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 油 灯 的 联 想
与煤油灯有关的生活回忆故事(共10篇)
与煤油灯有关的生活回忆故事(共10篇)篇1:与煤油灯有关的生活回忆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生活中的碎片,都已变得锈迹斑斑模糊不清了。
而有的东西虽经过岁月长河的浸泡,却愈发变得晶莹透亮、熠熠生辉,每次忆起,都有一股暖流涌彻心底。
——这就是珍藏于我记忆深处的一盏煤油灯。
这是一盏老式煤油灯,说不清它有多少年了。
灯底座是用白铁皮焊成的扁圆形盒子,直径十二三公分,高约两公分,盒子里装满了沙子,以增加重量,保持灯的稳固;灯底座的中心部位,立着一棵下粗上细的铁筒,高二十几公分,这就是灯莛;灯莛的顶端连着油瓶座,灯油瓶大肚小嘴,洁净透明,油瓶盖中心透过一根薄铁皮卷成的细筒,用棉线或柔纸捻成的灯芯穿过细筒垂到油瓶里,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
豆粒儿般大小的灯火摇曳着橘黄色的光,温暖了那段苦涩的岁月,也照亮了我匆匆的童年。
我们兄妹四个,因为母亲要照顾小我一岁的妹妹,所以我很小时就由祖母带着。
夏天夜短,吃过晚饭就休息了,基本用不着点灯。
冬天天黑得早,漫漫长夜,大人们总想利用这段时间干些家务活。
祖母先把炕烧热了,扒出一盆火放在炕头。
为了节省灯油,等屋里完全黑透了,才点燃了煤油灯。
煤油灯放在炕沿儿上,灯光里,火盆旁,两个相对的身影,一老一少。
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
祖母捧着一蓬乱麻团,把长一点的麻皮儿从乱麻团中一根一根抽出来,捋顺捋齐(乱麻是生产队废弃的,祖母捋好了送给母亲捻成麻绳纳鞋底用)。
乖顺的我坐在祖母对面,听祖母一边捋麻一边讲那些久远的、温暖或者恐怖的“瞎话”(故事)。
祖母念过私塾,《百家姓》《三字经》都能倒背如流。
每至夜深,为了提神,祖母就会背诵一段,声音极富韵律,特好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拖着长腔的声调在温暖的小屋里飘荡,婉转悠长。
在煤油灯的陪伴下,日复一日,我在懵懂的意识里对这些悠久的、传统的诗文产生了隐隐约约的喜欢。
灯芯烧久了,上面会结成炭块,祖母就摘下头叉轻轻拨一下,灯就恢复了亮度。
借物抒情名家散文:感怀那油灯点亮的日子
借物抒情名家散文:感怀那油灯点亮的日子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离去,而每一个人的离去,都会带给亲人无限的悲痛和怀念!下面是有借物抒情名家散文,欢迎参阅。
借物抒情名家散文:感怀那油灯点亮的日子凌晨一点多钟,我还在书房里赶写一份文件。
将近写完之时,突然眼前一黑,灯灭了。
我以为是灯管烧坏了,凑近开关查验才确定是停电。
这咋办呢?文件明天等着要用,无论如何得在今晚写完。
正焦急间,我突然灵机一动,赶紧到厨房拿个碗,翻过来,在碗底的凹槽内倒上一点食用油,再找来一截粗棉线放置在油槽内,点亮后就成了一盏简易的油灯。
油灯虽然昏暗,但供我近距离写作还是可以的。
很快,文件完稿。
搁下笔,我将油灯轻轻地移近跟前,仔细地端详。
凝视着那昏黄的油灯,忽然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轻叩着我的心门。
推开这扇门,也悄然打开了我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确切地说,是一段关于油灯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我们五口之家,仅有一盏煤油灯。
为节省煤油,妈妈总是把灯芯调得很小很小,仅有黄豆那么点大。
每天伸手不见五指之时,父母才陆续收工回来。
回来后,母亲点上油灯放在灶头照明,开始给我们一家人做晚饭。
我们兄妹仨则围在母亲身边跟她分享自己当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
虽然油灯昏暗,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几个孩子说笑打闹的那股劲。
叽叽喳喳,总是其乐融融。
母亲做好了晚饭,又把惟一的一盏油灯放在饭桌中央,再摆上菜和碗筷,开始一家人共进晚餐。
吃完饭后,妈妈得赶紧收拾碗筷,擦干净饭桌,以供我们兄妹仨做家庭作业。
我们三个孩子围着油灯做作业的同时,母亲则借着油灯的一点余光,继续洗刷灶头和锅碗瓢盆,以及切好第二天喂猪用的野菜。
等我们作业做完了,母亲的家务也差不多忙完了。
这时,母亲又得借着油灯开始逐个“伺候”我们洗漱。
洗漱完毕,再端着油灯,用手给油灯遮着风,颤颤巍巍地端到卧室准备睡觉。
直到吹灭油灯入睡的那一刻,才算结束了我们一夜的油灯之旅。
上五年级那年,我们村终于拉上了电线。
刚开始,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灯。
《灯火》阅读答案
《灯火》阅读答案《灯火》这篇文章中的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小编整理了《灯火》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
散文名篇赏析:《灯》 王了一
散文名篇赏析:《灯》王了一生年才四十余,已经用过了足以代表三个时代的灯了。
菜油灯代表闭关时代,煤油灯代表海通时代,电灯代表最新物质文明时代。
我第一次张开眼睛,看见的是菜油灯;其后,我看见家里煤油灯和菜油灯同时并用,书房里用的是煤油灯,厨房里用的是菜油灯,至于卧房里的灯用菜油或用煤油,就看每月的经济情形而定了。
家住在偏僻的县份,我直到廿三岁才有福气看见电灯。
