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掌子面开挖小面积坍方专项处理方案

合集下载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是指隧道内部发生地层塌陷或结构损坏,导致隧道无法继续使用的情况。


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隧洞状况评估:首先需要对塌方隧洞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确定塌方原因、范
围和后果,以便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 清理和抢修:如果塌方范围较小且未造成重大损坏,可以通过清理隧道内的堆土
和破碎岩石,然后进行结构抢修和修复来恢复隧道的使用功能。

3. 加固和加固措施采用:对于塌方隧道的大范围结构损坏,需要通过加固和加固措
施来修复和加固隧道。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喷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补强、钢板加固等。

4. 配套设施移动和重建:如果塌方导致的地面沉降较大,需要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
移动和重建,以确保隧道周围的交通和生活秩序正常运行。

5. 隧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塌方隧道恢复使用后,需要建立隧道监测和预警体系,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和安全状况,及时发出预警,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6. 加强隧道维护管理:塌方隧道恢复使用后,需要加强对隧道的维护管理工作,定
期检查和维修隧道结构,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畅通。

7. 技术攻关和经验总结:针对隧洞塌方问题,需要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经验总结工作,加强对隧道地质和结构的研究,提升塌方隧道处理和防范的能力。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需要从状况评估、清理和抢修、加固和加固措施采用、配套
设施移动和重建、隧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隧道维护管理以及技术攻关和经验总结
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处理,以确保隧洞塌方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隧道塌方处置施工方案范本

隧道塌方处置施工方案范本

隧道塌方处置施工方案范本前言隧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突发性质事故难以避免。

当发生隧道塌方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保证隧道通行安全。

本文将针对隧道塌方事故的处置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以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处置方案步骤步骤一:现场勘查首先,应组织现场力量进行勘查,了解塌方情况及现场环境,显然这是必要的第一步。

在勘查过程中,对于隧道支护结构、地质构造和土层性质,应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步骤二:制定处置方案在勘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处置方案,方案应考虑以下要素:1.隧道塌方范围和情况;2.隧道支护结构的完整性;3.降低二次塌方风险;4.利用现有资源,实施合理的处置方案;5.保证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笔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步骤三:采取应急措施在制定好处置方案后,应组织力量采取应急措施,以保证现场人员及交通安全。

应急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以下措施:1.确立现场安全警戒线;2.对于受损的立柱、梁等建筑结构进行支撑或加固;3.采用固井或真空吸尘等技术进行隧道井筒的泥沙清理。

步骤四:开展施工在采取应急措施后,可以开展处置施工。

具体施工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应达到以下要求:1.合理配置施工人力、机械和材料;2.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施工质量;3.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步骤五:检查验收隧道塌方处置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此时,考察要点包括:1.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标的执行情况;2.施工后质量检查结果;3.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

工程实例中国某地市某高速公路桥隧工程部发生隧道塌方事故,事故原因是由于工程施工时未充分考虑支护措施而导致。

具体处置施工方案及实施效果说明如下:1.现场勘查:在塌方现场进行了环境勘查,发现塌方范围约为5m×10m,塌方深度约为2.5m。

2.制定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挖掘约5.5m×10.5m×3m基坑的方案,将现有支撑构造拆除,并重新设置新的支撑构造,同时利用钢板桩深挖开挖机在基坑中进行明挖,以挖掘符合标准的地基。

隧道掌子面塌方处置方案

隧道掌子面塌方处置方案

隧道掌子面塌方处置方案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隧道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的掌子面是隧道工程中重要的结构部件,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安全。

然而,在隧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掌子面易发生塌方现象,给隧道使用和交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尽早排除社会生产中的隐患,应对隧道掌子面塌方采取以下处置方案。

一、现场处置发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现场安全。

应根据塌方范围和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在现场进行施工、挖掘、清理等作业时,要按照工程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进行适当的清理。

一旦发现隧道掌子面塌方,应及时清理塌方物,并且保证通风畅通,防止塌方物堆积过多造成二次塌方。

3.彻底开展调研。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应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塌方原因和影响范围,科学制定后续处置方案。

二、应急处置针对隧道掌子面塌方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道路交通管制。

一旦发生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应及时对南北两端的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确保现场交通畅通。

