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规划
J I A N Z HU Y U GU I HU A
宇晓锋,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330
年第23卷第3期
收稿日期:2008 10 24;修改日期:2009 02 17
作者简介:宇晓锋(1974-),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宇晓锋, 胡习文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09)
摘 要:文章通过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针对当前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商业中心区内建筑及其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阐述了行为心理分析在现代建筑及其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行为心理分析;商业中心区;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U984.13;T 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781(2009)03 0330 03
1 人在商业中心内的非消费行为
1.1 行 走
行走可分为有目的行走和随意行走。
有目的行走多是上下班,到达某一特定的商店、饭店、影剧院等场所。
其特点:选择最佳途径,绕过障碍物,受外界影响较小;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方向易形成汇集人群甚至冲击人流,在上下班、影剧院进出场、行人过马路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随意行走是一种节奏缓慢的不连贯的步行运动,行人常常是走走、停停、看看。
其特点:行走路线和方向受到吸引点的影响而变化,在遇到障碍物时常有停息现象;易受外界的影响,包括气候和环境的舒适度、人流方向和数量等,因此常造成环境中人流不均衡的现象。
无论有目的行走还是随意行走,都有以下的生理、心理要求:!要求有一定的行走空间,行走路线不致因受阻而过多地迂回。
∀要求地面应平坦清洁。
#要求行走的距离不能太长。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行走距离在500m 以内。
∃在街道和广场中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边走,尤其表现在尺度较大的、较为空旷的街道或广场中。
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固有的一种寻求庇护、依靠和安全感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的视线总是在不断搜寻着他感兴趣的目标,所以沿街和沿广场周边的建筑、橱窗的丰富多彩就会使行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
1.2 停 息
停息包括随机性的暂停和消除疲劳的休息。
随机性暂停的引发原因很多,例如等待过街、路遇熟人
寒暄几句、突然注意到某事物而停下来多看几眼等等,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一般延续时间较短,因而对
周围环境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
停息可分为站和坐两种。
一般来说,站的时间较短,对周围环境的选择性相对小一些;坐的时间较长,对周围环境的选择性相对强一些。
由于坐更能消除疲劳感,因而通常只要有可能,人们总是选择坐而不是站。
站和坐都有以下生理、心理要求:!支撑物的存在。
人们通常喜欢倚靠在柱子、墙壁等竖向的支撑物上或者站在这些物体的附近,在坐的时候则喜欢选择台阶、花坛和喷泉的边沿等横向的支撑物,当然舒适的座椅和长凳会更受欢迎。
∀边缘效应。
人们在站或坐时通常都喜欢靠近空间中各种界面的边缘、不同空间的交接过渡区,或者大空间中被界面分隔出的小空间,例如广场四周的柱廊、下沉式广场周围的踏步、绿岛或树荫的周边、墙壁内侧转角附近等。
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有倚靠、有荫凉,因而比较舒适,并且有安全感和最佳视野。
人在站或坐时总是把背部朝向边缘界面,面朝空间,这样既避免了自己被别人过多观察,又可以仔细地观察别人。
1.3 感 受
感受可以分为观察、聆听、触摸等几种类型,它是人通过自身的感官直接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行为。
人在商业中心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街景、其他人及其活动。
观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包括:!人的视觉习惯是抓住重点目标,形成整体印象,因此空间中的内容既不能琐碎拥挤,又不能过于单调。
∀人的视野既不能受到过多阻挡,也不能一览无余。
建
筑与规划
J I A N Z HU Y U GU I H U A
宇晓锋,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工程与建设 2009年第23卷第3期
331