从此以后,直到抗战以前,我一直受着爱迪生的恩惠。
亏了电灯,我的书多读了一倍;亏了电灯,我的文章多写了几倍;亏了电灯,我从红氍毹上看见了更美的美人;亏了电灯,我在夜阑人静之后,晤对了不少的古人,缝缀了不少千金之裘①,烹调了不少五侯之鲭②。
我万万料想不到此生还会归真反朴③:这几年竟退到了海通时代,用煤油灯;甚至于退到了闭关时代,用菜油灯!五年前,为了避免空袭的危险,我住在乡下,于是点煤油灯。
后来因为煤油太贵了,买不起,于是点菜油灯。
在无可奈何之中,勉强找一个点菜油灯的理由,聊以自慰。
电灯哪里比得上菜油灯有诗意呢?“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渔篷耿暝烟,纤影乍欹还自立,冷花时结不成圆”,电灯能有这种美妙的境界吗?再说电灯也像一切的物质文明,它能增进了人类的幸福,同时也加添了社会的罪恶。
它能使人奢,使人淫。
在霓虹灯的照耀之下,哪怕你是瞎扒干④,也不能不让百货公司多赚几个钱儿,哪怕你是圣安东尼⑤,也经不起摩登许飞琼⑥的诱惑。
——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无非因为我享受不着电灯。
葡萄并不酸,但是,吃不着的葡萄就被认为酸了。
乡下住了一年多,忽然听见村里有装电灯的机会,我又欣喜欲狂。
我住的房子距离电线木杆五十公尺,该用电线二百余码,计算装电灯的费用,是房租的百倍。
我居然有勇气预支了几个月的薪水以求取得这一种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东西。
于是瓮牖绳枢⑦,加上了现代的设备。
每一到了黄昏,华灯初上,我简直快乐得像一个瞎了十年的人重见天日。
那个一年来的良伴菜油灯,被我抛弃在屋角上,连睬也不去睬它了。
40年代煤油灯
40年代煤油灯40年代--油灯油灯起源于⽕的发现和⼈类照明的需要。
据考古资料,早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旧⽯器时代的北京猿⼈已经开始将⽕⽤于⽣活之中,⽽⾄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成型的灯具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灯具则见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周礼》中亦有专司取⽕或照明的官职。
中国的灯具就使⽤的燃料⽽⾔,分膏灯和烛灯,即后世所⾔的油灯和烛台;就功⽤⽽⾔,分实⽤灯(照明⽤)和礼仪灯(宗教仪式⽤);就形式⽽⾔,分座灯(台灯、壁灯和台壁两⽤灯)、⾏灯和座⾏两⽤灯。
中国油灯和中国的技术⽂明以及造型艺术息息相关,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和审美的时尚。
为了消烟除尘,汉代的青铜灯加装了导烟管;为了节省燃料,宋代发明了夹瓷盏(省油灯);为了防⽌⽼⿏偷吃油,元代设计了内藏式灯(⽓死猫);为了⽅便实⽤,明清时利⽤⼒学原理制造了台壁两⽤灯。
在审美的领域,战国时期出现的⼈物形灯以及汉代出现的动物形灯,把⼀定的造型引⼊到灯具的设计中,使之增加了实⽤性之外的⽂化内涵,⽽尺度适宜、结构合理、造型⽣动、装饰富丽,⽆不包含了审美的意匠。
明清之际的青花、粉彩,把绘画引⼊到装饰中,⼜切合了时代的风尚。
和其它事物⼀样,油灯也有⽂野之分,有宫廷和民间之别。
“短檠⼆尺便且光”,“长檠⾼张照珠翠”,反映了地位和阶级的不同,那么朴实与繁华也就⾃然成为它们在审美上的区别。
这种相互对照的关系,构成了中国油灯的两⼤体系,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
因此从审美的⾓度来看油灯,通常⼈们所关注的是那些墓葬出⼟或宫中传世的作品,因为它们造型考究、装饰繁富,⼀般都反映了主流社会的审美时尚。
但是民间灯具⼀般⽐较朴实,造型⼜有出奇之处,表现了普通⼤众的审美爱好和功⽤要求。
它们之间具有不可替代的互为补充性。
⾖油灯上世纪四⼗年代初期和中期的北⽅农村,晚上点的还是⾖油灯。
⼀个⼩碟⾥盛着⾷⽤的⾖油,⽤棉花搓⼀条细捻放进去,在碟⼦边沿露出很少⼀点,点上⽕照明。
等露出的部分烧成灰烬了就剪去⼀点(这就是剪灯花。
历史发展趋势小作文
历史发展趋势小作文《历史发展趋势》篇一:《从信件到即时通讯的演变》以前啊,人们交流那叫一个费劲。
我就记得我爷爷给我讲过他年轻时候的事情,那时候要跟远方的亲人联系,就得写信。
他说有一次,他想给在外省当兵的弟弟说家里的一些情况,光是写信就花了好长时间。
找信纸就得找半天,那时候的信纸还都很薄,一不小心就划破了。
拿笔的时候还得试试墨水足不足,就怕写到一半没墨了。
写信的时候,每个字都要斟酌好久,毕竟纸有限,而且邮费也不便宜。
写好信,把信纸小心翼翼地叠好,塞进信封里,还得用舌头去舔胶水封口,那胶水的味道可不好闻,每次舔完都得赶紧喝水漱口。
然后贴上邮票,邮票也得小心翼翼地贴正,要是贴歪了都感觉不吉利。
之后就是跑到村子里唯一的那个邮筒去寄信,那邮筒老远就得开始小跑,就盼着信能早点到弟弟手里。
可是啊,这封信寄出去,等回信,一等就是几个月。
那漫长的等待,让人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
再看看现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多得是。
手机一拿,想给谁发消息就发消息,一秒就到,还能语音通话、视频通话。
前儿个我和远在国外的朋友聊天,那简直就和在面前聊天一样,不仅能看到对方的样子,还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这从写信到即时通讯的变化啊,可不就是历史发展趋势的一个小小缩影嘛,从慢到快,从复杂到简单,让人情关系也能更紧密地维系着。