2.及时启用备用通道。

为保证通行,应及时启用已预留的其他通道,让车辆绕道通行。

3.在路面标识危险提示。

对塌方区域进行明显的危险提示,避免行人、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4.保障事故现场安全。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保证事故现场秩序,确保现场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

三、进一步处置对于隧道掌子面塌方,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的处置工作。

1.彻底调查事故原因。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并排除隐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塌方事故。

2.联合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处置。

隧道掌子面塌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事故,需要将各专业技术力量整合起来,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加强后续安全监测。

针对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后的处置工作,应加强对隧道安全状况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道工程是重要的隧道交通基础设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隧道塌方、滑坡等灾害往往发生。

一旦隧道出现塌方,不但会带来道路交通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交通压力,更会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隧道塌方情况的综合处理方案是极其重要的。

在考虑综合处理方案前,需要根据现场塌方情况,及时评估塌方范围、深度和原因等情况,进行应急处置。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临时支撑措施和降低人员进入隧道的风险。

针对隧道塌方情况,前期应首先进行抢险清理,清除所有气味和有害物质,确保章程通畅,确定人员安全后再开始综合处理。

第一步:整体勘查与试验根据其尺寸,建筑结构和土壤特性,对整体进行勘查,包括架桥器(如存在)、墙壁、管道及隧道衬砌等构造零件的综合性能检测。

第二步:安全评估根据实地勘查的结果,对整体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塌方的原因,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安全参数,对隧道的强度进行评估。

如果存在结构问题和安全隐患,则需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步:加固处理实施加固措施根据变形特征,夯实土壤,对构造零件进行加固,修复隧道的稳定性和强度。

加固措施包括打地钉、喷射混凝土、增厚衬砌、加固墙体等措施。

第四步:新建或加大排水系统在加固处理隧道时,加大排水设施的规模,加密排水设施,以防止塌方等事故重演。

在排水设施加大的基础上,及时处理管道中的堵塞现象,确保管道通畅。

第五步:隧洞整体裂缝处理隧道结构中的裂缝往往是隧道塌方的导火索,裂缝的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塌方。

主要包括土壤注浆、填充衬砌以及其他填充裂缝的方案等等。

第六步:岩层疏浚如果隧道塌方是由于隧道周围的岩层疏浚所引起的,则需要对周围的岩层进行疏浚处理。

主要采用爆破疏浚、机械切割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七步:空气质量监测在综合处理隧道塌方的过程中,需要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在出现污染异常情况时适时采取措施,以减轻环境负担。

综合而言,隧道塌方事故处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强、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

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方案

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方案1. 塌方原因分析塌方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变化、地下水位、坡度角度等因素引起地层松软、地基松动或地层结构松散而形成的地层变形现象。

针对隧道工程塌方的原因,首先要进行严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判断地层稳定性,确定山体活动性,来预测可能的塌方区域。

其次,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查,了解地下水位、水质情况,判断地下水对地层稳定性的影响。

还应该进行工程地质力学分析,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层变形和破坏进行预测。

通过这些原因分析,促使建设者和管理者从源头上解决塌方问题,做到更好的预测、预防和治理。

2. 塌方风险评估对于可能发生隧道塌方的危险性,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这需要考虑地质、水文、工程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隧道工程塌方的概率和影响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对可能的塌方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帮助工程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提前准备必要的物资和人员,以及有效的应急预案,降低可能的损失。

3. 处理方案一旦发生隧道塌方,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处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疏散和安全封闭一旦发生隧道塌方,应立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同时,要对附近道路、铁路等交通设施进行安全封闭,避免因塌方产生的次生灾害影响周边区域。

(2) 紧急修复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紧急修复工作,将塌方部分的土石进行清理、抢修,以恢复隧道的通行能力。

修复工作需要具备抢修队伍、必要的工程设备和材料,以及科学的抢修方案。

(3) 危险源控制在紧急修复的同时,要对可能引发二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灾害扩大。

(4) 安全检测隧道塌方后,需要进行隧道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全面检测,评估隧道的安全状况,确保在修复后能够恢复正常运行。

4. 防范措施为了避免隧道塌方的发生,除了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外,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塌方的风险。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地质勘察隧道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结构、地下水位等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隧道掌子面塌方(坍塌)处理方案(初稿)

