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及DRL操作指导书

合集下载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Disaster Recovery)即灾难恢复,是指在发生系统灾难性故障或数据丢失时,通过一系列预先制定的措施和步骤,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DR操作流程,确保DR过程高效、可靠。

二、术语定义1. DR:Disaster Recovery的缩写,即灾难恢复。

2.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指从灾难发生到系统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

3.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指系统恢复到的数据状态,通常以最近一次备份的时间点为准。

三、DR操作准备1. 建立DR团队:组建由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DR团队,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DR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确定DR的目标、RTO和RPO,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计划和恢复流程。

3. 设备备份和恢复:定期对关键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进行备份,并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4.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5. 确保备用设备和备用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确保备用设备和备用数据中心的硬件、网络和软件环境处于可用状态,定期进行测试和验证。

四、DR操作流程1. DR启动a. 灾难发生时,由DR团队负责启动DR流程。

b. 确认灾难类型和影响范围,评估灾难的严重程度。

c. 启动应急响应计划,通知相关人员参与DR操作。

2. 灾难评估a. DR团队根据灾难类型和影响范围,评估灾难对系统和业务的影响。

b. 确定恢复优先级,根据业务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确定恢复顺序。

3. 恢复环境准备a. DR团队根据恢复优先级,准备恢复所需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

b. 验证备用设备和备用数据中心的可用性。

4. 数据恢复a. 根据RPO,将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备用设备或备用数据中心。

放射科DR操作规程(两篇)

放射科DR操作规程(两篇)

引言概述:放射科DR(数字取像)操作规程是放射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影像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科DR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包括设备准备、暴露参数设置、体位固定、辐射防护和操作技巧等五个大点,以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放射科医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DR操作。

正文内容:一、设备准备1.确保DR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网络连接和设备附件等。

2.检查设备软件和硬件版本并进行更新。

3.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校准和故障排除等。

4.确保设备与患者信息系统连接并获取正确的患者信息。

二、暴露参数设置1.根据所拍摄的部位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曝光方式和暴露参数。

2.设置适当的曝光剂量,确保图像质量和患者辐射剂量之间的平衡。

3.细致调整图像处理参数,包括对比度、亮度和锐化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4.定期对暴露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三、体位固定1.根据医嘱和拍摄部位,正确选择体位,包括站立、卧位、仰卧位等。

2.使用合适的支架和垫子,稳定患者体位,防止运动模糊和图像伪影。

3.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解剖学信息的显示。

四、辐射防护1.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包括铅衣、眼镜和手套等。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辐射防护器材,如护胸板和散射屏等。

3.控制曝光时间和距离,以减少患者暴露于辐射的风险。

4.定期对辐射防护装备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五、操作技巧1.运用正确的患者定位技巧,确保所拍摄部位与医嘱一致。

2.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如定位标志和辅助固定器,以帮助保持患者体位和体征的一致性。

3.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拍摄过程和要求患者的配合。

4.根据图像表现和临床需要,进行适当的重复拍摄和重影剔除操作。

5.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DR操作技巧和应用。

总结:放射科DR操作规程(二)的内容包括设备准备、暴露参数设置、体位固定、辐射防护和操作技巧等五个大点,每个大点都有详细的小点进行阐述。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Disaster Recovery)操作规程是指在系统遭受灾难性故障或不可预知事件时,为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操作流程。

本文档旨在规范DR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二、术语定义1. DR(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系统在遭受灾难性故障后进行恢复的过程。

2.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指从灾难发生到系统完全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

3.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指在灾难发生前最后一次有效备份的时间点。

三、DR操作流程1. 灾难发生前准备a. 定期制定和更新DR操作规程,确保规程与系统配置和业务需求保持一致。

b. 确保系统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可靠的地点,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c. 建立DR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并定期进行DR演练,以验证DR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a. DR团队成员接收到灾难报警后,立即启动DR操作。

b. DR团队成员按照事先制定的通信计划,与相关人员进行联系,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

c. DR团队成员根据灾难的性质和程度,评估灾难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

3. 系统恢复操作a. DR团队成员根据恢复策略,按照事先制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恢复。

b. 在恢复过程中,DR团队成员应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恢复进度,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c. 恢复完成后,DR团队成员应进行系统功能和数据完整性的验证,确保系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运行。

