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有哪些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技术基本操作

穴位贴敷技术基本操作

穴位贴敷技术基本操作1.选择合适的穴位:首先需要根据病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

可以参考中医经络学的理论知识,挑选与疾病相关的穴位。

常用的一些通用穴位有合谷、太冲、足三里等。

2.准备贴敷药物或热贴: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或热敷物。

贴敷药物可以是中药贴膏剂、敷料或者胶布等,热敷物可以是热贴、热敷袋等。

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药物或热贴。

3.清洁穴位区域: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要贴敷的穴位周围的皮肤,将污垢清洗掉,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贴敷效果。

4.激活穴位: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手指按压或回旋按摩,以激活穴位。

按摩时可选择适当的手法,如揉、捏、推等,每个穴位按摩约1-3分钟,以产生温热感。

5.将药物或热贴贴敷在穴位上:在穴位处涂抹适量的药物,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片固定在穴位上。

注意贴敷时的力度,要均匀贴紧,避免憋血和压迫过紧。

6.固定贴敷物:将贴敷物固定在穴位上,可以用透明胶布、束带或绷带轻轻固定。

要确保固定牢靠,避免贴敷物脱落。

7.观察反应:在贴敷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如出现疼痛、发红、瘙痒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或拆除贴敷物。

8.拆除贴敷物:根据医生要求或治疗时间,确定贴敷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2小时之间。

若有不适症状或时间到达,可以拆除贴敷物。

拆除时要轻柔,避免刺激到穴位。

9.整理穴位区域:拆除贴敷物后,用温水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以去除残留的药物或粘胶。

10.观察效果:在贴敷后,观察患者的效果,如症状缓解、疼痛减轻等。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下一次贴敷的时间和药物。

总结而言,穴位贴敷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贴敷物,注意卫生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在治疗反应和效果方面,需要持续观察和调整,配合中医师的指导,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扣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孕妇、幼儿慎用。
3)颜面部慎用。
4)糖尿病患者慎用。
5)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6)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7)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
8)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1)贴法:定位好需要的穴位,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适宜的医用橡胶胶布,将药物用压舌板均匀的平摊于胶布上,厚薄适中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将调制好的药膏,趁热外敷于穴位或者疼痛部位,固定好,必要时外面加盖治疗巾固定防止药物外渗,注意询问病人的感受。
未再次核查扣3分;
敷药穴位不正确、固定不好各扣5分;
(3)手消液消受、告知注意事项各扣5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7、记录:在治疗单执行者以及时间栏上签名、签时间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1、按消毒技术要求分类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2、正确指导患者
(1)敷药后避免剧烈活动,以免敷药处松脱
(2)告知患者局部可能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
贴敷部位
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肺腧、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上下巨虚、神阙等。
一项回答不全扣0.5分
9)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11)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贴敷时间
①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__穴位贴敷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__穴位贴敷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目录引言 (1)1 范围 (8)2 术语和定义 (8)3 指导原则 (8)4 准备工作 (9)4.1药物选择 (9)4.2赋型剂的选择 (10)4.3剂型的选择 (12)5 操作方法 (14)5.1穴位选择 (14)5.2贴敷方法 (14)5.3贴敷时间 (15)6 注意事项 (16)7 禁忌症 (16)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6)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养生保健规范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

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编写委员会,组成如下:名誉主任马建中,主任委员许志仁,副主任委员桑滨生、李俊德、曹正逵、孙涛,总审定张伯礼,总主编孙涛,副总主编朱嵘、刘平、樊新荣,编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马建中、孙德仁、孙建华、孙涛、朱嵘、许志仁、李俊德、刘平、张伯礼、张维波、忻伟、杨晓航、庞军、贺新怀、桑滨生、徐陆周、曹正逵、彭锦、雷龙鸣、樊新荣。

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

2009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

《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

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

17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17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1.选取药贴: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符合规范的药贴,优先使用可促进药物透皮的药贴和溶媒,如透气胶贴和透皮剂等;透气胶贴现用现拆,溶媒现用现抽。

2.制备药粉:选择正规厂家的优质中药材,经粉碎处理制成药粉。

药材要地道,药粉要够细,从而确保疗效。

3.制作溶媒:溶媒用于调和药粉、促进透皮。

多用生姜汁或醋作为溶媒,一般认为寒证使用姜汁,热证使用醋。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药贴都自带薄荷之类的溶媒,可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4.调和药剂:将贴敷药物按照剂量配好放入药碗,加入适量溶媒调和粘稠,注意不要太稀,亦不可太干,以利于湿润皮肤和药物有效成分析出为度。

