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世界近代史通史资料(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汇总(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汇总
考点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经济史
概念释解: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又叫地理大发现。
考点3:工业革命
概念释解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思想史
中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考点2:宗教改革。
2018版通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二战结束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4)影视艺术
①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②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1929年,英国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③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
———————
(
主题一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发展
[第1步攻高频考点]
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015·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3)“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2018版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近代篇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
(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并推动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
“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以学习西方技术为主流
思想
文化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2)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
(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了神学的枷锁,近代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2)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寻金热;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三 世界史+3.10
(4)1777 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1781 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 (6)1783 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2.制定美国宪法:主持制定 1787 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 共和制、总统制。 3.首任总统 (1)1789 年 4 月—1796 年 9 月连任总统。 (2)建设美国的民主制度,贡献卓越。
抓主干·通史整合·选修补遗
整合一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前提:1688 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2)标志:1689 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发展:18 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 (4)意义: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克伦威尔自组骑兵军, 成为中坚力量。 1645 年, 纳西比战役全歼王军主力; 1646 年,内战结束。 (2)处死国王查理一世,1649 年,建立共和国。 (3)颁布《航海条例》 ,引发三次英荷战争。 (4)担任护国公,实行独裁统治。
2.历史评价 (1)英国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2)领导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 律,巩固革命成果。 (3)缺点与局限: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军事独裁引起社会动荡。
(3)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巩固,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美国长期的稳定 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法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1)1789 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1792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通史讲座(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宏观视野中外关联(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中俄(苏)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美苏“冷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影响阶段特征通史体系(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一、世界古代史——西方文明的摇篮[特征概述]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与古希腊人相比,古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
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
[史实定位]1.政治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的法律,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经济上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为古希腊民主、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3.思想文化上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4.对外关系上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世界连成一体[特征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史实定位]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使议会限制了国王,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中国近代史通史资料(超强)
中国近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时间:1840-1949年(1)前期:1840-1919年。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
2.基本问题(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确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4)两大任务:a.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c.前一任务和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了障碍,并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3.内容主线(1)帝国主义侵华:a.手段:军事、政治、文化、经济。
b.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c.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
b.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a.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三民主义)。
c.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d.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
(4)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a.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b.资产阶级:百日维新、新亥革命。
c.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清末“新政”。
4.阶段分期方法一:(1)旧民主主义革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20世纪初-1919年5月)。
注:按政府分:晚清政府(1840-1912);北洋政府:(1912-1927);民国政府(1927-1949)(2)新民主主义革命:a.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b.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4)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d.抗日战争时期(1945-1949)。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专题04 考前必背史论要旨120条 精品
27.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 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
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28.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 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24.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
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25 .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
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26.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 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 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 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同,有利于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 就是宗法制。推动了“家国一体”政治体制的形成。 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 (决策)→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执行)→六部 (具体实施)。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 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9.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一是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
高了社会生产力;二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其特点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
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交纳赋税。
10.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
2018年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
史论共享
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
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市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 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 侵略战争
经济史考点梳理 概况 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以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为标志 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等 洋务派近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等 代工业 影响:培养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的侵略;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
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 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主义 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等 社会生活 服饰:西装 变迁 交通:轮船
2018年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史
三个时期: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
【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
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
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 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讲课件(1)
一、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世界(14~18世纪) [史实要点]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选修
英美率先确立民 新航路开
主政治制度;英 辟、早期殖 文艺复
第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任何论证批驳型试题的答案都不 是一个方面,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比如 “对内、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解答试题前应 先设计论证的角度。 第四,辩证分析、一分为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事 件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要求。
切。表达通顺。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 第二等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 第三等
欠通顺。
方法总结 从四个方面突破论述、评价设问的得分瓶颈 论述、评价是历史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也是史学能力的 基本内容,是能否正确解答非选择题的关键因素。 第一,观点明确、把握方向:支持或者否定某一观点,考生必 须首先明确自己赞成哪种观点,很多考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持 什么观点,答案当然一塌糊涂。 第二,史论结合、证据有力:明确观点后,支持或者否定这一 观点需要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 是结合试题所给材料。无论来源于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 点高度统一。
审设问 (1)“概括—观点,指出—斗争焦点”,需立足材料
信息概括,应精炼,忌照抄材料大段原文。(2)“论述”观
点,需结合“长期”、“动荡”关键词展开论述。 答案 (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 第3讲 考前第13天
[研习] 工业革命的影响 言论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①粮仓,在加拿 帕尔默 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 (美国史 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 学家) 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史料一 人物
梅雪芹 (清华大 学历史 学教授) 杰里· 本 特利(美 国史学 家)