4. DR操作结束a. DR团队成员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DR操作的结果和恢复情况。

b. DR团队成员应对DR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更新DR操作规程。

四、DR操作规程的执行要求1. DR操作规程的执行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DR团队成员负责。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Disaster Recovery)操作规程一、引言DR(Disaster Recovery)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恢复正常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损失。

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所有关键业务系统的DR操作。

二、术语定义1. DR(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步骤,将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过程。

2.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指从灾难事件发生到系统彻底恢复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

3.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指在灾难事件发生前能够恢复到的数据状态。

三、DR操作流程1. 灾难事件发生前准备a. 确定关键业务系统:根据业务重要性和系统依赖性,确定需要进行DR操作的关键业务系统。

b. 制定DR计划:针对每一个关键业务系统,制定详细的DR计划,包括RTO、RPO、DR团队成员、DR资源需求等。

c. 配置备份设备:为每一个关键业务系统配置备份设备,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d. 定期测试和演练:定期进行DR测试和演练,以验证DR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a. 灾难事件确认:一旦发生灾难事件,DR团队应即将确认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影响程度。

b. 启动DR计划:根据DR计划的要求,启动相应的DR操作,包括数据恢复、系统恢复、网络连接等。

c. 通知相关方:及时通知相关方,包括业务负责人、用户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告知灾难事件的影响和恢复发展。

3. DR操作执行a. 数据恢复:根据备份数据恢复策略,将备份数据恢复到相应的系统和数据库中。

b. 系统恢复:按照DR计划中的步骤和顺序,逐步恢复关键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c. 网络恢复:确保网络连接的可用性,包括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恢复。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DR(Disaster Recovery)操作规程是指在系统遭受灾难性事件或者故障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措施。

灾难性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人为错误、硬件故障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系统停机、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制定DR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系统遭受灾难性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系统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损失,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

三、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内部所有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四、DR操作规程流程1. 灾难事件发生- 监测系统异常:监控系统会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系统停机、磁盘故障等,将即将触发灾难恢复流程。

- 灾难事件确认:负责监控系统的人员会对异常情况进行确认,并判断是否属于灾难性事件。

- 灾难事件通知:一旦确认为灾难性事件,相关人员将即将通过预设的通信渠道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灾难恢复准备- 灾难恢复团队组建:根据预案,组建灾难恢复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 灾难恢复资源准备: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准备恢复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 灾难恢复环境准备:搭建备用的灾难恢复环境,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等,以便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环境。

3. 灾难恢复执行- 灾难恢复启动:由灾难恢复团队负责人发起灾难恢复流程,启动备用环境并切换至备用环境运行。

- 数据恢复:根据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系统配置恢复:根据预设的系统配置文件,恢复系统的配置信息,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 功能测试:对恢复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 数据验证:对恢复后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dr基本操作流程

dr基本操作流程

dr基本操作流程
DR基本操作流程
1.启动系统:按下RCIM上的启动按钮
2.进入工作列表
3.在工作列表中[添加病人信息]
4.输入病人信息
5. [开始检查]
6.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检查项目
7.确定信息
8.进入采集界面
9.利用可抽拔的数字探测器,配合球馆及检查床,实现胸片
架模式、床模式、床上模式以及自带检查床的病人的摆位及曝光。

检查技术参数,并进行曝光
10.选择亮度和对比度
11.点击[R/L],胸片选择“R”
12.在屏幕左下脚选择打印按钮
13.选择一片两图
14.将第1幅图像拖入编辑器
15.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像-处理后”
16.在小窗口中选择第2幅图像
17.将第2幅图像拖入编辑器
18.点击[打印设置]按钮
19.选择“打印方向”
20.选择[注释]->全部/部分/自定义。