调完一穴药物后将药碗清洁干净再调其他药物,以免造成不同穴位用药的相互掺杂。

5.清洁皮肤:贴敷前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晾干后再行贴敷。

一则清除油渍污垢利于药物成分透皮吸收,二则防止皮肤起泡溃破后感染。

6.固定药贴:将调好的药剂放于药贴中央,先固定一端,再适当拉紧另一端,慢慢排净贴下空气,贴敷紧密平整。

天突穴、下颌下等个别不宜固定的位置可以适当剪制药贴以利于固定,皮肤汗多或多动易掉者可加胶布固定。

7.贴敷时间:贴敷时间一般为4-8小时,不易吸收或刺激性较小的药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药剂中含冰片、细辛、白芥子、木香、元胡、芒硝等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贴敷期间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或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槐荫时中堂中医诊所。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10
注意
事项
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10
禁忌证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凡皮肤病的病变部位,严禁穴位贴敷。
3.对敷贴药物过敏者。
15
合计
100
5
10
医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
施术
方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置于一次性棉垫上压均匀,再对准穴位粘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溃者,可用消毒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10
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定义
穴位贴敷是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5
施术前


针具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药物、药物以我院自制药膏为主,取适当的施术部位,
5
15
体位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
5
环境
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
消毒
部位
穴位贴敷处一般不用特殊消毒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1、选择穴位,使用碘伏从中心向外周消毒。

2、成人使用消毒的一次性采血针在穴位上轻刺,以皮下微微出血为度,10岁以下儿童使用生姜在穴位上擦拭,穴位皮肤发红为度,以促进药物吸收。

3、揭掉治疗贴保护膜,将功效面外敷于穴位。

4、每贴贴敷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

5、如果在胶布处出现发痒、发热、微痛,应立即取下药膏。

如果上述症状不严重也要减少贴敷时间,最多贴上2到4个小时左右。

6.在贴敷期间,不能吃海鲜及辛辣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第 1 页共1 页。

贴敷)

贴敷)

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流程
1.清点物品,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适体位。

2.暴露贴敷部位,注意保暖。

3.确定贴敷部位,并清洁皮肤,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观察皮肤情况,询问病人有无明显不适。

5.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贴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穴位贴敷目录1 范围 (2)2 术语和定义 (2)3 指导原则 (3)4 准备工作 (4)4.1药物选择 (4)4.2赋型剂的选择 (5)4.3剂型的选择 (7)5 操作方法 (9)5.1穴位选择 (9)5.2贴敷方法 (10)5.3贴敷时间 (12)6 注意事项 (12)7 禁忌症 (12)8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13)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穴位贴敷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穴位贴敷养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指导社区保健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保健机构的保健技师、保健从业人员或个人在养生保健中规范操作,合理配药和选穴应用。

不适用于非临床医生或个人应用于疾病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穴位贴敷Acupuncture Point Application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采用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自灸”或“发泡疗法”。

如果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防治疾病时,又称“敷脐法”或“脐疗”。

2.2赋形剂Excipient赋形剂即基质,是用来将研成粉状的药末经液状或膏状物质混合,制成药饼,药糊或膏剂进行穴位贴敷。

在穴位贴敷时,一般均需要使用赋形剂对所用药物进行调和。

3 指导原则3.1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在应用时常选用补阴壮阳、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药物,穴位多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五脏的背俞等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3.2穴位贴敷也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但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选择,进行辨证论治,施体施养。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操作方法:
贴敷前,用酒精棉球将局部擦净。

确认包装无破损后,打开包装,取出穴位贴敷治疗贴,将贴剂的隔离膜撕去,以钢珠对准相应穴位敏感点贴压,1片/穴、天。

适应症: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

禁忌症:
1、孕妇,皮肤溃烂处禁用。

2、糖尿病、高热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仅限一次使用,用后销毁。

2、叮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3、无粘性、包装破损或过有效期禁止使用。

4、夏季多汗,宜勤换。

5、敷贴后如有过敏等不适,应停止敷贴。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穴位敷贴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1.前天柱穴贴敷:前天柱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尖延长线与掌心相交的位置。

用温水将手臂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前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2.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3寸的位置。

用温水将小腿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足三里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3.内关穴贴敷: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正中线上,掌侧突骨的一横指之上。

用温水将手腕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内关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4.后蒸腾穴贴敷:后蒸腾穴位于足背外翻腰窝中央。