隧道掌子面塌方(坍塌)处理方案(初稿)

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先行工程XX隧道掌子面坍塌处理方案LOGO编制:审核:批准:XXXXXX集团有限公司XXX客专先行工程XXX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二〇年七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 (1)3.1地质状况 (1)3.2设计与施工情况 (1)3.2.1设计情况 (1)4.施工方案 (2)4.1处理原则 (2)4.2施工工序 (3)4.2.1反压回填 (3)4.2.2掌子面封闭 (3)4.2.3注浆固结 (3)4.2.4洞身管棚 (3)4.2.5三维扫描 (4)4.2.6监控量测 (4)4.2.7掌子面开挖 (4)4.2.8超前支护 (5)5.处理时间 (5)6.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6)6.1劳动力组织 (6)6.2机械设备 (6)7.安全质量保障措施 (6)8.应急预案 (8)8.1应急组织机构 (8)8.2应急领导小组相关人员职责 (8)8.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任务 (9)8.4装备及通讯网络和联络方法 (10)8.4.1装备 (10)8.4.2通讯网络 (10)8.4.3外界联络方法 (10)8.4.4通报方法和程序 (11)8.5应急救援队伍的任务和训练 (11)8.6施救程序与方法 (11)8.7预防事故措施 (14)8.8事故处理 (14)8.9现场医疗救护 (15)8.10紧急安全疏散 (15)8.11社会支援 (15)XX隧道掌子面坍塌处理方案1.编制依据⑴《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⑵《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406-2015);⑶《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⑷《铁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⑸“质量安全红线”和XX铁路公司相关文件要求;⑹本稿件为当天初稿,若后续有修改以修改后为准;⑹本工程施工采用的施工图纸、参考图、标准图及与本工程相关的其他设计文件。

土质隧道小塌方处置方案

土质隧道小塌方处置方案

土质隧道小塌方处置方案
1. 概述
小塌方是指土质隧道内发生的较小规模的坍塌事故,往往会影响到隧道的通行
和安全。

因此,对于土质隧道小塌方的处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土质隧道小塌方处置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2. 处置方案
2.1 排查现场
发生小塌方后,应及时排查事故现场情况,包括塌方区域的大小、形状、塌方
量和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的情况等。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封堵道路,及时通知相应方面的人员进行管控和疏散。

2.2 制定处置方案
根据小塌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如塌方区域较小,可采用仪器
和设备对场地进行测量和分析,以确定土质状况和开展有效的处置。

如塌方严重且连续时,则需要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道路封堵、设备使用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2.3 采用技术手段处置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置手段。

如采用机械挖掘和爆破、采用人工混
凝土喷波等技术手段,在塌方现场重新加固路基、路面和隧壁,防止后续发生类似的事故。

2.4 安全监测和保障
对于小塌方的处理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治理后的土体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因此,在处理完后,应定期对部位实施安全监测,避免事故重演。

在处置过程中还需要保障人员的安全,加强现场施工和管理,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 结论
土质隧道小塌方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安全事故,依据本文所述的处置方案,可以
有效地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然而,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土质隧道小塌方的发生是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隧道ZK116+216掌子面塌方施工处理

隧道ZK116+216掌子面塌方施工处理

?隧道ZK116+216掌子面塌方施工处理??摘要:论文通过正团冲隧道坍塌处理的实例,对坍方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处理方案,阐述了如何预防并应对隧道坍塌事故,总结隧道工程中软弱围岩在渗透水影响下的施工处理经验,谨在以后自己的工作中能更有效的做好隧道施工工作。

关键词:隧道坍塌施工处理1、工程概况?隧道位于?境内,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单洞长约1.8Km。

隧道建筑限界主洞净宽10.25 m×净高5.0m。

隧道区穿越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腐蚀较强烈,植被十分丰富。

隧道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震旦系下统南沱组砂质板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透水,地下水的迳流在节理裂隙中进行。

施工时采用上下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人工开挖,超前注浆小导管预支护,钢支撑与二次衬砌仰拱及仰拱回填及时跟进封闭成环。