21.选择[打印]
22.打印图像
23.关闭系统。

DR摄片操作规程

DR摄片操作规程

DR摄片操作规程
1、阅读X 线片申请单: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拍摄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拍摄,若有疑问及时与申请医生联系,核实。

3、拍摄前准备:穿防护衣(包括陪同人员)。

去除一切影响X 线影像质量的物品。

如病人身上的金属饰物,膏药等。

耐心给患者(特别是儿童)说明拍片步骤,以取得合作。

4、调整患者体位:依照检查目的及拍摄部位,按标准摆好体位。

危重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5、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的千伏,毫安和时间。

6、曝光:再次确认曝光条件,然后曝光。

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设备运转情况。

7、注意事项:
( 1 )孕妇不得进入照片室。

(2)孕妇和婴儿一般不宜进行X 线检查。

(3)医务人员在进行摄片操作时,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在摄片室停留。

(4)做好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受检者需要陪同时,对陪同者也应进行放射防护
(5)曝光时打开照片室门口红色曝光警示灯,提醒患者不要随意推
门。

附图:。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DR(Disaster Recovery)即灾难恢复,是指在遭受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系统故障等灾难性事件后,通过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和恢复策略,使业务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难事件,制定一套DR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DR操作流程,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应急响应和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损失。

三、范围本DR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支持团队、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

四、术语定义1. DR团队:负责灾难恢复工作的专业团队,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

2. DR计划:包括应急响应、恢复策略、恢复过程等方面的计划。

3. DR测试:定期对DR计划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4. DR演练:模拟真实灾难场景进行的演练,检验DR计划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五、DR操作流程1. 灾难事件发生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DR团队成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1.2 制定DR计划,包括应急响应、恢复策略、恢复过程等内容。

1.3 对DR计划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

1.4 定期进行DR测试,验证DR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5 组织DR演练,模拟真实灾难场景,检验DR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1.6 建立DR操作手册,记录DR操作流程和相关要点。

2. 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2.1 DR团队成员接到灾难事件通知后,立即启动DR计划,并按照预先设定的通信流程进行沟通和协作。

2.2 DR团队成员根据灾难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进行相应的应急响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备份、系统切换、业务重定向等。

2.3 DR团队成员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传递灾难事件的最新情况和恢复进展。

3. 灾难事件后的恢复工作3.1 DR团队成员在灾难事件解除后,根据DR计划进行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工作。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Disaster Recovery)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在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业务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和措施。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中断时间和数据损失。

二、术语定义1. DR(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在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操作以恢复业务运行的过程。

2.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指从灾难发生到业务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

3.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指在灾难发生前,系统中的数据备份所能恢复到的最近时间点。

三、DR操作流程1. 灾难发生前准备1.1 确定DR团队成员和职责:指定DR团队成员,并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1.2 制定DR计划: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复杂度,制定详细的DR计划,包括灾难恢复目标、恢复策略、恢复流程等。

1.3 定期演练:定期进行DR演练,测试DR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及时修正和完善。

2. 灾难发生时操作2.1 灾难发生通知:一旦发生灾难,DR团队成员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启动DR计划。

2.2 数据备份恢复:根据DR计划中的恢复策略,从备份介质中恢复数据到指定的服务器或存储设备。

2.3 系统恢复:根据DR计划中的恢复流程,逐步恢复各个系统组件,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4 数据同步:在系统恢复后,将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同步到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5 业务恢复:在系统恢复和数据同步完成后,进行业务功能的测试和验证,确保业务能够正常运行。

3. 灾难后操作3.1 事故调查和分析:对灾难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灾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2 DR计划修订: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DR计划,以提高灾难恢复的效率和可靠性。