篇二:《交通工具的变迁之自行车到汽车》我爸那时候结婚,最值钱的大件就是自行车了。
他说那时候自行车可金贵着呢。
我听他讲他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事儿,次数多了就都跟电影似的在我脑子里回放。
每天早上,他得先把自行车从那个狭小的楼道里推出来,那楼道堆满了杂物,每次推都得小心别把旁人家的东西碰倒了。
那自行车,骑起来可不像现在的自行车那么轻便。
链条老是嘎吱嘎吱响,我爸就得时不时给它上油。
他说有一次骑到半道上,链条突然掉了,那可把他急坏了。
他在路边到处找小树枝,想把链条重新卡回齿轮上。
手弄的黑乎乎的全是油,路边还有人笑着打趣说“哎呀,又掉链子啦”。
煤油汽灯工作原理
煤油汽灯工作原理Kerosene lamps, also known as oil lamps, have been used for lighting for centuries. 煤油灯,也称油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来照明。
Using a wick and kerosene fuel, these lamps produce light through a simple but effective process. 通过灯芯和煤油燃料,这些灯通过一个简单但有效的过程产生光。
The wick draws the kerosene up and into the flame, where it vaporizes and produces light. 灯芯将煤油吸到火焰中,煤油蒸发并产生光。
This traditional form of lighting may not be as common today, but it still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many people. 这种传统的照明形式可能今天不太常见,但它仍然在许多人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the kerosene lamp's working principle is the use of a wick. 煤油灯工作原理的关键方面之一是使用灯芯。
The wick is made of a fibrous material that draws up the kerosene by capillary action. 灯芯由纤维材料制成,通过毛细作用将煤油吸上来。
As the kerosene reaches the top of the wick, it is exposed to the flame, where it vaporizes and produces light. 当煤油到达灯芯顶部时,它暴露在火焰中,蒸发并产生光。
煤油灯
煤油灯煤油灯煤油灯,又称油灯,是一种使用煤油燃烧的灯具。
它是古老的照明工具,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煤油灯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被电灯取代,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遗迹,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
煤油灯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煤油灯被广泛使用于家庭、街道、寺庙等场所。
它为人们提供了温暖的光芒,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明亮。
古代的煤油灯分为许多种类,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有的煤油灯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有的可以改变光线的颜色,有的还可以起到驱蚊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煤油灯体现了人们对于光线的不同需求,也反映了当时科技的发展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灯逐渐取代了煤油灯的地位。
电灯虽然光线更加明亮、使用更加方便,但煤油灯仍然被一些人用作装饰物或者情怀的象征。
在古城、博物馆等地方,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煤油灯的身影。
煤油灯的独特造型和历史厚重感,使得它成为了艺术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煤油灯不仅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它是一种让人感叹历史的存在。
然而,煤油灯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电力供应,人们还在使用煤油灯作为照明工具。
这些地方往往位于偏远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尚未覆盖到的地带。
在这里,煤油灯仍然是人们照明的首选。
而且,由于煤油灯使用煤油燃烧,其光线温暖柔和,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在黑暗夜晚里,煤油灯的光芒映衬着人们的身影,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和祥和的氛围。
