂,弟⼦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积寺和善导⼤师供养塔,使⾹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宗正式创⽴后的第⼀个道场。

塔西青砖砌成,壁厚2⽶寺。

平⾯正⽅形,砖⽊结构,塔⾝13层,⾼33⽶。

塔顶寅年久残毁,现存11级。

寺院位于终南⼭⼦午⾕正北神⽲原西畔,坐北向南,绵延不断的终南⼭脉盈门⽽⽴宛如画屏。

极⽬远望,⾃然风光尽收眼底。

原头下端是濠河与谲河的交汇之处,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濠河与潏河汇流萦绕与其西,整个寺院幽⽽不僻,静⽽不寂;宝地古刹,⾃然成趣。

唐代诗⼈王维⽈:不知⾹积寺,数⾥⼊云峰。

古⽊⽆⼈径,深⼭何处钟。

泉声咽危⽯,⽇⾊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传说“天竺友众⾹之国,佛名⾹积”。

取名⾹积寺,意把善导⽐作⾹积佛。

当时的寺院规模宏⼤,有“骑马闯⼭门”的传说,据“龙禅法师碑”载:“神⽊灵草,凌岁寒⽽独秀,夜暗花明,逾严霜⽽霏萃。

岂直风⾼⽓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菩萨会真之地。

⼜于寺院造⼤堵坡(即佛塔),塔周回⼆百步,直上⼀⼗三级……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种种庄严,尽⽐丘之异宝。

”当时,武则天和唐⾼宗都曾来此礼佛,并“倾海国之名珍”、“舍河宫致密宝”,赐给⾹积寺。

因善导在长安拥有众多信徒,加之,这⾥⼜供奉着皇帝赐给的法器、舍利⼦,故前来瞻仰拜佛的⼈络绎不绝,⾹⽕极盛。

唐“安史之乱”和唐武宗灭佛事件中,⾹积寺遭到严重破坏。

直到宋朝时,净⼟宗流⾏,⾹积寺⼜得到修复。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积寺⼜改名为“开⽴寺”,不久⼜恢复了原名。

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院年久失修,到明嘉靖年间才进⾏了⼤规模的修复。

清朝时,⾹积寺仍保持明朝的规模,并进⾏了修葺。

时逢盛世,百废待举。

近年来,⾹积寺在本昌法师住持下,对寺院进⾏了许多基础建设,美化环境,使这⼀净⼟宗祖庭⾛上了按丛林制度管理的轨道。

华严寺

华严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南至杜曲镇路北侧少陵塬上。

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是中国佛教华严宗发源地。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崩坍寺毁,保存砖塔两座,东、西对峙,东塔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级,高约13米,上层石刻“严主”两字,第三层石刻“无垢净光宝塔”六字。

西塔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级,高7米,其上石刻“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

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祝愿普雨"。

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华严寺风光(1)(20张)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

澄观(七三七~八三八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

澄观十一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

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

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

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

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

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

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

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清凉国师塔呈六角形,为七层六面砖塔,高约十七米。

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

因塔西临原畔,雨水冲刷,有倾覆之虞,长安县于一九八六年拆迁,由原址向东南移动十米就地复原。

参观西安大兴善寺心得

参观西安大兴善寺心得

参观西安大兴善寺心得
西安大兴善寺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之一,也是隋唐皇家寺院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参观这座寺庙让我感受到了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首先,寺庙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融合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元素,宫殿式建筑气势磅礴,富丽堂皇。

寺庙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等建筑,建筑风格严谨、雄伟壮观,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其次,参观大兴善寺让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影响。

寺庙内供奉着众多佛教圣像,包括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还有各种菩萨和护法神祇,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寺庙的香火旺盛,前来朝拜和参观的信徒和游客众多,体现了佛教文化在民间的深刻影响。

最后,参观大兴善寺让我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这座寺庙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

寺庙内保留了许多古代文物和佛教经典,包括唐代壁画和铜像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总结起来,参观大兴善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积淀的厚重,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所在。

大兴善寺导游词

大兴善寺导游词

大兴善寺导游词大兴善寺,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即公元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大兴善寺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的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是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

唐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和尚先后在寺内传经讲佛。

不空和尚曾在印度广求密宗经典,集各家之长,他在大兴善寺主持译务,翻译佛经500余部。

大兴善寺,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当年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大兴善寺内有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普贤殿、卧佛殿、观音殿、玉佛殿、卧佛殿、钟鼓楼、转经筒、舍利塔、观音洞、金刚堂、素食坊等观赏的景点。

请随我一起来看各个景点。

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为明代托纱金装。

匾额“天王殿”为赵朴初题写。

廊柱悬挂两幅楹联。

天王殿内东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南方为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剑,职风;东方为持国天王,身白色,抱琵琶,职调;北方为多闻天王,身绿色,执伞,职雨;西方为广目天王,身红色,握蛇,职顺。

在弥勒菩萨造像后方则为佛教寺院的守护神韦驮尊天菩萨,现存造像为明代木雕。

平安地藏殿,位于天王殿后东侧,内奉地藏王菩萨。

门楣上悬“平安地藏殿”五字牌匾。

救苦地藏殿,位于天王殿后西侧,内奉地藏王菩萨。

门楣上悬“救苦地藏殿"五字牌匾。

大兴善寺的钟鼓楼是本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它们位于大雄宝殿前广场东西两侧。

东为钟楼,上悬“天声”牌匾。

西为鼓楼,上悬“地音”牌匾。

大兴善寺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五方佛造像,东西两侧供奉二十四诸天,后侧供奉海岛观音、善财童子和龙女。

殿内梁柱悬挂五副楹联。

唐转轮藏经殿遗址处在大雄宝殿与观音殿之间。

转轮藏经殿始建于唐代,用以收藏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