DR操作流程

DR操作流程

DR操作流程
DR操作流程
一、开启设备
开启相机(洗片机):
1、打开插电板的开关
2、打开相机主机的“开/关机”键,按持续1-2秒,黄灯亮。

3、打开相机的“POWER”键,等待3-5分钟,待绿灯不再闪烁,屏幕显示READY,相机启动完成。

开启工作站:
1、打开电脑主机电源。

2、电脑启动完成后,进入影像系统。

开启DR机:
1、打开电脑电源,麦克风电源,运行影像系统。

2、打开空气开关电源。

3、打开镰刀臂电源开关(镰刀臂控制面板右上角“开机”键)。

4、打开发生器电源。

二、曝光采集图像
1、点击工作列表。

输入病人信息(编号、姓名、性别、年龄、
检查部位)后点击添加。

2、点击开始检查。

3、摆位:根据病人要求投照部位摆好位置体位。

4、按下手闸曝光。

5、处理图像。

6、发送图像(点击右下角图像发送,将图像发送到报告工作
站)
三、打印胶片流程
1、选中要打印的图像,调节图像的明亮度及对比度,把图像
调至最佳观片状态。

2、点击“添加影像”,然后“打印胶片”,打印完胶片,点击
“删除所选”。

注:1、照相20张后请及时打印胶片,以免覆盖前面图像。

2、关机顺序与开机顺序相反。

关闭报告计算机需先退出影像系统。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Disaster Recovery)是指在系统遭受灾难性故障或意外事件后,恢复系统功能并确保业务连续性的一系列措施和流程。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员工在灾难事件发生后,正确、高效地执行DR操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中断时间,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

二、定义和术语1. 灾难性故障:指系统遭受严重故障或意外事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业务中断的情况。

2. DR操作:指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执行的一系列恢复系统功能和确保业务连续性的操作步骤。

3. DR团队:由公司内部指定的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员工组成的团队,负责执行DR操作。

三、DR操作准备1. DR团队的组建和培训a. 确定DR团队的成员,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b. 为DR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他们具备执行DR操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

2. 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和更新a.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各项DR操作的步骤和流程。

b. 定期对灾难恢复计划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与公司业务的变化保持一致。

3. DR设备和备份数据的准备a. 确保DR设备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

b.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四、DR操作流程1. 灾难事件的发生和识别a. 在系统遭受灾难性故障或意外事件后,立即启动DR操作流程。

b. 进行灾难事件的识别和评估,确定灾难的类型和影响范围。

2. DR团队的召集和沟通a. DR团队的负责人负责召集团队成员,确保所有成员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b. 在灾难事件发生后,及时向相关人员和部门通报灾难情况,并保持沟通畅通。

3. 紧急措施的执行a. 根据灾难事件的类型和影响,执行相应的紧急措施,如关闭受影响的系统、切换到备用设备等。

b. 确保紧急措施的执行过程中,对系统和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4. 系统恢复和测试a. 在紧急措施执行完毕后,开始系统的恢复工作,包括数据恢复、系统配置等。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标题:DR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DR(Disaster Recovery)操作规程是指在系统或数据遭受灾难性破坏时,如何恢复系统和数据的一套操作流程。

制定和遵守DR操作规程对于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难对业务的影响。

一、制定DR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1.1 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1.2 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1.3 减少灾难对业务的影响
二、DR操作规程的制定步骤
2.1 确定DR操作规程的范围和目标
2.2 评估系统和数据的风险和关键性
2.3 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三、DR操作规程的执行流程
3.1 灾难发生时的第一时间响应
3.2 数据备份和恢复
3.3 系统恢复和业务恢复
四、DR操作规程的定期演练和更新
4.1 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
4.2 分析演练结果并不断优化规程
4.3 及时更新规程以适应业务变化和技术发展
五、DR操作规程的监督和管理
5.1 设立专门的DR团队或委派专人负责
5.2 定期审查和监督DR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5.3 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DR技能和意识
结论:
DR操作规程是企业保障系统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执行、演练和更新规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难对业务的影响,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企业应重视DR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系统和数据。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操作而制定的。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按照统一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难对业务的影响。