煤油灯的存在虽然已经不再重要,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纪念和珍视的存在。
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记录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承载了历史的重量,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和情感纽带。
煤油灯的照明方式虽然已经过时,但其精神内涵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它提醒人们珍惜光明,明亮生活的希望。
在今天,我们已经过上了有电灯的生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煤油灯的存在和我们对它的感激之情。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道亮光。
通过煤油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智慧的历程,看到人们追求光明的意愿。
灯的变迁作文
灯的变迁作文在我的记忆深处,灯,总是与温暖、光明和希望联系在一起。
从儿时的煤油灯,到后来的白炽灯泡,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节能灯、LED 灯,灯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小时候,家里用的是煤油灯。
那是一个简单而粗糙的装置,一个墨水瓶,瓶盖上戳个洞,穿上用棉花搓成的灯芯,倒上煤油,一盏灯就做成了。
每到夜幕降临,母亲就会小心翼翼地把煤油灯点亮,昏黄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着,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
在那微弱的灯光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母亲在灯下缝补衣物,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手中的针线在布料间穿梭,仿佛在编织着一个个温暖的梦。
父亲则坐在一旁,借着灯光修理农具,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沧桑。
而我和弟弟,总是趴在桌子上,努力地写着作业,眼睛离作业本很近很近,就为了能多借一点那宝贵的灯光。
那时候,煤油灯的灯光虽然昏暗,但却充满了家的温暖。
我们在灯下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煤油灯也有它的缺点。
它会冒出黑烟,时间长了,屋子里的墙壁都会被熏黑。
而且,煤油的味道很刺鼻,每次点灯后,屋子里都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后来,村里通了电,家里用上了白炽灯泡。
那个圆圆的、透明的灯泡,在当时的我们眼中,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宝贝。
当父亲拉亮电灯的那一刻,整个屋子瞬间被照得亮堂堂的,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
与煤油灯相比,白炽灯泡的灯光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洁白,仿佛把整个世界都照亮了。
在白炽灯泡的照耀下,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晚上,我们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看书写字、做游戏,再也不用担心眼睛会累坏。
母亲也不用再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衣物,父亲也能更清楚地修理农具。
而且,白炽灯泡没有黑烟,也没有难闻的气味,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温馨、更加舒适。
然而,白炽灯泡也不是完美的。
它很容易坏,有时候用不了多久就会“灯丝烧断”,然后家里就又陷入一片黑暗。
而且,白炽灯泡很费电,每个月的电费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年,那灯
那年,那灯那年,那灯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
原来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
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
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
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
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
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
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