教材补遗 圈地运动 (1)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 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 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 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1)手工作坊是封建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分散经 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一般不存在雇佣关系。 (2)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 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3.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 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 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 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粮仓”“森林”“养羊场”“金 矿和银矿”“茶叶”“咖啡”→反映 史料一:阐述了中 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煤 外三位学者从不同 烟污染最为严重”→是指工业革命所 视角分析工业革命 造成的环境问题;③“职业道德内在 的影响 化了”“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 程”→是指工业革命对市民道德、文 化的影响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2 专题4
外国公使馆进驻北京,商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船沿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 商、传教,赔偿军费 800 万两白银
3.(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 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 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 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命题考情分析]——————透析命题规律 研析高考真题
高频考点突破 专题跨点综合 预测押题演练 专题综合检测
考点一
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向一
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背景
1.(2016· 高考课标全国Ⅰ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 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 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C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 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
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 A 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 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 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 排 除 B 项;19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在列强侵略下,一步步沦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 D 项;清政 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别国设立领事馆, 这表明了清 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
专题四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知识线索]———————题知识视点 线索引领把握 线索 1 西方列强的侵华:1840~1945 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危机加深的过程, 分 为两阶段:(1)1840~1900 年,从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中国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程; (2)1901~1945 年:由多国共同侵华 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 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危机 加深的历程。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12 微专题二 精品
解析:选 D。题目中“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 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 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A 项 表述仅牵涉经济,表述不全面,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错误, 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 故 B 项错误; C 项表述仅限于政 治,缺乏全面性,故 C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D 项正 确。
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选 A。新航路的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其中 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即西欧的商业 和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转至大西洋沿岸, 原来的商业中 心威尼斯、 热亚那和米兰等相继衰落, 而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 安特卫普等港口开始崛起,故 A 项正确。
三、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开始时间 开始部门 标志 科技含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棉纺织业 蒸汽机的使用 经验主义, 科学和技术 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重工业 电力的应用 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项目 社会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 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工厂制建立
3.对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 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 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 “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5.影响 (1)对西欧: 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促 进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技术革命的到来。 (2)对落后地区: 带来了深重灾难, 社会经济陷入停顿甚至倒退, 与西欧的差距逐渐拉大。 (3)对世界: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 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通史融会贯通(二)
(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 1.林则徐、魏源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 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步。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 层次上。
从横向上 把 脉 历 史 相 互 联 系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 1.历史时期:1840~1895年。 2.特征概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 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 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 征体现最明显。
[史实定位] (一)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 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 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 理人。 2.义和团运动 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 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 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 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与生活 1.外国资本入侵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 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并发展;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 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社会生活的变迁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 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讯事业也已起步。
2018届《精准高考》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近代世界通史整合 课件(28张)
•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综合材料,其核心是指出 了大工业的作用,而大工业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也就是 体现了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B项体现了这个方面的含义。 A、C、D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 2.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 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 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 A 无闻。这说明( )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的时间“19世纪初”。材料描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 原来的手工纺织已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生产,工
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 下,资本主义民主
在工业革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 命的影响 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下,资本 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 主义民主 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政治继续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在欧洲大 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陆扩展, 表 政 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社会主义 现 治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大规 运动兴起, 模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 大大推动 了人类的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①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先后开辟了 资产阶级将
由欧洲经大西洋到达美洲和由欧洲经非 自己的活动
洲最南端进入印度洋到达亚洲的航路; 范围向世界 表经 现济
16世纪初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世界市 拓展,开辟
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了新航路,
②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17世纪,荷 随后进行殖
兰的殖民扩张与商品贸易并举;英国先 民扩张,世
2018届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模块三 世界史+3.11
②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分化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世界市场:欧美列强成为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 品销售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社会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19 世纪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3)影响: 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生产 的主要形式。 ②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整合二
[ 整体感知] 1.经济上:18 世纪中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 标志,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 世纪中后期在 科技发明带动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 量,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政治上: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 确立了统治地位,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法国通过 1875 年宪法,共和政体在法 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德国 1871 年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宪法, 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 政体。 与此同时, 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 (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 (2)经过: ①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②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建立。 ③5 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 (3)革命措施: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 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步步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世界现代史通史概讲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 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 (2)依据材料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 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 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答案表达规范
答案实录 某考生 (1)当时苏俄正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小企业和 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 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 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是暂时“退却”一步。 (2)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 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点批:(1)从层次上看,这位考生的答案层次不分明,没能清晰地划分 段落,因而显得逻辑混乱,容易失分。 (2)从内容上看,这位考生要点]