二、术语定义1. DR(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在灾难事件发生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系统和业务功能的过程。

2. 灾难事件:指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业务中断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人为错误等。

3. DR团队:由公司内部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DR操作规程。

4. DR演练:定期进行的模拟灾难事件的训练活动,旨在检验DR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DR操作规程流程1. 灾难事件发生- 当发生灾难事件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DR团队报告,包括灾难事件的类型、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信息。

- DR团队根据报告的信息,评估灾难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启动相应的灾难恢复流程。

2. 灾难恢复计划启动- DR团队根据灾难恢复计划,启动相应的恢复操作。

- DR团队成员按照职责分工,执行相应的任务,确保恢复操作的顺利进行。

3. 灾难恢复操作- DR团队根据灾难恢复计划中的步骤,逐步进行灾难恢复操作。

- 恢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备份数据恢复、系统重建、网络配置恢复等。

- DR团队成员应密切配合,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 灾难恢复完成- 当灾难恢复操作完成后,DR团队应对恢复结果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系统和业务功能的正常运行。

- DR团队应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恢复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操作过程。

- DR团队应总结本次灾难恢复经验,不断优化DR操作规程和灾难恢复计划。

四、DR演练1. DR演练目的- DR演练旨在验证和评估DR操作规程和灾难恢复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DR演练可以帮助DR团队成员熟悉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灾难事件的能力。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操作规程(Disaster Recovery Operating Procedures)是为了确保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后,组织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业务运营而制定的一套操作指南。

本文档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应的数据,以确保DR操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背景灾难性事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系统故障等。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能对组织的业务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潜在损失,DR操作规程应当被制定并定期更新,以确保组织能够迅速恢复业务。

三、DR操作规程的目标1. 确保组织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业务运营。

2. 最小化业务中断对组织的影响。

3. 提供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数据,以指导DR操作的执行。

4. 确保DR操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四、DR操作规程的内容1. 灾难恢复团队的组成和职责- 灾难恢复团队应由具有相关技术和业务知识的成员组成。

- 每个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应在规程中明确说明。

2. 灾难恢复设备和资源- 确保备份设备和资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 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设备和资源的可用性。

3.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恢复的优先级和时间目标。

- 确保计划中包含必要的操作步骤和数据。

4. 灾难恢复过程- 定义灾难发生后的紧急响应流程。

- 确保灾难恢复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监控恢复过程,及时调整和修正。

5. 灾难恢复测试- 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测试,以验证DR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 记录测试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规程的修订和改进。

6. DR操作规程的更新和维护- 定期审查和更新DR操作规程,以反映组织的变化和最新的技术发展。

- 确保规程的存档和备份,以防止规程丢失或损坏。

五、DR操作规程的执行步骤1. 灾难发生后,灾难恢复团队应立即启动DR操作规程。

2. 灾难恢复团队成员应按照规程中的操作步骤执行相应任务。

3. 在恢复过程中,灾难恢复团队应及时记录和报告恢复的进展情况。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

DR 操作规程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操作规程(Disaster Recovery Operating Procedure)是指在发生灾难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系统故障、人为错误等)后,为了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措施。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高效地恢复业务,并最大程度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企业内部涉及关键业务系统、数据中心及相关设备的DR操作。

三、术语定义1. DR(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指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操作步骤,以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

2.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复时间目标,指从灾难事件发生到业务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

3.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指恢复后的数据状态与灾难事件发生前的数据状态之间的差距。

四、DR操作流程1. 灾难事件发生前准备1.1 制定DR计划: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制定DR计划,明确DR 操作的目标、步骤和责任人。

1.2 建立DR团队:组建专门的DR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并定期进行DR演练。

1.3 详细记录系统配置和备份策略:记录关键业务系统的配置信息和备份策略,包括系统硬件、软件、网络拓扑等信息。

1.4 定期备份数据:根据RPO要求,定期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1.5 定期检查和更新DR设备和软件:定期检查和更新DR设备和软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与生产环境的兼容性。