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
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希望的灯。
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
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进去一针,针索来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
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
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
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
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
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
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年少的心里。
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
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
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备受鼓舞。
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
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
什么是煤油灯
什么是煤油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使用上了LED灯。
很少有人知道煤油灯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煤油灯呢?接下来佰佰安全网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
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旧式煤油灯使用棉绳灯芯,其灯头通常以铜制成,而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筒则用玻璃制成。
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
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绞与灯座相配合,故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
而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
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筒,便完成点灯的动作。
现时旧式煤油灯已几近绝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家庭大都使用煤油灯照明。
煤油灯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也有简易的煤油灯制作方法,利用用过的墨水瓶或药瓶,先在盖上打一个圆孔,然后将牙膏或白铁皮制成的灯芯模插到圆孔里,用棉花或布条做灯芯,在瓶内注入煤油,用火柴点上就可照明。
以上就是。
省油灯的原理
省油灯的原理
省油灯是一种利用油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来产生光亮的装置。
它的原理是将油料(如煤油、植物油等)通过一根吸油芯引入火焰,并在火焰周围的空气中氧化,产生热量和光。
具体来说,省油灯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燃料供应:将油料倒入灯座的油箱中,利用重力或吸油芯的作用,油料被逐渐引向吸油芯。
2. 吸油芯燃烧:油料被吸油芯吸取,浸润整个吸油芯,形成一个湿润的油料层。
当吸油芯上面的燃料被点燃时,湿润的油料层会逐渐蒸发和氧化,释放出可燃气体,并在点燃位置产生火焰。
3. 热空气上升: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火焰周围的气体升温,形成了一个热空气的圈层。
热空气由于比冷空气密度小,会上升。
4. 氧化反应:火焰周围的空气中的氧气和燃烧产生的气体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光亮。
这种氧化反应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与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
5. 火焰的持续:只要油料供应和氧气足够,火焰就能持续燃烧。
火焰的大小取决于油料的供应量和空气的供应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火焰的形成和燃烧。
通过这种原理,省油灯能够提供可靠的照明效果,并且相比于
其他照明设备,其灯心灯芯的光效更高,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能量和燃料,从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照明效率的目的。