时间 政治 美苏冷战、杜 鲁门主义、马 战后初 期到50 年代 歇尔计划、北 约和华约、德 国的分裂、朝 经济 布雷顿森林体 系、关贸总协 定、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当代资本主 现代主义文 艺、电子信 息技术、摇 滚乐、乡村 音乐、电视 文化
鲜战争、越南 义的新变化(美德 战争、古巴导 日改革)、赫鲁晓 弹危机 夫改革
20世纪 60~70 年代
不结盟运 动
欧共体成立、日本崛 起、勃列日涅夫改 革、滞胀 现代主义文 亚太经合组织、北美 艺、电子信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如 福利制度。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6)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 4.分期 (1)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 (2)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当代。
一、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 [史实要点]
时间 政治 十月革 1914~ 命、一 战 经济 策、新经济政 策、斯大林模 文化 生、量子力 学、相对 列宁 选修
2018年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讲义:板块串讲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
古代、近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一、古代、近代世界政治发展历程4大线索[对点演练]1.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以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
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
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
”这说明古代雅典(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若有行为不敬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就会受到公民的指控,如果情况属实,他将被判处死刑,而且案件的审理也有非常严格的程序,由此可见,古代雅典对政治权力的限制相当严格,故A项符合题意。
B项错误,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显然错误。
2.德摩斯梯尼指出,由于群众爱听演说家的吹捧,爱戴高帽子,常把城邦置于最严重的危险中。
伊索克拉底也呼吁公民不要轻易听信“那些让你们开心一时却不顾及长远的人,以及那些口口声声说爱你们、实际却是祸害国家的人”。
这体现了雅典( )A.公民大会易受演说家误导B.轮番而治的弊端明显C.政治野心家不能受到控制D.公民有良好演说素质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群众(公民)听信演说做出决定的危害。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一些政治家在公民大会上利用自己煽情的演说迷惑公民,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A项符合题意。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
3.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
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A.罗马法的精华在于其思想和原则B.罗马的法律制度稳固了帝国统治C.罗马的法律制度无力解决社会纠纷D.理性是罗马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解析:选 A 由“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只是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导向性和原则性,故A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部分【通史综述】时间:14世纪到1917年。
近代内涵:(1)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看,是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劳动。
(2)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把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到统治阶级的高度。
(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国家取代了封建君主制度国家。
主题:(1)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①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②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③思想上:愚昧封建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以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大体分期:I.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世界(14--18世纪):(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①时间:14--16世纪。
②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③主题词: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工场手工业阶段:①时间:17--18世纪中期。
②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开启看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
③主题词:启蒙运动;理性王国;近代科学。
II.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②总体特征:工业革命、工业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并走上联合;进化论,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③主题词: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III.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后期--1917年):①时间:19世纪后期--1917年。
②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世界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③主题词:新兴工业出现;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专题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专题概览】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现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实践的相关史实。
在代议制方面,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为代表,虽历经曲折,但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
同时,因各国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客观上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用于指导工人运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历了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由理想到现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通史坐标】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而法国和德国在19世纪后期制定了宪法,走上了民主道路。
至此,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在欧美世界基本确立。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充分暴露,一种探索新的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巴黎公社革命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成果。
第一讲:英国的代议制和美国1787年宪法基准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征。
在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权力至高无上,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创新的开始。
【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光荣革命”(1)目的: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2)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3)历程:①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②独裁阶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后,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③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④“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4)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注意:“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1)1689年颁布《权法利案》:①内容:a.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
b.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②作用:使国家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里,确立了法律至上、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注意: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
(2)1832年议会改革:①原因:a.旧选举规则的弊端严重。
b.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c.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
d.英国群众斗争高涨。
②内容:aa.改革选举规则。
b.富有农民和城镇小资产阶级和工人获得选举权。
b.重新分配选举和议会名额。
③意义:㈠积极: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㈡消极: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历程:①“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②“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成为内阁会议。
内阁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权力职责: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③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主要影响:君主立宪制基本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4.议会中的“第三院”:(1)表现:内阁取得了一部分立法权、立法提案权和财政权;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2)影响:内阁被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体现了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注意:1689年《权法利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那么,英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
【核心探究主题升华】1.用“一、二、三”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一条主线”: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
“二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2)议会是权力中心,掌管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
(3)国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4)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作为政府首脑,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
(5)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6)是君主制、民主制与贵族制的混合体。
4.“光荣革命”前后国王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革命实质是什么?变化:革命前:君权神授(大权独揽);革命后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逐渐“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实质:“光荣革命”从形式上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贵族的妥协。
“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有何不同?英国内阁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内容。
而中国明朝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英国内阁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而中国明朝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英国内阁促进了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内阁则促使封建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
基准考点二:美国1787年宪法与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两党制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共和体制,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
【基础梳理知识整合】1.1787年宪法:(1)背景:政治前提: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现实原因:独立之初建立的邦联制导致中央政府无权,无力摆脱经济、财政、安全等窘境。
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注意:1.1871年颁布《联邦条例》。
2.1781年,美国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
1783年,英国承认其独立。
(2)目的: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3)内容: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
①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任武装部总司令。
a.产生:间接选举制,即由各州选民选出该州的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总统。
b.任期:4年。
c.具有的职权:行政权、统兵权、否决权、缔约权。
②最高立法权归国会。
a.构成: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实行两院制。
b.产生: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2人;众议员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直接选举产生。
c.职权:立法权。
征税权、宣战权、弹劾权、批准权。
③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产生: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但需经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职权:最高审判权、法律解释权。
影响:㈠进步性:是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4)阶级宪法(地位),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所体现的“制约与平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㈡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从“邦联”到“联邦”(1)依据:1788年,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2)措施:①中央:集中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②地方: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