施工到ZK116+216时,设计为中风化砂质板岩(IV级围岩),后变更为V级,按S5b复合衬砌类型进行支护。

当上导开挖时,掌子面裂隙中出现喷射状出水,出水量约50m³/h,出水时间约5个小时,经观察未见其他异常情况。

用Φ42小导管注浆超前预支护并对渗透水进行封堵、引排后,继续掘进时超前预支护开始轻微变形并拱顶左偏中侧出现掉块现象,约3h后,超前支护小导管全部被压出,坍塌加剧,塌方土体约130m³。

2、塌方原因分析塌方发生后,经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多次到现场勘查研究,确认其塌方原因有:1)地质岩性和地质构造因素此塌方段围岩为硬塑土和全风化黄褐色砂质板岩和变质砂岩,中间夹杂湿润黑色软泥,呈碎块松散结构,围岩遇水膨胀碎裂,软泥遇水滑腻。

岩层产状为160°∠40°;节理间距0.2~0.5m,较发育。

围岩自稳性差,不能形成平衡闭合拱是开挖时易产生坍塌的主要原因。

2)地下水影响因素ZK116+213-ZK116+223段隧道区洞顶覆盖厚度只有25-36m,地表有一条冲沟汇水成溪。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洞塌方是指隧道内部或隧道口附近因地质条件变化、施工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原因导致隧洞内部结构发生破坏,进而造成隧洞塌方的现象。

隧洞塌方的发生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采取综合处理方案来避免和处理隧洞塌方事件。

一、预防措施1. 精细勘察:在隧道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精细的地质勘察和隧道设计,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地下构造,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隧道工程方案。

2. 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瑕疵,防止隧洞内部结构发生破坏。

3. 定期检查维护:隧洞建成后,必须进行定期的隧洞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二、应急处理方案1. 紧急疏散和警示:一旦发生隧洞塌方事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隧洞内部的紧急疏散工作,同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其他车辆和人员继续进入隧道,减少次生伤害。

2. 抢险救援工作: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和装备,对隧洞塌方事件进行救援和清障工作,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恢复隧道的通行能力。

3.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隧洞塌方事件发生后,必须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三、修复重建方案1. 风险评估和方案制定:在隧洞塌方事件发生后,必须进行隧道结构的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修复重建方案,包括对隧道结构的修复和重建工作。

2. 结构修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隧道结构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加固工作,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 重建策划:如果隧洞塌方严重影响了隧道的通行能力,需要进行隧道的重建工作,制定详细的重建策划,确保新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通行安全管理1. 严格检查通行车辆:在隧道重建和恢复通行能力后,必须严格检查和控制通行车辆的安全性,禁止超载和危险品车辆通行,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暗挖施工掌子面塌方应急预案(工程模版)

暗挖施工掌子面塌方应急预案(工程模版)

1.编制原则及目的(1)编制目的为了能提前预判开挖掌子面可能发生塌方险情及已经发生塌方险情的状况下如何更好的采取措施阻止险情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人员及结构的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伤亡、伤害程度,为此制定了暗挖施工掌子面塌方应预案。

(2)工作原则应急抢险工作坚持“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及时掌握施工掌子面不良地质情况,严格按照安全标准组织施工,全力以赴做好掌子面塌方应急抢险工作。

(3)编制依据1、**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7-2005)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3、《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市地方标准DB11/490-2007);4、《**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试行)》;5、《**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京建施〔2009〕841号);(4)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暗挖施工掌子面塌方。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2)指挥机构及职责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工区工队均成立以工队队长为组长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现场关键施工区域均要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

在本标段发生暗挖施工掌子面塌方事故时,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发布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要无条件地服从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抢险的行列。

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职责:现场塌方各岗位职责及应急步骤:1、现场发生塌方时,现场技术主管张东带领工区技术组及工班取出应急物资,如棉被、草席等阻止塌方恶化,及时铺挂钢筋网片封闭掌子面,封闭的同时预埋注浆管,注浆管2-3米长(可根据塌方量技术员现场判断)。

2、与此同时,注浆队准备注浆设备、材料,配好浆液,及时进行背后注浆,缓解塌方导致拱顶背后空洞引发上方管线断裂。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1、隧道坍方引起的直接后果是地面沉陷,造成道路破坏,危急行人和交通安全,造成恶略的社会影响。