煤油灯的诗句
煤油灯的诗句
1. 灯影摇曳照人间,煤油灯光温暖闪。
夜深人静心更静,思念缠绵梦中长。
2. 煤油灯下读书声,岁月如歌心不寒。
纸笔墨香满室间,文字流淌情感满。
3. 煤油灯光映绿芽,春雨细细润田家。
农民辛勤耕种地,希望丰收在眼前。
4. 煤油灯火点亮了,黑暗中的一片光。
寂静的夜晚里,心里的思念更浓。
5. 煤油灯下照明明,冬日寒风吹不停。
温暖的光芒在夜里,让人感到无比安宁。
6. 煤油灯映着孩子们的笑脸,在他们无忧无虑的年龄里。
父母用心呵护他们成长,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7. 夜幕降临煤油灯亮起来,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儿,在这个美好时刻里尽情享受。
8. 煤油灯下的夜晚,让人感到温馨。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比如家人、朋友和健康。
9. 煤油灯照亮了夜色,让人感到安全。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勇气和坚定信念来战胜它们。
10. 煤油灯光在黑暗中闪耀,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
让我们勇敢地前行,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
灯火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
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煤油灯在电力不稳定地区的替代照明方案
煤油灯在电力不稳定地区的替代照明方案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然而,并非所有地区都能够稳定地接收到电力供应,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在这些地方,煤油灯一直是主要的替代照明方案之一。
然而,煤油灯使用煤油作为燃料,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煤油燃烧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和烟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煤油灯的照明效果相对较差,亮度不够,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此外,煤油灯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定期购买煤油补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因此,寻找更好的替代照明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太阳能灯是煤油灯的理想替代品之一。
太阳能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晚上时,通过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光。
与煤油灯相比,太阳能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
首先,太阳能灯不产生有害物质和烟雾。
它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不需要燃烧任何燃料,因此不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和烟雾,对人体健康更加友好。
这对于住户和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太阳能灯的照明效果更好。
现代的太阳能灯配备了高亮度的LED灯,能够提供足够的亮度,够用来阅读、学习和通过日常活动。
相比之下,煤油灯的亮度相对较低,会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第三,太阳能灯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太阳能灯所使用的光能转化系统相对简单,并且没有易损零件,因此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和定期维护来确保太阳能灯的持久性。
而煤油灯则需要定期购买煤油补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第四,太阳能灯节能环保。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使用太阳能灯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太阳能灯不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以上优点,太阳能灯已经成为煤油灯的主要替代照明方案之一。
在许多电力不稳定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已经开始积极推广太阳能灯的使用。