商业中心的听觉环境通常容易被设计者所忽视,但是对商业中心内人们的情绪和行动的影响相当大。
在人车混行的商业中心内,交通噪声最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情绪;另一种令大多数人不快的声音是一些商店中的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的吵闹音乐和广告。
这些声音都可能使顾客改变计划,离开原打算光顾的商店甚至离开商业中心。
而让人喜悦和放松的声音如:柔和的音乐声、欢快的交谈声和笑声、鸟鸣声、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等,这些声音会让行人驻足留步,产生倾听、观察和参与的愿望。
由此可见,人们对某种声音的好恶主要由其音量、音质和内容决定,音量适中、音质柔和、传达出丰富信息或自然情趣的声音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人们通过观察建立起对某事物的兴趣之后,往往还有通过接触获得对它的进一步了解的愿望,物体的质感和形状通常是触摸者最为注意的两个特征。
1.4 交 往
交往是人通过参与他人的活动获得信息和心理满足感的行为。
交往的最基本方式是交谈,城市商业中心内人们的交谈可以分为三种,即结伴同行者之间的交谈、路遇熟人的寒暄以及陌生人之间的交谈。
这三种交谈对于周围环境的最基本要求都是背景噪声不超过一定限度。
交往的另一种方式是人们在共同进行某种活动时产生联系和信息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交谈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人们的行动方式和肢体语言。
例如老人们打牌、下棋、打太极拳,小孩们玩耍嬉戏,成年人跳交谊舞等,都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交往,这类交往对环境的共同要求是热闹而不吵闹、有一定活动空间等[1,2]。
2 人在商业中心内的消费行为
2.1 购 物
(1)接近商品的心理。
人们买东西,不仅希望看到其形状、颜色、大小,而且希望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例如买衣服鞋帽要摸一摸其质料,试穿、试戴一下;买日用品和家电要了解其功能。
因此,开架售货和自助购物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
(2)选择比较的心理。
人们在决定购买任何商品之前,通常都有一个选择比较的过程,尤其是在购买中高档商品时,人们往往不辞劳苦,跑遍所有的同类商店才作决定。
因此,同类商店相邻或接近布置,
不仅方便顾客的选择比较,也有利于保证商店客源的充足稳定,对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2.2 饮 食
(1)消除饥渴的饮食。
!有较强的顺带性和就近性,对饮食环境的要求不高。
∀对饮食服务的方便快捷性要求较高,快餐是较受欢迎的一种饮食类型。
#开放性的空间环境可使人们边吃边观看社会场景,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因而也颇受青睐。
(2)享受美食乐趣的饮食。
!有一定的专程性,许多人都是专门去某家饭店或传统名店就餐。
∀有较强的选择性,对食品的口味、特色要求较高,对饮食环境也有一定的舒适性要求,因此人们往往情愿多走点路,去找一家比较喜欢的饭店。
(3)社交性的饮食。
!有较强的目的性,如谈生意、聚会、约会等,饮食成为实现这些目的的一种手段。
∀有较强的选择性,对环境气氛的要求比较高,对食品的可口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2.3 娱 乐
根据消费者在娱乐中扮演的角色将娱乐分为参与性质的和旁观性质的。
参与性娱乐包括跳舞、卡拉OK 、打保龄球等,消费者是娱乐活动的主角;旁观性娱乐包括看电影、看演出、听音乐会等,消费者是娱乐信息的接纳者。
在进行参与性娱乐时,通常希望环境气氛热烈明快;而在进行旁观性娱乐时,则希望环境安静舒适。
根据娱乐发生的场合将其分为室内的和室外的两类。
室内娱乐对设施的功能性要求较强,室外娱乐对场地的空间尺度、地面的高差和铺装,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
在室外娱乐活动中,每个人都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因此室外娱乐比室内娱乐更活跃,也更富于随机的变化;%看热闹&和%凑热闹&是人类的天性,室外娱乐活动通常都有自发聚集的特点,并且聚集的规模具有自我调节性,当聚集人数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有人自动离去,当聚集人数少于一定限度时,又会有人自动加入。
2.4 不同人行为心理的差异性
(1)男女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的差异性。
女性消费的计划性差,男性消费的目的性强。
女性消费通常比较犹豫,男性消费通常比较果断。
女性结伴的心理比男性强。
(2)不同年龄段的人行为心理的差异性。
青年人在商业中心的活动最丰富,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又无家累,因此购物、饮食、娱乐、感受和交往都是他们
建筑与规划
J I A N Z HU Y U GU I HU A
宇晓锋,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内人的行为心理分析
332
年第23卷第3期
感兴趣的内容。