2、预防措施1)采用人工配风镐开挖施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2)洞内配备足够的装土草袋,木料、型钢,一旦发现掌子面塌陷,立即封堵支顶,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插打压浆管压浆防止塌陷和减少地面下沉。

3)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拱顶和边墙处土体塌陷,采用插板封堵。

4)开挖过程中,对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

5)开挖支护力求快速,开挖进尺控制在0.5米,初期支护快速成环,尽早封闭。

6)加强塌方的预测。

采用探孔对地质情况或水文情况进行探察,坚持经常观察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状态,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

7)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

开挖出工作面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局部坍塌,提高暗挖断围岩整体稳定。

8)沿暗挖通道位置,在现况路面上通铺12mm钢板。

3、处理措施1)局部坍方只是部分开挖面土层剥落,施工时及时处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一般是停止开挖,迅速向坍方面挂钢筋网片,及时喷射混凝土,也可用木板、编织袋等封住掌子面,用方木支撑,然后再进行处理。

处理前一般封闭掌子面,注浆加固土层,再重新开挖。

2)掌子面失稳掌子面失稳一般引起的坍方后果都较为严重,施工中必须避免。

如施工中发现掌子面失稳引起坍方,按应急方案处理,立即用编织袋、木板、方木等支撑掌子面,同时立即向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并预埋注浆管。

掌子面失稳立即处理,避免坍方扩大。

3)坍方引起地面沉陷,立即联系商品砼拌合站紧急调用早强速凝商品砼灌注在坍陷部位,同时在坍陷部位设置交通导向标志,夜间设置指示灯,并由派出所人员维持交通秩序。

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的预防和处理

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的预防和处理

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发表时间:2017-04-17T10:27:47.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2期作者:杨二龙[导读] 隧道施工中的掌子面后方容易发生塌方的事故,一旦出现塌方,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710048摘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到地形因素和施工方法的影响,隧道施工中的掌子面后方容易发生塌方的事故,一旦出现塌方,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的危害,认真分析后方塌方的特点,以及容易发生塌方的地段,在实际的隧道施工中制定具体的预防对策,保证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高隧道施工掌子面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稳定性。

关键词:隧道施工;掌子面;后方塌方;预防和处理一、前言基于对隧道施工的了解,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后方塌方是一种重要的事故,一旦发生掌子面后方塌方,将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巨大影响,对施工人员也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为了有效地做好掌子面施工,应当在隧道施工中认真分析掌子面后方塌方的特点,并且对容易发生掌子面后方塌方的地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保证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提高隧道施工的整体质量,避免掌子面后方塌方对隧道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后方塌方的特点1、掌子面后方塌方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从现有掌握的数据来看,掌子面后方塌方具有一定的突然性,掌子面后方塌方在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的预兆,一旦发生塌方就会成为突发事件,严重时会导致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被掩埋。

同时,对隧道施工进度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掌子面后方塌方预防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其突然性的特点,应当通过有效的观察和细致的安全措施,避免掌子面后方塌方的发生。

一旦发生掌子面后方塌方,就应当立即开始相关的救援工作,避免后方塌方部位持续蔓延。

隧道掌子面塌腔段治理方案

隧道掌子面塌腔段治理方案

隧道掌子面塌腔段治理方案一、塌腔形成原因塌腔位置围岩构造为软弱青灰色砂质板岩,薄层状,层面结合处有光滑碳质薄膜,层间接合较差;局部夹杂白色石英岩,岩体极破碎,自稳性差,局部为松散体,易松动坍塌;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主要为裂隙水,沿砂质板岩与松散体接触部位渗入隧道。

岩体破碎富水,加上开挖放炮扰动,造成隧道掌子面K1+323~K1+329塌腔。

二、塌腔处理方案1)加强超前探孔,探明前方围岩及水量情况,并起引水作用,本段开挖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