他们通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和贷款,促使他们购买太阳能灯设备。
煤油灯原理
煤油灯原理煤油灯是一种传统的照明工具,它的原理是利用煤油的燃烧产生的热量来加热灯芯,使灯芯发出光亮。
煤油灯的使用历史悠久,尤其在电气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广泛的应用。
煤油灯的构造煤油灯的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灯壳:灯壳是煤油灯的主体部分,通常由金属或玻璃制成。
灯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灯芯不受外界干扰。
2. 灯芯:灯芯是煤油灯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棉花制成,可以吸取煤油。
灯芯的作用是将煤油引向火焰,使煤油燃烧。
3. 煤油箱:煤油箱是存放煤油的部件,通常位于灯壳底部。
煤油箱的作用是存放煤油,供灯芯燃烧时使用。
4. 火芯:火芯是点燃煤油的部件,通常为一根细木棒或者是火柴。
火芯的作用是将火焰传递到灯芯,使煤油燃烧。
煤油灯的原理煤油灯的原理是利用煤油的燃烧产生的热量来加热灯芯,使灯芯发出光亮。
具体过程如下:1. 煤油从煤油箱中流入灯芯。
2. 火芯点燃灯芯上的煤油,使煤油燃烧。
3. 煤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灯芯,使灯芯发出光亮。
煤油灯的优缺点煤油灯作为一种传统的照明工具,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 煤油灯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不需要电力或者电池,可以在断电时使用。
2. 煤油灯照明范围广,光线柔和,可以有效避免眼部疲劳。
3. 煤油灯燃烧稳定,不易爆炸,安全可靠。
缺点:1. 煤油灯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2. 煤油灯燃烧产生的热量较高,需要注意防火安全。
3. 煤油灯需要频繁更换灯芯和煤油,使用成本较高。
结语煤油灯虽然已经被现代照明工具所替代,但它作为一种传统的照明工具,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煤油灯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自身安全。
煤油灯盏时代
煤油灯盏早年,乡里没有拴上电,夜晚用来照明的是煤油灯盏。
那时,家贫,用不起有旋纽带灯罩的,家里所用的油灯,多是墨水瓶做的。
有乡谜云:“湾里有眼水,里面泡着野鸡腿”。
谜底便是这种灯盏。
灯盏用墨水瓶当盛油的容器,牙膏皮(或用铁皮卷)做灯芯,棉花搓成的线做捻子。
这样做成的灯盏简易,灯捻焰大,又节油。
村里人多用它照明。
有一段,记得连这样简陋的灯盏也做不起,原因是,那时我虽已读书,但买不起现成的墨水,墨水多是买三分钱一粒的、纽扣大小的墨水精泡制的。
没钱买墨水,就没有墨水瓶做灯盏盛油器。
另外,乡里人没钱买牙膏刷牙,灯芯稔子也无从做得,但灯盏是应具备的:乡里人下地迟,回来常是黑天半夜,睡觉能揣黑睡,但晚饭没法揣黑做。
摸黑就要磕头碰脑,笨手笨脚。
1980年那年,我去县城参加高考,没钱住旅社,就和同学张进宝住在他舅的建筑队宿舍里。
一间没有灯盏小屋子,他舅为让我们看书而点燃了做饭用的煤油炉子。
炉子放在墙上一木板上,我们俩爬在炕上看书。
我要下炕时,顺墙翻起一头打翻了煤油炉,煤油泼在了我们衣服上、被子上,满屋子一股煤油味,看着一片狼藉的炕,我们当时都非常难堪。
那时的老家一旦先前的灯盏破了,父母就催我去乡机关下面倒垃圾的堆里去捡拾墨水瓶和牙膏皮。
乡机关下面的垃圾堆是村里人找做灯盏材料的唯一去处。
那时乡机关各单位有钱,富裕,不用我们用的这种灯,用的是罩子灯;他们每天要端着水蹲在门前刷牙涮口,牙膏经常买,不像村里农民。
村里人家都靠它做灯盏,所以垃圾堆里机关单位废弃的墨水瓶和牙膏皮并不是经常能找到。
而且曾经有一段,机关单位不往垃圾堆里扔了。
一打听,原来村里脑瓜子灵活的人提前已经跑到单位工作人员前预约了去。
吃公家饭的人贼,一个空墨水瓶,一个空牙膏皮也不给村民直接给予,常眦眉瞪眼拿势,要村民拿东西换。
村民无法,老实,害怕吃公家饭的干部,时常提着鸡蛋、洋芋、玉米捧去换人家的“垃圾”。
我幼时就有两次用一篮子玉米棒换来一只牙膏皮的经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灯光 (4)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 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 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 大祖国真挚的爱。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使人联想到了自己 现在的幸福生活。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 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 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 战友来。
正是有了像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先烈 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的“璀璨的华 灯”。