中年人在商业中心的活动以实用性
消费为主,包括购物、饮食和一些旁观性质的娱乐活动等。
老年人在商业中心的活动主要以休息、感受和交往为主,伴以少量购物等消费活动。
(3)不同地域人的行为心理差异性。
居住在商业中心附近的人因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中心,所以去中心的目的和周期都具随机性;随着住地与商业中心距离的加大,人们去中心的周期延长,目的性增强,而在中心逗留的时间也相对加长;郊区和农村居民进入商业中心,其活动总有一定的程序性,对商业中心的饮食、休息设施要求较高;而外地人到商业中心寻求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感受风土人情的心理要求较强,购物、饮食和感受是他们最常见的活动
[3]。
3 建筑及其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
3.1 安全感
良好的商业中心建筑及其环境的基本条件是使人们能够自由地在中心内从事各种活动而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
当商业中心内采用全步行化的道路交通组织方式时,人们的安全感最强。
从长远来看,步行化或半步行化是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商业中心形体环境安全性的必然要求。
3.2 舒适感
(1)人流密度。
人在商业中心内舒适与否首先与人流密度相关,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空间内的平均人流量与环境感觉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导致人流拥挤的原因主要有:!商业中心的环境容量不足,步行空间狭小。
∀商业中心设施布局不合理。
从人的舒适度出发,商业中心形体环境设计时可取约束感(2.2~ 3.7m 2/人)作为环境容量参考值,同时应注意沿街大型设施后退形成人流集散广场,减轻步行道上的人流压力。
(2)休息空间和设施。
人在商业中心内舒适与否也与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关。
一般认为人在步行500m 距离以后即有休息的要求。
休息空间和设施的安排应依据人的活动和公共设施的性质来确定。
原则上商业中心的整个外部空间设计都应考虑人的休息需要,花台、水池边、矮墙等在设计时就应考虑其尺度适宜兼作供人休息的坐凳,同时可以20~25m 的间隔布置专门的座椅和长凳,最大间隔不超过120m;另外在大型商场或商业综合体内,由于人们的活动路线具有曲折性、反复性,其实际行走距离
也远远超出了500m 的限度,因此在这些设施内部也应设置足够的休息空间和设施,或在周围开辟小规模的休息广场。
3.3 场所感
安全感和舒适感是评价商业中心形体环境质量好坏的基本标准,反映了人在商业中心内活动的两种基本生理要求。
人们还希望获得进一步的心理上的满足,可以将这种要求表达为对场所感的追求。
场所感的涵义是指人们对于某一特定的地点或地段的经验认知和情感认同。
例如对于城市中的某一个地方特别喜爱,在离开之后仍难以忘怀,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回去看一看,这就是场所感的一种体现。
场所感分为经验认知层次和情感认同层次。
在经验认知层次,人们对场所形成一定的抽象印象,产生整体感、方位感、方向感、领域感等心理感受;在情感认同层次,人们对场所形成一定的抽象理解,产生美感、文化感、历史感、特色感、亲切感、归属感等心理感受
[4,5]。
4 结束语
现代商业建筑及其环境设计十分重视对场所中人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从使用者的角度确定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现代商业建筑及其环境设计强调以具体
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为出发点和依据;在具体操作中,现代商业建筑及其环境设计强调多学科、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扬长避短;在评价标准上,现代商业建筑及其环境设计强调场所的最优化。
结合我国城市商业中心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商业中心的建筑及其环境在各方面都还十分欠缺,这就对合理设计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乌再荣,吴建刚.人)行为)环境∗∗∗城市外部空间调研[J].建
筑师,1995(63):44-49.
[2] 熊静文,苏继会.%街区商业&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
工程与建设,2007,21(S1):395-398.
[3] 黄承元.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A].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
业教师学术论文集[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75-77.
[4] 吴明伟,孔令龙,陈 联.城市中心区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1999.
[5] 刘选觉.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