钻孔采用风水联动新技术一次性成孔进行钻进,上导上部左侧、右侧涌水处布2个孔,孔深15米,超前探孔孔向沿掌子面方向上仰5°至8°,钻向与隧道纵向保持平行。

钻孔所需人员、设备:潜孔钻1台,风钻工6人。

2)K1+326.25~K1+332.25段拱架间距调整为50cm,布设双层钢筋网,超前支护采用双层注浆小导管(4.1m/根,65根/环,2.5m/循环);K1+322.5~K1+329.25段布设锁脚小导管(4.5m/根),每榀拱架共布设7处(18根)锁脚导管,其中拱部塌腔位置按4根/处布设,布设2处;其余按2根/处布设。

①小导管采用ф42mm无缝钢管制作,前端加工成圆锥形并封焊密实,管身设若干溢浆孔,孔径6-8mm,孔距10cm,按梅花型排列;后端1m范围内不设溢浆孔。

②小导管按拱顶外轮廓中心高程和支距进行布孔放样,并以插钎作为标记控制小导管的间距。

③小导管插入钻孔后外露一定长度,以便连接注浆管路,并用塑胶泥将导管周围孔隙封堵密实。

④小导管注浆的孔口最高压力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防压裂开挖面,注浆压力为0.5-1.0Mpa,止浆塞必须能承受注浆压力。

⑤控制注浆量,每根导管内达到规定注入量后即可结束,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压力值,但注入量仍不足,也应停止注浆超前小导管施工人员、设备:风钻工6人,YT-28凿岩机4台,注浆机1台。

3)于K1+319.5~K1+332.25段左侧90°、右侧45°范围内布设径向注浆小导管,6m/根,按75×60cm(纵向间距×环向间距)布设。

隧道掌子面开挖小面积坍方专项处理方案

隧道掌子面开挖小面积坍方专项处理方案

隧道掌子面开挖小面积坍方专项处理方案针对目前隧道掌子面开挖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小面积坍塌情况,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方案,要求施工现场在发生小面积塌方时要第一时间通知项目部并做好详细记录,在处理小面积塌方时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一、成立坍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经理部成立坍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会议室,组长是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副组长是工程队队长和项目总工,各部门部长是工作组组员。

项目副经理是工作组的总指挥,全面负责坍塌处理工作;队长是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工作安排和现场协调工作;队技术主管是施工现场第一技术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技术指导等工作;总工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工程部负责坍塌处理方案、计划的制定;安质部负责现场的安全施工、人员培训及应急预案等实施;物资部负责坍塌处理所需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综合办公室负责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和施工用车等后勤工作,其他部门各负其职,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并服务于现场,共同做好坍塌处理工作。

二、处理措施1、掌子面暂停施工,封闭围岩在发生小面积塌方后,要求施工现场立即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工,并对掌子面及塌方范围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cm。

在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派专人观察围岩支护状况,如有异常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掌子面,并第一时间通知队长和技术主管。

2、塌方段支立钢支撑并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①在坍塌地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支立初期支护钢架,若设计无钢架地段,在保证断面净空尺寸的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钢支撑。

钢架拱脚必须采用钢板垫实,锁脚锚管的长度和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注浆处理,注浆水灰比按1:1,注浆压力控制在0.5~1mpa之间,注浆10分钟后方可拆除止浆阀门。

②锚杆和钢筋网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作,特别注意塌方地段锚杆的长度、钢筋网的搭接长度和网格尺寸等施工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

隧道塌方处理安全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新南塬隧道工程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进口位于渭南新秦镁业集团南侧,出口位于渭南市南塬村,穿越黄土台塬区。

隧道起迄里程DyK22+116-DyK24+100全长1984米,最大埋深129米。

新建隧道位于既有线右侧400-660米。

隧道进出口仅有小路可通向隧址区,交通较困难。

二、施工特点本段隧道开挖断面大,标准要求高,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同程度地存在顺层偏压、浅埋、岩溶、突水、瓦斯等不良水文地质条件,存在隧道塌方隐患。

三、隧道塌方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和目标为了确保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提前制定隧道塌方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以应对隧道塌方情况的出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隧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确定的隧道突泥、突水造成人员伤亡为重要危险源。

1)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为隧道塌方,发生地点为新南塬隧道所涉及的施工作业场所。

2)可能影响范围为隧道施工作业场所,可能影响的人数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数人伤亡,构成重大安全事故/事件。