课文以“灯光”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 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 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 忆。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文章的中 心,进一步赞扬了郝副营长为了我们今天的 幸福生活而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
千j钧ūn一发 c璀uǐ璨càn
fà
fā
我发( 几根白发(
)现妈妈的头上又添了 )。
zuān
zuàn
他刻苦钻( )研钻( )石 的打磨工艺,终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漫步 憧憬 聚精会神 黑魆魆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 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形容黑暗。 向往。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指高度集中注意力。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的 向往。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 又一闪。……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 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 亮了前进的路。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郝副营长用点燃 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 为了孩子们能够像书中插图上那样在电灯 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宏伟 _雄__伟___
漆黑 _明__亮___
煤油灯
照亮我心路历程的煤油灯日落西山,暮色降临,农家柴屋,一盏煤油灯,三五个人头,墙上一排斑驳参差的人影。
一家人围着煤油灯,或吃饭聊天,或读书写字,母亲缝衣服,纳鞋底,父亲沉默寡言地抽纸卷烟。
这是我无数个童年和少年的晚上,经常出现的一幅家庭夜景图。
把大家拢在一起的,就是一盏煤油灯。
煤油灯,顾名思义就是燃烧煤油发光的灯。
在80年代以前,没有通电的广大农村地区被普遍使用。
煤油灯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提起煤油灯,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忆犹新。
那时没有电灯,小小的煤油灯,承载了千百年的照明任务。
这样的煤油灯故乡人叫它“洋油灯”。
洋油和洋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洋油的味道呛鼻难闻,用玻璃瓶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祸患。
听说中国人用豆油灯的时间更长,但我记事时,已用煤油灯了。
可能煤油比豆油便宜好用,煤油可到供销社买。
白天不懂夜的黑。
那时农村的夜晚真的像夜晚的样子。
到了天一擦黑,小村就笼罩在黑漆漆朦胧胧的夜幕之中,闪亮登场的就是那煤油灯。
每当夜色降临,为乡村人家驱除黑暗、带来光明的非煤油灯莫属了。
一盏盏煤油灯次第亮起,一朵朵昏黄的光盛开在一扇扇窗口里,为急行的归人指引一处光明的归宿,为村庄举起守护生活希望的光亮。
从我记事起,父母白天在地里辛勤劳作,经常拖着疲惫的脚步,披着浓浓的夜色回到家。
来不及喝口水歇口气,母亲便用火柴点燃煤油灯,昏暗的灶房一下子亮堂起来,锅灶一片冷清,跳动的灯苗燃起希望和温暖。
母亲便生火做饭,父亲摸着夜色喂猪喂羊,我在灶前帮忙添柴,弟弟在房前屋后赶鸡鸭回圈,妹妹蹲在灶房的角落嚷嚷着喊饿。
在一家人忍着辘辘饥肠的齐心协作下,晚饭终于端上了桌。
煤油灯移到堂屋,照着冒着热气的喷香的饭菜,照着父亲劳累的脸,映着母亲慈爱的眼,一家人埋着头有滋有味的吃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油灯的联想
我的童年时在乡村度过的,那是还没有通电,只有几盏煤油灯。
煤油灯的形状很奇怪,现在应该也算得上是古董了。
那只肚大的火苗,像倒立的毛笔头,静静地发着昏黄微弱的光。
我做作业的时候,也是在那柔和昏黄的灯光下。
那时候,我很爱写作文,常常咬着笔,双手托腮,对着那跳动的火苗沉思,好多的灵感都是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的。
那时候,我不能像现在的儿童那样,一放学就坐在电视机前,只顾着看好看的节目,将老师布置的作业抛之脑后。
相反,写作文到成为我十分喜欢的事情。
现在,在明亮的灯光下,我的心却常常没有办法宁静下来。
童年,在寒冷的冬夜,那微弱的煤油灯光光却让我感到很温暖。
当屋外寒风呼啸,风从墙缝中钻进来,屋里的煤油灯火苗也开始摇晃起来,这是,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挡住两边,仿佛是在呵护一颗小小的心。
那时的我,单纯,没有杂念,连想也那样纯粹。
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