用温水将足背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后蒸腾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5.天柱穴贴敷:天柱穴位于颈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用温水将颈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6.翳风穴贴敷:翳风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外侧缘的中间,第三胸椎棘突下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温水将肩胛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翳风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可以选择。

贴敷穴位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每天贴敷1-2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

在贴敷的过程中要保持坐姿放松,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贴敷部位受到影响。

此外,为了增加穴位敷贴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在贴敷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在贴敷前先用温水泡脚、热敷或按摩贴敷部位等。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贴敷穴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结果,确定需要贴敷的穴位。

清洁皮肤: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贴敷区域的皮肤,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如医用胶布、穴位贴等。

2.贴敷操作:找准穴位:使用解剖知识和准确的位置描述找到目标穴位。

轻轻按压: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以帮助放松组织和增加敏感度。

进行贴敷:将贴敷材料贴在穴位上,确保贴敷牢固但不过紧。

固定贴敷: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贴敷材料,以防止脱落或移动。

检查舒适度:询问患者是否感觉舒适,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贴敷完成:注意观察:在贴敷过程中和之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适情况。

记录信息:记录贴敷穴位、贴敷材料、贴敷时间等相关信息。

给予指导:向患者说明贴敷之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反应。

二、评分标准在穴位贴敷操作中,可根据以下评分标准对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估:1.穴位定位准确性:根据解剖知识和位置描述,准确找到目标穴位。

2.贴敷技巧熟练度: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水平。

3.贴敷牢固性:贴敷材料固定程度,确保贴敷牢固但不过紧。

4.卫生操作规范性: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规范和清洁程度。

5.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感觉和反馈,评估贴敷过程是否舒适。

评分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五分制或十分制来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贴敷操作的参考,以提高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的文档内容。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辅助,请随时告知。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二、禁忌症皮肤过敏者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四、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属于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属于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属于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或贴敷器具,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一般操作方法:
1. 选择适合的穴位:根据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气海、足三里、合谷等。

2. 准备贴敷材料:可以选择中药贴敷剂、艾叶、盐等草药贴敷物,或者使用一些贴敷器具,如艾灸贴、温热贴等。

3. 清洁皮肤: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贴敷药物或器具:根据所用贴敷材料的种类,将其敷于相应的穴位上。

如果使用药物贴敷剂,用干手撕掉保护膜,然后贴于穴位上。

如果使用贴敷器具,按照使用说明正确贴敷。

5. 固定贴敷物:用透明胶带、绷带等将贴敷物固定在穴位上,确保其牢固不松动。

6. 控制贴敷时间:根据指导医师的建议,控制贴敷的时间。

通常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分钟至1小时左右。

7. 注意保暖:在贴敷的过程中,特别是使用艾灸等具有温热作用的贴敷物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8. 移除贴敷物:按照指导医师的建议,适当时间后将贴敷物从穴位上取下,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贴敷操作方法应该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引发不良反应。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选用的穴位和贴敷时间也可能不同,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操作。

穴位贴敷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要求

穴位贴敷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要求

穴位贴敷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要求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认使用的穴位贴敷方法,如温敷、冷敷或药物贴敷等。

- 准备所需的穴位贴敷材料,如贴敷片、贴敷粉、药物等。

- 清洁双手,确保清洁卫生。

2. 确定穴位贴敷部位- 根据病情或需求,确定需要进行贴敷的穴位。

- 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或咨询医护人员,了解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

3. 准备穴位贴敷部位- 清洁贴敷部位,可以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洗液进行清洁,确保无异味和红肿等异常情况。

- 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干贴敷部位。

4. 进行穴位贴敷- 根据选择的穴位贴敷方法,将贴敷片、贴敷粉或药物等均匀地涂抹于穴位贴敷部位。

- 轻轻按压贴敷材料,使之与皮肤接触紧密。

5. 固定贴敷材料- 根据需要,可以用绷带、胶带或拇指固定贴敷材料,确保贴敷材料不易脱落。

- 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贴敷效果。

6. 穴位贴敷时间- 根据具体贴敷方法的要求,确定穴位贴敷的时间长度。

- 在贴敷过程中,注意观察贴敷部位的情况,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停止贴敷。

7. 拆除贴敷材料- 在贴敷时间到达后,根据要求,轻柔地拆除贴敷材料。

- 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伤害皮肤。

8. 清洁和保养- 清洁贴敷部位,可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洗液进行清洁。

- 保持贴敷部位干燥,避免感染和其他不适。

二、评分要求在操作穴位贴敷方法时,可以根据以下评分要求进行评估和记录。

评分维度:- 穴位定位准确性- 洁净操作程度- 贴敷材料涂抹均匀度- 固定贴敷材料的有效性- 监控贴敷时间的准确性- 贴敷后的清洁和保养程度评分标准:- 优秀:操作准确,洁净程度高,贴敷材料涂抹均匀,固定有效,监控时间准确,清洁和保养完善。