2. 灾难事件发生后响应2.1 灾难事件确认:一旦发生灾难事件,DR团队应立即确认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并通知相关人员。

2.2 启动DR计划:根据DR计划,启动相应的DR操作,包括恢复关键业务系统、数据和网络等。

2.3 恢复关键业务系统:根据DR计划中的步骤,按照优先级逐步恢复关键业务系统,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一、引言DR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DR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DR系统的操作人员。

二、定义和缩写1. DR:Disaster Recovery,灾难恢复。

2. DR系统:公司内部用于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系统。

三、操作准备1. 操作人员应经过DR系统的培训和授权,熟悉DR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权限和资源来执行DR操作。

3. 操作人员应了解公司的DR策略和目标,明确各种灾难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四、操作流程1. 灾难发生前的准备工作a. 定期备份数据:根据公司的备份策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

b. 确认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c. 更新DR操作手册:及时更新DR操作手册,记录最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a. 灾难通知:一旦发生灾难,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按照公司的通知流程进行通知。

b. 灾难评估:根据灾难情况的严重程度,评估是否需要启动DR系统。

c. 启动DR系统:根据DR操作手册的指引,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步骤启动DR系统。

d. 数据恢复:根据备份数据的位置和恢复策略,执行数据恢复操作。

e. 系统验证:恢复数据后,进行系统验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f. 灾难报告:灾难处理结束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撰写灾难报告,记录灾难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3. 灾难处理后的工作a. 恢复正常运营:根据灾难处理的结果,及时恢复正常运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b. 评估灾难处理效果:对灾难处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c. 更新DR操作手册:根据评估结果和改进意见,及时更新DR操作手册,完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保持冷静和专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疏漏。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DR(Disaster Recovery)是指在遭受灾难性事件后,恢复和恢复业务运营的过程。

灾难性事件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人为错误、设备故障等。

DR操作规程是指在灾难发生后,为了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和恢复性,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和规范。

二、目的DR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业务运营,减少损失并保护公司的利益。

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灾难对业务的影响。

三、范围DR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所有部门和业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所有相关人员都应遵守该规程。

四、操作流程1. 灾难发生前的准备工作a. 确定DR团队成员:由公司内部各部门的代表组成DR团队,包括IT部门、运营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b. 制定DR计划: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制定DR计划,包括灾难类型、响应流程、恢复策略等。

c. 确定备份策略: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备份位置等。

d. 进行演练和测试:定期进行DR演练和测试,以验证DR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a. 灾难通知:一旦发生灾难,DR团队成员应即将通知相关人员,并启动DR计划。

b. 灾难评估:DR团队应迅速评估灾难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确定恢复优先级。

c. 灾难恢复:根据恢复优先级,按照DR计划的流程和策略,逐步恢复业务系统和数据。

d. 通知和沟通:DR团队应及时向公司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通报灾难情况和恢复发展。

3. 灾难恢复后的工作a. 评估和总结:灾难恢复完成后,DR团队应对整个恢复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b. 更新DR计划:根据评估和总结的结果,及时更新DR计划,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c. 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灾难意识。

五、责任和义务1. DR团队成员应按照DR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相关工作,确保灾难恢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DR操作流程

DR操作流程

DR软件操作流程1、双击(鼠标左键)桌面DR工作站软件标志,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确认后进入软件工作页面;2、点击“病人登记”,输入病人ID号,姓名,性别,年龄等后,左键点击“确认”按钮,自动进入图像采集界面;3、在弹出的图像采集界面选择拍摄部位、体位;4、在X线高压控制面板上选择合适的KV、MA、S值;5、确认病人摆位正确到位的情况下,按下手闸一档等高压控制面板预备灯亮后,按下手闸二档曝光6、图像接收后按住鼠标右键上下左右拖动可以调节合适的窗宽窗位(亮度和对比度)并按照实际需要裁剪合适大小的图像区域,点击右上角标记按钮,选择合适的标记符号L、R、LA T,点击”确认图像”保存采集的图像;若拍摄效果不理想可以点击“取消图像”重新采集,直到满意后再“确认图像”;7、图像采集后点击“病人列表”选择刚才检查的病人,双击打开进行图像的观察、处理(功能很多,当鼠标在图标上方时有提示)。