五、隧道塌方处理安全技术措施1、监控措施1)施工过程:委托第三方现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现场开挖班组打超前地质勘探孔(钻杆长度≥6米),对隧道开挖掘进前方的地质围岩状况进行预探预测。

并做好过程记录(钻孔速度、卡钻次数、涌水情况等)。

2)在隧道拱顶、两侧拱腰及边墙设置数个监测点(每10米一个断面),指定测量队专人负责,按要求对监测点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点位移量值的记录。

对每个监测点位移量值应用统计技术(如时间——位移量、累计位移量排列图)进行数据分析,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趋势。

3)防坍塌检查。

对隧道防坍塌的安全检查,要着重检查洞口段是否有开裂变形以及下沉情况,边、仰坡是否有开裂变形、危石或滑塌现象;查交叉口、断层处、破碎带、浅埋段、较大结构面、支护段及其它围岩软弱地段是否有裂纹变形现象;要把围岩松动、不密贴、掉碴、流泥流沙、明显的裂隙变化、水系变化、初支有明显的可见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锚杆的松弛或锚杆垫板的压紧或变形、钢支撑的扭曲变形等,都可作为隧道围岩与支护稳定性的危险信息,必须认真细致进行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掌子面开挖小面积坍方专项处理方案针对目前隧道掌子面开挖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小面积坍塌情况,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方案,要求施工现场在发生小面积塌方时要第一时间通知项目部并做好详细记录,在处理小面积塌方时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一、成立坍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部成立坍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会议室,组长是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副组长是工程队队长和项目总工,各部门部长是工作组组员。

项目副经理是工作组的总指挥,全面负责坍塌处理工作;队长是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工作安排和现场协调工作;队技术主管是施工现场第一技术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技术指导等工作;总工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工程部负责坍塌处理方案、计划的制定;安质部负责现场的安全施工、人员培训及应急预案等实施;物资部负责坍塌处理所需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综合办公室负责上传下达、信息沟通和施工用车等后勤工作,其他部门各负其职,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并服务于现场,共同做好坍塌处理工作。

二、处理措施
1、掌子面暂停施工,封闭围岩
在发生小面积塌方后,要求施工现场立即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工,并对掌子面及塌方范围喷射混凝土进行圭寸闭,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cm在喷射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派专人观察围岩支护状况,如有异常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掌子面,并第一时间通知队长和技术主管。

2、塌方段支立钢支撑并喷射混凝土进行圭寸闭
①在坍塌地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支立初期支护钢架,若设计无钢架地段,
在保证断面净空尺寸的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钢支撑。

钢架拱脚必须采用钢板垫实,锁脚锚管的长度和数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注浆处理,注浆水灰比按1:1,注浆压力控制在0.5~1mpa之间,注浆10分钟后方可拆除止浆阀门。

②锚杆和钢筋网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作,特别注意塌方地段锚杆的长度、钢筋网的搭接长度和网格尺寸等施工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③在塌方空腔部位预留3根钢管,为下一步灌注混凝土回填做好相关准
备工作。

第1根:采用直径150mn钢管,管顶延伸至空洞最顶端10cm处作为混凝土灌注孔;第2根:采用直径42mn钢管,在预留混凝土注浆孔边50厘米处作为排气孔和观察孔,管头延伸至空洞顶点5cm处。

第3根:采用直径
42mn钢管,延伸至钢架外圈最顶端向上50cm处作为观察孔。

④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要求保证初支混凝土厚度及钢架外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喷射混凝土时要注意,对掌子面方向初支端头进行封闭,为下一步灌注混凝土回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⑤现场根据塌方面积的大小,可在灌注混凝土回填前,对灌注段初支采用扇形支撑,提高初支钢架支撑灌注混凝土的支承能力,确保施工安全。

3、布设监控量测点
为防止钢架因灌注混凝土时受压过大而造成坍塌,现场可根据空腔位置分别在拱顶和边墙处各布设一组变形观测点,并在灌注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

4、对空腔部位进行混凝土回填
①掌子面方向初支端头喷射混凝土封闭完10小时后,对初期支护背后空腔采用泵送混凝土及水泥砂浆进行分层回填。

回填混凝土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灌注至钢架顶部最高位置向上50cm处,使其在拱架外部形成混凝土护拱,第二次灌注回填剩余空腔,临近填满空腔时采用水泥砂浆作为缓冲层直到封顶结束。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若发现初支钢架及混凝土有异常现象时立即组
织现场人员撤离,并立即通知队长和技术主管。