- 良好:操作基本准确,洁净程度较高,贴敷材料涂抹基本均匀,固定基本有效,监控时间基本准确,清洁和保养较为完善。

- 合格:操作准确度有待提高,洁净程度待提高,贴敷材料涂抹有不均匀情况,固定不够有效,监控时间不够准确,清洁和保养有不足之处。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图及评分要求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图及评分要求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图及评分要求
1. 操作流程图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流程图:
1. 准备工作:
- 将所需的贴敷材料准备齐全,包括贴敷贴、消毒酒精、剪刀等。

- 保持双手清洁,戴上消毒手套。

- 对贴敷区域进行消毒,用消毒酒精擦拭。

2. 贴敷穴位:
- 根据需要贴敷的穴位确定贴敷位置。

- 将贴敷贴从封口处打开,取出适量贴敷贴。

- 将贴敷贴贴在穴位上,确保贴敷贴与皮肤贴合紧密。

3. 固定贴敷贴:
- 使用透明胶带或绷带将贴敷贴固定在穴位上,避免贴敷贴脱落。

- 调整固定力度,确保固定牢固但不影响穴位的刺激。

4. 完成贴敷:
- 检查贴敷贴是否固定牢固,并且没有皱褶或松动。

- 向患者解释贴敷的注意事项,包括禁止剧烈运动、保持清洁等。

5. 记录贴敷信息:
- 记录贴敷的日期、时间和贴敷的穴位名称。

- 记录患者有关贴敷区域的感受或不适。

6. 贴敷后处理:
- 将使用过的贴敷材料进行妥善处理。

- 清洁贴敷区域,移除残留物,并用消毒酒精擦拭。

2. 评分要求
对于穴位贴敷的评分,以下要素可以作为评价标准:
1. 穴位准确度:贴敷是否准确选择了穴位,位置是否正确。

2. 固定稳定度:贴敷贴是否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3. 刺激力度:贴敷贴与皮肤是否紧密贴合,能否提供适当的刺激。

4. 整体质量:贴敷贴是否整洁、无皱褶或松动。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可以给予相应的评分,从而评估穴位贴敷的操作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图及评分要求的文档。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 7 条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 贴敷前,你得把要贴敷的地方清洗干净呀,就像你每天洗脸一样认真!比如说,如果要贴在肚子上,那可得好好擦擦,不然怎么贴得牢呢。

这一步可别偷懒哦!
2. 然后呀,拿起穴位贴,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嘿,这可不能像撕零食袋那么随意!就像对待一个珍贵的宝贝一样。

接着,准确地找到要贴的穴位,这可得看准咯,可别贴错地方啦。

想象一下如果贴错了会咋样呢?
3. 把穴位贴轻轻贴上去,别使劲按,温柔点嘛,就像给小宝宝穿衣服一样轻手轻脚的。

贴好后再检查检查,看看是不是稳稳当当的呀。

哎呀,要是没贴好掉了可就麻烦啦!
4. 在贴敷的过程中,你可别老去动它呀,让它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发挥作用。

这可不像是你摆弄玩具,不能一会儿摸摸一会儿碰碰的哦。

要是总去动它,效果不就不好了吗?
5. 贴敷的时间也得注意哟,不能贴太久,也不能贴太短!就好比煮鸡蛋,时间得恰到好处。

时间太长了,皮肤会不舒服;太短了,那效果可能也不明显啦。

你说是不是呢?
6. 等时间差不多了,要慢慢地把穴位贴撕下来,别生拉硬拽呀,那多疼呀!就跟和好朋友分别一样,要温柔点嘛。

要是太使劲把皮肤弄伤了咋办呀?
7. 贴完后呀,看看贴敷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异常,要是有点发红啥的,先观察观察。

可不能不当回事呀,这可是关系到你的身体呢!总之,穴位贴敷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哟!
我的观点结论:穴位贴敷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穴位贴敷法有哪些操作规范
导语: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并且可以采取一定的养生方法去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各种各样的疾病,穴位贴敷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穴位贴敷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并且可以采取一定的养生方法去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各种各样的疾病,穴位贴敷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穴位贴敷法呢要掌握一定的操作规范,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穴位贴敷法都有哪些操作规范。

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3.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