若不在此步骤内写诊断报告可以省略此步骤直接到步骤8;8、点击“诊断报告”,根据实际影像书写诊断报告,可以自己输入也可调出专家模板后修改,书写完毕后保存、预览、打印报告;(打印前确认打印机开机及放置纸张)9、点击“胶片打印”按钮,选择合适窗格、图像、胶片尺寸,可以再次处理图像(调节窗宽床位、放大等)。

调节到满意图像后点击“照相”按钮,弹出确认窗口,点“是”打印胶片,点“否”取消打印;(打印前确认照相机开机及胶片数量)10、下一个病人按上述方法2-9重复进行。

11、要调出以前的病人资料请点击“病人列表”,在病人列表有侧有今天、昨天、近三天、近七天的病人资料,其他可以点击右键“高级查询”,可以按照病人姓名、ID号、检查日期以及检查部位等查询。

病人列表里提供了许多后续功能如:刻录病人光盘、发送图像等。

刻录时选择要刻录的病人,选择要刻录成CD或DVD盘,放入光盘后点击刻录病人光盘,等到刻录完成自动弹出光盘即可,已经刻录的病人可以选择“已备份病人离线”以释放硬盘空间。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DR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检查DR室内设备状态、电源情况及温度(15℃-24℃)、湿度(30%-60%)。

2、打开设备电源时注意仪器的状态、系统自检信息,发现异常时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3、开机后,按要求进行校正和预热。

二、操作准备
1、检查主机的功能状态,磁盘空间(必要时清理)。

2、检查相关连入设备(图像处理工作站等)的性能、状态。

三、接诊操作
1、按次序调取或手工输入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准备开始检查。

2、接诊病人,关闭检查室的防护门。

3、嘱患者除去影响照射部位成像质量的体外衣(异)物。

4、调准射线中心线、照射野,以提高摄像质量,减少患者接受的额外辐射。

5、曝光时注意仪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时应停止检查,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关闭总电源,并报告维修人员。

6、结束摄影,及时向PACS传送具有临床意义的序列影像资料,拍摄照片,签字确认。

四、关机
结束所有病人的检查后将机器复位至初始状态,并关闭设备电源,填写设备使用日志。

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设备,并做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文件类 编 号 HT/ZY-ZZ-001-2011
版本/修订A/0 HT
DR 及DRL 操作指导书
页 次
2/2
6.2 相关质检点(见6.1)发现的任何缺陷,无论能否在线返修,都应计入DRL 的统计数据;需下线返修无法在线修复合格的缺陷计入DR 的统计数据。

DR = (D 质检点合格下线车辆数/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E 质检点一次合格车辆数/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F 质检点一次合格车辆数 /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G 质检点一次合格车辆数 /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H 质检点一次合格车辆数 /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I 质检点一次合格车辆数 /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J 质检点一次合格车辆数 /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100%
DRL=∑(A~J 质检点发现的所有缺陷数/总装板链下线车辆数)*100% 6.3一个缺陷在整个检验流程中只记录一次。

6.4所有因零件试装或设备试验所导致的缺陷不计入DR 及DRL 数据。

6.5对于新的模具开发或年度车型更改,自正式生产开始(SOP),缺陷计入DR 及DRL 统计数据,生产工艺有效性验证阶段,缺陷不计入DR 及DRL 结果。

6.6 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商的方式,由工厂整车质量部制定各部门的DR、DRL 分解目标值。

6.7质量管理中心制造质量部下属各工厂整车质量部至少每年一次对本指导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并再次批准。

编制 吴畏
审核
鞠洪波、李剑
批准
赵红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