②第一次和第二次混凝土灌注时间间隔至少10小时以上,确保第一次混凝土凝固形成护拱。

③第一次灌注混凝土形成护拱后,对初支钢架、护拱混凝土及围岩进行锚管结合加固,要求锚管杆穿透初支混凝土和护拱混凝土并锚入围岩,锚入长度不小于1米,增加护拱与围岩的锁脚效果,缓解钢架荷载。

锚管杆具体参数及加固范围:环向排间距1.0米,并不小于4排,布置数量及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④对剩余空腔进行第二次灌注混凝土回填。

⑤要求在后续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
测”的指导思想进行施工。

a)开挖每循环不得超过一榀钢架的距离。

b)开挖爆破必须减少炸药用量,采用弱爆破的方式。

c)支护措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交底执行。

d)监控量测点必须在开挖支护后2小时内布设并读取初始读数,并且密切
观察围岩变化情况。

三、有关施工要点及要求
1、施工时,必须有工区现场负责人、现场作业班组长、现场施工员、队部队长或技术主管在现场跟班作业。

尤其在塌腔泵送混凝土灌注回填时,要认真观察初支情况,有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工作人员。

2、在塌方段衬砌施工前认真进行监控量测,首先测点要完善规范,数据真实准确,如有异常立即与工程部或总工程师联系。

3、在下台阶开挖时,钢架接腿必须遵循每榀一循环,并左右交错施工,
错开间距不小于5.0米。

严格控制开挖进尺,逐榀开挖支护,这是施工安全最关键的地方。

开挖完后,立架之前必须要先进行开挖面的初喷砼,防止暴露风化坍塌,也为下步立架人员安全提供条件,这是施工安全的必要因素。

钢架的锁脚锚管数量、长度、注浆必须按设计施做到位,尤其拱部、边墙底脚不可用机械施工,必须人工凿除到位,钢架底脚稳固,这是初支安全的保证条件。

下台阶的落底要合理工序组织,左右必须错开至少5榀钢架距离, 且该段施工中,必须在一侧完全喷砼支护完毕后,才能进行另一侧开挖。

钢架落底要控制好钢架角度,绝对不能出现负倾角。

4、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围岩产状扭曲变形严重、夹层或断层时,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和技术方案的落实,及时对初支进行加强。

要及时对该段进行仰拱施工,及早圭寸闭成环。

5、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若掌子面裂隙水发育,要提前做好排水管道、沟渠的疏通工作,并顺利引排至洞外。

6、在处理塌方及后续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现场要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做
好人员、机械、物资等调配工作,保证每道工序紧密衔接,施工有条不紊
的进行,确保该段施工安全、顺利的渡过。

四、安全、质量措施
1、初支完成后,要有专人观察初期支护喷混有无裂缝和围岩有无较大
变形,避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有以上问题及时上报工程部。

2、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及技术方案要求施工。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把好每道工序关,做好施工全过程控制工作,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现场处理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初期支护喷混面有无裂缝和围岩有无较大变形。

4、后续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施作超前炮眼(每工作
面4〜5个,长4.5〜5m开挖后残留要保证在2.5〜3.5m以上)。

如发现掌子
面、超前炮眼有异常(有水和流质泥不顺炮孔流出,外冒等),必须通知队部技术室。

现场并结合地质雷达预报综合分析后续掌子面围岩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患未然。

5、必须严格按照施工交底执行,严格控制使用材料的结构尺寸,对锚
杆、钢筋网,必须按照施工图纸下料以满足施工要求,不合格用料坚决不允许使用。

6、合理安排好劳动力组织工作,进行技术交底,做好全员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7、预防为主,配备抢险物资,专物专用,并设专人负责,一切个人或班组
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对抢险物资挪作它用。

&制定防突泥突水、防坍塌等安全预案,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演练。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并标识明确,专人保管。

掌子面要保证通讯畅通
9、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采取专职安全人员检查和施工班组自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10、施工中如有不明事项请及时与工程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